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层治理四个平台是指9篇

基层治理四个平台是指9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05-01 17:10:09 点击: 推荐访问: 基层 基层(村社)党组织 基层主题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篇一:基层治理四个平台是指

  

  数字治理角度看“四个平台”建设的核心要义

  作者:傅荣校

  来源:《杭州(上半月)》2018年第2期

  基层治理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是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乡镇(街道)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中间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作用发挥不充分,或者本身成为问题角色,则往往会成为基层社会冲突、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的交汇阻梗点。2016年浙江省颁布的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四个平台”建设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是省委省政府助力改革的一种路径设计,是一场信息化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基层治理的数字革新。

  基层治理的难度在于对象的复杂性,基层群众的诉求与问题呈现多、小、散、乱的特征,基层干部身处无可诿过的第一线,是行政分部制、向上集权的传统体制弊端的直接承受者,是政府改革风险的直接承担者,面临条块分割下的事权不对等,权责不对等、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力不从心又无可逃遁。同时,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实现进程上走了不少弯路。从政府上网(1999年)到“十二五”初,我国电子政务都围绕着行政分部制模式建设部门信息化,结果是从信息孤岛上升到信息烟囱进而形成数据壁垒,不仅给国家宏观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带来问题,更是给县(市、区)乡(街道)的基层治理造成了更大困难。因而,综治工作、市场监督、行政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的建设,其积极意义在于:

  一是在于用社会问题导向与治理目标导向,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传统行政的弊端,强调信息共享、流程优化和协同政务,推进了基层的三级治理层次的职责、资源、流程、体系的重新配置,进而倒逼基层政府的职能转变与组织机构的结构性调整。

  二是高度发达的信息化平台,通过整合、共享、授权、协同、考核、问责,跨越政府的层级鸿沟,灵活解决了传统条块分割下存在的隔膜、孤立、各善其事、各自为政带来的效率问题。

  三是借助平台形成完善的社会综合治理、市场监督、行政执法模式,一站式的便民服务,使得各种资源围绕问题、贴近群众进行有效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从这个意义上看,四个平台具备数字治理的基本特征。

  当然,从数字治理理论视野下,信息化与电子政务从提高公共服务的传统形式向数字治理新形式转型过渡,有两个关键因素的作用,仍然是四个平台建设的主要评价维度。

  一是用新思维促进信息技术、数据技术的深化运用。在我国,新思维有两个层次,其一是责任政府、治理政府、透明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改革思维,其二是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用于数字治理的信息技术与数据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区块链、知识库、数据挖掘等技术,尤其是要善于管理数据。

  二是公众参与,包括电子参与(E-participation)。

  公众参与,是通过系统功能和技术路径的设计,形成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行动负责单位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使公众能参加决策过程,了解执行过程,知晓分配结果,评价整个过程并有效监督,以防止和化解公民和政府机构与行政负责单位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冲突。因而,从实现模式上看,公众参与包括公众知晓、表达、参与、监督。因而,在信息化治理平台上,就不能忽视公众电子参与的双向渠道、途径设计。

篇二:基层治理四个平台是指

  

  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方案

  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方案

  目

  录

  一、建设背景..........................................................................................................................3二、需求分析..........................................................................................................................32.1.

  系统需求

  .............................................................................................................................32.2.

  性能需求

  .............................................................................................................................42.3.

  系统安全需求

  .....................................................................................................................42.4.

  建设原则

  .............................................................................................................................42.5.

  进度要求

  .............................................................................................................................6三、项目建设要求..................................................................................................................63.1.

  采购内容一览表.................................................................................................................63.2.

  招标技术要求

  .....................................................................................................................2/16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

  2019年9月,省“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浙江省“基层治理四平台”数字化应用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及后续发布的《关于深化“基层治理四平台”信息系统建设的通知》,对基层平台的建设内容及阶段性任务作出明确。目前临安区基层治理四平台在信息深度有效整合上仍显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融合,优化完善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应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二、需求分析

  2.1.系统需求

  需要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深化临安区基层治理四平台信息系统建设,持续完善“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区域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按照“建成、建好、见效”的要求,实现区、镇街、村社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实体化运作,并发挥实效。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在“基层治理四平台”的基础上,优化功能模块,延伸治理“触角”。实现下沉部门执法力量“全下沉”管理,强化组团联村社“抓落实”责任,通过厘清网格工作职责,强化执法力量保障,打造“覆盖更全面、职能更完善、力量更充实、巡查更智能”的常态化网格工作体系。通过网格发现问题、执法队伍解决问题、村社中心协调联动、镇街中心统筹指挥的工作机制,实现网格发现问题率、村社中心及执法队伍处结问题率显著提升,真正实现社会治理在镇街、村

  3/16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方案

  社的力量联通、隐患联排、矛盾联调、问题联治、执法联动、平安联创。

  2.2.性能需求

  (1)扩展性:在基础设施扩容、与其它系统集成方面做到无缝对接和灵活扩展。

  (2)兼容性:终端兼容iOS8+、Android4.2+系统。前端页面能在标准浏览器(Chrome、Opera、Safari、Firefox)上正常运行外,同时兼容InternetExplorer8及以上版本。

  (3)响应性能:一般Web查询的响应时间3秒以内,带有复杂的饼图、棒图的查询,响应时间在6秒以内。统计分析的响应时间不得超过10秒。报表生成的响应时间不得超过5秒。

  (4)高性能:支持5000人同时在线,2000数据库并发连接访问。

  (5)稳健性:系统确保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减少系统升级发布次数,控制一个月升级一次

  (6)可移植性:平台基于互联网云架构、微服务架构,SAAS化。

  2.3.系统安全需求

  系统需通过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符合二级等保要求。

  2.4.建设原则

  (1)标准化原则

  4/16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方案

  本项目应参考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参考《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做强做优城市大脑打造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窗口”的决定》、《关于“数智杭州”建设的总体方案》等,为后期工程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系统性原则

  本项目建设要选择成熟技术是保证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要尽量采用现有成熟、可靠的网络、服务器等硬件产品和软件系统平台及产品。

  (3)实用性原则

  系统要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各业务层次、各管理环节数据处理的实用性,把满足用户工作和管理业务作为办公服务

  辖区管理

  巡查走访

  四平台基础功能改统计分析

  造

  事件中心

  杭州市临安区基层治理四平台项目

  考核管理

  综合指挥

  管理决策

  首页

  移动端功消息

  能迭代

  我的应用功能

  “河长通”融合

  集成融合“平安通”融合

  对接开发

  市场监管部门协同应用

  “平安浙江”、“平安天目”对接

  6/16任务管理

  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方案

  统一地址库融合应用(人、房、企)

  平安督融合应用

  网格+气象

  镇街驾驶舱对接

  疫情防控模块建设

  浙政钉Ding消息提醒

  以奖代补对接

  数据库建历史数据归集

  设

  基础数据动态更新

  系统等保

  二级系统等保

  3.2.招标技术要求

  系统名称

  功能模块

  说明

  工作视图:用于查看和处理个人工作数据,方便个人日常工作情况管理。

  领导视图:为方便管理者对基层平台运行情况、基层工作情况有更直观的了解,系统打造领导视图界面,用于首页

  四平台基础功能改造

  查看统计分析数据。

  皮肤管理:用户根据个人喜好,从系统预设皮肤内设置自己喜好的系统肤色。

  个人设置:个人账号信息,账号密码维护。

  意见反馈:问题、建议、程序问题、系统BUG提交。

  工作日志:工作日志新增、修改、删除、查看、刷新、导出。工作日志列表展示,支持按内容、按类型、按我办公服务

  的日志、本级日志、下辖日志、全部日志筛选查看。

  知识库:包括我的知识库、共享知识库、知识目录配置。

  7/16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方案

  通知公告:包括发通知、收通知、通知类型配置。

  工作台账:包括我的台账、辖区台账、台账模板配置。

  通讯录:包括平台联系人、我的联系人、站外联系人。

  辖区信息:包括辖区信息概况、网格基本信息、辖区数据。

  辖区力量:包括成员管理、组织管理、网格队伍。

  网格工作:查看网格员通过移动端网格巡查,包括每次辖区管理

  巡查的时间段、时长、里程等数据。

  辖区地图:支持数据管理、热力图、地图绘制、资源快搜、地图设置、POI数据、地图列表、业务绑定POI、地图选点、点位搜索、多专题组合显示、区域数据统计、网格员管理功能等。

  巡查概况:对巡查走访、异常数量等数字统计,图表展示近一个月的巡查数据。

  人口信息:支持对服务对象、管控对象、依靠对象、其巡查走访

  他对象进行巡查走访。

  房屋信息:支持对建筑物、住所进行巡查走访。

  场所信息:对各类场所走访巡查,并根据用户层级不同,显示走访数据统计信息与走访详情。

  我的任务:支持查看待办任务提示、专项通知任务、巡查走访任务及河道巡查任务。

  创建任务:支持创建专项通知任务、巡查走访任务及河任务管理

  道巡查任务。

  辖区任务:支持查看专项通知任务、巡查走访任务及河道巡查任务。

  统计分析

  数据概况:包括人口概况、组织机构、重点场所。

  8/16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方案

  实有人口统计:包括总况分析、新增情况、性别分析、年龄分析。

  重点人员统计:包括总况统计、管控对象统计、服务对象统计、依靠对象统计、其他对象统计。

  房屋信息统计:对建筑物、住所按照区域分布、类型分布、列表信息和趋势统计等多维度统计分析研判。

  组织机构统计:组织机构包含法人企业、个体工商、机关单位、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等,系统支持对组织机构的区域分布、类型、列表、趋势等多维度统计分析。

  事件处理统计:

  1、事件处理统计可查询按月统计得事件指标,包含新增事件量、已签收、已办理、已流转、已上报、已交办、已办结、已核查、已评价、新增签收率、流转率、新增办理率、新增办结率、新增满意率。

  2、支持查询列表数据导出功能。

  3、点击右上角问号可查看统计指标说明。

  预受理中心:

  1.待受理

  从群众、部门来的线索、诉求需要筛选是否转为事件。

  2.不予受理

  从群众、部门来的线索、诉求确认为非事件。

  事件中心

  我的事件:

  1.待办理

  当前需要本部门或本用户办理的事项,不含待核查和核查通过的事件。包括新增、签收、处置、催办、打标签等操作。

  2.待核查

  9/16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方案

  当前需要本部门核查结案有效性的事件。包括核查操作。

  3.已办理

  所有本部门参与过的事项。

  4.已办结

  由本部门新增,且当前为已办结状态的事件。

  辖区事件:

  1.办理中

  查看辖区内当前还在办理的事件。

  2.待核查

  查看辖区内当前需要核查的事件。

  3.已办结

  查看辖区内所有已经办结的事件。

  事件审批:查看管理所有申请延期的事件。

  关注指标:包括网格员关注指标、村社关注指标、乡镇关注指标、乡镇关注指标。

  我的考核:支持查看我的考核和部门考核。

  专职网格员绩效:支持查看专职网格员工作量统计和绩效排名。

  乡镇指挥室绩效:支持查看专职网格员工作量统计和考核管理

  绩效排名。

  考核规则设置:支持设置专职网格员考核规则和乡镇指挥室考核规则。

  配置管理:

  支持考核指标项配置

  1.从网格员的关注指标中选择可纳入专职网格员考核的指标项,并支持按月、按周、按日设置考核周期;

  10/16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方案

  2.从指挥室的关注指标中选择可纳入指挥室考核的指标项;

  3.配置好的指标项,在考核设置页面为系统预设项提供数据源。

  摄像头上图:地图上根据经纬度展示辖区内摄像头,并可一路或多路实时视频播放。

  事件图搜:击事件图标或者事件列表中事件名称,跳转到事件详情页面,可展示事件定位点周边0-2公里的综合指挥

  相关资源(摄像头,网格员,治理中心,周边资源)。

  视频调度:点击开始调度按钮,事件信息就跳转到处理中列表,各调度手段可用(视频播放,视频回看)。

  视频实时播放:可一路或多路摄像头实时播放。

  运行概览大屏:通过切换编辑模式/浏览模式、动态配置数据源和数据项、设置专题图层展示指标、配置展示样式、设置图层展示/隐藏属性、地图展示实时数据和下钻、地图底图切换等功能,多层次、多维度展示重要数据分析结果,包括今日关注事件统计(新增量、办理量和办结量),图上预警(待受理预警和事件等级预警)管理决策

  和辖区概况统计,基础数据、热词分析、网格力量、事件趋势、平安指数、事件效能、本月走访等。

  基础数据专题大屏:通过动态配置数据源和数据项、配置展示样式、设置图层展示/隐藏属性等功能,自定义展示基础数据专题统计分析结果,包括数据概况、人口和房屋的类型统计、区域分布、新增趋势统计等。

  待办任务:含网格巡查、待办事件、待核查事件、待办移动端功首页

  能迭代

  到达待办具体清单。

  巡查任务、待办专项任务。可查看待办的数量、点击可

  11/16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方案

  消息提示:最新2条消息的显示,点击可查看消息的具体内容。

  广告栏:通过pc后台发布图片、链接,可展示门户网站、公司产品宣传、专题活动发布等等内容。

  常用功能:用户常用功能查看。

  消息

  移动端收纳各种业务消息和私信的应用模块

  个人信息:账号、头像等信息。

  通讯录:通讯录的查看、维护等功能。

  反馈建议:用户提交报错日志、以及对系统的意见建议我的等

  客服电话:用户可查看对应区域客服电话。

  退出登陆:退出登陆状态。

  首页展示常用功能设置:可设置首页的常用功能。

  办公服务:包括工作日志、通知公告、办公台账。

  事件中心:

  1.待受理

  从群众、部门来的线索、诉求需要筛选是否转为事件。

  2.待办理

  当前需要本部门或本用户办理的事项,不含待核查和应用功能

  核查通过的事件。包括新增、签收、处置、催办、打标签等操作。

  3.待核查

  当前需要本部门核查结案有效性的事件。事件是否需要核查根据核查流程配置确定。包括核查操作。

  4.已办理

  所有本部门参与过的事项。

  5.已办结

  12/16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方案

  由本部门新增,且当前为已办结状态的事件。

  6.不受理

  从群众、部门来的线索、诉求确认为非事件。

  7.我发起的本部门发起的所有事件延期的申请以及申请的审批情况查看。

  8.待我审批

  下级发起需要本部门审批的延期申请。

  9.我已审批

  下级发起且已经由本部门审批的延期申请。包括审批通过和审批不通过的申请。

  任务管理:

  1.任务中心

  展示手机端待办任务,并支持对任务进行处理;展示已完成任务明细和数量;展示超时未完成任务的明细和数量。

  2.创建任务

  任务创建的入口,可支持对专项通知,巡查走访等任务的创建;展示创建任务的明细和数量。

  3.巡查走访任务

  根据重点人员、重点场所、企业等基础数据,对其开展日常巡查走访;

  支持巡查记录的上传;展示创建任务的明细和数量。

  4.专项通知任务

  可进行自然灾害/气象预警/培训通知/学习任务等的创建;显示待办任务数量,展示任务详情。

  5.河道巡查任务

  13/16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方案

  基于河道信息,对河道巡查走访任务的规则制定,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一次制定持续有效;显示待办任务数量,展示人物详情。

  数据管理:包括数据认领、人口信息管理、房屋信息管理、场所信息管理、组织信息管理。

  考核管理:

  1.我的考核

  可查看当前考核周期登录人员被考核的内容和完成情况,以及历史考核周期的考核内容和考核得分;

  可查看登录人员考核得分在全镇及全区的排名,以及同级别的考核对象中第一名的网格员及考核得分;

  2.部门考核

  可查看登录人员所在部门当前考核周期被考核的内容和完成情况,以及历史考核周期的考核内容和考核得分;

  可查看登录人员所在部门考核得分在全镇及全区的排名,以及同级别的考核对象中第一名的部门及考核得分。

  工作日志:日志的新增、修改、删除、查看,分类筛选查询,查看下辖日志等功能

  根据基层治理平台与河长通的用户体系和功能的对比,确定了将村级河长的功能进行融合,主要包括河道“河长巡查,轨迹记录,事件上报,巡查记录查询,上级任务集成融合通”融合

  接收处理,查询河道信息,河道基本更新采集上报这些对接开发

  功能。

  “平安多通融合是直接依托平安通融合其他通功能,实现平通”融合

  安通无缝融合。

  14/16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方案

  完成经营主体排查、食品风险排查、农贸市场排查、传市场监管销会销排查、宣传协助5大类共12项网格事件作为基部门协同层治理四平台市场监管入格事项,实现“基层治理四平应用

  台”与“行政执法监管平台”业务协同。

  通过基层治理四平台流转的事件,能够把事件流程节“平安浙点推送到“平安天目”做集成展示。

  江”、“平基于“基层治理四平台”,配置对接“平安浙江”公众安天目”端提供的爆料转事件接口、组织、网格接口等,爆料事对接

  件数据能够上传省市两级,下达镇街村社。

  通过建立统一地址库平台,批量归集相关部门信息系统一地址统已有的社会治理领域(人、房、企等)数据,建立以库融合应标准地址为基础的社会治理数据库。基于“基层治理四用(人、平台”完成事件接口改造测试联调,完成事项接口调用房、企)

  统一地址库数据,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融合应用。

  在“基层四平台”中融合杭州市平安督,实现消息接受模块:包括信息的接收、展示、查看。实现“基层治理平安督融四平台”为传输通道,交办到属地或行业主管部门,相合应用

  关问题整改完成后,属地或部门可通过平安督反馈整改情况的功能。

  “基层治理四平台”以网格为单位开展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日常气象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能够直达网网格+气格传播,乡镇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应急避险指挥调象

  度。“基层治理四平台”为气象开设账号,掌握分析网格接收情况和传播情况。

  镇街驾驶与临安区一个镇街驾驶舱完成四平台的融合对接工舱对接

  作,实现事件数据的展示。

  疫情防控在“基层治理四平台”省平台统一开发上线“省疫情防模块建设

  控走访巡查模块”,各地采用H5的方式嵌入到钉钉掌

  15/16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方案

  上基层。掌上基层APP开发完善疫情防控走访排查表单,并在“基层治理四平台”信息系统开发相应模块

  浙政钉“基层治理四平台”信息系统流转交办,对应的事件接Ding提醒

  收者实现浙政钉应用内Ding提醒。

  以奖代补实现“以奖代补”相关申请批准统计管理。

  对接

  历史数据需转换成通用的数据格式(如XML、excel、历史数据json等),转换后的数据通过本系统中的数据加工处归集

  理,全部导入迁移至新建数据库。

  人口信息:实有人口、重点人员信息更新。

  房屋信息:建筑物、住所信息更新。

  数据库建设

  基础数据重点、公共场所重点、特种行业、其他场所信息更新。

  动态更新

  组织机构: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机关单位、事业单位、社团组织信息更新。

  企业信用:行政许可、资质等级、行政处罚、部门检查、投诉举报信息更新。

  二级系统系统等保

  等保

  二级系统等保。

  场所信息:全部重点、消防重点、治安重点、安全生产

  16/16

篇三:基层治理四个平台是指

  

