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疫情防控 >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处,新冠疫情,俄乌10篇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处,新冠疫情,俄乌10篇

来源:疫情防控 时间:2023-04-29 14:30:06 点击: 推荐访问: 二十 喜迎 奋进

篇一: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处,新冠疫情,俄乌

  

  观察与思考2021年第3期警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几个理解误区刘须宽提要: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正义观和文明观。越是“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越是要看清“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中理解“机遇”与“挑战”。以历史观视野谨慎研判大变局的背景、以大局观审视中国的战略机遇和突出问题、以角色观洞悉全球的力量分化、以正义观重建国际秩序,以文明交融的大格局观构建人类未来美好发展模式,谨防学术界、理论界和部分领导干部在大变局的冲击下,陷入“定局化”“两种道路斗争尖锐化”“中国控局化”“理解变局狭隘化”“抽离文化与历史的浅表化”等错误倾向,既干扰中央决策,又造成于我不利的舆论局面。关键词:大变局定局论控局论冲突论认知误区作者刘须宽,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法学博士(北京100732)。在“变易”的世界洞悉趋势,并最大限度掌控“变易”,追求社会发展的“确定性”,是一个成熟治理模式行稳致远的重大政治任务。马克思主义者信奉的是“有常”,不是佛家的“无常”,寻找并掌控自己命运的主动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职责所在。党中央做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下简称“大变局”)的重大判断,这个“大变局”中蕴含的机遇可谓是“千年等一回”,风险与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研究透视“大变局”,必须破除以下几种思维定势,充分认知中国在大变局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大限度地顺应历史大势、适度引领形势、谋求政治优势与掌控发展趋势。一、将大变局“定局化”于自然时间而言,“前一个百年”与“后一个百年”没有区别,在“百年”的自然时间之后加上“未有之大变局”,则是“社会时间”赋予自然时间以新内涵,“大变局”就是自然时间和社会时间叠加的84警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几个理解误区结果,这既是唯物史观的判断,也是有建构余地的战略判断,体现了时间不可逆的“客观性”与增进特定时间段内容丰富性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人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这就是以主体的建构能力用“空间”的丰富性弥补时间的“有限性”。“变局”的核心就在于“变化”,“大变局”则意味着“变化”会超出常规,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掌控确定性,往往意味着与更多的不确定性的战斗,我们不能将“大变局”这个最大的不确定性的“变”理解为确定的“不变”。第一,不能把“进行时”和“将来时”理解为“过去时”。“为道屡迁,变动不居”,“这个‘变局’现在还只是一个开局状态,距离大幅度的正局和最后的结局还有不少距离”①。处在“在世界旧格局未解体而新格局未形成之间的中间阶段”②,对于未来,这个变局还很难描述清楚,“未来似乎是一个‘未知的世界’”③。我们务必清楚,“很多时候,‘变化’是一种进行时的状态,未必是完成时的结果,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逆转”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⑤ 中美作为影响世界大变局走势的两个核心要素,两国之间会不会有局部军事冲突的热战、意识形态较量的冷战、脱钩与挂钩交替的贸易战都有待观察,但美国想让中国像当年日本在半导体产业上的妥协那样屈服于美国霸权,则是痴人说梦。和平发展主题没有变,并不意味着确定不变,经济向好态势没有变,也不意味着不会出现“黑天鹅”或“灰犀牛”事件,多极化态势没有变,更不是毫无悬念的多极化自然实现。第二,变局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大。大变局是“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⑥。“最具革命性”体现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推动力越强,阻力就越大。大变局不仅不是定局,而且还是对定局最大的否定,在未来的历史时空中,基于已有的力量积攒与变化,未来国家间权力再分配会加速推进,国际权力结构调整将是“大变局”主要特征。同时“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与“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⑦。“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⑧第三,本次“大变局”的“当量”是历史之最,实现难度也将是历史之最。世界“大变局”显著特征是,一部分国家崛起与另一部分国家的衰落,而这次可能是“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历史地看,18世纪前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崛起时,人口仅百万级,充其量是当下中国一个“县”的崛起;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崛起时,人口仅千万级,充其量是当下中国一个“市”的崛起;20世纪美国、苏联、日本等国崛起,人口是亿级,充其量是当下中国一个“省”的崛起。但21世纪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人口则是十亿级,伟大进展创造出来的影响“吨量”,相较于过去,无①黄建钢:《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其方略》,《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②任剑涛、郭台辉、杨阳、邓曦泽、郭忠华、谈火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科学汇思(笔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③张蕴岭:《“百年大变局”,变的是什么》,《世界知识》,2020年第9期。④王文:《500年?400年?300年?200年?100年?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7期。⑤⑦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25、428、2页。⑥何成:《全面认识和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光明日报》2020年1月3日。85观察与思考2021年第3期异于原子弹与炸药之别,而带来的治理难度也是前所未有的。①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意味着要把14亿人口带入现代化强国之列,当前世界发达国家人口加起来也就是10亿左右,这个难度有多大可以想象,再加上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现代化之路,“大变局”之变化波诡云谲、气象万千、此消彼长的较量也将是历史之最。与之相伴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没有一个当量不是数倍于历史上的大变局,这恰恰是中央判断的“光明前景”与“严峻挑战”两种趋势同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与“重大风险期”交叠的原因,这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特征。二、将两种道路斗争尖锐化尽管世界发展出现了“社升资降”的特征,但整体上“资强社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大变局是全球所有国家参与的事关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数字革命等复杂而伟大的进程,不是以中美两种制度和两种道路较量为主要表征,目前的社会主义依然处于低潮向高潮的过渡发展中,不构成对资本主义的整体性威胁。尽管从世界史发展的必然进程看,两种制度的较量依然是不可避免的,中美之争说到底是体制之争,但中美两国17亿多人口竞争与合作不能代表全球近76亿人口在大变局中的广泛而深刻巨变。第一,夸大“大变局”的意识形态划界将落入美国人制造的新冷战陷阱。这场变局可能伴随着世界经济重心之变、世界政治格局之变、科技与产业之变、全球治理之变,伴随着社会主义的代表中国之变和资本主义的代表美国之变,也伴随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变,就变化的国家数量而言,依然是以资本主义世界为主体,无论是当量还是人口数量,都形不成两种道路争夺的压倒性态势。美国政要善于以“意识形态”划界强调中美差别、中国与西方主要国家的制度差别,以“非此即彼、非胜即败”的形而上学思维,主张“资本主义主要经济体联合起来对抗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甚至煽动要进行一场“全面较量”。美国总统前战略顾问史蒂夫·班农认为:“我们正在与中国进行经济战。