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心得体会 >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100字(8篇)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100字(8篇)

篇一: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100字

  

  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心得体会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国家发展的路途也在不断的向前迈进,实现了从“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到“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跨越。然而,尽管我们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是充斥在农村地区的问题仍旧是令人忧心的社会难题。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旨在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为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指导。在我深入了解文件精神的过程中,我也逐渐认识到了其中所蕴含的价值。下面,我将阐述我对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心得体会。

  一、深入了解和应用政策措施

  在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深入了解和应用该文件中的重要政策措施。中央一号文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和路径。其中,包括以修复农村环境为重点,行动保障农村乡村面貌的全面提升,以及推动农村发展高质量的引导方针,这些都是我们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措施。因此,我们应该从政策层面,对中央一号文件进行深入研究、借鉴和应用,根据地方实际情况,精准制定政策,落实实施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环境治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推进可持续的乡村发展进程。

  二、搭建乡村建设平台

  促进乡村建设,需要有一个绿色、全方位、全周期的生态发展

  体系和保障机制,这是推进整个乡村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我们应该尽量发挥大众的主体作用,拓展与发展乡村的运作平台,比如政府出资,按照市场规律培育一个乡村社区的运营商,开发乡村生态产业,推进房地产开发等等。建立起各种机构、规模化的生态保障、绿色金融等模式,让乡村生态文明体系与集约化的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实现乡村地区的高水平发展。

  三、加强农民素质和技能提升

  乡村振兴基层实践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这个素质和能力包括文化素质、经济水平、生产技术等。我们应该鼓励引导农民秉持积极进取的价值观,扶持农民向科技兴农、绿色兴农、智慧兴农的方向发展,因为只有技术创新才能促进乡村的发展,促进新项目的产生,进而促进农民人均收入的提高。

  四、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建设

  中央一号文件针对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有关措施和政策,其中包括了普及生态农业、推广绿色种植、修复农村环境等等。在我看来,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不仅仅是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的根本,也是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的基础。因此,我们如果要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实施,建立起绿色制度诚信体系。同时,我们也应该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注重积极引导创新和社会收益,让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形成双赢的局面。

  总而言之,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我们必须走向未来的道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树立和践行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让我们的国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过程中迈出坚实的步伐。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发展不断向前,但是农村地区的问题仍然存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计划,旨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为了贯彻这个计划,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和应用政策措施,搭建乡村建设平台,加强农民素质和技能提升,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建设。这些措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步骤,需要我们认真地贯彻落实。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和应用中央一号文件中的政策,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政策措施,实现全面从农村环境治理到经济发展全面提升等目标。其次,我们需要搭建乡村建设平台,创新乡村的运作机制,促进各种机构、规模化的生态保障、绿色金融等模式相结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三,我们需要加强农民素质和技能提升,引导农民向科技、绿色和智慧方向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加速新项目开发和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最后,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改善环境污染情况,建立起绿色诚信体系,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形成双赢局面。

  总的来说,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步骤。我们要牢记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和

  乡村振兴,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

篇二: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100字

  

  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心得体会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让我非常振奋和鼓舞。近年来,中国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贫困现象还没有被根除,脱贫攻坚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我对于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年轻人,在学习贯彻这份文件的同时,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对于脱贫工作的责任和使命感。这也是文件中所提到的,要全社会都要有参与感、获得感。只有每个人都能够认真贯彻这份文件,才能够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脱贫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和媒体技术,把脱贫攻坚的紧迫性和实质性传达给更多的人。

  其次,我认为在实际调研的时候,要把贫困人口的居住环境、就业等方面的问题真正了解清楚,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同时还要充分借鉴其他地区、行业的成功经验。这是在文件当中所提到的要充分地发挥学习型政府和学习型社会的意义。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自我学习和开放心态,借鉴其他成功案例的经验和方法,避免走弯路,更好地推进中国的脱贫攻坚事业。

  最后,要加强对贫困问题形态的研究和分析,进一步拓展贫困人口的脱贫渠道和途径。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不仅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还要在现实中找到寻常百姓的助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助力贫困农民增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转型等。

  总之,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具体实践。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要持续关注和参与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只有发挥我们的优势和智慧,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彻底消除贫困这个目标。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需要我们认识到责任和使命感,全社会应有参与感和获得感。我们要借助现代化的通讯和媒体技术,把脱贫攻坚的紧迫性和实质性传达给更多的人。在实际调研的时候,要深入了解贫困人口的居住环境、就业等实际问题,并借鉴其他地区、行业的成功经验。同时,要加强对贫困问题形态的研究和分析,拓展贫困人口的脱贫渠道和途径。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不仅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还要在现实中找到寻常百姓的助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要持续关注和参与脱贫攻坚的过程,发挥自身优势和智慧,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彻底消除贫困这个目标。

篇三: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100字

  

