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国家安全总体形势论文范文(3篇)

国家安全总体形势论文范文(3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9-06 18:12:01 点击: 推荐访问: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观后感 国家安全半年工作总结汇报

篇一:国家安全总体形势论文范文

  

  国家安全相关文章1000字范文

  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利益之一,也是国家发展和民众生活安稳的重要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安全问题也日益复杂和严峻。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国家安全面临着各种新挑战。因此,国家安全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国家安全涉及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政治稳定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只有政治稳定才能保障人民生活的安康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如果国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社会会陷入混乱和不稳定的状态,国民的生活将受到严重的冲击。因此,维护国家安全意味着保证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其次,国家安全也涉及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才能保证人民生活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在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也取决于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受到严重的威胁或损害,将会对全球经济造成连锁反应。因此,维护国家安全也包括保护国家的经济利益和人民的福祉。

  再次,国家安全也涉及到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国防能力。一个国家只有具备足够的军事力量和国防能力,才能保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军事力量对于维护国家安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将会成为其他国家的牺牲品,国家的安全利益将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国家安全也包括保卫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国防能力。

  最后,国家安全也涉及到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信息安全。在信息和科技发达的世界中,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保护好自己的信息安全,将会面临来自其他国家和非国家组织的严重威胁和攻击。因此,维护国家安全也包括保护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信息安全。

  总之,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利益之一,也是保障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安稳的重要保障。维护国家安全涉及到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人民福祉、军事

  实力和国防能力以及科技创新和信息安全。只有维护好国家安全,我们才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因此,国家安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努力维护的大事。

篇二:国家安全总体形势论文范文

  

  国家与社会安全论文1000字范文三篇

  第1篇:国家与社会安全论文1000字

  摘要:石油在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使用到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能源,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柱型产业,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石油化工行业其实是一个危险性非常强的行业,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带有十分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石油化工行业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非常高,所以一定是需要提升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力度,在本文当中详细针对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性比较强的安全管理措施,希望可以促使中国石油化工行业逐渐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上。

  关键词:石油化工;安全技术;安全控制

  1石油化工安全技术与安全控制的重要性

  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措施一般是会在下文中所说的几个方面上有所体现。①针对原材料及产品施行安全管理措施,石油化工企业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原材料及生产出的产品一般都具备毒性强、可燃性强以及易爆炸等特征,假如在石油化工企业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发生泄露或者遇到火灾,那么引发火灾、爆炸以及中毒等安全事故的几率非常高,在此背景之下引发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等问题的几率非常高;②针对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施行安全管理措施,石油化工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使用到的工艺技术具备温度高、压力强或者制冷等特征,所以在各个工艺流程当中出现火灾以及爆炸等事故的几率非常高;③对生产模式施行安全管理措施,一般情况下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模式具备连续性以及自动化等体格正,能够让企业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如果在生产环节当中发生问题,那么引发事故的几率非常高;④针对设备施行安全管理措施,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各个设施具备大型化以及系统化等特征,所以当石油化工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火灾及爆炸等事故的情况之下,想要及时对其进行扑救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容易引发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中重大性事故,对石油化工企业的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

  2影响化工生产的因素

  2.1管理者及员工的安全意识不是很强

  大部分小型石油化工企业管理者的安全意识水平都不是很高,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也没有养成安全保护意识。大规模石油化工企业一般都比较重视安全管理,也有足够的条件来购买新型的设备,尽可能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在各个小型石油化工企业当中,不

  单单管理者的安全意识水平不高,并且在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使用到的一般都是粗放性管理模式,片面的追寻经济效益,但是安全管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具体表现是石油化工企业当中各种设备及设施不是十分齐全,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相对来说较为低下,从而在石油化工企业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自然比较高。

  2.2灭火系统管理不善致隐患

  石化企业厂区室内常规消防灭火系统有: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筑灭火器、气体灭火系统等,它们是室内消防系统的重要成员,火灾时起重要作用。但是有些企业因安全管理不善导致如下问题:消火栓箱门被锁死,无法直接开启,耽误灭火时间;室内消火栓被碰撞损坏,未及时更换;有的灭火器被锁在箱内,火灾时不便取用;有的灭火器不按规定维修保养,甚至接近报废;有的洒水喷头被无意遮挡,火灾时不能实施有效扑救;更有甚者关闭消防系统供水干管的阀门,致使系统处于瘫痪状态,火灾时无法出水灭火等。以上情形均为重大火灾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灭火工作,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3石油化工安全控制措施

  3.1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各个石油化工企业可以将本企业实际情况作为依据,编制出来适合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将其当成是企业安全管理领域中的行为准则,提升安全管理力度,只有编制较为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情况下,才能够让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直接关系到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也就会在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积极的配合。不单单这样,安全管理水平高的石油化工企业也可以展现出来比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中占据较为稳定的地位。因此在石油化工企业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得到充分地重视。

