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alPracticeandResearch我国中小学生“减负”文献研究综述刘晓晓(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61)摘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顽疾。新中国成立后,自1955年教育要:部发布第一道“减负令”以来,国家层面的“减负”政策就有近10项。2021年,随着国家打出“双减”政策组合拳,又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发出了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强烈信号。许多研究者从多种角度对学生减负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与实践奠定了基础。通过总结、分析国内相关的“减负”研究,试图通过总结诸多研究者关于“减负”的研究思路,从宏观层面提出关于当下“双减”政策落地的对策与建议,结合当下的政策要求与教育现实,为学生从根本上减轻学业负担提供研究思路。中小学生;“减负”;“双减”;文献研究关键词:中图分类号:G5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1/24-0014-0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2021年7月24日,定方案。一、研究方法与文献样本(一)研究方法笔者采用文献内容分析、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对现有文献内容进行分类、归纳,通过经验总结,把握关于我国中小学生“减负”研究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理性思考和研究展望。(二)文献样本为了解目前我国学者对于中小学生“减负”的相关研究情况,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总库中,以“主题”为检索项,以“精确”为匹配方式,分别以“学生减负”“双减”“课业负担”“学业负担”为关键词,搜索日期截至2023年4月3日进行查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了针对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30条具体意见,和过度开展的校外培训(以下简称“双减”)等问题做出了明确规范。此次“减负”政策的出台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学生校内作业减少,校外培训机构或关门歇业、或寻求转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教育内卷”,引起了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称得上是我国教育史上最高等级的“减负令”。为深化和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与“双减”政策有效匹配,结合实际,制定了包括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制等五个方面在内的“五项管理”规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多样化研究”(课题编号:2205443)研究成果。2023年第21/24期/C(07/08)14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询,获得检索结果如下:以“学生减负”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获得1483篇文献样本;以“双减”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获得15264篇文献样本;以“课业负担”“学业负担”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样本多与上述样本重复。在文献样本中,2022年发表数量最多,共10954篇;其次是2000年的128篇和2013年的124篇。2000年和2013年的文献数量出现小高峰,2022年更是达到了迄今为止的研究巅峰,究其根本,教2000年1月,育部召开减轻中小学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并印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教育部发布《小学生减负2013年8月,十条规定》;“双减”政策出台。由2021年7月,此可以看出,减负政策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控着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体现了国家不同时期教育政策的基本导向,也体现了国家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注与决心。二、中小学生“减负”研究现状分析(一)毛泽东的“减负”思想研究毛泽东同志始终认为“减负”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毛泽东同志对学生负担问题曾有过多次探讨。1917年毛泽东同志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就写下了《体育之研究》,对当时学校中课程过于繁重的现象提出了批判。总体来说,毛泽东认为,“减负”问题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个性发展。在课程设置方面强调“精简”,在考试方法上强调“灵活”,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互动”,在学习方法上强调“自主”。他还以孔子、李时珍、富兰克林、瓦特、高尔基自主学习为事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通过搜索中国知网关于“学业负担”“减负”相关论文,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毛泽东的“减负”思想研究。通过列举建国以来毛泽东关于学生“减负”的思想与举措,揭示当前教育实践中学生负担过重问题的客观原因,总结毛泽东关于“减负”的多次指示,分析“减负”的目的、原因和方法,最后总结了实践中的启示。也有学者从课程设置、教授艺术、自主学习和考试方法等方面探讨了毛泽东“减负”思想的科学内核,最后指出了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借鉴意义。新中国成立初期学生“减负”问题研究很少,相关研究者介绍了20世纪60年代前期“减负”的背景,指出了学生负担过重的危害,探讨了在毛泽东“减负”思想指导下的“减负”措施以及出现的问题,总结出了对当今学生“减负”的重要启示。毛泽东作为老一辈革命家,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产生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学习,时至今日,仍对当今的教育现实和实践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二)关于我国“减负”政策变迁的研究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为不断促进教育公平,达到“减负提质”的目标,国家与地方政府不断出台“减负令”。迄今为止,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学减负的专项政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五次是:1955年的《教育部关于减轻中、小学校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2000年的2018年的《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与2021年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多项减负政策的出台表明了党和国家坚持以学生为本,改善学生健康状况,减轻学生负担的决心。有学者将中小学减负政策的变迁分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纠正时期
走向齐抓共管、从教育管理走向综合治理。作者从减负的目标、措施与效果进行分析,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学者将我国减负政策的演进经历分为三个阶段:以缓解升学压力为中心的政策恢复与发展阶段(1978~1990年)、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抓手的政策提升阶段(1991~2000年)、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依托的政策可持续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作者以我国不同阶段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为抓手进行分析,提出未来我国减负政策应形成“协调统一、因地制宜”的动力机制、多元视角的目标价值取向、有机组合多属性政策工具的执行过程保障、充分融合民意的话语文化规则。王贤文、周显峰通过回顾我国减负政策重心的变迁,以计量方法研究政策文本,解释减负政策的特征与趋势,分析了政府减负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并提出提升策略。此外,作者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减负”的主要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力求为学业负担治理提出新的解决思路。通过多位学者关于我国减负政策变迁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由来已久,甚至是一个历史问题。