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观后感(8篇)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观后感(8篇)

篇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观后感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三步走目标

  我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三步走目标是指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和措施,逐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下面将为您列举相关的参考内容。

  第一步:到2020年,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1.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创新的自主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2.改革科技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深化科研机构改革。

  3.加强科技合作与开放: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吸引全球科技资源,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实力。

  第二步:到2030年,创新驱动发展基础更加牢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

  1.建立创新驱动发展的全链条:构建科技创新的全链条体系,包括创新主体、创新支撑和创新生态三个方面,推动科技创新全过程、全环节的协同合作。

  2.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国

  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改革人才评价制度,激发创新人才的潜能。

  3.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实体经济转化。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创新驱动发展基本实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

  1.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前沿: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科技创新前沿的发展,建立国际大科学中心,引领全球科技创新的方向。

  2.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一批世界级的创新型企业和创新集聚区,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

  3.以人为中心的创新:关注人的需求和创新潜力,将科技创新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创新成果的普惠。

  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三步走目标的详细内容需要参考相关政策文件和指导文件。创新驱动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坚定的决心和长期的投入,才能实现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跨越。

篇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观后感篇三: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观后感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三步走目标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三步走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通过不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实力的整体提升。这一战略旨在引导和支持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第一步:到2020年,创新驱动发展进入新常态

  在这一阶段,国家聚焦于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构建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体系,改革和完善产权、科技管理、金融等重要制度,提高科技管理和创新评价的科学性。具体目标有:

  1.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投资政策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基础研究机构和研究平台。

  2.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发展和产业转型。加强科技攻关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培育和支持一批科技创新引领企业,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

  3.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供创新创业政策和金融支持,减少创新创业者面临的发展障碍,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和商业化。

  第二步:到2035年,建成世界创新型国家

  在这一阶段,国家将加强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创新环境的改善,培育更多世界领先的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形成全球创新资源的聚集地。具体目标有:

  1.建立完善的创新机制和体系,提升科技发展的整体实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实际应用,提高科技创新的效应。

  2.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打造创新人才队伍。加大对人才的投入,改革人才评价和培养机制,吸引和留住国内外优秀创新人才。

  3.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提高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水平。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科技创新和规则制定,建立创新创业合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在这一阶段,国家将在科技创新中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实现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全面融合,推动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具体目标有:

  1.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技术、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形成更高质量、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2.提高科技创新的国际竞争力。在关键领域取得全球领先地位,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创新突破。

  3.建设科技强国的创新创业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和金融体系,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总结起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三步走目标分别为进入新常态、建成世界创新型国家和建成世界科技强国。通过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我国将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实力整体提升的目标。

篇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观后感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50年

  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目标。

  纲要全文约13000字,包括战略背景、战略要求、战略部署、战略任务、战略保障、组织实施等六个部分。

  纲要指出,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纲要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纲要指出,实现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要按照“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进行布局,构建新的发展动力系统。双轮驱动就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一个体系就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六大转变就是发展方式从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粗放式增长向以质量效益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要素从传统要素主导发展向创新要素主导发展转变;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创新能力从“跟踪、并行、领跑”并存、“跟踪”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资源配置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统筹配置转变;创新群体从以科技人员的小众为主向小众与大众创新创业互动转变。

  纲要部署了八大战略任务。一是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创造发展新优势;二是强化原始创新,增强源头供给;三是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四是深化军民融合,促进创新互动;五是壮大创新主体,引领创新发展;六是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实现重点跨越;七是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筑牢创新根基;八是推动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在战略保障方面,纲要提出要改革创新治理体系,多渠道增加创新投入,全方位推进开放创新,完善突出创新导向的评价制度,实施知识产权、标准、质量和品牌战略,培育创新友好的社会环境。

  纲要还从加强领导、分工协作、开展试点、监测评价、加强宣传等方面对组织实施提出了要求。

  外经科

  2016年5月24日

篇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观后感

  

  一、产业园区的战略地位

  产业园区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园区是促进产业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评台,对于引导和集聚创新要素、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强化产业园区创新引领作用

  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将进一步强化产业园区的创新引领作用。产业园区需要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加强园区内外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三、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评台

  产业园区要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评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通过搭建产业技术创新评台、技术研发中心、孵化基地等,为企业提供研发、试验、检测等服务,支持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打破产业园区和企业之间的壁垒,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生态。

  四、促进产业园区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国家鼓励产业园区与国际接轨,吸引和引进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人才和技术,促进国内外产业合作,推动产业园区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鼓励产业园区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优质技术和创新资源,推动技术转移和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提升园区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内外高端人才、科技资源的跨界合作。

  五、加强产业园区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

  国家将加强对产业园区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产业园区的政策环境和服务配套。建立完善的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推动优化产业集聚布局,推动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产业园区的发展后劲,提高园区活力和竞争力,促进园区产业发展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以上五点,我们能够看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产业园区的重视与支持。产业园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作为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评台,对于推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家将继续加大对产业园区的支持力度,以推动我国经济科技的全面发展。六、加强产业园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园区的创新发展,国家将着力加强园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创新的重要源泉,与产业园区之间的合作能够促进科技资源共享、人才流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国家将鼓励并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进驻产业园区,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进行前沿技术研究和创新实践,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政府还将加大对产业园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创新资源向产业园区聚集,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

