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谈文化市场定位
作者:纪峰
王建彦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8期
[提要]市场定位是提升企业产品在目标市场上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随着文化的重要性日益被大家所熟知,借助特定的文化对企业产品进行文化市场定位就是顺势而为的行为。文化市场定位是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的体现,是产品同质化背景下企业竞争的必然选择,是让消费者“先入为主”的需要,也是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体现。文化市场定位需要识别文化优势、选择确定文化优势,并宣传文化优势,最终为企业产品塑造一个特定的文化形象。
关键词:文化;市场定位;文化市场定位
中图分类号:F713.5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7月4日
市场营销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是消费者需求是有差别的,企业的资源也是有限的,那就需要将市场进行细分,然后选择适合自身的细分市场,进行目标市场营销。但是,在选定的目标市场上,还会面临不同企业竞争的现实,那就需要企业通过塑造特定的形象、打造独特的个性进行差异化竞争,这就涉及到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问题。
一、市场定位及文化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是通过分析消费者需要、竞争对手的做法和企业自身优势,在目标市场上打造独特个性,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的过程。市场定位其本质是在目标市场上,在目标消费者的头脑中塑造独特形象打造独特个性的过程。文化市场定位就是借助特定的文化来定位,就是在目标市场上在目标消费者头脑中塑造独特文化形象打造独特文化个性的过程。
二、文化市场定位的必要性
(一)文化市场定位是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的体现。满足消费者需求是现代市场营销的本质。消费者需求按照其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两大类。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物质产品变得日益丰富,相比物质需求,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显得更加迫切一些。所以企业打造独特的文化形象文化个性,能够满足日益凸显的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文化市场定位是企业产品同质化背景下企业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技术、功能和特色等方面越来越趋向于同质化,同行生产的产品其相似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论文化产业的市场定位与经营
作者:曹
勤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8年第19期
摘要: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是文化产业的基本属性与特征;文化产业应定位为:通过文化产品的创造和传播,把先进文化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文章对文化产业的市场定位与经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文化产业;市场定位;文化与经济
文化产业应定位为,通过文化产品的创造和传播,把先进文化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将是相当大的。加快创造代表先进文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拉动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把人们的精神需求转变为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原动力。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应从提高合理划分文化产业中的竞争性行业和公益性行业,实行不同的运营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培育实行产业化经营的市场主体,推动赢利性业务走向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建立开放性的创新发展机制。进一步打破市场分割和行业垄断,加快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相互支撑,尽快形成社会化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鼓励文化产业实行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协作,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的科技进步,造就大批有创造力的文化产业专门人才。有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化的文化人力资本和高科技的制作传播手段,是文化产业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要改进人才管理、使用制度,建立规范的人才有偿转让和自由流动机制。允许和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创办文化企业,或占有企业股份,参与利润分配,使其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有了优秀人才,才能创造名牌文化产品,才能发挥高新技术的先导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要加快改革落后的文化产业体制和运行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体制和机制,创造有利于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运营模式改造传统文化产业的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
建立有利于刺激文化消费的市场环境。一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培养消费者良好的文化品位,不断提高其消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水准;二要建立有利于文化消费的市场拉动机制。尊重价值规律,既可以让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经营者按投入产出的原则计算成本、确定价格,也可以让经营者按照市场供求规律制定价格。形成竞争机制,促进文化产品通过市场选择优胜劣汰;三要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发文化原创精神。在文化设施建设、作家、艺术家权利保障、繁荣文艺创作等重要方面,都要尽快建立健全法律,依法办事,以形成制度化、法律化的市场秩序。
文化市场建设中的市场定位
一、政府与市场定位问题的探讨
政府与市场机制构成了文化资源的两大配置方式,两者的关系是通过管制制度建立起来的。市场失灵在理论上界定了市场与政府的行为边界,为政府管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照系,②丹尼尔F史普博在《管制与市场》中将市场失灵分为三大类,即进入壁垒、外部性与内部性,下文将以这三个方面为切入点,试图划定政府管制有改善资源配置余地的范围。
