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题授课提纲(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党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题授课提纲
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和省第XX次党代会胜利召开,都把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作为重要内容,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为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接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动力、提出了要求。当前,正值第一次国家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全面启动的前夕,XX书记、XX省长明确指示,今年考核结果要力争保持“好”的成绩。我与在座各位领导都是“答卷人”、“赶考者”。在这样的时刻,我十分高兴有机会,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与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梳理、一起交流。
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一、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的主要形势
******指出:“要看到,相当一部分脱贫户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一些边缘户本来就晃晃悠悠,稍遇到点风险变故马上就可能致贫;脱贫地区产业普遍搞起来了,但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支撑还不强,有的地方甚至帮扶干部一撤,产业就可能垮掉。”正确分析形势、主动适应形势,是我们确定思路、战胜困难、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这里,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脱贫基础不稳固
一是脱贫人口多、返贫致贫风险大。全省建档立卡脱贫人口XXX.X万户XXX.X万人,占全国XXXX.X万户XXXX.X万人的X.X%,占全省农村人口总数XXXX.XX万人的XX.XX%,仅比贵州的XXX.X万人少XX.X万人、居各省区市第X位。截至XX月XX日,全省三类监测对象增至XX.XX万户XX.XX万人,占全国XXX.X万“三类人”的比例高达XX.X%。其中,脱贫不稳定户XX.XX万户XX.XX万人、占全省“三类人”的XX.XX%,边缘易致贫户XX.XX万户XX.XX万人、占XX.XX%,突发严重困难户X.XX万户XX.XX万人、占XX.XX%。仍未消除风险的还有X.XX万户XX.XX万人,其中今年新纳入XX.XX万人、占XX.XX%。监测对象风险类型占比较高的是,因病的占XX.XX%,因务工就业不稳的占XX.XX%,因学的占XX.X%,因残的占XX.XX%。
二是脱贫家庭基础条件仍待改善,脱贫人口基本素质亟待提升。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平均年龄XX岁,其中XX岁(含XX岁)以上的XXX万人、占XX.XX%,即将或已经成为弱劳动力、无劳动力人口,且医疗支出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文盲或半文盲以及小学文化人口XXX.XX万人、占XX.XX%;初中文化人口XXX.XX万人、占XX.XX%;高中文化人口XX.XX万人、占X.XX%;大专及以上文化人口XX.XX万人、仅占X.XX%。教育支出面临增加,共有在校生XXX.XX万人、占XX.XX%,其中小学XX.XX万人、初中XX.XX万人、普通高中XX.XX万人,这部分人口未来几年将会分批升学,教育支出将会增加。劳动力少、就业技能普遍缺乏,脱贫人口中普通劳动力有XXX.XX万人、占XX.X%,弱(半)劳动力有XX.XX万人、占X.XX%,无劳动力或丧失劳动力的有XXX.XX万人、占XX.XX%,技能劳动力尤为缺乏、仅有XX.XX万人、仅占X.XX%,正在接受职业教育的仅有XX.XX万人、仅占脱贫人口总数的X.X%。总体来看,脱贫劳动力大多数靠打零工获得工资性收入,增收空间一定程度上遇到了“天花板”,特别是随着产业升级,最先淘汰的就是没有技能的劳动力。
三是收入水平整体较低,产业基础还很薄弱。从收入结构上看,XXXX年底,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为XXXXX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人均生产经营性收入仅为XXXX元、占比仅为XX.X%,与我省资源禀赋优势不相符;人均务工收入XXXX元,比全国平均水平XXXX元低XXX元,比贵州XXXX元低XXX元;人均转移性收入XXXX元,比全国平均水平XXXX元低XXX元,比贵州XXXX元低XXX元;人均财产性收入XXX元,仅占全国平均水平XXX元的XX.XX%,比贵州XXX元低XXX元。特别是脱贫人口中还有XX.XX万户XX.XX万人人均纯收入刚过脱贫线、不足XXXX元,XX.XX万户XXX.XX万人人均纯收入不足XXXX元,稍遇风险变故就会返贫。从产业基础上看,脱贫地区农业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较弱,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足,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强,对脱贫群众增收的支撑作用有限。配套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招商引资难,生产销售成本高。脱贫户人均耕地面积X.XX亩,比全省平均水平X.XX亩多X.XX亩,但大多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种植、养殖技能服务普遍缺乏,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紧密,一旦面临市场风险,极易受损返贫。特别是目前疫情仍在持续、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市场风险、产业失败的风险大。从村集体经济看,XXXX个脱贫村平均村集体经济收入为X.XX万元,还很薄弱。其中,X万元以下的有XXX个村、占X.XX%,X万元以下的有XXXX个村、占XX.X%,XX万元以下的有XXXX个村、占XX.X%。同时,村集体收入来源比较单一,有的仅依靠光伏扶贫、铺面出租、财政补贴等获得收入,以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乏力。