从建国伊始至今,由于不同阶段的不同历史原因,中小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国家不断出台减负政策,但减负政策乏力,落地难,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关于“减负”的实证研究北京一零一中学成立了“减负”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课业负担的真实情况,对作业量、作业形式、课业负担来源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建立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长效机制,如建立班级家庭作业会商制度、家庭作业公告制度,设定每天作业量上线,鼓励布置分层作业等。该课题组设立了“调查组”和“研究组”,通过客观调查得出结论,为科学减负提供依据。其研究结果值得信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钟佩君、高志英、陈旭也针对小学生课业负担成立了课题组,他们提到,通过对长沙市岳麓区的四所小学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品德课程教师等实证研究,指出了当时低年级小学品德培育出现的问题,剖析其原因并提出主要策略。此外,也有研究者基于监测数据的实证研究对“减负增效”进行了研究。如陈怡、黄倩等6位研究者以2018年江苏省城内基础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数据为基础,以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模型,从学校办学条件、校长教学领导力、教师教学风格以及学校生源等方面进行学生实现高效学习的相关因素分析,从而提出中小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措施。诸如此类的实证研究,研究者多为一线教师或能够接触到一手资料的研究者,调查方法多采用发放问卷、访谈、调研等,获得信息的方法更加准确,数据更加直观,调查结果和研究成果具有更强的说服性。其研究方法值得借鉴,只是研究成果距离当下时间较长,现实情况和教育实践与现今有一定差距,很难对当今的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治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四)关于“减负”政策落实落地的对策建议一批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校长、研究者热衷于探索学校落实“双减”的有效途径。如东安澄江中学的杨国荣校长指出学校在落实“双减”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课堂改革、作业革命和课后服务。杨国荣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从各个细节方面提出了面对“双减”政策学校需要改善甚至变革的各个方面。其提出的改革措施贴近教学,有学校特色,可供其他学校参考借鉴。郑州市第九十三中学校
卿首先分析了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极端选拔考试、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家长心态焦虑等,从而提出根本解决措施是改革招生制度和命题的深度、广度。之后又从教师、学生、课后服务等方面对发挥学校主阵地和理念主导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叶蓓蓓针对2021年7月份出台的“双减”政策,指出了当前教育生态失衡的几点原因,如学校教育质量不符合社会预期、培训机构盲目扩张、家长功利化教育倾向导致教育异化、学生身心负担过重等。在厘清区域教育生态的主体关系之后,提出唯有让各个教育主体的功能都得到正确、合理发挥,才能建立良好的教育生态,“双减”政策才能够真正落地。龙宝新认为“双减”政策具有其效能局限性,“持续增能,修复生态”是后续完善思路,他在通过对我国迄今为止三种基本“减负观”的反思和分析后表示,减负的根本之道是:构建教育系统的免疫屏障,修复健康的教育生态系统,重视教育文化的净化与进化及增加有深度的减负政策供给。龙宝新教授的分析逻辑清晰,逐层深入,观点明确,使人耳目一新。多位学者从教育相关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等方面着手,寻找“双减”落地的具体对策,也有学者表示,要想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根本之处在于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然而,从宏观层面剖析“双减”政策落地的学者甚少。三、研究展望从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于“减负”“双减”的研究已做出了系统的、详细的多维度探索,为进一步探索与实践提供了思路。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分析,发现实证研究需进一步加强。如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存在差异、北方学校和南方学校各有特点,如果没有广泛而深入的案例调查,就无法对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状况有一个真实的判断,从而提供相关对策。实证参考文献:[1]黄兆龙.毛泽东“减负”思想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0,(09).[2]李永贤.简析毛泽东同志的“减负”主张[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06)2003,.[3]俞家庆,李永贤.毛泽东同志的“减负”思想及启示[J].教育研究,(03)2004,.[4]杨明宏,王德清.毛泽东“减负”思想述评[J].教育科学论坛,(11)2006,.[5]王晓阳.1960-1965年河北省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兼论[6]龙宝新.中小学学业负担的增生机理与根治之道——“双减”政策的限度与增能[J](10).南京社会科学,2021,.[7]王毓珣,刘健.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小学减负政策变迁及走向分析[J](31).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8]方媛,姚佳胜.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减负政策的演进逻辑与未来走向[J](01).当代教育科学,2019,.[9]王贤文,周险峰.学业负担治理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3)2021,.[10]程翔,万锡茂,王力鹏.调研先行实证探究:寻找科学减负之路[J](08).中小学管理,2015,.[11]钟佩君,高志英,陈旭“减负令”下的低年级小学生品德.培育———长沙市岳麓区四所小学的调研与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04)2015,.[12]陈怡,黄—倩,等.什么样的学校有利于“减负增效”——基于江苏省大规模学业监测数据的实证研究[J]
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一)选题的意义
以小
学生的课业负担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作为研究内容进行深入研
究,有利于相关教育部门、专家学者、学校以及教师在立足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在已有的理论成果之上寻求进一步的突破
与创新,在改善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现状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毕竟,随着时间的更迭和实践的不断变化,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在
其形式、内容等各个方面也都在发生变化。
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
和对策建议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缺少相应的针对性,不利于小学生课业负担现状改善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因此,需要
在理论层面进行更为细致、更为深入的研究,用新的理论与构思,具体、可行的建议与措施来应对课业负担内容与形式的不断变化
和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二)选题的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学生课业负担现状的调查,分析小学生
课业负担形成的原因,对教育主管部门制订政策、教师教学以及
小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除此之外,本研究试图在以
下几个方面体现自身的应用价值:①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合理的课业负担不但有助于学生全面的掌握知
识,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得以全面的发展。
②转变教师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课堂气氛。
有意识的提供学生自主学
习的机会,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③有助于学校改革,提高小学的教育质量,为培养创新人才
提
供一定的基础。
较深入地研究小学生课业负担,多角度地揭示
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有助于对学校教育应给予孩子的,也就
是教育教学质量应落实在哪些方面作深入的思考。
切实减轻小学
生的课业负担,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培养创新型人才
提供一定的条件。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课业负担问题的研究已经不是什么新问题,国内学者已
经作了很多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
对这些文献的研究方向以及
内容进行了以下大致的分类:
1.