25年或30年内,我们中的一个将成为霸主,如果我们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霸主将是他们。”② 尽管“越来越多人相信中美冷战已经开始”③,基辛格也认为中美之间“必然在全世界踩到对方的脚趾头”④,中国要清醒地看到,意识形态不是“大变局的关键变量”,“中美两国能否跳出大国竞争‘零和博弈’的历史怪圈,是‘大变局’时代对两国政治智慧的最大考验”⑤。在未来很长的周期内,中美在意识形态上彼此无法取缔对方、统一对方,美方强化意识形态的差别是别有用心。正如邓小平当年在南方谈话中指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⑥ 两国要懂得,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各自盟国内部炫耀彼此互不相容、绝对对峙的意识形态及其不可争①王文:《500年?400年?300年?200年?100年?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7期。②[美]艾伦·格林斯潘:《繁荣与衰退:一部美国经济发展史》,束宇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版,第408页。③郑永年:《中美关系会糟糕到什么程度》,《联合早报》2020年1月14日。④[美]基辛格:《中美关系处于“冷战的山脚”,热战若爆发将比一战严重》,《联合早报》2019年11月23日。⑤郑永年:《大变局中的大国关系新趋势》,《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第7期。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86警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几个理解误区议的霸主地位”①,结果是彼此都有损伤。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新时代的世界应有更大的格局,要有太平洋一样宽广的胸怀,太平洋足够大,完全容得下中美两国。第二,中国不是现存国际秩序的破坏者,而是世界公正秩序的推动者。中国的努力不是要破坏规则,而是要尽可能地修正、确立更加公平公正的规则,广大新兴经济体需要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合理诉求,那些过去因弱小而惨遭硬性强加的利益盘剥、承载污染企业转移的状况必须改变。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30%的动力源、为建立世界共赢贸易秩序努力奔波、为落后地区基础设施与医疗卫生事业积极行动、为世界技术变革与创新不断注入力量、为国际金融合作积极协调、为世界共享发展积极斡旋。全球治理体系必须体现大家“共治”,而不是个别国家或少数发达国家“主治”,全球治理体系的重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既不是少数国家“煽动”的结果,也不是个别霸权国家我行我素、任意妄为就可以左右的。第三,中国期待大变局之后建立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的道路”②,“今日中国的崛起是一个真正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③,中国历来主张“好战必亡”,重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依旧秉承“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交往路径。④ 始终保持战略耐心和战略克制与周边国家以及世界各国交往,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历任中国主要领导人均明确且反复重申: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人在国际交往方面,应当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大国主义”⑤,“一百年、一万年,我们也不会侵略别人”⑥。邓小平也指出:“如果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就不能实行霸权主义,仍然属于第三世界。如果那时中国翘起尾巴来了,在世界上称王称霸,指手画脚,那就会把自己开除出第三世界的‘界籍’,肯定就不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⑦“我们不认可‘国强必霸’的逻辑”⑧,“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⑨。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重申:我们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无意跟任何国家打冷战热战,坚持以对话弥合分歧,以谈判化解争端。“我们不追求一枝独秀,不搞你输我赢,也不会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增添动力。”⑩ 全球资源短缺、生态危机、气候问题、能源危机、自然灾害、工业污染等问题,更加把人类命运捆绑在一起,面对命运与共的未来局面,非采用全球合作治理不可,除了选择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别无他路。①[德]贝恩德·施特弗尔:《冷战1947-1991:一个极端时代的历史》,孟钟捷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17年版,第11页。②⑩《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9月23日。③项久雨:《论中国崛起的文明特质与世界意义》,《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第5期。④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6、436页。⑤《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7页。⑥《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1页。⑦《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2页。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70页。8观察与思考2021年第3期三、对中国掌控大变局盲目乐观化没有“大格局”就看不清“大变局”,没有“乱局”之忧则无“破局”之法。中央多次敲响警钟,致力于更伟大事业的政党既不能陶醉于已有的成绩,更不能轻视面临的问题,我们要自信但不要自负,站到历史必然性和道义制高点上认识大变局,不等于就能站在当下全球的制高点上左右大变局,切记战略上的乐观不等于战术上的胜利,骄傲与大意、不慎重与不理智、歇歇脚与喘口气,都可能使中国成为“大变局”骄人业绩的“分母”或成本承担者,“成为中国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的羁绊”①。客观看待于我有利的条件是什么,于我不利的因素有哪些,比单纯乐观有意义。大变局的趋势刚露出“冰山一角”,更大不确定性还藏在深处。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警醒全党“行百里者半九十”,乐观心态要有,必胜决心也要有,应对手段更要有。换言之,既要有新时代的中国对自身的认识的“战略自信”,也要有对世界的认识的“战略忧虑”,还有要影响大变局的“战略部署”,并牢记尤瓦尔的警告:“永远不应低估人类的愚蠢。”②第一,西方主导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有专家人认为:“西方长达数十年的对世界事务的统治正在接近尾声”,“东方文明在500年后重新回到全球舞台的中心位置,而中国正在扮演领头羊的角色”。③“对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变了世界格局。”④“崛起的中国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重要自变量,也是全球化的‘定海神针’。”⑤ 专家们在做类似的判断时,他们也依然清晰地看到在西方自由主义原则下建立的“国际秩序并没有解体”,有人说资本主义是成熟的老虎,社会主义是稚嫩的兔子。“怎么才能使社会主义这只兔子不被资本主义这只老虎吃掉?只能发挥社会主义的整体灵活性。”⑥“灵活的兔子”和“领头羊”是否会遭遇另一头狮子所率领的“狼群”,犹未可知。但我们清楚的是,1648年开始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依然是世界秩序体系的主流力量,金本位的布雷森顿货币体系让位于“石油美元”协议,它确立的“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依然坚定。1858年10月8日,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在极为广阔的领域内资产阶级社会还在走上坡路”⑦,1889年8月22日,恩格斯在给弟弟海尔曼的信中写道:“在不掺杂任何投机的普通日常业务方面,美国是世界上最可靠的国家,是唯一还能干出‘好活’的国家。”⑧ 目前,西方开始走下坡路了,但还是穷途末路,资产阶级既然能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证明其依然有存在的必然性。既然当今依然处在“马克思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我们也不必急着做世界的教师爷,“认为别国不再有值得学习之处,我们可以输出模式、教育别人了”⑨。“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依然要辩证分析。①任晶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东北亚学刊》,2019年第5期。②YuvalNoahHarari,21Lessonsforthe21stCentury,