(二)工作落实有差距
今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创新建设“一平台三机制”,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快推进工作体系、政策措施、项目资金有效衔接,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有序衔接。但是,我们的工作落实还有不少短板弱项,存在一些苗头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性倾向性问题。
一是责任落实不到位。州市、县市区和乡镇换届后,少数干部风险意识不强,缺乏深入分析、综合研判潜在返贫风险的主动性和敏锐性。有的对政策学习掌握不够,主动思考谋划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不足,调研督促、部署推动工作不到位。边境县市统筹防疫与防返贫工作,没有体现“两手抓、两手硬”的要求。部分基层干部有盲目乐观、过于自信的思想倾向,缺乏对潜在规模性返贫风险的深入分析、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新办法、新举措不够。
二是监测对象识别不准。不同程度存在该纳入监测的没有纳入监测,有的单纯依赖信息平台开展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线下进行排查不够经常、及时。目前的监测对象中,家庭成员中有公职人员的有XXX人,有车辆的XXXXX人,注册登记公司、企业的XXXXX人。脱贫户中有患病成员未参加大病保险但未纳入监测的有XXX人,有义务教育阶段不在校儿童但未纳入的有XXX人。监测对象收入超过XXXX元但未纳为突发严重困难户的有XXXXX户XXXXX人,收入低于XXXX元又被纳为突发严重困难户的有XXXX户XXXXX人。
三是致贫返贫风险判断不清。风险类型为“因残”但家中没有残疾人的有XXXXX户XXXXXX人,“因学”但家庭成员无在校生的有XXXXX户XXXXX人,整户无(丧失)劳动力的监测户风险为“因务工就业不稳”的有XXX户XXX人,风险类型为“其他”但未填写备注的有XX户XXX人,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但风险类型为“缺劳动力”的有XXXX人。
四是帮扶措施与风险判断不对称。监测户享受住房安全保障但风险无“因安全住房”的有X户X人,享受饮水安全保障帮扶但风险无“因安全饮水”的有X户X人。风险为“因学”但未享受义务教育保障、教育帮扶和社会帮扶中任意一项的有XXXX户XXXX人,有“因病”但未享受健康帮扶、综合保障和社会帮扶中任意一项的有XXXX户XXXXX人,XX岁以下脱贫人口参加“公益性岗位”的有XX人。
五是未帮扶就消除风险。消除风险的监测户中,未享受过帮扶措施的有XXX户XXXX人,家庭成员未参加城乡居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XXX户XXX人,人均纯收入低于XXXX元的有XXX户XXXX人,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的有X户XX人,住房出现安全问题的有XXX户XXXX人,饮水出现安全问题的有XX户XXX人。
六是数据录入不准不实。XX至XX岁健康非在校生脱贫人口无劳动能力的有XXXXX人,已外出务工或计划外出务工的脱贫人口无(含丧失)劳动能力的有XXXX人,在校生状况选择高中、初中、小学、学前教育或学龄前儿童的脱贫人口填写了已外出务工或计划外出务工的有XXXX人,风险消除户没有填写风险消除方式、风险消除时间或风险消除后收入、三保障和饮水状况指标信息的有XX户XXX人,享受产业帮扶风险消除后但收入无生产经营性收入的有XXX户XXXX人,享受就业或者公益性岗位帮扶风险消除后但无工资性收入的有XXXX户XXXX人,享受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补贴风险消除后但收入无转移性收入的有XXX户XXXX人。
七是帮扶工作不扎实。部分县饮水设施建设标准水平低,后期管护不到位或缺乏管护措施,出现长时间断水,导致仍有部分群众远距离取水。教育保障上,存在学籍空挂但人实际外出务工的现象。对有大病等特殊困难群体,只注重解决报账,没有想方设法帮助治疗。针对回流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措施方法不多,部分县公益岗位减少情况突出,还存在人岗不匹配情况,公益岗位管理松散。有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还存在“两头住”现象,部分搬迁户搬新拆旧还不彻底。
(三)项目库建设和资金使用没有体现巩固拓展衔接的要求
今年以来,国家乡村振兴局就XXXX年度项目库建设和衔接资金使用有关情况,共发了X期通报,从资金支出进度情况、项目开工情况、资金安排情况、项目储备情况四个方面,通报了做得好和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就我省来讲,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各州市、县在项目库建设和资金使用上引起高度重视。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X个方面。
一是项目储备布局不合理、不科学,与项目实施管理不规范、不到位并存。截至XXXX年XX月XX日,全省项目库项目XXXXX个,项目分为XX大类。其中:产业项目XXXX个占XX.X%、村公共服务项目XX个占X.X%、村基础设施项目XXXX个占XX.X%、公益岗位项目XXX个占X.X%、健康项目XX个占X.X%、教育扶贫项目XXX个占X.X%、金融项目XXX个占X.X%、就业项目XXX个占X.X%、生活条件改善项目XXXX个占XX.X%、危房改造XXX个占X.X%、项目管理费项目XXX个占X.X%、综合保障性项目XXX个占X.X%。从这些数据来看,存在项目布局失衡和不协调问题。如: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改善项目比重大,占XX.X%;教育、健康、住房等“三保障”项目比重小问题明显,只有X.X%。从项目实施竣工决算和验收报账过程来看,存在重项目争取轻实施管理问题。如:解决安全饮水项目XXXX个占生活条件改善项目XXXX个的XX.XX%,预算投资XX.XX亿元(其中财政专项衔接资金X.XX亿元),竣工决算金额X.XX亿元,验收报账金额XX.XX亿元,存在有X.XX亿元项目没有通过竣工决算而直接付款。这些问题,项目库严格检查、项目资金严格审计等,将会暴露无遗。
