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器乐进课堂校本课程实施方案(6篇)

器乐进课堂校本课程实施方案(6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05-11 09:10:04 点击: 推荐访问: 器乐 器乐进课堂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篇一:器乐进课堂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民族器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第一篇:小学民族器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小学民族器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北京市石景山区银河小学是一所艺术气息浓郁的特色学校,以“文化、艺术共生共长,成事、成人相辅相成”为办学理念,努力把学校建成“气质高雅,内涵丰富”的学校,培养“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学有特长”的学生。2008年,银河小学被命名为“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学校现有二十多个艺术专业教室分布在学海楼和学艺楼,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使校园充满欢乐与活力。学校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彰显艺术特色,实现学校课程多样化、选择性与个性化特点,让学生在艺术的银河中,欣赏自己、完善自己,逐步提升自身审美情趣。在学校的校本课程中,民族器乐校本课程最为突出。学校民族器乐校本课程主要包括二胡、古筝、琵琶、唢呐、竹笛、扬琴、柳琴、中阮等多种乐器教学,目前已经开发了一套民族器乐校本教材,并系统组织和实施民族器乐校本课程。

  一、小学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一是通过教师介绍、学生查阅资料等方式,促使学生了解所学民族器乐的基本知识,包括该民族乐器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基本构造、乐器分类、名家名曲、乐器保养、社会影响等。

  二是通过教师指导、自主练习、合作练习与表演等方式,促使学生掌握所学民族器乐的演奏方法与技巧,包括指法、节奏、音准、力度、转换、乐感、姿势等,能够自主与合作演奏所学民族器乐。学生经过长期学习、练习、考级、演出等,最终在所学民族器乐方面形成特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兴趣激发、外在督促、目标激励、体验成功等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练习所学民族器乐,逐渐由教师、家长的外在推动转变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养成坚持练习的好习惯,从练习演奏中获得

  美感、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从成功的表演、考级中获得成就感、自信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一是通过欣赏、演奏民族器乐练习曲和名家名曲,促使学生感受和体会乐曲中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和美感,想象乐曲中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表达自身对于乐曲的感受、想象与体验。

  二是通过学习、反复练习、表演所学民族器乐,促使学生形成民族器乐学习的兴趣,形成耐心、坚持、专注、合作等品质,以及调整自我情绪、状态的意识和方法,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二、小学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内容

  学校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民乐基本知识、演奏方法与技巧、情感体验等。目前,学校已经开发了民族器乐校本教材,教材包括民族乐器相关的文化知识、演奏技能、经典作品赏析、典籍介绍与评析、练习曲谱等;在把握学生年龄、认知实际与心理特点以及民乐文化学法特点等的基础上安排教材内容。

  当前较为知名的曲目大多适合成人演奏,为此我们对已有乐曲进行了改编使其适合儿童演奏,并在教材内容编写安排上体现出由浅入深、由低渐高的特点。此外,在教材编排方面,将民族乐器的认知、民乐文化功能、情感体验功能与民族器乐技能学习等有机结合,突出教材的人文性与综合性特点。

  三、小学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实施

  1.小学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

  学校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实施,主要采用了双师指导、家长协助、小组合作、师徒结对、多乐器合奏等教学组织形式。

  双师指导是指校外专业教师与校内辅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学习和练习民族器乐的教学组织方式。学校自开设民族器乐校本课程后,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选聘专业的校外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这些教师均为我国国家一级演员,具有长期从事民乐基础教学的丰富经验和显著业绩,同时选用责任心强、组织能力较强和民族器乐基础较好的本

  校教师担任管理、辅导教师,负责协助开展常规管理和练习辅导活动。通常专业教师每周进行一次2小时的专业授课,辅导教师每周进行两次各1小时的练习辅导。专业教师擅长专业教学,经常使用专业术语,这强化了学生民乐学习的专业性,但有时学生不能完全透彻理解教学内容,在日常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时就需要辅导教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其进行解释与辅导。同时,辅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听专业教师授课,辅导教师会认真记录专业教师教学的重难点,强调的注意事项以及各项要求,在辅导练习过程中,辅导教师针对授课内容进行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辅导,为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奠定更好的基础。

  小组合作,是指在辅导教师组织的日常练习课中,教师将按照年级、学习程度等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其进行合作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提建议,互相指导指法、姿势、节奏等,这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技能的共同提高。

  师徒结对,是指在日常练习课中,教师让老学员指导新学员,师徒结对,一对一,师傅严格认真地教徒弟,示范、指导、练习,师徒之间建立起深厚友谊,共同努力,互相鼓励。

  家长协助,是指学生除了在学校的学习外,还需要每天在家里进行1个小时左右的民族器乐练习,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从旁倾听、关注、指导、辅助,并鼓励和督促学生每天坚持练习。

  多乐器合奏,是指学校民乐团学员在参加多乐器合奏演出之前的排练过程中,进行多种乐器的联合演奏练习,这种合奏既需要每位成员的基本功做保障,也需要全体成员的倾听、合作,从而培养学生集体演奏能力、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等。

  2.小学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1)兴趣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民族器乐的起点和持续动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民族器乐的兴趣,给学生塑造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体会民乐所带给人的美感、精神愉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采取多种方式教学,减轻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负担,使其感受到其中的快乐。每次练习辅导课结束时,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情感等,让学

  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2)目标激励。学生在民乐学习中每一个突破性的进步,往往是发生在有目标激励的情况下。例如,考级前的一个月、某次比赛或演出前的一段时间,这时,学生在目标激励下,会形成一个当前关注点,激发学习斗志,集中精神,从而平心静气,坚持持续的练习,由此获得较大的提高。

  (3)外在督促。学生民族器乐的学习需要兴趣,更需要耐心和持之以恒。学生民族器乐的学习,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有时甚至是枯燥的、乏味的。学生每天的民乐练习时间,少则半小时,多则数小时,有时不断重复练习某一个小节,每一小段要练上数十次,非常考验学生的耐力和坚持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辅导教师和家长的不断鼓励和督促。学生的坚持,很大程度上也是家长的坚持,家长需要采取各种奖励措施、进行正面教育等,长期督促孩子学习。

  (4)体验成功。成功体验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民乐积极性的重要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让学生体验成功,并在学生有良好表现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此外,让学生参加一些表演、比赛活动,当取得成功时,就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自信心,从而坚定学习民乐的信念。

  四、小学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评价

  1.课堂教学和练习评价

  在双师指导、小组合作、师徒互助和家长协助等教学组织形式下,在学生学习和练习民族器乐过程中,专业教师、辅导教师、组内成员、同伴和家长等会给予各种各样的口头评价,这些评价或肯定赞扬,或指出问题。除了这些口头评价外,我们还设计了课堂教学和练习评价表,供教师、学生和家长在学生学习和练习结束后进行评价。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知识部分内容较少,故评价表中未纳入知识维度,只有技能维度(考察指法、节奏、音准、力度、转换、乐感、姿势等)、情感维度(考察情感投入度、情绪、表情、整个状态等)和态度维度(考察耐心、坚持、专注、合作、自信等品质)。我们采用A、B、C、D等级评价的方式,A表示表现非常好,B表示表现比

  较好,C表示表现一般,D表示表现不太好。最后,评价者在综合考虑被评价者在各项评价内容方面表现的基础上,给予一个总体评价,也采用A、B、C、D等级评价的方式,解释同前。

  除了填写上述教学和练习的日常表现评价表外,辅导教师、家长还对学生进行追踪性的质性评价,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两次质性评价,描述学生近期练习民族器乐的状况,或者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典型性事件,从中分析学生的技能发展状况、潜质、悟性、意志品质、情感及特长发展状况等。

  2.考级评价

  民族器乐专业团体每学期组织一次民族器乐演奏社会艺术水平等级考试,学校学习民族器乐的学生大多会参加这样的考试。在考级过程中,专业人员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民族器乐学习的程度和水平进行评价,肯定学生演奏的优点,提出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些评价成为指导和激励学生日后民族器乐学习的重要内容。考级通过,民族器乐专业团体会发给学生相应的证书,给予肯定和认可。这些考级评价也被学生、教师和家长认为是较为客观、公正和专业的评价。

  3.排练和演出评价

  银河小学学生的民族器乐表演远近闻名,民族器乐学生经常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在演出前期的排练和演出过程中,民乐指挥、辅导教师、同伴都会给予各种指导和评价,这些评价或指导学生不断改进,或激励学生努力排练和练习。此外,在演出过程中,观众也会通过掌声、言语等做出自己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往往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是学生自信、勇气和荣誉感的源泉。

  总之,民族器乐是银河小学重要的艺术类校本课程,对于学生的情感培养、特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学校也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器乐文化的重要使命。学校将不懈努力,将本校民族器乐校本课程建设得更加完善!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第二篇:农村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农村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初稿)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篮球活动深受少儿的喜欢,也是很容易开展的一种体育活动,但活动的形式,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游戏和简单的活动层面上。虽然有的小学也进行了小篮球活动与促进学生技能、体能、动作发展方面的研究,但对小篮球活动内容,活动规则,比赛规则以及小篮球活动对少儿坚强意志形成,团队精神的培养等方面的研究缺乏深入的探讨,几乎没有形成系统的小篮球校本课程体系,也没能够制定出具体实施的措施。

  事实上,我们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活动时,往往就是让学生拍拍球,做一些简单的游戏而已,如果有了一套小学篮球课程体系,就像有了语言、科学等课程一样,便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少儿对篮球所发生的兴趣能延续到以后各个成长阶段,乃至于终生;少儿所形成的基本动作将为今后的体育活动打下基础;所养成的坚强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行为能够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为此,我校利用活动场地宽广的优势和小篮球深受学生喜爱的特点,有计划地开展小篮球体育活动,并进行了小篮球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我曾经做过这样的调查,你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什么?全校883名学生中,74.5%的学生选择了篮球,为此,我校将利用活动场地宽广的优势和小篮球深受学生喜爱的特点,有计划地开展小篮球体育活动,并进行了小篮球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继承历史意义

  篮球运动起源于1891年12月1日由国际基督教青年会(YMCA)训练学校的体育教师詹姆斯·奈斯密斯所创。奈斯密斯是加拿大略人先在麦克拮尔大学攻读牧师学,后在美国麻省的春田学院谋得一个体育指导员的职位,该所学校所在地是一个盛产密桃的地方,奈斯密斯把装密桃的篮子钉在室内运动两端十尺高的地方,然后将桃子投向篮子里,事后将称之为投篮运动。在执教期间想办法,动脑筋、拟订了一

  些规则,提高了学员们的兴趣。

  从历史的演变至今,篮球运动视作是一项地球人强身健体的重要内容。国际上有篮奥组织,并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篮球竞赛。如:美国的AMA联赛,国内也设立了CBA联赛、大、中、小学生联赛。这对推动当今学校篮球运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现实意义

  一所学校至少有几百名学生,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将来能否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教师肩负着神圣而艰巨的义务。开设校园篮球特色教学既顺应了体育课改的潮流,符合全国亿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目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又拓展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三)作用与价值

  开发校本教材,开设校园小篮球特色教学是用篮球运动为主要手段,更好地锻炼学生身体,改善课堂气氛和教学的多样性,把小篮球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综合性、对抗性、集体性等融合在体育教学之中,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力量、耐力、弹跳等身体素质,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意智品质和团结友谊等集体主义精神。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教学、以科学的高度分析也有利于儿童的机体增长,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课练习,业余训练、阳光体育展示活动等手段来完成。它也能够很好的体现在新课程背景下,有利于校本教材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体现其真正的价值。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小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他们的个性心理特点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型到定型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但组织纪律性差,自控能力也较差,接受新事物快,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艰苦奋斗精神,他们希望学有所成,有所作为,但往往知难而退,缺乏实干精神。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缩点。因此教育须尊重学生,然后作为受教育着的学生,他并不是一无所成,他有他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情绪情感体验、个性的“润光”点,以及他自己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教育效果的好差往往取决于外在的教育因素能否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建构活动。而要促成这一内在建构活动的发生与完成,最关键的是要找到他发展机源的机灵点。因此作为小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求教师应吸纳学生的建议和想法,采用多种有效的兴趣化教育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搭建受教育的空间,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

  2、有利于促进教师个性的发展

  社会环境是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外部条件,社会实践是教师个性道德品质形成的客观条件。个人主观努力和积极的思想斗争是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条件,以此推理得出的结论。教师的个性发展一方面受社会环境影响,其次是教师社会实践的客观条件所形成,再次是教师个人主观努力的因素。一个真正的教师永远是一个个性,一个鲜明的个性,一个独具一格的个性。也正因如此,教师的个性品质必然影响着其对课程的选择与组织。比如:独立型的教师与依存型的教师在处理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时肯定会有差异。情感型的教师与理智型的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面也肯定会有区别,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学识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方面。学生的个性往往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他老师的个性的痕迹。这就是所谓的“以个性养成个性”。

  3、有利于学校体育教学特色的形成

  一所学校有没有特色,要看他有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各级政府的统编教材都有严格

  目标和规定,但这一规定是基本的普遍的,不可能照顾到每所学校,所以也不能形成特色。那么开发校本教材这样才能形成学校的特色教学。比如:有体育传统的学校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有关方面总结和梳理,积极开展兴趣化教育。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校本教材----从而实现学校体育特色教学。

  三、开发校本教材的基本思想与基本内容

  教育部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最高权力机构,它的职能是制订国家基本教育的方针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基本实施的方案。上海的教育部门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与发展的需要制订了市教本,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课程计划在全市范围内使用,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在实现执行贯彻市教本计划课程标准外,各地在各单位也可根据实际发展的需要,开发、拓展教学内容——校本教材,我校在实施市计划课程的同时,还把篮球兴趣化教学内容作为校本教材,主要做法是:

  1、小篮球校本教材的整理(1)划分学年段

  首先把市教材内容体育中关于小篮球教材进行集中,然后根据全国青少年儿童篮球教学训练大纲的内容作为补充,最后进行编排,成文成本后列为校本教材:a、篮球知识、技能b、学生体能、测试标准

  c、本地学情d、评价标准

  全校1—6年级,6个年级划分为三个教学段。即:1—

  2、3—

  4、5—6三个学年段。

  一、二年级主要用游戏形式来完成篮球的一些技术尝试,培养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篮球的乐趣。

  三、四年级从篮球技术、技能教学的切入点,突出小篮球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五、六年级从技术、技能训练为主,通过努力的教学训练活动,巩固和提高学生对小篮球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在教学实践不断激发学生对篮球的情感,促进学生热爱小篮球,养成锻炼习惯。(2)制订好学习段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的安排a、强化球性

  把三个年段列为2—2—2制:即:2年的兴趣培养,2年学习基本功,2年技术技能形成。

  一、二年级主要通过游戏活动,在动中玩、玩中学、发现与认识成功的学习方法,从中得到乐趣。

  三、四年级以球性练习为助学点,原地拉运球为基点,行进间运球(包括后撤步运球变方向运球、快速运球急停急走)为掌握点,原

  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为切入点来提高学生对控球能力。b、强化球队技、战术

  五、六年级让学生在一个正确并富有一定的竞争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双手胸前传接球,反弹传接球单、双手投篮,多点三步上篮,以及教学比赛,攻防战术练习等。c、师资培养

  不断引进专业人才并对在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制定目标,加强管理

  每周一节体育课作为小篮球校本教材教学实践活动之学习传授篮球的技术技能让学生充分感受篮球教学的魅力。采用各种的训练方法,多样的活动形式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展示教学成果,小组竞赛,合作学习,帮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目标的指定:定年段教学成果目标:定校级参赛成绩,有了明确的目标,师生就共同致力于此工作,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2)定教练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敬业精神,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篮球技术的水平,运动成绩,他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和实践指导能力,必须要有忘我的献身精神,对篮球运动充满热爱,认真工作的态度,刻苦的专研精神,在训练中,认真制定详实可行的计划,对运动队训练采用精细化管理,如:运动员的出勤、记录、档案记录、思品记录、文化课学习情况记录等。(3)建立教学效果评价制

  体育课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运动兴教,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对学生的成绩考评工作,尤其是教学的过程性评价,这样有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进程,激发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管理的功能。实施学生学习篮球技术考评,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掌握篮球水平的高低,以及年级划分,设立优良中差。

  3、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1)教学内容

  一年级:原地左右手运球,直线运球,篮球游戏

  二年级:原地左右手运球,往返运球,八字运球,篮球游戏

  三年级:梅花型运球,后撤步运球,直线运急停急起,胸前传接球

  四年级:变方向运球,跑动传接球,三步上篮,双手胸前投篮。、五年级:跑步传接球上篮,多点三步上蓝,攻防练习、六年级:虚晃突破,多点上篮,多点投篮,区域攻防练习。(2)教学策略

  1.坚持以发展学生兴趣入手,坚持从提高学生技术技能为本。2.坚持每节课安排球性练习,原地正侧拉拍球,好的学生胯下运球。3.教师对技术教学,动作要规范。

  4.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与提高学生篮球技术教学相结合。5.明确考查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促进学习。6.实行一人一球制,提高练习密度,提高教学效果。7.坚持每周一次全校性篮球练习活动。

