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在全区社科联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这次全委会议,传达学习了今年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宣传思想工作安排精神,通报了2022年社科联工作主要安排,我在会议开始时作了工作报告,就2022年工作讲了意见。会议讨论中委员们讲了很好的意见,对做好今年社科联工作很有意义。
做好2022年的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迎接二十大召开、贯彻二十大精神这个工作方位。我们要切实增强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的意识,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努力使社科联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在自治区党委工作安排中展现担当作为。
下面,我着重就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增强社科联工作预见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讲几点意见。
一、立足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增加社科联工作价值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凝聚服务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社科联工作的基本价值,衡量的标尺是这个群体的获得感。他们的获得感越多,社科联工作就愈加增值。社科联工作只有做到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当中,使他们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党团结凝聚社科界的目的才能更好的达成。为此,我们应当坚持以下几点工作理念。
第一,要始终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密团结在一起。密切联系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社科联工作增值的基本条件和努力方向。看社科联工作站位是否准确、工作是否扎实、工作是否有成效,首先要看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联系是否紧密、联系的渠道是否畅通。要切实防止社科联工作“机关化”,搞“闭门自嗨”,脱离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果是这样的状态,不管干了多少事,社科联工作价值都难以被认同。
第二,要坚持联系服务的主要工作方式。增值社科联工作价值,应当在提升联系服务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效上下功夫。社科联不同于党政机关,工作方式不是行使国家范畴的管理权限;
社科联也不同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不能照搬它们的业务。社科联工作的主要方式是联系服务,联系就是团结动员凝聚,服务就是汇聚智慧、汇聚资源,在联系服务中体现的是党和国家的导向,体现的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组织起来的意愿和优势,这是社科联组织充满生机和工作富有价值的根本所在,也是群团组织特有的优势。社科联机关作为社科联组织的实体依托,所作的联系服务工作,就好比是撬动哲学社会科学巨大创造力的杠杆。社科联机关的同志要有发挥好杠杆作用的思维和格局,要着力在联系服务上增强本领。
第三,要强化搭建平台的功能。社科联工作价值最大化,应当是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实现志趣追求最大化搭建更多、更高、更广的平台。社科联本身是个大平台,同时也应该主动搭建更多的平台。我们吸收社团组织、发布研究项目、开展社科普及、举办主题培训、进行学术交流、对接政学双方,都是在搭建平台、搭建更有意义的平台。在这个大平台和各个平台上,展现出来的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自我教育、相互交流、促进提高、奉献社会。搭建好平台的意识和能力,体现的正是社科联工作的价值。
二、锚定优势学科建设,强化社科联使命担当
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建设、学术体系建设、话语体系建设,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是包括社科联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的使命担当。在三个体系建设中,学科体系建设处于中心地位,学术体系建设、话语体系建设是依凭学科体系建设而存在的,也集中体现在学科体系建设的水平中。分析xx哲学社会科学的现状,寻求突破、谋求提高、创新局面的关键在于建设优势学科,在于以优势学科建设为统领,形成优质学术成果,构建具有影响力的话语体系。在成就这个使命担当中,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主力、是主角,他们的工作理念对优势学科建设具有非常关键的能动作用。
就此,我谈几点认识,意在通过鲜明工作理念,推动我区优势学科建设。
第一,明确学术目标,谋定优势方向。学科体系建设固然有其自身完整概念,但是确定明确的学术目标,形成具有优势的学术方向,是学科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目前看,在一般性学科概念下,学术目标模糊、学术方向无感、学术成果碎片化,是我区学科建设的普遍短板。建设具有xx优势的学科,应当从确定学术目标、构建学术方向做起。在学科视野下,要下功夫综合分析区内外、甚至国内外学科发展,深入研究堪为典范的学科建设中的学术目标和学术方向,联系xx区域、资源、文化、学术积累等实际,在比较权衡中,选定有潜力、可成就的学术目标和学术方向。