关于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调查
这类研究文章主要是对我国当前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现状
进行揭示,如:上海教育信息调查队
2005年
1月的《关于上海
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报告》,冯宜冰的《天津市塘沽区小学
“减负”工作的思考与实践》,刘万伦和蔡明兰的《小学生课业
负担的调查研究》等文章。
2.
关于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研究
大部分学者将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分为三个方面:
社会、学
校、家庭。
社会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有人认为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如
“分数至上”、“择校”等不良现象;有人认为社会上选人、育
人、用人的机制不合理;有人认为由于在社会中的就业、职称晋
级、职务升迁等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都与文凭有着关系,导
致了接受教育的功利
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最重要的社会因素就
是就业问题。还有傅维利和刘磊认为“支撑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
力量来自社会: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的增长总量远远低于需求,导致了考试竞争压力的大;
另一方面,以传统价值观为基础的用
人制度导致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向畸形方向发展。”
学校因素:主要是指学校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教材内容深、不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估和教师素质不高以及经济利益等因素造
成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如国内学者夏诗铭、胡伯用等学者在各
自的文章中都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家庭因素:杨晓红、施根祥、潘洪亮等认为,主要是指家长
强加给孩子的负担,给孩子请家教、购买各种习题、给孩子安排
各种课外的学习班,是由于家长看到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才不得
不给孩子强加的负担,让孩子力争“前列”,而且是由不得孩子
自己的兴趣选择的。
3.
关于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方法、对策或途径研究
关于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方法或途径主要在集中以下几个
方面:
(1)实施素质教育、转变应试教育观念;
(2)提高教师素质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4)加强作业管理,优化作业设计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国外研究现状
梁艳君在《国外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基本途
径》中,介绍
了国外一些国家在减轻课业负担所积累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提出
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在日本方面,张作岭和兰婷分析了日本中小学减负措施的实
施,认为在实施的过程中没能将改革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
学行为,在质量监控、管理的具体化和师资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缺
乏具体措施。
导致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转变,指导能力还不
够。致使日本减负初期效果并不理想,并且导致日本中小学教育
质量下降。
祁海英,朱宁波在《苏霍姆林斯基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及
启示》一文中提到,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思想,有利于我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并且梳理总
结了苏霍姆林斯基在《
?o教师一百条建议》中的主要观点,苏
霍姆林斯基认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应从以下三点着手:
①教师要
确保让学生拥有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
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改革教学方法;③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
三、研究思路
(一)广泛收集和查阅资料
整合既有研究成果,分析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和情况,特
别是深度思考“减负”越减越重这一难题的成因,对小学生课业
负担过重现状有一个宏观认识和统筹把握,做到思考上有方向
性、调研上有针对性。
(二)回顾“减负”历史
简要回顾我国及我省的小学生“减负”史,查阅国家关于减
轻小学生课业负担方面出台的政策和文件,重点查看有关文件制
度的执行情
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到“增负”反复发作的规
律,预判“减负”的发展趋势。
(三)开展专题调研
金华市的小学采取随机抽样,下发调查问卷,深入走访座谈,收集、研究和分析第一手资料,从客观、真实的数据上得出最为
新鲜的结论,与社会上的普遍看法相互佐证,提高研究的准确度。
(四)提出对策建议
围绕新形势下的“减负”工作,提出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
性的对策和建议,既符合当前教育教学的客观要求,又适应今后
“减负”形势的发展变化,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四、可行性条件
1.
本课题的研究是科学的、必要的,符合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
课业负担过重这一问题,一直是我们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和
难点问题,也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难治之症。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理和智力水平都处于人生的较低阶段,过重的课业负担
带给他们的危害尤为突出。
此外,课业负担问题能否顺利地解决,还关系到教育能培养出怎样素质的人,这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基于此,党和国家领导人做过多次批示,教育部也多次
下发文件,这足以表明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2.
本课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
我校是省属师范学校,每年承担着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班
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特岗教师培训等等。我校还有小学教
育专业,更加便于本课题研究人员进入小学进行调研。
这些都为
本课题
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创设了极方便的条件。
3.
本课题研究人员利用书籍、期刊、网络等广泛阅读和搜集
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为论证研究课题收集了理论依据和事实依
据。
《内江市小学生课业负担现状与“减负”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前言: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一直是基础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与难点,作业多,耗时长;教辅多,书包重;考试多,压力大;培训多,休息少,沉重的负担会影响儿童身心发育,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国家推出“减负”政策,但由于社会资源紧张、教育竞争激烈以及应试教育长存,所以减负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对小学课业负担现状、成因和有害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影响入手提出一些建设性对策,以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
一、对小学课业负担问题的理性认识
关于小学课业负担的认识与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课业负担如何定义?它的界定标准是什么?目前现状是怎样的?
