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全文)

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全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全文),供大家参考。

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全文)

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文件精神,加快打造“水”“全域绿色食品”,大力培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推动我市食品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发展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中、三中、四中、五中***精神,及******来闽调研期间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共享利益链”为重点,以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加工、集群化发展为方向,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业,积极培育农业新业态新产业,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市以茶产业为主导,粮食、笋、食用菌、熏鹅、烤鳗等食品加工产业为辅发展思路,运用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抓二产带一产促三产,力争到2025年,全市食品加工产业链条更加完整,产业融合机制更加健全,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要素集聚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重点推进茶百亿产业链创建工作,深入实施武夷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鼓励扶持茶产业一、二、三产高质量发展,重点引进茶饮料、茶日化用品、茶包装等扩链、延链、补链项目,加快完成茶旅小镇、茶检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茶产业专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源头管控,推进控肥控药,大力推进无药无肥生态茶园建设,完善从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质量监管体系全覆盖。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组织茶产业科技特派员,加快茶园生态化改造,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行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替代使用化学农药、茶园套种树木等管理模式,提高我市生态茶园的面积和茶叶品质。结合“水”品牌建设,加强“大红袍”“正山小种”“武夷岩茶”“武夷红茶”等公共品牌建设与保护。积极与新媒体开展特色宣传,让武夷茶“月月有牛事季季有花样”,不断提高武夷茶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对茶叶市场实行常态化、动态化监管,依法打击茶叶市场假冒、伪劣、侵权、过度包装、恶意炒作、偷逃税收等行为。

二、重点任务

(一)主导产业

按照“控制面积、提升品质、做强品牌、延伸链条、增加附加值”的发展思路,围绕茶产业“11363”发展目标,实施开展龙头培育、质量提升、标准管控、品牌建设、市场营销、融合发展等“六大专项行动”,进一步推动茶产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1.推动茶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生态茶园建设,研究制定生态茶园建设、茶园管理技术标准,鼓励生态标准茶园、绿色(有机)、无公害茶基地建设,对现有茶山进行生态改造,围绕整治山场改造、生态茶园改造、茶林联动改造,打造三个生态质量提升示范片。健全从种植、生产、加工、流通全产业链质量监管体系,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质量管控,加快推进国家武夷岩茶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筹建进度,加强“一品一码”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根据生产形势和市场需求,及时修订武夷岩茶、武夷红茶标准体系,制定武夷岩茶、武夷红茶标准样品。充分发挥茶产业研究院、陈宗懋院士工作站作用,加强与湖南农业大学、农林大学、武夷学院等院校合作,加快茶树优良种质资源保护及创新利用、生态茶栽培技术及机械运用、茶产业深加工产品新技术等技术攻关,全面开展现有武夷名丛的栽培、推广、应用,以及茶叶生产、加工、仓储等关键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运用。

2.推动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按照“补短板、强优势”的要求,围绕“补链、延链、强链”目标,全面激发“链”式效应,实现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建设茶产业专业园区,根据《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对生态创业园区茶叶加工区进行扩园,建设集茶加工、茶食品、茶具、茶机械、包装、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研发等全产业链于一体的茶产业专业园区,推动茶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建立茶产业发展扶持基金,鼓励武夷星、正山堂、香江、瑞泉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引有竞争力的大茶企来设立总部和运营中心,鼓励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联合经营,鼓励龙头企业以收购、兼并等方式,整合各类分散的茶产业资源,打造跨区域、长链条的综合性茶企龙头。整合全市现有茶场、综合农场等国有茶业资源,鼓励引导茶企采取合资合作、股份制等方式进行重组配置,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探索建立“茶生态银行”,打造农业(茶业)产业化联合体,鼓励以村或乡镇(街道)为单位组建合作社。推动开展茶产业延链招商,全面开发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化妆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支持香江茶业公司年产1万吨速溶茶粉等标准化生产线、八马茶文化研学体验园等项目建设,发挥海峡两岸茶叶包装总部作用,建设全省茶叶包装市场物流中心。

3.强化茶产品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通过细分区域市场以及消费群体、消费特点,大力推广优质茶,规范打造精品茶,带动发展平价茶,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强化茶产品市场拓展。加快推进茶旅小镇茶文化会展中心、质检中心、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大红袍天下第一”展销平台,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商城、“供销e家”等电商平台合作,对接京东、中茶厦门公司等大型企业,拓宽武夷茶销售渠道。依托陆地港建设,布局茶产品物流基地,逐步完善建立“智慧茶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数字茶产业大数据平台和电子交易平台,发展“数字茶经济”,全力建设京东茶原产地采销集散中心、仓储服务中心、商家服务中心,将打造成立足闽东北、面向国内外的茶贸易服务中心。加大“大红袍”“正山小种”公共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引导茶企规范使用武夷茶公共品牌标识,积极融入市“水”品牌战略,不断提升“大红袍”和“正山小种”的品牌强度和影响力。积极探索“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市场发展模式,通过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每年精心策划一个主题,促进海峡两岸茶业和融共生,推动在茶业经济、商贸合作、茶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打造永不落幕的茶博会。

