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及作用,积累重点实词。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音频朗读、视频、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介绍背景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的10月1日是新中国多少岁生日吗?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生自由发言。)
2.介绍创作背景
播放八国联军侵华视频,师解说创作背景。
我们的祖国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但她并不是一直像大家说的那样富饶强大。清朝末年,八国联军入侵我们中华,外国列强竟然称中国为“老大帝国”,同学们,这个“老大”可不是夸奖啊!这是说我们中国是古老的大国,是濒临灭亡的国家,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昏庸无知者,也跟着叫嚷“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为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爱国青年梁启超先生写了一篇《少年中国说》,激励了当时无数的有志青年。
3.介绍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
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社会的改造,为了民族强盛和国家繁荣,竭力呐喊,四处奔走,付出了几乎全部的心血。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节选了《少年中国说》最后的几段文字,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指名读,正音。
3.
播放音频朗诵《少年中国说(节选)》,学生听,注意朗读节奏和句子停顿,用笔做好标记。
4.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三、理解感悟
(一)自主探究
1.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弄懂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把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思考:
①什么是“少年中国”?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文中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②梁启超为什么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二)品“少年中国”
1.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谁来读一读文中的话?(指名读第2自然段)出示第2自然段。
2.找一找作者用了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来。
3.谁来说说你找到的事物以及它的特点?(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图片并板书,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师引读句子。)
红日——东方初升,充满光明,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
黄河——一泻千里,气势磅礴,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发展无可限量;
潜龙——腾跃而起,气势逼人,象征着少年中国突然崛起;
幼虎——啸声激荡,威震百兽,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雄鹰——展翅试飞,飞沙走石,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冲天气势;
奇花——含苞待放,生机勃勃,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
宝剑——锋利无比,闪耀其芒,象征着少年中国奋发有为。
3.思考:这些事物和少年中国有什么共同点?你现在知道什么是“少年中国”了吗?
(少年中国和这些事物一样朝气蓬勃,前途无量;少年中国是一个壮美、有潜力、充满朝气的中国。)
4.师小结:像文中这样,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本体),这种写作手法叫作象征手法(板书)。
5.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运用了象征手法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齐读“红日初升……有作其芒。”)
6.作者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来赞美少年中国,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借助这些形象的事物,有助于表现出少年中国的朝气蓬勃。)
7.你们发现没有,第2自然段还有什么特点?(这一段都是四字一句,逢双句押韵。)把押韵字读给大家听一听。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铿锵有力,不仅体现了结构美,还突出了语言美,更有助于抒发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烈赞颂和无限向往之情。)
8.让我们也来赞美一下少年中国吧!
师生共读第2自然段,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
(三)悟“中国少年”
1.这么朝气蓬勃的少年中国,需要谁来努力建设呢?(生自由发言。)
2.为什么作者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指名回答,出示第1自然段。)这里的“故”是什么意思?
3.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1句是总起句,起引领全段的作用。)
4.师引读第1自然段,师生共读。
5.第2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结构相同,都是“少年……则国……”;字数上有规律,前三句都是六个字,中间三句都是八个字,最后两句都是十二个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中富有变化,层层递进,推动情感,表现出作者鼓励少年奋发图强,担负起建设祖国重任的思想感情。)
6.作为中国少年,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重任,现在,让我们把这份使命与责任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男女生读,指导朗读,齐读。
(四)突破难点
1.梁启超眼见着祖国的大好河山遭到践踏,目睹着广大百姓处于极端痛苦的境地,他痛心疾首!但是,他对祖国的未来仍然充满了信心,因为他坚信,中国少年一定能建设出繁荣富强、朝气蓬勃的少年中国!让我们再来赞美一下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
齐读第2自然段。
2.你现在明白“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了吗?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表格小结(少年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只有中国少年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少年中国才能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中国少年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
3.所以,梁启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美哉,我少年中国……(师引读第3自然段,读两遍。)
四、情感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
2.同学们,这篇课文诉说了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强国梦。如今,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觉得他的心愿实现了吗?
