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育管理方式多样化的今天,教育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高校发展前景的好坏。文章从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两大方面对当前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高校教育水平的提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高校教育 管理水平 管理理念 学风建设 科研创新
[作者简介]田晴(1976- ),女,天津人,天津城建大学人事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郭福雁(1976- ),女,天津人,天津城建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电气智能化。(天津 30038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024-01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各种文化思潮不断碰击,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发展,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提升教育管理效率,进而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水平,已是当前高校教育管理者们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笔者通过翻阅文献资料并结合教育工作实践经验,认为学校教育管理虽涉及很多方面,但重点在于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这两大方面。
一、学生管理
1.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调查与研究是制定高校学生管理的依据与基础。目前大学生群体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出生、成长在媒体资讯发达、思想观念开放、价值观念多样的改革开放深化的年代,在此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他们有着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表现欲望浓烈,渴望被别人认同;追求自由民主,期望公正公平,厌恶形式主义及官僚专政思想,讨厌呆板乏味的说教;信仰缺乏,团体意识稍差,集体荣誉感较为淡薄;有着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能够适应时代的迅猛发展,喜欢追赶潮流,能够很快容纳新生事物;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有爱心,能积极投入公益事业中;理论知识丰富,但社会实践能力较弱;抗压受挫能力有待加强,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与向往,但当理想与现实冲突时他们常为自我价值的定位而迷茫困惑。只有在吃透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基础上,明白他们的所想、所急、所忧、所喜后,才能更好地针对他们行为上的偏差,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给予正确的规劝与指导。
2.更新学生管理观念。新时代背景下管理者要与时俱进,更新管理观念,这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当前各级管理都强调“以人为本”,这个理念具体到高校学生管理中就是要求管理者转换角色,换位思考,能够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够容纳不同于己的想法和声音,把以前常规工作中的“管”转变为管理工作中的“导”,把以前工作中“管”与“被管”的对立性转化为“沟通”“解疑”的服务性。当管理者立足于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待之以诚心、热心,积极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规范管理行为时,良性的管理模式才能在学生得到认可并得以顺利开展,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地做到事半功倍。
3.创新管理模式。首先,高校学生管理者要敢于下放手中的权力,多给学生提供自我管理的平台,激发他们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热情,增强大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体现“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使他们找到归属感与认同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格,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其次,要提升管理的公信力,管理者必须做到公平公正,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细致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划分责任权限,使各级各部明确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要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必须培养一批专业的学生管理人才,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学生管理者不能仅靠经验、爱心,还应能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研究、发现、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将专业化知识的传授与高尚品德的培育有机结合起来。
二、教学管理
1.学风建设。学风的端正与否直接影响学校前途的好坏,加强学风建设是每一所学校提高教学管理的不二法则。要想营建良好的学习风尚,全校自上而下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并且做到上行下效,全面开展。教育工作者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有为全校教师、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要为学风建设打好前提,做好铺垫;教师要以认真负责的教风为学生的学风做好模范引领;同时,学校要通过各种“表先评优”活动,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弘扬优秀校园文化,严谨治学。对于学生,一是明确人生定位,确立奋斗目标,激发其学习主观能动性;二是建立各种社会实践平台,给学生一个展示机会,一方面体会专业知识学习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实践能力,鼓励科技创新;三是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使其有危机感,能够做到自我约束与自我提升等。优秀学风的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团体合作,更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
2.教学机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校的教学机制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行的一些制度、观念未能与时俱进,未能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反而成为教学管理中的掣肘因素。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机制暴露出的弊端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行政干预过多,高校教学缺乏一定自主性。上级教育管理部门高度集权,高校成为行政命令的受体,过多的条文限制使得高校需求得不到及时解决,自身的特色得不到长足发展。学校管理阶层有上级任命,自上而下“官本位”思想泛滥,如果大多数的人才全为“官”“权”等行政事务忙碌,其学术氛围势必会受到削弱,学术研究科研能力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第二,教学管理观念落后,教学管理缺乏创新。长期以来,高校对学生的培养过于注重共性,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多数教师只是完成“教”的任务,而略视了学生“学”的环节;教学内容陈旧、泛泛而谈,缺乏前瞻性与创新性的研究。这些致使学生对于学习“学无所乐”“学无所用”。第三,教学考评模式单一,教学管理人才匮乏。很多高校的教学考评模式死板单一,工作业绩考核呈现“一头沉”的态势,过度注重学科的科研成果,弱化对教学任务的考查,甚至一些钻营者利用量化考核中重量轻质的弊端,在量化考核中大做手脚,损害了考查的公平和公正。2000年以后,高校扩大招生规模,这使得一部分学校为了满足办学需要,完成办学标准,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中,这必然会削弱对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经费的投入。专业化高素质人才的缺失、管理手段的陈旧落后定会阻碍教学管理的提升。
要想解决以上矛盾,教育机制要有所改观。首先,加大高校自主办学权,吸纳民间办学力量建立董事会机制,将原有的“官本位”思想向“校本位”转化。其次,加大对教学质量管理的力度,深入课堂进行督导,将教学与科研并重;建立多样的、公平的考核制度,调动教职工的教学热情。最后,加大对教学资金的投放,促进各级各类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倡导科研创新,注重品牌专业的培养。
3.科研创新。目前我国高校科研创新水平的状况为:高校自我培养科研人才能力较弱,科研人才的引进受当地办学条件的限制,高端人才的匮乏制约着各地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科研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有待加强,很多院校的科研层次还只是停留在论文写作方面,教师疲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专职于科研的人员过少,各院系之间缺乏合力,科研成果缺乏质量与特色,徒有数量;科研成果评价机制过于僵化,没有活力,未能形成科学、公正、透明的体系,进而催生出学术腐败现象;一部分地方院校只顾扩大规模,追求短期利益,忽视科研成果创新,挪用甚至克扣科研经费等。要实现高校科研创新水平的提高,一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公正、高效的评价及奖励机制,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科研激情,激发其科研动力,保护其科研创新成果,并帮助他们实现科研成果与市场利益的转化;二是要加大对科研的资金投放力度,尊重科研人员的劳动价值,建立专门机构,在各院系中形成科研合力;三是要注重对专业高端人才的培养,培植特色科研项目,增强综合竞争力,为科研创新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高校的教育管理有其复杂性,高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各级各类院校想要在市场大潮中迎难而上,保持良好的发展前景,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就需要高校教育管理者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针对教育现象不停地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霞.高等教育管理学[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
[2]杜世中.论高校学生管理的艺术策略[M].北京:群言出版社 ,2011.
[3]江进权.高校大学生心理研究[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8.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