1.市场机制的作用机理市场是交换的场所,资源配置是通过市场的交换来实现的。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是通过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以及趋于一致的过程来发挥作用的,而价格相对于价值的波动则是由供求来影响的,市场机制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处于决定性地位。文化市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第一,资源配置功能。在文化市场中,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支配文化资源配置的方向、数量和资源流动的速度,各类文化资源将以最有效的方式配置到短缺的或社会最需要的文化单位或行业。第二,交换功能。文化市场的交换功能主要是指文化消费者和文化企业通过文化市场中的行业中介与流通组织等了解市场供给与需求,通过产品交换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第三,经济功能。我国文化市场交易及文化产业的总体收入已经显示出较大的经济性,据文化部2012年发布的“2010年全国文化发展基本情况”统计,2010年底,全国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全年营业收入1069.63亿元,利润总额为375.26亿元,另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文化产业对当年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为5.5%”③。第四,政治功能。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文化市场的政治功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④。此外,文化市场还具有供给功能,价值实现功能以及服务功能等。
2.政府管制的作用机理因为市场经济的常态是信息不完全或市场不完善,所以大量的市场失灵现象是客观存有的,这些市场失灵的存有就为政府通过干预市场来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市场失灵反映的是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缺陷,市场缺陷使得市场经济背离完全竞争的条件,致使资源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社会福利达不到最大化目标,市场存有缺陷是政府干预的主要依据和必要前提。⑤政府管制的目的是纠正市场失灵,促动社会经济中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基本理念是维持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有序运行。丹尼尔F史普博指出,“市场失灵是政府管制介入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能够解释为政府管制是要纠正客观存有的市场失灵,但市场失灵却未必需要直接的管制介入,因政府管制本身包含了大量的交易成本,一定水准上需要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事务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在文化市场管理方面的改革能够理解为逐步放松计划性政府管制的过程,即从全面的、直接的一体化管制逐渐转向部分的、间接的介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我国政府管理职能的定位也在持续发生变化,如2010年12月发布《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增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努力实现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从注重事前静态审批向注重事中和事后动态监管转变,从注重市场主体、产品和服务准入向注重市场交易机制和规范建设转变,从注重刚性监管方式向寓监管于服务的刚柔相济方式的转变”;2011年10月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
3.政府介入市场失灵的范围划定(1)进入壁垒要认定政府管制的潜在任务,就需要对是什么构成一种进入壁垒作仔细的定义。丹尼尔F史普博认为,“进入一个市场的壁垒系指一种不由已建立的企业而由
新进入的企业承担的生产成本”。进入壁垒是市场失灵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与规模经济、沉淀成本相关,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行政垄断、自然垄断、价格—生产联盟等。因为我国当前尚未出现全国性或国际性的文化企业或集团,所以其中的自然垄断、价格—生产联盟等对我国文化市场影响不大。而因为计划经济时代行政组织结构条块化所导致的行政垄断是显而易见的,我国法学界将行业壁垒、地区壁垒、政府限制交易或者强制交易、政府专有交易看作行政垄断。行政垄断被看作由政府设置的进入壁垒,其最大的弊端就是排斥竞争。由进入壁垒而引发的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市场的条件之一,政府的干预方式主要是挪去进入壁垒或消减它在资源配置上产生的不良后果,能够很容易通过允许新的进入来实现。我国文化行政管理机构是计划经济时代按照行政分业、行业分类组织的,这种“竖井式管理”方式导致管理部门各自为政,不同文化行业之间存有行业壁垒,政令畅通的高度行政性,忽视了市场机制,造成文化资源配置的分割和低效率。行政区划所形成的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是严重制约我国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制度性障碍,政府有必要实行干预,解除对文化市场的行政分业管理以及由此造成的行政壁垒问题。2004年4月《文化部关于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和增强文化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第五条指出,“坚决推动全国文化市场的一体化进程……文化市场的地区封锁和壁垒,分割了市场,限制了竞争,保护了落后,提升了成本,不利于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为此,各级文化行政部门不得通过明文规定或者隐形规则,排斥外地文化经营单位进入本地文化市场……”同年9月,中办、国办转发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意见》,以属地管理对文化市场实现统一综合执法,在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域内,对现有的文化局、广电局、新闻出版局实行合并,这是对条块分割的文化行政管理资源整合迈出的关键一步。当前,随着国务院陆续发文取消和下放文化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行政审批项目,简政放权,还权于市场和社会,我国文化领域因为行政分业造成的进入壁垒也在逐步瓦解。(2)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交易者未加考虑而由非交易方(第三方)承受的“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即两个当事人之间因为缺乏直接相关的交
易或补偿性支付,使得资源的配置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从外部性商品接受者的角度来看,如果对接受者来说是有利的外部影响,就称为正外部性,反之即为负外部性。科斯在1960年提出了两个造成外部性产品或补偿性支付缺乏经济交易的原因——缺乏明确界定的产权和消减交易成本。这使得政府通过法律制度在界定产权和消减交易成本方面具备了潜在的作用。就文化产品负外部性来说,低俗化、虚假化的文化产品(如侵权盗版出版物等非法出版物)的生产将导致一些成本产生,这不但会危害到公民的身心健康,也会对整个社会和民族带来严重的精神污染。外部成本使个人的自身利益偏离社会效率,在没有管制的情况下,这种成本不会被生产者承担。根据科斯第二定理,在(市场)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将产生影响。科斯认为,将外部性内部化的社会成本最小化、最适当的方法,就是通过法律制度界定明确的产权,使权利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实行转移与重新组合,从而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但科斯同时强调,在由法律制度调整权利需要成本的现实世界中,我们必须考虑各种社会格局的运行成本,只有产权调整后的产值增长多于它带来的成本时,产权的调整才能有效实行。就文化产品正外部性来说,文化产品能传播先进的思想,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认同感,文化的正外部性主要是针对于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品来说。具体来说,所谓公共品就是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不会造成其他人的消费减少,因为使用公共品的机会成本为零,所以每个使用公共品的单个人都会尽量少支付,所以公共品的生产就是一种正的外部性。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使得政府通过法律界定其私有产权的交易费用过高,非竞争性使得界定私有产权没有形成必要的激励(因为外部性收益过大,导致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外部性收益不能形成充分的内在化激励),而且消费者在消费时总想“搭便车”而导致公共品提供者的生产成本与收益不一致,所以,应由政府提供公共品的资源配置。此处值得一提的是,意识形态具有典型的公共品的特点,属于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形式,它是软性的,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它的投资有着规模经济的性质和很强的外部性,意识形态应该而且只能由政府实行管理。(3)内部性很多管制直接对私人