二是产业项目支持抓不到根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现不到位。从产业项目内部结构看,涉及五类项目。其中:种植养殖加工项目XXXX个占XX.X%、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XXX个占X.X%、生态产业项目XXX个占X.X%、光伏项目XX个占X.X%、其他项目XXXX个占XX.X%。产业发展上的问题,仍然是重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没有做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安排和全产业链建设统一谋划;村级集体所有制经济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和充分体现,家庭农场、特色产业专业化、组织化发展没有形成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合作社发展质量不高,引进龙头企业难,还是就产业抓产业,用经济手段、市场方法、技术措施等发展产业的思维能力和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是衔接资金使用面广,项目小而分散。截至XX月XX日的系统数据显示,全省XXXX年度项目数XXXXX个,分布在XXX个县(市、区),项目预算总投资XXX.XX亿元(包括涉农整合XX.XX亿元),其中财政专项衔接资金XXX.XX亿元。总体来看,项目涉及巩固、拓展、衔接方方面面,但是重点不突出,存在小而全问题。从省级层面看,平均每个项目预算投资有XXX万元,但是到具体项目上,几万元的项目居多,有的项目预算投资只几千元,有的XXXX年未消除风险监测户产业发展以奖代补项目预算投资X.XX万元,有的续建核桃提质项目增效XX亩、预算投资X.XX万元,项目很小,并分散到村村寨寨。用好用活用足有限的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集聚资源、集中力量解决好巩固、拓展、衔接问题,千方百计培育农民稳定增收长效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目标,打好乡村全面振兴坚实基础,需要在项目库建设和衔接资金使用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二、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定和用好政策
******指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我们坚持把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和政策连续性,作为防止返贫致贫的重要保障,把分类优化调整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增强脱贫稳定性上来。坚持“新政策不出、老政策不变”的原则,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和时限,避免政策急退、帮扶断档,造成政策性返贫致贫。目前,***出台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等33个文件,我省制定了有关政策文件40多个。总的来讲,“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农村低保等政策要保持稳定,从政策上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产业、就业、金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政策要用好用足,靠做实项目来争取项目资金的支持。我重点介绍9个方面的政策。
(一)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最重要的抓手和最基础的工作。今年7月底,省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1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基本遵循。要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不稳定户、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三类人”,要全部纳入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象。需要说明的是,现在执行的6000元底线,不是识别“三类人”的标准,而是重要参考。收入在6000元以下,原则上只可能是脱贫不稳定户或边缘户;收入在6000元以上,因突发事件影响,导致教育、医疗等刚性支出骤增或产业、就业等收入骤降,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应当纳入突发严重困难户。要明确排查范围。不仅是脱贫人口,而要对所有农村常住人口进行全面排查。要明确监测重点。也就是返贫致贫的主要风险点。要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等。重点关注大病重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及三、四级智力或精神残疾人,失能老年人口等特殊群体的家庭。