  2023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学生心得体会

  2023年最新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在整个文件中指出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是在农村,包括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推进,而我国战略机遇和风险并存的这种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对我国仍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几年不论是从政策上还是国家扶持上都不难看出,改善解决“三农”问题早已经作为国家的一项主要工作。本文件从我个人角度分析如下,首先,国家打造农村发展的基础,为能发展打造先天条件。无论是改善装备还是加强基础设施都是如此。其次,国家也致力于为农村发展开辟道路,寻求增产增收方法,带动农村发展。最后,国家一如既往的坚持可持续发展,要求建设的是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考虑的是长远方案。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产业韧力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文件中心内容由就九个方面展开,全面聚焦“三农”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中央一号文件作为顶层设计需要各市县乡村共同努力,携手并进,不断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确保粮食安全再次作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写入。确保粮食安全,一方面在于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这就是国家之所以大力气搞退林还耕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是要让这18亿亩耕地有人愿意种。而要让18亿亩耕地有人愿意种的关键是让种粮农民赚更多的钱。现在各行各业都市场化了,农业也不例外了,例如化肥、农药以及人工等等。如果农民种地不能赚钱,显然他就不愿意种,就会出现抛荒弃耕等现象。要让农民赚更多的钱,一方面是要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机耕、机种、机收成为可能以降低种植成本。另一方面是要大力降低化肥、农药以及农膜等农资的成本,可以借鉴医药集采的模式,充分发挥规模成本递减的优势。最后,国家要在财力许可的基础上,增加对大宗粮油作物的种植补贴。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作为21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重点文件,表明了全党对农业发展的态度——强农、富农、兴农,同时也表明了农业依然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路程中的重重之重。在新一轮的发展建设中要守住农业基本盘,保障粮食安全,一号文件给予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展乡村产业”等具体部署,这些措施健全了农民种粮挣钱

  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这样就是对于“地、技、利、义”四个字的切实践行。

篇四: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100字

  

  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心得体会

  中国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心得体会:

  2023年中央第一号文件提出了要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重大战略和实践任务,引领着全国社会共同努力实现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从全局和长效机制上看,这是为推动新时代农村社会全面持续稳定发展所作出的政策部署,是对实现“十四五”农村社会发展规划的有力配套。

  通过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个文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新时代促进乡村振兴的政策精神。首先,在文件中,中央提出了让农民更好地参与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强调要把加强和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推动农村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并且要完善农村就业、扶贫、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帮助农民提高收入。

  此外,文件中还提出了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着力构建一流社会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村庄面貌,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全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治理体制,解决农村非农劳动力转移就业等重大问题,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和乡村文化,开展乡村振兴活动,将乡村振兴活动落到实处。

  通过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个文件,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乡村建设不能失去任何一步,要有正确的导向,农村现代化建设要重点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问题,使农民脱贫致

  富,把农民生活提高到新水平,帮助农村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全面增长、文化全面提高和生态全面保护的目标。

  总之,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第一号文件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对于实现中国乡村振兴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加强政策落实,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把中央的政策落到实处,以促进乡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在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时,应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把“三农”工作集成到全社会发展规划中,将乡村振兴活动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把“县乡互联互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策略,加快城乡教育、卫生、信息化、文化治理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农村旅游业、原材料产业、智能制造、特色小镇等,实施“一大户、多业态”的发展战略。

  同时,还要加强和创新行政监管,落实“法治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建设,让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参与,最大限度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社会动力,以民主协商、公开监督、社会参与的方式建立完善的乡村治理体制。

  此外,要重视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创新发展农村社会组织,拓宽农村社会和全社会之间的合作模式,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等力量在乡村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总之,要把2023年中央第一号文件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要求贯彻到位,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以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2023年中央第一

  号文件主要聚焦美好乡村建设事业,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在这方面,我们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把“三农”工作集成到全社会发展规划,把乡村振兴活动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一大户、多业态”的发展战略,加强行政监管,加强社会治理体制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拓宽农村社会和全社会之间的合作模式。只要把文件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落实,就能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篇五: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100字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高校教授心得感想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高校教授心得感想一

  2023年第20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再次表明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决心与鲜明态度,展示重农强农强国的强烈信号。其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助推三农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引擎。

  农业生产活动比如土地翻耕、农药、化肥、农膜等碳排放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4.9%,农业碳排放是衡量农业生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农业既是温室气体排放源又是巨大的碳汇系统,在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力促农业全面绿色转型。

  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结合国家总体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实际制定并实施资源效率提升方案,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调查评估、监测管理一体化平台,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科学精准使用农业投入品,提升区域环境保护水平,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化、数字化、智能化治理,整合要素资源,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提升有限资源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共生共荣。

  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

  做好产、加、销顶层设计,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推进智慧农业、绿色品牌建设,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绿色低碳农产品品牌,构建农业绿色供应链,支持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绿色化生产,提档升级促进优质农产品生产,推进绿色低碳产业集聚,打造智慧物流降低运输成本,培育产业链融合共生、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产业体系。构建全国农业大市场,加大农业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力度,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快农业绿色低碳技术在全国落地开花,生态种养降低碳排放,实现产业链生态绿色溢价。

  加强绿色低碳人才培养。

  深化产学研政用五位一体融合发展,成立农业碳中和研究院,育才培智,围绕农业减排固碳、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碳汇评价等方面,强化教育、教学、生产、生活等多元主体合作,打造和美乡村,切实落实提升三产绿色融合发展。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奖惩机制,强化制度约束,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因地制宜施行差异化补偿政策,拓宽补偿渠道,加快推动农业由量向质转型,彻底改变农业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发展模式。践行绿色低碳文明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行绿

  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新格局。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高校教授心得感想二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稳粮增产首先要稳住农民种粮信心,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措施上重点是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在政策上重点是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力争做到政策保本、经营增效。