  8.实行每年一次阳光体育展示活动,为创造校园篮球文化增添色彩。(3)创造校园篮球特色策略

  1.组建篮球兴趣小组,班级球队,校篮球队。

  2.每天下午利用大课间40分钟实践作为校篮球队业余训练。3.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开展篮球友谊赛。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本校小学1-6年级学生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经验总结法

  3、个案研究法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主题报告、课堂教学、教学论文、教学案例等

  六、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实施计划用时两年,具体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期:(2010年3月—2011年3月)

  本阶段主要采取文献法和调查法,对课题的背景、研究的问题,主要内容和策略进行论证,明确课题的人员分工。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2年3月)研究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与探索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3月—2012年6月)

  分析课题实施过程,整理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七、课题成员及分工

  主持人:吴小平,小学高级教师,市骨干教师,德育处副主任,负责课题方案设计,撰写课题成果主体报告和课题的实施工作;

  组长:陈正伟,小学高级教师,校长,参与课题资料和措施的研究;

  组员:解国平,小学高级教师,书记,协助组长做好课题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组员:鲍清泉,小学高级教师,教务主任,参与校本教材的编排工作;

  组员:贾志梅,小学高级教师,教科室主任,负责课题资料和教材的整理工作;

  组员:戴军林,小学高级教师,总务处副主任,参与课题的具体实施研究;

  组员:解丹,小学一级教师,参与课题的具体实施研究。

  八、课题的保障措施

  我校虽是农村地区,但学校党政领导十分重视校创建篮球特色工作,05年中期开始进行小篮球项目的实践与探索,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篮球教学一直是我校的亮点,篮球普及程度较高,业余训练常抓不懈,竞赛成绩名列市级强队。

  本课题的实施由本校体育教师3名,外校体育教师3名,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具备本科学历。

  九、预算经费

  本课题研究历时两年,预算经费20000,主要用于器材的添置,各种比赛展示活动、课题的总结与推行,外出观察活动等。

  第三篇: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_3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江山市江东小学课题组?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之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正成为学校现在和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本课题研究以美术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实践,从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和具体的实施、校本课程

  开发和实施的效果及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几方面阐述了基层美术教师依托当地的社会资源,结合学生的年龄和个性差异、学校的传统与优势等因素,通过搜集素材来新编或改编教材,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美术修养,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校本课程

  社会资源

  整合

  学生发展

  第一部分

  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重点转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取向。标志着“校本课程”真正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建设的重点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

  ?课题组负责人:何耀胜

  报告执笔者:何耀胜

  其他成员:姜建忠、陈军、林敬华

  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使课程更加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从而提高课程的实效,它是国家和地方课程有利的补充。

  《美术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在《美术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并重。《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本次美术课程改革的最主要的突破点在于”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学习,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旨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美术,引导他们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结合。在

  《美术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要真正体现上述突破,作为美术老师在利用好原有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还必须积极投身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实践。

  美术教育现状也要求美术教师根据实际开发校本课程,现今的小学美术课本一般只有20课。而课程设置要求小学阶段每星期要上2节课,所以美术课本往往半个学期就上完了。而另外半个学期就要教师自己找教材上课。利用各种资源开发符合实际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学的快乐,在培养美术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其他的综合能力,教师教的也轻松。所以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第二部分

  实践与探索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一、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准备—对美术资源的调查和整理

  课程资源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可供利用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因素、素材、条件等。课程资源的整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和基础。而作为美术教师则要努力调查和整理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并加以整合,从而促进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的综合,通过建立在广泛的社会、文化情景中的、以美术为主题并融合其他学科部分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主动地融会不同学科的内容,使他们获得探究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课程资源种类繁多,内容复杂、形态丰富、性质各异,所以为了便于掌握和利用,我们主要分校内和校外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一)校内美术资源的整合

  校内美术课程资源指学校范围内可以用于美术学科教学的各种人员、物质、人文、活动、信息方面的因素、素材和条件等,是美术学科教学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其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

  1、整合人文资源

  美术课程的人文资源包括:美术教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少先队组织、校园环境风格、校风

  校纪等非物质性资源,这些是美术教育实施的软环境,其质量的优劣及对现有人文资源的利用水平对美术教育质量的影响非常关键,不少学校美术教育发展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就是人文资源的质量不高,相反人文资源质量和利用水平较高的学校在美术教育方面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人力资源是人文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程中最活跃、最能动,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其中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技巧、教学研究能力等则是美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在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上,图书馆、图片是资源,更要看到人,人是美术教学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教师本人。此外,还有学生、家长、当地的艺术家和民间艺人等。在对众多美术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时,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师的主体和“凝结核”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能动作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吸收新的信息,拓宽教学思路,调整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从而使得美术教学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美术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

  2、开发活动资源

  学校举行的各种与美术有关的活动如美术兴趣小组、美术知识讲座,美术知识竞赛、美术作品比赛和展览等,或者需要借助美术手段的活动如校园环境布置、文艺演出的舞台布置与宣传、各种其他活动的场所布置与宣传等,都是美术课程的活动资源,它们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也是检验、评价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师和管理者要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资源,为学生的一展身手提供舞台。

  3、整合学科资源

  学科资源指在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内其他学科中与美术有关的课程资源。这些学科中有不少知识、技能可以用于美术教学或与美术课程资源组合运用,包括音乐、常识、语文、体育等学科资源的利用可以更好的拓展美术教学的内容,使美术教学更富有吸引力。

  4、利用信息资源

  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为美术学科提供了大量信息化资源。综合

  探索活动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教师鼓励学生在校内外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最新的美术或与美术有关的信息;教师自己则利用网络,不断获取美术教育的信息;了解美术教育的新动态,开发富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与美术的整合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二)校外美术资源的整合

  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是指学校以外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可以被利用于美术教育的各种信息、设施、条件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是美术教育得以广泛、高效实施的重要条件。

  1、地方美术课程资源

  地方美术课程资源也称民间美术资源,是指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美术资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教材的编写和教师处理教学内容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这就使得我们把更多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纳入美术教学系统成为可能,美术教师在实施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纳本地区最有特色和影响的美术资源或结合身边的乡土美术文化组织自己的教学内容,这一方面丰富了美术课程的内容,而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美术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对地方美术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也

  有着积极的意义。

  2、社区美术课程资源

  社区美术课程资源:指学校所处的社区内可供利用的美术课程资源。教师要到社区中进行调查,本地都有哪些文化资源。还可以通过发动学生和家长了解本地的历史、艺术、人物等,从而使美术教学紧密地联系当地的实际。一般说,调查美术资源可分为三个部分:“物质”与“场所”资源——有自然景观、物产、寺庙、公园、游乐场等;“动态”资源——生活特色、庆典、民俗活动等;“人物”资源——当地的艺术家、民间艺术家或其他名人等。调查可以用文字、摄影、摄像,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写生和拍摄,分门别类进行整理。

  3、自然美术课程资源

  自然美术课程资源:指自然界中可用于美术教学的自然风景、物

  产资源等各种因素。这些可以为美术的写生、采风等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是美术教学最好的素材之一;山区的竹林、水畔的大树、笔直的大路、河边的鹅卵石等等则为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物质条件。因此,自然界中有着大量可以开发和利用的美术课程资源,通过研究、取舍、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对拓展美术课程的空间,丰富美术课程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校外美术课程资源的利用能大大拓展美术实践活动的空间,是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校外资源在与学校活动、人事资源相结合后,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它与校内资源及教科书等国家课程的结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美术教师在对这些资源调查后要进行整理、研究、取舍,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参考和作好准备。

  二、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注重儿童兴趣,满足学生发展要求。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注重趣味性,不论在内容的选择还是课程的实施方式上都应有所创新,形式应更丰富多样,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变化往往和美术学习的兴趣有密切的联系。

  低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美术活动有浓厚兴趣,中年级则开始思维的分化,对符号的象征意义和抽象思维产生兴趣,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年级开发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实施方式。如低年级可多开展一些美术活动,高年级可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性原则——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活相结合。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环境,(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使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学会欣赏的习惯”。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与当地的社会环境相脱离,当地的社会环境中蕴含着校本课程开发的丰富资源,并能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各种有效的途径。同时,当地的社会、经济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他们的耳闻目睹,往往能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像我市的一些广

  场、风景区、公园、博物馆等使美术课走出了课堂,为学生提供了美术活动的场所,他们通过写生、参观、讨论等形式,提高了美术创作水平和鉴赏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3、综合性原则——利用多媒体渠道进行美术活动。

  教师要把本地的文化资源,我国和世界优秀的艺术作品、网络资源纳入校本课程开发中,这些资源不仅向学生提供了美术的造型、色彩、材料等资源,还提供了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的还涉及民族、宗教、民俗、地理等。这就正好说明了美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综合性。

  三、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

  (一)整合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是指学校以外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可以被利用于美术教育的各种信息、设施、条件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的利用是美术教育得以广泛、高效实施的重要条件。

  1、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教材的新编

  教材的新编是教师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在对已有课程资源进行筛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针对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开发的全新的课程。如《家乡特产包装设计》《艺术节节设计》《廿八都建筑考察》《江郎山辅助风景设计》《江山古道文化》《树种草籽贴画》《我们身边的民间手工艺》等。

  案例1:家乡特产包装设计(五年级)

  设计理念:我市有许多地方特产、特别是蜂产品、猕猴桃、江山白鹅、白菇等,这些特产学生们都有所了解,比较熟悉,对家乡特产进行包装设计,不仅是对第十册第三课《圆柱体、立方体透视现象》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同进也可以让学生们了解一些简单的设计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宣传家乡、改造家乡、服务社会。

  活动过程: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对江山特产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特产的形状、颜色、生活习性、营养价值、种养规模、销售状况等,并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书店、网络等渠道,了解有关产品包装设计的知识。课中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调查结果,增加并完善对家乡特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几件包装设计作品,让学生运用有关设计知识欣赏并讨论作品的优缺点,并请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接下去请各同学或单独或二人合作自选一样特产进行设计,并写出设计意图,教师巡视指导。课后举行家乡特产包装设计展览,并由同学投票评出“最佳设计”、“最具创意设计”等奖项。

  案例反思:特产是每个地方的特色、把地方特色融入美术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学习能联系实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地学习,课前准备有利于学生养成调查研究的好习惯。同时这样的活动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设计水平,同时也是一种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案例2:春游写生(3—6年级)4个半小时

  设计理念:春、秋游是学校每年都要举行的活动。学生们的兴趣很高,活动的内容无非是走到目的地后,大家坐在一起吃东西,吃完后到处玩,到中午时家长接送回家。我校美术组在得到学校支持后,举行了“游春、看春、画春”活动。鼓励、指导学生们到各春游点去写生,把画和玩相结合。

  活动过程:游前的准备至关重要,教师请同学欣赏不同形式的风景写生作品(有线描、水粉、有大师作品、也有同年龄段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写生与想象画、设计、创作作品的异同,并适当渗透写生中取景、构图、作画步骤、光色效果的表现等知识和技法,以避免学生到目的地后无从下笔。游中同学较分散,教师则加强巡视,对写生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示范。游后教师组织同学对作品进行自评、互

  评、教师评,以提高学生的写生水平。让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为以后学生写生习惯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反思:把学校常规活动同美术教学相结合,让孩子们在玩中画,在玩中学。孩子们感到有乐趣,而且贴近生活、接近自然的写生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写生习惯,有的同学到哪里玩也会带一支笔几张纸,画上几笔,同学们更爱画画了。但因参与面较广,教师在自己指导的同时,应着力培养几个水平较好的同学充当助手,让他们互相切磋、互相指导、互相学习,效果会更好。

  从以上教学案例可看出:美术校本课程的新编在与本地资源、学校活动人事资源等相结合后,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是对教科书等国家和地方课程有效的补充。同学们感到新鲜、开心,学得主动,自然学习的效果也就好了。

  2、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教材的改编

  美术教材的改编: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或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己有的教材作局部的内容修改充实或结构调整。在实际教学中美术课本上的图片往往是有限的,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教师要花费一些时间,找一些相关的图片、知识、音乐、影片等,对原有内容进行充实,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案例3:昆虫世界(一年级)

  一年级第二册《昆虫世界》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课本上的图片及一些昆虫画作品,运用似人化的手法描绘昆虫的几种有趣的动态,启发并引导学生从画昆虫开始,去探索大自然中生物界的奥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了解到学生们知道的昆虫并不多,而且形象也较模糊。另外,课本上提供的昆虫图片和作品也相当有限,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了解昆虫的形态、特点,生活习性,搜集昆虫图片并观察一种昆虫。同时教师通过上网(北京昆虫网等)搜集到有关昆虫的图片,知识、生活录像、儿童画的昆虫作品,并到仪器室借到了昆虫标本。在上课时教师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欣赏、观看,学生们从来没看过这么有趣的图片,感到很新鲜,一个个睁大了眼睛,畅游在昆虫世界中,对昆虫有了系统的了解,画出来的画也就更具有特色和富有个性,从而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案例4:家乡的桥(三年级)(作品见附页3)

  研究的背景

  桥是人类为了满足交通的需要而对自然所作的一种改造,随着人类实践的不断发展,按地理条件赋予了桥梁不同的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市陆续建造了彩虹桥、北关桥,在建迎宾大桥,千姿百态,风

  格各异的大桥成为了江城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为此,同学们对家乡的桥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桥也是学生写生、摄影非常好的对象。

  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一阶段: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1、江城有许多桥,你知道哪一些?你都游览过吗?

  2、桥不仅是一种交通设施,同时也是我们进行考察研究、设计、写生的好去处。

  3、提出研究课题,初步指导考察方法,教给摄影、写生的基本知识。第二阶段:展开观察、研究活动

  1、查阅资料:去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网站查找桥的有关资料,了解生活和桥的关系、文化与桥的关系,家乡建设与桥的关系。

  2、社会调查:可以向民间老人、桥梁设计师调查桥的设计理念、桥的民间传说等。

  3、实地观察:桥的外观、桥的流量、实地写生、拍摄

  4、设计大桥:学生做小小设计师,根据获得的知识设计一座大桥。

  在观察活动阶段,教师要分好小队,让学生带上必要的工具(笔、纸、相机等)利用双休日与老师或家长一同考察研究。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交流讨论、成果展示

  1、整理分析:同学们自己把近阶段通过考察研究,查阅资料所得到的信息在小队内进行整理、分析。

  2、研讨、交流:怎样设计出一座美观实用的大桥(形状、色彩、材质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等)

  3、考察研究成果汇报展览(照片、资料、写生稿、美术日记、桥的设计稿等)桥的制作模型布置于班级或学校宣传窗。

  4、教师总结,提出建议

  案例反思:把本地的乡土资源融入美术教育中,通过人人参与,亲身去体验、观察、调查、整理、写生、摄影、设计,让每个学生全面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培养了美术审美和设计能力,同时激起了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并为今后逐步形成一种日常学习生活中求难质疑、探究,勤于求知的心理倾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案例5:小运动员(第八册)

  在教学小运动员一课时,教师收集了部分素材作为教材的补充:

  1、数码相机拍下了本班学生课间活动的部分情景;

  2、学校运动会上运动员的比赛瞬间照片;

  3、我国健儿(占旭刚、刘翔、姚明等)在国际大赛上的英姿;

  4、用Flash软件制作的伴着国歌声各运动员的比赛集锦动画。这些来自他们的生活,他们所熟悉的材料的运用,使本课教学资源得到了很好的补充和拓展,学生不仅较好的完成了创作,同时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以上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对原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美术课堂或课外、利用网络、通过教师或其他途径,搜集了大量素材,把这些素材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部分,这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部分。这些素材是同学们感到新鲜的,而又与他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使他们认识到美就在身边,美术能为人类服务;同时培养了他们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对于美术教师,教材的改编充实是每节课的事,因为我们总是要让学生了解的更多,而美术不仅仅是绘画或设计,与之相关的人文、地域、政治、地理等知识也对美术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整合学科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1、利用学科资源,拓宽教学内容。

  学科资源指在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内其他学科中与美术有关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发挥各学科的优势,把这些课程中可以用于美术教学或与美术课程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美术教学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音乐与美术的整合最多(听音乐画线条、用音乐渲染气氛),语文与美术的整合则通过画插图、美术日记的形式实现。另外科学、体育(体育动作写生)等资源都可以和美术教学结合运用,这些资源的利用使美术教学更富有吸引力。有的学科则借助

  美术的手段来更好地实施教学,如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等课程,通过美术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同时发展

  学生的形象思维。另外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为美术学科提供了大量信息化资源。教师鼓励学生在校内外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最新的美术或与美术有关的信息;教师自己利用网络,不断获取美术教育的信息;了解美术教育的新动态,学习富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与美术的整合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制作个人美术网页或班级、学校的美术网页,开展学生间、学校间的学生作品交流。

  2、增加临摹教学补充校本课程。

  临摹能使学生更快地找到进入绘画的钥匙,从而发现艺术的规律,增强学习的信心。临摹的方法很多,内容也很丰富,要把握学生不同的需求和不同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临摹内容和方法,中高年级一般可选择线描作品,特别是卡通画作品进行临摹。可采用“实临”“意临”“创临”三种形式。实临,即写实性临摹,要求比例、人物造型、线条处理等尽可能和原作相同,从中学习造型方法。意临,即写意性临摹,不求与原作绝对一致,但要体现个人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把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融于作品之中。创临,即写意性临摹,对原作借题发挥,改头换面,任意处理或加工,充分展示艺术的感受力和创造性,另外还可选择国内外大师作品,如选择野兽派、抽象派、印象派进行临摹。