(一)课业负担的概念
有关课业负担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定义,在胡惠闵、王小平两位的《国内学界对课业负担概念的理解:基于500篇代表性文献的文本分析》中从邻近概念的关系、词性及对课业负担内涵的理解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最终得出一个理解:课业负担通常指学生为了完成或者更好地完成课业实际所承受的负担。
(二)课业负担的界限判断标准
什么程度算是课业负担过重?从汤兆武的《从哪里看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对课业负担测量的思考与建议》一文中指出可以从学生做作业的时间以及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绪可以推断。赵忠平、秦玉友在《多不多?难不难?累不累—中小学课业负担调查研究》一文中提到判断课业负担有三个指标:学习时长、作业难度、学生的疲惫程度。
二、小学课业负担现状
1.每日总学习时间过长
在黄玲玲的《中小学减轻课业负担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的研究情况显示小学生平均每天在校课时为6-8节,平均每天在校的学习时间为6.5小时。其中作业时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要来源。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规定:小学一年级一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二、三年级课外作业量每日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每日不超过50分钟,五、六年级每日不超过1小时,反之,则为负担过重。根据国外研究表明,各年龄段的学生在学习日最大限度的学习时间为7-9岁为3.5-4小时,10-11岁为6小时,12-14岁为7-8小时。显然中国小学生的学习时间已经大大超过限度。
2.课件休息及睡眠时间不足
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低主要取决于学生的精神状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由于课业负担较重,学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用于完成作业,在《中小学睡眠情况调查:谁剥夺了孩子的睡眠时间》中提到城市学龄儿童睡眠不足发生率高达71.4%。睡眠时间不足和伴有睡眠问题的儿童容易出现学校适应能力下降,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儿童出现危险行为。
3.课外辅导占用时间多
如今的社会竞争激烈,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争先恐后得给孩
子报名各种补习班,本来是休息的周末和寒暑假,但是却要参加各种培训和兴趣班,这一切使他们根本感受不到放假的乐趣,感到的只是无尽的疲惫。
三、造成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原因
造成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受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家长的期望等外部因素,也有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的原因。这些影响顽固、反复、累计、多变。其中,最关键、根本的影响因素在课程与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课堂实施的具体操作。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减少时间、精力、物力的投入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在课后更加高速得完成作业,低效的课堂教学会导致学生趋于被动、死板、脱离实际、甚至陷入机械学习。教师如果不注重启发教学,学生就很难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会造成课后学习效率低下。
(二)作业设计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新颖、有度、优质的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和运用课上所学内容,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但是传统的作业设计可能导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下。同时不少老师和家长采用题海战术,不考虑题目的质量,一味给学生布置成堆随意盲目、机械重复、低效无效的作业。
(三)教学评价
评价体系是办学行为的指挥棒,目前我国的教学评价体系还是不太完善的,家长和教师往往把期末考、毕业考、升学考的分数当成目的,导致学生长期处在高压的竞争性学习中,忽视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非考试科目的学习。
(四)课程设置
如今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大部分学校都会果断将时间和资源优先投入到智育类、升学考试类、认知类课程,往往会忽视学生的艺术、体育、社会教育,如果学校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压力过大、负担过重。
四、探索“减负”的方案
(一)树立“减负”观念,正确引导全社会对“减负”的认识
中国人在古时候就已经通过考试来进入仕途,所以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
的观点,把学生的未来和考试分数捆绑,不读书就不会有出息。要改变这种现象,有关部门、机构必须要营造“减负”环境,正确引导全社会对“减负”的认识,通过素质教育的发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对减负要有可观正确认识,不能只说不做,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让减负观念深入人心。
(二)完善素质教育体系,加快教育体制改革
素质教育的提出已经将近20年了,现有的教育体制虽然已经有了很大改进,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导致减负工作难以落实到实处。因此,对现有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减负事素质教育的一种直观体现方式,是打破应试教育的一个有力措施,要做到从“量”上的减少到“质”上的提高,这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任务,要从课程设置、师资配置、教学投入、教法创新等多方面入手,学校要组织减负工作的探讨,交流,制定好合理方案,量化减负考核工作,加快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三)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切实履行“减负”职责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践者、组织者、引导者,担负着学生基础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观念、态度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坚持终身学习,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使得学生终身受益,要改变“唯升学论”的观点,着重学生的发展,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四)引导家长对“减负”的正确认识,提升家庭素质教育水平
孩子是家庭的重心,每位家长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但是家长也应该改变一下教育的观念,要正确认识孩子的特点,建立起家庭的民主化,不能盲目攀比和过分要求,不要将自己的观点一味强加给孩子,应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道德观念作为出发点,培养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
五、总结
课业负担问题的解决,不会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劳永逸,应该辩证、理性、客观看待这个问题,科学分析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通过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如教育评价体制,招生制度改革等,在课堂与教学领域发力,内外兼顾、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游龙成.关于中小学课业负担问题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15):211-212.
[2]李冬辉.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成因及对策[J].农家科技:中旬刊,2016(12):54-55.
[3]宿文娟.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成因及对策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19(08):42.
[4]胡惠闵,王小平.国内学界对课业负担概念的理解:基于500篇代表性文献的文本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06).
[5]汤兆武,杨若翰.从哪里看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对课业负担过重测量的思考与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13(06).
[6]秦玉友,赵忠平.多不多?难不难?累不累?——中小学课业负担调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04).
[7]黄玲玲.中小学减轻课业负担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2).
[8]广东生青少年文化促进中心.中国超70%中小学生存在睡眠不足[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0(09):29.
