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三作文五育并举高考怎么考?作文题、范文、素材精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
劳
育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范文1】
尊重劳动,才有美好未来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尊重劳动,才有美好未来”。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未来仿佛一部手机在手,绝大部分生活中的人工劳动都可以轻松地由智能替代,比如,洗衣做饭、卫生保洁都可以由编程机器人替代,甚至,连妈妈叫我遛个狗,都可以让我家的机器人代劳。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机器能几十、上百倍地提高人工生产力,标准化地操作,质量也大为改观,工作效率和本领效果更是惊人。AlphaGo先后击败韩国围棋国手李世石和中国围棋天才柯洁;无人机、无人汽车的先后投产等,极大改变了我们生活的质量和生活节奏。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在科技改变生活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因为过度依赖科技而变懒了?是不是以为科技能替代生活中的大大小小劳动事项?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我感觉我们现代人太过于依赖科技成果。从我们中学生的视角,原先需要查阅纸质工具书的烦琐,被计算机网络的迅速便捷替代;阅读上,更是觉得电子书携带和翻阅便捷,以致可能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没有认真拿起过一本纸质书而导致阅读能力下降。生活中有了除尘机器人,我们都很久没有收拾过自己的屋子,对居住多年的房子逐渐感到陌生;恍惚中,最体现生活智能化的手机即是一切……
人工智能固然便捷高效,如果不慎重对待科技,忽略了人的劳动实践,它也会消解我们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要知道,科技本质上是为了实现人的对象性力量,四十多年前,人工智能发展的初衷不过是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试想:如果未来发展方向,是科技一步步取代一个人的正常生活节奏,那我们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里呢?再仔细思量,人之所以成为人而区别于其他万物,正在于人具备思考能力——能创造和使用劳动工具——且不断地用勤劳的双手改变彼时和此时的生存环境。在百万年的漫长时光里,依靠劳动实践探索,现代人从人猿一步步进化而来,直至逐步人工智能化的今天。所以,即便是人工智能化,那也是人类为进一步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思考,并且用双手勤奋劳动创造出来的科技价值。它本质上是我们人劳动创造的成果。
百年前,孙中山先生说:“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人工智能是我们生活的需要,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历史的必然。我们需要拥抱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但也必须树立科技时代的生活思维,清醒地认识到:人工智能不可能完全替代人,我们更不能主动让人工智能完全取代我们的思维和劳动,而成为“高能白痴”。对于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依然要理性且心存敬畏!除了防范人工智能失控等“异化”风险,作为现代人,我们更要坚持人作为人存在的价值理性和人生意义——未来的美好的智能生活,仍然需要我们现在和未来“干一行、爱一行”地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扎扎实实地为社会劳动奉献,成就丰富多彩而有价值的人生。
谢谢大家!
【参考范文2】
渺小与不朽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两千多年前,有一位渺小的诗人,历史的尘埃拭去了他的姓名,却盖不住他不朽的诗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多少年来,多少中华儿女就如这位诗人所写的一般,耕地,织衣。在漫漫的长夜里,期待忙碌的黎明,薤上露,露沾衣,衣不惜,愿无违,在历史的长河中
留下渺小而不朽的涟漪。
然而两千多年后的今天,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忘却了劳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没有时间去劳动;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有了人工智能来替我们劳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被困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名为懒散的孤岛上;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居然要依赖别人的劳动,自己萎缩在生活的角落里,并且嘲笑着光荣的劳动者。今天我在这里的讲演,就要说说自己的心声。
我也注意到了,今天的社会中,有勤劳者,有懒散者,有热爱劳动者,也有不尊重劳动者。
勤劳的人,对于劳动存有一种天然,繁忙于晨兴,戴月于归途。要知道,清晨尚在熟睡的现代都市,是被清洁工唤醒的,戴上口罩,挥动扫帚,累了就坐在路边,从怀中摸出余温尚存的早餐,望一望街角,听一听风声。
学生与老师,不约而同前往学校,在书声琅琅的窗前,等待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工人爬上了吊车,农民堆好了柴草。
勤劳如此平常。
热爱劳动的人,对于劳动有着一份超然。当陶渊明除去园中杂草,荷着锄,拭去汗,采菊东篱,种豆南山,悠然如飞鸟,超然若浮云。
劳动对于他们,不是疲于奔命,更不再意味着渺小而平凡,他们在享受劳动,享受这一古老的传统,在此之中,自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真性情,难以割舍,难再分辨。
勤劳如此不凡。
尊重劳动的人,对于劳动有着一份敬畏。他们能够敬畏路边的清洁工,能够停下车,静静等待他们扫过眼前的路,而不是鸣笛示警;能够敬畏餐厅中的服务员,能够耐住性子,等待他们端菜过来,而不是喝三道四,指指点点;能够对默默无闻的劳动者说一声“谢谢”,而不是漠然路过。
勤劳值得尊重。
同学们,老师们,今天,此时此刻,我想对你们说:我们虽然处于科技发达的时代,有着人工智能,但人类仍然渺小,年寿终将有尽,荣乐也不过只享受一世,真正不朽的,在于一双勤劳的双手,用它去劳动,去创造,将渺小变为不朽。
谢谢大家!