交易和合约协议实行干预。市场失灵的另一个原因是内部性问题的产生。内部性是指交易中未加考虑而由交易一方承受的成本或利益,即交易者所经受的但没有在交易条款中说明的交易成本。内部性的存有可能导致交易参与方不能完全分配所产生的净利益,当市场交易因交易成本而无效时,必要的管制手段就会成为政府补救市场失灵的方式而被建立。因为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产生的交易费用导致了内部性问题的产生:第一,在存有风险的条件下签订意外性合约的成本,即存有不对称信息,如果交易者占有不完全的或不对称的信息,市场机制就不能达到有效的资源配置;第二,当合约者行为不能完全被观察到时所发生的观察或监督成本,即当合约参与者的行为不能被直接观察到时他们就不会服从于谈判并不愿按合同条款实行合作,这将引发“道德风险”问题;第三,交易者收集他人信息和公开自身所占有的信息时发生的成本,即观察代理人特征的成本将导致偏好或技术的不当表示,就会引发所谓的“逆向选择”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政府调整必定要采取直接管制、间接调控与自我调控有机结合的模式,针对问题类型的不同采取最适当的管制方式,如对于不对称信息引起的内部性问题,信息公开管制的建立可能是有效的,管制能使信息标准化而降低消费者的市场搜寻成本,政府通过管制政策对信息公开或合同条款设立一般的规则,然后依赖市场力量使私人信息得以公开等。
因为文化所具有的双重属性——产业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这使得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中政府与市场定位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且较为复杂: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避免其对文化产业社会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既要发挥政府在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又要避免政府的过度干预而影响市场机制效用的发挥。上述关于市场失灵问题的讨论,目的就在于要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由进入壁垒、外部性与内部性所造成的各类市场失灵,理论上为政府与市场的行为边界划定了范围,为政府管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且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但是我们也需明确,市场失灵仅仅政府介入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因为政府管制也是需
要大量成本的。科斯认为,我们必须考虑各种社会格局的运行成本(不论是市场机制还是政府管理机构)以及转成一种新制度的成本,在设计和选择社会格局时,我们应考虑总的效果。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地从科斯的社会成本理论研究入手,将政府管制与其他选择性方法(如社会力量)的制度成本实行比较,选择出一种相对来说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方法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文化市场建设中的市场定位
如何定位企业目标市场与细分市场
任何企业在进行市场竞争时,都需要寻找到本企业所需要满足的目标市场。目标市场是在企业制定竞争战略和战术时,必须要确定的项目。他有一定的工作流程,首先要细分市场,之后进行目标市场的确定,最后便是进行市场定位。
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根据企业进行的消费者分析,把行业所满足的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子市场的行为。这些子市场必须具有共同的市场特征,例如他们都有相同或相似的购买需求、购买行为、购买习惯、购买渠道、诉讼心理等。不同的细分市场则在诸多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例如房地产市场就可以笼统的细分为:普通消费者(经济适用房)、中产阶层(商品房)、富人阶层(高档住宅)。
市场细分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
1、确定产品针对的市场范围
具体操作:确定进入什么行业,生产什么产品,需要考虑本企业的资源是否能够与细分市场相匹配。
例如某公司要进入文化行业,经营突出产品。
确定市场细分的依据
具体操作:根据消费者的心理、行为、购买力、对营销工具的反应等项目,分层次地列出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并找出最基本的消费者分析项目
例如某公司通过调研,发现图书文化市场最需要:有实际作用书籍,如立志类书籍和经济类书籍等。
筛选市场细分
具体操作:根据消费者分析中列举的不同消费者群体,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本企业可以发挥最大优势的市场。
例如某公司的编辑全都是经济类毕业的学生,因此,经济类书籍将发挥本企业最大的特色。
了解细分市场内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具体操作:对筛选的细分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调查,将市场调查询问的项目数字化和具体化。并根据调查的结果对每个层次进行命名。
例如经济类书籍可以划分为经济界初入者、从业多年两大类型。
评估个细分市场的规模
具体操作:进行市场调查,主要针对市场的顾客数量、购买频率、平均每次的购买数量等,并对细分市场上产品竞争状况及发展趋势做出分析。
选定细分市场
具体操作:通过上述比较并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可以确定市场细分。如果出现两个以上的市场细分,企业应该依据自身能力依次进入。
例如某公司因为职员全都是刚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多少社会经验,因此选择经济界初入者这一市场。
设计企业营销策略
具体操作:企业要根据细分结果,依据细分市场的不同特征制定适合的产品策略和价格策略等营销组合。
例如某公司根据新进入经济领域的人急于了解经济事务的特点,构建了价格较高、专家推介、产品深入浅出的营销组和策略。
2、3、4、5、6、7、目标市场与细分市场的区别。目标市场是指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为了满足细分市场内的消费者的现实和潜在的需求,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选定的特定市场。两者有着不同的区别,读者应该对其进行明确,防止观念的混淆。
首先,二者的本质不同。细分市场是按照消费者需求与行为等消费者分析划分不同消费者群体。目标市场则是根据细分市场划分的标准选择一个以上的细分市场作为企业营销的对象。目标市场是建立在细分市场之上的一种理念。
其次,二者解决的问题不同。细分市场是企业所要面对的市场,目标市场则是企业产品所要面对的市场。
选择目标市场。明确了两者的区别,熟悉细分市场之后,本书将继续阐述选择目标市场的方法。对于营销理论来说,选择目标市场的方法有多种。但最常用的方法却是:目标市场五选择。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红色文化市场定位模板
一、以市场契机为基础,找准定位点
(一)市场定位———文化生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细分已在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上被高度重视。对于红色文化来说,由于面临消费群体的特殊性和题材的敏感性,其市场适应度更为敏感,目标市场的区分更加细致。这种充分细化后的文化市场从文化生态角度看,会形成一个千姿百态、错落有致的文化聚落群。在当代社会条件下,文化的多元化使单一的文化要素在市场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日趋困难。因此,文化的生存选择决定其具有聚集化的倾向,红色文化的市场化生存更是如此。文化聚落的概念是作为与分众市场相对应的统一体而提出来的。这里强调的是,具有相关性的文化个体,以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有机地统一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营造出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红色文化聚落群以文化为基础,其核心是文化生态的构建,而市场则主要提供了红色文化的生存与活动的舞台。