关于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文献综述
“减负”这个话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延续至今,来自各个
方面的讨论声不绝于耳;
无数的学者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调查工作,现将其文献综述如下: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一)关于国内小学生课业负担状况的研究
“减负”自引起重视以来,一直热度不减,国内相关的文献
数不胜数,无论是理论思考还是实践调查,我国的学者们都做了
大量的工作:
陈霜叶、柯政在《从个人困扰到公共教育议题――在真实世
界中理解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一文中,引入米尔斯的“个人困
扰”与“公共议题”的讨论,在真实的世界中理解中小学生的课
业负担,最后他们提出把课业负担的“增”“减”之争转化为对
课业负担的积极价值讨论以及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在
课业负担中获得了什么。
在这一点上,苏州大学的罗成钢有着同样的见解,他在自己
的硕士毕业论文――《课业负担的“冷思考”》中指出,有必要
对课业负担进行理性的反思,而解决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出路关键
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华中师范大学的邓志祥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小学生
学习负担过重问题研究》
一文中,除了对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原
因、危害进行分析之外,还创造性的引入了发达国家关于减负
工作对我们的启示,为我们研究中小学学生减负问题提供了一个
更加新颖的视角。
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对问题本身的澄清,杜丽娟和
葛媛媛的《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概念的历史演进》一文,在对课
业负担的研究中着眼于对课业负担概念的界定,及在此基础上对
课业负担这一概念的历史演进进行了梳理。
杨启亮教授在
《课业负担过重与学业质量评价失衡》
一文中
提出了自己崭新的观点:
一直以来对于课业负担过重的研究比比
皆是,可是很少有人去关注,课业负担其实不是过重,而是失衡;
有一部分课业负担反而不是过重,而是过轻。
除了上述这些针对减负的理论研究之外,还有不少学者对于
目前小学生课业负担现状问题进行了实践研究,主要方式是调查
问卷研究与分析。
2004年,上海市教委成立了“上海教育信息调查队”,发
表了《关于上海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报告》一文,通过调查
他们发现,尽管在学校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
课业负担过重的严峻形势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减负工作具有艰巨
性和复杂性,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任重道远。
云南师范大学的王凌认为家庭因素是影响减负的一个重要
因素,她在文章
《影响学校“减负”的家庭因素深析――昆明市
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一文中,采取随机分层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昆明市的14所小学和初中的2400个家庭进行了调查,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了家庭阻力是影响减负的一个重
要因素的结论。
由此我们看到,大部分学者认为:
课业负担不仅仅是指学生的生理负担,更多的是指学生的心
理负担,并且适当课业负担本身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并没有不利影
响,它是学生成长必备的负担,合理的课业负担对于学生积极个
性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过重的课业负担会阻碍和影响学生
的发展。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成因复杂,主要是来自学校的不作
为、家长的阻力、不健康的教育评价和选拔机制、社会商家的推
波助澜等;解决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家长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由此可见,中小学课业负担无论是在价值判断、成因分析还
是策略解读上都存在着各自非常复杂的结构。
在下一步的教育工
作中,如何解决好这一矛盾,真正把减负落到实处,对于我国青
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家校冲突现状研究
在研究影响“减负”的相关因素时,笔者发现来自家庭的阻
力和影响非常大,但是国内目前在减负背景下,家校冲突的研究
并不多。
关于家长对“减负”的态度与家庭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报
告》是王霞、赵执平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得出的研究成果。他们
制作了针对幼儿家长,小学生家长及中学生家长三种不同类型的调查问卷,选取了哈尔滨市有针对性的两所幼儿园,一所小
学和
一所中学,发放了
1800份问卷,有效回收
1500份。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有效的了解了哈尔滨市家长对减负的态度以及家庭素
质教育的状况,并对今后的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刊登在《中国教育资讯报》的文章――《一位私立学校校长
与学生家长的谈话》,清晰的反映出来自教育系统内部两大群体
之间关于减负的冲突与合作,家长面对减负表达了深深的担忧,寄希望与国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高考;
校长帮助家长正确认识
减负,并且提出了自己关于高考改革的几点建议。
徐国建在其硕士毕业论文――《我国中小学家校冲突及其化
解对策研究》
中,通过对我们目前家庭和学校的冲突进行深入的分析,寻找到家校冲突的深层原因,并以此提出了解决冲突的措
施,为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这对关于减轻小学
生课业负担的家校冲突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这些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长们在面对“减负”时的表现出的疑惑与彷徨,这些体现在:
1、思想方面:
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官本位价值观念,“万
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使得家长把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当成
头等大事,忽视道德品质和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2、攀比心理:家长普遍认为一减负就会落在别的孩子的后
面,这样的攀比竞争心理,使得家长不敢放松警惕。
3、不健康的评价机制:虽然孩子减负,可是考试机制和人
才选拔机制没有变,升学和就业依旧面临很大压力。
二、国外研究现状
自从苏联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教育人士开始重视家庭作业
的作用,并展开一系列措施对教育界进行改革,希望学生能在家
庭作业中学会知识的巩固,学会管理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此美国中小学生也开始出现了课业负担问题。
到
1989年时,美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引起社会各界
的广发关注。于是,美国科学技术教育理事发表了题为《普及科
学――美国
2061计划》的报告,报告针对美国教育领域存在的学生学习内容过多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该报告把解决问
题的关键点放在搞好课堂教学上,通过向课堂教学要效率,使学
生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从而改变美国过去几十年中,教学内
容不断膨胀的问题。
日本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对欧美国家来说较重,但是比中
国中小学生负担轻。
其课程设置更强调对知识的应用,在小学阶
段,学习的课程均为必修课,但是进入初中后,课程就分为选修
课和必修课,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喜欢的科目来学
习,选修课占课时总量的17%。日本的小学几乎没有考试和测验,及时有每学期的期末考试,老师也不打分、不排名,只在错题上
标记,让学生改正;同时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只告知其母亲,在开
家长会时,一一与家长谈话,既避免了家长们之间的攀比心理,又减轻了小学生的心理负担。
法国小学生假期较多,一年下来,基本上只有三分之一的时
间在上学,小学生教室布置的也很温馨,有许多图书陈列,还有
玩
具,有点像一个幼儿园,给学生们营造了轻松的学习环境。法
国滨海阿尔卑斯省的新计划使得小学生每天不用背着沉重的书
包去上学,书包变成了“闪存书包”,学生利用“闪存”可以写
作业,做练习,还可以交作业。
虽然国外的中小学生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课业负担,但我国
的课业负担问题却比他们严重得多。
在面对减负的问题时,许多
国家的政府和教育界展现出极大的魄力和改革决心,社会各界和
家长们普遍也给予积极配合。当然,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减负
是一个巨大而艰巨的工程,我们不能期望于我国的减负工作可以
一步到位,但是期望我们能多借鉴和吸取别国经验,以促进减负
工作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领域一直在致力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在更加健康、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工作进行总结,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背景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学生的课业负担一直过重,这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严重问题。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会对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因此,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工作成果
1、减少考试次数:通过减少考试次数,学生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和吸收知识,而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进行机械性的学习。同时,这也能够减轻学生们的心理压力。
2、优化课程设置: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一些更加实用、有趣的课程,学生们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同时,这也能够让学生们更加喜欢学习,从而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这不仅能够减少学生们的课业负担,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开展课外活动: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这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更加快乐地学习,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未来发展方向
1、深化教育改革: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问题。这包括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的工作。
2、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引导家长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要过分追求孩子的考试成绩,而是更加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3、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学习体验。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推广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们能够更加轻松地掌握知识,从而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
4、加强社会支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未来,我们需要加强社会支持力度,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总之,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家庭教育、推广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加强社会支持等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未来学生们的学习环境将会更加健康、快乐和轻松。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创新实践研究