  Canada:PenguinRandomHouseCompany,2018,p.182.③王文:《500年?400年?300年?200年?100年?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7期。④秦亚青、宋德星、张燕生、张晓通、朱锋、鲁传颖:《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国际展望》,2020年第1期。⑤金灿荣:《以深沉定力应对大变局》,《中国纪检监察》,2020年第11期。⑥黄建钢:《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其方略》,《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⑦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48页。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56页。⑨张新宁:《把握百年大变局中的“变”与“不变”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学术界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研究成果述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0年第1期。8警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几个理解误区第二,美国不会坐等中国快速崛起。美国前副助理国务卿托马斯·克里斯坦森(ThomasChristensen)声称,“中国重返大国地位,或许是21世纪美国外交面临的最关键挑战”①。近几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已经将中国定义为多领域、全方位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优先”政策更是剑指中国,美国的疑华、反华、排华声音日益高涨,“建制派、反建制派、民主党、共和党以及政界、产业界的一致呼声,美国各界一致认为‘中国崛起’正对美国国家利益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②。美元驱动下形成的创造资本的“宇宙中心国家”怎么可能轻易让位于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撰文称,中美贸易争端要消除,唯一的可能性是中国放弃发展的权利。但是中国不会放弃。③ 美方单方面升级贸易摩擦、激化意识形态斗争、制裁中国高科技企业、限制中国留学生、污名化中国抗疫斗争,美国准备一揽子“计划”迎接中国的崛起。第三,倾注精力拼当下的真实业绩,而不应陶醉于预测性数字。新冠疫情是全球2020年遭遇的最大“偶发性事件”,也会对各国实际经济数据产生实质性影响。这个百年未有之大疫情,加速了百变未有之大变局的演进进程,也加速了抗疫成功与抗疫失败国家之间的分化,也极大影响了数据预测的实效性。对待数据预测需要保持理性的审慎,防止“捧杀”与“夸大”数字中国。从经济实力看,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近100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6%左右。按年均汇率折算,中国经济总量已达14.4万亿美元,与日、德、英、法四大发达国家的GDP之和大体相当。④ 但我们必须清楚,中国2019年人均GDP约等于1万美元,美国的人均GDP为6.4万美元,与日德英法也是4至5倍的差距。从综合实力看,在过去的“一超多强”格局中,美为“一超”,欧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为“多强”,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制度相近国家会抱团取暖,欧盟、英国、印度、日本可能选择唯美国马首是瞻,“多极格局”在西方体系内依然是“单极格局”,即便俄罗斯作为独立一极,那也是极不均衡的“三极格局”。俗语讲“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要陶醉于关于未来的预测性成绩单。专家预测“2030 —2040年,潜力应该在6%左右,实际能实现的增长应该在5%⑤。更要警惕乔根·兰左右;2040 —2050年,增长的潜力每年还有5%,能实现的增长应该在4%左右”德斯那样善意的捧杀,他认为,以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5%的增速测算,2052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达到2012年的5倍,相当于届时美国的3.5倍及经合组织(OECD)33个成员国,即发达国家的总,也是塑造“大变局”历史和。⑥ 有人说,未来30年,将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略的“揭晓期”内涵真正的“决胜期”,更是“大变局”能否真正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⑦ 笔者以为这个周期会更长,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的呈现,世界范围内的大变局必须有以百年为计算单位的历史纵深和时间跨度才能彰显得更加清楚。①ThomasChristensen,TheChinaChallenge:ShapingtheChoicesofaRisingPower,NewYork:W.W.Norton,2015,p.1.②谢地、张巩:《国际贸易和国家利益冲突:中美贸易战的多重博弈与中国的出路》,《政治经济学评论》,2019年第4期。③⑤转引自林毅夫:《世界新变局及中国的应对》,《开放导报》,2019年第93期。④宁吉喆:《中国经济再写新篇章》,《中国信息报》2020年2月4日。⑥参见[挪威]乔根·兰德斯:《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秦雪征、谭静、叶硕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年版,第270-274页。⑦朱锋:《“百年大变局”的决定性因素分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第5期。8观察与思考2021年第3期四、将大变局理解狭隘化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①。应以中国站位、全球视野、国际眼光与历史必然性看待大变局。第一,战略研判不能降低为战术研判。“统筹两个大局”是战略判断,战略上藐视对手和不确定性,战术上必须重视对手和保证确定性,不能把我们对待“大变局”的战略判断等同于战术判断。伟大复兴的战略判断来自于:新时代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备了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这是我们的历史定位和时代基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判断来自于: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国际体系变革方向不会改变、亚太地区总体繁荣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但在战术上,必须预判各种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从来不会是一片坦途,必然会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②。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不能把战略和战术混淆,有专家指出:“在冷战时期,由于中国均不是美苏的首要对手,因此中国选择了‘先一边倒,再倒向另一边’的战略,非但没有受到两大国的惩罚,反而充分利用了中美苏大三角获得了很好的战略机遇期。”③ 这是对重大战略问题的曲解,也是对当年中苏关系不太恰当的表述,不利于大变局的学理阐释和国家决策,应对大变局不是要策略性地选边站队,而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并把自己“摆在变局”之中,有所作为,“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④。第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绝不是要建设“中华帝国”,而是“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促成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洗牌的历史必然。有专家主张:“‘百年变局’的命题表达出一个帝国生命周期的历史循环意识,具有历史变迁的结构性意义。”⑤ 基辛格也曾指出:“几乎是某种自然规律,每一世纪似乎总会出现一个有实力、有意志且有知识与道德动力,希图根据其本身的价值观来塑造整个国际体系的国家。”⑥ 与这两个判断不同的是,中国绝不是要谋求“帝国图景”,未来的世界一定不是依靠强权推进。美国政要批评中国陶醉于万邦来朝的朝贡体系,这是对中国和大变局最大的污蔑,中国只是顺应历史必然性并受历史发展推动前进的一个棋子,中国不迷恋于国际权力结构,也不是要登上世界权力顶峰,“今天出现的‘东升西降’的基本态势,不是一味地‘唱衰西方’,更不是简单地强调‘新时代’的中国力量”⑦,“国际力量对比的‘北分南合”’以及世界秩序变革的‘地①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77、227页。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8月2日。③严骁骁:《“2020国际形势前瞻:百年大变局下中国外交的挑战与应对”学术研讨会综述》,《国际关系研究》,2020年第1期。⑤任剑涛、郭台辉、杨阳、邓曦泽、郭忠华、谈火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科学汇思(笔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⑥[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⑦朱锋:《近期学界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研究综述》,《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4期(上)。9警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几个理解误区①覆天翻’”,不是少数国家的搅局,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呈现,它展示的是世界发展的基本路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②,历史呼唤变革。有人推测到2030年,以市场汇率计算的中国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印度则会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届时,世界前五大经济体将依次为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德国,新兴经济体中的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墨西哥、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国的经济排名也将有所提升,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将由2015年的46%上升到2030年的66%,这就意味国际权力的更加均衡和分散,传统发达经济体主导世界经济秩序、政治秩序的局面彻底扭转。第三,大变局的迭代不能被动等待,需要更多国家联手积极建构。深刻把握大变局,意在促成于我有利的国际环境,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当今时代本质上依然处在《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资产阶级时代”,“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而又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历史时代”③。广大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体要顺应这个“局”做出战略调整,导引“变局”,纾解“困局”,通过多国联手,在世界秩序空间出现兴衰更替之际、在世界面临一个不确定的中间状态时,打破、变革与调整旧“局”,制造稳定、公平与和谐的“新局”,推进变局“迭代”的有序发生,“避免‘大变局’出现‘大乱局’,特别是‘全球乱象丛生’”④。这是人类遭遇的一次大考,每个经济体都是新局建构的答卷人。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战胜各种挑战、困难和解局的历史,全球的事需要全球各国联手,退回封闭孤立状态和人为割裂国家间联系不现实,以邻为壑、隔岸观火不可行,搞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更可怕,夸大意识形态争论和文明冲突最危险,必须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树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赢理念才是迎接大变局的正途。五、抽离文明与历史视野将大变局理解浅表化文明是造就“定局”的持久支撑力,历史分析是勘破变局的基因密码,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能仅仅当作外交语言,它是党中央基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唯物史观做出的战略研判,剥离文明底蕴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变局,不仅苍白乏力,也会把“大变局”误判为“别人的狂欢”,把西方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暂时性优势等同于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优势和资本主义制度优势,甚至会遮蔽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文明多样化的现实性,坠入无序和悲观主义。第一,文化多样化是大变局的显著特征,必须重视文明在大变局中的分量。美国学者迈克尔·巴尔指出:“中国崛起不仅是一个经济事件,还是一个文化事件。”⑤ 世界大变局更应该是全球文化交融的大事变,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的发言中指出:“让世界多样性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人类文明多姿多彩的天然形态。”⑥ 中国的崛起也是中华文明竞争力的展现,更是5000年中华文①参见赵可金:《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理解中国角色》,《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1期。②《在世界大变局中奋进新时代》,新华网,2019年8月29日。③金民卿:《新思想对百年变局的深度剖析和战略引领》,《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17期。④权衡:《“大变局”呼唤新规则:核心议题与中国角色》,《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8期。⑤[美]迈克尔·巴尔:《中国软实力:谁在害怕》,石竹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前言。⑥《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9月23日。91观察与思考2021年第3期明在当代世界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魅力呈现,中华文明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独特基因是中华文明融入世界文明大潮,并可能在大变局之后引领世界发展的重要原因,强调民胞物与、协和万邦、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具有接洽未来国际社会发展与文化共识的最大和谐度。大变局之后的新格局,一定不是“霸权”或“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是“王道”之治与天下共治,东方文明的“天下”理念追寻四海一家的世界共融秩序,跨越西方文明中心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帝国博弈论”与修昔底德陷阱。5000年中华文明宝库有丰富资源可以融入世界未来发展全局之中,可以返本开新,“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①,在多样化文明交融中,以中华文明的包容、博大、雄厚不断实现对其他文明的滋养与超越。第二,基于唯物史观才能准确研判大变局的走势。在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让我们保持前进方向清晰、分析问题切中肯綮的基本方法,还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特别是唯物辩证法,以辩证唯物主义把握大变局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准确厘清复杂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不仅要看现在国际形势什么样,而且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②“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格局日趋均衡,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③ 多极化、全球化、均衡化是历史的必然,不以个别国家的意志为转移。托克维尔之所以陷入认识的彷徨,“我一个时代一个时代地往上回顾,一直追溯到古代,也没有发现一个与我现在看到的变化相似的变化。过去已经不再能为未来提供借鉴,精神正在步入黑暗的深渊”④。关键在于他没有一种贯通古往今来的历史观,无法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片段和表象中找到隐藏着的规律,更无法判断未来。综上,关键是要弄清楚“大变局”是什么,首先要剔除“大变局”不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英国文学家狄更斯曾这样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世界。今天,我们也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之中。”⑤ 破解矛盾会导向前进或倒退、成功或失败两个结果,“大变局”也存在向着积极和消极两个向度变化的趋势。我们必须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大变局,弄清楚“这究竟是一个国内、国际、世界问题?一个已来、未来、将来问题?一个对策、预测、决策问题?一个开局、结局、正局、对局问题?”⑥ 充分利用好重大战略机遇期,创建于我有利的环境,实现与大国强国“平起平坐”,力争最大化地维护中国和广大新兴经济体合理权益,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在人类“命运与共”理念下,与世界强国共享政治格局的“多极协治”、全球发展机遇的“共建共享”、治理格局中的“携手共治”、文明交往的“交融互鉴”、西东较量的“攻守互换”。责任编辑:黄建安①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46、476页。②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27、421页。④[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965页。⑥黄建钢:《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其方略》,《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92