  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扶持政策体系保证农民种粮不亏,实现政策保本。第一,稳定的粮食价格是保证种粮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为粮食生产提供价格支撑。同时,有关部门应综合施策,精准调控,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合理安排政策性粮食销售,引导农民适时适价售粮,企业均衡有序收粮,保证粮价相对稳定。要鼓励订单种植,降低粮价波动风险,保证粮农收入。第二,粮食种植补贴是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的重要举措。一号文件提出要稳定稻谷补贴,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提高大豆补贴力度,严防谷贱伤农,稳定农民种粮预期。同时,应在增加补贴标准的同时完善补贴方式,提高补贴资金的集中度与精准度,进一步发挥补贴资金的导向作用。第三,农业保险是种粮农

  民应对农业风险的有效保障。应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完善保险实施过程,降低种粮风险。在完全成本保险试点进一步铺开时,可完善保险产品体系,让农户选择面更广,允许村集体组织小农户集体投保、分户赔付,以减轻小农户投保负担。

  聚焦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技术创新等关键薄弱环节,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小农户种粮效益,实现经营增效。第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增产的基础。一号文件提出要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建设内容和标准参差不齐,后期管护问题较多,因此,应根据区域特点设定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拓宽农田建设融资渠道,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提高建设质量,加强后期管护,提高农田产出。第二,完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育种创新能力,是粮食稳产增产的关键。应构建以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为主的种业研究体系,以种业企业为主体,大规模、专业化的商业化育种体系,以种业企业为主体、政府支持的技术创新投入体系,为提升生产潜力、保证粮农收益奠定基础。第三,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社会化服务质量,是粮食增产的保障。应以政策引导为顶层设计,为服务组织规范发展提供总体支撑,以市场引导为主要方

  向,为服务组织规范发展指明可行路径,促进服务流程规范程度,引导组织调整完善规范化的服务流程,以信用约束为辅助手段,建立服务主体信用评价机制,约束服务组织的规范行为。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高校教授心得感想三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要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实践证明农村电子商务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消费意愿和购买能力,破解农产品找不到、买不了、不敢吃销售困局的有效途径。河北省各级政府应抓住当前经济转型的有利时机,提升农村电商人、货、场三个方面的信息化,大力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

  提升农村电商从业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目前农村的电子商务人才还比较匮乏,各级政府应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电子商务运营、跨境电商以及物流配送信息化应用等方面的人才培训,提升电商平台的使用能力,增强品牌营销和电子商务法律意识。可创新政+校+企电子商务从业人才培养模式,政府牵头支持涉农院校搭建人才培养新平台,校企协同谋划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的双赢。

  提升农村电商农产品信息化营销水平。农产品销售和销售价

  格是农村企业和个体农户最关心的问题。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可以使农产品营销信息化不断普及和提升,促使农产品产业链从加工制造到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整个产业链高效整合。各级政府应该全速启动信息化助农工作,大力推广信息化营销新模式,综合运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Internet技术及通讯技术实现农产品销售信息的采集、分类、处理和共享,以流量实现销量,助力农产品销售,为农产品销售打开新销路。

  加快乡村特色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建设。省内各地应因地制宜建设乡村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积极培育本土农民直播带货达人,打造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品牌集群,优化农副产品直播生态,为本地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个体农户提供高品质和高标准直播带货公共平台,完善政府+电商平台+企业协同合作机制,围绕农产品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搭建体系支撑,充分发挥电商助农效应,多维度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扩大农民电商直播带货灵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篇六: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100字

  

  2023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心得体会经典优质范文5篇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心得体会1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当前,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乡村振兴战略正向纵深推进,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心读懂文件背后的浓浓情,甘当乡村振兴的竹扁担老黄牛铁锄头,奋力开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读懂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浓浓真情,责任在肩、担当作为,甘当乡村振兴的竹扁担。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和最大的潜力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更是关乎亿万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必然性和决定

  性,知责于心、担责于身,肩负起乡村振兴的时代之责。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知责担责,更要勤学善做、真抓实干、积累经验,练就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真功夫,全力以赴当好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竹扁担。

  读懂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浓浓热情,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甘当乡村振兴的老黄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板块,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赛道上没有捷径,只有紧紧跟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方能取得乡村振兴伟大胜利。广大党员干部要在乡村振兴中主动作为、埋头苦干,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当中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全力以赴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增收致富、乡村产业发展等职责任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挥洒汗水、贡献智慧。

  读懂不辞辛苦出深林的浓浓深情,迎难而上、向难而行,甘当乡村振兴的铁锄头。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的步伐不可阻挡,但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

  艰难险阻,越要迎难而上、向难而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搏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意志,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当中去。面对乡村振兴的重难工作、关键任务,敢于挑大梁、当主力,不怕当热锅蚂蚁、敢接烫手山芋,绝不踟蹰不前、畏首畏尾,用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心得体会22月13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既立足当前,部署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也着眼长远,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

  2004年至2023年中共中央连续二十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明确了全年工作重点的任务清单,提供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操作手册,字字话农,句句点精。

  话现代农业腾飞,点果熟秋风稚子忙之精。

  农业是农民之根,农业是农村之源。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要注重粮食安全,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的工作依然艰巨。中国式农业要在第一产业的基础上生根发芽,继续衍生出下游加工

  业以及相关配套产业,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广大农村年轻干部要知农事识农时,一心扑到乡村去,让血脉与泥土相连,让心灵与群众相交,在乡村振兴的基础上搞好亩均论英雄,推广种植技术,科技兴农,装备助农,既抓产量,又抓质量,打造中国农业金招牌。