【时评精选】
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学校家庭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近日,中央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家长直言,早该加强了;有老师说,这下子有了“尚方宝剑”;还有其他网友称,当下全民战“疫”的特殊时期,也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时机,劳“疫”结合,切实如需。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但是,毋庸讳言,与德智体美相比,劳动教育受重视的程度一直低迷,经常处于“喊起来重要,教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以至于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现实中,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什么家务都不让孩子干,怕累着也怕浪费学习时间;一些学校的劳动与技术课程成“摆设”,经常被占用,还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适得其反;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对学生来说,在劳动实践中,不仅可以掌握一些劳动知识、收获一些生活技能,而且能够培养一种新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不仅能深刻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而且能够涵养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不仅可以磨炼顽强意志、吃苦耐劳精神,而且能够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仅更加自信快乐地面对当下的学习与生活,而且更有能力、更有勇气开启今后的幸福人生。
劳动是创造的基础,是人成长所需之课堂。把劳动教育进行到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同发力,三管齐下,共同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按下“快进键”。
学校是主阵地,应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注重系统培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设一些与家政、烹饪、手工、园艺、耕种、饲养、非物质文化遗产、康养服务等相关的劳动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形成自觉参加劳动,学会诚实劳动,把劳动教育理论化、课程化、生活化。
家庭要多注重日常养成。加强劳动教育,不能止于课堂。《朱子家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家长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有助于在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一定要多放手让孩子做事,不要“舍不得”,要把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让孩子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小到整理书桌房间,大到参加家务劳动,从点滴处培养劳动意识,在经常性的家务中养成劳动好习惯。
社会要发挥协同作用,支持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干起来,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除了搭建多样化实践平台,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实践需求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汇聚正能量,强化舆论引导,积极涵育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从根本上消解“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陈规陋习。比如,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广大医护人员、公安干警、人民解放军、社区干部、公益志愿者,挺身而出、舍生忘死,昼夜奔波在抗疫第一线,坚守岗位,不胜不休,为阻击疫情贡献着实实在在的力量,创造着一个个高光时刻,他们不仅是最值得敬佩的逆行者和坚守者,更是践行“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奉献者和担当者,理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厚待,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赞美和学习的榜样。钟南山、李兰娟、陈薇院士这样的“侠之大者”就是我们应该追的“明星”和“偶像”。
法国哲学家卢梭说,“一个小时劳动教育给他的,比终日向他讲述所记住的东西还要多”。期待劳动教育越来越实至名归,在校园、在家庭、在全社会蔚成风气,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更期待学生们
“劳力劳心,亦知亦行”,对知识躬身修行、用身体“丈量”世界,多动手实践、多出力流汗,在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的过程中,享受到劳动的快乐与成就,用双手成就美好的人生。
【关于劳育的作文素材】
1.在我们的社会中,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的范畴。——马卡连柯
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这种精神发展是由和谐的劳动产生的,它应当构成无产阶级社会公民区别于资产阶级社会公民的那种人的特质。——马卡连柯
2.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杜威
3.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
4.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志的志愿。——苏霍姆林斯基
5.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达·芬奇
6.勤工俭学的意义还在于它能够培养和发挥青年的创造性和才能。如果我们给青年安排一条轻便的道路,他们只须饭来张嘴,上课就念书,什么也不管,这样我们就会害了青年,会使聪明人也变成傻瓜。——徐特立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徐特立