  3、利用废旧材料组合开发校本课程。

  将生活、生产中的各种废旧材料搜集起来,启发学生用这些材料组成新的视觉艺术形象,这对培养儿童创造性是有益的。“创造原理,最终是信息的截断和再结合,把集中起来的信息分散开,以新的观点再将其组合起来,就会产生新的事物或方法”。学生在将旧东西组合成新的视觉艺术形象的过程中,必然要大胆设想,通过其双手创造出一个新的艺术形象。

  (三)借助活动载体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举行的各种与美术有关的活动如美术兴趣小组、美术知识讲座,美术知识竞赛、美术作品比赛和展览等,或者需要借助美术手段的活动如校园环境布置、文艺演出的化妆与宣传、各种其他活动的场所布置与宣传等,都是美术课程的活动资源,它们既是课堂教学的延

  伸与拓展,也是检验、评价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师和管理者要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资源,为学生的一展身手提供舞台。

  另外可以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建设结合起来,因地制宜,营造具有浓郁的美术特色的景点和校园文化。如给学生搭建“卵石铺绘画”、“墙面彩画”、各班“我们的绘画天地”、“楼道画廊”、“美术宣传橱窗”、“校园风景树造型”、“草坪的色彩搭配”等园艺设计平台,让全体师生共同创新参与设计建设,最终使校园的每一处景点都可以成为学生感受文化品位和得到精神感动,思想愉悦的场所。

  第三部分

  效果与结论

  一、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发展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校本课程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同时又是他们所熟悉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加上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从而又促进了对美术国家规定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学习。

  2、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比规定课程更加丰富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而且在美术活动中学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从而不断变换思维方式和角度使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得到培养和发展,同时能使他们在掌握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获得为社会需求而学习的策略。

  3、有利于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对教材资源要分析研究,并按照自己的认识对教材进行加工、制作、修改和补充。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习网络知识、学习有关的人文地理等其它知识,从而改变美术教师单一的学科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拓展了知识面。

  4、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学生创作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作品,有绘画、手工、泥塑等,形式内容

  丰富,而由其为内容的“绘画天地”、“楼道画廊”、“美术宣传橱窗”无不透出浓浓的乡土和生活气息,构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首先要转变观念,善于研究,教师要理解课程开发的内涵和外延,认识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学会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方法。使学生喜闻乐见、身边熟悉的事物进入课堂,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2、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要根据多样化和选择性的原则,经过挖掘、整理、筛选、分类、整合,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利用。同时教师必须了解本地的文化资源,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利用这些资源,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不能局限于编写教材,更重要的是教师能把课程资源合理、有机地结合自己的教学,作为教学内容必要的扩展、延伸和补充。

  4、要取得学校、家长、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很多是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学生们才能更有动力和教师一起完成课程开发并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校外的图书馆、展览馆、工厂、农村、部队都是课程开发的资源和实施场所,都是学生们的第二课堂。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是发展学生潜能、促进教师、学校发展、发挥社会功能和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途径。校本课程开发正在成为今后我国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作为基层美术教师,我们将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在努力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等规定性课程优质化的同时,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建设,使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能更好的服务教学、服务于学生,有效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主要参考书目:

  《美术课新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

  陈卫和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管理、开发和评价》

  魏国栋

  吕达主编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讯培训丛书

  第四篇:小学师生自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工作报告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师生自主开发与实施研究》

  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专家你们好!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校,对我们这个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指导和验收。

  我们学校是一所科研气氛非常浓厚的学校。从校领导到一线老师都能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自2004年9月省级课题《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结题以来,七年间,已有十六个区级结题,八个市级课题结题。2006年,省级课题《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师生自主开发实施研究》又已通过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审批立项。立项以后,课题组成员即投入到紧张的研究之中。但由于原主持人蒋明利校长因工作需要调离了我校,课题主持人又要申请变更,影响了课题研究进度。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参与,使得我们的课题能够顺利实施,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在,课题研究已近尾声,到了结题阶段。下面我就将我们的研究工作作简要的汇报。

  一、建立了校本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为了使校本教材开发与实施进一步规范化、系列化,加强开发与使用管理,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专家指导小组和领导工作小组。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陈建忠

  成员:王乃彬、陈如君

  工(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王乃彬,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者和负责者,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陈如君,负责组织实施校长及领导小组的决策,指导、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检查。主管校本课程的教师培训工作和相关问题的具体研究。

  成员:唐景富、陈功、晏云威、蔡艳、杨苏北、徐波、李柳明、赵小艳、朱海棠、李俊、周建

  二、主要成员分工

  王乃彬,本课课题第一主持人。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计划的落实、成员培训等工作

  陈如君,本课课题第二主持人。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计划的落实等工作,并负责撰写研究报告。

  唐景富:主要负责部分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

  陈功:主要负责理论分析及相关研究。

  晏云威:主要负责问卷调查、搜集资料分析。

  杨苏北:负责六年级走进传统节日校本课程教学研究,实验班老师。

  蔡艳:负责一年级我爱唱童谣校本课程教学研究,实验班老师。

  李柳明:负责二年级我爱唱童谣校本课程教学研究,实验班老师。

  赵小艳:负责三年级我爱唱童谣校本课程教学研究,实验班老师。

  朱海棠:负责四年级古诗文欣赏校本课程教学研究,实验班老师。

  李俊:负责五年级古诗文欣赏校本课程教学研究,实验班老师。

  徐波:负责六年级古诗文欣赏校本课程教学研究,实验班老师。

  周建:负责资料整理、音像录制等工作。

  三、做好校本教材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

  1、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意见和理论材料。

  2、开展“校本课程之我见问卷调查”,“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等培训交流活动。

  3、在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上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的调查访问和资料整理。

  4、制定《课程实施制度》及《课程实施的管理制度》。

  5、在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分年级组确定校本课程主题。

  6、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论证。

  三、课题研究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08年9月~2009年2月,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明确各人研究任务,确定研究个案、实验班启动子课题研究。

  第二阶段:2009年2月~2009年7月,查阅有关资料,走访、调查,寻找相关依据,提取有关数据,完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2009年9月~2010年7月,综合分析第二阶段相关资料,教师自主决策型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分析、评价,完成阶段性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编辑出版校本课程研究资料。

  第四阶段:2010年9月~2011年4月,完善本课题研究报告,并申进行成果鉴定。

  四、确定好各年级校本课程。

  (一)一至三年级师生自主开发了校本课程《让童谣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在一至三年级十个班下发了300余份关于校本课程调查问卷。其中,在课程设置上,给了童谣、古诗文、节日文化、我爱家乡等六个选项。经低年级教师和学生讨论,以及低年级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研究决定,《编唱童谣》为一至三年级校本课程。并确定一(2)班、二(2)班、三(2)班校本课程教学实验班。

  (二)四至五年级师生自主开发了校本课程《经典古诗文分类欣赏》。

  我们在四至五年级十个班下发了500余份关于校本课程调查问卷。经四至年级教师和学生讨论,以及低年级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研究决定,《经典古诗文分类欣赏》为四至五年级校本课程。四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156首》;五年级:《亲情赋》、《乡情歌》、《友情颂》系列。确定四(3)班、五(2)班为校本课程教学实验班。

  (三)六年级开发了《走进传统节日》校本课程教材。

  我们在六年级九个班下发了500余份关于校本课程调查问卷。经六年级教师和学生讨论,以及六年级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研究决定,《走进传统节日》为六级校本课程。并确定六(8)班为校本课程教学实验班。由实验班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由实班教师自主安排时间,进

  行教学。

  四、加强了校本教材开发的师资培训。

  我们对参加校本教材开发的教师加强了理论培训,根据校本教材的特点对教师进行共识性培训与专业知识培训,让教师明确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目的、方法、步骤、形式、内容等。

  五、认真组织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首先,我们要求每个编写组撰写好课程纲要,报学校领导小组审批。课程纲要要阐明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课程目标: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重点突出,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每个组在课程纲要的基础上,对教材编写的格式等进行讨论、统一,然后分工拿出初稿,再由组长审核提出修改意见,返回给教师修改。完成修改后由领导小组进行二审,再次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各组再次修改,最后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后定稿付印。

  六、确立实施校本课程的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都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他们的健康发展出发;做到“教学做合一”。在“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主体化、情境化、生活化”模式。陶先生说:“教学做合一包括三方面: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二是对事说是做,对事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只教人学,就是教人学做事。无论那方面‘做’都成了学的中心,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要想做得好,就须在劳力上劳心,以收手脑相长之效。”我们在课堂教学

  中努力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经历生活,培养学生学会生活的本领,让学生提高生存竞争的综合能力,使课堂教学成为有可持续发展之生命力。

  2、保证学校各类课程的比例均衡,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

  3、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4、在鼓励教师及有关人员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的同时,加强教学和教材的规范管理;

  5、学校及相关人员形成课程权力分享、责任分担的观念,明确各自的角色地位和相应职责;

  6、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注意发挥家长和社区资源的作用;

  7、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报送上级有关部门审议。

  8、随时总结,做好实施过程的分析和管理,提炼实验成果。

  七、加强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人员职责

  (1)校长是校本课程的主要决定者和责任者,业务副校长、教导处、大队部成员承担校本课程的日常管理工作。

  (2)教师尤其是校本课程指导教师是课程实施与开发的主要力量,对课程的有效实施、学生的质量评定具有专业自主权。

  2、组织保障

  (1)形成组织管理系统,构建了由校长室牵头、教导处考核、各小学落实的组织管理体系,确保校本课程落实到位。学校校务委员会是校本课程的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学校学年、学期课程实施方案及配套制度,协调校内各处(室)以及教研组的各项工作。

  (2)教导处是校本课程管理的专门机构,负责执行、督导、评估学校课程执行情况;建立和课程实施的有关的规章制度,对课程实施全过程的每个环节提出工作任务和质量要求。如: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师教学设计、学生活动记录、活动评价等。教研组要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各项业务工作。

  (3)安排课时,保证校本课程的学习时间。我校在课程计划上大胆创新,1~6年级每周均安排1个课时,保证有充足时间进行校本课程学习活动。

  (4)每个学期选派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提高师资水平。定期请教科室专家到校指导,推进校本课程进程。

  3、管理制度

  学校建立课程审议制度、校内课程评价制度、校内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及相关激励制度等,制订教学管理条例,各类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学校负责人要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一)开发了校本课程,发展了学生个性。

  在几年的实践研究中,我们编写了一套具有我们地方特色,适合我们学生的校本教材——《走进传统节日》。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的兴趣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活泼、有个性地发展。

  (二)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各展其长、各施其能,在新课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和创造才干。我们的校本教材,都是由教师从学生身边取材,体现当地的特色。为了编写出最适合我们学生的教材,教师们必须去学习、实践、研究、创新。因此,学校的教科研氛围越来越浓:教师们自我加压、主动学习,积极参加技能竞赛,经常撰写教学反思、经验论文等。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了,包括理论素养的提高与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改进,学会了用科研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爱上了校本课程,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领导者。一大批青年老师在课题实践研究中成长起来,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与论文评比中获

  得佳绩。

  (三)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本课题的研究,使学校的传统优势得到发挥,办学品味有了全方位的提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品牌,我们编写的校本教材也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之路,发展了学校特色教育的内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丰富和积淀了学校的办学思路,办学资源、办学经验和办学特色,逐步形成了罗圩小学校本发展的教育观、管理观、人才观和价值观。

  我校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管理,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以此促进我校新课程的改革,使我校素质教育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什么是校本课程?(一)何谓“校本”?

  可以理解为以校为本或学校为本。有三层含义:为了学校:为了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在学校中: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在学校中有效实施。基于学校: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二)何谓课程?

  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包括制度的和非制度的)

  狭义: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今天所说的课程是狭义的课程)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有计划地开展的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靠课程去实现的。形象地讲,课程决定了我们的学生走什么路,去什么地方,用什么交通工具,一路上都有些什么风景,他会有些什么样的体验,因此,它也叫做“路程”,或者叫“学程”。它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和课程

  评价与管理。

  课程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如从形式包括文化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从层次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从内容包括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等。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又出现了如项目课程、经验课程、技能课程等。

  (三)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与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由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类型:

  1、显性校本课程与隐性校本课程

  2、筛选已有的课程、改编已有的课程、开发全新的校本课程;

  3、个别教师参与的校本课程、部分教师参与的校本课程、全体教师参与的校本课程。

  几个相关概念:1、“校本课程”与“学校课程”

  学校课程泛指在学校里实施与开发的所有课程。而校本课程仅是指狭义的学校的课程,指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是学校课程里的一个组成部分。简言之,学校课程指向课程管理的主体,校本课程则是指向课程的形态。

  2、校本课程与活动课程、选修课程的关系

  校本课程与活动课程、选修课程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校本课程开发为规范和发展选修课程、活动课程提供了新视角和新平台;原来的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则在很大程度上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如一些兴趣小组活动,本身就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校本课程的表现形态,可以直接归入校本课程,而有些则与校本课

  程开发的理念相差甚远,这就需要加以改造、规范和发展。重要的是应该把“课”“学科”意识提升到“课程”意识,使课程体现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

  校本课程开发并不局限于活动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程、学科课程或者其他类型课程都可以纳入进来。

  3、“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活动课程;而校本课程可以是学科课程,也可以是活动课程。它们有不同的开发与决策的主体,具有不同的设计目标与设计过程。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别

  :

  一是看课程权限。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校本课程则是学校自主开发设计的课程,是选修课程。

  二是看设计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达到国家教育目标的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校本课程也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更考虑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

  三是看设计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根据国情来设计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层面根据学校办学理念与实际开发、设计的。

  4、“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

  相同点: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同属于学校课程。

  不同点: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是选修课程,而语文、数学、英语、政治、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课程是必修课程。

  5、“校本课程”与自编教材

  开发校本课程不能等同于编教材,或者说主要不是编写学生统一使用的、人手一册的教材(尽管不能说一定不能编教材,但要尽量限制),而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更多地采用活动形式以及为开展活动而提供给教师一些参考性的课程方案或指南。

  总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对应于三种课程,有三种课程开发模式: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地方课程开发模式;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各有优劣,把三种课程开发模式结合起来,发挥不同层次课

  程开发的优势,扬长避短,将有利于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国家课程是统一性、规范性,校本课程是个性、差异性灵活性,二者是互补的。

  二、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

  一是基于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即育人的需要,这是主要原因。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育人是学校的根本宗旨,课程是育人的核心和载体。在充分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培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设置和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特点和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个性成长。校本课程的出发点和最终追求是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全面的发展;教师发展或是学校发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校本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的特长。

  从学校课程看,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基于学生共性发展的必修课程,包括:国家课程的活化,即如何将国家课程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生本课程;地方课程的整合,即如何将地方课程整合为学生学习的生本课程。这是体现国家教育愿景和地方教育目的的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基础性发展素质,是必修的。第二,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选修课程,即:满足学生个性兴趣需要的多元化、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这一课程体现学校教育愿景,是个性化。因而,校本课程的开发,首要的是必须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这就是校本课程开发中,首要的一步是做好需求评估的价值所在。如果没有这一步,课程开发是没有价值的。这也是目前校本课程开发中“校本课程乡土教材化”的根本原因。

  二是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即促教的需要,这也是重要原因。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有课程智慧,提高课程创生力,实现从“教学工作者”向“课程工作者”的转型。这种课程创生力,不仅体现在国家课程校本化这一主要工作中,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也是教师课程创生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发掘教师自身的专业资源优势,并将这一资源转化为课程,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实现教师专业的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内外两种途径,其中,内部途径是内生力

  量,是最有效的途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就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最有力的内部途径,也是实现每一个教师“做最好的自己”的有效捷径。这就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所提出的“结合学校优势”这一要求的体现,即: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增强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性发展的必然保障;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特色形成的前提。

  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师提高课程开发与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是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即:兴校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学校的自主性,使学校课程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适应当地社会的发展需求,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学生和教师的特长或专长是学校特色的具体表征,学校特色是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自然结果;学校特色的形成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自然追求,或者说是自然结果;特色学校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要以校本课程为载体。

  三、怎样开发校本课程?