  话美丽农村建设,点青山绿水共为邻之精。

  生态宜居是提高广大农村居民民生福祉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不仅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还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在农村,共同富裕的重点在农村。进入新时代,人们对于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的整洁美丽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党员干部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抓好村庄规划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绘就山青水绿碧波漾,黄发垂髫尽怡然的美好蓝图。

  话基层农民自治,点一枝一叶总关情之精。

  中央一号文件讲到,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对村干部的招录、培养、监督。民族要

  复兴,乡村必振兴。而乡村振兴的突破点,就是农民致富增收,以腰包鼓起来推动伟大事业干起来。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党员干部要俯身扑入第一线,与农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愚公移山的魄力、精卫填海的劲头,为农民就业创业牵线搭桥,为农民增产增收出谋划策,当好农民群众的知情人、知心人、办事人。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心得体会3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20个中央一号文件。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无论是强国还是强农,干部是决定性因素。高山总会馈赠攀登者最秀美的最色,时光也总给予奋斗者最甜美的果实。年轻干部应对乡村振兴的新挑战,应即日起行、分秒必争,以奋进为墨,以坚毅为笔,给党和人民、给自己都交上一份成功的完美答卷。

  敢于效法羲和驭天马,红心向党立大志。

  船的力量在于帆,人的力量在于心。具备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我们的事业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坚定的自信和不竭的动力。中央

  一号文件中指出: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年轻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赶考者,要在立志跟党走的路上,提振一日不学、三日不安的责任心,激发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朝着梦想冲锋,砥砺梦想前行,怀揣一颗红心积极投身到广袤农村,与农民为伴,与农业共舞,与农村互促,立振兴之大志,既接地气又接天线,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敢于且将梦想附新日,扬帆奋进趁年华。

  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多到基层、多接地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全面小康到全面现代化,船至中流、登至山腰,我们来到了一个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关键阶段,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广大年轻干部要认真对待每一个任务、抓实每一个细节,拿出精益求精的干事风,使出爬坡过坎的大力气,下定功必有我的狠决心,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乡村振兴上,趁着青春年少,趁着风华正茂,到乡村去、到基层去,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记,于泥泞处成长,于林深处进步,高扬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坚定信念,用朝气蓬勃的笔墨在基层大地书写振兴华章。

  敢于突破重围向前进,善于斗争创不凡。

  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平凡既可以造就不平凡,更能成就人生的伟大。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常常伴随着荆棘丛生、曲折坎坷甚至惊涛骇浪。年轻干部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决心,涉险滩、啃硬骨,在复杂斗争面前敢于亮剑,敢于同基层难事、杂事、烦心事作斗争,保持攻坚克难的优良作风,锐意进取、拼搏实干,紧扣实际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奋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大业振兴酬壮志,千帆竞发显豪情。年轻干部身逢盛世当不负盛世,身逢其时应奋斗其时。时代大有可为,乡村满是机遇,要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以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的苦干实干奔赴充满梦想的远征。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心得体会4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全文共9038字,采用词频分析,乡村、建设、农产品、现代化为高频词汇。深刻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把土特产装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礼包,给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备好干粮。

  土立足国土农情,赓续农耕文明,满满的粮食稳产保供。仓廪实,天下安。到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确保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供给保障强,这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建设农业强国五强目标之一。粮食生产根本在土地,在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是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部署。三农基本盘守好尽力,米袋子保障有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农业农村现代化才能稳步推进。

  特体现特点特色,强化技术支撑,别样的乡村宜居宜业。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和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用好一方水土,依托各地特色资源,开发农村附加功能,挖掘农村多元价值,完善村庄规划建设,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实施好优质粮食工程、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加快补上大型智能农机装备,走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产聚焦产业振兴,拓宽致富渠道,可观的农村和美富裕。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实践证明,只有产业旺起来,资金、技术、人力资本才能流进来,活力、人气才能留下来,农民才能富起来。着力完善产业发展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把产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农民种粮有钱可挣、有利可得,国家粮食才安全,农村发展才高质,农业发展才高效。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心得体会5这是一个幸福的约定。每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成了广大三农工作者的共同期盼。近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如约而至,这是__以来第11个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出强农重农的鲜明信号。回顾11个一号文件,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主题一以贯之,连缀起来,就是中国农业走过的非凡特色之路;铺展开来,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的深厚情怀。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如何做好、做优、做新乡村振兴这项系统性工作,重点要在土特产上做文章。

  在一方水土中激活乡土人才,做好土字文章。

  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从江南水乡到黄土高原,从点赞的柳州螺蛳粉到在陕西延安南沟村果园摘下的大苹果,形形色色的土产品凭借独此一家的特点,火热出圈,享负盛名。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一方特色成就一方人才。做好农业强国土字文章,要着重在乡土人才上下功夫。所谓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土人才作为田间地头和创新创造的连接体,有着熟悉村情地情人情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实现农业强国的新引擎。要注重盘活当地具有一技之长、思想进步、有群众基础、能起带头作用的乡土人才进行业务培训和示范教学,对其精准把脉,量身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土味路线,不断引导乡土人才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为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提供智力保障。

  在因地制宜中放大文化优势,做好特字文章。

  去年夏天,贵州省黔东南州台盘乡的一项篮球赛事火了,网友们参照NBACBA的命名规则,戏称之为村BA,网络直播累计观看人数更是达到1亿余人次。同专业化、高水平赛事不同,参赛的球队均为村里组建的业余球队,甚至将农特产品的特卖会也推到了赛事现场,与经济发展沾上了边,逐步成为乡村特色文旅胜景。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村BA的星火燎原,彰显乡村文化在深厚内涵中释放出的独特魅力和深厚价值。要充分挖掘蕴含其中的人文历史、乡贤事迹,聚焦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等地方特

