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党建促进基层治理工作汇报材料,供大家参考。
一、街道办抓党建促进基层治理的工作情况
(一)以党建为圆心,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
一是以基层党组织“五化”建设为抓手,植入“党建+”的思路,狠抓基层党建工作。我街道松柏村结合自身实际创造出了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的“1333”(以党建引领为核心;
打造三个基地,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党性教育基地、综合培训基地;
强化三支队伍,党员队伍、“五老队伍”、志愿服务队伍;
实现三大目标,完善乡村治理、服务引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发展管理模式,实现了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二是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首先坚持坐班值班制度和首问负责制,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诚心办事。提高办事效率,做到小事不过日,大事不过周,对不能办理的要求耐心解释,取得群众的理解和认同。推进党务、村务公开。做到阶段性工作适时公开、常规性工作定时公开、突发性工作及时公开。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事一议”。尤其是群众关心的财务情况,采取事前公开计划、事中公开进展、事后公开决算的方法,以达到群众满意拥护、干部廉洁顺心的效果。其次是约定干部职责权限,充分发挥村干部职能。率先实行干部职业管理,对村干部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划分。比如在村容整治上,划分村干部责任区,由村干部督促卫生保洁员,对全村主要道路、村庄进行经常清理、日常维护。实现了“户分类,村收集,街道中转,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再次是设岗定责,极力调动党员积极性。对村(社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按照党员的特点和年龄划分岗位,实行自愿认领岗位履责,党员分片联户创优。并与党员积分管理相结合,把无职党员工作履职、开展活动纳入民主评议,作为评议合格党员的依据,并要求各岗位责任人,每季度向支部大会汇报一次工作开展情况,切实使每一个党员“有岗有位、有权有责”。
(二)以三治融合为半径,打造美丽和谐新农村
一是推进村民自治,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民自治机制,依托村民自治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实现“众人的事情众人议”。由村民集体讨论,共同制定村规民约。对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 进行“黑名单”管理,让村规民约成为村民自我约束的“紧箍咒”。对一些陋习、恶习予以坚决革除,有效的推进村民自治管理。
二是提升法治化水平,促进平安稳定。街村两级投入资金建设法制广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并在村部安装网终视频监控系统设备,每个居民地段均安装了电子监控设施,设立了专门的警务室和村民调解室。各村(社区)都建立调委会、辅警、治安联防队伍,及时发现调处矛盾,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近几年来,街道无重大安全灾害事故,无重大刑事案件,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
三是增强德治能力,提升村民道德水平。要求干部要带头讲公德,守私德,增强干部以德为先、以德服人的能力。在村民中积极宣传讲道德的人和事,批判无道德的行为,树立道德先锋。通过良好的模范作用,以点带面,提高村民整体道德素质。通过村幸福生活驿站的青少年活动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妇女之家、儿童乐园、图书室、书法室、健身室、休闲娱乐室等载体,丰富村民精神家园,提高村民道德修养。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基层党组织弱化
有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现象严重;
农村精英人才大量流失,乡村治理能人难寻、治理能力严重不足,基层治理后继乏人;
干部与群众的利益分化程度加大,特别是基层“微腐败”等问题加剧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
(二)利益诉求多元化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期盼更加透明、更加完善的治理体系;
现代信息的传播和放大效应,代表不同利益取向的社会思潮进入活跃期,甚至对立思潮也有了表达的平台和机会。
(三)治理难度不断加大
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各种力量刺激、驱使着农民主动或被动进城,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趋势加剧,街村两级的留守部队大多是老人与妇女儿童。同时,农村重建设轻管理问题较突出,部分农民国家、集体观念及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等、靠、要”思想严重,封建迷信、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时有发生。
(四)基层治理体系不健全
基层群众组织名不副实,部分变成了对上负责的官僚化组织,行政化趋势明显,越来越脱离群众。同时,群众直接参与管理基层事务的空间不大、渠道不畅,部分群众的正常呼声得不到倾听、正当利益得不到维护,因此而产生的信访举报、集访上访等也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严重隐患。
三、建议与对策
(一)建强战斗堡垒,不断夯实基层治理的组织基础
一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引领功能,建立健全强化村党组织政治领导的制度机制,引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增强党的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持续用力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规范党内教育和组织生活,切实增强党组织的仪式感和神圣感。全面加强“两个覆盖”,扩大党在农村基层各种组织的覆盖面和渗透力,把分散、孤立的群众和社会自治组织联系整合起来,共同致力于把基层重建为“团结的基层”,共同致力于政党理念回归“人民政治”,不断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农村治理优势。
二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好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具体规定,推进党员干部作风持续改善。尤其是要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坚决纠正、严厉整治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以惩治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三是选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带头致富能力强”的用人标准,打破地域、行政区划限制,在全村乃至全街道范围内选拔村党支部书记,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模范、领导作用。大力推进村“两委”班子专业化,畅通在职和退休干部、教师、医生等新乡贤到村任职渠道。加大探索村干部正向激励举措,把村干部报酬和村集体经济增长幅度、群众信任度挂钩,提升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
(二)全面依法治理,不断强化基层治理的法治基础
一是加强法治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法治理念,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调利益关系、处理基层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和“法律七进”,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教育,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
二是强化基层法治力量建设,充分发挥司法所、法律服务站、法律顾问的职能作用,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三是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拓宽第三方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制度化渠道,增强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加大信访排查化解力度,落实好网格化服务管理和“五包一”制度。四是维护法治尊严,强化社会综合治安防控,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击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行为,提升群众安全感。加大对信访活动中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狠刹缠访闹访邪气,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和社会秩序。
(三)完善居民自治,不断巩固基层治理的群众基础
一是畅通群众参与渠道,落实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群众自治制度,加大“三务”公开力度、扩展公开范围,保障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建立由村委会、驻村企事业代表、社会组织代表、村民代表等多方参与的协商机制。推进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在组一级建党小组、理事会、监事会等自治组织,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共治格局。
二是激发群众参与意愿,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在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中感受到基层自治的优势与实惠。坚持将群众路线作为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根本手段,经常性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突出便民服务的功能,搭建群众乐于参与的活动载体,提高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三是提升群众参与能力,建立公益岗位或监督岗位,以实际岗位的体验和锻炼,培育公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农村精英示范作用,加大教育培训和宣传引导力度,让群众明白在社会治理中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解决法律够不着、道德管不住等问题。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