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1949》作为一部建国60周年献礼影片,该片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创作素材,展现了英雄红九连接到中央军委命令从战场上撤下来,参加开国大阅兵时发生的故事。透过几个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向我们展示了人民军队的雄姿和一往无前的气势,同时,也让我们感悟到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历史的职责感。
影片以真实、朴素的一段战争场面为开端,引入张子健饰演的刘铁柱、迟磊饰演的孔祥文等人物。之后这个英雄连队接到上级命令撤离战斗前沿,他们在战火硝烟熏陶的战旗伴随下来到了北京城,一向不知此次撤离转移任务是什么的九连官兵直到199师师长李水清宣布九连并入199师,准备参加开国大阅兵时才如梦初醒。最终九连官兵融入到199师这支英雄部队中,连队的群众荣誉被更高的全军荣誉所替代,英雄连的战旗成了八一军旗的一部分。当战功卓着的战斗英雄九连连长刘铁柱为了全师的荣誉主动放弃参加梦寐以求的阅兵时,当已获得参加阅兵资格的小战士孔祥文为了救孩子牺牲在阅兵前一天时,当高参谋行军礼目送经他训练的九连官兵前往天地安门理解检阅,空荡荡的操场上只留下他一个人时,所有的人对荣誉的认识都有了更高的升华。
影片又从生活出发,透过他们的具体言行和人物表情与心理的细腻刻画来表现他们伟大而崇高的品格,成功地塑造了刘铁柱、李水清、赵勇、赵保佑、高闻天、孔祥文、吴金贵、贾根财等艺术形象。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刘铁柱、孔祥文的个性。刘铁柱机枪扫敌军、负伤训练,展现了他坚强刚毅的性格、富有革命牺牲的精神;孔祥文护军旗、舍身救孩童,展现了他强烈的职责感与使命感。他们代表着解放战争、抗日战争以及鸦片战争以来牺牲的每一个英雄先烈的品质,他们的事迹,更表现了我们老一辈革命先烈勇于斗争的大无畏气概和坚定的爱国信念。他们是真正的人民军队!这一切都使我们更加崇敬、热爱他们,他们的伟大品格和精神,鼓舞我们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奋斗。我们都就应致上崇高的敬意!
那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我们不是就应把注意力仅仅放在祖国的军队是如何优秀,而是在对优秀的原因的思考上。六十年后的这天,回望六十几年前的峥嵘岁月,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奇迹,新中国的成立更是奇迹!中国人民发挥自己的智慧、毅力、顽强,战胜了困难,用自己的生命扞卫了自己的家园和祖国!他们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中国人民军队同样创造了奇迹,没有烈士们,就没有我们的这天,他们的壮举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发奋学习。而创造奇迹的根源就是激励他们前进的爱国热情。爱国主义的力量不可战胜,历史已经证明了这条真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的祖国开始了新的历程。我们此刻的任务不是当年赶走侵略者、消灭反动派的血火战斗,我们应用我们青春的热血、青春的信念、青春的力量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祖国。
珍惜这天的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吧!把强烈的爱国热情化为实际行动,让我们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崇高的爱国主义传统吧!用我们的双肩担当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吧!
为引导广大在校生党员探寻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扎实推进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开展以“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院师生党员代表前往兰考、竹林镇进行参观学习。
在兰考,队员们首先瞻仰了焦裕禄雕像,并在焦裕禄墓前三鞠躬,以示追悼,随后,队员们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感受焦裕禄情怀;在竹林镇政府负责人的讲解下,学院师生了解了竹林镇三十年来艰苦的奋斗历程,感受到竹林镇由村变镇,由穷变富,由落后变先进的三十年风雨巨变,随后,学院师生相继参观了竹林镇博物馆,竹林镇碑苑,一览竹林镇丰郁浓厚的历史内涵与艰苦奋斗的文化成果。
学习结束后,队员们认真总结,积极反思。“焦裕禄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竹林人身上的永不服输的拼搏进取精神值得我们钦佩,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就应该努力加强自身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培养,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出力。”交流会上,安雷这样讲到自身的感悟。
参观学习结束了,但红色的精神却流淌进队员们的心中,灌溉着队员们的心田。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临近,红色教育随之升温。大量党员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感受红色精神,触碰澎湃初心。就拿刚刚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香山革命纪念地来说,八处革命旧址仅中秋三天小长假就接待了五万多人,十大本留言簿被写得满满当当。
红色教育基地红火起来,当然是好事。通过文献档案、影像视频,重温激情岁月,缅怀先辈事迹,对于每位参观者来说都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随着红色资源不断被挖掘开发,红色教育基地日渐增多,摩肩接踵的人潮中,持有“打卡”心态的确有不少,在大门前拍张合影,便“党旗一收、四散而去”的支部也不在少数。上网一搜,随处可见的攻略指南,将“打卡”路线、最佳拍照点,介绍得明明白白。只求身到、不求心到,这样的红色教育多少有些变味。
红色教育沦为“到此一游”,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根本的,恐怕在于心态没有摆正。或是想着“完成任务”,或是只图合影露脸,心思根本没放在学习体悟上。也有一些单位,将组织红色主题活动当成“例行公事”,觉得这是上面要求的“规定动作”,关键在“留痕”,人头凑齐、亮出党旗,或是穿上军装、唱了红歌就算“程序圆满”。而另一方面,现实情况也确实“吓退”了不少真心学习者。每到节假日或重大时间节点,各大红色教育基地总是人满为患,所到之处往往没有细致的讲解、周到的服务,只有拥挤不堪的人群和维护秩序的口令。再珍贵的书卷、再动人的故事在这样的一片嘈杂中,怕也难让人驻足细品。
红色教育基地不是旅游景点,想要有所收获必须端正态度。走进纪念馆,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参观旧物,是为了从先辈处获得启迪。品味红色记忆,感悟峥嵘岁月,必须得“走心”。抗战老兵在老照片前驻足良久,眼含泪光;母亲握着年幼孩子的小手,一笔一画写下“祖国生日快乐”,这样动人的场景背后是心有所感。静静聆听,细细品味,将自己融入到那些过往的历史中,才能更加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从何而来,才能知晓未来该走向何处。
参观要“走心”,组织布展更得“用心”。在特殊节点,提前增设服务,疏解人流、避免“扎堆”,让参观者有更好的体验,再去谈获得感才有意义。而更为重要的是将功夫用在“平时”。红色教育的方式不止一种,相比于提供拍照场地、机械背诵讲稿这些“套路”,利用先进技术,主动探索灵活生动的展陈方式,打造真实可感的现场体验等,或许更能打动人心。总之,不让红色教育流于形式,还需要多动脑筋、多花心思。
“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我们才能不忘初心,扎实走好逐梦新征程。
学习红色家书,使我们思想深受教育,心灵得到洗涤。家书再现了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舍生取义英勇报囯,抛头频洒热血,浴血奋战,为我们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读着烈士的家书,使人心潮澎湃,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我班王志强同志就是烈士的后代。白色恐怖时期,他的父亲为了完成革命任务,把将要临产的妻子藏在地窖里,自已去执行任务,不幸叛徒告密被抓,敌人烤问未得任何消息,惨忍的将他活埋……向先烈们致敬!向志强老师致敬!
学习红色家书,继承先烈遗志,以先烈为榜样,坚定理想,以实际行做好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各项工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从无到有,从弱变强。衷心祝福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盛,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美满。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四年级二班的XX,我演讲的题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xx省XX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XX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