  七、培育创新人才和技术团队

  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支持更多的创新人才和技术团队。国家将鼓励和支持产业园区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团队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政府将加大对园区引进外籍高层次人才和国内外优秀科技团队的支持力度,提升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吸引力。国家还将支持产业园区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建设更加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产业园区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资源共建共享,共同培育更多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和技术团队。

  八、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数字化、智能化是当前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将鼓励并支持产业园区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

  产业智能制造、数字化管理、互联网+等新模式的运用,提升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政府将加大对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产业园区中的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国家还将加强对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项目的资金支持,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产业园区中的广泛应用。

  九、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国家将加强对产业园区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政府将加大对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推动创新创业要素聚集,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政策和金融支持,鼓励创新型企业在产业园区落地生根。国家还将支持产业园区建设更加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政策交流、法律服务、金融支持等服务,营造更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十、促进产业园区绿色可持续发展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产业园区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将鼓励并支持产业园区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环保治理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和实践。政府将加大对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园区的绿色转型和升级。国家还将支持产业园区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鼓励园区开展环境友好型

  生产、建设绿色园区,推动产业园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产业园区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可忽视。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产业园区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园区与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合作,推动产业园区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园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共同推动我国产业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希望通过国家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园区自身的努力,能够进一步激发产业园区的创新活力,推动产业升级,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篇六: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观后感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作者:

  来源:《科学导报》2016年第33期

  (上接A2版)

  发挥企业家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树立创新光荣、创新致富的社会导向,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创新收益和财产权,培养造就一大批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创新型企业家,建设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

  推动教育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完善高端创新人才和产业技能人才“二元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

  (八)推动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建设和完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创客经济,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l.发展众创空间。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新型创业服务模式,建立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众创空间和虚拟创新社区,建设多种形式的孵化机构,构建“孵化+创投”的创业模式,为创业者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共享空间,降低大众参与创新创业的成本和门槛。

  2.孵化培育创新型小微企业。适应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的产业组织新特征,推动分布式、网络化的创新,鼓励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面向小微企业的社会化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让大批创新活力旺盛的小微企业不断涌现。

  3.鼓励人人创新。推动创客文化进学校,设立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品牌性创客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创业。支持企业员工参与工艺改进和产品设计,鼓励一切有益的微创新、微创业和小发明、小改进,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

  五、战略保障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从体制改革、环境营造、资源投入、扩大开放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

  (一)改革创新治理体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顺应创新主体多元、活动多样、路径多变的新趋势,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形成多元参与、协同高效的创新治理格局。

  建立国家高层次创新决策咨询机制,定期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国内外科技创新动态,提出重大政策建议。转变政府创新管理职能,合理定位政府和市场功能。强化政府战略规划、政策制定、环境营造、公共服务、监督评估和重大任务实施等职能。对于竞争性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开发,应交由市场和企业来决定。建立创新治理的社会参与机制,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基金会、科技社团等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

  合理确定中央各部门功能性分工,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在创新需求凝炼、任务组织实施、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作用。科学划分中央和地方科技管理事权,中央政府职能侧重全局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地方政府职能侧重推动技术开发和转化应用。

  构建国家科技管理基础制度。再造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改进和优化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流程,建设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覆盖全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制度。完善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建立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开放共享制度,推动科技资源向各类创新主体开放。建立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引导各地树立创新发展导向。

  (二)多渠道增加创新投入

  切实加大对基础性、战略性和公益性研究稳定支持力度,完善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机制。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激励企业研发的普惠性政策,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主体。

  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适合科技创业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拓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创新的功能,积极发展天使投资,壮大创业投资规模,运用互联网金融支持创新。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中小企业创新、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基金的作用,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创新。

  (三)全方位推进开放创新

  抓住全球创新资源加速流动和我国经济地位上升的历史机遇,提高我国全球配置创新资源能力。支持企业面向全球布局创新网络,鼓励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按照国际规则并购、合资、参股国外创新型企业和研发机构,提高海外知识产权运营能力。以卫星、高铁、核能、超级计算机等为重点,推动我国先进技术和装备走出去。鼓励外商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支持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实现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

  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主动设置全球性创新议题,积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规则制定,共同应对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以及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丰富和深化创新对话,围绕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亚太互联互通蓝图,合作建设面向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基地。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提高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水平。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四)完善突出创新导向的评价制度

  根据不同创新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健全科学分类的创新评价制度体系。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分类评价,实施绩效评价,把技术转移和科研成果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纳入评价指标,将评价结果作为财政科技经费支持的重要依据。完善人才评价制度,进一步改革完善职称评审制度,增加用人单位评价自主权。推行第三方评价,探索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拓展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评价渠道。改革国家科技奖励制度,优化结构、减少数量、提高质量,逐步由申报制改为提名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发展具有品牌和公信力的社会奖项。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逐步探索将反映创新活动的研发支出纳入投资统计,反映无形资产对经济的贡献,突出创新活动的投入和成效。改革完善国有企业评价机制,把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五)实施知识产权、标准、质量和品牌战略