  色,激活传统文化基因,加快培育特色产业,把优秀乡土文化嵌入产业发展的价值链和创新链中,与产业发展形成联动,真正让乡村藏得住乡愁,让产业留得住文化,让农民看得见发展,在文化赋能热潮中讲好农业强国故事。

  在科技赋能中拓展发展路径,做好产字文章。

  富民兴村,产业先行。在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方面,中央一号文件给出了路线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如何找准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最优解,需要科技与农民的双向奔赴。一方面,科技要先行。围绕农村发展实际、农业发展特色、农民发展需求,精准化、针对性开展科技下乡,组织农业科技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服务,为农业强国保驾护航。一方面,农民要跟走。利用好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加大对农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引导与教育,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做,培育新主体,打造新农人,真正让农民慧耕慧种慧用,将科技成果切切实实地转化为农业强国的春耕图。

篇七: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100字

  

  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力量。现将学习相关心得体会如下:

  1、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2、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3、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

  4、加快发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5、在保护生态和不增加用水总量前提下,探索科学利用戈壁、沙漠等发展设施农业。

  6、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

  7、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

  8、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

  9、规范优化乡村地区行政区划设置,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

  庄、搞大社区。

  10、全面培训提高乡镇、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派强用好驻

  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强化派出单位联村帮扶。

  11、对农村党员分期分批开展集中培训。通过设岗定责等方式,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2、全面落实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

  13、推进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

  14、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15、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鼓励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按规定由市场主体实施,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

  16、完善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对长期服务乡村的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予以适当倾斜。

  17、深化纠治乡村振兴中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迎评送检、填表报数、过度留痕等负担,推动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发展、抓治理和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上。

  18、严防“割青毁粮”。

  19、开展吨粮田创建。

  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

  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力量。现将学习相关心得体

  会如下:

  一、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在最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里都是重中之重,2022年中央一号文第一部分提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2023年中央一号文第一部分提出“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并要求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

  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2年,粮食生产克服了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冬小麦大面积晚播、南方极端高温干旱、农资价格高位运行等困难,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粮食安全整体形势趋好。但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将长期存在,粮食安全仍处于紧平衡的状态。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镇化推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呈刚性增长态势,尤其是需要由粮食转化的肉蛋奶等消费将大幅增长。加上受全球气候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等外部因素,国际粮价涨幅高、涨价快,甚至出现拒绝粮食出口的现象。我国作为粮食消费大国,绝不可能全部依赖进口,所以粮食安全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从中央一号文看,“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L3万亿斤以上,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是重要目标。粮食生产重点是“两稳两扩两提”。“两稳”就是稳面积稳产量,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力争有增加,确保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力争多增产。“两扩”就是扩大豆、扩油料,今年再扩种IoOo万亩以上,确保大豆油料面积稳定在3.5亿亩以上、力争再扩大。“两提”就是提单产、提自给率,力争玉米示范田亩产提高IOO公斤以上、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1个以上百分点。这

  些内容,在中央一号文里都有相应描述。

  “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是关键措施。近些年很多农民放弃了粮食生产,其核心原因是粮食赚不到钱。很多人一算账,一年一亩田最多赚一两百块,甚至赚几十块钱乃至亏本。这种背景下,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稳住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核心要义是让种粮的农民挣钱得利。种粮农民有利可图,才能稳面积稳产量。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是主要行动。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实施过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其效果明显。2008年粮食产量刚过1万亿斤,2020年已达到1.34万亿斤,增加了3个千亿斤。当然,相比上一阶段的提升行动,新一轮的产能提升难度加大。我们已经取得了连续十九连丰,几大主粮的单位面积产量都已经到了高位,耕地规模扩大空间也很小。新一轮千亿斤产能提升工程,强调的是党政同责抓粮食生产以及通过技术攻关提高单产的鲜明导向,今年中央一号文首次提出“创建吨粮田”。

  除了粮食增产,粮食减损也很重要。我国粮食每年在收割、运输、仓储、消费等环节损耗400多亿斤,接近湖北全省的年产量。因此中央一号文强调,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健全

  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

  二、大豆油料

  大豆油料是重要农产品,一方面关乎“油瓶子”的安全,另一方面豆粕是畜牧业的重要饲料。近些年,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0%,2020年大豆进口首次超过1亿吨,数据惊人。近两年,虽然大豆油料扩种成效超出预期,自给率有所提升,但整体上对外依存度还是非常高。而且去年国际大豆和玉米的价格都在上涨,即使大豆进口数量有所下降,但进口花费却在增多。对此,中央一号文提出,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实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

  一是油菜产业。我国曾长期是世界油菜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但是受油菜收储政策调整和国外廉价油料的冲击,我国菜籽油进口量暴增。2020年,中国菜籽油进口量为179.4万吨,相比2019年增长了65.59%o国家从2022年开始大力支持油菜产业发展。根据2022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公示了2022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全国总共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中有五个是油菜,分别在湖北、湖南、四川省、贵州和青海等五个省,此外还支持了湖北省武穴市、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等地以油菜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总共支持资金超过10亿元。另外还有专项资金支持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目前油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种植意愿较低、加工企业效益不高,希望部分油菜主产地能借助国家政策东风,支持油菜加工业和品牌打造,坐实“世界油菜看中国,中国油菜看湖北”的说法。

