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记录(5篇)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记录(5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8-29 12:36:02 点击: 推荐访问: 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个人总结范文 会议记录格式及范文

篇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记录

  

  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会议记录

  摘要:

  一、前言

  二、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情况

  1.隐患点数量及分布

  2.隐患点类型及风险等级

  3.隐患点变化趋势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防灾责任及措施落实

  2.监测预警网络建设

  3.应急预案及演练

  四、新增隐患点及处理措施

  1.新增隐患点数量及分布

  2.处理措施及实施效果

  3.受威胁群众安置情况

  五、地质灾害隐患点整治成果

  1.整治项目完成情况

  2.整治工程质量及效果

  3.整治资金使用情况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不足

  2.政策措施需完善的方面

  3.未来工作重点及目标

  七、结论

  正文:

  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会议记录

  一、前言

  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日,我们组织召开了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会议。会议旨在了解当前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分析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二、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情况

  1.隐患点数量及分布:根据会议通报,我县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xx处,主要分布在11个镇。其中,中型隐患点xx处,小型隐患点xx处。

  2.隐患点类型及风险等级:隐患点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类型。根据风险评估,高风险隐患点xx处,中风险隐患点xx处,低风险隐患点xx处。

  3.隐患点变化趋势:根据近期监测数据,部分隐患点变形加剧,需密切关注。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防灾责任及措施落实:各镇要严格落实防灾责任,确保责任人、监测人到位。同时,要加强对防灾措施的落实,如发放“一表两卡”,划定危险区等。

  2.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加快构建监测预警网络,确保隐患点监测覆盖率。

  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

  3.应急预案及演练: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确保受威胁群众掌握避险路线和应急措施。

  四、新增隐患点及处理措施

  1.新增隐患点数量及分布:会议期间,共发现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xx处,主要分布在镇。

  2.处理措施及实施效果:针对新增隐患点,采取立即避让、工程治理等措施,减轻灾害风险。

  3.受威胁群众安置情况:对受威胁群众进行妥善安置,确保其生命财产安全。

  五、地质灾害隐患点整治成果

  1.整治项目完成情况:截至目前,已完成地质灾害整治项目xx处,占总数的xx%。

  2.整治工程质量及效果:整治工程质量得到保障,灾害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3.整治资金使用情况:整治资金使用合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不足:部分隐患点监测设备老化,防灾措施需进一步加强。

  2.政策措施需完善的方面: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3.未来工作重点及目标: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结论

  此次会议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提出了改进措施。

篇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记录

  

  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会议记录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会议背景

  二、会议目的三、会议内容

  1.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的重要性

  2.排查方法与流程

  3.排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下一步工作计划

  四、会议结论

  五、会议记录人员

  正文

  一、会议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灾害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本次会议于2022年12月15日召开,主要议题为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

  二、会议目的本次会议旨在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确保及时发现隐患,预防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

  三、会议内容

  1.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的重要性

  会议强调了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的重要性,要求各部门充分认识到地

  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对于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排查工作落到实处。

  2.排查方法与流程

  会议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的方法与流程进行了详细解读,要求各部门依据相关技术规程,采用遥感技术、现场勘查等手段,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确保不漏掉任何一个疑点。

  3.排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会议指出了排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排查力度不够、技术手段落后、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等。为解决这些问题,会议提出了以下措施:

  (1)加大排查力度,确保排查工作全面开展;

  (2)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提高排查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3)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4.下一步工作计划

  会议明确了下一步工作计划:

  (1)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业务培训,提高排查人员的业务水平;

  (2)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防治措施;

  (3)加强对排查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排查工作落到实处;

  (4)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会议结论

  本次会议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排查方法与流程,分析了排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部署了下一步工作计划。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会议精神,确保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取得实效。

篇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记录

  

  村地灾隐患排查专题会议记录

  会议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会议地点:村委会会议室

  与会人员:村委会成员、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村民代表

  会议记录:

  一、会议开始,由村委会主任致开幕词,强调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大家高度重视,全力以赴,确保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地质灾害防治专家介绍了本地区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形成原因及危害程度,对排查工作进行了技术指导,并提出了具体的排查方案和注意事项。

  三、村委会成员和村民代表分别发言,表示将积极配合排查工作,全力支持专家和技术人员的调查,同时呼吁广大村民提高地质灾害防范意识,主动参与排查工作。

  四、会议通过了《村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方案》,明确了排查范围、时间节点、人员分工和排查标准等内容。

  五、会议结束前,由村委会主任做总结发言,再次强调了排查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担当,要求大家紧密配合,共同努力,确保排查工作取得实效。

