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猪血痢是一种通过消化道传染的肠道传染病,通常在冬、春季节发生。通常架子猪的发病率要高于成年猪,且容易死亡。尤其是猪来源复杂、饲养环境卫生恶劣非常容易出现发病。如果猪群中出现一头病猪,就会扩散至整个猪群甚至猪场。猪发病后若未采取彻底净化,还会引起反复流行,必须加以防控。
关键词:猪血痢;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药物防治;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 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6-0091-01
1 流行病学
痢疾密螺旋体是引起该病的病原,其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菌体两端尖锐,外观如双雁翼状,并具有4~6个弯曲,取新鲜病料进行镜检发现其可呈蛇样运动。病猪的肠内容物、发生病变的肠段黏膜以及排出的粪便中都存在病菌。病菌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一般在土壤中能够生存18天,在密闭的舍粪沟中能够生存30天,在粪便中能够生存66天,但在粪堆中只能够生存3天。另外,病菌在阳光下照射、加热以及常用消毒药都可将其杀死。
自然条件下,只会感染猪,且任何品种、年龄的猪都能够发病,主要是2~3月龄的仔猪易感,且仔猪相比于成年猪具有高发病率和病死率。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以及带菌猪,其排出的粪便会导致猪圈、用具、饲槽、饮水以及饲料等被污染,从而导致易感猪通过消化道感染。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一般经由买卖猪以及猪群调动导致病源蔓延。对于带菌猪,如果饲养管理条件正常较少发病,但受到某些不利因素影响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缺乏营养、缺乏维生素、发生应激等,就能够引起发病。
2 临床症状
病猪主要是发生下痢,排出灰色或者黄褐色的稀粪,其中混杂黏液或者血液。随着病程的进展,病猪表现出精神萎靡,被毛粗乱,皮肤和眼结膜苍白,粪便附着在肛门四周以及尾根处,食欲减退,但增加饮水,弓背卷腹,走动不稳,机体逐渐日渐消瘦、脱水、发育缓慢,体温通常不会升高,个别体温在初期升高至40~40.5℃。病程通常能够持续3~7天,个别能够持续超过2周,但康复后也会导致幼猪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且容易继发引起其他疾病,往往变成僵猪,部分会并发肺炎,往往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
3 病理变化
大肠,轻症病猪会在结肠攀顶部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并渗出纤维素,且浅在性黏膜大面积发生坏死;重症病猪会导致整个小结肠、盲肠和直肠发生病变。大肠壁内容物呈红色、粥样,导致其外观呈红色或暗红色,发生水肿、增厚,黏膜往往覆盖有大量的胶胨样黏液或者黏液血液性渗出物。胃及小肠,胃底部和大部分小肠发生卡他性炎症病变,且胃及小肠黏膜发生水肿,表面还覆盖有黏液血液性渗出物,病变严重时大量黏膜发生脱落。肝脏,形成淤血,发生肿大,表面存在浅红色、黄色相间的斑块,质地变脆,触之容易碎裂,切口外翻。
4 实验室诊断
涂片镜检。采取病猪新鲜粪便或者刮取结肠黏膜,添加5倍生理盐水进行稀释,接着静置30 min,取上清液进行涂片,再使用结晶紫进行染色、镜检,能够看到紫色菌体,菌体两端尖锐,呈现波浪卷曲,每个视野少时有10条左右,多时达到数十条。
分离培养。无菌条件下刮取病猪新鲜结肠内膜物,在血液琼脂(含有酪蛋白胰酶消化物)上接种,并置于有氢气和二氧化碳环境下,以其作为催化剂,于在37℃下进行72 h培养,会在表面长出云雾状菌落,并形成条状β溶血区,有时会长出针尖大小的透明状菌落。挑取菌落进行镜检,能够看到呈蛇形运动的螺旋体,菌体疏松弯曲。
5 防控措施
药物防治。病猪可肌肉注射乙酰甲喹注射液和头孢噻肟钠,一般每头每天使用5 mL乙酰甲喹和lg头孢噻肟钠,注意二者分开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如果病猪食欲较差,可饲喂少量的青饲料(如卷心菜等),或者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及复合维生素。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采取对症治疗,如心脏衰弱使要注射适量的安钠咖等强心剂。另外,对于未表现出临床症状的其他猪要及时采取药饲处理,避免发生该病。另外,要避免在饲料中重复添加乙酰甲喹,即在饲料中添加该药前必须明确其中是否已经加入乙酰甲喹,且了解饲料中是否含有何种药物以及其有效成分,这是由于多种商品药物中都含有乙酰甲喹,從而避免药物添加过多而导致中毒或者死亡。
加强饲养管理。猪场最好采取自繁自养,如果必需引进猪时要确保不在疫区或者发病猪场购买。另外,对于新引进的猪必须进行15天以上的隔离观察,确认健康无病后才可进舍,并注意进行免疫补针,构建免疫档案。为提高机体自身的抵抗力,要加强防寒保暖,并采取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保持环境卫生,加强消毒,在源头上防止发病。可定期使用1%来苏儿或者0.03%福尔马林对圈舍和猪进行全面消毒,每周2次。曾经发生过该病的猪场必须经过净化,进行严格消毒,且空圈2~3个月后再次进行严格检疫,确认不含有病原后才允许转入下批猪。对于病猪要及时进行隔离病猪,且只要出现腹泻、停食采食就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