  二是油茶产业。油茶作为木本油料,也是油料安全的重要补充。近几年湖北阳新、随县、麻城等多地在油茶上面投入很多,但成效较差。油茶产业面临着加工不足、成本太高等问题,尤其油茶采摘主要还是依赖人工,采收成本很高,导致生产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建议油茶产地政府结合国家政策,做好油茶产业的专项规划。

  三是豆粕减量的替代产业。豆粕是畜牧业主要的饲料来源,在大豆严重

  依赖进口的背景下需要尽可能的寻找替代品。上周省农业农村厅学习研讨会上,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XXX教授提出正在研发高蛋白玉米,如果成功的话可以替代大量豆粕,得到了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另外,建设优质节水高产稳产饲草料生产基地、加快苜蓿等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青贮饲料、加快推进秸秆养畜都是重要措施。

  三、生猪保供

  中国是生猪消费大国,每年消耗6亿多头,相当于平均每两人每年吃掉一头猪。因此,生猪供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中央一号文提出,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生猪产能调控。

  去年我们生猪的价格一波三折,上半年生猪的价格很低,八九月份价格到了高位,到年底的时候生猪价格又跌下来了。最近跌破了盈亏线,国家又开始实行收储。生猪价格以前是两三年一次大周期,现在一年就出现了大周期。总体来说,现在国家要的是稳定生猪的供应,不希望大起大落,需要合理的宏观调控。

  生猪养殖的总体趋势是规划化和集约化,比如牧原集团、温氏股份等;普通养殖户在竞争中可能逐步淘汰,只能走特色化养殖之路。现在很多人追求生态健康,宁愿去买比市场上价格高不少的土猪肉,这给小规模传统养殖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传统养殖以黑猪土猪为主要品种,既能保护地方猪的品种,也是食物多元化供给的体现。需要注意的是,传统养殖也要符合环保相关规定。

  四、农业投资

  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国际竞争力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农业基础设施的落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城乡差距最直观的表现,同时也是最大的潜力所在,这方面有着巨量的投资需求。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

  长唐仁健对外透露,未来5到10年,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等投资需求近15万亿元。这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提升,以及建材、水泥、钢筋、机械等基础产业的拉动作用很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当前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大盘的重点任务,也是增强农业保供能力、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长期举措。

  中央一号文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章节中,提出加大搭荒耕地利用力度、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农田、加强坡耕地综合治理、中小型水库工程建设等要求,有利于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但是根据近几年的调研,在各地看到的烂尾农业投资项目比比皆是、触目惊心。部分项目动辄就是投资数亿元,最后草草收场、钱羽而归。归根到底,部分投资人缺乏对农业的认知,在立项阶段缺乏科学的谋划。部分地方政府误以为农业投资和工业投资一样,实行重资产招商,把厂房建好了给投资人用。但农业项目对厂房要求各异,很多厂房实际

  上没有派上用场。

  农业项目盲目投资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部门对招商项目的调研和论证不足,以及社会资本对农业农村项目缺乏清晰的认识。农业项目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容易让投资者后继乏力,导致很多投资项目失败告终。建议各地政府、社会资本在投资前期一定要科学严谨的论证,搞清楚凭什么投资农业农村、为什么在这里投资、投资后项目怎么推进等问题。政府要制定有效的支持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社会资本需要制定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投资方案。

  五、农业科技创新

  据农业农村部公布,2022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o而荷兰这一数据高达97乐德国、美国均超过了90虬由此带来的直接表现是,我国农业原始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差较大,比如玉米亩产较美国低380公斤以上,大豆亩产较美国低110公斤以上。没有先进的农业科技与装备支撑,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央一号文强调,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

  农业科技创新,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创新主体。前期我们的政策导向是支持企业成为农业创新主体,以湖北为例,很多企业成立了相关研究院,政府也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但是整体上效果甚微。因为农业企业规模较小、实力不足,且追求短期回报,无法和每年科技投入数十亿美元的美国孟山都等国际大企业相比。农业的重大科技攻关,往往需要跨区域跨科研院所的平台。近两年,国家开始注意到这一问题,开始支持农业领域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如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是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一方面,部分农业科技创新以发论文为导向,缺乏现实应用价值,难以得到推广;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原有的农技推广站机构取缔,农业科技缺乏推广的主体,加上我国分散的小农经营模式,造成了农技推广体系的脱节。近年来我们在各县市区调研时,很多基层农业农村部门都在反应这一问题。从实际出发,恢复农技推广等“七站八所”可能性较低,建议农技推广依托社会服务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六、种业振兴

  种业振兴行动在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中都有体现,今年提出的是,要求

  完成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快培育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新品种,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针对性更强,措施也更具体。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以前品种的保护和培育没有引起重视,现在全社会都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

  七、乡村产业

  关于乡村产业,今年中央一号文定调是要求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四方面内容。周胜利认为,对于县域来说,发展乡村产业需要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过去几年,全国累计创建1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300多个农业产业强镇、3600多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产业发展初见成效,国家也给予了大量财政资金支持。2022年,湖北省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农业产业强镇得到国家支持,获得6.1亿资金支持。其中,由省农规院完成的项目占4亿元。今年中央一号文明确继续支持创建三大产业融合类项目,说明产业聚集是产业发展的最集约化、最有效的方式,建议各地政府积极谋划和申报。