  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

  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二〇一七年六月

  目

  录

  目

  录

  ..........................................................i

  第

  章

  概述

  ...................................................11.1建设背景

  .................................................11.2建设目标

  .................................................2第

  章

  技术架构

  ...............................................32.1总体架构

  .................................................32.2基层平台架构

  .............................................52.3协同平台架构

  .............................................6第

  章

  业务流程设计

  ...........................................3.1基层平台业务流程

  .........................................3.2基层平台、协同平台协同业务流程

  ...........................第

  章

  数据流程设计

  ..........................................124.1基层平台数据流程

  ........................................124.2基层平台、协同平台协同数据流程

  ..........................134.3数据库部署

  ..............................................14.4数据采集共享流程

  ........................................1第

  章

  基层

  APP

  整合设计

  .....................................25.1功能定位

  ................................................25.2模块化嵌入设计

  ..........................................2i

  第

  章

  统建内容

  ..............................................216.1统一数据库规划建设

  ......................................216.2统一地图服务

  ............................................216.3统一用户认证

  ............................................216.4统一数据交换共享

  ........................................216.5统一接口服务管理

  ........................................216.6统一即时通讯

  ............................................226.7统一指挥调度

  ............................................226.8统一APP应用平台

  .......................................226.9统一业务标准规范

  ........................................226.10统一界面展示风格

  .......................................22第

  章

  标准规范

  ..............................................237.1数据标准

  ................................................237.2业务规范

  ................................................23第

  章

  安全设计

  ..............................................248.1网络安全设计

  ............................................248.2系统安全设计

  ............................................248.3数据安全设计

  ............................................248.4应用安全设计

  ............................................24第

  章

  基层公共数据类型

  ......................................259.1实有人口

  ...................................................................................................25ii

  9.2组织机构

  ...................................................................................................269.3重点场所

  ...................................................................................................29.4房屋信息

  ...................................................................................................39.5城市部件

  ...................................................................................................319.6公共信用

  ...................................................................................................319.7事件信息

  ...................................................................................................31第10章

  商业模式................................................................................................3第11章

  成功案例................................................................................................3iii

  第1章

  概述

  1.1建设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且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水平,浙江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提升乡镇(街道)统筹协调能力,探索建设乡镇(街道)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四个平台”的基层治理体系。2016年

  月,根据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四个平台”建设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浙委办发〔2016〕6号),省编办统一部署,制定下发《乡镇(街道)“四个平台”建设工作导则》,指导、组织全省各地推进乡镇(街道)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建设。

  县乡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随着我省转型发展进程的加快,县乡治理体系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一是事在乡里与权在县里的矛盾,乡镇(街道)“单薄”的管理职权与繁重的工作任务严重不匹配。二是乡镇(街道)统筹协调与派驻机构的矛盾,条块分割、“两张皮”的问题普遍存在,难以形成工作合力。

  建设乡镇(街道)“四个平台”就是为了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合力,即建立健全县乡联动、功能集成的综合指挥系统,通过分类梳理、逐级分流、按责转办,形成常态化社会事务处置机制,明确乡镇(街道)“四个平台”功能定位,整合建立全科网格制度,全面提升基层统筹协调能力和管理服务能力,强化浙江政务服务网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进一步拓展政务服务网的服

  务功能,逐步整合部门信息系统,打造集中统一、信息共享、功能完善的信

  息平台,以信息化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建立全方位全流程的监督考核机制,切实推进智慧治理,建立政府治理与村居自治有机融合的新型治理模式,形

  成“党政主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上下联动”基层治理新格局。

  1.2建设目标

  “四个平台”信息系统建设,是在现有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全盘规划,充分发挥全省一张网的优势,整合业务条块,打破数据壁垒,充

  分发掘基层治理优秀样板,打造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浙江样

  板。

  第2章

  技术架构

  2.1总体架构

  省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采用“1+N”统分结合的建设模式:即统筹建设“1”个浙江政务服务网基层业务协同平台(以下简称“协同平台”),同步改造、整合、推广“N”个在线运行良好、紧贴基层需求的县乡基层平台(以下简称“基层平台”),加快构建以协同平台有力推动基层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以基层平台有效支撑基层个性化和精细化需求的全省一体化基层治理体系。

  其中,协同平台由省数据管理中心负责统一规划建设,主要负责打通省市县各级部门垂管系统和现有各基层平台,实现基层业务跨层级跨部门的大闭环协同运转。基层平台主要满足县乡基层个性化、精细化管理服务的需要,实现县乡基层业务在当地的小闭环协同运转。协同平台与各基层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协同平台、基层平台的平台架构分为应用层、支撑层、数据层、设施层。

  总体架构如图所示:

  图

  协同平台、基层平台总体架构图

  应用层:协同平台主要包括综合指挥平台、数据协同平台、业务协同平台。基层平台主要包括基层综合指挥平台、综治工作平台、综合执法平台、市场监管平台、便民服务平台。

  支撑层:应用支撑层向上为应用层提供各类应用服务,向下为数据层提供各类数据服务,横向实现协同平台和基层平台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数据层:在省公共数据平台上统筹建设基层数据全省总库(以下简称“全省总库”)和区县分库(以下简称“区县分库”)。其中,全省总库负责汇聚全省各基层的基础类、专题类信息,区县分库负责汇聚区县辖区内各基层的基础类、专题类信息。

  设施层:主要指政务云基础设施和物联网基础设施,具体包括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物联感知设备、电子政务网络等。

  2.2基层平台架构

  基层平台主要实现基层数据业务的内部闭环协同运转,并为基层提供个

  性化、精细化管理服务。

  图

  基层平台架构图

  应用层:主要包括基层综合指挥平台、综治工作平台、综合执法平台、市场监管平台、便民服务平台。其中,综治工作平台包括重点人群、平安巡

  防、巡防维稳、流动人口、矛盾排查、普法工作、社区矫正、人民调解等业

  务模块。综合执法平台包括违建管控、垃圾分类、河道治理、环境保护、行政处罚、交通管理、防汛抗台、流浪乞讨等业务模块。市场监管平台包括食品安全、市场监管、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企业信用、重点场所、质量监督、消防安全等业务模块。便民服务平台包括一窗受理、行政审批、公益劳动、便民代办、低保慰问、矛盾化解、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业务模块。公共应用组件包括网格事件、网格地图、文件库、台账日志、工作签到、领导交办、视频会议、即时通讯、数据分析、移动办公、量化考核、居民档案、企业档案、通讯录等基础组件。

  支撑层:主要指公共支撑服务,包括统一认证、数据交换、文件服务、地图服务、安全管理、组件管理、分析工具、消息服务、信息统计、搜索引擎、服务接口、开发者平台等支撑服务。

  数据层: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包括人口、法人、空间地理、房屋信息等公共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主要包括基层事件、办件等各类业务数据。

  设施层:主要包括政务云基础设施和物联网基础设施。具体包括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物联感知设备、电子政务网络等。

  2.3协同平台架构

  协同平台是全省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的中枢,负责打通省市县各级部门

  垂管系统和各基层平台,实现业务大闭环协同运转。

  图

  协同平台架构图

  应用层:包括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数据协同平台和业务协同平台。其中,综合指挥调度平台主要实现预警预测、数据挖掘、视频会商、指挥调度等功能。数据协同平台主要实现数据采集、数据交换、数据应用等功能。业务协同平台主要实现事件管理、办件管理、督办考核、流转调度等功能。

  支撑层:包括统一认证、数据交换、文件服务、地图服务、安全管理、分析工具、消息服务、信息统计、搜索引擎、服务接口等支撑服务功能。

  数据层:包括基础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包括人口、法人、空间地理、房屋信息等公共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主要包括基层事件、办件等各类业务数据。

  设施层:包括政务云基础设施和物联网基础设施。具体包括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物联感知设备、电子政务网络。

  第3章

  业务流程设计

  3.1基层平台业务流程

  图

  基层平台业务流程图

  目前,基层平台业务流程主要是针对基层网格化事件联动处置而设计,事件流转处置分四个层级:

  1.网格流转处置。网格员发现或接到事件后,可以当场处置的问题当场

  处置,不能处置则直报乡镇综合信息指挥室。

  2.村级流转处置。乡镇综合信息指挥室对事件进行分析研判,将事件下

  派到村级协调处置后,及时答复处置情况。

  3.乡镇流转处置。各种渠道的事件信息(包括12345投诉举报、公众APP

  爆料、上级领导交办、部门派驻机构和乡镇机构站所上报等)上报到乡镇综

  合信息指挥室后,由乡镇综合信息指挥室进行分析研判,或流转至“四个平

  台”业务相关部门的派驻机构和乡镇机构站所处置答复,或下派给村级处置

  答复。乡镇层面无法解决的信息,乡镇综合指挥室上报至县综合指挥中心。

  4.县级流转处置。县综合指挥中心对上报事件分析研判后,流转至相关

  职能部门进行答复处置。如果涉及多部门联办且较为复杂的事件,则县综合

  指挥中心专报县委、县政府予以处置,并答复处置情况。

  3.2基层平台、协同平台协同业务流程

  基层平台、协同平台协同业务流程:基层平台发起事件/办件,上报至协

  同平台,由协同平台分流转办省市县业务部门进行联动处置。例如,事件/办

  件由协同平台转办到部门垂管系统进行事件/办件办理,如果

  A

  部门不能办结

  该事件/办件,则返回到协同平台转办到

  B

  部门,以此类推直至事件/办件得

  到解决,将办结信息反馈到协同平台,再由协同平台反馈到基层平台,从而

  形成事件/办件的业务协同闭环运转。

  图

  基层平台、协同平台协同业务流程概图

  为实现业务协同,协同平台、基层平台、部门垂管系统应各自开放数据、消息服务接口,并统一注册在协同平台的接口管理服务中心。三方通过在接口管理服务中心查询、调用接口服务实现事件/办件的处置流转。

  图

  基层平台、协同平台业务流程详图

  11第4章

  数据流程设计

  4.1基层平台数据流程

  基层平台数据流程包括事件数据流程和办件数据流程:

  1.事件数据流。事件数据完全在基层平台事件库中流转处置完成闭环。

  事件库具体包含公众

  APP

  爆料、12345举报投诉、网格员上报、领导交办等多

  渠道上报事件信息,乡镇指挥室指挥员、乡镇站所人员、机构派驻人员等分

  流转办事件信息,基层处置人员办结事件信息,以及最后上报人评价事件信

  息。

  2.办件数据流。办件数据完全在基层平台办件库中流转处置完成闭环。

  办件库具体包含区县“一窗受理”平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代办点创建

  办件信息,县乡审核部门对办件进行审核办结信息,以及申报人对办理结果

  评价信息。

  12图

  基层平台数据流程图

  4.2基层平台、协同平台协同数据流程

  基层平台、协同平台协同数据流程主要包括事件数据流程和办件数据流

  13程:

  1.事件数据流。一般由网格员、公众APP等发起事件上报写入基层平台事件库,乡镇指挥中心、乡镇站所人员、派驻机构人员等对事件在基层平台事件库中流转办理,流转到基层专业处置人员对基层平台事件库中的流转事件进行办结,最后上报人在基层平台事件库中对事件处置进行评价。

  需要协同联动的事件,由基层平台事件库流转到协同平台事件库,由省、市指挥中心对事件进行流转派遣,从协同平台事件库流转到省、市部门垂管系统事件库中,最后由省、市部门专业处置人员对事件进行处置办结,事件协同流转的信息都从省、市部门垂管系统事件库推送至协同平台事件库,再由协同平台事件库推送到基层平台事件库,完成协同联动事件的大闭环流转处理。

  同时,公众可以通过省、市部门垂管系统(如省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平安浙江信息系统等)上报事件,事件信息推送到协同平台事件库,并流转到基层平台事件库,由基层专业处置人员进行办理。

  2.办件数据流。区县“一窗受理”平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代办点

  创建办件写入基层平台办件库,由县乡审核部门在基层平台办件库中对办件

  进行审核、办结操作。

  需要省、市部门垂管系统协同办理的,则基层平台办件库将办件信息经

  协同平台办件库流转到省、市部门垂管系统办件库,由省市部门办结后,通

  过协同平台办件库将办理结果反馈到基层平台办件库,完成协同联动办件的大闭环流转处理。

  14图

  基层平台、协同平台事件数据流程图

  15图

  基层平台、协同平台办件数据流程图

  164.3数据库部署

  在省公共数据平台上统一部署基层信息全省总库和区县分库,其中全省总库负责汇聚沉淀全省基层的基础类、专题类信息,区县分库负责汇聚沉淀辖区内基层的基础类、专题类信息。建立省级总库和区县分库,是为加快推动省市县部门垂管系统与基层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并为各级政府进行挖掘分析和综合指挥提供数据支撑。

  依托省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省市县部门垂管系统数据库、省公共数据平台(含全省总库和区县分库)、基层平台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

  图

  数据库部署图

  14.4数据采集共享流程

  数据采集共享流程主要指全省部门条线已汇聚的数据交换下发给基层平

  台,基层平台网格员再对数据核准、更新后上报汇聚到省级部门,形成全省

  数据协同共享的闭环流程,主要包括数据下发共享和数据采集上报。

  数据下发:省市县部门垂管系统将数据交换到省公共数据平台的全省总

  库,然后由全省总库按区县分发到区县分库,网格员可通过移动端

  APP

  访问

  区县分库数据,通过巡查走访来对数据进行核准、更新。

  数据上报:网格员核准、更新数据至区县分库,经基层站所专业人员初

  核后,自动同步到协同平台全省总库,最后交换到省市县部门垂管系统数据

  库。

  1图

  11数据采集共享流程图

  1第5章

  基层

  APP

  整合设计

  5.1功能定位

  目前,各类基层

  APP

  作为移动办公载体,主要实现两方面功能:一是通过巡查走访来采集、更新基础类数据;二是上报、处理事件/办件等业务类数据。

  依据基层

  APP

  的两类功能需求,统筹建设全省统一

  APP

  应用平台来整合汇聚现有的基层各类移动应用,实现移动办公统一入口,达到基层减负、提质增效的目的。具体实现的途径是:一是通过分类梳理各部门对基层数据采集需求,制定统一基层数据采集规范形成“一表式”基层数据采集清单,基层网格人员通过统一

  APP

  应用平台进行走访采集、更新核准,实现“一表采集,多方共享”,即全省采集的基层数据会汇聚到协同平台的全省总库,并按照各部门需求自动拆解需求数据分类推送到各级部门;二是通过应用模块嵌入式设计实现现有的事件/办件上报、处理移动应用全部集成到统一

  APP

  应用平台中。

  5.2模块化嵌入设计

  全省统一

  APP

  应用平台,应由平台开发供应商提供完整的SDK

  接口服务,由开发者进行调用开发,接入模式有以下两种:一是采用

  HTML5页面远程响

  应,通过在

  APP

  中开放入口,远程调用

  HTML5页面实现;二是采用

  SDK

  打包

  HTML5嵌入模式。

  2第6章

  统建内容

  遵循统筹规划、协同共享的原则,协同平台和基层平台必须围绕下

  列内容进行统筹建设或升级改造,确保协同平台和基层平台围绕基础性、通用性内容实现全省统建共用、互联互通。

  6.1统一数据库规划建设

  数据库规划含数据库部署、库表结构规划、库表名称编码、数据项定义。

  按照基层公共数据类型划分,数据库包括基层实有人口库、组织机构、重点

  场所、房屋信息、城市部件、公共信用、事件信息、办件信息等数据类型。

  6.2统一地图服务

  全省统一整合共享省测绘局开放的天地图和图层数据加载接口,提供

  GIS

  地图服务。

  6.3统一用户认证

  按照《浙江政务服务网技术规范——统一身份认证技术规范》要求,依

  托浙江政务服务网的统一用户组织架构和认证体系,实现用户的统一认证和

  单点登录。

  6.4统一数据交换共享

  依托省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共享,接口开发、交换实施

  必须遵循《浙江省公共数据共享交换技术规范(试行)》要求。

  6.5统一接口服务管理

  各系统、平台的接口服务都应在协同平台的接口服务管理中心统一注册、查询、调用,实现业务协同和流程闭环。

  216.6统一即时通讯

  基于统一的即时通讯系统实现全省业务协同、沟通、提醒、督办等功能。

  6.7统一指挥调度

  基于省电子政务视联网,嵌入协同平台工作界面,实现全省视频会商

  和指挥调度。

  6.8统一APP应用平台

  构建统一

  APP

  应用平台推进全省基层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共用,并实现

  现有各类

  APP

  应用模块的一站式集成。

  6.9统一业务标准规范

  制定事件、办件业务处理标准流程,主要包括申报、受理、办理、办结、反馈等关键业务环节。

  6.10统一界面展示风格

  要求与浙江政务服务网的整体风格保持一致,页面嵌入“浙江政务服务

  网”logo

  标识。

  22第7章

  标准规范

  7.1数据标准

  数据标准包括基层基础数据标准和专题数据标准两类。其中,基础数据

  主要是指基层人口、组织、空间地理、场所、信用等通用类数据,必须符合

  国家对基础数据的标准规范。专题数据主要来自公安、民政、财政、国土、规划、住建等专业部门的业务数据,各省级部门应负责制定全省统一的垂直

  业务条线的业务数据标准规范。

  7.2业务规范

  各省级业务受理部门应负责制定全省统一的垂直业务条线的业务处理流

  程规范。

  23第8章

  安全设计

  系统建设从网络、系统、数据、应用等方面进行整体、全面的安全防护

  设计。

  8.1网络安全设计

  协同平台、基层平台均部署在省电子政务外网,依托现有省电子政务外

  网的安全产品、安全策略进行安全防护。

  8.2系统安全设计

  协同平台、基层平台均部署在浙江省电子政务专有云平台,依托依托现

  有省电子政务专有云云平台的安全产品、安全策略进行安全防护。

  8.3数据安全设计

  数据安全设计主要是保护敏感数据在使用、传输过程中高度的强壮性、保密性和完整性。

  强壮性:制定完备的备份方案和采取必要的冗余技术(例如

  RAID5、双机

  备份、多机备份等)以避免数据丢失。

  保密性:指采取加密手段对在网络上传送的关键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在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本机的存储也要采取相应的加密手段。

  完整性:指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例如

  CRC

  校验码等)确保查询或修改

  的数据真实可靠。

  8.4应用安全设计

  应用系统安全设计是对不同的应用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用户身份认

  证、权限管理、日志和安全审计等,以降低应用的安全风险。

  24第9章

  基层公共数据类型

  基层公共数据按数据类型分为实有人口、组织机构、重点场所、房

  屋信息、城市部件、公共信用、事件信息等,每类分为基础字段和专题

  字段。

  9.1实有人口

  9.1.1实有人口基础字段

  公民身份号码、姓名、曾用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籍贯、婚

  姻状况、政治面貌、学历、宗教信仰、职业类别、职业、服务处所、联

  系方式、户籍地、户籍门(楼)详址、现住地、现住门(楼)详址、健

  康状况、个人年收入、所属网格。

  9.1.2户籍人口字段

  户号、户主公民身份号码、户主姓名、与户主关系、户主联系方式。

  9.1.3流动人口字段

  流入原因、办证类型、证件号码、登记日期、证件到期、住所类型、是否重点关注人员。

  9.1.4留守人口字段

  留守人员类型、家庭主要成员身份号码、家庭主要成员姓名、家庭

  主要成员健康状况、与留守人员关系、家庭主要成员联系方式、家庭主

  要成员工作详细地址、家庭年收入、困难及述求、帮扶情况。

  9.1.5境外人口字段

  外文姓、外文名、国籍(地区)、证件代码、证件号码、证件有效期、25来华目的、抵达日期、预计离开日期、是否重点关注人员。

  9.1.6社区矫正人员字段

  社区矫正开始时间、社区矫正结束时间、原判刑期、刑法执行类别、管控等级、是否重点管控、最新服务时间、备注。

  9.1.7吸毒人员字段

  吸毒原因、毒品来源、戒毒情况、关注程度、吸毒状态、滥用毒品

  种类、管控现状、是否服用美沙酮戒毒、查获日期、首吸时间、备注。

  9.1.8精神病人员扩展字段

  危险程度、血型、宗教信仰、,患病名称、是否接受过治疗、康复机

  构、备注。

  9.1.9刑满释放人员扩展字段

  人员类型、管控等级、解教(刑释)日期、原罪名/原罪错、原判刑期、服刑(劳改)场所、是否累犯,犯罪行为、本年度是否重新犯罪、重犯日期、是否重点管控、安置日期、未安置原因、备注。