标题: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创新实践研究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已经成为一个广泛的话题。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可能阻碍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减轻学生的负担,并创新实践研究以寻找更优的教育方式。
过重课业负担是指学生在完成学校布置的课业任务时,感到压力过大、时间不足、内容过难,导致身心疲惫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学校教育过于注重分数和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我们需要从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实践研究。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我们应该倡导快乐教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方式应该多元化,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我们还可以开展课外活动,如科学实验、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评价体系应该多元化,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和综合素质评价。我们应该减少对分数的过度追求,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评价。这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还能更好地反映他们的学习成果。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创新实践研究是关键。只有通过深入探索和实践,我们才能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兴趣,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学习环境!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定量分析
近年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引起了广泛。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定量分析研究,旨在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揭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状、原因和影响。
为了了解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数据。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在逐年增加,其中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平均每天需要2小时以上,而中学生的家庭作业平均每天需要3小时以上。许多学生在学校之外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提高班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为了定量分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搜集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
2、数据分析: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对中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考试成绩、睡眠时间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课业负担过重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3、问卷调查:对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课业
负担的看法和感受,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情况。
1、中小学生在家庭作业上花费的时间过多,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睡眠和休闲时间,还可能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2、课业负担过重与学生的考试成绩并非直接正相关,反而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导致全面发展受阻。
3、家长和学校对于课业负担的态度存在分歧,家长更倾向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根据我们的定量分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确实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家长和学校应该密切合作,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业时间,避免过度追求学业成绩。同时,教育部门和相关机构也应该加强对学校教育的监管,制定更加合理的教育政策,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课业负担过重与学业质量评价失衡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课业负担过重与学业质量评价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密切,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们的。本文将从课业负担过重与学业质量评价失衡的视角出发,探讨这一问题对教育的影响。
在许多国家,尤其是中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繁重的作业、密集的课程和各种补习班,使孩子们承受了极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竞争的压力被转嫁到学生身上。许多家长和学校为了追求高成绩和好名次,不断给孩子增加学习任务。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也是导致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在许多地方,教育评价标准单一,过分注重分数,这就导致了学生们为了获得好成绩而不断进行机械性的学习。
学业质量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指导未来的学习方向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学业质量评价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
评价标准的单一化导致了学生们的“应试”学习。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往往只被分数所衡量,而实际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则被忽视。评价方式的机械化也影响了学业质量评价的公正性。许多学校和老师在评价学生时,往往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人特点。这种机械化的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们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抵触情绪。
面对课业负担过重与学业质量评价失衡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当前的教育环境。
减轻课业负担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学校和家长应该适当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和补习班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休息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避免过度追求分数和名次的现象。
为了解决学业质量评价失衡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分数外,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个人特点和实际能力的发展。例如,可以引入项目制学习、社会实践、团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质量。因此,我们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和评价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应该注重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以更好地关爱和尊重学生。
家长和学校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家长应该理解并支持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措施,同时也要孩子的兴趣和特点,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学校也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孩子的发展出谋划策。
课业负担过重与学业质量评价失衡是当前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两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减轻课业负担、多元化评价方式、提高教师素质和加强家校合作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改善当前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公正和健康的发展。
减轻初中语文作业负担过重问题的策略研究
近年来,初中语文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日益凸显,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作业过多会导致学生无法充分吸收和消化所学知识,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减轻初中语文作业负担过重问题的策略,以期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合理安排作业量。学校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作业的本质作用,即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过量、重复性、没有思维含量的作业并不是有益的。学校和教师应精心设计作业,注重作业的质量而非数量,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战术”的困境。
提供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传统的书面作业往往使学生感到厌倦和压力,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尝试创新作业形式,如开展课外阅读、写作练习、课堂演讲、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
作业。
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学校和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规划和安排时间,自主完成作业。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让他们在互相帮助中共同进步。
在上述基本策略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了以下具体策略: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当深入研读教材,精心备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教师应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通过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减少作业时间。
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通过合理安排作业量和形式,以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的教学质量将得到显著提高。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吸收和消化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减轻作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过重的作业负担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减轻作业负担有助于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减轻初中语文作业负担过重问题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通过合理安排作业量、提供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以及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学生的作业压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的具体策略如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等将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长期坚持这些策略将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这些策略并推广至其他学科领域。