(二)产业定位———业态调整
1.传媒业。传媒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包括报纸、杂志、图书、电影、电视、广播、音像制品,还有目前正在迅速崛起的网络。传媒业作为传播社会信息的媒介,它实现了信息生产、加工、传播等领域的全覆盖,具有十分典型的信息服务业的特点;同时,各传媒所传播的内容具有强烈的文化、人文特征,使得传媒业也属于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将传媒业归为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交叉的一个边缘性产业。从传统的观念上看,媒介往往作为单点进行经营活动。实际上,媒介作为连接社会各个经济要素和社会要素的一个重要节点,应按产业链条进行经营活动。这种产业链条的形成和运转,对于提高媒介多点支撑的经营状态,形成多元化的产出模式,十分重要。对于红色文化在传媒业的运作,更是如此。
2.影视业。影视业是极具影响力的大众娱乐形式,也是红色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影视业在打造英雄形象、传播红色文化、开拓市场前景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阵地,就是以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核为依托,以红色文化的传奇故事为题材,打造红色英雄。当人类进入21世纪,中国人既有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体系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冲击,在信仰迷失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公众的英雄和偶像,通过他们重塑价值观,共建精神家园。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影视界一直在进行不懈的努力,使“红色英雄”逐渐摆脱了脸谱化的模式,形成具有商业化元素的“红色偶像”。这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黑龙江省红色文化在影视业的开拓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在主流意识形态与市场化运动过程中,昔日的“红色英雄”被改造成为“红色偶像”。不可否认,“红色偶像”更具有亲和力,可以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由此,影视业经过艰辛
的努力和不屈不挠的探索,终于在政治化与商业化的博弈中找到新路。这条新路对黑龙江省的红色文化产业在影视界的运作,无疑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3.教育业。作为文化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的教育事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础。而红色文化在教育领域必将大有作为,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新的经济形态是人力资源经济、注意力经济、创造力经济。知识经济的根是文化,文化是历史,是取之不尽的创作及再创作的源泉,具有无限的生产力和商业价值。文化的力量通过科技的创新和转化,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通过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的建设来提高人的素质,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目前,文化对教育的支撑和核心作用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教育活动,诸如各种以红色文化为基本内容的夏令营、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专题讲座等,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真正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4.图书出版业。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基础产业之一,文化产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把出版业做大做强。中国已经进入文化创意产业时代,图书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创新精神、创意能力必定是其核心竞争力。如何将创意因子融入图书出版产业中,是图书出版业亟须研究的重要问题,更是红色文化进入市场运作后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图书出版的创意与市场经济关系密切,它必须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规律和规则。市场是严峻的,其铁律是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就需要把握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拓展思路,大胆实践。应该注意的是,图书出版的创意,尤其是红色文化内容的创意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严肃性,不能一味追求新奇而违背基本的政治原则和社会公德。
(三)目标定位———催生转换
1.根据特点,细分消费者市场。对于红色文化的目标群来说,因其年龄、地域、职业、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及价值观念的差异,会表现出对红色文化的千差万别的态度和取向。一是地域特点:红色文化因其特殊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使接受群体(消费群体)也具备较为强烈的地域性特点。二是年龄特点:红色文化是特定历史年代的产物,对此,不同年龄层有不同的感受和价值判断,其间的差异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三是文化程度差异:文化程度的差异,其实也就是教育背景的差异,这一差异对于红色文化从内容到形式的选择以及接受,都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差距。四是社会地位差异:毋庸讳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我国的社会分层已经成为多数人承认的不争的事实。而社会分层带来的社会地位的差异,也会给人们对红色文化的态度带来差异。综合上述四个方面的因素,以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大众的红色英雄崇拜的变化为例,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年龄、不同时代的人们,由于所受教育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其社会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差异,其判断标准和审美趣味有着很
大的差别,由此对红色文化,对红色英雄的态度及接受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异。