8.当劳动是种快乐时,生活是美的;当劳动是一种责任时,生活就是奴役。——高尔基
9.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贫困。——歌德
10.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雨果
智库·管理视点推进“五育融合”变革育人方式李维兵【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为此,各地要不断培育优质师资、推进课程建设、革新课程样态、构建评价体系、营造生态环境,着力推动“五育融合”,变革育人方式,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关键词】五育融合;融合发展;育人方式【中图分类号】G41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1910(2021)01B-0022-03【作者简介】李维兵,泸州师范附属小学校长,正高级教师“‘五育融合’不仅仅是‘五育并举’,更不是德、智、体、美、劳的简单拼凑和叠加,而是通过‘五育’融入学生课程、活动中,并相互渗透,从而实现不同于各育的一个新事物——‘五育’的整合生成体,即通过‘五育’互育和有机融合,高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宁本涛的话,为我们推进“五育融合”、变革育人方式提供了思考的方向。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那么,如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各地要进一步采取强化教师入口关、加大教师培训培养计划、构建名师名校长激励机制等措施,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学校层面要强化校本培训,认真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老中青分层推进。对新入职教师,学校要建设师德涵养、教学技能、班级管理等专题培训课程;对成熟型教师,学校要抓好外出学习、参与赛课、课题研究、评优晋级等关键时间、关键人物、关键事件,助他们一臂之力,让他们更好地成长;对卓越型教师,学校要为他们建立名师工作室,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让他们带队伍,帮助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二是各学科齐头并进。学校要综合考虑各学科组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推进,为各学科组教师腾出时间与空间。例如,每周一下午,定为全校教师的校本研培时间;周二下午,定为全体语文教师集体备课时间;周三下午,定为全校数学教师集体备课时间;周四上午,定为全校体育、音乐教师的教研活动时间;周五上午,定为全校美术、科学、英语的校本研培时间。这样,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研培活动,推动各学科组教师齐头并进。三是教与研互补共生。学校既要关注教师的教学,也要关注教师的研究,激发教师走上教育教学研究之路,能上课,能言说,能表达,能写作,成长为更22一、培育“五育融合”优质师资1.更新教育观念。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相继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为此,各地各校要加强文件解读学习,让教师树立科学成才观,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个性成长;同时,还要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新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2.提升教师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是一所学校的第一资源,承担
管理视点·智库好的自己。四是现代与传统相融。虽然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但我们仍然不能忽略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简易教具等传统教学手段的价值。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媒体的运用,是两驾马车并驾齐驱。3.统整多方力量。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一个广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课程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以及人格魅力的人。学校要全力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师育人方式变革。同时,学校还要统整多方力量:一是统整家长力量。学校可与特长丰富、对学校工作支持的家长进行联系,教给他们必要的教育方法,让有意愿的家长走进课堂。二是统整公益机构的力量。学校可与当地科协、团委(少工委)、关工委、青少年宫、家庭教育协会、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和教育志愿者有效合作,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校当前的博物馆课程能较好地推进,也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帮助。三是统整地方工匠资源。泸州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滋养了一批优秀的地方工匠:有泸州茗茶、民间竹编工艺、江阳油纸伞等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还有在文学、书法、音乐、器乐、舞蹈、体育等方面很有造诣的当地文化名人。学校与他们协商,颁发聘书,让他们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对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这一教学内容,数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学习;品德与社会教师可以以老北京城中轴线建设为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育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创编以轴对称为主题的体操动作;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与创作轴对称图形画作;劳动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开展以轴对称为主题的手工制作。