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程度、原因与对策——基于全国中学生学习状况与课业负担的调查
近年来,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一次全国性的调查,旨在全面了解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业负担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目前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现象较为普遍。大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科难度过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身:受到社会竞争压力的影响,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过分,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从而增加心理负担。
(2)学校教育:部分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纷纷加大课程难度和教学力度,导致学生负担加重。
(3)家庭教育:一些家长望子成龙,盲目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让孩子不堪重负。
为了解决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1)学校教育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减轻学科难度,推行素质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家长教育观念转变:正确认识孩子的兴趣和能力,避免盲目报班,孩子的身心健康,加强沟通,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
(3)给学生减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成绩,增强自信心,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本次调查表明,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已不容忽视。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学校应减轻学科难度,推行素质教育,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孩子的全面发展,学生自身也需要调整心态,提高学习效率。只有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让中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研究的回溯与前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将从回溯与前瞻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分析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相关研究。
在20世纪80年代,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逐渐显现。这一时期,由于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不均等问题,学生们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加之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学生放学后还需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和特长班。
进入21世纪,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愈发严重。随着社会的竞争加剧,学生们不仅需要掌握学校所学知识,还需要拓展课外知识,参加各种竞赛和培训。同时,家长们也为了让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不断加大学习压力,使得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愈发沉重。
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教育改革。21世纪初,美国政府推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一些国内学者也提出了相关建议,如优化课程设置、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等。
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仍然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策调整、教育创新等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政策调整是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关键。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为学校提供更好的教学设施和优秀教师资源。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限制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于学习成绩的过度追求,减少教育竞争带来的压力。
教育创新是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推行“减负增效”的教学模式,通过优化课程设置、精选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学校还可以开展多元化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发展平台。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过重的课业负担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影响身体健康、限制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等
方面的发展。同时,还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影响未来的学习动力和职业发展。因此,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虽然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趋势是明确的,但在实践中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如何制定有效的政策并确保其执行、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并给予教师充分的支持和激励、如何平衡学习成绩与其他素质的培养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解决,是实现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目标的关键。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关于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文献综述
“减负”这个话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延续至今,来自各个方面的讨论声不绝于耳;无数的学者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工作,现将其文献综述如下: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一)关于国内小学生课业负担状况的研究
“减负”自引起重视以来,一直热度不减,国内相关的文献数不胜数,无论是理论思考还是实践调查,我国的学者们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陈霜叶、柯政在《从个人困扰到公共教育议题――在真实世界中理解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一文中,引入米尔斯的“个人困扰”与“公共议题”的讨论,在真实的世界中理解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最后他们提出把课业负担的“增”“减”之争转化为对课业负担的积极价值讨论以及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在课业负担中获得了什么。
在这一点上,苏州大学的罗成钢有着同样的见解,他在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课业负担的“冷思考”》中指出,有必要对课业负担进行理性的反思,而解决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出路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华中师范大学的邓志祥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研究》一文中,除了对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危害进行分析之外,还创造性的引入了发达国家关于减负工作对我们的启示,为我们研究中小学学生减负问题提供了一个更加新颖的视角。
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对问题本身的澄清,杜丽娟和葛媛媛的《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概念的历史演进》一文,在对课业负担的研究中着眼于对课业负担概念的界定,及在此基础上对课业负担这一概念的历史演进进行了梳理。
杨启亮教授在《课业负担过重与学业质量评价失衡》一文中提出了自己崭新的观点:一直以来对于课业负担过重的研究比比皆是,可是很少有人去关注,课业负担其实不是过重,而是失衡;有一部分课业负担反而不是过重,而是过轻。
除了上述这些针对减负的理论研究之外,还有不少学者对于目前小学生课业负担现状问题进行了实践研究,主要方式是调查问卷研究与分析。
2004年,上海市教委成立了“上海教育信息调查队”,发表了《关于上海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报告》一文,通过调查他们发现,尽管在学校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课业负担过重的严峻形势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减负工作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任重道远。
云南师范大学的王凌认为家庭因素是影响减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她在文章《影响学校“减负”的家庭因素深析――昆明市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一文中,采取随机分层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昆明市的14所小学和初中的2400个家庭进行了调查,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了家庭阻力是影响减负的一个重要因素的结论。
由此我们看到,大部分学者认为:
课业负担不仅仅是指学生的生理负担,更多的是指学生的心理负担,并且适当课业负担本身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并没有不利影响,它是学生成长必备的负担,合理的课业负担对于学生积极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过重的课业负担会阻碍和影响学生的发展。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成因复杂,主要是来自学校的不作为、家长的阻力、不健康的教育评价和选拔机制、社会商家的推波助澜等;解决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家长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由此可见,中小学课业负担无论是在价值判断、成因分析还是策略解读上都存在着各自非常复杂的结构。在下一步的教育工作中,如何解决好这一矛盾,真正把减负落到实处,对于我国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家校冲突现状研究
在研究影响“减负”的相关因素时,笔者发现来自家庭的阻力和影响非常大,但是国内目前在减负背景下,家校冲突的研究并不多。
《关于家长对“减负”的态度与家庭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报
告》是王霞、赵执平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得出的研究成果。他们制作了针对幼儿家长,小学生家长及中学生家长三种不同类型的调查问卷,选取了哈尔滨市有针对性的两所幼儿园,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发放了1800份问卷,有效回收1500份。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有效的了解了哈尔滨市家长对减负的态度以及家庭素质教育的状况,并对今后的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刊登在《中国教育资讯报》的文章――《一位私立学校校长与学生家长的谈话》,清晰的反映出来自教育系统内部两大群体之间关于减负的冲突与合作,家长面对减负表达了深深的担忧,寄希望与国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高考;校长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减负,并且提出了自己关于高考改革的几点建议。