2.通过引导,催生新的目标市场。文化市场,特别是红色文化的市场需要进行引导,有这样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文化消费尤其是红色文化的消费,不是人们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第二,文化消费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素养为前提,这就是引导潜在的文化消费投入学习,同时,引导学习也就是引导消费,因为学习需要载体,如书籍等;第三,文化产品具有文化含量,特别是红色文化产品,其间蕴含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需要具备一定文化历史知识,这里既有对消费者的引导,也有一个对文化生产者进行引导的问题。依据红色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特点及制约因素,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市场引导方略。首先,尊重人民的需求发展规律,强化文化的市场引导。根据有关数据,我国居民的经济实力和文化需求欲望都有着相当大的潜力。其间当然也包括对红色文化产品的接受和消费,如何将这部分资金引向文化消费,引向对红色文化产品的消费,是红色文化产业市场开拓的重要课题。以人的需求规律去引导文化消费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方略之一。其次,尊重社会的运行规律,强化文化的社会化引导。良好的文化氛围是现实的和潜在的文化消费前提,文化的社会化引导的目的是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将文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红色文化的气氛营造,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再次,重
视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加强文化市场的环境引导。文化市场环境包括资源环境、竞争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市场经济秩序等,文化环境对文化市场的正常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把握文化产品的精神特点,加强文化市场的方向性引导。文化市场的方向性引导主要是指文化产品在内容上要体现人民的意愿,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提倡多样化,但这种引导不是横加干涉,不是行政命令,而是积极引导,细心引导。在长期把红色文化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历史积淀背景下,尤其需要注意方法。
二、以创新意识为前提,寻求切入口
(一)以人为本
1.教育———人生教育。教育应以生活教育为本,以生活方式为中心,让教育回归鲜活的生命本质,把包括红色文化在内的人类先进文化思想、精神财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生活教育的目的,是根据社会人生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活教育所要创造的是包括全部真善美的、生命精神完整的人。生活教育在本质上更偏重非智力教育,非智力因素涵盖精神层面,内容丰富。它是生命的意义的依托,是生命整体的统领,是人的灵魂、意志、情感、欲望等聚集于一体的生命最深处的存在,是人的道德感、勇气和信心的载体,是人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集中表现。这一切,正是红色文化最深厚的内涵和最丰富的蕴藏。红色文化在中华文化五
千年的沃土中生长、扎根,继承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并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同时它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它产生于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体现了中华民族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从而成为中华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的精神气质在构建中华民族心理,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形成中华民族传统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通过学习和传承,内化为人的气质和品格。此外,困难教育和挫折教育也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历苦难挫折可以让人学会克服人生道路上面临的各种困难,培养其坚强的意志。这一切,恰能在红色文化中得到最完美的印证。黑龙江省红色文化的一个核心价值就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忍辱负重,百折不挠。这对于青少年的人生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影视———平凡英雄。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及经济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进步、经济增长的同时,中国人既有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体系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倍感迷惘。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更加迫切地需要公众的英雄和偶像,通过他们重塑价值观,构建精神家园。由此,影视界试图从单一的战争英雄的传统路径中挣脱出来,以人文精神塑造平凡英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是红色偶像、平凡英雄的代表作之一。它与以往同类题材作品最大的不同在于,还原了青年时代的,那种蓬勃向上的青春气息感染了当代年轻人。比之于观众熟悉
的革命题材剧,此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剧中人物性格的张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杨胜群对《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的评价是“清新”“脱俗”。这种“清新”与伟人青年时代的生活复合在一起的时候,产生奇妙的融合与升华。在黑龙江省红色文化系列中,老一辈革命家的传奇故事多姿多彩,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层出不穷。这些都是影视作品的丰富宝库,值得进行深入开掘,精心打造及强力传播。
(二)创新为主
1.创新的意义与基本特征。文化产业又被称为“创意产业”。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化的作用日渐突出,经济、文化、科技这三者的融合不断深化,文化创新与科技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虽然创意产业的组织机构与交易过程非常复杂,但是其核心价值依然是创新,创新是文化产业的源头和原动力。创新成果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就创意的本身而言,它并不能实现其价值,而为了实现从创新到财富的飞跃,这就必须让创意得到充分的展现。文化是创新的支撑。文化是创新成果成长和发展的最好沃土。创新的第一个特征是其进取性和开拓性。它对广泛存在于企业尤其是文化企业中陈旧落后的风气和规则,进行不屈不挠的挑战和进击。它是文化企业走出平庸、保守和僵化的最有效的利器。没有创新意识,红色文化产业就找不到自身价值的体现,开辟不了自己的市场领地。创新的第二个特征是独立性和自主
性。对于拥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企业来说,没有什么是最好的,不承认现有的任何经营管理理念是万能的。这些东西,在最好的情况下不过是可资参考和借鉴的资料而已,企业永远不能容忍任何照本宣科和盲目跟风。第三个特征是超前性和前瞻性。具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企业团队永远不会陶醉于昔日的辉煌业绩中,最为关注的是企业的发展方向,最为看重的是企业的自我超越。
2.创新思维的经典路径。所有新的创意和构思都来自旧元素的新组合,这也成为创意的经典范式。实际上,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旧元素、旧题材、旧概念的深度提炼,发掘出新因子;二是对新的因子进行整合重装。黑龙江省红色文化是蕴藏广泛的富矿,但如果我们仅仅局限于、拘泥于这些原材料本身,可能就会单薄、单调,甚至会枯竭。只有当我们充分发挥创造力、创新能力的时候,这些原材料才会以一当十地超常发挥作用。观念就是力量,有时仅仅是认知上的改变,就可以产生无穷的创意。有时候,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看一个旧东西,却会产生新意勃发的创意。创新思维的另一个重大领域是对题材的深化拓展及扩展延伸。黑龙江省红色文化题材不但丰富,而且具有极大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开拓和延展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这一不可多得的丰厚题材,将会使黑龙江省红色文化产业在诸多领域获得更深、更高、更广阔的成果。
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文化企业如何立足本土市场,开拓海外市场