实时监测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以及疫情等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影响,全力防范大宗农副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下滑、农村劳动力失业明显增多、乡村产业项目失败、大中型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搬迁人口就业和社区融入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发现解决因工作、责任、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的返贫现象,及时排查预警区域性、规模性返贫风险。要明确方法步骤。严格遵循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的原则,按“群众自主申报、综合分析研判、实地调查、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县级确定”6道程序来开展。要做到“三个杜绝”。坚决杜绝规模控制、体外循环,实事求是认定监测对象,做到及时纳入、应纳尽纳、动态管理;坚决杜绝头疼医脚、简单兜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和发展需求及时开展针对性帮扶;坚决杜绝急于消除风险、没有帮扶措施就消除风险,脱贫攻坚期间,当年进当年出就是一个突出问题。对风险消除稳定性较弱,特别是收入不稳定、刚性支出不可控的,要在促进稳定增收及减轻家庭刚性支出负担、保障基本生活等方面继续给予精准帮扶。对无劳动能力的,要持续落实社会保障措施,长期跟踪监测。对风险稳定消除的,要召开村(组)党员群众参加的评议会,通报情况听取群众意见。按“怎么进、怎么出”的原则,参照监测对象识别方法步骤,在监测对象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标注“风险消除”,不再进行监测帮扶。
(二)扶志扶智长效机制
******2020年1月考察XX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开发式扶贫同保障性扶贫相衔接,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精神贫困。并强调,这是当前推进脱贫攻坚的需要,也是实现长远发展的要求。不论巩固成果,还是乡村振兴,人始终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9月28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现培训就业全覆盖的指导意见》,把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作为重大战略举措抓紧抓实,突出实训实作,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增强就业能力、发展动力,彻底摆脱精神贫困、物质贫困。要扩大帮扶范围。把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政策范围,做到应帮尽帮、应扶尽扶,确保经过培训后100%掌握1项劳动技能、获得1项职业技能认定,就业率达到90%以上。要强化县级统筹。在县级建立由党委和政府牵头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六统一”工作机制,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培训计划、统一资金使用、统一培训资源、统一认定培训机构、统一技能资格认定,全面统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农村、科技、乡村振兴等部门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形成聚合效益。要改进培训方式。紧密结合培训对象实际和产业发展需求,采取“培训+上岗”、“孵化式”、“师带徒”等多种方式,开展个性化、灵活性的实作培训和以工代训。确保经过培训后有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100%掌握1项劳动技能、获得1项职业技能认定,就业率达90%以上、家庭年收入增幅高于所在县市区农村家庭年收入平均增幅。要保障充分就业。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建立常态化的跨区域岗位信息共享和发布机制。支持发展一批农村劳务专业合作社。确保有就业意愿和劳动力的脱贫户、农村低收入“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有1人就业。要优化就业结构。确保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外出务工人数不少于上一年度,到2025年,县外就业人数超过60%,其中省外就业人数年均增长5%,实现有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县外就业岗位推荐全覆盖。要加大“两后生”职业教育和就业帮扶力度。确保“两后生”90%以上接受职业教育。确保完成职业教育的“两后生”90%以上实现稳定就业。
(三)教育帮扶
7月2日,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方案》,明确“保持教育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在“控辍保学”上,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在精准资助上,进一步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
(四)健康帮扶
目前,“三类人”中因病的占比达33.92%,这个比例还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调研当中看到很多极端困难户,有的全家重病,有的全家精神障碍,有的全家残疾,不少家庭仅靠1个50多岁的劳动力支撑,令人心情沉重,务必做好保障,防止医疗支出骤增,带来收入骤降的连锁反应,造成返贫致贫。国家乡村振兴局刘焕鑫局长专门指出:“因病返贫致贫是当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主要风险点。今年各地对脱贫人口的医保参保资助都是延续脱贫攻坚期政策。明年起开始实施调整后的政策,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筹资标准个人缴费部分由280元调整到320元,加大了脱贫户压力。总的看,中部地区在这方面的政策总体保持相对稳定,一些巩固脱贫成果任务重的西部地区反而急于调整,退坡过快。这些地区的基层干部反映,目前组织动员群众参保难度加大,明年可能出现脱贫户脱保现象,需要高度关注由此造成的因病返贫致贫风险。与此同时,有的东西部地区在过渡期依然延续超标准的帮扶政策、高过头的保障,吊高胃口,助长了等靠要思想,引起攀比不满,也加大了财政的压力,难以为继。一方面要防止出现风险,另一方面要防止过度扶贫化。”