徐国建在其硕士毕业论文――《我国中小学家校冲突及其化解对策研究》中,通过对我们目前家庭和学校的冲突进行深入的分析,寻找到家校冲突的深层原因,并以此提出了解决冲突的措施,为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这对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家校冲突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这些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长们在面对“减负”时的表现出的疑惑与彷徨,这些体现在:
1、思想方面: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官本位价值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使得家长把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当成头等大事,忽视道德品质和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2、攀比心理:家长普遍认为一减负就会落在别的孩子的后
面,这样的攀比竞争心理,使得家长不敢放松警惕。
3、不健康的评价机制:虽然孩子减负,可是考试机制和人才选拔机制没有变,升学和就业依旧面临很大压力。
二、国外研究现状
自从苏联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教育人士开始重视家庭作业的作用,并展开一系列措施对教育界进行改革,希望学生能在家庭作业中学会知识的巩固,学会管理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美国中小学生也开始出现了课业负担问题。
到1989年时,美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发关注。于是,美国科学技术教育理事发表了题为《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的报告,报告针对美国教育领域存在的学生学习内容过多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该报告把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放在搞好课堂教学上,通过向课堂教学要效率,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从而改变美国过去几十年中,教学内容不断膨胀的问题。
日本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对欧美国家来说较重,但是比中国中小学生负担轻。其课程设置更强调对知识的应用,在小学阶段,学习的课程均为必修课,但是进入初中后,课程就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喜欢的科目来学习,选修课占课时总量的17%。日本的小学几乎没有考试和测验,及时有每学期的期末考试,老师也不打分、不排名,只在错题上标记,让学生改正;同时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只告知其母亲,在开
家长会时,一一与家长谈话,既避免了家长们之间的攀比心理,又减轻了小学生的心理负担。
法国小学生假期较多,一年下来,基本上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上学,小学生教室布置的也很温馨,有许多图书陈列,还有玩具,有点像一个幼儿园,给学生们营造了轻松的学习环境。法国滨海阿尔卑斯省的新计划使得小学生每天不用背着沉重的书包去上学,书包变成了“闪存书包”,学生利用“闪存”可以写作业,做练习,还可以交作业。
虽然国外的中小学生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课业负担,但我国的课业负担问题却比他们严重得多。在面对减负的问题时,许多国家的政府和教育界展现出极大的魄力和改革决心,社会各界和家长们普遍也给予积极配合。当然,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减负是一个巨大而艰巨的工程,我们不能期望于我国的减负工作可以一步到位,但是期望我们能多借鉴和吸取别国经验,以促进减负工作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双减政策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的作业过多、学业负担过重,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使小学生有时间参与喜欢的活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7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目的是推动小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我们发现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教师的观念转变不大。在作业的布置上,注重的是仍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再加上考试的压力,学生的作业依然沉重,呆板、重复、单一,教师更是很少从学生的实际与自身的研究出发,研制出适合学生兴趣的作业。
基于以上现状,课题组提出了《双减政策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的课题。
二、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综述
国外学者对作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作业态度、形式、效用等方面。美国教育家艾普丁在《MoreThanMinutes:TeachersRolesinDesigningH
omework》中认为作业需要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不同设置不同的作业类型,确保设计的作业量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当超过后,学生做作业的效率将会降低。
国内伴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学者对“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进行了研究。杨清在《“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作业改进研究》中认为“双减”政策的落实必然要求作业的改进。改进作业遵循全面育人的理念,对作业的“量”和“质”之间的关系进行平衡,把握中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对作业设计进行改进,提高作业效率。邹怡莹在《小学语文家庭作业优化设计的行动研究》中,基于对“双减”政策的深入解读,分析了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指出传统作业对于小学生的需求缺乏关注,作业形式存在僵化的问题,小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不高。
课题组结合“双减”政策实施的现状,从教师的观念转变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优化设计,以期为小学语文作业优化提供指导。
三、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老师在实践中转变语文传统的作业设计观念,树立适应语文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
2.通过课题研究,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的学习机会,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作业的乐趣,改变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3.通过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问题的查找与分析,为优化小学作业设计提供依据,总结形成融多元、开放、趣味于一体的作业设计策略。
具体内容:
1.优化作业内容的研究
在设计作业的内容时,既要注意语文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综合,也要注意四个结合,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优化作业形式的研究
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机械化的事情,人们往往容易厌倦,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尝试改变作业的形式,注重灵活多样,听说读写并重,培养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变换作业评价的研究
作业的评价,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教师采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情感语言来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综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逐步实现让学生成为评价作业的主人。在评价的过程中对作业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进行分析,让作业更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四、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近年来关于小学生减负、作业优化等方面的资料,对于有关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生课业减负、作业改进优化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同时,收集国家相关政策,并进行深入解读,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通过科学的理论为课题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2.问卷调查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借鉴的基础上,课题组设计《基于“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的调查问卷。对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进行检验,确保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通过问卷调查对传统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课题的开展提供数据依据。
3.实践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改作业方式和内容,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作业设计,研究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有效作业的途径。
五、研究详细计划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22.2---2022.3)
1.对现阶段双减政策的实施进行了解,对有关政策进行学习,从而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
2.选定课题组成员,组建课题组,结合课题研究的方向,对课题题目进行确定,同时对课题立项申请表进行填写,完成课题的立项工作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22.4---2023.12)
1.深入学习立项申请表,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完善,结合课题研究需要,对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进行设计。
2.确定调查对象,对语文教师、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对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调查报告进行撰写。
3.结合对问卷调查报告的分析,对传统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结合对“双减”政策的解读,从而对课题研究的问题进行明确,由此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初步的拟定。
4.深入到实验年级进行课题调研,分析小学语文作业优现状和语文优化方案落实的情况。
5.对实验年级作业优化方案落实的情况进行总结,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讨,从而对小学语文作业优化方案进行完善,同时,继续对方案的效果进行跟踪,初步总结出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
6.总结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内容,对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进行评价,开展理论学习与交流。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结项阶段(2023.1---2023.4)
1.论文、案例、调查问卷及资料的收集汇编。
2.汇编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3.进行研究成果鉴定。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