  9.1.10需要救助人员扩展字段

  救助原因、关注程度、是否低保户、困难证号、困难类型、领取金

  额、领取时间、享受起始时间、备注。

  9.2组织机构

  9.2.1法人基础字段

  统一社会信任代码号、组织机构代码、成立日期、批准机关、注册

  或登记号、登记日期、变更事项、变更内容、变更日期、注册或登记机

  26构名称、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国民经济行业代码、互联网地址、电子

  邮箱、经营或业务范围、注销或撤消日期。

  9.2.2企业字段

  法人名称、法人状态、法人类型、法人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法

  定代表人身份证件类型、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件号、注册资本(资金数额)。

  9.2.3社团字段

  社团名称、活动资金、法定代表人姓名、法定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会员总数、业务主管单位、社团编号。

  9.2.4机关、事业字段

  负责人、上级单位编码。

  9.3重点场所

  9.3.1场所基础字段

  场所机构代码、场所名称、场所类型、场所规模、场所地址、场所

  面积、成立时间、场所负责人、联系方式、邮政编码。

  9.3.2银行字段

  银行类型、银行类别、营业时间、业务范围、行长、行长电话、从

  业人数、法定代表人、法人证书登记证号、注册资金、登记管理机关、登记单位名称、业务主管单位、业务主管单位名称。

  9.3.3超市字段

  超市类型、超市规模、营业时间、经营范围、从业人数、法定代表

  人、法人证书登记证号、注册资金。

  29.3.4医院字段

  医院类型、医院级别、营业时间、业务范围、医务人员人数、法定

  代表人、法定代表人电话、法人证书登记证号、注册资金、登记管理机

  关、登记单位名称、业务主管单位、业务主管单位名称。

  9.3.5餐饮单位字段

  餐饮单位类型、营业时间、业务范围、从业人数、法定代表人、法

  定代表人电话、法人证书登记证号、注册资金、登记管理机关、登记单

  位名称、业务主管单位、业务主管单位名称。

  9.3.6体育场所字段

  体育场所类型、室内或室外、是否对外开放、开放时间、管理人员

  数量、登记管理机关、登记单位名称、业务主管单位、业务主管单位名

  称

  9.3.7娱乐场所字段

  娱乐场所类型、营业时间、从业人数、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法

  定代表人电话、法人证书登记证号、注册资金、登记管理机关、登记单

  位名称、业务主管单位、业务主管单位名称

  9.3.8文化场所字段

  文化场所类型、场所级别、是否对外开放、开放时间、管理人员数

  量、登记管理机关、登记单位名称、业务主管单位、业务主管单位名称

  9.3.9酒店场所字段

  酒店类别、酒店性质、酒店星级、营业时间、从业人数、业务范围、2房间数量、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电话、法人证书登记证号、注册资

  金、登记管理机关、登记单位名称、业务主管单位、业务主管单位名称

  9.3.10公共停车场字段

  停车位数量、停车费(元/小时)、开放时间、管理人员数量、登记

  管理机关、登记单位名称、业务主管单位、业务主管单位名称

  9.3.11车站字段

  车站类型、车站级别、开放时间、管理人员数量、法定代表人、法

  定代表人电话、法人证书登记证号、登记管理机关、登记单位名称、业

  务主管单位、业务主管单位名称

  9.3.12加油站、加气站字段

  场所性质、营业时间、加油/加气桩数量、从业人数、业务范围、法

  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电话、法人证书登记证号、登记管理机关、登记

  单位名称、业务主管单位、业务主管单位名称

  9.3.13农贸市场字段

  市场性质、营业时间、从业人数、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法定代

  表人电话、法人证书登记证号、登记管理机关、登记单位名称、业务主

  管单位、业务主管单位名称

  9.3.14公厕字段

  公厕性质、室内或室外、开放时间、环卫人员数量、登记管理机关、登记单位名称、业务主管单位、业务主管单位名称

  29.3.15危化品经营点字段

  经营点性质、营业时间、从业人数、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法定

  代表人电话、法人证书登记证号、登记管理机关、登记单位名称、业务

  主管单位、业务主管单位名称

  9.3.16废品收购站字段

  营业时间、从业人数、业务范围

  9.4房屋信息

  9.4.1房屋基本信息

  房屋编号、关联网格编码、房屋地址、房屋经纬度坐标、房屋类型、房屋拥有者、房屋拥有者身份证编号、联系电话、是否空置房、是否违

  建、是否出租房、产权人类型、产权人姓名、产权人证件号码、产权人

  联系手机、隐患程度、房屋名称、建筑物用途、物业管理单位名称、代

  表人/业主、房屋户型、建成年份、本户建筑面积、房屋结构、房屋来源、房屋用途。

  9.4.2出租房信息

  出租人、出租人联系电话、出租人身份证编号、承租人姓名、承租

  人联系电话、承租人身份证信息、出租房性质、出租房类别、登记时间、出租间数、月租金。

  9.4.3危房信息

  化学侵蚀、结构拆改、加层改造、修缮加固、历史灾害、使用功能

  变更、鉴定情况、解危处置情况、调查登记机构、主管部门、主管部门

  3登记日期。

  9.5城市部件

  部件编号、关联网格、名称、类型、空间类型、图式符号、符号配

  置点、部署日期、管辖机关、经纬度、部件联系人、联系电话。

  9.6公共信用

  9.6.1一般信用公共字段

  信用编号、信用类别、信用名称、信用认定部门、文书号、文书内

  容、检查记录、评价内容、投诉举报信息、采集时间、有效期限、证书

  编号、资质等级。

  9.6.2法人信用公共字段

  统一社会信任代码号、组织机构代码、注册或登记机构名称。

  9.6.3个人信用公共字段

  公民身份号码、姓名。

  9.7事件信息

  9.7.1事件信息字段

  事件编码、事件来源类型、上报人、上报人性别、联系电话、联系

  地址、录入人、录入人联电话、录入人所在部门、事件状态、事件类型、事件等级、事件状态、事件标题、事件内容、附件链接。

  9.7.2事件流转字段

  事件编码、事件办理编号、流转环节编号、流转部门、部门受理人、部门受理人联系方式、流转到达时间、事件受理时间、处置完成时间、31处置方式、处置意见、附件链接、转办部门、反馈意见。

  1,现

  阶

  段:

  第10章.商务模式xx七区县,是免费为政府提供建设、部署、培训、维护的。而政府会统一为基层网格呀采购一批手机终端并定制对应套餐,x则从该部分获得对应的通服收入来进行转换。

  2,下阶段:

  1)以区县为节点,进行对应自定义开发,包括建设、部署、培训、维护等服务。费用包括一整套标准软件系统的价格,该部分提供免费提供一年运维服务,后续根据客户服务定制情况收取对应的软件运维费用。

  2)以功能模块为报价,具体模块报价在梳理核算中。

篇四:基层治理四个平台是指

  

  关于推进“四个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四个平台”建设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X委办发【X】6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提升X市地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打造文明和谐的平安X市。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从构建科学的职责体系和组织体系出发,强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决策领导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坚持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两手抓,深化综治工作、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建设,通过推进管理信息融合与数据资源共享的模式,进一步创新基层治理的工作机制,为促进X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工作任务

  为进一步整合“四个平台”建设,发挥街道作为基层政府在社会治理、基层执法和服务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由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统一管理和指挥协调“四个平台”的工作,实现基层各类力量指挥统一、信息互通、反应及时、处置高效。

  1、综合指挥室

  建立全街道统一的集事件受理、分析研判、分流处理、调度指挥、督办反馈、考核奖惩于一体的指挥体系。

  综合指挥室主任由街道副书记担任,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统一调度指挥四个平台的工作。

  2、综治工作平台

  以综治网格管理为主体,整合综治办、司法所、人武部、派出所、社区治保组织等方面力量,成立综治工作平台,强化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平安建设等方面的协作,着重做好综治、信访、司法行政、人民调解、禁毒、社区矫正等社会综合治理工作。

  推进“X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两网融合,整合完善网格,形成“一员多岗,一岗多责”的工作体系。同时依托社区网格组织构架,逐人、逐地、逐事明确工作任务,任务到格、责任到人。

  建立综治工作平台协调组,组长由街道分管综治领导担任,街道综治办、司法所、人武部、派出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由综治办负责综合治理平台日常管理协调工作。

  3、市场监管平台

  以街道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办公室为主体,优化食品安全、市场监管、质量监督等方面力量,成立市场监管平台,提升基层食品安全、市场秩序监管水平,凝聚监管合力,实现基层食品安全、市场监管信

  息互通、工作互联。

  建立街道、社区、相关职能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与各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体的“双主体”责任机制。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建立和完善“双随机”抽查制度,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基层治理“一张网”建设,加强基层食品安全、市场监管网格员培训。

  建立市场监督检测机制,加强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强与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的技术合作,加大食品药品、儿童用品等特殊商品、重点商品的市场监督抽检力度,确保食品安全、市场监管工作到位。

  建立信用管理机制,突出信用在食品安全、市场监管中的基础性作用,将“双随机”抽查结果纳入市场主体的社会信用记录,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失信联合惩戒和黑名单制度。强化信用约束机制,构建以企业信息公示为核心的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社会共治机制。

  建立市场监管平台协调组,组长由街道分管城管领导担任,街道食安办、城管科、市场监管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由市场监管所负责市场监管平台日常管理协调工作。

  4、综合执法平台

  以X市巷行政执法中队为主体,统筹文化、环保等方面力量,成

篇五:基层治理四个平台是指

  

  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的宁波实践

  佚

  名

  【期刊名称】《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年(卷),期】2017(0)【摘

  要】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四个平台"是数字化背景下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架构,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和乡村建设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是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基层落地的重要载体。去年12月15日全省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推进会在宁波召开后,市委、市政府对推进"四个平台"建设高度重视,紧紧围绕"转职能、提效能、重治理、强服务"这个核心,

  【总页数】9页(P20-28)

  【关键词】基层治理;乡村建设;提效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D63【相关文献】

  1.四个平台建设重构基层治理模式[J],叶慧;钟燕青

  2.“四个平台”建设助推宁波基层治理转型升级[J],张逸龙;詹婷;3.应急广播在\"四个平台\"基层治理体系中的应用与实践[J],章谷亮

  4.体制与技术双轮驱动的基层整合式治理创新路径——以浙江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为例[J],李小园

  5.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基于浙北杨汛桥镇试点的调研分析[J],邱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六:基层治理四个平台是指

  

  “四个平台”是什么?深度科普?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集成化·智慧化·标准化“四个平台”也许你有所?闻,但你可能不是特别了解,今天?编就带?家?起来了解“四个平台”的具体内容。?编将从下?七个??具体展开介绍:1、“四个平台”是什么?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是数字化背景下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架构,是推进“放管服”、“最多跑?次”改?在基层落地的重要载体,是乡镇(街道)治理能?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它涵盖经济、社会、?化和乡村建设等????。

  2、“四个平台”有哪些?