  3.2做好安全管理技术工作

  石化企业安全管理者应加强本厂区的停车管理工作,确保消防车道和回车场不被占用;依据规范要求对室外灭火设施进行检修保养,确保设施随时发挥作用;安全管理人员务必保持高度警惕,经常对疏散设施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堆砌物品,立即清理,保疏散畅通;按照规定认真检修室内灭火设施,如有问题,及时修复,确保灭火设施能随时满足使用要求;切实做好电气线路的检修与维护,特别是室外避雷线路、消防用电线路及静电接地线路,保证配电线路正常运行,对安全管理意义重大;并做好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管理维护,如有问题,立刻解决,确保设备随时实现可靠运转。

  4结语

  隨着石化企业的不断发展,安全管理在防灾减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安全管理者一定要严格要求,高度负责,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能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管理中的隐患,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

篇三:国家安全总体形势论文范文

  

  论中国的安全形势论文范文(通用3篇)第一篇:论中国的安全形势论文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中国学界对意识形态安全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逐渐凸显。近年来,学术界加强了对该问题的研究并取得明显进展,现将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一、意识形态安全的科学内涵对于如何解释和界定意识形态安全,学者们尚未达成一致认识。代表性的见解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认为意识形态安全是一种状态或能力。有学者指出,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主体意识形态地位不受任何威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学者更具体地指出,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意识形态安全”主要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受来自外部或内部因素的威胁、侵蚀以至同化,并能保持稳定存在和健康发展。我们强调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并不是要求全体民众在政治认识上高度一致,在行为方式上整齐划一,而是要求思想上、政治上、价值观念上的个性和分歧从属于共同的社会信仰、政治理想和主导价值。也有学者指出,所谓安全的意识形态,从理想的角度来看,指的是一个群体或集团所接受的思想体系,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能够给行为者带来稳妥的物质生活水平、稳定的人身安全以及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睦相处及互通有无。第二,认为意识形态安全有层次性。有学者指出,意识形态安全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面也是核心的层面,即意识形态与社会客观规律的契合程度。第二个层面,意识形态对人们生产生活及社会良性互动需求的满足程度。第三个层面,意识形态与正式或非正式制度的协调程度。第四个层面,意识形态与精神世界其他领域的兼容程度。这四个层面通常是相互关联的。大致可以认为,前两个层面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多是由于意识形态内生的原因导致的,是因为意识形态本身存在根本性问题,而后两个层面则可能是外生的或先在的原因导致的,如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制度所带来的压力等。第三,从意识形态安全的具体内容来解释和界定其内涵。有学者指出,意识形态的安全主要是指社会指导思想的安全、社会政治信仰的安全、社会道德秩序的安全、民族精神的安

  全。陈金龙在《湖湘论坛》2010年第4期上撰文指出,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包括道德安全、舆论安全、理论安全、政治信仰安全等。也有学者认为,意识形态的安全包括道德的安全、政治信仰的安全和的安全。二、意识形态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及与其他安全类型的关系(一)意识形态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学者们普遍认为,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关系着国家利益的实现,但在具体理解和表述上又有所差异。如:意识形态安全是维护民族利益、保证国家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和文化安全的核心内容;在一定的意义上说,社会意识形态安全,则社会安全、国家安全,反之,则国家遭祸、社会遭殃、人民遭罪;经济安全特别是金融安全、社会安全特别是就业与分配问题、周边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四大安全问题”,在“四个安全问题”中,最重要的是意识形态亦即理论安全,坚持和创新了正确的理论,经济、社会和周边安全就有了可靠的前提与保证;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战后以来,美国之所以能长期维持霸权地位和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将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战略渗透于它的国家整体战略和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的具体战略之中。(二)意识形态安全与其他安全类型的关系关于意识形态安全与政治安全的关系。一种观点认为政治安全包括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是政治安全的灵魂。意识形态安全作为更深层次的安全范畴,其对于政治安全的影响是长期的和潜移默化的,其对于维系政治安全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表现出来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是并列关系。国家安全大致可包括社会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国防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外交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等。关于意识形态安全与文化安全的关系。多数学者认为文化安全包括意识形态安全。有学者指出,文化安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是,不论是从广义上还是狭义上来讲,意识形态安全显然都是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作为文化安全核心的意识形态安全状况则是衡量文化安全程度的一个主要尺度。有学者指出,当前国家体系中的文化安全主要包括