内容摘要:在21世纪,文化产业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让我国的文化企业立足本土市场,开拓海外市场。要做到明确定位,选择合适的目标顾客;创新观念,全面提升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重视社会责任,树立企业形象。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企业
现状
本土市场
海外市场
21世纪的文化产业被称为“黄金产业”,美国、日本经济学家将其称之为“21世纪的最后一块暴利蛋糕”。随着文化及其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了一大批有着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作为中国未来最有潜力的产业,是党和政府今后若干年内要大力发展的支柱产业。而如何发展文化企业,使其既能立足于本土市场,又能开拓海外市场,是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我国文化企业的现状
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规划》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等为重点,旨在加大文化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个被称作中国文化产业里程碑的规划的制订,不仅表明社会主义中国对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更意味着我国政府已经坚定地把发展文化产业确定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
而进入2009年后,以网络游戏产业、电影产业、出版产业为领军的文化产业也是进一步呈现出了繁荣景象。2008年底至2009年初贺岁档期,《赤壁》、《梅兰芳》、《非诚勿扰》、《疯狂的赛车》四部国产电影国内票房总额突破10亿元。“1至5月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达17%,其中新闻出版总产值平均增长30%左右,销售增长20%,显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电影产业高速发展,创作数量稳定增长,1至5月份,电影创作已达到160部的好收益,电影票房达到19亿元,同比增长%。”①
①李舫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路向[J]
今日信息报
第B01版
-1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二立足本土市场
文化企业要如何立足于本土市场,我认为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明确定位,选择适合的目标顾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的需求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地域、民族等发展密不可分。文化企业要想在本土取得好的发展,必须对本地区有充分的了解,明确定位。比如在广大农村地区,人们对电影的需求量并不小,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部分市场并没有得到重视和开发。所以在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消费者文化需求的层次性,充分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不能盲目建设大型娱乐场、文化一条街、文化产业园区等,致使产品和服务价格居高不下,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脱节。文化企业要尽量通过科学定位和努力工作提高不同类型、层次人们的文化水平,不能一味地面对高端,开发针对少数群体的“贵族”文化,否则,难免会曲高和寡。同时,也不能一味迎合某些低级、庸俗的文化需求,不能单纯为盈利而媚俗。
(二)创新观念,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文化企业获取和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所拥有的关键资源与核心能力的最佳组合”②。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优势、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培育市场主体是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不断扩大文化产业领域的开放水平,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创新是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其中内容创新是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管理创新是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利用内容创新,掌握文化企业的核心资源;通过管理创新,协调企业内各种资源、能力,将其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三)重视人才,培养企业的人力资源
文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在文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②郑茂林
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探析[J]
企业经济2004年第7期
-2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如何对人才进行有效的培养、管理和激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人才总量、质量、专业和分布构成都不容乐观,没有形成文化企业的人才群体,还存在文化企业人才流失现象,文化企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的能力都还不完备。因此,要充分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和人力资源管理,尽快培养具备文化产业的相关知识,掌握现代科技、懂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专业人才。文化企业应尽力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除此之外,“文化企业的专业人才个性鲜明,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更具有宽广的胸襟,采取类似于目标管理的方式,建立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心理契约”,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③。
(四)承担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盈利外,还要承担社会责任,为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如此更有利于文化企业在本土市场的长远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公共责任、社会反应三个方面,而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其社会责任更为明显。作为文化企业,其产品不单是供人们使用那么简单,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低俗文化会造成精神污染,比环境污染的危害更大,可以导致文化产品“人文内涵”的缺乏。比如某些不良的报刊杂志、音像制品、网络等会严重影响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文化企业在注重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同时,也要肩负起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优秀文化的责任。
三开拓海外市场
我们的文化企业不仅要在本土发展的好,还要在国际上发展的好。
(一)扶植大型文化企业,培育知名品牌
要想使文化企业走向世界,必须要把文化企业发展为大型的文化企业集团。我们要支持文化企业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实施水平或纵向的兼并重组,实现
③杨春丽
史萌