第二,注重学术积累,系统构建学术成果。国内外堪称典范的优势学科,其学术积累之深厚、学术成果之系统是显著特点。而我们的现状是,学术成果零散、学术演进中断、学术思想和学术流派不鲜明。出路在于逐步沉淀、提炼鲜明的学术思想。国内外科学创造有一个共同规律,是在沉淀科学思想、传承学术源流、升级技术路线中实现迭代创新,其要义是积累、是淬炼、是锻造升华。要为学术积累选准学术创造的突破点,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
要为有利于学术积累合理科研布局,进行系统性构建;
要为实现学术积累持续深耕,不求急功近利,但求生生不息。同时,要为学术积累建设相配套的文献中心和数据资源。扎实积累、系统积累,终究会涌现出优质学术和形成学术影响力。
第三,选配学术人才,建设学术团队。优势学科建设实质是学术资源的优势组合及其耦合效应。现代学术研究,必定注重学术团队建设。要有领军人才、骨干主力、助研力量,形成合理学术分工,从不同层面、不同方向、甚至不同领域同向发力,协同成就学术目标。目前,我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学术团队建设往往是结构不完整且临时“攒局”,缺少“稳定态”的学术团队。要着眼学科建设的长远目标,着眼人才队伍建设的长远谋划,研究和布局学术团队建设,依靠“稳定态”的优秀学术团队,成就学科成长的愿景。
第四,延续学术流派,接力学术传承。纵观国内外优势学科,都有其学术渊源和学术演进,学术思想独成一派,这是优势学科立世久远的显著特征。反观我区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现状,难以看到如此源流。要鼓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鲜明学术观点,在交流和争锋中成就学术名家,以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凝聚学术流派。社科联要积极作为,推动优化学术资源配置,也要为学术传承创造有利条件和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形成学术流派。
三、沉浸应用场景,回应社会关切
党中央号召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回应时代、人民关切,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造的一场革命。应当看到,以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受传统学术范式影响和时代局限,闭门造车、自研自读、坐而论道等现象比较普遍。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以党的创新理论为灵魂和旗帜,解读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是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汇聚人民智慧升华成理论成果和实践方案。要改变传统学术观念,不仅要把论文著作、信息数据作为学术资源,更要把鲜活的社会实践、社会问题作为学术资源,要善于挖掘这类学术资源,从社会生活的源问题中构建学术命题、进行学术研究、成就学术创造。这就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更加主动、更为深入的方式,走到人民群众中间,走到社会实践的深处。
这个方向可以概括为沉浸到三个应用场景中。
第一,要沉浸在党政需求的情境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大使命担当是把党的创新理论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为党政决策提供参考意见,特别是形成优质智库咨政成果。这就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关注党和政府关注的问题,深入了解问题所在,以系统学术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方案。这首先要成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身进行学术创造的愿望,更需要党政机关和各方面积极为此创造条件。
第二,要沉浸在经济组织活动情境中。市场主体或者称之为各类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角。研究经济问题,必定不能缺少这个主角。要推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着企业转,在经济组织活动中寻求学术创新创造的可能。深入研究经济活动、企业成长、产业链条、企业家、经济活动参与者等,研究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问题,研究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国际国内双循环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为经济现象把脉,为经济运行开方,为经济增长献智。
第三,要沉浸在城乡社区的情境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需要知识的支持和学术的力量。要推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到农村牧区去、到城市社区去,深度沉浸人民生产生活,关注和研究社会问题、群体现象、公共政策等,把城乡社区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的源头活水。
各级社科联组织要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沉浸应用场景多做畅通渠道、搭建平台的工作,推动政学交流、企学交流、社学交流。这是各级社科联组织服务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认真谋划沟通机制,创造供需衔接的路径方法,推动实现学术研究方式和学术研究范式的积极变革。
同志们,做好社科联工作,实现社科联组织价值,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这里我讲的工作理念,主要是为了引发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更有价值的工作。
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