  3、“四个平台”有什么??4、“四个平台”如何运作?5、我的问题,怎么反应?6、我的问题怎么解决?

  6、我的问题怎么解决?7、“四个平台”带来的变化?乡镇(街道)“四个平台”的基层治理体系的建设以深化乡镇(街道)?政体制改?为抓?,以?格管理为?段,以信息技术为?撑,以制度机制为保障,推动建?职能清晰、权责统?、功能集成、扁平?体、便民?效、执?有?的乡镇(街道)综合服务管理体制和运?机制,从?优化?政资源配置,增强乡镇(街道)管理服务功能,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平。

  想必?家已经对“四个平台”的内容有了?定的了解,合理利?好这四个平台,可以??提?我们的?活质量哦~-END-

篇七:基层治理四个平台是指

  

  【自主调研】抢先看,杭州市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的启示更多精彩等你发现!温馨提示今天的这篇调研报告来自集安市优秀青年干部域外培训班第二期二组,他们的成员由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交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安监局等执法执纪部门组成,是一个正义凛然的组合带来的正义篇,期待ing杭州市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的启示集安市优秀青年干部域外培训班(第二期第二小组)

  2018年5月

  县乡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基础。随着转型发展进程的加快,县乡治理体系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比如,乡镇(街道)“单薄”的管理职权与繁重的工作任务严重不匹配;乡镇(街道)统筹协调与部门派驻机构“两张皮”的问题普遍存在,难以形成工作合力。这些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全国性难题在杭州有了新的破解模式。杭州市全力推进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和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建设,推动更多的行政资源向镇街倾斜,使职权、力量等围着问题转、贴牢一线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此,我们调研小组针对杭州市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主要做法“四个平台”的核心是县级部门与乡镇(街道)之间的职责重构、资源重配、体系重整。它运用矩阵化管理理念,把乡镇(街道)和部门派驻机构承担的职能相近、职责交叉和协作密切的日常管理服务事务进行归类,形成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功能性工作平台。本次调研我们有幸参观了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综治工作中心。该中心成立于2017年9月,建设初衷主要是为G20杭州峰会的维稳安保工作提供保障,峰会结束后,这一模式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一)基本情况。街道整合出一幢6层办公大楼,占地4000平方米,由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牵头,整合下沉力量集中办公(城管中队、办事服务中心、司法所、交管站、消安办、流口办等)。大楼配备容纳100余人入住的寝室和可供70人同时用餐的食堂,真正实现了资源重组、职能互补、高效联动。该街道把辖区共划分为10个片区、79个网格,由各村(社区)主要领导担任网格长,整合原有派出所辅警、城管协管员、交警队交管员等力量,并招聘专业的治保人员,组建了一支专业全科网格员队伍,现有专职网格员130名。统一着装和标识,配备汽车11辆、电动自行车20辆,另有60辆自行车正在采购中。采取“三班两运转”工作模式,在辖区24小时执行全科网格任务。(二)“四个平台”入驻部门和工作职责。一是综治工作平台。承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平安建设等功能,统筹综治、公安、信访、司法、人武等工作力量。主要职责:加强社会治安、矛盾化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禁毒戒毒、反邪教、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协助政法部门执法、司法等工作。二是市场监管平台。承担面向企业和市场经营主体的行政监管和执法功能,统筹食品安全监管、市场监管、城市管理、公安、农业、教育、卫生、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力量。主要职责:维护市场秩序,改善营商环境,查处无证经营,严格市场主体准入以及市场行为,取缔非法经营、非法行医,打击假冒伪劣,服务经济发展,保障经济主体正常开展活动;在食药品生产、食药品经营流通、校园食品安全、食品流动摊贩、农村聚餐等食药品安全领域开展相关执法和监管工作。三是综合执法(安全生产执法)平台。承担日常执法巡查和现场监管功能,统筹辖区内城建、城管、国土、安全监管、交通、住建、环保、民政等条线执法力量。主要职责:处理城市管理、安全生产执法、安全隐患整治、违法用地、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综合环境整治中的综合执法问题。四是便民服务平台。承担各类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功能,整合公共服务、便民服务、行政审批、党员服务等工作力量。主要职责:将对外办事和服务的窗口纳入服务中心,以方便群众办事为目的,设置服务事项和工作流程,综合设置窗口,梳理服务事项目录,延伸到各社区。建立与家政、养老、助残、志愿者等社会服务组织的协作联动,拓展服务功能。(三)运作模式。该街道通过完善“1”个服务管理中心,整合“1”个综合指挥室,建立“4个”平台工作机制,深化“1张”基层社会治理网,打造“1141”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基层乡镇(街道)社

  会治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1.狠抓数据共享,有效畅通指挥体系。按照要求,统一设置镇街的指挥机构,综合信息指挥室作为内设机构,统筹协调指挥镇街“四个平台”及区域内各条块的管理服务力量,进一步理顺指挥室、平台和全科网格之间的工作关系,实行扁平化管理。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分工落实好信息采集、分析研判、流转督办、指挥协调、问题解决等工作职责,真正发挥好指挥机构的“大脑”作用。按照“全市统建、统一部署、共享使用、各自实施”的建设模式,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推进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打通相关部门延伸到基层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归集共享,重点对各类手机APP进行整合,变“七通八通为一通”。2.狠抓机制创新,真正落实属地管理。按照“重心下移、属地为主”的思路,全面落实派驻机构属地管理,增强镇街对部门派驻机构的刚性调控措施,实实在在提升镇街治理统筹能力。具体做到“四个明确”:一是明确实行属地管理的派驻机构。将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环境保护、司法、国土资源和规划等部门的派驻机构纳入镇街属地管理,基层管理力量薄弱和执法力量分散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二是明确镇街对派驻机构的人事任免权。全面落实镇街在派驻机构人员人事任免方面的建议权、动议权,纳入“四个平台”的派驻机构负责人由主管部门任免、调动前,必须书面征求管辖区域内的镇街党委意见。建立了召回机制,对不服从镇街统筹管理、履职不到位,或考核结果不理想的派驻机构负责人,由镇街党委向其主管部门建议召回,并报组织部门备案。三是明确镇街对派驻机构人员的考核权。镇街负责派驻机构人员的日常管理和个人年度考核,年度考核优秀比例实行单列,根据镇街日常考核结果确定年终考核等次,发放年终考绩奖。四是明确派驻机构人员待遇。为激发派驻人员干事创业活力,明确其同等享受镇街提高“两个20%”的激励政策,即提高20%的经济待遇,提高20%的个人年终考核优秀名额,并将站所工作时间计入个人基层工作经历,鼓励和引导优秀干部下派基层。3.狠抓力量整合,编织严密全科网格。按照“属地性、整体性、适度性”原则,以有利于服务管理、有利于责任落实为要求,重新调整优化全科网格布局,编制了网格分布图,实行网格统一编号,把网格内各类基础数据与地理信息捆绑在一起,通过业务数据+标准地址+网格坐标的关联模式,实现了网格基础信息电子化、可视化,明确了网格的边界。实行网格管理的部门和行业,全部纳入镇街统一的网格,把部门的“七网八网”整合成基层治理“一张网”。全面整合县级部门在村(社区)的各类辅助工作力量,全面下放,交由镇街统筹调配到网格,有关人员经费由县级财政统一转移至街道,由镇街统筹安排,把部门的“七员八员”整合成全科网格员,真正实现“多元合一、一员多用”。4.狠抓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规范事项流转机制,网格员、广大群众通过APP、投诉举报电话等报送的信息,以及镇街综合受理的信访、反映诉求或要求调解等事项,通过镇街综合信息指挥室分门别类地及时分派给“四个平台”办理,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督办、统一反馈、统一考核。事权不在镇街或镇街难以处置的事件,及时上报给县级综合信息指挥中心,由该中心分派给相关部门处置。建立联席会议、专题会议、信息共享、部门联动协作、案件移送抄告、首问责任、基层执法联动等配套制度,由镇街党委、政府统一指挥和协调综合执法、国土资源、住建、水利、环保、安全生产、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队伍。强化条线执法的协调配合,形成镇街统一领导、部门常态协作的良好格局,实现信息上得来、任务下得去、问题解得了、工作推得动。截止2018年4月10日,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自成立以来,共接收、流转各类事项10172条,其中维稳安保类占21%、消防安全类占12%、城管执法类占18%、保洁保序类占17%、交通安全类占22%、市场监管类占3%、环境保护类占5%、矛盾纠纷类占2%。开展专项整治22次、重大任务及敏感时期维稳安保15次、重点人员24小时管控16人次、抗击极端天气保障3次。二、我市现状及存在不足近年来,我市为加强基层治理工作,各部门都积极主动地做出了许多内容和形式创新的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例如市委组织部提出的党建工作网格化管理模式、城建局提出的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安监局提出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模式等等。我们选取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团结街道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了调研。其主要做法是:(一)多重划分,延伸触角,实现网格化全覆盖。一是地域网格化,实现社区党组织管理全覆盖。按照“就近、就便、居民多少、分区连片”的原则,设置了街道、社区、小区、楼院四级网格体系,将全街划分为了10个网格党支部,45个楼栋党小组。二是人员网格化,实现社区党组织服务全覆盖。在科学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把管理服务队伍进行了网格化划分,在每个网格单元中,设置未成年人辅导员、卫生监督管理员、民事纠纷调解员、义务治安巡逻员、社情民意信息员和便民义务服务员等“六类”岗位,建立了272人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努力实现“小事处置不出网格,大事化解不出社区、难事解决不出街道”。(二)明确职责,落实包干,强化管理服务的责任。采取了街道、社区干部任指导员,网格长任管理员,党员、志愿者任服务员的“一格三员”体系。网格服务员以普遍联系为主,通过走访具体了解联系群众的思想和生产生活情况;网格管理员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梳理群众意见建议,研究对策措施并抓好落实;网格指导员以重点联系和专业化服务为主,加强对网格工作的指导工作。为落实责任,出台了量化考核和保障措施,定期进行考核和通报。