浅谈文化企业的特性和发展对策[J]山东经济
第3期
-3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形成大型的文化企业集团。当今国际市场的文化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的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所以我们要积极寻找本地区的优秀文化资源,积极挖掘其文化特色,打造品牌文化产品及服务。在打造知名品牌的进程中,其文化建设要落实到具体的品牌塑造、策划、推介、营销上,着力打造一批富有特色、能代表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向国际市场发展。
(二)构建国际信息平台,加强国际合作
要想使文化企业能够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政府要“积极建设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迅捷的信息以促成对外合作,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以及参观学习海外同行的发展”④。一些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建立专门的海外市场开发部或者国际部,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我们的文化企业只有充分的了解国际信息,做到与国际接轨,我们生产的文化产品才能够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才能够开拓海外市场。
21世纪的今天,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我国必须抓住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文化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我国的文化资源优势,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基本战略思想,立足本土,开拓海外,不断壮大我国文化企业的实力。
参考文献:
李舫
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路向[J]
今日信息报
向勇
文化产业这十年[J]
北京商报
杨春丽
史萌
浅谈文化企业的特性和发展对策[J]山东经济
第3期
郑茂林
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探析[J]
企业经济2004年第7期
王春雨
关于文化产业的几点思考[J]
理论月刊2005年第11期
傅守祥
文化经济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管理[J]
深圳大学学报
第24卷第2期
④沈昌德
黄娟
河北省文化产业对外合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燕山大学学报2010。03第11卷第11期
-4
文化产品市场定位于销售策略
首先什么是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你产品,即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材料、一般不成为文化产品。什么叫做市场定位?市场定位是企业及产品确定在目标市场上所处的位置市场定位是由美国营销学家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1972年提出的,其含义是指企业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顾客对该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为本企业产品塑造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形象,并将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顾客,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市场定位是市场营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指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消费者或用户对该种产品的某种特征、属性和核心利益的重视程度,强有力地塑造出本企业产品
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深刻、鲜明的个性或形象,并通过一套特定的市场营销组合把这种形象迅速、准确而又生动的传递给顾客,影响顾客对该产品的整体感觉。简单讲就是,在这个市场上提供什么产品来满足这些客户群体什么样的需要,企业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消费者或用户对该产品某种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强有力地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个性或形象,并把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顾客,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简而言之:就是在客户心目中树立独特的形象。市场定位并不是你对一件产品本身做些什么,而是你在潜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做些什么。市场定位的实质是使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严格区分开来,使顾客明显感觉和认识到这种差别,从而在顾客心目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市场定位的目的是使企业的产品和形象在目标顾客的心理上占据一个独特、有价值的位置市场定位的关键是企业要设法在自己的产品上找出比竞争者更具有竞争优势的特性。竞争优势一般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价格竞争优势,就是在同样的条件下比竞争者定出更低的价格。这就要求企业采取一切努力来降低单位成本。二是偏好竞争优势,即能提供确定的特色来满足顾客的特定偏好。这就要求企业采取一切努力在产品特色上下工夫。因此,企业市场定位的全过程可以通过以下三大步骤来完成:
1)识别潜在竞争优势
这一步骤的中心任务是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竞争对手产品定位如何?二是目标市场上顾客欲望满足程度如何以及确实还需要什么?三是针对竞争者的市场定位和潜在顾客的真正需要的利益要求企业应该及能够做什么?要回答这三个问题,企业市场营销人员必须通过一切调研手段,系统地设计、搜索、分析并报告有关上述问题的资料和研究结果。
通过回答上述三个问题,企业就可以从中把握和确定自己的潜在竞争优势在哪里
销售策略,即文化产品的销售策略,销售策略分很多种
一、折价策略
折价策略是在产品促销中采取的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促销策略。所谓折价,就是指厂商通过降低产品的售价,以优待消费者的方式进行销售。这种促销策略一般是适用于刚刚上市,急需打开市场销路或者博取消费者眼球和注意力的产品。
折价策略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折价、附加赠送和套餐式折扣三种。
采取折价策略的优点非常明显,就是生效快、在短期内可以快速拉动销售,增加消费者的购买量,对消费者最具有冲击力和诱惑力,经销商很感兴趣,本企业的业务员也非常乐意。同时,采取折价策略可以快速反应,令竞争对手措手不及,可以使自己处于比较主动的竞争地位。
但采取折价策略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不能解决根本的营销困境,只可能带来短期的销售提升,不能解决市场提升的深层次问题;同时,产品价格的下降将导致企
业利润的下降,而且,产品一旦下降,想要恢复到以前没有折价的水平,可能性非常小。折价策略也会打击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引发竞争对手的反击,容易导致价格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结局,不利于企业和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附送赠品策略
附送赠品策略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同时可以得到一份非本产品的赠送。这种促销策略可以适用于不同状况的产品。主要方式有包装内赠品、包装上赠品和包装外赠品三种。
附送赠品策略可以创造产品的差异化,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可以细分市场,增加消费者尝试购买的几率;促使消费者增加产品的使用频率,加速消费者对产品的重复购买;促进经销商推介产品的积极性,实现产品的快速销售。