篇二: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处,新冠疫情,俄乌

  

  StrivingfortheGreatRejuvenationofChineseNationunder“GreatChangesintheWorldUnseeninaHundredYears”

  作者:任晶晶[1,2]作者机构:[1]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2]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东北亚学刊

  页码:18-24页

  年卷期:2019年

  第3期

  主题词: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稳定因素;战略机遇期;大国战略;国际秩序;国际体系

  摘要:当今世界,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世界大势的敏锐洞察和中国所处发展阶段的深刻分析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深刻认识这一“变局”的丰富内涵,牢牢把握“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的重大机遇,既是新时代开拓广阔发展空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学科话语体系的必然要求。

篇三: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处,新冠疫情,俄乌

  

  增强外交主动性,在大变局中站稳脚跟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外交该如何应对

  我们都知道,时代的发展带动的不止有科技的进步,更有世界格局的变化。如今我们正处于新时代发展,科技的进步带动着世界趋势呈一超多强,向着百年未有过的多极化趋势发展,面对这种在世界范围内的大变局,如何在夯实自身利益基础上,逐步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考验着每一个大国的外交智慧与外交能力,而中国作为一个外交大国,负担的使命尤其之重。

  更何况着眼于中长期发展趋势,世界诸多国家在保持经济发展、维护国际秩序、共建国际格局等方面正经历着许多深刻积极却又不失稳定匀速的变化,这一百年来从未发生过的大变局为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伟大复兴之梦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对于我们中国来说,这个大变局可能会是一个最坏的时期,盲目地过度快速发展可能会将我们带入歧途;却也可能是一个最好的时期,它会为我们的发展指明方向,引领道路,从而带动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实现,使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之列。总而言之,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百年难遇的大变局,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适度,中国外交也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具体来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中国外交该如何应对呢?

  借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中国外交研究所所长、教授罗建波的话来说,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发展趋势,中国既要突出“随势”“顺势”的外交态度,又要强调“谋势”和“塑势”的外交基本原则。我们要不断拓展战略视野,坚持自己的战略底线,增强战略自信,强调战略运作,积极塑造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过去一个世纪的世界巨变中把握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总的来说,中国在百年大变局中要增强外交战略主动性,积极带动世界格局的转变与发展。

  首先,我们要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呼吁全世界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成,并在此过程中继续增强中国的国际道义精神,使世界认识并认同我们的道义精神的同时,更注重全民道义认同感的形成。我们要秉持大历史的视野,认识到这个世界社会秩序变化的积极性、稳定性一面,看到一个世界市场经济工作重心的日趋多元,看到中国国际权力格局更加均衡技术发展,看到自己世界秩序正在经历深度调整。在这一重大变化下,中国应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继续高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为了讨论的概念稳步推进共建共享建设的“区域”的时候继续深化同各国的互利合作提高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国外交的道德精神已经证明在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治理。

  其次,我们在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合作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底线思维,坚定不移地捍卫祖国尊严和国家核心利益,维护好属于我们国家的荣誉。虽然中国外交--贯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将牺牲自己的主要核心利益。并且,我们教师还要认清中国特色外交当下企业面临的一个国家迫切任务,便是在保持战略自信的前提下坚定捍卫自身经济利益,与此同时,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更充分地估计困难,更周密地制定计划,努力规避重大风险,至少在重大风险发生时悬崖勒马。不误入歧途。同时,中国外交要着眼国际规则竞争,提升中国在重大国际机制中的话语权与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目前,世界大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涉及三个核心方面:权力竞争、规则竞争和理念竞争。而国际市场规则竞争发展成为大国软实力竞争的一个非常重要内容方面,国际社会规则塑造力

  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在未来中国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长期以来,主要发达国家一直在牵头建立国际规则和制度,旨在提高自身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和优势。一方面要推进国际规则的“存量”改革,增强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国际机制中的发言权,提供“增量”,与各国携手共同构建新的国际机制和多边合作平台。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投行的诞生就是我们中国发展推动创建国际市场规则和制度的重大技术创新。

  在大国关系层面,我们要积极运筹中美俄大三边关系及亚太经济组织等国际关系,加强与欧盟及周边大国的战略互动,增强中国外交亲民和平的国际印象,更好地去维护世界格局的基本平衡,形成对我国更为有利的战略局面。同时,我们也要争取维护中美关系斗而不破的大局,尽力避免中美矛盾的继续升级和扩散,缓和中美关系,但并不只是一味退让躲避,而是让美国看到我们的外交气势与姿态,从而最大程度地维护和延长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目前,亚太地区的秩序趋势尚不明朗。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善于打“第一招”,坚持和践行“真诚宽容”的理念,不断增强中国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全球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塑造力。让中国外交的和平主张在世界范围内深入人心。

  总而言之,在面对这个百年难遇的大变局时,中国外交应主动出击,积极增强我们的外交主动性,把握住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大变局中不随波逐流,扎扎实实地站稳脚跟,在世界舞台上发耀出独属于我们中国外交所带来的色彩。

篇四: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处,新冠疫情,俄乌

  