  (三)建立平台,规范台账,提升管理服务的效能。制作了“xx社区网域分布图”,将居民区、驻区单位、商业网点纳入网格单元管理,建立信息台帐,在网域分布图上清晰标识,即:以楼栋为单位,建立了社区常住人口台帐;以单元格为单位,建立了企业单位台帐,摸清了企业单位名称、规模、党组织设置、党员数等基本情况;以社区为单位,建立了社区内党员、困难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台帐。根据台帐情况和工作任务量,在每个网格内配置1至2名网格长,通过科学的资源划分,在横向上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相对独立的微型管理服务体系。(四)共驻共建,互相交流,推动管理服务资源统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原则,推动街道社区与驻社区单位共建工作,加速建设“打破分割,共同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居民受益”为主要特征的区域化党建共建新格局。一方面,把区域内的中小型企业、工商业网点、民间组织、驻区单位中的党组织全部纳入到“网格”内协调管理,建立了辖区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联动共建协调机制,先后与11个单位党组织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变社区党组织“单兵作战”为“合成作战”,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把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活动情况作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重要内容,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五)定期走访,上下联动,发挥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在管理服务工作中的领导作用。街道党工委和各社区党组织定期采集社情民情,重点研究处理网格团队无法独立解决的疑难问题和关乎民生、民富、民安的普遍性问题。街道包保领导一般每两个月一次到社区集中听取网格管理服务团队的工作情况,如遇重要情况,随时研究处理。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一般在街道范围内解决。街道层面无法解决的,逐级向市委组织部反映,寻求上级的帮助和支持。街道还定期召开全街走访工作交流会,让各包保领导交流走访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走访的过程既成为管理服务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成为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民主决策和加强对基层工作领导的过程,使反映的一些共性问题能够从面上得到解决。虽然我市各部门在基层治理方面各自做了许多细致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杭州市“四个平台”建设,在整体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县乡条块分割仍然存在,难以形成合力,乡镇(街道)范围内的行政管理权和信息管理权基本集中到财政、税收、住建、国土、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或部门的基层站所,这些站所的人、财、物三权均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控制,弱化了乡镇(街道)的治理功能。二是在乡镇(街道)有许多机构和人员,但乡镇(街道)缺少统筹的权力,很难将这些机构和人员“捏”在一起,也存在很大的人力资源浪费。三是在现行的法律规定下,乡镇(街道)很少有执法权,在行政管理中存在“有责无权、权责不对称”的问题。四是乡镇(街道)能提供的服务与群众要求距离较大。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的社保、民政、计生等事项,乡镇(街道)大部分不能直接办理。另一方面,群众的咨询或投诉事项在乡镇(街道)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三、启示通过对杭州市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的调研,并结合我市实际,主要启示如下:一是要加强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要结合集安的社会环境、社会体制、人员构成等,制定规范的、具体的社会治理政策和指导意见,细化社会治理工作流程、人员职责等,从而让工作制度标准化、信息平台标准化、指挥运作标准化、全市网格标准化、区域管理标准化、便民服务标准化,以政策制度规范社会治理工作,以科学的治理体系带动成效,给社会治理体系真正的可实施、可操作提供顶层设计的保障。二是深化全市网格建设,拓展网格功能。党建、综治、民政、消防、环保、城建、行政执法等原先各自为政的网格管理整合为统一管理,将原先未建设网格但涉及民生服务的事项纳入网格,根据全市的行政区域划分、经济发展情况、社会环境、人员布局等重新统一划分网格,达到全网覆盖,发挥综合性功能,同时整合各部门辅助类力量,建立健全专职+兼职网格员队伍,实现全市网格划分科学化,人员配置合理化,网格管理标准化,实现“一网管全市、一员多职能”。三是优化部门职能、人员构成的配置,把参与社会治理的各部门之间的职责重构、资源重配、体系重整。学习借鉴运用矩阵化管理理念,把各个部门承担的职能相近、职责交叉和协作密切的日常管理服务事务进行归类,形成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功能性工作类别,让资源高度集合,并以综合指挥、属地管理、全市网格、运行机制为支撑,实现部门职能、人员构成的优化配置,更高效、更有成效的进行社会治理。四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打造特色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社会治理相关信息的采集,整合信息资源,把民政、公安、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的信息进行信息整合,共同合成民生大数据,建立可视化信息平台,打造覆盖全市区的综合指挥体系,实现信息来源多元化、上报流转信息化、指挥调度扁平化、管理服务精细化、事件处理专业化、绩效考核制度化。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社会治理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最大限度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全市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打造和谐、便民、平安、美丽的集安。五是建立有效、快捷的联动机制。制定公安、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常驻网格制度,职能关联部门联动配合机制,行政执法协调指挥机制,统一指挥和协调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环境

  保护等部门的执法队伍,同时与街道社区发挥合力,完善执法合作、信息通报,强化协作配合。通过重点区域为主,网格全覆盖的工作思路,重新整合资源,提高综治工作、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职能的高效实行,打造便民服务平台,确保各类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的有效落实。六是探索建立“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打造网格APP、微信公众平台、网络自助端等,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建设“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并切实遵照便民服务的要求,全面健全街道社区、乡镇乡村网上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逐步形成网上服务与实体大厅联动、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新型政务服务模式,推进“只跑一次”在基层的落地。同时加强和健全全民社会监督,推动全民通过网络平台为社会治理提供建议,参与社会治理,共建美丽集安。七是让社会治理相关建设深入基层,让便民服务落到实处。乡村、乡镇是中国行政体系的最末梢,但同时也是社会治理最重要的基础。加快网格建设并实质性向下延伸,把相关管理制度、便民服务措施落实到乡村,进行统一部署,统一推广,以市区辐射全区域,实现政令实施无死角,便民服务全覆盖,打通“孤岛”,疏通全部“经络”,带动基层社会治理的生机活力。

篇八:基层治理四个平台是指

  

  深化“四个平台”建设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建议

  省委提出建设乡镇(街道)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作为完善基层治理的XX模式。但是,一些地方“四个平台”建设力度还不够大,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作用发挥有限,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以推进。

  一、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的成效

  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是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对现有资源进行统筹和整合,形成了现实可行的、相对更优的基层治理解决方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实现了组织体系的纵向打通和横向整合,形成政府与社会共管共治。二是基层治理结构更加优化。实现了由条块分割、单打独斗向乡镇(街道)统筹领导、协同共治的转变,职能清晰、权责统一、功能集成、扁平一体、便民高效、执行有力的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成型,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搭建了主框架。三是基层治理力量更加充实。以“四个平台”建设为契机,各地通过精简机关、力量下沉推动工作重心和人财物等资源向乡镇倾斜,促使政府工作围着问题转,贴牢

  一线干。四是基层治理时效更加凸显。通过整合集中统一的信息平台,努力实现基层治理信息“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时效性。五是基层治理绩效显著提升。一方面,省市相关重点工作,如“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在乡镇(街道)得到了更好落实。另一方面,随着基层管理服务体系的完善,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二、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信息指挥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目前,XX政务服务网与省政法委建设的平安建设信息系统及省信访局主导的12345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信息系统尚未打通,直接影响指挥协调效率提升。

  (二)便民服务平台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XX政务服务网尚未完成与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卫生计生等信息系统的融合,同时其自身功能模块尚未完善,造成政务服务网上办理、跨级联办等还存在一定困难。另外,由于县级部门在下放权力的过程中往往将一些办件量较少的审批事项下放给乡镇,或是只下放初审权或者某些次要环节,制约了“四个平台”建设和“最多跑一次”改革红利的释放。

  (三)综合执法平台执法效能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乡镇政府能直接执法处理的事项屈指可数,导致“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普遍存在。同时,派驻乡镇的执法中队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往往面临县局与乡镇实际要求不一致问题,影响了执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此外,基层的行政执法队伍一定程度存在人手短缺、人员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缺乏实施综合行政执法的能力,阻碍了执法效能的提升。

  (四)平台建设的协调性、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一方面,各地推进平台建设的进度存在明显差异,某些地区“四个平台”建设停留于编办单个部门主抓,统筹协调力度欠缺,面上铺开进度滞后。另一方面,平台建设推进过程中部门间分工尚未明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四个平台”建设缺乏相对统一标准,阻碍了平台功能的统一发挥。

  三、深化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系统整合,健全综合信息指挥体系。在现阶段,较为可行的做法是加强省政府办公厅与省政法委、省信访局等部门的协调,并在网格整合的基础上拓展平安建设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实现综治以外其他各类信息的上报,形成社会治理和网

  格事项“受理、分析、流转、处置、督办、考核”一体化闭环管理机制。从长远来看,应按照“纵向全贯通、横向全覆盖、业务全流程、部门全协同、效能全监督”的要求,依托XX政务服务网建立统一的信息指挥系统,把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受理的信息及其他部门专线、专网全部纳入“一张网”,实现基层治理信息“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

  (二)落实“最多跑一次”,提升政务服务的便捷性、实效性。当务之急应深化乡镇(街道)层面XX政务服务网建设,继续丰富完善其功能并整合其他条线信息系统,同时推动实体办事大厅与XX政务服务网融合发展,推进政务服务跨级联办、异地通办、网上代办,进一步提高乡镇(街道)响应群众诉求和为民服务能力,使群众不出乡镇(街道)甚至村(社区)即可办理事项。同时,县级部门在放权过程中,必须注重实效,提高放权的含金量。另外,县级部门要加强对乡镇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并应选派专业骨干到乡镇挂职工作,提高乡镇政府的承接能力。