  会议记录员:XXX日期:XXXX年XX月XX日

篇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记录

  

  一、会议时间、地点、参加人员

  会议时间:XXXX年XX月XX日

  会议地点:XXX会议室

  参加人员: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小组全体成员

  二、排查目的、背景和意义

  本次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旨在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通过对隐患点的全面排查,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三、排查范围、方法和标准

  排查范围:本次排查涵盖了本地区所有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

  排查方法:采用实地勘察、测量、试验等方法,结合历史数据和专家意见进行综合分析。

  排查标准: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灾害隐患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四、发现的问题及初步分析

  通过排查,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问题包括:部分地区地质条件较差,存在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风险;部分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地区缺乏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初步分析认为,这些隐患点的形成与当地地质环境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理。

  五、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

  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以下整改措施:

  1.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

  2.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进行加固和改造;

  3.

  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监管和管理,及时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4.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整改措施已得到有效落实,部分隐患点已得到治理,整体效果良好。同时,为确保整改措施的持续有效性和长期性,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六、经验教训及总结评价

  通过本次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排查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如实地勘察时要注重细节、数据分析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等。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自身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如部分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需加强、公众宣传教育还需加大力度等。

  总体而言,本次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继续努力和完善,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记录

  

  地质灾害会议记录

  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下文是地质灾害会议记录,欢迎阅读!地质灾害会议记录一

  4月29日,国土资源局长主持召开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办公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副局长李兴凯、陈金银、唐军党组成员马义俊,县国土资源局股室负责及相关业务人员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有关事项摘要如下:

  一、会议听取了地质环境股我县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相关情况汇报。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鲁甸县国土面积1489.39平方公里,辖9乡3镇。国土面积大部分为山地,地形地貌复杂。切割深,山高坡陡,地质结构脆弱、地震活动频繁;汛期雨量集中、单点性大雨、暴雨时有发生,导致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且点多面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全县除公路沿线外,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78(易发点11个),涉及11个乡镇43个村民委员会,77个村民小组,其中有厂矿2个,街道4条。共威胁1822户7826人的生命,潜在经济损失492.9万元。

  二、会议认为:我县是地质灾害易发区,旱情即将结束,汛期将至,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既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政治任务。有关股室要主动服务,积极配合乡镇政府,务必站在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上全力做好该项工作。

  三、会议决定:一是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地质灾害防治是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一项公益性事业,对此,政府必须负总责。各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落实年度防治方案,建立相关制度;二是建立机制,完善预防体系。要建立与地质灾害状况相适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应急指挥机构和安全保障机构。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防系统,形成县、乡镇、村、社监测员四级防御网络体系,并将灾害点责任落实到人,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三是强化措施,加强防治。要积极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落实地质灾害汛前巡查、汛期调查、汛后检查制度。

  地质灾害会议记录二

  6月13日,副县长刘光辉主持召开了琴亭镇石柱下地质灾害防治协调会。参加会议的有琴亭镇党委书记郭建斌、镇长汤永胜,县国土局副局长贺绍武,县扶贫办副主任朱泽清,县建委副主任刘建清。现将会议有关事项摘要如下:

  一、会议听取了县国土局对石柱下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相关情况汇报。石柱山位于原自来水一厂东厕,山上山下居住村(居)民近50户,由于山势陡险、土质松散,受雨水侵袭影响,近年来山体滑坡、墙体裂缝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坡体上下共有10幢房屋受到影响,其中有6幢房屋直接面临危险。

  二、会议认为,我县琴亭镇石柱下是地质灾害易发区,由于近段时期雨水天气较多,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认真做好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妥善对附近居民进行搬迁安置,既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政治任务。有关单位和琴亭镇政府务必站在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上全力做好该项工作。

  三、会议决定:

  1、对直接面临危险的6幢房屋的居住人员于6月15日前全部撤离完毕。由县国土局和琴亭镇政府共同进行调查摸底,并以琴亭镇政府和县国土局名义联合下发撤离搬迁公告,张贴到每幢房屋门口。

  2、对受地质影响严重的6幢房屋要进行妥善安置。由县扶贫办、县国土局、县建委、琴亭镇政府共同做好此项工作。县扶贫办负责移民对象名单的上报,县国土局负责做好安置区的征地工作,县建委负责做好安置区的规划工作,琴亭镇政府配合做好征地、安置等工作,协调好村组关系,确保安置户顺利按移民政策进行安置到位。

  3、对坡体周围其他建筑的安全情况做进一步排查。此项工作由县国土局负责,并就这些建筑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需要搬迁、居住