  二是科学布局产业园区。目前县域产业园区建设有几个错误的倾向,一是缺乏产业链思维,定产业园的定位不准,没有明确产业园的发展方向,只要是农场品加工企业都可以放到一个园区,导致各个加工企业之间无法形成合力;二是对当地资源禀赋认知不足,当地主要优势是交通区位、劳动力还是原材料,企业落户有什么优势都没有明确,甚至出现在偏旱山区建渔业产业园之类的现象;三是产业链的布局不科学,有些县域贪多贪全,动不动提出要搞八大产业、十大产业,计划一个乡镇搞一个产业园,实际上对于县域来说是很难实现的事情,“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提法已经过时。中央一

  号文明确提出,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城乡之间的距离缩短,农民进城消费成为常态。因此,有人认为农村的商业体系和消费服务可有可无,从而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体系的建设进程,导致农民卖不出的东西便宜,买进来的东西贵。中央一号文提出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等措施,都是希望加快激活农村市场、释放农民消费潜力。虽然现在农民收入和城市还有较大差距,但创造的消费增量已经和城镇居民差不多了。随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消费加快升级,预计每年可以新增2万亿元消费需求,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战略支撑作用非常突出。

  八、增收致富

  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33元,同比增长4.2%,农民收入仍然偏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55,比上年同期缩小0.0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民就业制约因素较多,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有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面临挑战。2023年中央一号文相比2022年新增了一个章节,专门用来讲述“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可见国家的重视程度。

  农民增收致富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中央一号文提出了农民就业增收、农业经营增效、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三大渠道,据此有三条建议供各县市区政府参考。

  一是建设返乡入乡创业园,这是帮助大学毕业生到乡、农民工返乡实现就业增收的有力平台。近几年中央一号文都有提到建设返乡入乡创业园,农

  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发文强调了这一要求。但从实际看,各地都没有意识到返乡入乡创业园的重要性,部分地方政府认为这个项目没有支持资金而缺乏建设的积极性。这个创业园的核心不在于提供创业场所,而是营造创业氛围,为创业团队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包装、法律顾问等多方面的扶持,从而提高乡村创业成功率、激发创业活力。

  二是支持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服务业。要实现小农户跟大市场的对接,农业现代化服务业是关键。湖北农业发展集团作为湖北唯一一家以现代农业为主业的省属国企,提出在5年内流转200万亩土地,并发展相应的生产托管和产销服务。有些社会资本也在尝试和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但政府在支持时要注意,不能让社会资本与农民争利、侵占农民的利益。中央一号文中也有明确表述,要加强资本下乡引入、使用、退出的全过程监管。

  三是注意让农民享受到改革红利。对比以往中央一号文,土地改革的内容多放置在乡村改革、乡村建设的框架之下,而今年将土地改革作为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一部分,这就明确了土地改革的目的是“让农民享受红利、获得收益”。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湖北省公安县探索由村党支部领办土地、劳务、资产“三个合作社”,推进土地入股、劳力入社、资产入市,有效激活农村土地、人力、资产“三要素”。

  九、乡村建设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0%,90%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84%的行政村,但是也

  存在仅有30%的村生活污水实现集中或部分集中处理,通硬化路的自然村不足40%、农村安全饮水尚未实现全覆盖等问题。2023年中央一号文提出,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周胜利提出,乡村建设要注意三方面问题。

  一是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方面,中央一号文对村庄规划的描述近几年都有,今年的提法更加明确具体,表述为“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分区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将村庄规划纳入村级议事协商目录”“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突出强调的是,农民的主体地位。要让农民全程全面参与规划编制工作,避免规划流于形式。

  二是全域土地综合治理方面,前期全域土地综合治理项目范围以若干个自然村、行政村或以乡镇为单元,今年中央一号文明确到以乡镇为单元来推进。前期全国各地都在开展项目试点,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土地指标无法覆盖项目成本、项目开发后期难以运营等,相信后续国家会进一步规范此类项目。

  三是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存在流于形式、形象工程等问题,没有促进数字乡村的实际场景应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束之高阁。中央一号文特别强调了“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数字乡村即将进入深化创新阶段。如果有地区能够抓住这一发展趋势,在数字化乡村场景方面进行深化和丰富,将在乡村建设方面成为突出典型。

  十、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更关乎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影响农村社会大局稳定。周胜利认为,当前我国乡村治理总体面临着村庄人口“空”、乡村社会“散,工作负

  担“重”、集体经济“弱”和攀比性消费“浓”五大困难问题,使得乡村治理处于“村民自治被压缩,传统德治受挑战,而法治未建立”的局面。

  如何改善当前乡村治理的困境和现状呢?结合中央一号文要求,周胜利认为重点要解决三方面问题。

  一是基层领导能力问题。中央一号文“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等内容,对基层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领头羊”的能力高地直接关系乡村振兴的实施进程。因此,全面培训提高乡镇、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对农村党员分期分批开展集中培训是关键。前几年因为疫情原因,基层干部培训工作开展不够充分,从今年开始这项工作有望认真落实。

  二是基层减负问题。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这一年也被称为“基层减负年”。现在基层干部苦不堪言,有人称80%以上的精力用于考评和检查,没法开展实际工作。这几年中央一号文也在反复要求,今年更为具体:深化纠治乡村振兴中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迎评送检、填表报数、过度留痕等负担,推动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发展、抓治理和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上。