(五)住房安全
6月29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印发了《XX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要明确实施范围。农危改是全省农村地区,农房抗震改造是7度及以上抗震设防地区。要明确保障对象。主要是农村低收入群体,包括农村易返贫致贫户、农村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等。要注重分类帮扶。对农村低保边缘家庭和未享受过农村住房保障政策支持且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住房安全问题的其他脱贫户给予支持。对已实施过农村危房改造但由于自然灾害、年久失修等原因又变成危房且农户符合条件的,可再次纳入支持范围。要加强教育引导。逐步扭转比房子、比房大的心态。辛辛苦苦攒下来的积蓄大多拿来建房,甚至负债建大房,造成无效投入,十分可惜,这也是乡村治理、扶志扶智、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
(六)饮水安全
9月17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XX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供水保障3年专项行动方案》。在抓落实中,要开展动态监测。建立健全脱贫人口饮水安全监测机制,以县为单元,开展全面排查和常态化监测。加大问题排查力度,保持动态清零。要维护好供水工程。加强已建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护,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三项制度”,促进工程正常运行。要加强供水保障。改变依靠水窖供水和依靠水窖辅助供水的供水方式,最大限度解决因旱应急送水问题,提升供水保障水平,着力消除工程性缺水。这就需要靠做实水源工程、水系连通工程、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窖池连通工程等项目,来争取政策资金的支持。需要强调的是,饮水安全始终是各级督查、考评关注的重点,也是问题暴露的焦点、媒体监督的热点。仅今年,央视报道了陕西洛南县“掺假的脱贫摘帽”,安全饮水保障水平不高、季节性缺水、管护水平不高、干部作风不严不实等问题。国务院第十五督查组对贵州开展实地督查时,村民反映:“平时一滴水没有,领导来了水才来。”国家乡村振兴局明察暗访,也指出我省和其他省份饮水安全保障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认真排查整改,全面挂账销号。
(七)农村低保
省民政厅印发《关于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明确保持过渡期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要进一步落实好因病、因残、因学和农村低保对象就业成本等刚性支出扣减规定;对于通过就业创业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农村低保对象,给予半年至一年的救助“渐退期”。部分地方在开展防返贫监测时,把低保对象排除在外。这不符合党***、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的工作要求。
(八)小额信贷
今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了《关于深入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政策要点。要用足用好小额信贷政策,扩大规模,防范风险,规范操作。支持对象包括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户。贷款金额原则上5万元(含)以下,贷款期限3年期(含)以内,鼓励银行机构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放款,免担保免抵押,财政资金贴息,保持过渡期内政策力度总体稳定。坚持户借、户用、户还,精准用于贷款户发展生产和开展经营,不能用于结婚、建房、理财、购置家庭用品等非生产性支出,也不能以入股分红、转贷、指标交换等方式交由企业或其他组织使用。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可续贷或展期1次,脱贫攻坚期内发放的扶贫小额信贷在过渡期内到期的,也可续贷或展期1次。可合理追加贷款,但单户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不得超过10万元,5万元以上部分贷款不予贴息,也不纳入风险补偿范围。
(九)富民贷
10月13日,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农业银行印发《“富民贷”产品方案》,创设了“富民贷”,通过银政合作设立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作为风险缓释措施,由中国农业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农户发放用于生产经营用途的免抵押免担保小额贷款,精准支持脱贫地区农户发展生产。支持对象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内持续稳定经营的农户。坚持户借、户用、户还,精准用于借款人家庭开展生产经营,不得用于生活消费、建房、理财等非生产性支出,也不得以入股分红、转贷、指标交换等方式交由企业或其他组织使用。贷款金额最高不超过20万元,贷款期限5年期(含)以内,可办理1次展期,贷款利率不超过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由地方政府财政部门根据需要和财力状况自主制定贴息政策。
三、一体谋划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