(生自由交流。①现在的祖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安定、富裕,梁启超的强国梦可以说是实现了。②我们的祖国现在发展不平衡,有些地方的人民生活上还有一定的困难,这种困难是暂时的,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3.同学们,你们是幸福的一代,也是肩负重任的一代,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信心和决心,通过朗读再来说说我们的强国梦!
欣赏国庆阅兵视频片段,师生共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为实现强国梦想而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资料,四人一组合作制作手抄报。
板书设计:
13少年中国说
红日
黄河
潜龙
少年中国——
乳虎
与天不老
鹰隼
奇花
干将
中国少年
——
与国无疆
教学反思:
本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能尝试背诵。
2.在教学难理解的句段时,结合生动形象的图画,引导学生多读多悟,帮助学生理解本文难懂的词句,从而突破难点。
3.通过播放八国联军侵华视频创设情境,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强烈
的爱国情怀,同时学生也表达了自己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4.教学中实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在学生没有读懂课文的情况下,不急于给他们灌输,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加以点拨,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需要改进的地方:
1.没有启发学生把自己的强国梦和本文的创作背景联系起来,可试着提问“少年一代如果不努力,国家的命运会怎样?”“我们怎样做国家才不会被人欺凌?”
2.初步感知的时候有个别朗读,在充分理解了文本之后也可以进行个别朗读,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朗读,有机会表现自己,让课堂呈现更多的色彩。
3.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学生怎样表达,鼓励学生表达。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少年中国说(节选)》获奖说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少年中国说(节选)》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演讲稿,通过对少年中国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期望。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激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但对于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爱国情怀有一定的理解,但还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加深认识。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述方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1.
2.
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难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作者的情感态度。
五.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朗读、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准备
1.
2.
3.
4.
课文录音带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课文注释和解析
教学黑板
七.教学过程
1.
2.
习。
3.
导入(5分钟)
利用课文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调和情感。
呈现(10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呈现与课文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操练(15分钟)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述方法。
4.
5.
6.
7.
8.
巩固(10分钟)
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拓展(10分钟)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家庭作业(5分钟)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朗读课文,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板书(5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文的重点内容,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以上是针对《少年中国说(节选)》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的回顾和思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解决和改进。
一、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选择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图片和视频的兴趣超过了对于课文的关注,导致课堂注意力分散。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调整了教学策略,减少了图片和视频的使用时间,更加注重对课文的深入解读和分析。
2.
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问题驱动法的接受程度不高,对于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不够积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设计问题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提出学生感兴趣且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
3.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课文重难点的讲解和突破。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仍然存在理解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举例、互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4.
情感态度的培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爱国情感理解不够深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情感的传递和激发,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
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集中。
解决办法: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
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回答不够积极。
解决办法:在设计问题时,尽量提出学生感兴趣且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
3.
问题:学生对于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仍然存在理解困难。
解决办法: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举例、互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4.
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投入不够。
解决办法: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改进措施
1.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更加注重对课文内容的深入解读和分析,减少对图片和视频的使用。
2.
教学方法的应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4.
情感态度的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总的来说,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虽然发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及时的教学反思和调整,我得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一、作业设计
1.
理解性作业: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少年中国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的。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不少于200字。
2.
应用性作业:请学生选取一段课文,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气、语调和情感的表达。并将练习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写成一篇短文,不少于150字。
3.
创造性作业:请学生以“少年中国”为主题,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演讲稿,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期望。要求语言通顺,内容充实,不少于300字。
二、专家点评
1.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作业设计涵盖了理解、应用和创造等多个层次,能够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作业设计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作业设计的开放性:作业设计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作业设计中的朗读练习和演讲稿写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作业的积极性。
5.
作业设计的评价方式:作业设计中采用了文字表述和演讲稿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专家点评建议:
1.
在作业设计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性作业,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在作业评价中,可以增加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和相互借鉴,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3.
在作业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在作业反馈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作业的详细批改和评价,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作业设计较为合理、针对性强,能够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