  党史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的世界意义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类进步事业?奋?的政党。回?践?初?使命、筚路蓝缕创业的百年辉煌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和?民事业是?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团结带领中国?民把握历史?势、掌握历史主动,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换新天”的??畏?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绘就了?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画卷。党的百年奋?开辟的伟?道路、创造的伟?事业、取得的伟?成就,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复兴建?了彪炳史册的伟?功勋,也为世界和平、发展、进步事业作出了巨?贡献,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具有重??深远的世界意义。?、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1840年鸦?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民蒙难、?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在中国?民和中华民族的伟?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这是开天辟地的?事变,也是?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程碑。中国共产党?经诞?,就以从前中国所有政治?量不曾有过的姿态和?貌出现在中国?民和国际社会?前,从此中国?民的精神状态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社会的发展改换了?向,中国?命的?貌焕然?新,世界社会主义?量焕发强??机,被压迫民族和国家的独?解放也有了坚强同盟。从此?代??代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同,以?强不息的奋?深刻改变着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壮美的奋?历史犹如1949年10?1?《?民?报》刊发的《新华颂》所描绘,“?民中国,屹?亚东。光芒万道,辐射寰空。艰难缔造庆成功,五星红旗遍地红。?者众,物产丰,?农长作主?翁。使我光荣祖国,稳步?向?同”。新中国的成?标志着近代以来历经苦难?争的中国?民迎来了浴?重?的曙光,中华民族重新屹?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飞跃。改?开放找到了?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的康庄?道,中国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踏步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历史性飞跃,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飞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历史性变?,国家经济实?、科技实?、国防实?、综合实?进?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飞跃,中国特?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发展到完善的伟?飞跃,中国?民迎来了从贫穷落后到全??康的伟?飞跃。中国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正在经历的?泛?深刻的历史性社会变?,不仅彰显了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命?和巨?优越性,也成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最?动?和积极变量。站在当下重要历史节点上,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到,?论是新中国“?唱雄鸡天下?”,冲破帝国主义在东?的战线,壮?和发展社会主义阵营,极?地改变世界政治格局,还是改?开放特别是党的???以来,党领导中国?民顺应时代潮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创造“当惊世界殊”的伟?发展成就,在中华?地上谱写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来的华彩篇章,将社会主义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的低?中?步步推向?潮,使当今世界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态势发?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深刻变化,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可以说,党的百年奋?是?个伟?民族赓续千年梦想、?向全?复兴的时空转换,也是?个伟?政党带领全球近五分之???重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进程。这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最具?命性、历史性和意义最为深远的变化之?,也是21世纪以来世界最重?的地缘政治事件,正在并必将对世界发展进程产?深远的历史影响。?、开创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化的途径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更是中国共产党?志不移的奋??标。?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命脉所系,也是中国?民艰苦探索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数仁?志?和各派政治?量为了拯救民族危亡,改变国家命运,尝试选择过各种救国?案和制度模式,进?过许多可歌可泣的?争。但是,?论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亥?命等各种?命和运动接连?起,还是?由主义、?政府主义、实?主义、三民主义等各样主义和思想粉墨登场,抑或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等各式制度和政体轮番仿学,这些努?和抗争最终都以失败收场,都未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民受?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诞?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化相结合,带领中国?民历经千?万苦,坚定?上了社会主义?命和建设的道路,创造了?条强?不霸、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启了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和发展这条现代化新道路,通过改?开放不断发展?产?,通过??发展促进世界和平,?通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短短??年时间?完发达国家?百年才能完成的?业化、现代化进程,建?起完整的现代?业体系,中华民族的历史?向和中国?民的前途命运从此根本改变。?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经济体、第??贸易国、第???业国、第??外汇储备国、第??对外投资国。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融危机发?后,中国更是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引擎,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为全球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体现为??规模巨?的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是全体?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明和精神?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与?然和谐共?的现代化,是?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与世界同发展共进步的现代化。经过全党全国各族?民的艰苦奋?,我们实现了第?个百年奋??标,全?建成?康社会,正在意?风发向着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个奋??标迈进。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1亿农村贫困??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对世界减贫贡献超过70%,创造了?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这条道路的成功,意味着超过现有发达国家??总量1.5倍的中国?民迈?现代化社会,破除了近代以来西?发展模式?统天下的垄断局?,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西?神话,深刻改变着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格局,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学习借鉴的现代化途径和发展经验,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希望保持??独?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正如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所说,中国提供了?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了?条合作共赢的?明发展新道路。

  党的百年奋?历史表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的翻版。回望过往历程,?对中国的持续稳定发展,世界上总有?些?和?些国家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强?。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唱衰中国、抹?中国的声?在国际上不绝于?,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的发展?但没有衰弱、崩溃,也没有威胁任何?和任何国家,反?“风景这边独好”,反?倡导各国命运与共、合作共赢,国家综合国?与?俱增,呈现?派欣欣向荣的?象。曾?何时,也总有那么?些?和?些势?,把中国发展中暂时出现的问题归咎于我们的制度,按照他们的设想?案,中国只要移植和照搬西?制度模式,问题就会迎刃?解。然?,世界上?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曾经被蛊惑煽动按照西?模式进?“颜??命”,其结果带来的不是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是政局动荡、社会分裂乃?国?宁?。这些铁的事实和沉痛教训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正确性。中国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和中国?民幸福安康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类发展进步、创造?类美好未来的?间正道,必须坚定不移?下去。三、发展壮?了推动?类发展进步的重要?量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的政党,党的百年奋?不仅创造了史?前例的发展奇迹,锻造了?个胸怀天下、引领时代、造福?类的伟?政党,为?类政治?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党??也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合作、促进?类发展进步的中流砥柱。?诞?之?起,?论?量弱?还是发展强?,?论?处顺境还是遭遇逆流,中国共产党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和?类进步的?边,把为?类作出新的更?的贡献作为??的使命,为推动?类和平发展注?强?动?与正能量。在100年的奋?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总是尽??最?努??持和声援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争取民族独?和?民解放的正义事业,总是真诚?私地帮助??发展中国家进?经济社会建设,总是努?维护和促进国际社会的团结合作与和平稳定,与此同时,党领导的中国?命、建设和改?事业也得到了世界上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国家和?民的???持与帮助。中国在与世界的联系互动和合作共赢中,既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全?位历史性发展,?以??的责任担当和影响作为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在取得?命胜利、建?新中国前,中国共产党把??的最?纲领和远??标贯注于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命?争中,领导?民始终搏击在中国?命洪流的最前列。新中国开创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纪元,为党领导中国?民直接促进?类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我们始终坚持独??主原则,始终不渝?和平发展道路,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坚持国家不分??、强弱、贫富?律平等,坚决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倡导和坚定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这?原则得到国际社会?泛认可,并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进?步加强同世界各国?民团结合作,?持??发展中国家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正义?争,进?步壮?了发展中国家阵营和国际社会进步?量。正如?泽东在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届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时指出的,我们的?作将写在?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类总数四分之?的中国?从此站?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爱好和平?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家庭,以勇敢?勤劳的姿态?作着,创造??的?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由。改?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中国特?社会主义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践?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积极推进全球伙伴关系建设。始终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作?,成为第??联合国会费国、第??维和摊款国和常任理事国派出维和?员最多的国家。始终遵循联合国宪章和《世界?权宣?》精神,坚持把?权普遍性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出了?条具有中国特?的?权发展道路,为国际?权事业作出了重?贡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和建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向发展,在减贫、反腐、反恐、?候变化、环境治理、地区热点、防控疫情和?然灾害等??采取坚决?动,努?在物质、制度、观念多领域促进全球治理趋向公平、有效、包容、合理,实现由全球治理的参与者转变为负责任贡献者和主动塑造者、引领者。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之际,党领导?民不仅在很短时期内有效控制疫情蔓延,积极同世界分享防控经验,向各国输送了?批抗疫物资、疫苗药品,深?开展病毒溯源科学合作,推动全球公共卫?共同体建设,?且我国2020年全年国内?产总值增长2.3%,成为全球唯?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对全球经济企稳回升起到重要作?。倡导?质量共建“?带?路”,努?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参与国家和地区?民带来新福祉,提出推动构建?类命运共同体,为共同应对和解决?类?临的重?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案、中国?量。胸怀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党的百年奋?和中华民族伟?复兴历程证明,“中国的命运?经操在?民??的??,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那样,以??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地”。这不只是中国?民的光荣和梦想,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故事,更是?类历史的伟?创举。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地球村”时代,当今中国是世界之中国,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华民族伟?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交织激荡、中国?益?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宏阔背景,党的百年奋?所开创的现代化道路在引领时代潮流和?类?明进步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也为应对全球风险挑战承担着更加重要的责任。历史将继续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作为最?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国,“中国?定会有让世界刮?相看的新的更?奇迹”。作者:吴志成,中央党校(国家?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篇五: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处,新冠疫情,俄乌

  