  政治文化安全、语言和信息安全、国民教育体系安全三个方面。从狭义上讲,政治文化安全也就是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安全。也有学者指出,文化安全集中地表现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还有学者指出,国家文化安全是价值观整合的重要尺度。意识形态安全和民族文化的保护是国家文化安全的主要目标。意识形态与民族文化又是现代价值观整合的核心。此外,也有一些论者在论及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时,将两者并列表述。有论者指出,我们将长期面对西方在经济、科技和文化传播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和反渗透的斗争仍然十分尖锐复杂,维护中国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关于意识形态安全与舆论安全的关系。有学者指出,长期以来,舆论安全被混同于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其他安全类型。由于意识形态安全与舆论安全的关系更为紧密,最容易被混为一谈,实际上它们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首先,安全客体不同。舆论安全的客体是国家舆论,意识形态安全的客体是国家中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舆论安全的任务是要维护国家舆论的传播、引导和自我更新能力,意识形态安全是要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在国家中的主导地位。其次,安全威胁不同。舆论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于舆论传播领域,这一点与其他安全类型迥异。再次,安全目标不同。舆论安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确保国家舆论的基本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这样的安全目标具有鲜明的个性,与意识形态安全等安全类型的目标完全不同。三、当前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意识形态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方面,适应世界现代化的潮流而必然实行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在经济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传统意识形态的地位及其话语方式都难免被弱化;另一方面,在当代西方强势文化的包围中,缺乏有力的意识形态守护的国家,其独立自主和本国特色就无从谈起。从现实看,当代中国思想界很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抓住前一方面淡化意识形态,要么抓住后一方面重新意识形态化。然而事实上,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某些弱化是必然的、合理的,但有些方面则不仅不应弱化、反而应当强化。如何把握当代意识形态弱化与强化的态势,避免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的重大失误,这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大课题。(一)国外因素的挑战李慎明在《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第5期上撰文指出,在社会意识形态上,以个别大

  国为首的西方世界首先攻击的对象是马克思主义。也可以说,他们的最低纲领是打倒马克思主义。他们的最高纲领是摧毁爱国主义思想,也就是用所谓“全人类价值观”取代爱国主义。有学者指出,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历史逻辑表明,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攻击从来没有停止过,目标始终如一,那就是同化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颠覆社会主义政权。变化的只是具体的政策和策略。当前,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手段,呈现“多管齐下”的态势。有学者指出,西方国家一是从政治上丑化社会主义制度,二是利用经济交往进行“和平演变”,三是利用学术交流和文化产品进行“文化侵略”。关于文化交流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陈金龙在《湖湘论坛》2010年第4期上撰文指出,当代中国的文化交流主要是中西文化的交流。文化交流容易导致文化崇洋心理、文化冲突和文化同质化,进而造成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疏离、冲击和意识形态主动权的丧失,其消极影响不可小视。有学者指出,他们总是拿自由、民主、人权、民族、宗教这些话题大肆炒作,对中国进行造谣攻击;他们的惯用手法是把个别问题扩大化、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一般问题政治化,最终把矛头指向中国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他们利用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对中国进行丑化、妖魔化。有学者指出,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在当代世界中的经济、政治主导地位,通过精神、道德诉求,向中国推销其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妄图消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利用中国在“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突发事件,插手中国国内问题,利用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与国内敌对分子一起进行破坏和颠覆活动。有学者指出,境外宗教渗透势力已经把触角伸向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文化界、学术、教育、出版等领域;渗透范围由沿海、边疆向内地扩展,由城市向农村蔓延,渗透态势愈演愈烈,渗透的范围更加广泛,形式更加隐蔽,手段更加多样化,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

  (二)国内因素的挑战有学者指出,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新问题、新情况尤其是非物质利益矛盾的挑战。这种挑战集中表现为:一元化指导思想与思想多元化矛盾的挑战,人的理想信念与实用主义价值观矛盾的挑战,党风不正引发的党群、干群矛盾的挑战,荣辱观不同导致荣与耻矛盾的挑战,互联网兴起引发诸多矛盾的挑战等。有学者指出,当前,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西方社会思潮及等各种思潮冲击的严峻考验,面临着国外敌对势力“文化入侵”和“意识形态分化”战略的挑战,面临着社会转型期国民信仰危机的挑战,中国面临着维护和加强执政合法性的挑战。有观点认为,在当代中国,没有一种意识形态安全比党的干部腐败所构成的意识形态安全更为严重了,因为它构成了对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信仰在人们心目中的倾覆。李慎明在《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第5期上撰文指出,由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空想沦”、“失败论”和马克思主义就是“违反人性”的“左祸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正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已经不存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趋同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个学派”,“没有谁指导谁的问题”,必须废除马克思主义这一“国家意识形态”的“废除论”等仍有很大市场。也有学者指出,全球化语境下,影响并冲击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有新自由主义论、中国、意识形态终结论和文明冲突论等西方错误思潮和理论。《人民论坛》杂志社的最新网络问卷调查显示,对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文化保守主义、道德相对主义、新左派、功利主义和伪科学等思潮,网友关注度较高。有学者指出,目前,我们对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培育是不够的。主流文化作品往往“门可罗雀”,而广有受众的大众文化产品则可能对主流意识形态构成“消解”。如何使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成为文化领导部门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情况虽有改观,但深层次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有学者指出,大众消费文化在丰富着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导致了政治文化和高雅文化的失落。徐海波在《湖湘论坛》2010年第4期上撰文指出,大众文化在文化价值上的贫乏和对精神价值的消解等,不仅加深了人的异化,也威胁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从而在内容方面形成了意识形态安全危机。大众文化还导致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侵入。还有学者指出,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实利因素和消费文化影响意识形态的比重愈来愈大,客观上驱