******指出,“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不等于完成使命了。我们要真正站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着眼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一体谋划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一)深入学习领会******在***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省第XX次党代会精神
******在去年底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当前,扩内需、稳投资、搞建设,不能只盯着城镇。农村这块欠账还很多,投资空间很大。这几年,农村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但往村覆盖、往户延伸还存在明显薄弱环节。要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短板要加快补上。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还是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一体设计、一并推进。要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县乡村统筹,加快形成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建管格局,推动公共资源在县域内实现优化配置。
XX书记在省第XX次党代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坚定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全面实施乡村建设。以县域为单元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分类推进传统村落、特色村寨保护发展。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在***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省第XX次党代会精神,就是要准确把握,乡村振兴不是村村振兴,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是大趋势,村庄格局会继续演变分化,看得准的可以先干起来,看不准的可以等一等,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定力,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想在前面,不能盲目追求短期成效,不能超越现实盲目大干快上,防止走弯路、翻烧饼;乡村振兴不是同步振兴,五大振兴都是关键核心,但必须充分考虑农村地域辽阔、乡村间差异迥然、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等现实特征,坚持典型引路,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探索各具特色的振兴举措,不能一个模子套到底;乡村振兴不能局限于农村,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系统抓、抓系统,以县域为单元,系统谋划、长远规划,认真解决“城乡分割”、“城乡分治”的状况,促进城乡一体发展、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不能局限在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产业振兴的内在要求,要全链条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农民创造更多创业就业增收机会;乡村振兴不能仅靠政府投入,要发挥好财政投入的“风向标”、“粘合剂”作用,撬动更多金融、社会资金投入,才能满足乡村振兴、乡村建设的需要,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正向积累。
(二)正确认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总体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方向一致、任务同向,统一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同时,我们要把握好两者之间关系,强化系统观念和系统方法,防止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整体目标割裂化。
一要把握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主要是“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持续到2050年,同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我们要准确把握,正是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才使全国“三农”工作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工作重心发生了历史性转移。但是,脱贫地区防止返贫致贫的任务依然艰巨,一旦发生规模性返贫,全国“三农”工作的主要矛盾将再次发生变化,推进乡村振兴就没有了基本的前提。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紧盯致贫返贫风险,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强化产业就业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