  ┣┫封面故事问道百年,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党一步步走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文︱《中国报道》记者?陈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坐标上,这次全会注定是一次凝心聚力的盛会,是一次向历史致敬、向未来出发的盛会。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我们党成立100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20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重点研究了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审议通过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简称《决议》)。全会闭幕次日,中共中央就党的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晓晖表示:“《决议》通篇融汇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所进行的奋斗、牺牲和创造,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他指出,这次全会必将对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未来,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周年的重要时刻,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举行新闻发布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史为鉴、开创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COVERSTORY┣┫色社会主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党的百年奋斗创造了伟大成就100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上,从建党之初只有几十名党员的小党,发展壮大到拥有9500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10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韩喜平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百对我们党来说,当前正属风华正茂。“怎样走好下一个百年?对这些历史成就和经验进行总结尤为重要。”百年历史中,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制定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王晓晖介绍,两个历史决议产生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所不同,但都是在重大历史关头作出的,都对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与前两个决议主要总结党的历史对历史成就进行了高度肯定,内容摆布上的一个特点是重点总结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将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分领域概括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13个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发展格局、发展道路的探索,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人类文明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锻造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韩喜平分析说。深刻领会党百年奋斗的制胜之道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多亿人口大国、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法宝。”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到2020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在国际上,即便当前面临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新挑战和外部环向前发展的态势,2020年以2.3%的经济增速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梳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成就更为了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对于整个社会“党一步步走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龚云向《中国报道》记者指出。党百年来领导人民不懈奋斗所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在《决议》中被总结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凝练得非常简洁,就像当年的伟大斗争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积淀、所遇到的难题进行化解,照亮了未来的发展之路。”韩喜平评价称,系统梳理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展现了党的基本素养和基本品格,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21年”在中华文化中有比较重要的寓意,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境变幻莫测的新形势,我国也仍然保持‘三大法宝’一样,将党领导人民进行教训、分清历史是非不同,此次《决议》宏大的意义,不仅在于总结过去,还为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封面故事“十个坚持”蕴含着党的制胜之道,也极为中肯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的问题。韩喜平举例称,“十个坚持”中的“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影响力的根本所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这一坚持更显重要。他表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相信世界能够不止于博弈。“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深受世界先进思潮的影响,我们大踏步赶上了时代的发展,也一直关注整个人类的前途命运。因此我们的发展是和平的、独立自主的、不掠夺别人的,是要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韩喜平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百年实践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的政党。坚持理论创新,是《决议》总结出的中国共产党积累百年的重要经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构思起草了《共产党宣言》;72年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陈望道将其首次翻译成中文;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此后的100年间,中国22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这些创新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其中,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视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飞跃。王晓晖介绍,这一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的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此外,全会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指出,“两个确立”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COVERSTORY┣┫??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飞行编队飞过北京上空。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龚云指出。“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此次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决议》。《决议》用大量篇幅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原因在于要立足当下,着力解决现阶段没有解决的问题。“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深刻揭示了世界新的时代特征。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尤为显著,“但在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前进道路上仍然面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无论从国内主要矛盾的转中国如何进一步实现现代化,世界范围内的问题怎么解决,都需要新的理论体系来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统一思想,又在理论上有新突破,还在具体实践中破解难题,对这些问题都作出了新的回答。”韩喜平表示。“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临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龚云表示。“重要机遇期的内涵和外延发生变韩喜平认为,《决议》总结的历史经验将有力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他分析称,“坚持党的领导”位于“十个坚持”之首,是我们百年间摸索出来的最本质特色和最大优势,实现现代化必须牢牢坚守;中国共产党能够用28年时间打下江山,又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秘诀在于坚持人民至上;毛泽东主席和黄炎培当年的“延安窑洞对话”,就如何跳出兴亡周期率这一问题得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的结论,表明只有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因素才能长远发展,突显出党坚持自我革命的重要性……行为准则,必须保持才能不断取得新成就。”韩喜平说。100年,在时间长河中不过历史一瞬,中国共产党却从苦难到辉煌,给昔日国弱民穷的中国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通过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无比豪迈——“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伟大复兴的目标。在新的起点上,全党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战略目标,牢记‘国之大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局。”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大论断,“这些既是经验,也是指导未来发展的我国仍变,还是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化,必须主动谋划和积极创造;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更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待解决;我们党仍然面临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存在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等。”龚云向《中国报道》记者进一步阐释说。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责任编辑:陈珂23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篇六: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处,新冠疫情,俄乌

  

  2022形策百年奋斗求复兴的习题答案

  习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胜利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会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入研究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把“坚持理论创新”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深刻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顶”马克思主义的“天”,“立”中国国情的“地”,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指引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实践充分证明,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在这个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持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决议》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和阐述。《决议》还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并重点概括了其中的原创性的理念和思想,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摘编自《求是》(2021年第22期)、《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6日)(1)怎么认识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5分)(2)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阐述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5分)【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解析】本题材料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内容展开提问。对于第一问提出的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成果展开。对于第二问“如何理解习近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首先要分别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然后再阐述“新的飞跃”新在哪里。

  【参考答案】

  (1)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过程。(1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分)第二,党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

  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1分)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2分)(2)首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今日之中国,早已告别了积贫积弱的时代,也早已告别了物质短缺的时代,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能力和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分)其次,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表现在:世界经济版图发生的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国际力量对比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人类前途命运的休戚与共前所未有。(1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

  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3分)

篇七: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处,新冠疫情,俄乌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专项答题

  1.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的伟大成就。

  A.新民主主义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ABCD

  2.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A.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B.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C.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D.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答案:ABCD

  3.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必须();必须();必须();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A.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B.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C.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ABCD

  4.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是(),是(),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C.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D.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答案:ABCD

  5.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贯彻(),尊重(),践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A.人民立场

  B.党的群众路线

  C.人民首创精神

  D.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答案:ABCD

  6.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未来属于(),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A.青年

  B.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

  C.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D.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答案:ABCD

  7.填空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

  答案:人民的心

  8.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一定能够实现,()一定能够实现!

  A.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答案:AB

  9.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

  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深刻改变了(),深刻改变了()。

  A.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B.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C.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10.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彻底结束了(),彻底废除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A.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B.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C.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D.根本社会条件

  答案:ABCD

  11.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推进(),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

  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和()。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社会主义建设

  C.根本政治前提

  D.制度基础

  答案:ABCD

  12.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

  A.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

  B.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C.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

  D.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答案:ABCD

  13.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

  A.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C.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D.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答案:ABCD14.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

  A.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B.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答案:AB

  15.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锤炼出鲜明的()。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A.伟大建党精神

  B.精神谱系

  C.政治品格

  答案:ABC

  16.填空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行!

  答案:马克思主义

  17.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  ),是党的(),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A.走自己的路

  B.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正确道路

  答案:ABCD

  18.填空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勇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答案:自我革命

  19.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确立为自己的()。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

  A.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B.初心使命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答案:ABC

  20.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创造的()、取得的(),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A.伟大道路

  B.伟大事业

  C.伟大成就

  答案:ABC

  21.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

  A.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B.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C.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答案:ABC

  22.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A.坚持合作、不搞对抗

  B.坚持开放、不搞封闭

  C.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答案:ABCD

  23.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统筹(),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A.发展和安全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C.新特征新要求

  D.新矛盾新挑战

  答案:ABCD

  24.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A.中华儿女大团结

  B.爱国统一战线

  答案:AB

  25.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落实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保持香港、澳门()。

  A.方针

  B.全面管治权

  C.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D.长期繁荣稳定

  答案:ABCD

  26.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太毒”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A.坚强决心

  B.坚定意志

  C.强大能力

  答案:ABC

  27.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以()、()捍卫国

  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A.更强大的能力

  B.更可靠的手段

  答案:AB

  28.多选题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党中央号召你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A.想在一起

  B.干在一起

  答案:AB

篇八: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处,新冠疫情,俄乌

  

  两个100年新发展阶段正确理解

  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大跨越阶段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众所周知,在近代,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欺凌,中华民族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苦苦寻求中国现代化之路,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现代化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指引人民走上了现代化的正确之路,并不断取得惊人的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于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1949年到1978年,党领导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迈出了坚实步伐。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世纪80年代末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入21世纪,党又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一路走来,不断实现着既定的奋斗目标、兑现着自己的庄严承诺:1990年12月30日,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郑重宣布:第一步战略目标,即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实现。2000年10月11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再次郑重宣布: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我国经济总量以罕见的规模和速度连续上台阶:1978年仅有3678.7亿元,到2000年突破10万亿元,再到2020年预计突破100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位次也不断前移:2000年超越意大利居世界第6位,2005年超越法国居世界第5位,2006年超越英国居世界第4位,2007年超越德国居世界第3位,2009年超越日本居世界第2位。“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新发展阶段,就是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向着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升级转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大跨越,中国将进一步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将进一步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六新”目标,而到了2035年时更要攀上新的高峰,概括起来就是:“一个进入”,即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一个基本建成”,即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个实质性进展”,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两个建成”,即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两个形成”,即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两个中等”,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两个增强”,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两个达到”,即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四个基本实现”,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新发展阶段既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灿烂前景,又昭示了前进道路上的艰巨任务和风险挑战。把握新发展阶段,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