3.校本课程特色。校本课程,彰显学校与教师的智慧。学校要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提升教师课程设计能力,让教师树立“学生即课程资源、教师即课程资源、家长即课程资源、社区即课程资源、时代即课程资源”的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理念,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同时,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融合,为学生创设参与性强的学习活动,将学科知识融入活动课程中,通过活动、情境的营造,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不断积累、体验、内化,形成具身感受。例如,我们形成了“研学旅行在江阳”“纸韵梨园工作坊”等地方课程;设立了包括仁孝节、读书节、体艺节、英语节、科技节、器乐节的“校园六节”节庆课程;开发了“创客教室”“校园气象播报”等社团课程和“五月五过端午”“月明中秋”“童声颂抗疫”等时代课程。此外,我们还整合各教研组力量,整体谋划,围绕一个主题,将与主题相关的学科内容一并纳入,拓展知识宽度与深度。例如,今年秋期,学校开展了“‘醉美泸州’主题课程群教学”:德育板块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为主题介绍本地名酒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长江文化等;智育板块主要介绍与泸州相关的经典古诗词、地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指标、交通旅游、矿藏资源等内容;体育板块有泸州传统体育项目、优势体育项目;美术板块有地方名家赏析、地方美术特色;音乐板块有川剧泸州流派、泸州地方歌曲(《醉美泸州》《请到泸州来》《醉江阳》等);劳育板块有楼顶的“东篱园”传统种植基地、操场边“无土栽培”国家新兴农业实践体验等。二、推进“五育融合”课程建设1.学段融会贯通。教师除了要知晓本学段本学科专业知识外,还需要熟悉学科前后的知识衔接,从而实现各学科课程在教学中起承转合的功能。为此,教师要做好学段融通准备,减少各学段的连接障碍,实现各学段间知识畅通。例如,小学语文学科的字、词、句、段、篇和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系统架构;小学数学学科的“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板块知识螺旋上升,层层递进;体育课创新课时安排,每班安排两节专业体育项目课、一节常规体育项目课;音乐课开展器乐进课堂,一节统编教材课,一节口风琴、葫芦丝、竖笛等小型器乐课;美术课实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有机融合,一节统编教材课,一个年级一项地方美术传统项目。这样,学生既有必备的体育与艺术素养,又能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掌握一项以上的体育与艺术技能。2.学科课程整合。在推进“五育融合”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科为基点,打破学科壁垒,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改进教学策略,以多学科融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科课程整合的效度。例如,针三、革新“五育融合”课堂样态我们积极倡导“双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充分践行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构建教室小课堂、校园中课堂、社会大课堂,拓展学生学习时空;优化教学环境与教学方式,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整合,充分利用学校高清录播教室、校园电视台等,建设“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资源库;转变师生教学关系,努力让师生乐教乐学、活教活学、教好学好。同时,教师还23智库·管理观点要学习和提升,创新新时代课堂教学样态:理想课堂的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融合度、延展度、练习度“六维度”;学生“六步自学法”、教师“六环引导法”的自导式教学法;融创课堂的技术融入、学段融通、学科融合、生活融贯的“四融”。我校还着力探索基础课程“三部九环”教学、拓展课程“单元式”教学、活动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课程“主题性”教学等。针对区域内整体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机制不健全、课堂活力不足、教学效率不高等现象,采用整体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及相关机制的实践探索;开展“基线教学兜底、高线教学达标、红线负面根除”教学三线治理,整体“确立理想课堂的目标导向机制、实施教师立体式研修激励驱动机制、建立课堂教学行为诊断改进机制和落实政府四纳入行政保障机制”,成效明显。2.大中小一体。我们要全面推进“五育并举,融合发展”的育人方式变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此,区域范围内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各级各类学校应齐头并进。例如,泸师附小城西学校与西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思政一体化合作单位,聘请西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五位专家为泸师附小城西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教师。这样,通过双方合作,“大手牵小手”,推进资源整合,充分发挥“1+1>2”的教育成效,实现教学研究的互通、教学资源的融通、教师培养的贯通。3.家校社协作。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校社要协作,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此,学校要引导家长在家校合作中做好“当好家长、家校交流、志愿服务、家庭辅导、参与决策、社区协作”六方面工作;学校要积极寻求支持、有效统整社区资源,建设社区教育联盟,共建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等,推动社区在教育良好生态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共建共享。