  (一)校本课程的目标

  (1)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科学设计校本课程,优化学校课程的结构,丰富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发展性评价,引导学生在众多课程选择中自行选择能够使其发展个性,开发潜能,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要真正行使好课程开发的自主权,引导并激发教师通过成长反思增强课程意识,树立全新的课程观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理念,改变教师传统的课程执行者的角色,倡导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培养教师主动解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培养专家型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

  (3)、促进学校特色发展。针对本校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师的特长和爱好、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当地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以提高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使其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导向性。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以国家确定的教育目标为课程建设的准则与导向,减少课程开发的随意性,正确处理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关系,保证三类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

  (二)发展性。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校本课程开发要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课程计划、学生需求评估以及学校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基地而进行,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

  (三)开放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充分发掘与整合。从作为课程要素的课程资源来看,不管哪类学校,其课程资源都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扩展到社区,辐射到社会;从单一的学科课程整合为实践性强的综合课程。

  (四)地方性。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取具有开发价值的素材,提炼出课程开发主题,以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五)独创性。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紧密结合社区与学校实际,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突出学校特色,尊重学生选择,以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体现校本课程的独特性。

  (六)民主性。校长、教师、家长、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共同体,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听取与尊重各方面的意见与需求,特别是学生的意见与需求,形成一个人人参与的民主氛围,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即:开发什么。校本课程内容要立足于学生需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提供以下选题供参考:

  1、生命教育系列:课程目标是形成珍惜个体生命的意识并学会保护自己,提高素养,挖掘潜能,提升生命发展的质量。内容包括道德价值观教育(如我国儒、道等学说与为人处世;与道德价值观相关的历史名人、故事等)、生存教育、成才励志教育等方面。

  2、科学素养系列:课程目标是拓展学生科学知识视野、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了解科学研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环境与资源、生命科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自然地理、地方自然状况、科技制作、电子技术、劳动技术、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科技兴农等。

  3、人文素养系列: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并内化,来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继而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交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内容包括美学、中国文化、文学欣赏、戏曲欣赏、演讲与辩论、英语会话与阅读、民风民俗、礼仪、宗教、法制教育、地方风土人情、地方文化等。

  4、生活艺术系列:课程目标是增强学生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并熟悉专业技能操作要领,培养积极向上、情调高雅的爱好和特长。内容包括乐器、声乐、舞蹈、摄影、书法、烹饪、刺绣、编织、剪纸、花卉种植、泥塑、手工、表演、家政服务、时装设计、装饰设计、营销模拟、应用医学等。

  5、身心健康系列:课程目标是强健体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与特长。内容包括篮球、足球、田径、乒乓球、武术、围棋、象棋、健康保健、卫生、心理辅导、就业指导、人际交往等。

  6、职业技能系列: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内容包括机械类、计算机类、电子类、美术类、服装类、建筑类、普通话、实用写作、市场营销等。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

  (一)选用。课程选用是教师从国家、地方或其他学校的校本课程课程资源中选择能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能适应本地区、本校及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课程题材,发掘相应的课程资源,直接选为教材。也可借鉴、移植其他地区或学校课程的开发成果。

  (二)改编。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进行重组,设计有创意的课程主题和课程单元。

  1、课程改编。即学校和教师对已有的课程进行修改,以形成一门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课程。它也包括引进国外课程进行本土化改造。课程改编一般涉及目标、内容选择与组织、实施方式、评价方式与课程资源的修订中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修订。

  2、课程整合。即按照某个重要主题将两门及以上学科知识体系的知识或技能组织成一门新课程。这样的课程可以弥补以分科为主开发的国家课程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使校本课程引进最新的主题元素。

  3、课程补充。即对原有课程的不足而进行的有针对性地补充,以形成一门新的校本课程。课程补充可以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也可以是对校本课程的补充;可以是矫正性的,也可以是补救性的,还可以是适宜的拓展。

  (三)自编。自编是教师在国家课程计划给学校留出的空间内,对学校课程进行自主开发。即按照学生课程需求的评估以及可得到资源的分析,开发一门符合学校办学思想的全新的校本课程。这种类型的开发尤其要注意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开发。特别是开发涉及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相关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开发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课程,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快乐中学习。在这部分中要特别注意:

  1、将教科研的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利用学校教育教学课题研究

  的基础,把有特色的课题作为校本课程开发。

  2、把地域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开设地方文化课,让孩子们感受地方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弘扬传统文化。

  3、把教师的经验特长转化为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智慧潜能,将教师生活经验、专业特长、兴趣爱好转化为校本课程。

  4、将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项目转化为校本课程。学校的传统与优势(已有的明确办学理念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是特色学校的象征,是长期办学取得的成果。将学校的传统与优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与学校育人目标相统一的原则。

  5、把选修活动课转化为校本课程。充分借鉴学校开设选修课与活动课的经验,在选修课与活动课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化改革,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6、将校园活动转化为校本课程。多彩的校园活动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将学校开展的校园活动进行系列化开发与目标化整理,就能顺利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五)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即:开发路径。主要包括:成立组织——需求评估——确定目标——编制课程纲要——课程申报与审定——课程推介与选课。

  1、需求评估。教师自行或在有关专家指导下,对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及办学特色,评估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需要,分析学校及社区的课程资源等。

  一是评估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设计的起点是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兴趣,特别是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对于确定校本课程目标具有直接导向性。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采用学生问卷及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大规模访谈等方式进行。

  二是评估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要充分考虑学校和社区的公共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对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地等方

  面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扬长避短,量力而行。

  2、确定目标。根据校本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结构,学校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在分析与研究需求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自身开发能力和学校课程实施的条件,确定自己开发的目标和方向。

  3、编制《课程纲要》。在申报课程前,教师需编制《课程纲要》,即教师自己对改门课程的一种设计。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课时安排上,一项学习内容可以是一节课,也可是几节课,可以是一周一节,也可是隔周一节,还可以是一个半天的时间学习活动。

  4、课程申报、审定和推介。教师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自己的特长申报课程,申报课程时须填写《校本课程申报表》,同时提交已编制好的《课程纲要》或《课程实施方案》。教科室组织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学校课程的总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由教导处召开校本课程发布会供学生进行选课。

  四、如何实施校本课程?

  1、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同时成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委员会一般由校长、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代表等人员构成。课程审议委员会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以及相配套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各项制度,检查与督导《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等。教科室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审定,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实施、管理与评估。

  2、课程实施。

  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召开校本课程发布会,向全体学生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兴趣,自主选择课程。如果选择的学生人数不足10人,这门课程自然取消。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既体现了以

  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先进教育理念,又给教师增加了开课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学习,认真开发校本课程,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

  设置校本课程,可统一安排校本课程的教学时间,也可按科目分散安排,但必须保证校本课程的课时,小学、初中每周至少1-2课时,并一定要把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纳入课程表。

  主要包括:时间、内容、教师、场地等,主要形式就是选课走读。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体验性、探索性、自主性;充分体现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合作性、建构性;充分体现教授方式的灵活性、针对性、创造性。根据有关的课程文件,正确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课程的关系,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关于教学内容问题。校本课程可编写教师用书或讲义,原则上不编写教材,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活动器材,不允许要求学生购买人手一册的教科书或资料。

  3、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评价要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学校要定期检查教师教案,组织教师经常交流自己的教案,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建议。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出评价。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评价的结果,宜采取等级加评语的方式记录。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素质发展要有激励功能。

  学校要发挥校本课程学业成绩考核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考核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考核评价一般不采用考试的方式,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学生实际背景的不同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

  学会自我评价。评价的结果,小学、初中采取等级加评语,高中采取学分加评语的方式记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应纳入学生档案管理之中。

  4、教材管理。校本课程可选用教师指导用书,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活动器材,但不允许要求学生购买人手一册的教科书或资料。学校要量力而行,不提倡印制精美校本教材。任课教师的《课程纲要》和教案是最好的校本教材。

  教师层面的课程方案

  一般项目

  开课教师

  教学材料

  课程性质

  学习时间

  参加对象

  具体内容

  课程目标陈述

  专题:内容要点与活动安排

  课程实施说明: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场地、设备、班级规模

  考试评价说明:考核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构成

篇二:器乐进课堂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三:器乐进课堂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古筝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推进素质教育,提倡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开启智慧,塑造个性。

  古筝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乐器——古筝,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同时也穿插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二、实施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程教育水平。

  1、学生发展目标: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2、教师发展目标: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实施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运用学校课程实现对国家音乐课程教学全面拓展,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一个发展潜能的舞台,以达到充分发挥教师智慧,发展学生潜能,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目的。达到既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

  2.系统性原则

  重视评价理念、评价方式、评价功能,完善到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学校活动安排等各个方面。

  3.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学生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4.适用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与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与地方人文相结合。在难度上不能超越学生发展的基础,要

  尽量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爱好的、能达到的技能目标。重视学生的选择是课程开设的重要准则。

  四、组织管理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加强管理,科学设置

  严格执行新课程设置方案,保证足够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发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是音乐课程成为孩子喜欢的活动阵地。

  五、方法措施

  1、以课程设置为突破,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

  (1)倡导“交流、合作、探究”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2)构建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3)教师的角色应发生三大转变。即: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知识垄断权威”转变为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

  (4)学会开发课程资源,具备开发课程和整合课程的能力。

  (5)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由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实践探究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2、以课堂为凭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1)课内渗透,课外延伸

  有目的地进行课内渗透,课外延伸。让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到课外去探究,使课内课外有机地融为一体。

  (2)合作探究,开放课堂

  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究,解放学生的大脑,放开学生的嘴巴,松开学生的手脚,充分开放课堂,让学生自主研讨,成为探究活动的主角。

  (3)弹性目标,多元发展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实行弹性目标。教师要正确、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活化教材,学生发展特长的途径和结果是多元的。

  (4)渗透生活,形成素养

  在教学中注重渗透生活,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尽可能地利用生活背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3、立足课堂,深化改革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攻方向。本学期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加强教学研究,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创设多种教研途径。

  新的学期,新的课程,新的理念,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坚信,只要有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一定会走进新课程,开创新境界,结出新硕果,为全面提高我校的音乐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2012年9月

篇四:器乐进课堂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推荐5篇)

  第一篇: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搞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和特长,决定开发校本课程中的音乐教育——合唱和赏析中国民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是一个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全面开展的重要标志。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具体安排如下: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发音乐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四、音乐校本课程内容如下:

  1、音乐:声乐的基本常识

  和歌曲合唱的排练。音乐合唱目标:

  一是培养学生的正确唱歌方法,良好的歌唱姿势,自然发声,吐字,咬字以及音高,节奏等训练。二是培养学生的乐感和听觉等综合音乐

  素质。三是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训练学生的声线,从而根据学生不同声线来规范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技巧。四是注重和声的训练,声部的安排,提高全体合唱队的音乐修养。

  2、中国民歌赏析:蒙古族、新疆、满族等民歌的欣赏与分析。

  3、参加对象:

  面向本校全体学生中进行选拔,人数定在30人左右。

  4、训练时间:

  合唱训练的时间定于每周二下午第7节课。

  5、训练地点:

  学校音乐教室

  五、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并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通过合唱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第二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切实地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将在切实科学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研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体系。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背景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的和背景具体表现为“四个需要”。

  一是体现我校特色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综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风和办学传统。校风是“此校与彼校之间自然存在的个性差异”,而办学传统是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学校文化的结晶。中外名校成功经验表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陶行知先生创建的晓庄学校几十年来一直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校训。我校要实现“以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深化素质教育,造就?做地球村主人?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成为富有特色、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一流名校,除切实、科学地落实好国家课程外,还应有自身的办学思路

  和风格,而当前我们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追求的就是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是张扬本校教师的个性的需要。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往往把教师视为一种职业更多地提倡具共性,而忽视了教师作为人的个性特点。实质上,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真正的教师永远是一个个性,一个鲜明的个性,独具一格的个性”。也正因为如此,教师的个性品质必然影响着其对课程的选择与组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学识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人格方面。学生的个性往往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他的老师的个性的痕迹,这就是所谓的“以智慧培育智慧,以个性养成个性”的必然结果。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教师的个性,校本课程的研究、设计、实施和评价都由一线教师来承

  担,使教师与其工作效能直接发生关系,这必将有利于教师专业精神、专业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的发挥,有利于造就一支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三是表现我校学生的个性的需要。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育必须尊重学生。教育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外在的教育因素能否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建构活动。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主体是学校和教师,他们最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并能集中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中各方面的优势,研究、开发的课程也最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同时,学生也是校本课程研究开发的参与者,他们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最有发言权,他们将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动机、个性特长,对校本课程作出自己的选择,并对校本课程的建构、完善、提升提出自己的要求,因此校本课程是完全建立在学生自主发展、个性特长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四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弥补国家课程中综合性、实践性的不足。校本课程与德育目标的融合,有利于学生价值判断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机理的改善,有利于学生基本品质的日臻完善。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练得基本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将作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

  二、我校校本课程内容框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综合实践活动和生活学习几部分。

  (一)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领域

  课程目标:

  1、认识自然,认识学校,培养关爱自然、关爱生命、关爱学校发展的意识。

  2、激发同学们对于人文的研究与思考的热情,从而强化他们积极奋发向上的学习意识。

  3、培养同学们文学鉴赏能力。

  涉及学科:生物学,地理学,环境学,文学等。

  拟开课程方向:自然环境(已经完成),人文环境,研究环境

  (二)生活技能与健身、艺术学习领域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服务技能,提高服务的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学生终身健身的习惯和一定的体育技能,认识健身对人

  生的作用。

  3、培养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认识艺术对人生的作用,提高艺术素养。

  涉及学科:音乐,美术,体育等。

  拟开课程方向:健身技能,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技能(家政、电子、制作等),器乐、合唱,美育欣赏讲座,绘画技法等。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学习领域

  课程目标:

  1、学生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比,培养学生历史与现实对比的观念,学会比较,学会鉴别。

  3、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并能用于分析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涉及学科: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信息学等。

  拟开课程方向: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儒家思想与传统美德,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历史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冲突,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成功人士创业启示等。

  三、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组织实施小组;

  2、教研组长负责日常“校本课程组织实施小组”的工作;

  3、“校本课程组织实施小组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工作;

  4、校长室负责实施过程的协调工作;

  5、学校组织校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工作;

  6、教导处负责发放授课津贴。7.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1)以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讲座、报告、讨论交流、程序教学

  2)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探索、发现、教学系统设计、操练

  3)以培养品质为主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模拟、视听

  4)以参与社会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社区活动、小组调查、学习法律

  5)以满足个人需求和兴趣为主为主的教学方法:展示、独立研究、微型课程、论辩

  8.校本课程运行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有效运行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①学校建立《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登记册》,《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登记册》用来记录学生校本课程学习情况,作为考核凭证。②学生每人一册《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登记册》,每修完一门课程,将《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登记册》交给任课教师记录学习情况。

  四、我校校本课程的评价办法

  我校制定

  校本课程考试和评价制度。对校本课程的评价由“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与教导处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调查四个方面进行。课程内容评价以“教育性、趣味性、启发性、实践性、特色性、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为依据。教学过程的评价由“管理委员会”进行课堂调研,分析其设计是否精心,教法是否得当,目标达成率等因素。学习效果的评价根据学生所写的小论文、作品、制作、活动、测试、竞赛等成绩,另外,管理委员会应依据开发原则对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跟踪分析,考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内学生发展的状况。学情调查由教科室采用问卷、座谈、个别了解等方式来进行,分析该课程是否被学生所认可,并与其它校本课程进行对

  比。

  ⑴对学生的评价。注重“三维”,即关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发展性评价,除关注学生学习成

  果外,更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

  ⑵对教师的评价。重视教师角色的定位,看教师是否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以及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其次是教师的经验总结。学校将根据实际,把教师的指导工作计入工作量,纳入教师工作业绩加以考核。

  五、我校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校本课程的价值就体现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坚持开放与统一相结合,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分步实施。

  校本课程的成功实施注重教学策略的设计,意味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更强调活动的目标性、计划性,意味着校本课程活动非盲目性,也意味着教师既是活动的决策者,也是研究的决策者。为此,我校把教学策略设计当作推进的主要任务,由此也形成以下一系列的教学策略:一是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发挥最大的学习效能。这一策略的操作是,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首先分析并把握学生的学习风格,提供相匹配的教学风格,其次是与学生讨论研究其风格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和分析自己的学习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研究设计出相应的学习策略。该策略要求教师把了解和研究学生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要认真去观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动机倾向,使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从而形成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当然,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并非是要减少学生的差异,校本课程不同其他的国家课程,它希望学生水平和不同方面的发展差异加大,因为这种发展差异原本是存在的,也是需要发展的,丰富多彩的社会正需要丰富多彩的个体个性的各不相同的发展。

  二是运用促进自我发展的教学策略,形成开放的个性。校本课程开发

  的课程目标是特别注重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是人格的核心,自我发展涵盖了人格和道德发展的主要内容,因此,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促进自我发展教学策略的操作中,教师教学的基本策略为:一是让学生从校本课程学习中的不同场合和角度认识自我。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交流机会以及表达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如组织多个小组式的讨论活动、采访和调研活动,同时让小组成员轮流主持,包括某些课程专题的设计也让学生轮流主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认识自我。二是让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的融洽进取氛围中,在同化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建构自我。引导师生的交流与沟通,建立融洽进取的班级氛围,在开展综合、研究性的课程活动中,加强自我认知和相互理解,促进师生间的交互作用。三是在丰富的校本课程学习活动中发展自我。校本课程的活动是丰富的,但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是需要师生共同的精心设计和构建的,因此,校本课程实施中突出了课程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在认识与参与社会的情境中建构自我,发展自我。三是运用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在学习中构建完整的人格。学生是校本课程的实施的重要主体因素,没有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课程的研制开发与学习,校本课程不可能健康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运用对校本课程的健康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中心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满足学生在学习内容、实践、地点和形式上的自由选择,从而使学生能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建构自己完整的人格。自主学习的策略包括“按需学习计划”和“非指导性教学”。按需学习计划要求学生要能在获得协助的情况下决定其课程的教学目标,计划其方案,并自我负起责任和运用适当的方法去进行学习,以达成目标。非指导性教学设计有情感释放、顿悟和统合三个要素组成,且三个要素共同构成非指导性教学的连续过程。

  (一)组织形式:上好校本教材;组织校本活动;结合学科整合,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小组活动(小组活动也可以打破班级的界限)、个人活动或班级活动。