  (三)夯实执法基础,提升综合执法的权威性、有效性。首先,要合理确定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范围。针对乡镇政府执法权受限的问题,建议省人大和省政府尽快制定

  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授予乡镇政府行使与其责任相适应的综合行政执法权限。县(市、区)行政执法机关应以派驻乡镇的执法机构承接能力为依托,按批次划转执法事项,委托乡镇政府行使相关行政执法权。其次,要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应把目前乡镇执法中队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转变为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明确执法中队业务接受上级部门领导,而人事任免征得乡镇同意、日常管理以乡镇为主。在此基础上,应根据行政执法权划转情况,相应划转有关部门及其执法队伍人员编制,并整合乡镇现有的具有行政执法和管理职能的机构、人员及财力等资源。

  (四)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平台建设的协调性、规范性。首先,省委、省政府应明确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是“四个平台”建设的责任主体,加大对“四个平台”建设的考核督察力度。同时,省级层面应完善相关部门间的协调会商机制,并加强对市县的指导力度。其次,应明确“四个平台”建设中的责任分工。除了各级编办加强对“四个平台”建设的业务指导外,建议明确政法委、组织部、政府办公室、财政、人社、综合执法、市场监管、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在“四个平台”建设过程中的指导、配合义务和责任分工,从而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四个平台”建设推进机

  制和建设模式。最后,建议由相关省级部门明确和规范乡镇派驻机构人员工资、奖金的发放标准及日常管理和考核办法,使派驻机构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乡镇工作。(弘利教育)

篇九:基层治理四个平台是指

  

  《完善四个平台运行机制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摘要:这些派出机构及人员全下沉到驻地乡镇(街道),在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统筹管理下,彼此协调配合开展基层治理服务工作,“四个平台”的运行是一项基层治理工作机制的创新,对乡镇(街道)的统筹协调能力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如除法庭、检察室外,将派驻乡镇(街道)机构全部纳入“四个平台”,人员由乡镇(街道)统一管理

  罗智颖

  摘

  要:本文阐述了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举措。

  关键词:四个平台;问题;举措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乡镇(街道)是最基层的行政单元,是服务群众的桥梁,其统筹协调和综合治理的能力关系到基层社会问题能否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从而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需要乡镇(街道)去解决。但现状是,乡镇(街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少有执法权,存在“有责无权、权责不对称”的问题,这导致乡镇(街道)解决问题、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不强,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率先进行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按大口子综合管理原则,对乡镇(街道)和部门派驻机构承担的职能相近、职责交叉和协作密切的日常管理服务事务进行归类,完善相关机制,整合工作力量,形成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功能性工作平台。

  一、上虞区“四个平台”建设概况

  (一)“四个平台”组织框架

  四个工作平台涉及到公安、司法、检察、法院、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执法、环保、国土等派出机构。这些派出机构及人员全下沉到驻地乡镇(街道),在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统筹管理下,彼此协调配合开展基层治理服务工作。综治工作平台主要承担社会治安、矛盾化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禁毒戒毒、反邪教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职责。市场监.

  管平台开展面向企业和市场经营主体的行政监管和执法,维护市场秩序,改善营商环境,保障经济主体正常开展活动。综合执法平台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如危房排查、违规建设、市政绿化等。便民服务平台整合了各项便民服务工作,如文教体育、农村卫生、民生服务等。

  每个工作平台都成立一个协调工作组,由相应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担任,协调安排工作;需多个平台协作配合的事项,一般由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协调安排。事权不在本级或本级难以处置的事件,及时上报并由县级平台分派给相关部门处置。

  (二)“四个平台”运行机制

  利用先进的互联网络技术,建立综合信息指挥中心,成立区、镇(乡)、村三级指挥中心进行全科网格管理。网格是“四個平台”的基础支撑,在原有党建、综治的基础上,将行政执法、环境保护、安全管理、食品药品监管等民生服务事项纳入网格,建成全科网格。每一网格配备一名网格指导员、一名网格长、一名专职网格员和若干名兼职网格员的“1+1+1+X”模式,做好网格员配备工作,实现“多元合一,一员多用”。网格员每天将巡视情况上报平台公共应用系统,涉及到需要解决的问题,由系统后台自动进行分配管理,交办相应负责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处理。

  以乡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体系为依托,形成信息收集(县级平台交办及网格上报信息)——分流交办——执行处置——日常督办——信息反馈——督查考核,实现

  “受理、执行、督办、考核”闭环管理,加强各平台运行及交办事项办理情况的监督、检查,提升行政效能。实现基层治理信息“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以信息化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二、“四个平台”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个工作平台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基层治理信息“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网格员平均处理事务时间比之前缩短起码一半以上,基层管理和服务得到进一步优化。大大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公共管理服务效率。但,在运行中存在着一些日益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会影响四个平台的运行效率,从而影响实现基层治理能力之现代化。

  (一)同一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待遇存在地域差异

  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为例,在“四个平台”未出台之前,各个派出机构年终考核奖基数均以局机关为标准。“四个平台”执行以后,年终考核奖按派出部门标准和驻地乡镇(街道)标准各50%比例执行。不同的乡镇之间年终考核奖基数差异大,如2018年下管镇年终考核奖基数为.

  4.9万元,而杭州湾新区年终考核奖基数为9.3万元,这导致同一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待遇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人员的思想稳定和工作积极性。

  (二)派出机构工作开展中存在着较大的约束

  派出机构每年要接受驻地村民代表、企业代表和村干部对其行风评议,而行风评议又与年终奖挂钩。这一定程度上使得派出机构工作人员在工作开展中会有较大的思想包袱和约束,不敢放手、大胆去处理监管领域中不合理、违规的事项。

  (三)乡镇(街道)统筹协调能力有待增强

  “四个平台”的运行是一项基层治理工作机制的创新,对乡镇(街道)的统筹协调能力是一个较大的挑战。需要乡镇(街道)各分管领导用心思考,怎么统筹协调平台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让它们协同工作,而不是互相推诿。

  (四)网格员的互联网信息处理能力亟待提高

  “四个平台”的运行中很重要的一环便是广大基层网格员对信息的收集、处理与上报。目前大部分网格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因此使用智能手机相关APP软件上报处理事件的能力较弱,甚至有抵触情绪,发现处理问题还是因循原有的思维,这与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相违背的。

  三、完善四个平台运行机制的重要举措

  为了确保“四个平台”的顺利运行,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探索有效改进措施。

  (一)加强同一职能部门不同地域的派出机构间人员调整与流动

  为了克服同一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因地域而产生的待遇差异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待遇差的派出机构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不安心工作;以及工作人员长期在同一个地方工作而有可能产生的裙带关系、腐败等问题,应该建立和完善同一职能部门不同地域的派出机构间人员调整与流动制度。

  (二)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有效整合基层力量

  在对乡村治理力量全面摸排分析的基础上,有效整合相关基层力量。如除法庭、检察室外,将派驻乡镇(街道)机构全部纳入“四个平台”,人员由乡镇(街道)统一管理。同时,将乡镇.

  (街道)内设机构作为平台依托机构,如综治工作平台协调组设在政法综治办,市场监管平台协调组设在食安办,综合执法平台协调组设在综合执法办,便民服务平台协调组设在便民中心。通过综合信息指挥室的统一指挥,突出乡镇(街道)的协调指挥功能,实现乡镇(街道)内设机构力量与部门派驻力量的整合利用。

  建立和完善“四个平台”联席会议、协调组工作例会制度。发挥乡镇(街道)的统筹领导作用,围绕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统筹相关执法力量,加强执法联动,根据执法监管需要开展相应的联合执法行动,提升管理执法效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杜绝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推诿的现象。

  (三)提升网格员互联网信息处理能力

  目前大部分从事基层治理信息收集、上报的网格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利用智能手机安装的有关APP客户端上传信息的能力较弱,甚至有抵触、畏难情绪。因此,要加强网格员的业务培训,并且要吸收文化程度较高、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的年轻人来从事这项工作。

  (四)完善考核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乡镇(街道)对各驻地派出机构执法力量的统筹协调,必须加强对派出机构的属地管理与考核。上虞区的具体做法是实施派驻机构AB类管理。根据派驻机构与乡镇(街道)工作联系的紧密程度,將派驻机构分为AB类:A类为完全纳入乡镇(街道)考核的机构人员,如司法所、驻乡镇的综合行政执法中队、文化站、便民服务分中心等,除人事管理、基本工资在部门,日常考核管理和年终奖发放均参照驻地乡镇(街道)标准执行。B类为部门与乡镇(街道)双重考核管理的机构人员,如国土所、规划所、市场监管所、环保所、质监所、地税所、公安派出所、交警中队、驻街道的综合行政执法中队等,业务考核管理由部门负责,占40%;平台分派指令的办理考核和行风效能考核均由驻地乡镇(街道)负责,分别占50%和占10%。年终考核奖按派出部门标准和驻地乡镇(街道)标准各50%比例执行。对于网格人员的考核,区财政设立全科网格工作考核专项基金,对乡镇(街道)全科网格工作实行“以奖代补”。考核合格的,每季度按照辖区村居(社区)数和实有人口基数发放基础补助;考核优秀的,基础补助上浮50%;考核不合格的,发放基础补助的50%。各乡镇(街道)根据区补助资金发放情况,按照不少于1:1的标准予以配比。

  [参考文献].

  [1]浙编办.关于印发《乡镇(街道)“四个平台”建设工作导则》的通知.王旭东.基层治理的“绍兴智慧”绍兴推进“四个平台”建设纪事.上虞区编办.上虞区念好“四字诀”做实“四个平台”,促进基层治理转型升级.邱昊.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0):50-57.基金项目: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完善四个平台运行机制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之研究(135333)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浙江

  上虞312300)

  .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