二要把握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全国来讲,西部地区大多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下更大功夫;中部地区和东部省份的主要任务是推进乡村振兴;北京、上海、天津和成都、重庆等大城市正在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有的甚至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我们要准确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一个方面的重要内容,是一段时期、一些地区的重点任务。乡村振兴则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推动城乡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调整重构的过程,是促进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互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一年一个重点,一届接着一届干,压茬推进、有序建设,不刮风、不搞运动,最大限度避免无效建设、重复建设。
三要把握好特惠与普惠的关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主要聚焦脱贫人口和三类监测对象,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乡村振兴则是面向所有农业、农村、农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我们要准确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特惠性与乡村振兴普惠性之间的密切联系,主要体现在目标任务上。比如,产业、就业帮扶对应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总要求,也对应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总任务;基本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对应生态宜居总要求,也对应文化振兴总任务;扶志、扶智对应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总要求,也对应组织振兴总任务。
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打通了两者之间目标任务的一致性,目的就是要切实把谋划、规划、计划变为“利在当下、功在长远”的项目。没有项目的支撑,政策、规划、资金的支持就会变成空中楼阁、镜花水月。要改变一些地方项目库建设还停留在脱贫攻坚补短板的思维,既缺乏对巩固成果的支撑,也没有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坚持项目工作法,谋深谋实谋细项目,通过建实项目库,真正打通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主要帮扶政策帮扶措施保持稳定、落到实处,同时争取更多的投入支持,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三)扎实推进乡村建设
******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乡村形态快速演变的阶段。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乡村建设要遵循城乡发展建设规律,做到先规划后建设。现在,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是大趋势,村庄格局会继续演变分化。有的村庄会聚集更多的人口和产业,有的会逐步同城镇融合,有的会逐渐衰落。”“要加强分类指导,不要一刀切、搞运动,不要干超越发展阶段的事。”***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发人深省,是指导我们工作的根本遵循。
从乡村建设的发展历程来看,20世纪20年代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二三十年,黄炎培、陶行知等仁人志士掀起了“乡村建设运动”,涌现出了“定县实验”、“邹平实验”、“北碚实验”等卓有成效的“乡村建设实验”,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最终付诸东流。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乡村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世纪50年代提出建设新农村,八十年代把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五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历史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13年12月,******在***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20字总要求,提出了五大振兴目标任务。在抓落实中应当重点从以下方面把握。
一是把握乡村建设的科学理念。迈入新发展阶段,党***提出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既不是对以往特别是近现代历史上“乡村建设运动”的简单复制,也不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或美丽乡村建设的照搬照抄,而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基于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乡村建设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始终坚持“乡村振兴为人民而兴、乡村建设为人民而建”,确保正确方向;乡村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着力释放乡村巨大市场潜力;乡村建设是改变乡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的重大契机,着力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弥补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吸引人才,留住乡愁,同步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是乡村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规划本质上是促进人们遵从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规制,也是推动协调城乡发展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硬约束。