例如,泸州市委宣传部、泸州市教体局在全市学校挂牌建立了“泸州河”川剧艺术传承基地;在县区层面,叙永县建立了咪苏唢呐传承基地,古蔺县建立了古蔺花灯培训学校,合江县建立了福宝唢呐传习基地,江阳区建立了花船传习基地。泸师附小围绕“泸州老窖传统酿酒技艺”创建线描写生、版画、彩墨画、高粱种子贴画、酒瓶彩绘、黏土浮雕等学生艺术社团,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艺术能力。总之,我们努力推进“五育融合”,变革育人方式,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内生动力,增强地区全域教育智慧,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四、构建“五育融合”评价体系1.科学运用四类评价。“要坚持问题导向,破立并举,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我们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引导教师科学运用四类评价方式,不断创新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尤其对于增值评价,教师了解较少,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专题解读,邀请专家进校指导,充分发挥增值评价与运用较多的结果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的整体评价育人功能。2.完善区域评价体系。多年来,泸州市江阳区教育体育局制定的《泸州市江阳区素质教育质量督导评估指标》,对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和兴趣特长发展水平的评价有较好的实践基础,有力地推进了全区素质教育发展。在区域层面,教育行政部门还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劳动实践发展水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水平等评价指标。3.细化学校评价办法。全校认真学习、领会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政策文件,领会对教育的新要求,结合区级层面制定的《泸州市江阳区素质教育质量督导评估指标》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创新开展素质教育质量评估学校考核办法,为区域完善新的评估指标提供校本案例。五、营造“五育融合”生态环境1.党政群合力。当前,泸州市城乡教育、新老城区教育资源配置仍然有较大差异,市委、市政府仍需加大对教育的均衡投入,从政策、制度、硬件等方面进行保障。家长与社会对教育的认识依然存在疏德、偏智、弱体、抑美、缺劳“五育缺失”问题,造成“育分”不育人的现象。社会各界应当齐心协力,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家长与社会对教育的理解偏差,努力营造五育融合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例如,泸州市龙马潭区24
为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发挥以美育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发挥以美育人的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展现向真、向善、向美的校园文化,复兴中学将举办第27届艺术节。活动内容包括诗文朗诵,美术展,音乐、舞蹈、戏剧表演等。艺术节是学校的传统活动,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同学们的欢迎。不过也有同学认为“人无德不立,学无‘分’不行,只要品德好、成绩好,未来就会很美好,风花雪月又不当饭吃”;还有些同学认为艺术修养要看考级成绩,拿到证书才有用,其他都是浪费功夫。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在艺术节开幕式上的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提倡美育,让世界充满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提倡美育,让世界充满美”。
现如今,关于是否进行美育引发了不同人的争论,不少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美育并不重要,“人无德不立,学无‘分’不行,只要品德好、成绩好,未来就会很美好,风花雪月又不当饭吃”,对此,我的观念是——要提倡美育,让世界充满美。
首先,我们所说的美育是指对审美能力的一种培育,它不仅仅局限于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欣赏美的作品,更多的还在于对现实生活
中美的发现,以及对美的道德方面的发现和认识。而我之所以说我们需要美育,说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教育,是因为美育能直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对美的事物与美好品德进行一个更上一层的鉴定和选择,它会教我们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且它能够对个人素质的提升以及人格的塑造产生很大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美育让自己在面对艺术、面对社会、面对人生时有一个判断标准,而这个标准能够树立其个人的发展方向,促使我们全面发展。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过分专注于智育培养,有时往往会忽视甚至轻视对美育的培养。的确,在这个教育体系所置的环境下,智力开发很重要,也很有必要,可是审美能力的有无并非是无关紧要的事,美育能够帮助你在智力培育的同时,树立更好的判断标准,建立全面的人生观,让你能更好地去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而这些能力又能够促使你进步,在面对一个新事物的时候,教你判断好坏,判断是否道德,而这些是智育中无法获得的东西。
而又有人疑问在学业为重的环境下哪有时间去欣赏美。其实美育不只要欣赏美,更重要的在于辨别美、发现美和创造美。之所以认为没有时间进行美育,是因为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不能在纷繁的社会中抓住那些温馨、美好的美的瞬间,并且加以放大,传递给更多人去感受美好,这也是美育能够带给我们的东西,当你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中,美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冲击,洗净我们心灵中的创伤,推动我们进步,抚慰我们向前。
在这个过分注重智育的社会,我们应该重视美育的培养,让美育填充我们心灵中对美好的向往,让社会充满美,发散美,构建一个更加美丽的世界。
谢谢大家!
