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思想汇报 > 严复“正名”逻辑思想探微

严复“正名”逻辑思想探微

来源:思想汇报 时间:2022-11-06 16:10:07 点击: 推荐访问: 严复 思想 思想上

摘 要:严复是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史上的第一人,也是近代逻辑史上译介西方逻辑学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引进并普及西方逻辑学做了大量具体而微的工作。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正名理论为参照,以严译著作典籍为依据,探讨严复是如何跨越中西方的逻辑思维障碍,实现中国传统逻辑与西方逻辑的融合,并对后世逻辑学和其他学术思想产生深刻影响的。

关键词:严复;正名论;概念论;交融互释

中图分类号:B81-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6-0106-02

一、对中国传统的正名理论的继承

正名理论在我国传统逻辑思想中就有相关表述,例如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曾说过:“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1](P.301)正名的含义为何?马融曰:“正百事之名”。晋时鲁胜注《墨辩》一书,深论名理,“谓名者,所以列同异,明是非,道义之门,政化之准绳也。”[1](P.301)后来荀子又发展了这种思想,“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辩同异。”这就说明,正名在逻辑方面,一可以明了它所指称的具体事物,二可以用来辨晰事物之间的同异关系。随着逻辑史上关于名实关系问题讨论的深入和名辩学思潮的发展,“名”也就含有了相当于概念的含义。严复继承了前人的正名理论,他主要论述的是概念的界定问题,因而我们一般也视为这是他逻辑思想的一部分。严复在对《穆勒名学》所加的按语中,对《名学浅说》的更易,以及其它论著中,表述了关于正名的思想。他继承中国传统正名理论的同时,并对名辩学做出了推进,认为名有逻辑学专门术语“概念”的涵义,是指称和反映事物的。他将《穆勒名学》部(甲)篇一第一节的题目译为“论名乃物之名非意之名”。他还将“名”与“字”(语词)对举,认为名由字表达,字以名为内容。

严复在研究、译介过程中,并没有以西方逻辑硬套中国传统逻辑,即没有完全以西方逻辑思想作为评价中国逻辑的尺度,也没有用西方的逻辑思维方法来塑造中国逻辑,遇到有不适之处就“画蛇添足”或“削足适履”,以使之相符,而是以西方逻辑为参照,对中国古典正名思想做了科学的反思,并追求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二、以正名原则促进语词的精确化

严复一贯强调语词意义的明确性。正如文中前面所提到的,名是对同类事物的概括反映,它可以表示或指称它所反映的对象,这就要求名必须与实相符。所谓“正名”说的就是名实相符,即一定的名要与一定的实相符合。对此,严复指出,所立之名必须与客观事物相通,必须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惟其如此,才能保证名而不谬,否则就会出现逻辑错误。他说:“斯其立名,尤不可通,比如‘火轮船’、‘自鸣钟’、‘自来水’、‘自来火’、‘电气’、‘橡皮’、‘洋枪’之属,几无名而不谬”。[2](P.36)那么为什么会“几无名而不谬”呢?就是因为它们与其所指称的实物不符。

对于正名的思想,我国先秦逻辑学家公孙龙、墨家学派都曾提出过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公孙龙提出“唯乎其彼此”,墨家则讲“彼彼此此与彼此同,说在不异”。严复继承了这些优秀的逻辑思想,并将对名义界释明白的要求,跟我国传统的正名学说联系起来,把“立名可通”和“名而不谬”实际上概括为正名的思想原则。严复指出制名与用名中出现的逻辑错误对于“致知穷理”是非常有害的。严复在《穆勒名学》的按语中列举了汉语中用名不当的例子。他说:“夫语言之纷至于此,则欲用之以为致知穷理之事,毫厘不可苟之功,遂至难矣。”[3](P。35)严复认为要消除语言混乱的现象,首先要审名。要审名就是要明确名的分类。他不仅研究了西方语词的分类特点,也考虑到汉语语词的分类特点。严复按照穆勒和耶芳斯的观点,将名分为公名与专名,察名与玄名。他还列举出了许多汉语的例子来说明公名、专名、察名、玄名。严复认为要消除语言的混乱现象,还需明确名的内涵和外延。他认为普遍名词有外延也有内涵,专有名词则有外延而无内涵,这在一定意义上等同于确立了专名的特有属性。在我国逻辑学史上,由此明确概念有内涵和外延的逻辑区别,这不能不说是严复的功绩。为了使名词涵义明确,严复很强调定义的作用,他说:“科学名词,涵义不容两歧,更不容矛盾”。[4](P.1290)在《穆勒名学》与《名学浅说》中,都介绍了定义的方法。严复将定义翻译为“界说”,主要讲的是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但也谈及语词定义的逻辑方法。不仅如此,严复还继承了中国传统逻辑正名思想中名实相符的合理性因素,把先秦时期名家、墨家提出的正名思想发展为“立名可通”和“名而不谬”,并且同时对中国传统正名思想中仅与封建的政治等级制度、伦理纲常相联系的不适之处加以改进,将正名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起来,从而使这种经过交融的正名思想变成了有利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实现民力、国力富强的工具。

三、正名思想与概念理论交融互释

名(概念)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成果,它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严复在自己的著作中对科学概念的运用是十分谨慎的,因为他十分重视使用概念的准确性,这也是严复逻辑思想中的又一重要内容。严复指出“正名”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一名之立,一理之明,都必须与事实相符,一个名应该是什么涵义就是什么涵义,指的是什么事物就应该是什么事物,必须十分明确,语词绝对不能含混,这也就是他经常讲的“名义了晰,截然不紊”。严复认为,只要概念含混就达不到论证的目的,虽然尽昼夜之力、口舍之争,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没有丝毫的益处。可以说,没有“正名”,也就不会有科学的建立和发展。既然在严复看来“正名”的意义如此之重大,那么视正名思想为逻辑学第一要事也便是非常自然的。因此,他在《穆勒名学》部(甲)篇一的第一节“论名之不当”的开始部分就说道:“言名学者深浅精粗虽殊,要皆以正名为始事”。[4](P.17)在严复看来,语言文字是思辨的工具,所有科学概念的表达和文化思想的传播,都离不开运用一定的语词。而如果语词所表达的概念不确定、含混歧义,那么势必引起语词的不规范统一,其结果,也就必然不利于文化思想的传播和有关研究的开展。正是针对这种情況,严复提出了他的正名主张,要求语词所要表达的概念明确,应该做到名实相符。

概念理论是形式逻辑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逻辑大厦的基石,更是各派逻辑学家必须正确解决的基本逻辑理论之一。概念是构成推理的最小的单位,是逻辑推理的思维起点,是获取科学真知的关键。在具体的思维实践中,严复将西方逻辑思想中关于概念的理论与我国传统的正名思想联系起来,而且将正名看作是“科学入手,第一层功夫便是正名”[5](P.1247),是非常有时代意义的。同时,这也是对儒家传统“正名以正政”的正名思想的一种有力批判。严复推进了中国逻辑思想史上对正名意义的科学认识,使正名思想理论获得了崭新的生命价值。

注释:

[1]李泽厚.论语今读[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2](英)耶芳斯著.名学浅说[M].严复译.商务印书馆,1981.

[3](英)穆勒著.穆勒名学[M].严复译.商务印书馆,1981.

[4]王栻.严复集[M].中华书局,1986.

[5]胡适.先秦名学史[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6]汪奠基.中国逻辑思想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