  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新发展阶段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时,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条主线主导布局、统领全篇。实践证明,“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指导,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新发展理念的自觉践行。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归结起来,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主要是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存在失衡现象,制约了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发展不充分,主要是我国发展任务仍然很重,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在新发展阶段上必须长期坚持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众所周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理念,是各有优势、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集合体,分别解决的是发展动力、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在实践中,对五大发展理念“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内绿色生产生活、经济循环中开放的作用、民生和共享发展,更加重视五大理念的统一贯彻、一体推进,而不是再回到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低论英雄的老路上去,不是再回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发展路子上去,更不是再回到粗放式发展的模式上去。只有把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到位,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保证新发展阶段走稳走深走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的第二大板块,总体上是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的,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安排了12个部分,明确了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到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思路和重点工作,作出工作部署。《建议》第三、第四、第五部分大体体现的是创新发展理念的要求;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三、第十四部分体现的是协调发展理念的要求;第十部分体现的是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第六、第十一部分体现的是开放发展理念的要求;第十二部分体现的是共享发展理念的要求。《建议》中的这些重大部署进一步表明,新发展理念将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强调要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基础上,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这反映出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更深刻认识。这里有一个别具深意的安排——“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放在了“十四五”规划《建议》

  12个方面重大任务的最前面,进一步表明我们党对创新发展的极端重视,尤其是大变局下的大国博弈,更坚定我们走科技自立自强创新发展道路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像当年攻克“两弹一星”一样,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新发展阶段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阶段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新发展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以国内循环为主,进出口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很小。改革开放后,我们打开国门,扩大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大循环,形成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格局,对我们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国际比较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国内经济循环同国际经济循环的关系客观上早有调整的要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我国发展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分水岭。面对严重的外部危机冲击,我们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推动经济发展向内需主导转变,国内循环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开始显著上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使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在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的背景下,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有利于化解外部冲击和外

  需下降带来的影响,也有利于在极端情况下保证我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总之,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指出的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要把握工作着力点,“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等多个方面下功夫、用力气,争取见到较大成效。

  新发展阶段是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的阶段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中国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我们正在加快构建的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既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空间,又为

  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增添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是愿同中国合作的国家、地区、企业,我们都会积极开展合作。”我们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更加有效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更加主动地扩大对外合作交流,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我们将继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同各国各地区发展战略和互联互通规划对接,加强政策、规划、标准融通,同各国不断深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经贸、科技创新、公共卫生、人文等领域务实合作,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进各领域各层级对外交往,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坚持多边主义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加强国际法运用,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积极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进入新发展阶段,一个14亿人口的东方大国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人口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其理论和实践意义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必将进一步增强全体中国人民自信。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曾感叹:我们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如今,“中国制造”的一个个奇迹使中国人民挺胸抬头、自信昂扬,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正在将毛主席关于进入21世纪,中国的面目要大变,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战略预言逐步变成现实,将邓小平同志的战略预测逐步变成现实:“我们中国要用本世纪末期的二十年,再加上下个世纪的五十年,共七十年的时间,努力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我们要用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实践,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让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认识到,社会主义确实比资本主义好。”

  第二,必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由于多种原因,社会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所设想的那样,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而是在俄国、中国这样的资本主义欠发达的国家率先出现,在两制并存的时代如何发展好社会主义成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相当长时期内,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还必须同生产力更发达的资本主义长期合作和斗争,还必须认真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创造的有益文明成果,甚至必须面对被人们用西方发达国家的长处来比较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不足并加以指责的现实。我们必须有很强大的战略定力,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在新发展阶段,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必将进一步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第三,必将进一步证明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是世界固有的属性。虽然西方最先完成了现代化任务,最先享受到现代化成果,但并不意味着只有西方掌握着打开现代化之门的钥匙。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再次证明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书写属于自己的现代化内涵。在中国人民的现代化实践面前,所谓“现代化等于西方化”,所谓“历史终结论”,所谓“西方文明中心论”,都显得多么肤浅和无知。

篇九: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处,新冠疫情,俄乌

  

  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篇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处,新冠疫情,俄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意识形态建设尤国珍提要: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党和国家根本方向。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包括意识形态领导权弱化的风险挑战,新媒体时代舆论分化的风险挑战,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风险挑战。为此,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形成富有中国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意识形态工作方法。关键词:百年变局意识形态领导权工作方法作者尤国珍,男,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北京