  逐了主流意识形态,使之与人们日常生活渐行渐远。更为严重的是,当今的技术崇拜加剧了这种状况。有学者指出,市场本身的缺陷造成了经济与道德、整体与个体价值的冲突,使得一些资产阶级思想滋生蔓延。尤其是部分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和马克思主义信仰趋于弱化,这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极大的挑战。有学者指出,当前,在一些人的思想意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第二,对社会主义信心不足。第三,思想理论学习兴趣不高。第四,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和功利化倾向。(三)主流意识形态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韩源在《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4期上撰文指出,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现实境况是:其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有所下降。其二,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仍然是一个远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其三,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存在盲点。意识形态的创新主要集中在与执政者政策相关的领域。其四,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模式亟待转变。也有学者指出,当前思想宣传工作同社会开放程度的加大对其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相比,总体上依然呈现滞后性和被动性,表现出一系列的不适应:其一,意识形态工作的某些理念和功能没有完全适应“执政党”角色的转化。其二,思想宣传的内容与群众的现实需求不适应。其三,思想宣传工作的形象乃至话语系统与现实生活的变化不适应。其四,思想宣传的计划体制与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的竞争体制不适应。其五,思想宣传的舆论引导与大众认同的不适应。四、维护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路径有学者提出了构建中国意识形态安全体系的基本思路:第一,加强意识形态政治性与社会性的有机结合,实现主体意识形态的内在化。第二,增强意识形态安全意识,正确发挥意识形态的功能。第三,主动参与文化全球化的过程,提高与多元意识形态长期相处共存的能力。第四,在国际交往中既要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又要充分警惕西方的西化、分化。第五,在各种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主动维护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第六,发挥中国文化的辐射,让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有学者指出,确保并维护社会意识形态安全,要不断提高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社会整合能力,善于科学处理三个关系:一是多样化的社会与一元化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二是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关系。三是社会和谐与思想斗争的关系。有学者指出,维护中国意识形态安全,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基础。二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打牢意识形态安全的经济基础。三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意识形态安全的阶级基础。四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构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强领导核心。五要增强国际传播能力,营造意识形态安全的国际文化环境。有学者指出,建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机制应该以提升软实力为着力点,在战略机制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以增强国家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在对话机制上,倡导多元宽容精神,以培育国家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在文化机制上,立足于民族文化自觉,以提升国家意识形态的亲和力。也有学者指出,通过追求文化认同,依托文化本体,扩大文化宣传,加强文化建设,进而提升文化软实力,是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路径。还有学者提出了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具体思路和措施:一是加大投入,积极扶持文化软实力建设。二是强化“文化走出去”战略,争取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三是建立健全批判和反对“文化侵袭”的长效机制,开展积极的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四是提高现代传媒体系的质量和水平,抢占意识形态斗争的制高点。五是在多样思想文化并存中,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有学者指出,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选择是: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党的意识形态的“目的因”向公民精神的“动力因”渗透;重构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转换,袁三标在《求实》2008年第8期上撰文指出,面对挑战,我们必须转换思维视角,重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开拓新的主流意识形态要素资源,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相融合,使之切入发展实际,表征新的时代精神。也有学者指出,作为当代弱势话语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毫无疑问要顺势应变,但其变革既不能完全脱离西方主导的“流行话语”,又必须坚持自身的独特话语。否则,其结果都是自我解体。因此,话语转换的实质,就不是“宽容”和认同普世价值,也不仅是“与国际接轨”、建构对话的平台,而是适应意识形态冲突新形势,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话语。我们今天讲意识形态的变革和话语转换,其实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回答新形势下中国的实践新课题,是在确定的前提下讨论新话题、说新话。有学者立足网络信息化潮流的新实际,提出了中国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意识形态安全策略:第一,更新观念,确立网络无疆界意识、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和网络危机意识。第二,构建全国统一开放的意识形态安全宣传网络。第三,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控和管理。第四,大力发展自主的网络安全高科技。第五,培养一支既懂意识形态工作艺术又具备网络素质的新型政工队伍。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