  (二)评价方案:

  ⑴、对学生的评价。注重“三维”,即关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发展性评价,除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外,更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可以采取考试,考查,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测,班主任将学生的成绩记入学生的档案。

  ⑵、对教师的评价。重视教师角色的定位,看教师是否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以及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其次是教师的经验总结。学校将根据实际,把教师的指导工作计入工作量,纳入教师工作业绩加以考核。对于校本课程的编者与授课者都要进行测评,以不断完善本课程的实施。

  第三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开发背景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一向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称道。但毋庸讳言,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有辱人格甚至国格的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实施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做文明人,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家庭及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他人,“不懂礼貌谦让,做事不计后果,自私任性,不善于和同伴合作”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少数孩子尤其是一些问题家庭(父母离异或因种种事故造成对孩子缺乏管教的单亲家庭)孩子的身上还较为严重。因此,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文明赋予我们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责任。

  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丰富和发展了养成教育的内涵,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新探索。我们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熏陶、影响乃至改变目前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素养,为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尽责出力。

  二、课程开发的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构建新的德育模式,进一步弘扬古今“礼仪文化美德”,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研究礼仪养成教育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礼仪习惯的人,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礼仪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学校,能够使师与生、生与生的关系更加友善、融洽、和谐,使校园的文明气氛更浓厚,树立起学校的良好形象;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充满关爱,更加和睦、温馨、幸福;在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协调、更有人情味,少一些矛盾,多一份温情,使人们的行为受到自我约束,使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三、开发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构建新的德育

  模式,进一步弘扬古今“礼仪文化美德”,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具体目标

  将学生培养成为讲文明、懂礼仪、有教养的人,让学生成为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文明得体、受欢迎的人。

  四、组织与实施

  (一)开发内容

  我校的《文明礼仪》校本课程注重礼仪教材开发、课堂教学实验、课内课外整合、实践活动创新等。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第一,注意礼仪教育的阶段性。低年级突出日常行为、具体做法;中年级在强调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突出情感体验,指导儿童的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交往,并适当提供一些社会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礼仪知识;高年级教材则以“知”为重点,尤其是基于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来理解礼仪,基于“美”和“德”来理解礼仪,并指导学生朝着形成公民文明意识的方向而努力。第二,体现民族性与时代性并举。如:通过春节、清明、中秋等,了解传统文化方面的礼仪知识及要求;通过重要的交往活动、公众集会场合,让小学生了解重要场合的礼仪要求;同时,针对成人社会中的一些陈规陋习,教育学生学会区分“维护自尊”与“爱面子”、讲虚荣;等等。第三,突出全方位性,注重知行统一。

  不仅每班每周开设专门的礼仪课,而且注意课内与课外、家校社的密切联系,尤其是注重礼仪教育的实践活动创新,这些实践活动包括:①调查走访:走访公共服务场所,学习有关礼仪知识;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书店及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自主拓展礼仪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特别是注意把礼仪教育与文化传统教育(书法、对联、剪纸等)有机结合起来;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小小售票员”、“小小服务员”“我是家里小主人”、“小导游的一天”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二)开发原则

  1、科学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启蒙教育,应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为实践的理论依据,在要求上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依据《纲要》、《守则》、《规范》的框架,遵循我校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和文明礼仪表现情况,研究制定适合各学段学生水平和礼仪规范层次目标等内容系列,使之具有科学性,以防止步入超前化和成人化误区。

  2、一致性原则:教师、家长、学生对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有统

  一的认识,在实践中保持行动的统一,特别是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3、渗透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通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教育。在时间上渗透于校内外一日生活的全过程,空间上渗透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场所,形式上渗透于环境创设、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家庭生活之中。

  4、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训练、自我管理,充分发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使该课程充满生机和活力。

  5、效益性原则:力求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努力,尽快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三)实施措施

  1、抓好教师培训。采用举办讲座、研讨、专项学习、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帮助教师掌握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懂得实施校本课程,搞好校本课程评价。

  2、根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担任校本课程任务的教师写出课程计划,并做好课案收集。学校做好开发、实施的协调、检查工作。

  五、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

  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

  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⑴、评价内容多元化;⑵、评价过程动态化;⑶、评价个体主动化;⑷、评价方式质性化;⑸、评价行为日常化;⑹、评价结果效益化。

  第四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研究决定编制本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开发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人们对教育机会、质量的需求激增,全国统一的课程方案越来越难以顾及地方、学校、学生、教师的差异。在这种形势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至此,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被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更快了,为了尽可能地满足社区、学校、学生间的差异性,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课程决策权部分下放到学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这也成为我们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的新契机。

  二、开发目标:

  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以及学校办学实际情况,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进一步凸显审美育人的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1.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与多样性。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学校管理和开发课程的能力。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

  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作灵活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开发内容与设想

  依据神童山资源和学校资源,从认识学校、各景区、家乡特产、奇石、清泉、家乡名人来构成本课程。围绕创建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目标,我们确定了让学生学习家乡、学校、家庭的日常生活基本知识;学会从现实中观察、发现、提出问题,激发对周围食物探索奥秘的欲望,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品质。校本课程《走进神童山》每周安排2课时。安排年轻教师教授此课程,定期对该课程培训、研讨。在评价上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来提升文化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校开发此课程已有三年,会继续潜心研讨加以完善。

  第五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中台学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为保证我学区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依据教研室的相关文件精神,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在充分进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等形式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本着“以人为本,发展学校”的原则,为学生、教师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我学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需要评估、资源调研结果分析

  从对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科技读书、手工制作、计算机操作、文体活动兴趣浓厚。我们结合阅读、演讲、办手抄报、诗朗诵、文艺节目演出等活动,发现学生积极性也很高,很多学生除正常学习以外,参加了各种培训班,如钢琴、古筝、书法、绘画、摄影、写作、趣味数学等,并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特长。充分开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发挥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学校原有各项活动的基础上充实、完善、提高,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是完全有条件达到的。

  (一)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应包含的重要内容。学区应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我学区的办学理念是:主体性教育,发展性教育,研究性学习。

  (二)开发校本课程是评估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

  发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我学区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评估,我们组织设计了三套问卷,分别是:A、新时期小学学生的形象(用一句话或关键词来描述)。B、我们的兴趣与需要(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选项,成长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的需求)。C、我们的向往与未来(学校的发展,成长的快乐体验,面向未来的思考)。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学生年龄特征,学校分别就高、中、低三个年龄段的学生按照直接答卷、选项填空、与举手选择三种方式进行,并举行大规模访谈,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最后形成科学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学区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健康生活的需求、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思维品质的养成。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根据需要评估,经学区审议委员会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一)珍爱生命,学会锻炼,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二)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三)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探究与质疑,在探究性课程的学习

  中形成创新意识。

  (四)学会交往与合作,诚实、自信,生机勃勃地享受成长的快乐。

  三、校本课程的结构与门类

  分为五大类。

  1.社会教育类:升旗仪式,校班队会,节日纪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遵纪守法、文明安全教育。

  2.科技活动类:计算机、实验、发明、航模、车模、船模、考察、制作、天文、气象观察、动植物养殖。

  活动体会的交流总结等,都由学生主体参与,并由学生形成过程性书面材料。在活动中学生调动已有知识、能力、经验储备,学会交往,懂得合作,思想净化、语言输出,综合素质在经历与实践中得到一次次提高。

  (三)对教材二度开发并努力形成体系。开发课程,还包括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在师生使用的课本中有显性知识,也有隐性训练点,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开发的余地特别大,这应该是课程开发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确保新教材实施少走弯路,为了教师在使用讲义时方法手段上向新教材过渡,学校应组织教师在实践中提炼总结二度开发教材的典型经验,并形成系统的开发材料,为更多参加课改的教师提供先行参考。

  校本教材作为三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弥补国家和地方课程在地区不适应性。校本课程是新生事物,出现了课程上许多的空白点,比如学生的行为能力、习惯的指导培养,对安全自护与自救等意识的养成等,都需要系统的读本对学生做规范的教育。读本的开发既要满足教育的需要,也要适应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既要通俗易懂避免说教,又要便于操作避免僵化。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形成纲要,再统一筛选编制。

篇五:器乐进课堂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通用12篇)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同学自愿参与,以同学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同学的自主性、自愿性和敏捷性。它对培育同学的爱好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力量,培育同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团结协作的力量、社会活动力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育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老师。

  2.培育同学的爱好爱好,进展共性特长,提高同学自主学习、自我规范、自信展现的力量。

  3.拓展同学的学问领域,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

  4.培育同学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同学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力量,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同学喜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敬重同学主体地位,以同学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同学想象、制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敬重同学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同学的共性特长。

  —1—

  3.敏捷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同学的实际状况而定,敏捷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同学都得到进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讨论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讨论和实施。

  副组长: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老师编写校本教材和支配老师上课,实施课程方案、对校本课程的讨论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同学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状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讨论、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老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力量。

  ④积累课改资料,准时供应教改信息。

  —2—

  ⑤常常深化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老师一起讨论状况,关心他们准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阅历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师资培训。选派参与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学校供应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让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把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力量。

  3、健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学校将进一步拟定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等。

  五、校本课程建设的范围

  学校校本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以下6个领域:

  1.民族文化领域。通过诵读和研习代表民族文化精髓的诗词、散文、政论,以及校史、地方史等,了解和讨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重大历史大事等,吸取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同学喜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加同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自然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自然的影响,引导同学对地理生态、动物植物、宇宙空间、资源环境、工艺技术、科学制造等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通过环境调查、科学普及、小创造、小制作等,让同学感受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了解自然生态的进展规律,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环境爱护和可持续进

  —3—

  展的意义,培育初步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把握初步的科学讨论方法。

  3.社会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社会进展的影响,引导同学对经济、政治、法律、家庭、社区、民族、国家、国际等社会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关心同学把握社会调查和社会探究的方法,培育同学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适应将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4.艺术探究领域。通过开展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观赏、创作及实践活动,进展同学的艺术爱好及特长,拓宽艺术文化视野,丰富精神生活,使同学感受艺术对人类进展的乐观影响,激发对美妙事物的爱好与追求,培育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力量,提升艺术品位,促进同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共性。

  5.体育与健康领域。通过开展体育团队、欢乐体育、围棋、心理及青春期教育等活动,提高同学对身心健康的熟悉,把握运动与健康的学问和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运动观赏力量,养成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同学身心和谐进展。

  6.农业技能领域。结合本地特点,依据本地经济进展需要,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及农业生产劳动,增进同学对农业劳动的体验,增加科技兴农的意识,提高农业生产的各种技能,使课程内容适应当地农村经济的进展,为当地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六、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老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

  —4—

  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七、配套措施

  1、教务处、教研组要乐观关心老师制订好教学方案,负责协调支配和组织指导方案的执行。

  2、学校将邀请区校本课程建设领带小组、教研员到校指导工作。

  3、每个教研组至少开发12种校本课程,九月份全面实施。

  4、学校尽可能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5、完善管理网络和运作流程,确保我校校本课程从少到多,从有到精,尽快形成特色。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老师评价

  ⑴老师执教必需有方案、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⑵老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方案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⑶老师应保存同学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果资料。

  ⑷任课老师要仔细写好教学案例,准时总结反思等。

  ⑸学校准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和测评工作,参加听、评课的指导,随时调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状况。

  ⑹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老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5—

  2、同学评价

  校本课程对同学评价主要是进展性评价:

  一看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乐观性、参加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同学"评比条件。

  二看同学学习的成果呈现,同学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现,成果优秀者予以表彰并收入成长记录袋,记入同学成长报告册及其它相关档案内。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2一、评价的背景

  沭阳如东中学校本课程的一个特点是对现有学科学问的整合,重视对科学学问的应用。学科学问的整合一方面强调同一学科内不同学问在学习阶段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强调不同学科学问学习的相互协作,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最终实现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科课程的相互协作,达到学科交融的、教学优化、提高效率的目的。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基本机制是:同学依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条件和基础选择不同的校本课程,在这种拓展性、进展性的学习中,同学要更多关注某些问题,并就该问题主动学习和思索,不断产生进一步讨论和探讨的冲动。

  二、评价的原则

  进展性原则。沭阳如东中学校本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是发觉和

  —6—

  进展同学的潜能,更好促进同学潜能的进展是校本课程评价的根本性原则,全部的校本课程必需明确促进同学进展的课程目标。

  拓展性原则。学校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拓展和延长,要与基础型学科的教学亲密相关但又超越通常的学科课程教学,决不能成为学科课堂基础学问教学的变相增加。同学能否实现学科学问的拓展是评价校本课程实施成效的重要内容。

  科学性原则。学校校本课程的提出和教学内容设计必需符合科学性的原则,要体现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特点与规律。理科类的校本课程要尽量体现科技进展的时代特征与趋势,文科类的校本课程要体现文化性、社会性。校本课程的设计要尽量关心同学熟悉一个科学规律、自然或社会现象。

  适用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需与同学身心特点相适应,与同学的爱好爱好相全都,在难度上不能超越同学进展的基础,要尽量选择一些同学关怀的当代科技与社会进展中的热点问题。同学的选择是校本课程是否开设的重要基准。

  广泛性原则。老师可以选择认为合适的任何内容用来设计校本课程,只要通过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评审就可以列入校本课程名目。

  动态性原则。学校的校本课程是动态滚动进展的,依据各方面的反映,每年都进行校本课程名目的重新修订,新的、成熟的校本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同学欢迎或预备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校本课程将谈出,校本课程的总数量将维持在30门左右。

  ——

  三、沭阳如东中学校本课程评价内容

  沭阳如东中学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由四部分组成:课程目标与方案的评价;课程开设预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四个评价部分分别在课程质量的四个掌握点进行,通过掌握对课程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

  1、课程目标与课程方案的评价。课程目标与课程方案的评价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的意义,开设课程的必要性、现实性和可能性,通过该课程盼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课程目标与沭阳如东中学培育目标的全都程度,课程目标实现的基础,课程大纲的科学性、适用性、时代性等。

  2、课程预备与投入评价。课程预备与投入评价主要推断老师开设课程的预备程度,包括老师个人的学问预备、教学资料的预备、教学组织与教学支配、试验参观调查等。以课程方案、教学设计、讲义等为主要标志性信息。

  3、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老师的评价和对同学的评价,老师评价侧重了解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对同学的评价侧重了解同学的爱好、同学的感受等。主要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学校组织同行专家听课,对同学进行随堂问卷调查等。

  4、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实施以后是否达到了原来设计的教育目标,还存在哪些偏差,为此下一轮应当如何改革等。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径是考试完以后对同学进

  ——

  行的问卷调查,征询专家、同行老师、教学管理部门的看法等。

  四、沭阳如东中学校本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1、课程目标与课程方案的评价。

  课程目标与课程方案的评价主要用于校本课程的立项,只有通过该项评价的校本课程才能获得正式的立项,只有通过立项评审的校本课程才能列入学校校本课程方案。

  2、课程预备与投入评价

  课程预备与课程投入评价是为校本课程开设服务的,这是开课的必备条件,立项的校本课程只有通过此项评价才能被正式排入同学选课表中供同学选择。

  3、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这样的实施过程包括了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环节(比如参观、试验等均包括在内),评价集中在老师"教"和同学的"学"两个方面。在校本课程投入和预备肯定的状况下,影响老师"教"的主要是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影响同学校本课程"学"的主要是学习情趣、课程教学与同学阅历、体验的联系、老师的教学管理激励等。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结果可以用于对老师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的考核。

  4、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校本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沭阳如东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评价需要与校本课程设计的目标联系在一起,依据学校课程的总体设计,学校校本课程的开设主要是进展

  ——

  同学的潜能,要对国家课程进行拓展,促进同学共性特长的发挥,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因此校本课程的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主要是评价本门校本课程的目标达成度、同学的进展状况、同学的满足度、其他方面对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等。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3一、校本课题:如何提高同学的写作力量。

  二、课程意图:随着新目标英语全面推广使用,中考英语对同学的写作水平要求不断增大,书面表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很多同学在这方面失分多。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同学的写作水平是特别有必要的。

  三、课程目标:通过词法,句法等方面基本功的训练,熟识写作基本学问和技巧。能依据作文题目。提纲和图表,写出故事梗概,各种文体的作文,简洁的应用文。要求内容贴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法正确,语言通顺,表达得体。

  四、实施老师详细状况

  朱玉娟老师:中学高级老师,现任初三(一)、(二)班英语老师

  五、选课同学详细状况

  初三(一)、(二)班全体同学练习写作,六、详细实施方法

  (1)能娴熟的运用基本词汇,扩大词汇量。

  (2)巩固语法和结构,并适当加深语法学问、强化写作技能;扩大英语阅读量。

  —10—

  (3)通过提纲式写作,,给出关键词,写出完整文章等方法手段。

  (4)通过同学练习写作,开发同学英语的思维和运用英语的各方面的力量。(5)要求同学呢个学会概括,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培育篇章结构,书写较长篇幅作文。

  (6)、给同学更多机会展现自已,授课过程主要以同学的自主写作为主,每写一个话题都要给同学大量的时间自己写,自己练。

  七、工作支配:

  1、时间支配:4月份至6月份

  2、课时支配:俩周一课时。

  3、内容支配:通过对招领,日记,书信,通知,以及说明文,记叙

  文,看图说话等的写作来提高同学们的写作力量。

  4、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5、授课地点:教室

  八、评定方式与方法:采纳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同学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进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同学学习,关心同学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同学获得成就感,增加自信念,培育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同学从被动接受便主动。通过同学的作品给出优或良等。

  九、达到效果:通过学习提高同学学习英语的爱好、使同学在中学阶段学会和把握英语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能用英语写出日常应

  —11—

  用文,以及一般内容的其它文体的文章。为同学今后进一步深造或进入社会,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良好基础。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4一、校本课程讨论背景及意义:

  校内平安始终是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和关注的问题。5.12汶川大地震又将校内平安教育推上了一个高度。那所坚持进行平安演练的学校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孩子们如花的生命。反观我们的校内平安教育,5.12大地震为我们的校内平安教育敲响了警钟:我们的同学可以不必画手抄报,可以不必答平安教育学问问卷,但是他必需知道,当自己遇到危急的时候他应当怎么做。因此,平安教育不仅是活动教育,学问教育,更是习惯教育。平安教育不仅是校长后勤主任份内之事,更是每一个教职员工及相关部门的份内之事。基于此种熟悉,结合现在的校内平安教育误区,我认为,我们应当树立大的平安教育观,逐步提高全社会(学校、家长、社会各部门)对校内平安的熟悉和重视程度,要把握校内平安教育的"三实性"实践性、有用性、实效性,以"体验教育"为主要教育方式,实行多种教育方式结合,建立并落实平安教育的长效机制,使广阔中学校生坚固树立"珍爱生命,平安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力量,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端详当代的中同学,我们不难发觉,在他们身上有很多人格的闪光点,主要表现为:

  求知欲增加,交往需要增加,有虚荣心,喜爱刺激,富于幻想,易接

  —12—

  受示意,仿照力强,有好胜心,但是,我们也不无圆满看到他们的缺陷:易于冲动,爱感情用事,有较强的独立意向,盼望依据自己的想法、爱好去行事,熟悉问题直观、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备的分析推断、辨别力量,不能在人为侵害时从容应对,反抗外部世界的侵害力量显得相当脆弱,面对来自自然和人为的侵害,往往会不知所措。

  家庭教育的缺失,一旦遇到一些突发大事,就乱了方寸,很难应付。为了提高同学的平安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自我爱护力量,爱护同学的生命及身体健康,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给每个家庭削减苦痛,对家长和同学负责,提出了本课程的讨论。

  二、课程名称:

  中同学平安教育手册(选修课)

  三、课程目标

  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珍爱生命,创建和谐校内",为同学供应防护学问,树立平安意识,促进同学健康成长。

  三、课程讨论的主要内容课时支配

  七班级课程(王秀华

  王秀兰)

  1、把握道路交通平安常识(2课时)

  2、地震逃命方法之我见(2课时)

  3、培育青春期自我防卫力量(3课时)

  4、留意饮食卫生平安(2课时)

  八班级课程(张才智)

  1、怎样正确使用网络(2课时)

  —13—

  2、日常平安用电学问(2课时)

  3、奇妙应对青少年敲诈现象(2课时)

  4、学会防火灾侵害(2课时)

  四、讨论思路和步骤

  (20xx年11月20日20xx年3月15日)

  (一)建立组织,讨论制定实施方案:

  1、课程讨论初期,我们组织课程组成员阅读相关书目,围绕担当的课程做好记录和修改,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试验讨论会并做好记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试验工作。建立课程讨论领导小组,试验讨论小组,并确定相关制度。

  2、讨论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在课程讨论阶段,组织例会,准时填写"课程讨论进展状况表",准时把握、分析、讨论、试验的状况。组织专题研讨,课程组成员定期召开例会,通报每个阶段课程讨论进展状况。通过不同形式和途径,客观精确

  地推断不利于的因素,做好课程调研,通过参加活动、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座谈争论、查阅资料等形式检查课程讨论的实施状况。

  (二)搜集资料、汇总讨论、制定《中同学平安教育手册》名目草案

  1、查阅网络资料:王秀华

  张才智

  王秀兰

  任立新

  2、查阅文本资料:周晓芹

  刘虎

  王淑红

  王春英

  3、资料汇总、制定名目

  —14—

  (三)编写教材《中同学平安教育手册》

  1、《中同学平安教育手册》编写研讨,确定教材编写分工。

  2、编写教材。

  3、审稿。

  4、定稿。

  四、争论制定校本课程评价标准(20xx年3月15日-------4月15日)

  五、校本课程讨论资料整理、装订(20xx年4月15日20xx年6月15日)

  五、课程的讨论优势和基础:

  1、我校老师积累了很多课程讨论的方法和阅历,这必将对本课程的讨论起到乐观的推动作用。

  2、课程组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具有丰富的教学阅历,曾主持、参加完成过多项十五和课程的讨论,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

  3、我校积累大量解决同学平安问题的方法,这些都保证了课程讨论方向的正确性和讨论起点的合理性。

  完成本课程的条件:

  (1)人力保障:学校领导对本课程的讨论高度重视,课程组成员详细开展的讨论网络,做到分层管理,步步落实,确保课程讨论顺当正常地运行。

  (2)资源保障:学校已于20xx年建起了远程教育网,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卫星接收室、光盘播放室、电子备课室等,这些硬件设

  —15—

  施为课程的开展供应了有力的保障。

  (3)经费保障:学校支持本课程的讨论工作,保障本课程讨论所需经费(含购书、活动、培训学习等费用),确保这项课程讨论工作顺当开展。

  (4)制度保证:学校将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做到月月有小结,努力搞好中期论证和总结。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5一、课程背景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很多国家在基础教育进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展的需要,与时代进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我校在学校阶段实施的英语口语课程强调从同学的学习爱好、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动身,提倡体验、实践、参加、合作与沟通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进展同学的综合语言运用力量,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同学形成乐观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力量的过程。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16—

  本课程按"听、说"的挨次要求,创设真实情景,进展同学的英语口语运用力量,培育同学对英语听的敏感性、说的流畅性,使同学在学校阶段,能用简洁的口语进行沟通,并且语音标准。

  详细目标如下:

  1、注意激发和培育同学学习英语的爱好,使同学树立自信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进展自主学习的力量和合作精神;

  2、使同学把握肯定的英语基础学问和听、说技能,形成肯定的综合语言运用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强化口语技能;

  3、培育同学的观看、记忆、思维、想象力量和创新精神;

  4、关心同学初步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为同学进入下一阶段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

  学校三班级刚进入学习的起始阶段,主要精力都放在汉语拼音的学习上。校本英语会话课集中于口语的教授,通过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激发同学学习英语的爱好,为三班级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四班级校本英语的主要内容有:课堂简洁教学用语、打招呼、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伴侣、学校。三四班级基础不同,因此在课程进展上有些差异。

  四、课程实施

  1、实施对象和课时支配

  本课程在中高班级开设,纳入课时方案,保证师资和时间,主

  —17—

  要由英语老师分工实施。实施过程中做到方案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要求实施老师细心备课,仔细上课,确保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2、以自编校本口语教材为主线,校本教材的内容选择贴近同学的日常生活,体现有用性和交际性,切实服务于低班级教学目标与任务。以汲取各类优秀学校英语教材为基础,逐步丰富和完善我校学校英语校本教材。

  3、仔细学习新课标,进行理论学习,撰写心得体会,提高老师自身素养,转变观念,用新思维、新方法渗透到课堂之中。

  4、加强集体备课力度,定时定人定地点定内容,讲究实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5、不上没有预备的课,没有教具,老师自制教具,在课堂中制造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新面貌。

  6、在教学中消失问题,教研活动大家共同探讨。低班级孩子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老师抓住这一特点,说唱,说演,学校生学习英语的热忱很高。

  7、课外活动充分利用情景会话、英语板报展等,提高同学学习英语的乐观性。

  8、学会反思、学会总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学完一节课后,老师们在教案上写出教学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好的阅历准时总结。

  9、通过家长会、周末英语反馈表等多渠道,加强与同学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同学在校英语学习状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18—

  发挥好家、校协同教育作用。

  五

  校本课程教学

  依据学校生的特点及教学内容,我们的英语口语课程采纳以下方式:

  学:每周学两句日常英语口语,英语老师活动课集中辅导。

  说:利用晨检的三分钟时间,大声和同桌说英语。

  听:每天同学在校时间,在课堂上播放一首英语儿童歌曲。

  仿:每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英语广播,每次都有一句跟我学,同学可跟着学,跟着说,仿照沟通。

  做:与美术课融合,进行英语手抄报的制作,同学在设想、勾画、摘抄、运用的实践中,提高英语力量。

  玩:开设英语活动课,让同学在玩中学,在玩中积累词汇。

  演:老师与同学一起,自编自演英语童话剧(课本剧),在爱好盎然的气氛中,巩固运用英语口语。

  赛:开展英语口语抢答赛、口语朗读竞赛,以赛促学。

  展:举办英语艺术节,让同学通过各种形式展现自己的学习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利用西方某些重大的节日,开展一些诸如西方国家我知道、英语圣诞联欢会等活动,旨在激发同学学习英语的爱好的同时,教会他们一些相关学问,同时能训练同学口语表达及舞台表演的力量。

  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鼓舞同学乐观参加,大胆表达,鼓舞同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创新思维,侧重提高学

  —19—

  校生对语言的感受力量、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力量和将英语运用于实际生活的力量。

  六、教材来源

  利用多媒体,网络,搜集可用的教学资源,并进行整理,利用。

  七

  课程评价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了解同学对学问的把握和力量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的目标以及老师的教学,从而促进同学的进展和课程建设的进展。

  1、本课程将同学英语口语力量考核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评价的重点,按学年进行学校英语水平力量测试。

  2、仔细做好以提高同学英语口语力量为目标的各项活动的效果评价。评价通常在活动过程中或活动结束时进行,应包括活动方案、活动目标、活动组织、活动效果、阅历总结等各方面。

  3、加强对英语老师日常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检查英语备课、教学、教研等各方面。

  4、加强对学校校本英语老师参加英语环境营造表现和贡献定期评价。各项考核结果及检查记录均须存档备查,并与相关负责人奖惩紧密挂钩。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6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亲密相关的科学,近年来人们更加深刻地熟悉到,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环境、资源

  —20—

  等,都与生物科学的讨论有直接的关系。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技术的进展对于中国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依据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同学的生物学习,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进展的同学生活的联系,要提倡同学主动参加、探究发觉、沟通合作的主动学习精神,必需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生物课程资源。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各种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我们供应了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20xx年,校生物课题《农村学校提高同学生物科学素养的讨论》荣获得岳阳市一等奖,并报送省教科院参评。这些有利条件为我们实施生物校本课程,提前预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参观调查,关注家乡的生物资源与环境变迁,产生喜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忱;渐渐形成爱惜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同学学习生物学问的爱好。

  2、通过实践探究,培育同学的生物学基本技能;把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转变同学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学问为主动参加探究猎取学问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3、通过给家庭当致富参谋,培育同学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力量;把生物学问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提高运用力量;从肯定程度上推动家乡经济建设。

  4、使老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驾驭新课程的理论和

  —21—

  实践水平明显提高。

  5、使老师在指导同学进行讨论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水平明显提高。

  二、课程内容

  七班级:

  参观调查

  (一)给校内花木做身份证

  (二)参观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实践探究

  (一)无土栽培

  (二)学做园艺师

  (三)吃自己种的蘑菇

  八班级:

  参观调查

  (一)调查本地鱼类资源

  (二)参观特种养殖专业户

  实践探究

  (一)培育绿化苗木

  (二)嫁接

  (三)试种良种

  综合应用

  致富参谋

  —22—

  三、实施建议

  (一)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

  我校生物校本课程修学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必学部分;选学部分;助学部分。全部资料都以资料库的形式保存在学校电脑服务器中,以备师生随时调用,并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二)修学内容:

  1、必学部分:是在两年的生物学习期间,全部同学必需完成的。以后依据形势进展的需要,做适当的增减。

  2、选学部分:资料来源有三个,一是生物老师补充,二是镇农技术员供应,三是同学在网站上下载。内容同样要依据形势,作适当增减。老师依据形势进展的需要,选择其中的课题开展活动。

  3、助学部分:针对个别同学的特别要求或家长的需要,老师为他们供应必要的信息与技术支持。

  本套教材是必学部分,共分三个大类型十一个主题,即每个班级设参观调查和实践探究,八班级加设综合应用,主题的实施均以讨论性学习形式开展。同类型的主题之间实行梯级开发方式(已在每个主题前注明一、二、三)。

  参观调查属于调查类讨论性学习,分为两个梯级:第一级是在老师的示范下,把调查的内容、调查目的、方法与过程(含调查的方法、调查的范围、调查的时间、调查的路线、调查的过程)、调查结果、结论与建议等全部告知同学,使同学初步学会生物科学调查的方法;其次级是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依据在第一级中学会的方法,合作

  —23—

  或独立完成,达到完全把握生物科学调查方法的目标。

  实践探究属于探究类讨论性学习,分为三个梯级:第一级主题是由老师带领同学参加科学探究的全部过程,然后由同学整理探究报告,从中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其次级主题由老师把活动的主题材料供应给同学,同学再依据材料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老师的作用只是关心同学完善方案,使同学渐渐熟识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三级主题老师仅仅向同学供应部分资料,探究的全过程由同学自己独立完成,使同学能够完全把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主题的梯级设置,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致富参谋是特地针对农村同学而设计的一个大主题。这是对前面所学学问的一项综合检验,它要求运用调查、探究等手段把学到的学问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既培育了搜集、处理信息的力量,又培育了表达沟通的力量,另一方面推动了本地经济建设。

  (三)授课支配:

  注:1、网络信息收集由电脑老师帮助,图书信息收集由图书管理员帮助。

  2、可以利用的时间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劳技课、信息技术课、生物课,还有同学的假期。老师要依据活动主题的季节特点,敏捷支配活动时间。

  (四)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它需要不断的完

  —24—

  善和补充。目前,我们可以利用的场地资源有:校内有绿化植被、生物园、学校种养基地、计算机教室、农夫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校外有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苗圃园、特种养殖场、优质果园、同学家庭承包的种养园场;人才资源有生物老师、聘请的农技员、校外生物科技辅导员。

  四、评价建议

  (一)内容:

  1、同学参加活动时的态度。

  2、同学活动过程的评价。包括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式、分工组织、方案步骤完善等。

  3、同学活动结果的评价。包括参观调查报告、探究报告、技能考核等。

  4、对老师的评价。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办公室制定的评价方案对老师考核。

  (二)形式:

  1、小组评价。同学对本组成员自参与活动以来的变化进行评价。

  2、自我评价。本人对自己参与本组活动以来的变化自我评价。

  3、老师评价。一是口头考核;二是问卷法(推断、选择、填空等)形式考查;三是观看法,即观看同学在课程活动中的态度表现。

  4、建立档案夹。把同学参加活动的全部资料和个人评价结果保存在档案夹中,记录同学成长过程。

  —25—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第一部分前言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理解国家统一课程纲要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教育哲学思想和资源特点且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以学校为实施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它是作为国家课程的一种重要补充。

  (一)校本课程的性质:

  1、以课程权力的下放为前程。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的校长和老师。

  3、开发的场所是详细学校能拥有自主权。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1、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学校的进展上来说,也很有必要,只有不断开发,才会体现学校特色。

  3、从同学的进展角度来说,也很有必要,有利于促进同学全面素养的提高。

  4、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

  (1)能够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社会变化和同学需要。

  (2)校本课程开发更贴近实际,具有更多的适应性。

  (3)校本课程开发更能反映课程多元化的趋势。

  (4)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标准

  —26—

  1、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关注老师,学校和同学的进展

  (1)关注老师的进展,由于老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老师专业化进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老师专业进展的途径。

  (2)关注学校科特色,依据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科特点,我们紧紧抓住了我校足球、阅读的学科优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龙头。

  (3)关注同学的进展,以同学的进展为本,应当最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理念。同学需求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

  其次部分校本课程的目标

  依据我校校本课程是以足球、阅读为主要内容,依据我们的初步设想,目标确定为: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进展为核心,以培育创新精神与实践力量为目标,乐观进展同学共性,全面落实素养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2、详细目标

  (1)培育同学的爱好、爱好,进展共性特长。

  (2)拓展同学的学问领域,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

  (3)提高同学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力量,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3)树立健康第一,终生健身的意识,培育团队精神和合作力量,增加同学的身体素养。

  —27—

  第三部分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方法

  根据我校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中提出的评价设想:

  1、同学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纳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

  (2)老师依据每个同学参与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并作为"十佳同学"评比条件。

  (3)同学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现,成果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同学学籍档案内。

  2、老师评价。

  (1)老师从教必需有方案、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老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方案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老师应保存同学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果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老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二、实施建议

  (一)总体思路:

  1、编写教材或讲义2、制定方案(课时)3、落实老师4、分段实施5、考试考核。

  (二)校本课程的课时

  —28—

  阅读每周1课时足球每周1课时

  三、组织机构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卢锋

  副组长:卢丽丹

  组员:徐宏顺庄洁许丽萍甘中华陶丽芳朱家宜

  全体语文老师、体育老师

  四、组织管理

  1、学科依据不同班级开设不同课程。同学可依据不同爱好参与不同课程学习。

  2、学科依据不同班级讲授不同的内容。可以单独开班授课,也可以上大课。

  3、每个同学参与1门以上课程的学习。

  4、学分的记录以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共同负责。

  5、教研组负责编写教材和汇合资料。教务处负责支配老师授课及负责检查和管理,教研组长负责管理记录授课状况。

  第四部分

  一、师资建设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和素养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依据我校在职老师的现状,将实行以下措施,提高教史的水平。

  1、走出去--参与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9—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育青年。

  4、自学--通过供应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把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力量。

  二、教材建设

  满意同学的需要,培育同学的制造精神和实践力量,任课老师进行大量制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进展。

  1、《足球》体育组

  2、《阅读》语文组

  三、相应措施

  1、教科室、教育处、班级组、教研组要乐观关心老师制订好教学方案,负责协调支配和组织指导教学方案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当部分课程的,邀请领导、专家、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必修课程)一样,计入老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进展、给

  —30—

  老师专业的进展、给同学共性的进展供应了新的舞台。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同学的进展为本,以爱好性、拓展性为主,进展同学共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同学进展的原则。为了满意同学进展的需要,依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打好基础,和谐进展",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自我防护,拥有健康体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讨论,提高老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力量,满意同学可持续进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是依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同学的进展为本,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实践力量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同学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意同学可持续进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老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讨论者,促进老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敬重人的共性为根本动身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同学的学习需求,使同学的学习需求得到敬重和满意。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鉴赏课中我们搜集了很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让同学赏析、品尝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拓展同学的学问面,接受民族文化

  —31—

  的熏陶,汲取民族精神的养分,使之成为同学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蔽在课内外和校内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中,低班级重视同学的礼仪养成教育,中班级我们将重点放在同学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力量的培育。高班级主要学习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学问、方法。总之,让同学通过各种活动,在学问、品质、力量、共性等各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的进展。

  3、进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进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同学成材、老师成长、学校进展、社会进展。我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同学进展的校本课程。我们在各班级段,依据同学的年龄特点及需求,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内容,满意了不同学段的进展要求。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老师参与课程开发的乐观性,体现参加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认真讨论《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讨论和实践。

  —32—

  5、学校支配专职老师,做到有课程方案、教学方案、教学进度、阶段总结、跟踪纪实等材料。

  六、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一)领导小组:

  组长:a

  成员:b

  (二)工作小组:

  组长:c

  成员:d

  (三)编委分工状况:

  (四)校本课程开发要求:

  1、每学期按15课时开发,有总体目标。

  2、每课有课题、教学目标(必需有情感目标),最好设有习题。

  3、按每学期订一册,有课本封皮、名目。

  4、单元题目为小一号字,课题为小三号字,其他为四号字。

  5、依据课程需要,可有插图。

  七、课程的实施:

  1、老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教案、方案。

  2、任课老师应充分敬重同学的意愿,采纳同学宠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同学的学习乐观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老师要给同学制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老师要重视同学的过程体验,—33—

  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老师必需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全部资料搜集整理好,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现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育处详细负责课程的阶段检查。

  2、老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乐观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及同学的自主学习的力量。

  4、各任课老师每学期需对同学的学习状况采纳国家要求方式评价,评价同学对该学科学习的爱好需求、学习效果等。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第一部分前言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理解国家统一课程纲要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教育哲学思想和资源特点且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以学校为实施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它是作为国家课程的一种重要补充。

  (一)校本课程的性质:

  1、以课程权力的下放为前程。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的校长和老师。

  3、开发的场所是详细学校能拥有自主权。

  —34—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1、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学校的进展上来说,也很有必要,只有不断开发,才会体现学校特色。

  3、从同学的进展角度来说,也很有必要,有利于促进同学全面素养的提高。

  4、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

  (1)能够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社会变化和同学需要。

  (2)校本课程开发更贴近实际,具有更多的适应性。

  (3)校本课程开发更能反映课程多元化的趋势。

  (4)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标准

  1、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关注老师,学校和同学的进展

  (1)关注老师的进展,由于老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老师专业化进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老师专业进展的途径。

  (2)关注学校科特色,依据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科特点,我们紧紧抓住了我校足球、阅读的学科优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龙头。

  (3)关注同学的进展,以同学的进展为本,应当最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理念。同学需求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

  其次部分校本课程的目标

  依据我校校本课程是以足球、阅读为主要内容,依据我们的初

  —35—

  步设想,目标确定为: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进展为核心,以培育创新精神与实践力量为目标,乐观进展同学共性,全面落实素养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2、详细目标

  (1)培育同学的爱好、爱好,进展共性特长。

  (2)拓展同学的学问领域,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

  (3)提高同学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力量,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3)树立健康第一,终生健身的意识,培育团队精神和合作力量,增加同学的身体素养。

  第三部分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方法

  根据我校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中提出的评价设想:

  1、同学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纳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

  (2)老师依据每个同学参与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并作为"十佳同学"评比条件。

  (3)同学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现,成果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同学学籍档案内。

  2、老师评价。

  —36—

  (1)老师从教必需有方案、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老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方案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老师应保存同学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果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老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二、实施建议

  (一)总体思路:

  1、编写教材或讲义2、制定方案(课时)3、落实老师4、分段实施5、考试考核。

  (二)校本课程的课时

  阅读每周1课时足球每周1课时

  三、组织机构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卢锋

  副组长:卢丽丹

  组员:徐宏顺庄洁许丽萍甘中华陶丽芳朱家宜

  全体语文老师、体育老师

  四、组织管理

  1、学科依据不同班级开设不同课程。同学可依据不同爱好参与不同课程学习。

  —37—

  2、学科依据不同班级讲授不同的内容。可以单独开班授课,也可以上大课。

  3、每个同学参与1门以上课程的学习。

  4、学分的记录以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共同负责。

  5、教研组负责编写教材和汇合资料。教务处负责支配老师授课及负责检查和管理,教研组长负责管理记录授课状况。

  第四部分

  一、师资建设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和素养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依据我校在职老师的现状,将实行以下措施,提高教史的水平。

  1、走出去--参与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育青年。

  4、自学--通过供应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把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力量。

  二、教材建设

  满意同学的需要,培育同学的制造精神和实践力量,任课老师进行大量制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进展。

  1、《足球》体育组

  2、《阅读》语文组

  —38—

  三、相应措施

  1、教科室、教育处、班级组、教研组要乐观关心老师制订好教学方案,负责协调支配和组织指导教学方案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当部分课程的,邀请领导、专家、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必修课程)一样,计入老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一、指导思想

  提高同学的审美力量,增加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加深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增进学识修养,提高写字技能为目标,培育同学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祖国文字,并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写字姿态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1)首先,要想写好字就肯定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态。

  坐着写字的时候,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略微向前,不要歪斜;两臀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不要交叉或踮脚尖。

  (2)正确的书写姿态,不但跟写字有亲密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所以肯定要非常重视,并留意养成良好的习惯。

  2、把握汉字基本笔画和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

  —39—

  3、了解古代书法家的故事,激发同学学习书法的爱好。

  4、对同学的书写提出严格的要求:"规范端正、干净美观"

  5、学习简洁的章法布局,尝试完整作品的书写。

  三、教学内容准时间支配

  1、七班级教学内容支配

  四、书法校本课程中书写训练的要求

  任课老师以校本教材为教学内容,除了落实备课、讲课的环节外,还要重视书写中的训练事项,教学每周一课时,每周完成作业两页纸,平常作业可以参照语文同步训练酌情布置,要落实好每天一练。

  五、教学措施

  为了体现同学一个事情的书法学习程度和训练结果,在校内外可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书法竞赛,书法服务活动,如现场书法竞赛、书法作品展览,开拓班级写字园地、校内书法宣扬栏等等。再就是让他们抄写专栏、办手抄报等,这样可以给同学供应熬炼的机会,是一些书法素养好、水平高的同学一展才华,以培育他们的竞争意识和优良品质。

  六、书法课题讨论与教研活动支配

  20xx年9月:

  1、支配课程表,确定分担班级,明确教学要求

  2、制定教学总体方案(学年)和各班的详细方案(学期)

  3、公开讲授讨论课(王景、汪建斌)

  4、组织天河中学第五届硬笔书法竞赛

  —40—

  5、制定毛笔书法爱好小组教学活动方案

  6、迎接市级课题的开题评估

  20xx年10月:

  开展书法课题讨论中"教育观看方法"专题研讨活动

  20xx年11月:

  开展天河中学其次轮书法教育专题教学活动

  书法专业课:王景、余国鸿、汪建斌、段诗文

  书法文化课:胡俊玲、占才勇、彭正军

  书法活动课:张勇、叶大俊、王新春

  20xx年12月:

  1、组织书法作品参观活动

  2、组织古代书法作品印刷品观赏教学活动

  3、公开讲授讨论课(段诗文、王景、余国鸿)

  20xx年1月:

  1、开展书法课题讨论中"成果表达"专题研讨活动

  2、七、八班级书法教学总结研讨

  3、课题讨论其次阶段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1一、跳绳简介

  跳绳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项体育活动。据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跳绳活动,那时称跳绳为"透索"或"跳白索"。可见,跳绳作为我国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已有悠久的历史。

  —41—

  随着跳绳活动的广泛开展,跳绳技术也得到了提高。如有人一分钟能跳二百七十多次(个),有人能做五摇跳(起跳一次,摇绳五回环)。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开展跳绳活动,日本也把跳绳列为学校体育课教材。日本有个跳绳能手叫铃木胜己,七岁开头练习跳绳,坚持跳绳四十多年,能跳一百六十多种花样,能一气跳六小时十五分钟,还能完成五摇跳,常常到国外去表演。

  跳绳运动在各项民俗体育运动中是最普遍的项目,一人一绳、多人一绳、多人多绳均可开展,其动作可简可难,变化多样,趣味无穷。更不受年龄、性别、场地的限制,人人可行,校校可做,家家可玩。这项运动特殊适合于人多场地小的中学校校开展,其普及性、可行性、健身性都很强。

  二、跳绳的功能

  跳绳是基本运动的教学内容之一,它是以四肢肌肉活动为主的全身运动项目,具有很好的熬炼价值。跳绳动作强健、美丽,富有节奏和韵律。易于学习教材简便,不受场地、季节限制,也不受年龄限制。跳绳种类许多,有跳短绳、跳长绳;有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花样跳、有单摇跳、多摇跳;有一般性跳绳熬炼,也有跳绳竞赛,等等。由于跳绳的熬炼效果好,也是广阔儿童宠爱的活动,所以跳绳已列为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

  常常参与跳绳活动能够增加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的力气,促进儿童骨骼的生长;增加内脏器官的机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神经系统得到很好的训练,提高身体的灵敏、协调性和快速反应力量;培育

  —42—

  意志力和节奏感等。有句顺口溜比较简练地概括了跳绳活动的功能:"摇绳练腿劲;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反应慢的长绳上不去,不敏捷的根绊腿。"就是说,通过跳绳可以进展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弹跳力,以及速度、力气、耐力等素养,使身体得到全面熬炼。

  三、跳绳的要求及留意事项

  跳绳运动是一种极平安的运动,绝少有运动损害的发生,即使跳动失败或停顿,也不会有坠落、跌倒、冲突或被用具所伤的危急。况且跳绳者又能随自己的身体状况、体力及方法来自由调整跳绳的速度及次数,因此同学们可以放心的来练习。以下几点是同学练习跳绳时的要求和应留意的事项:

  1择适当的场地

  2穿着适当的服装

  3充分做好预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4要有正确的跳绳方法

  ①跳绳方法是用前脚掌起跳和落地,切记不行用全脚或脚跟落地,以免脑部受到震惊,当跃起在空中时,不要极度弯曲身体,而应成为自然弯曲的姿态。

  ②握绳的方法是两手分别握住绳两端的把手,通常状况下以一脚踩住绳子中间,两臂屈肘将小臂抬平,绳子被拉直即为适合的长度。

  ③摇绳的方法是向前摇时,大臂靠近身体两侧,肘稍外展,上臂近似水平,用手腕方力作外展内旋运动,使两手在体侧做画圆动作,每摇动一次,绳子从地经过身后向上向下,回旋一周,绳子转动的速

  —43—

  度和手绳的速度成正比,摇动越快,则绳子回旋越快。

  ④停绳的方法是向前摇时,一脚伸出,前脚掌离地,脚跟着地使绳停在脚掌下;向后摇时,则一脚伸出,后脚跟离地,前脚掌着地,使绳停在脚底。

  5要循序渐进练习

  6活动时间

  7严防事故

  以下是几种因跳绳引起的常见事故:

  1相互间拿着跳绳追赶打闹,用绳子当"鞭子"抽打同学。

  2将绳子挂在器械当吊绳,做"千秋"荡,易出事故。

  3从高处将绳子甩下击打同学的头,有时一不当心,也会造成自己受伤。

  以上种种,应加强教育防范,杜绝事故。

  四、跳绳的方法

  1、怎样学跳绳

  跳绳是简便易行的一项运动,尤其适合于冬天。跳绳不但能够进展幼儿动作的协调力量,增大肺活量,促进幼儿生长发育,还能够健脑。

  通过观看发觉幼儿跳绳时,不是绳到了脚边还没起跳,就是绳还没到脚边就先起跳了。这是由于幼儿没有把握跳绳时的节奏。由于跳绳不但需要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协作,还需要良好的节奏感。因此,需要分步训练。

  —44—

  第一步,徒手听节奏跳。先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跳,然后让幼儿随着节奏跳。

  其次步,按节奏仿照跳绳动作。幼儿仍空着双手,根据在第一步训练中已熟识的节奏,双臂和双脚仿照跳绳的动作。

  第三步,单手拿绳(握住跳绳的两头),按正常的节奏仿照跳绳动作。左、右手交替拿绳,要求绳落地时双脚跳动。

  第四步,双手拿绳实际练习。

  以上四步训练,分解了幼儿学跳绳的难度,强化了跳绳时的节奏感,幼儿学习跳绳就简单多了。

  2、跳绳的课堂练习

  应用跳绳进行校本教学,不仅能进展同学的身体素养,丰富教学手段,而且能进展同学动脑、动手的力量;跳绳不但能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的力量,而且还能提高同学的爱好和学习的乐观性,同时也能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原地练习法

  (1)单人跳绳练习:在篮球场上。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面对面站立,距离45m,每人左右之间相距23m。两手分别执绳的两段,持绳于身后,进行正、反单、双足跳或单、双足交替跳;正反夹花跳;单、双足双飞跳;蹲着跳(将绳对折单手执绳的一端,蹲下单手贴地摇绳跳)等。

  (2)两人同跳一根绳练习:一人摇绳两人同跳(没摇绳的人站在摇绳同学的前面或后面);两人同摇同跳,(两人同站一排,各执绳的—45—

  一端,同摇齐跳);两人同摇一人跳,(跳绳人外侧手执绳的一端,没跳者执绳的另一端,同时摇绳)。

  (3)夹物跳练习:双踝夹物跳;双膝夹物跳;双腋夹物跳;双踝、双膝、双腋同时夹物跳。要求:跳绳过程中要掌握所夹物体不掉地。

  (4)自我展现跳绳练习:将同学分成几组,依次进行,每组68人,让同学自择或自创跳绳方法进行表演。要求:同学进行自我评价、相互沟通技艺。

  (5)牵绳练习:两人一组,自由组合,绳子从腰间绕过,两人分别各执绳子一端,通过牵、放绳子来较量,看谁脚下稳或移动来打算胜败。要求:要学会用巧劲来取胜。

  拔河练习:将全班分成若干组,46人一组,同学自行组织,将同组内的几根跳绳并在一起,成一根拔河用绳,进行拔河竞赛。要求:(1)每组同学自定裁判;(2)按规章进行,采纳三局两胜制。

  投掷练习:在场地上画一条起抛线。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68人进行投掷跳绳竞赛,看谁投得远,每位同学将自己的跳绳织成团或其它外形,只要自己认为它便于抛掷就行。要求:(1)抛掷方法不限;(2)不得跨越起抛线。

  跑的练习

  (1)你追我逃:在篮球场上进行。将同学分成4大组,分别站在4块篮球场上,每组再分2小组进行:一组跳绳逃跑,另一组跳绳追,被追住的同学站到场外,直至最终一位同学被追住为止,然后,两小组角色互换再进行练习。要求:A、逃得同学不能出界;B、追的—46—

  同学不能停绳追,用手拍击逃跑人的身体。

  (2)跳绳来回接力跑:距离1015m,将全班分成人数相等的几组,成纵队站立,每组只用一根绳,竞赛开头后,每组的第一位同学跳绳向前跑出,绕过终点标志物返回,将手中的绳交给其次位同学,其次位同学重复第一位同学的动作,然后第三、第四、第五,依次进行,看哪一组最先跑完。要求:用手交接绳,不得抛绳。

  (3)跳绳迎面接力跑:距离1520m分别画两条平行线,将同学分成人数相等的4组,面对面纵队站立,每组用一根绳,预备好后老师发令,每组第一位同学跳绳跑向对面同伴,将绳交给同伴进行,看哪组最先完成判定胜败。要求:A、必需跳绳跑进;B、接绳之前不得跨越起跑线。