  人员是否需要撤离提出具体意见。若有房屋需要搬迁,参照此会议纪要精神执行。

  4、加强值班检查。由琴亭镇政府牵头,县国土局、县建委安排专人参加,实行24小时值班监管。

  二○XX年六月十四日

  地质灾害会议记录三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及驻市有关单位:

  3月28日,市长主持召开北山滑坡群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现场办公会议。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出席会议,区、区、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驻市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参加会议。会议分别听取了省地矿局第一勘查院关于北山地质灾害情况,区、区、县政府关于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情况和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的汇报。市委副书记、市长就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了重要讲话,对北山滑坡群综合防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现将会议纪要如下:

  会议认为,近年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居安思危、防患未然”的忧患意识,早布置、早落实、早安排,切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市属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全市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611处,特别是、城区范围内的北山滑坡群涉及面广,危害性大,属特大型地质灾害,且一直处于蠕滑变形状态,直接威胁着35家企事业单位、4所学校、5座寺院、4715户居民,3.24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相关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务必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有丝毫懈怠。要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进一步细化防灾减灾预案,落实防范应对措施,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时、有序、有效开展。

  会议要求,市县区两级要继续巩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四级”网络体系,动员全社会,特别是受灾害威胁的群众积极参与到地质灾害

  防治工作中来。市国土资源局要牵头完善市级群测群防网络,健全市、县区、乡和村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市、县区、乡镇网络由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同志牵头抓总,村级网络要由包村干部、村组干部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户代表组成。各县区政府要将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网络人员名单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各县区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天政办发〔〕34号文件精神,认真开展“三查”工作,在4月底前再开展一次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并将填报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汇总表、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报送市国土资源局。要建立好“三道”防线,即建立排查、检查及早发现灾情、险情的第一道防线;建立针对灾情、险情及时落实监测预警工作的第二道防线;建立灾情险情严重或险情加剧的情况下,立即启动进行应急处置的第三道防线。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预防地质灾害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面落实“预防、避让、治理”的六字防灾措施,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分轻重缓急,该预防的提早预防,该避让的及时避让,该治理的坚决治理。按照“避让为先”的原则,各县区政府要自筹资金,专项用于重点治理区段内居民避险搬迁工作。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全责,分管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各相关单位要发挥职能作用,强化措施,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对领导不力,工作不到位,推诿扯皮,行动迟缓,甚至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会议议定:

  一、加强协作配合,确保全市地质灾害信息畅通。各县区政府、市应急办及国土资源、水务、气象等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要及时相互通报雨情、汛情和灾情,确保及时预警,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市国土资源部门要建立应急队伍,确保发生灾情后能够及时赶赴现场,进行地质灾害调查评估,为各级政府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

  二、详实核查登记,认真做好避险搬迁工作。、两区政府对城区

  北山滑坡区域居民避险搬迁工作负总责,由两区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对急需搬迁的区域进行详细的核查登记,摸清搬迁户数,核准搬迁成本,为实施搬迁提供可靠依据。尽快组织搬迁,同时,两区政府要对北山治理工程分阶段提出防治方案,统筹财政、建设、水务等部门的相关资金,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进行综合治理。

  三、多方通力配合,加大地质灾害项目争取力度。各县区政府特别是、两区政府要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对特大型、大型和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早做好项目可研,形成完整资料,建立全市地质灾害项目库,分年度积极争取省级及国家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区政府要拨付北山地质灾害项目专项经费,明确责任和项目实施主体,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确保北山地质灾害重点治理项目在国土资源部立项。

  四、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应急监测机构。根据省编办(机编发〔〕2号)文件精神,市编办要尽快批复市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和、谷、武山、秦安五县区地质环境监测站。、张家川两县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频发,监测任务繁重,市编办要参照省编办文件精神,在、张家川两县一并设立相同规格的地质环境监测站,确保全市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有序开展。市国土资源局必须在四月底前完成市、县区两级应急监测机构的组建任务,及时开展工作。

  五、科学合理部署,加快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各县区要抓紧实施国家及省市已批复的治理项目,在汛期前对一些危险地段及时排除险情。要抓住汛期前的有效时机,积极开展工程治理,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工程设计科学、治理有序。县政府要对一中崩塌地质灾害自筹资金,先行治理,确保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市政府将依据市国土资源局对各县区地质灾害的调研情况,适时在财力方面给予一定补助支持。

  六、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力度。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架设高音喇叭,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或召开座谈会等通俗易懂、简单易行的形式,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常识,要让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明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与商业开发拆迁的区别,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