?考作?热点押题|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作?题、范?、素材精选“距离?考还有5天,今天作?君为?家带来关于五育的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货满满~?末附电?版下载?式,记得查收哦~”1德
育【作?题?】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位新教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教师?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师,我亲眼看到?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室由学有专长的?程师建造;?童被学识渊博的医?毒死;幼?被训练有素的护?杀害。看到这?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要求:你认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到什么呢?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要求选好?度,?定?意。明确?体,?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范?】德育为先,德才兼备“育?”的?的在于有较?的思想道德修养,就是要让学?学会做?,懂得做?的道理,从?树?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观;从?就养成?尊、?强、积极进取、诚实守信、宽厚善良、为?正直、助?为乐、孝亲敬长、勤劳节俭、富有责任感的优良美德;从?就成为?个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存、学会创造的?。?“成才”的?的在于业务技能的锤炼,就是要让学?从?夯实业务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增强业务能?,在实践的磨练中,在优胜劣汰的经济?潮中有?存能?,能创造财富。育?与成才到底孰轻孰重呢?陈毅元帅曾经说过:?个空军飞?员,如果开不好飞机,那总不好吧;然?,飞机开得再好,开到敌?那边去了,反过来打??的国家,那就很糟了。这段话极为深?浅出。它告诉我们,?个??能,固然不好;?德,就更不好;才??德缺,是灾难。教育究竟为了什么?这位?战中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提出的问题值得深思。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最重要的是培养?。成??成才更重要。成?是头等重要的事,?性是教育的精髓
五育融合为主题的作文
当下,在育什么人和为谁育人等已然明晰的情况下,怎样育人以及如何提升育人质量成为未来中国教育改革亟须回答的重大问题。通往育人质量提升的路径多种多样,其中“五育融合”是当前及未来基础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之一。
如何理解“五育融合”的价值及内涵?通过强国的学习让我思考了许多:
第一,“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假设”。它预设人的成长发展,不仅是全面发展,更是融合发展。所有教育活动对人产生的育人成效,很难截然分离。
第二,“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实践”。“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的前提下提出的。“五育”并举强调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是对教育的整体性或完整性的倡导,“五育融合”则着重于实践方式或落实方式,致力于在贯通融合中实现“五育”并举。
第三,“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理念”。“五育融合”的提出,还蕴含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或育人理念,即“融合理念”,它与“融合实践”一样。
第四,“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挑战”。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挑战意味着今后的学习,不仅是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人机交互式学习,也是“五育融合式”学习,形成基于融合、为了融合和在融合之中的学习兴趣、意识、方法、能力与习惯;
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挑战带来的是新要求:要有“五育融合”的教学新基本功,既要善于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充分发挥每一堂课、每一个教育活动的“五育效应”,也要善于融合利用各育的育人资源,实现基于融合、为了融合和在融合之中的新型教学方式;所有这些都构成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它带来的是未来中
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希望、新道路和新时代。
2022年关于为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育人要求材料作文(全文)
关于为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的材料作文800字
范文:
以美育人
向美而行
春天是什么?孩子回答:是柳枝,是燕子。却被认为不符合标准答案。这引发了我们的深思,生活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何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与心灵?我的回答是:让我们以美育人,向美而行。
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趣,更有着一种天然的力量。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然而,当前学校教育过分专注于智育培养,美育课程成了摆设,美育让路变得理所当然。甚至有同学认为品德好、成绩好,未来就会好,风花雪月又不当饭吃;还有些同学认为艺术修养要用证书衡量。的确,智力开发很重要,没有分数我们赢不了今天,但我们只用分数能赢得未来吗?
“教育要培育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唐江澎校长的教育理念,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是啊,我们不仅要培养智力精英,更要培养更多的人生趣味,培养有趣的灵魂。爱因斯坦用拉小
提琴来舒缓自己的压力,用优雅的琴声激发灵感;“两弹一星”的科学巨擘钱学森,享誉海内外的女高音歌唱家蒋英,完美诠释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催开幸福的人生之花。
审美能力是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化身为艺术的饕餮盛宴——诗词大会;博物馆内涵丰富的展品拥有着更多的知音;艺术品拍卖会上我们不仅能举牌买下,更能说出拍品的前世今生。我们的文化自信也油然而生。当我们拥有善于辨别美、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才能在纷繁的世象中抓住那些温馨、美好的瞬间,并传递给更多人;美还会抚平我们心灵中的创伤,抚慰我们的灵魂,推动我们向前。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我们,审美能力将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我们身处同一个世界,但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难怪有人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让我们以美育人,向美而行,为美而献身!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