(二)其他产业

1.粮食产业。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千亿斤粮食产能、工厂化育秧基地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在粮食生产的应用,持续做好农业“五新”培训推广工作,选育和引进高产高抗优质品种,加快推广水稻优良品种,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加快推广“野香优莉丝”、“中浙优8号”“又香优龙丝苗”等新品种。发展粮食精加工,延伸粮食精深加工产业链条,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大力推动粮食产能区建设,积极开展农作物品种试验、鉴定、示范推广,健全水稻病虫害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水稻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打造以兴田镇、吴屯乡、五夫镇、星村镇、上梅乡、岚谷乡、洋庄乡为主的水稻主产区,重点发展优质稻、再生稻种植及推广工厂化机插育秧、水稻“五新”技术等。在稳定水稻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适度扩大特色杂粮种植,逐步形成以五夫镇、上梅乡、吴屯乡、岚谷乡为主的特色杂粮生产区。

2.果蔬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加工型、流通型的果蔬规模企业,鼓励建设果品贮藏、清洗、分级、精选、包装等采后处理中心,和物流、冷藏、仓储等设施。加快推进以果蔬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新建和改造一批果蔬批发市场。完善果蔬从产地到市场的冷链体系,提高采后保值率、增值率,支持发展速冻果蔬和饮料等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高优设施果蔬,建设智能温室等高标准设施,提高设施果蔬生产水平综合生产能力。推广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等先进生产技术,提升水果蔬菜发展质量与水平。

3.白莲产业。探索制定白莲生产和质量分级标准,建立优质白莲种藕繁育基地,引进新优白莲品种,推广种植“太空莲”“建选5号”“建选17号”等白莲新品种,加强“玉女白莲”“熹柳镇”“兴贤”“半亩方塘”等白莲商标注册、保护和发展。加强莲加工技术引进、研发,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设备对莲子、莲心、莲叶、莲梗、莲藕、莲蓬等进行全方位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形成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逐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依托莲荷种植基础,打造以莲荷文化为灵魂、莲荷产业为核心、莲荷主题项目为吸引、莲荷精品民宿为特色的综合乡村旅游目的地。推动“互联网+”,形成产品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畅通销售渠道,打响“五夫白莲”品牌。

4.食用菌产业。推进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和大棚设施栽培转型升级,通过菌种更新换代,不断总结、完善和改进食用菌设施栽培技术,做到精细化管理。加强食用菌加工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发展精深加工,开发食用菌调料、风味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以兴田镇为主,建设食用菌主产区,主要发展香菇、竹荪、黑木耳、巴西菇、金针菇等种植及精深加工;以五夫镇、上梅乡、岚谷乡为主,建设菌旅融合示范区,主要发展姬松茸、竹荪、黑木耳等种植。

5.畜牧产业。以岚谷乡、吴屯乡为核心,重点发展白羽番鸭、闽北白鹅等优良品种,转变传统散养模式,鼓励稻鹅、稻鸭套养模式,推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依托“岚谷白鹅”品牌发展深加工产业,拓展岚谷熏鹅加工、包装、配送等项目建设,支持熏鹅生产销售企业做强做大。继续举办“白鹅节”、熏鹅制作技艺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岚谷熏鹅品牌效应。

6.水产渔业。推进稻鱼综合开发特色养殖,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大力发展标准化池塘养殖、稻(莲)渔综合种养、工厂化设施养殖等绿色养殖模式。发展种苗、养殖、加工、流通、营销和休闲旅游、“互联网+渔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价值链。加快推动冰鲜加工和冷链物流体系等项目建设和旅游、观光、垂钓、美食为一体的现代渔业产业园和现代休闲渔业基地建设。以岚谷乡、吴屯乡为主,建设稻鱼多模块养殖示范区,推广应用稻鱼生态种养技术,实施“稻鱼共生”标准化生产,加强原种保护、技术创新、稻鱼米系列产品开发。

7.笋产业。按照“调优结构、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推进产业经营”的思路,在获“中国竹子之乡”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竹笋)标准化生产基地荣誉称号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城区域的品牌特色,以毛竹为主,调整毛竹林结构,在上梅乡建立全笋利用初级加工区,引进全笋高效利用加工企业,推进毛竹鲜笋加工利用以及竹笋休闲食品、即食笋制品、竹笋源食品饮料系列产品开发,带动本地及周边乡镇毛竹笋的加工利用,进一步做大做强竹笋特色产业。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快推动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工作,确保完成市下达的“十四五”目标任务,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农村、财政、发改科技、市场监管、工信、商务、林业、茶业等部门为成员的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食品加工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推进各项优惠政策措施落实,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市政府副市长

成员:农业农村局局长

财政局局长

发改科技局局长

林业局局长

市场监管局局长

工信局局长

商务局局长

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负责全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日常工作。

2.提高思想认识。各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要结合“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市和我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把发展食品深加工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环节,明确重点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取得工作实效。

3.加强部门联动。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单位要强化共管共抓意识,树立全市“一盘棋”,形成工作合力。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各项工作措施有效落实。市直各单位要加强互动联动,按照工作要求,及时把各项工作任务落深落细落实。

4.落实工作责任。各责任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把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明确责任人、目标要求和完成时限。要强化与市相关部门沟通联系,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对接日常业务和考评考核工作。要强化跟踪问效,对工作推动扎实、成效显著的部门,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力、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严肃追责问责。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