  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引导支持市场主体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增强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化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健全防止滥用知识产权的反垄断审查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侵权国际调查和海外维权机制。

  提升中国标准水平。强化基础通用标准研制,健全技术创新、专利保护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及时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推动我国产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强化强制性标准制定与实施,形成支撑产业升级的标准群,全面提高行业技术标准和产业准入水平。支持我国企业、联盟和社团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研制,推动我国优势技术与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推动质量强国和中国品牌建设。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形成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质量水平一流的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制定品牌评价国际标准,建立国际互认的品牌评价体系,推动中国优质品牌国际化。

  (六)培育创新友好的社会环境

  健全保护创新的法治环境。加快创新薄弱环节和领域的立法进程,修改不符合创新导向的法规文件,废除制约创新的制度规定,构建综合配套精细化的法治保障体系。

  培育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加快突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强化需求侧创新政策的引导作用,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政府采购制度,利用首台套订购、普惠性财税和保险等政策手段,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扩大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空间。推进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强化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刚性约束,提高科技和人才等创新要素在产品价格中的权重,让善于创新者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环境。大力宣传广大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推动创新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倡导百家争鸣、尊重科学家个性的学术文化,增强敢为人先、勇于冒尖、大胆质疑的创新自信。重视科研试错探索价值,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营造宽松的科研氛围,保障科技人员的学术自由。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恪守学术道德,坚守社会责任。加强科学教育,丰富科学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青少年的科技兴趣。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塑造科学理性精神。

  六、组织实施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使命。全党全国必须统一思想,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统筹谋划,系统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加强领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本纲要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对创新驱动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和审议,指导推动纲要落实。

  分工协作。国务院和军队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本纲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协同、形成合力。

  开展试点。加强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和进度安排,制订年度和阶段性实施计划。对重大改革任务和重点政策措施,要制定具体方案,开展试点。

  监测评价。完善以创新发展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将创新驱动发展成效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加强创新调查,建立定期监测评估和滚动调整机制。

  加强宣传。做好舆论宣传,及时宣传报道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让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成为全社会共识,调动全社会参与支持创新积极性。

  全党全社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到创新驱动发展上来,为全面建成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据新华社

  科普营造创新氛围

  (上接A1版)

  “列车行在带领贫困群众攻坚脱贫的同时,还宣讲科技创新创业方针政策,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广大人民群众感触到科技创新带来的社会进步。”该活动有关负责人表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科技活动周期间我们还举行了?国家流动科技馆进辽宁?,这是针对群众需求将优质科普资源向基层倾斜的一次实践行动。”包献华说,科普服务队把优质科普资源和特色科普活动送到社区广场、中(小)学校,使当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亲身参与和体验科普的乐趣。

  此外,科技使者进社区活动在全国各地也纷纷开展。“北京各区分别组织了?爱心助学

  科普下乡?科学实验表演活动、卫生科普进社区等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普主题活动。”北京市科委科技宣传与软科学处处长汤健介绍。

  在互动中感受科技乐趣

  此前,“阿尔法狗”和韩国棋手李世石之间的“人机大战”引发了巨大关注。在科技活动周期间,中科院举行开放日,中科院计算所研发的“阿尔法小狗”大受欢迎,它能下五子棋,许多小朋友争相抢夺鼠标,想与它较量一番。

  除了计算所之外,中科院12个分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文台站、植物园、博物馆、野外台站等悉数向公众开放,吸引公众走近科学,与一线科研人员面对面交流。

  随着公众科学素养日益提高,传统的科普活动模式、传播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多层次的需求。科普必须针对公众的需求变化和时间碎片化的趋势,开展“微科普”。5月14日,“科普北京”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同时“科普北京”的卡通形象代言人BOBO闪亮登场。公众号专门开辟了互动板块,号召大家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科学重器”并上传分享。

  “我们采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编辑手段,将丰富的科普信息和优质科普资源与百姓共享,促进公众科学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朱世龙表示。

  全国科技活动周已经落幕,但“曲终人不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科技使者将走入基层,为全民科学素养的整体提高注入不可或缺的给养。

篇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观后感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塑造发展新

  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

  产总值增长,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1%,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

  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篇八: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观后感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作者:暂无

  来源:《华东科技》2016年第7期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加快实施这一战略,特制定本纲要。

  ◎战略背景

  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战略目标

  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战略部署

  (一)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创造发展新优势

  (二)强化原始创新,增强源头供给

  (三)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四)深化军民融合,促进创新互动

  (五)壮大创新主体,引领创新发展

  (六)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实现重点跨越

  (七)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筑牢创新根基

  (八)推动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战略保障

  (一)改革创新治理体系

  (二)多渠道增加创新投入

  (三)全方位推进开放创新

  (四)完善突出创新导向的评价制度

  (五)实施知识产权、标准、质量和品牌战略

  (六)培育创新友好的社会环境

  ◎组织实施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使命。全党全国必须统一思想,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统筹谋划,系统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全党全社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到创新驱动发展上来,为全面建成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