  三是农村精神文明方面,最重要的现实问题是解决高价彩礼和消费攀比问题。农村高彩礼现象是社会热点,有的地方高达数十万,让农民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但彩礼作为社会自发行为,政府部门并不能强制干预。有些地区对高价彩礼进行了限制,比如山西省长治市政府曾发文,规定彩礼金额不超过5万元。实际这一规定就是形式大于作用,缺乏强制执行的基础。解决相关问题,更需要基层干部、党员带头引导。高价彩礼的形成也和农村攀比之风的盛行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消除。

  中央一号文是三农工作的指针,对于从事农业农村相关工作的人来说意义重大,是乡村规划人学习的范本。文件内容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对乡村振兴提出了详细要求,整体上看内容更加具体和明晰,给我们工作带来了很多启示。希望全体同事进一步深入学习,对具体内容进行专项研讨。

  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力量。现将学习相关心得体会如下:

  一、研究制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研究制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切实摸清底数,加快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强规范管理,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建立兼顾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调节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探索资

  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保障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合法权益。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示范。

  二、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强化各项稳岗纾困政策落实,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稳岗倾斜力度,稳定农民工就业。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测预警机制。维护好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加快完善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制度。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孵化实训基地等建设。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适当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

  促进农业经营增效。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鼓励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完善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加强资本下乡引入、使用、退出的全过程监管。健全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坚持为农服务和政事分开、社企分开,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研究制定第二轮

  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切实摸清底数,加快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强规范管理,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建立兼顾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调节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保障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合法权益。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示范。

  积极搭建二轮网签和农业统一大市场平台。以“农户少跑路、网

  络多跑路,打通最后一公里”为目标,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促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辅助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承担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社会责任。

  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2月13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20个中央一号文件。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力量。现将学习相关心得体会如下:

  一、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当前,部署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并着眼长远,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

  “我们要深刻领悟农业强国的历史方位、战略定位、统领地位,明确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不断强化政策和要素供给,着力推进科技和制度创新,钾足干劲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唐仁健说。他表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纵观世界强国发展史,一个国家要真正强大,必须有强大农业作支撑,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不受制于人。建设农业强国既是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世界上公认的农业强国有其共同特征。我们既要遵循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加快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更要充分考虑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发展生态低碳农业,震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唐仁健说,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集中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要抓紧研究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细化提出未来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的目标任务,明确路线图、施工图。

  二、抓好稳产保供头等大事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特别是去年克服疫情灾情、国际粮价剧烈波动和农资价格高企等多重不利因素,实现丰收增产,为稳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稳产保供形势复杂严峻,压力也越来越大。中央一号文件对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出全面部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紧紧围绕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千方百计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开展吨粮田创建,实施大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推行稻油轮作。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稳定生猪等“菜篮子”产品供应。

  (2)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紧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努力推动粮食产能早日迈上新台阶。树立大食物观,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

  (3)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以耕地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动重点领域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

  守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中央一号文件将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进行具体部署。必须持续压紧压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加快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发展步伐,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让脱贫群众生活越过越红火。重点从守底线、促发展两个方面加强部署和落实:

  (1)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O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发挥好预警响应作用,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兜底保障。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继续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集中力量给予倾斜支持。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

  (2)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力争提高到60%以上,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就业帮扶,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帮扶。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寄托着亿万农民对美好家园、美好生活的期盼。中央一号文件对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重点部署。

  “必须紧紧围绕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个目标,扎实推进乡村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

  面提升,让农民就地能够过上现代文明生活J

  要稳扎稳打推进乡村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建设,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加强农村道路、供水、能源、住房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重点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土特产”三个字要求,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我国自古以来崇尚和的理念,讲求惠风和畅、人心和善、和衷共济。与美丽乡村相比,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强调乡村塑形与铸魂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以和的理念贯穿始终,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确保农村人心向善、稳定安宁J

  下一步,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用好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抓手、平台和载体,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

篇八: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100字

  

  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心得体会

  鸟语花香、流水潺潺、产业兴旺的乡村,是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日前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求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为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路径。

  用“规划之笔”描摹乡村希望底色。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去建设,要有长远科学的规划。既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也要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与历史沿革,做好村庄建设规划。中国有广袤的农村地区,点多面广,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迥异,各地要坚持县域统筹,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分区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建设边界。尤其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要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做到因地制宜,才能提升村庄风貌,留住乡韵乡愁。各地既要做好科学规划,也要认真落实规划,要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切忌走过场、搞形式,把乡村规划当成一张废纸。

  用“治理之笔”勾勒乡村环境亮色。农民要富,农村要美。近年来,各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

  圾治理等方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更详实的安排部署。从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到巩固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从加强农村公厕建设维护,到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从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到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为各地优化人居环境和提升生活品质注入了新动力。

  用“提升之笔”点染乡村设施本色。加强乡村基础设施是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经过持续的投入和统筹城乡建设,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和提升,但与城市相比,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对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具体安排。从农村公路养护和安全管理,到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从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到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从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到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农村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到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治理等,需要各地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用“服务之笔”描绘乡村幸福成色。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是改善农村生活、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引擎。我们不仅要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也要注重各类设施的管护和维护,更要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的公共服务。从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到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推进医

  疗卫生资源县域统筹,到推进乡村医生队伍专业化规范化,从提高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到加强农村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医疗保障,从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从深化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到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等,要着力加强薄弱环节,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