  (4)三人两足跑:距离2030m,分别画两条平行线,将同学分成多组,站于起跑线后,各组同学两个、两个一组,可自由组合,用跳绳将自己的一只脚和同伴的一只脚绑在一起,预备好后老师发令,各组同学快速走或跑向终点。要求:协作协调,步调全都。

  (5)蜈蚣赛跑:距离100m,分别画两条平行线,在田径场上进行。将同学分成4组,每组1012人,成纵队站于起跑线后,每组用各自连接好的两条长绳:一条用来系住各人的左脚踝关节;另一条系住各人的右脚踝关节,每人前后相距一臂距离,后面的人双手搭在前面的人肩上,预备好后老师发令,各组同学快速走向终点线,以各组的最终一人先过终点线为胜。要求:(1)各组之间相距11.5m,留意平安;(2)协调全都,走成直线。

  —47—

  跳长绳练习:在篮球场上进行练习。将同学分成24组,每组将短绳接成长绳,进行集体跳长绳练习。要求:(1)同学可自行编制与选择跳长绳的花式;(2)多人花样跳时要留意平安。

  跳绳运动不但能跳出健康的身体,而且还能促进神经系统的进展,提高智力,进展思维;而此项活动对器材和场地要求较低,易组织,易普及,易被同学们接受。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2一、指导思想

  以《双峰乡素养教育五年规划》为指针,以剪纸文化为载体,以同学学习剪纸基础学问、剪纸基本技能,提高同学人文素养为目标为培育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二、培育目标

  1、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文精神。

  2、培育爱好、爱好,进展共性特长。

  3、培育审美力量,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育团结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力量。

  5、拓展学问领域,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

  6、学习剪纸基础学问,把握基本的剪纸技术。

  7、提高老师综合素养,确立其进展目标;发挥老师专长和才艺,体现其创新精神;提高老师的目标认同感,增加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同学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

  —48—

  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

  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组织教学和活动时,还应留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以活动为主的课程,要敬重同学的主体地位,以同学自主活动为主。即使是学习有关剪纸学问,也要少讲少传授学问,让同学带着已有阅历参加学习。老师要加大有效指导,多给同学以尽可能多的时间思索、想象、制造,自主地活动、实践。

  2、敏捷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都要有很周密的方案,教学内容、方法和活动形式都要预设,否则就失去了开发和实施的保障。因此,要方案先行。但是,以活动为主的校本课程,更多的是要依据当时的同学和当时的环境的详细状况而定,要敏捷处理,准时调整,并给生成的课程资源留有充分的活动时间。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四、教学活动形式

  1、班级授课制:《剪纸》自编课程内容,各班级依据自己的详细状况,支配教学活动、内容,在教学时间内班级组织教学活动。

  2、集体活动式:

  1)、学校统一组织开展的集体活动和主题活动。

  2)、小组式

  3)、个体式

  五、课时支配

  —49—

  1、一班级课表内每周支配一课时,其它班级每周半课时。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该课时为弹性课时,详细教学活动时间支配具有敏捷性,但不得挤占挪用。

  2、一学期两次的主题活动:

  春学期四月份:剪纸文学周;六月份:剪纸艺术周

  秋学期十月份:剪纸展现周;十二月:剪纸沟通周

  六、课程内容

  1、课程开发方式及实施途径

  1)、课程创新---开发新的课程项目《剪纸》,并自编教材。

  2)、设计体现校本课程目标的校内环境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3)、学科和剪纸文化的整合。如美术与剪纸,品德与社会和剪纸等的整合。

  4)、以校级、班级)、班级的主题活动作为《剪纸》的载体,承载或体现校本课程的实施。

  5)、用好宣扬橱窗,发挥媒体作用。

  2、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范围

  1)、让同学学习基础的剪纸学问和把握基本的剪纸技能。

  2)、在音乐、美术、写字、科学、思品与生活、思品和社会、劳技等学科中开发和剪纸文化有关的素材,如声乐、舞美、戏剧、画画、书法、美术观赏、摄影、刻纸、手工制作和信息技术等。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和编故事、学曲艺、排练课本剧、儿

  —50—

篇六:器乐进课堂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乐器进课堂的必要性

  第一篇:小乐器进课堂的必要性

  小乐器进课堂的必要性

  陆多娇

  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孩子纯洁朴素,喜爱唱歌和吹奏简单的器乐,为开展简易乐器进课堂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为了保证学生在中学阶段能够掌握一项艺术特长,我校根据新课标中提出“制定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以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开展了“小乐器进课堂”的课堂教学。

  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学生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想象力丰富,情感充沛,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让他们整节课都一直跟着老师听、唱、读、说、跳、动还是不够的,要多创造机会让他们亲自参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去,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让身边的简单的小乐器进入课堂对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动手和谐性、想象力、创造力、合作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追求思想和顽强奋发的意志品质。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激发与影响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而且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学生艺术才华潜能,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并且还可突破教学环节中的难点,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这就是器乐进课堂的意义所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小乐器不仅能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技能,培养节奏感,而且能培养学生对音色、曲式结构、多声部织体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基本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

  第二篇:小乐器进课堂计划

  中东小学

  2015-2016年小乐器进校园、进课堂工作计划

  一、目的意义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尤其是器乐的演奏。器乐的演奏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表达和创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情感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乐器进校园、进课堂”是学校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以小乐器进校园、进课堂成了教师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口。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宗旨,提出“小乐器进校园、进课堂”这种新的设想,引进了竖笛、口风琴、口琴、电子琴、葫芦丝、古筝、等五花八门形式多样的乐器进行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积极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

  大家在教学中也认识到器乐教学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小乐器进校园、进课堂”,我们期望能改变我校音乐教学的面貌。

  二、期望达到的目标:

  1、学校器乐教学的普及,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校风班风建设,净化学习教育环境。

  2、探索“小乐器进校园、进课堂”新的教学模式。

  3、促进学校艺术学科教学,培养一批新课程下的新型的音乐教师。

  4、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表现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

  发展,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学生对器乐的综合表现力和创作能力,形成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计划小乐器进校园、进课堂,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进步。

  三、活动的特点是:普及化,经常化,专业化;示范引领,普及人人。学生能吹会弹,能歌善舞,能写绘画。

  四、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身体好,学习好,有特长;使教师:会教书,善育人,有技能。

  活动最高目标:成立学生民族乐队,让教师发展,促学生成长。

  五、活动的原则是:自选项目,自带乐器,培训免费。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挤占主课教学时间。

  六、活动的方式是:按年级分班,每班有教师教学。以“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办学理念,达到“促进学生的最有发展,让学生能歌善舞、能吹会弹、能写绘画”的目的。

  第三篇:小乐器进课堂展示会讲话材料

  小器乐进课堂展示会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大家好!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同仁光临法库县东湖小学检查指导工作,并表示诚挚的谢意!现就我们东湖小学小器乐进课堂的初浅做法和不成熟的想法向各位领导做以介绍,恳请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促进东湖小学艺术教育工作。

  一、学校自然情况

  我们法库县东湖小学是今年八月份成立的,建校仅一个多月的时间。目前尚处于后续的建设和完善阶段。现有在编的87名教师来自于法库镇周边的原法库镇中心校和开发区中心校。现有的550名学生是由法库镇周边几所村小学和部分镇内学生组合而成。

  我校的办学理念与发展定位是:培养目标为:学有特长、全面发展。管理目标为:建一流班子、铸一流队伍、创一流水平、办优质学校。立足四个一流,即: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管理团队,一流的学校教育。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做到办学特色化,培育“五个特色”,即打造:艺术特色校、德育特色校、英语特色校、科技特色校、体育特色校。打造六个校园,即:平安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人文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

  实施名师工程和扬长拓展教育。在注重抓好学科教学的同时,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平台,发展学生特长。开展素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其中东湖小学发展的切入口就在艺术与体育方面。我校办学理念之一是要打造五个特色,即五个特色校,其中首要的是要打造艺术特色校,其关键所在就是器乐教学与活动。我们所要实施的扬长拓展教育也离不开器乐教学与实践。

  由于新建校,学校的教学设施还不够完善,音乐器材还不够充足。而2~6年级学生大多都来自于农村,家长没有意识到学生学器乐的重要性。更不能像城里的家长那样能舍得精力和财力让孩子去学习。在这种困难重重的条件下,为了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到器乐活动中来,我们学校出资购买了一批小器乐。课堂上让学生每人手里都有一件乐器,从根本上解决了家长和学生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乐器进校园、进课堂成了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口。我校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宗旨,重视“器乐进课堂”。小器乐进课堂转变了教和学的方式。我们着眼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在课堂的器乐教学中,要求学生步调一致,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学生将体验到协作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增长了集体主义意识。

  虽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但我们仍然边摸索边实践,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制度也日趋完善起来。随着活动开展的不断深入,如何让器乐进课堂活动可持续更有效的开展,成了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针对一些现象,采取相应的对策,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期待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二、我校是如何开展小器乐进课堂这一活动的1、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更新音乐教育观念。

  首先,通过学习提高认识,摒弃过去那种不重视音乐教学的陈旧思想。学校各级领导和全体音乐教师要统一思想,一则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需要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个健全的人;二则从学生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增强东湖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必须充分认识和加强音乐教育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从课程安排到教

  学设施的完善,师资力量的加强到器乐的配备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音乐教育的需要。其次,要保证音乐课的正常开设,做到认真安排、开足课、上好课。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

  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经常性的提醒,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乐器的习惯,为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做好组织领导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器乐教学,明确责任、义务,提高对器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根据当前新课程发展的实际需要,依据器乐教学内容的有序发展,以专题的形式列入常规教研活动中,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基本功比赛和器乐演奏比赛活动等。争取培育一支优秀的音乐教师队伍和富有艺术功底的一批批学生。

  3、加大器乐教学的投入,(1)师资的投入。加快音乐教师的培养,尤其在器乐方面,计划聘请专业校外辅导教师定期来校授课。随着音乐教育器乐教学的渐快发展,帮助教师提高器乐演奏与教学技能水平。将音乐老师的年终考评、晋升职称等环节与其器乐的基本功联系起来,激励他们对器乐进课堂教学的实践,促使器乐课内教学和课外器乐活动互通共进。

  (2)器乐的投入。为满足教学需要,我们配备了2台钢琴、一台电子琴、45把竖笛和6箱打击乐。我校还订购了50台铝板琴、120把竖笛和45把小提琴。计划装备1个器乐室。

  4、有计划地开展器乐演奏的课内、课外实践活动,使器乐教学的内容得到巩固和提高。课外拓展活动能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参加校外的各种艺术班、各种演出等活动。通过实践让学生开阔视野、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最后形成独特的个性化认识。积极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实践”,很好地拓展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开辟音乐教学的新思路。

  5、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对孩子来说舞台是令人向往的,那是表现自我、展现本领、收获掌声的地方。我们为了鼓励孩子一定要尽可

  能地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小到班级的舞台、学校的舞台,大到真正的舞台。比如组织年级组里各班级的比赛,这也是让孩子们通

  过演奏来为班级争光,通过努力获得荣誉的机会;比如我们确定的每年5月的学校艺术节,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

  三、我校小乐器进课堂的发展设想

  1、从地方特色出发。

  结合我县“三乡”建设规划,我校要大力开展小提琴教学工作,要培养人才、抓出特色。我们要挖掘地方特色编纂校本课程传递下去。从地域的特色,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吸取地方精华出发,并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教材编写,可让高段学生欣赏表演,选取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代表性选段作为校本教材,使学生在优美的民间音乐中,增进对民族地方音乐文化的了解,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

  2、从学校特色出发。

  (1)美妙的音乐铃声。在每节的下课后,间操、大课间活动时我们播放音乐作品片段,让我们学校成为音乐的校园,让孩子们在校的每个时间段都有合适的音乐在他们耳边流动。

  (2)午间的音乐沙龙。午间音乐沙龙也是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一个有利平台。在这个音乐舞台上,可以更多的是把最新的音乐动态和趋势通过学校的广播、电视与全校师生分享。如把学校里开展的一些音乐活动形式向全校师生汇报,如:参加合唱比赛的录像播放;学校艺术节节目播放等。无可非议,时尚的午间音乐沙龙是小学音乐生命力所在。

  3、从学科特点出发。

  音乐课注重学生音准和节奏感的培养,教学中发现特别是低段学生对一些小打击乐器特别感兴趣,这样可以让一二年级小朋友每人有一个打击乐器,让他们按照节奏敲打,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了,自然就学得更好了。培训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欣赏世界各国优秀的音乐作品,学生才能更增长音乐的见识。

  4、从教师的特色出发。

  音乐教师是器乐进课堂的直接参与者,是器乐传播的主体。根据

  我们音乐老师每人的特点,同时也依据各自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音乐水平,可以开设“音乐课5分钟特色教学”。如可以是形体训练、竖笛、音乐才艺展示等等,这种音乐课的特色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也可提高学生的各种综合表演的能力。

  小器乐进课堂,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将在这片领域继续合理、科学地开发、实践,张扬学生的音乐素养个性,促进我校教师自己的专业发展,进而推动学校的音乐教育与学校的发展。

  法库县东湖小学2013、10、22欢迎各位领导和同仁常来东湖小学检查指导!谢谢大家!

  第四篇:乐器进课堂活动方案

  遇驾夼完小乐器进课堂活动方案

  艺术团名称:小百合艺术团

  一、活动实施对象:二——五年级学生

  二、活动类型:学科拓展类

  三、活动介绍:

  竖笛简单易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把竖笛教学引进课堂,可以让学生从演奏中学习音乐知识、陶冶情操,感受美的陶冶,从而有效地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本活动在我校二——五年级学生中开展,利用学生兴趣课活动时间和音乐课上10分钟时间上课,由音乐教师任教。

  四、活动目的:

  本学期我们音乐组的宗旨:让每一个孩子会一样乐器。学校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音乐基础较差,为提高孩子的识谱能力、歌唱能力、合唱能力以及创作能力,我们计划从二年级开始实行竖笛进课堂,全面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

  五、活动原则:

  《竖笛进课堂》活动遵循“立足本校实际,符合学生特点,注重课堂实效”的原则。我们把目标制定的十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做到“量身定做”,选取教材生动活泼,简单易学,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竖笛演奏技能,为今后进一步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活动目标:总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通过欣赏和演奏练习,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具体目标:1、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为目标,使学生通过竖笛学习,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通过竖笛的学习,提高看谱视奏能力,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创作水平及表演水平。

  3、认识竖笛结构,了解其发声方法。培养学生爱护保养乐器的习惯。

  4、学习知道正确地持笛、呼吸、运气、指法。将竖笛教学和音乐常规教学相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5、能够自如的运用单吐音,掌握双吐和三吐的方法。并且会使用连音奏法完成简单乐曲的演奏。

  6、在熟练平吹技法的基础上掌握超吹的方法。

  7、欣赏其他吹管乐器(葫芦丝、笛子、巴乌等)演奏的著名乐曲,一方面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一方面提高学生竖笛表现能力。

  七、活动内容:(一)情感、兴趣培养

  1、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创作水平及表演水平。

  3、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二)知识传授

  1、竖笛结构,竖笛发声方法。

  2、持笛、呼吸、运气的方法、演奏指法。

  (三)技能训练

  1、提高看谱视奏能力。

  2、自如的运用单吐音,掌握双吐和三吐的方法。

  3、使用连音奏法完成简单乐曲的演奏。

  4、掌握超吹的方法。

  八、活动组成员:音乐组全体教师

  总之,竖笛是引导孩子们走进音乐殿堂的桥梁,在思想道德建设、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日益明显的作用。以音乐为友,与竖笛同行,在竖笛特色的引领下,培养优秀的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愿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第五篇:2015年环城中心小学小乐器进课堂实施方案

  小学乐器进课堂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真正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使学生学习好、身体好,有一技之长,体现“立足潜能开发,培养健全人格”的办学理念,达到“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教育目标,创建我校“笛声悦耳,童年幸福”的艺术特色学校品牌。按照长春市教研室和榆树市进修学校的要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小乐器进课堂”活动,并成为教师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口。此项活动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宗旨出发,通过科学论证,全面考量,决定引入竖笛教学。特制定环城乡中心小学乐器进课堂实施方案

  1、首先我们进行教师培训确保音乐教师都会吹奏竖笛,其次是学校以班为单位每个年级选取一个班级进行试点教学,争取在下一个学年全面普及,最终形成全校师生开展乐器演奏活动,我们计划让师生同学习共进步。

  2、竖笛乐器演奏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教师必须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才能掌握演奏技术,学生必须通过动手演练才能学会演奏,要求每人有自己的乐器,集中练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积累演奏经验解决实践问题。

  3、在教材方面,基础知识我们严格按照竖笛入门训练教材,在选曲方面,我们精选音乐新课标明确规定音乐课教

  学内容:从1-6年级学会演奏简易的吹奏曲目。能够演奏2-3

  首乐曲。

  2015年“小乐器进课堂”月历表

  三

  月:

  组织音乐教师参加集体培训、技能培训。四月---六月:

  教师确定班级,组织教学。七

  月:八

  月:九月-十一月:教师开展“小乐器进课堂”。十二

  月:年终工作总结。上半年工作总结。

  组织音乐教师参加集体培训、技能培训。

  环城乡中心小学

  2015年3月

  小学乐器进课堂实施方案

  环城乡中心小学

  2015年3月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