  10010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的变局百年未有,变革会催生新的机遇,但变革过程往往充满着风险挑战,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① 伴随国际局势和国内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世界上形成了“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鲜明对比,中国的制度优势得以充分展现,这些构成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新特点。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的争锋较量以及矛盾对抗,呈现出形式更加多样、手段更加隐蔽、效果更加迷惑的特点和趋向,需要认真研究应对。纵观学界现有研究成果,多数集中于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或某个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实践研究,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为此,基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为背景,探索新时代如何稳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回应能力、价值引领能力和社会感召能力,显得尤为重要。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55页。71观察与思考2022年第2期一、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世情、国情、党情正发生深刻变化,这就要求通过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来发挥国家和民族发展“稳定器”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意识形态工作是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的重要工作。(一)意识形态工作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要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议题。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党能否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关乎国家能否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关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百年梦想。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① 之所以强调经济工作的重要性,是因为经济建设是涉及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根本工作。经济建设的发展成果和现实成就,不仅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且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互动中起到动力源泉的作用。从这个层面来看,它既强调了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同时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突出了意识形态工作同样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影响和作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将意识形态工作置于关键位置的自觉性。意识形态具有反作用,这是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意识形态工作之所以极端重要,能够起到影响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作用,关键就在于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其他组成部分都起到独特的反作用。唯物史观深刻阐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肯定了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②,并强调“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③,充分阐释了物质生产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指明了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上层建筑对其所产生的基础、要素或原因的反作用,强调“一种历史因素一旦被其他的、归根到底是经济的原因造成了,它也就起作用,就能够对它的环境,甚至对产生它的原因发生反作用”④。当代中国不仅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而且以政治原则、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等形式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和要求。从根本上来讲,只有始终坚持和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才能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凝聚起最广泛的共识完成国家发展目标和民族复兴伟业。(二)意识形态工作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成效关乎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的系统性工作,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深刻影响着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⑤。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将为中国人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3页。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1页。③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04、644页。⑤《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03页。72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意识形态建设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懈奋斗。在这场接力赛中,从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始终高度重视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始终坚持党的初心与使命。总体而言,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体现了四重价值:一是符合了中国人民根本利益、整体利益以及长远利益基本要求,二是符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内在逻辑,三是符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需要,四是符合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规律。同时,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是始终秉承党的初心使命和接续推进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其一,从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来看,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当20世纪末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低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中国奇迹”,并且有力推进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蓬勃发展。因此,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关系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工作,也是为人类社会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内在要求。其二,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作用,就必须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需要不断进行党内教育,将党的政治主张和各项方针政策转化为实践,需要用科学理论去武装广大人民群众,这些环节和过程都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过程。其三,践行国家的发展战略需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践行党和国家的政治路线和远景目标,需要将其中的内在价值落实为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并将这种认同转化为个体实践。为此,就要通过意识形态工作,真正起到统一思想和凝心聚力作用。(三)意识形态工作是关乎党和国家根本方向的重要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根本,关乎党和国家发展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需要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本领,来维护这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其中,意识形态建设就是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举措。这是因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①。这也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置于重要位置的原因。思想防线是一个国家政权的重要底线,一旦被冲击和侵蚀会动摇国家的根本,就可能出现政权更迭、政党变质、国家改旗易帜的结果。这也是被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所验证了的。始终坚持党和国家发展的根本方向就要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属性。一方面,制度是文明浓缩的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历史探索中创造的科学制度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保障。在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立、完善与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并实现了社会长期稳定。这些成就的取得,不仅显著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而且也引起了世界瞩目。为此,我们更应该发展好、维护好我国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通过意识形态工作阐释制度体系的丰富内涵、显著优势和当代价值。另一方面,保持社会主义属性是完善和发展中国制度的本质要求。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相比较,中国制度的先进性在于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秉承科学社会主义属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推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1页。73观察与思考2022年第2期进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注入强大活力。始终保持党和国家发展的根本方向,关键在于凝聚起最广泛的共识,实现社会的高度整合和聚合。通过思想引领、价值引导、观念教育等,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高度巩固和凝聚的“历史合力”。二、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风险挑战近年来,“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①。从中国自身来看,中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在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形成科学有效的舆论引导、不断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风险与挑战。(一)意识形态领导权弱化的风险挑战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着防范风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化解意识形态等领域重大风险的要求和原则。意识形态工作可以有效识别和排除对立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为国家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为国家的持续发展注入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意识形态安全关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安全,这也充分体现了意识形态安全在国家总体安全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为此,应当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弱化的现象,特别是高度警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而产生的边缘化、凝固化趋势。西方舆论是干扰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最大威胁。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纵深发展,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并且在面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过程中,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宣告了“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宣告了“中国崩溃论”的崩溃。但是,当今西方舆论中仍然存在诸多不同形式的“中国威胁论”等论调,这些陈词滥调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家软实力的展现,而且对人民群众的政治认知和认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思想混淆和价值混乱。这对于我们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当前,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仍然是冲击、弱化我们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最大威胁。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出现了新的不同形式的“中国责任论”等论调,这些都成为干扰和影响中国发展的负面因素。新时代如何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讲好中国发展故事,解读和展现好中国制度优势,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二)新媒体时代舆论分化的风险挑战国内的舆论环境直接影响着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的实现。在信息化时代,能否建构起有效的舆论引导机制和良好的舆论塑造机制,对于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正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与传播速度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媒体的双向传播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方式,传播速度实时化技术极大缩短了传播时间,传播内容也显得更为丰富。基于这些特点,新时代舆论分化具有更多不可预知的特点,也极大提升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困难程度。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10页。74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意识形态建设近年来,国际舆论与国内舆论相互影响呈现出新的特点。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系列公共事件,比如明星“逃税”、学历造假等事件,造成了一系列负面社会效应。为此,应当深入思考如何将公共事件的发生与国家治理机制完善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制度体制创新形成整体化、系统化、协同化的现代化治理机制。同时,也应当关注世界格局变化在国内舆论中的影响。例如:当前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综合国力竞争逐渐呈现白热化状态。对待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坚持正确舆论引导,及时将中国与西方关系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以及当前面临的风险、挑战向人民进行解读,从而全面客观系统认识中外关系。与此同时,要建构主动防御型的意识形态工作渗透应对机制,尤其要重视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对青少年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风险挑战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话语建构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维度。这是因为话语不仅是思想理论表达和传播的重要媒介,而且直接影响着思想的传播效率和价值认同程度,这就决定了话语必然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话语权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阐释和解读中国实践、中国成就和中国制度方面,缺乏原创性、创新性的话语体系;二是在中国话语的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认同问题。特别是“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我们在提高国际话语权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同西方国家相比,我们还有不小差距”①,建构起与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相匹配的话语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话语权弱化影响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近年来,一些错误思潮特别是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伺机冒头并呈现出蔓延态势,试图抢夺、霸占意识形态话语权。它们或歪曲或否定马克思主义,挑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而攻击、质疑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我国制度体系、治理体系、发展道路。为此,我们必须与之坚决斗争。另外,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也加剧了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与冲击。全媒体时代的不同平台具有开放、去中心化的特点,极大影响了主流话语的传播效能。概言之,在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建构出更具吸引力、亲和力和认同性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迫切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将制度设计、体制运行和话语创新高效整合,形成系统化、体系化、时代化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三、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应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巩固和发展了主流意识形态。展望未来,我们必须立足时代变局和实践发展要求,不断推进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充分借鉴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的经验做法,立足中国实际进行资源整合和方法转换,形成富有中国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意识形态工作方法。(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牢牢把握中国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基本要求。为了始终坚持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应当从制度建设、教育体系、舆论回应等方面着手,建构起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完整体系。①《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07页。75观察与思考2022年第2期一是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将其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明确提出。之所以将其提升到根本制度的位置,原因就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有全局意义、根本意义和长远意义。因此,必须通过制度设计、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来建构系统化的意识形态工作体系,为科学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提供制度基础和制度保障。二是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意识形态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如果不能科学面对这一问题,极有可能造成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为此,应大力加强相关问题的科研攻关,及时将国史、党史、军史中的难点、疑点问题解决;加强国史教育,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重大历史问题进行科学评判,增强人民的认同感。对待“四史”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坚持历史主义的方法审视和评价,坚持用唯物辩证法观点看待这些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在加强社会舆论引导的同时,及时将学界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材内容,加强大中小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全面认识。三是及时回应重要舆论问题。意识形态工作应当结合重大历史节点开展历史教育。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也没有造成中国崩溃,更没有出现历史的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因此,应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30周年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标志性事件,科学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针对国内个别舆论歪曲、丑化党史、国史等问题,要深入分析研究4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重点阐释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奥秘所在。(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管理权,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本领我们既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领导,也要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符合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的要求。进入新时代,如何推进中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意识形态工作需要高度关注的主要议题。一是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本领,关键在人才培养。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是领导干部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是考察党治国理政能力的重要标尺。坚持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和管理的原则方法,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有效资源,可以为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进行规划和布局,真正将优秀人才凝聚在党和国家事业当中。提升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重点在于提升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鉴别力,正确区分各种思想观念性质,保持正确政治立场;提升意识形态工作处理力,有效应对各种舆论事件和公共事件;提升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力,通过党内集中教育和党性锻炼等方式强化党管干部的价值引领作用。二是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本领,核心在占领主战场。处于全媒体时代,国际国内、线上线下、虚拟现实等界限愈益模糊,网络往往容易成为错误思想传播的策源地和放大器,极大扩展了意识形态工作的范畴和空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① 为此,需要充分认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特殊性,集中主要精力抓住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实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8-29页。76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意识形态建设效性的工作。三是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本领,重点在提升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纵观百年党史,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苦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也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政治品格。我们要善于将这些宝贵资源转化为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方法论,增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意识形态的管理本领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标准。(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形成时代化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加强新时代的意识形态领导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话语的创新和发展。要以时代问题为导向、以实践发展为要求、以群众利益为归宿,推动形成新时代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不断增强话语在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过程中的工具意义和价值意义。一是塑造意识形态话语的时代魅力。从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结合中,深刻把握不同类型话语的差异性和共通性,形成符合大众化要求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对一般性争论和模糊认识,不能靠行政、法律手段解决,而是要靠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靠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用真理揭露谎言,让科学战胜谬误。”① 深刻把握意识形态话语的真理性、科学性,推动形成以更具有认同效能的话语进行表达,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中增进全体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认同。二是以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立足当今中国的国际地位,我们要强调既不输入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与此同时,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充分论证这一制度形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增强中国制度的解释力和认同感,通过增强政党治理方面的国际交流,利用现代传媒手段通过各种形式解读中国制度合理性,将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与制度解读结合起来形成柔性化的认同等方式,防止国际上对中国政党制度片面解读造成的负面影响。三是坚定文化自信以建构时代话语。树立自信的心态、保持自信的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构筑好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结合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善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发挥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势,积极融入当代意识形态建构的丰富资源,形成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又不断增加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进而实现以文化自信推动当代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体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工作,既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又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面对当今世界出现的逆全球化趋势、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潮,我们在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著优势的同时,必须通过提升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变困境为机遇,化危机为转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增强应对不同形式危机和挑战的本领与能力。只有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在意识形态领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才能确保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方向。责任编辑:周佳松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8页。77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