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颁布,把乡村建设首次纳入法制轨道,改变了长期存在的城乡分治、城乡分割的建设管理格局。要坚持以规划引领乡村建设。乡村建设不是简单机械照搬城镇建设的做法,而是一个城乡结构调整的过程,更是一个城乡要素互动互为的过程。乡村建设规划应立足于统筹布局好县域内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把“人的发展”和“业的聚集”现状及发展趋势研判透,厘清偏远村和中心村关系、村庄和集镇关系、集镇和县城关系,确定建设边界。把人口和产业聚集的主要区域,作为“百千万工程”和“十四五”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的重点,引导政府性投入和农村资金正向积累,最大化避免重复建设和无效积累。要把好规划变成好的政策红利。村庄规划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对村庄建设进行简单组织,而是对县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牵头抓总,统筹聚合功能的系统性工程。应实现规划由技术文件向公共政策转变,发挥规划的公共政策功能,把城乡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用地的政策,通过规划进行空间上和时间上的整合,通过规划引导释放政策红利,逐步把未来“空心村”、“空心户”的建设用地腾退出来,既解决未来县城和集镇建设用地指标需求,又通过村庄建设用地指标向上流动,进一步激活农村土地权能,获取级差收入,反哺乡村建设。要统筹规划指导。理清村庄规划标准体系,解决上位规划期限不对应、管控不统一、技术标准不一致等问题,解决照搬照抄城市规划的弊病,为乡村规划制定提供准确可靠参考。指导优化乡村规划成果表达,使规划成果政府用得上、村民看得懂。为乡村建设的实施路径、实施时序、分类施策等提供现实参考和决策依据,做到发展有遵循、建设有抓手。要推动干部和乡土人才回乡帮规帮建。把规划的过程变成对干部群众进行《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及我省相关条例的宣传教育引导的过程,引导群众遵规守法,为推动规划蓝图变成现实打下坚实基础。把乡村规划过程变成推动县乡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建章立制的过程,使农村建设依法有序,有章有循,制止“乱建乱占、越建越滥”。乡村规划画一个平面图很容易,但要把图变成现实,需要一个转变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过程。要把干部和乡贤回乡搞规划变成促进严守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建设边界,树立乡村建设依法规划、依法建设意识的过程。把规划过程变成研究项目、引入投资的过程,发挥好市场力量的作用,推行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的模式,真正做到统筹各方面力量建设乡村。
三是统筹好乡村振兴乡村建设的时序。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分三个阶段。到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如何统筹好乡村振兴的时序,浙江“千万工程”是最好的示范和榜样。******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起步早、方向准、成效好,不仅对全国有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要深入总结经验,指导督促各地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我学习下来,有3点极为深刻的印象,是统筹好乡村振兴时序的重要方法。1.统一的组织指挥体系。******在浙江工作期间,每年都出席全省“千万工程”工作现场会,明确要求凡是“千万工程”中的重大问题,地方党政“一把手”都要亲自过问。浙江省历届党委和政府坚持“一把手”责任制,成立由各级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全省高规格现场推进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到会部署,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有效避免了多头指挥、各自为战、分散精力。2.循序渐进的过程。浙江省分5个阶段推进,一个阶段聚焦一个主题、攻克一个堡垒,由易到难、由点及面、渐次推开。第一阶段以整治农村“脏、乱、差”为主;第二阶段以“三清三治三改”为主要内容(三清:清理垃圾、清理违建、清理广告;三治:治理污水、治理坟墓、治理河道;三改:旧村改造、危房改造、林相改造);第三阶段以“四边三化”为主要内容(“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的“洁化、绿化、美化”);第四阶段以“六边三化三美”为主要内容(“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村边、城边”的“洁化、绿化、美化”,实现全域“村美、房美、城美”目标);第五阶段以“微改造精提升”为主要内容。3.持续不断地提升。浙江省15年久久为功,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逐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再到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现在正全域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实现了“千万工程”不断迭代升级。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