但采取附送赠品策略有时会取得相反的效果。赠品太差会打击品牌和销售。曾经有一家手机厂家,为了促进产品销售,采取购买手机赠送电子收音机的促销策略,但是赠送的收音机质量太差,最终不仅没有取得促销的效果,反而弄巧成拙,消费者因为厂家赠送的收音机质量太差,不仅对这种促销活动毫不感冒,而且要求退回购买的手机和款项,在消费者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厂家最后不得不在失败中终止了这种促销活动。
三、退费策略
退费策略是指在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后给予一定金额的退款。这种促销策略适用于新入市的品牌或者已有一定品牌的产品。
退费策略包括购买单一商品的退费策略、购买同一商品的退费优待、购买同一厂家的多种商品享受的退费优惠、联合退费优惠、升级退费优惠等五种形式。所谓升级退费策略,是指购买得越多,折合后的价格越便宜。如购买某品牌得化妆品,买3个套装返还10元,买5个套装返还20元。这种升级退费促销策略是厂家最常采用的促销策略。
采用退费策略的优点表现在对品牌形象影响较小,不会引发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可以刺激消费者再次购买和重复购买,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实现商品的快速销售。
但采取退费策略的缺点就是厂家需要牺牲自身的利润来换取产品的快速消化;同时,该种促销策略力度不可能太大,这样对潜在消费者的刺激力度不够,消费者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弄得不好有一种曲高和寡的感觉。
四、凭证优惠策略
凭证优惠策略是指商家在促销过程中,采取的让消费者依据某种认可的凭证享受购买时的优惠。这种促销策略往往表现在联合促销活动中。两个厂家相互之间优势互补,实现各自产品销售的最大化。
采取凭证优惠策略的优点是可以增强消费者忠诚度,吸引固定消费群体;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活动,对有消费需求的消费者的效果比较好。
但这种促销策略的缺点主要表现是兑换的过程比较难控制。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如果因为执行不到位,可能会对品牌造成一定的伤害。另外,这种促销策略不适合于新的品牌,因为新的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大,消费者不是很信任,消费者的参与度比较低。
五、集点换物策略
集点换物策略是指消费者收集产品的购买凭证,达到商家活动规定的数量,到商家指定的地点换取不同的奖励的促销策略。该种促销策略适用于品牌知名度高的成熟产品,且是消费频繁,消耗量大的产品。如快速消费品,康师傅、可口可乐等知名品牌经常采取这种促销策略。
采取集点换物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形式:包括没有时间限制的集点换物、有时间限制的集点换物、其他物品的换取和会员制积分反馈。
集点换物策略的优点是十分明显的,可以刺激消费者建立多次购买行为,培养品牌忠诚度,而且在活动中可以造成产品差异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该种促销策略因其运作成本低成为广大厂家竞相采用的促销策略。
集点换物策略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中间经销商的积极性不高,活动时间一般持续时间比较长,消费者没有耐心等待,对新客户的吸引力比较差。
六、联合促销策略
联合促销策略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品牌或者公司合作开展促销活动,推广产品和服务,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提升各自的品牌和服务,同时采取利益分享,费用分摊的原则举行的促销活动。
联合促销策略一般是在两个知名品牌之间展开,讲究的是强强合作,实现双赢的目标,因此这种联合促销策略一般讲究对等合作。基本上,两个不对等的品牌之间是很难开展联合促销的,因为,强势品牌一般在合作中会处于主动地位,而弱势的一方将在合作中往往处于下风。国际大品牌也比较追求联合促销活动,如前期可口可乐与柯达胶卷之间的合作就非常成功,实现了双赢。它们之间联合促销的主要内容就是买可口可乐2箱送柯达冲印卷一卷;冲柯达冲印卷一卷送可口可乐1罐。
采取联合促销策略的优点是可以快速接近目标消费者,降低相应的促销成本,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目标消费群体,而且通常是知名品牌之间的合作,可以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较好地达到促销目标。
采取联合促销策略的缺点就是两个品牌之间比较难协调,出现问题以后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同时,由于厂家之间都需要突出自身的产品优点和竞争优势,导致各自产品的优势得不到集中展示,产品优点给消费者易造成模糊的印象。
七、免费使用策略
免费使用策略是指将产品(一般都是新产品或者试用装)免费赠送给潜在消费者,供其使用或者尝试,并诱导消费者购买的一种促销方式。
该种促销策略的方式主要有入户直接派送、户外样品发放、凭券派发礼品等。
采取这种促销方式的比较多的厂家有快速消费品行业、化妆品行业以及高消耗性行业。比如宝洁公司、联合利华等公司在新产品上市时,总是先生产一些试用装,在各大超市、百货商场免费派送给消费者试用,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试用后的好感,使消费者产生对该产品的后续购买力。
免费试用策略有利于提高产品入市速度,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目标消费群体,吸引消费者购买,而且可以在消费者中形成传播效应,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品牌亲和力。
但采取这种促销方式的费用成本相对较高,活动操作管理的难度较大,而且,对于同质性强或者个性色彩较弱的产品效果较差。
八、抽奖促销策略
抽奖促销是指利用消费者追求刺激和希望中奖的心理,以抽奖赢得现金、奖品或者商品,强化购买某种产品的欲望,达到促进产品销售的目的。
抽奖促销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促销方式。采取抽奖促销的不分是大品牌,还是新进入市场的品牌,都是屡试屡爽的促销方式。
抽奖促销主要有回寄性抽奖、即开即中式抽奖、多重连环抽奖等方式,每种促销方式均有很多厂家采用。现在只要我们去商场、超市甚至一些连锁大卖场购物,都可以看到采取抽奖促销的活动,而且是人头攒动,可见抽奖促销的火爆。
采用抽奖促销的优点就是能够覆盖大范围的目标消费群体,对销售具有直接的拉动作用,可以吸引新顾客尝试购买,促使老顾客再次购买或者多次重复购买。
但这种抽奖促销的缺点主要表现在现在消费者已经比较理性,对抽奖促销这种把戏已经见多不怪,激发不起消费者的神经了。同时,采取抽奖促销对品牌提升没有推动作用。而且,在举办抽奖活动的前期和促销活动期间,投入的媒体宣传费用较高,因为需要经常告知消费者,需要消费者的广泛参与。以致于有些商家在举办这种抽奖活动时,由于没有消费者的到场而不得不把自己的工作人员扮作普通消费者来参加抽奖促销以吸引人气,带动消费者的参与。
九、促销游戏策略
促销游戏是指将枯燥简单的商业促销活动融入到参与游戏节目中去,加强消费者的参与感,以有针对性的游戏吸引消费者参与,达到促进产品销售的目的。
采用促销游戏策略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注意力和兴趣,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形象,有利于在特定的消费者中达成销售目标。主要是在产品上市前进行产品和市场的预热,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但采取这种促销方式对吸引新顾客的效果不佳,同时,从活动的本身来看,消费者的参与性也不是特别强。所以,该种促销活动可以为厂家赚取喝彩,但对具体的促销活动的效果不是特别明显。故在产品销售周期中采用得不多。
十、竞技促销策略
竞技促销策略是指利用消费者之间的竞争,通过消费者切身参与,展示其才华、技能以达到扩大产品影响力,最终达到促进产品销售的目的。
竞技促销活动的方式主要有群众性的竞技活动、智力竞技、一定天赋的竞技和产品消费的竞技活动等。如百威啤酒开展的喝百威啤酒比赛,康师傅开展的吃面条比赛等活动,均是厂家精心策划的以产品促销为目的的群众性竞技活动。
采用竞技促销策略可以帮助消费者接受新品牌,达到快速传达和提升品牌形象,充分提高消费者的注意力和关注度。
但采取这种促销策略费用成本比较高,对销量帮助并不大,颇有点“赔本赚吆喝”的味道。而且群体性竞技活动参与的群体不明确,有些很显然不是目标消费群体。活动的效果比较难判断和评估,增强了活动的不可预测性。
十一、公关赞助策略
公关赞助是指通过赞助某种社会活动,借助良好的社会效应,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最终达到促进产品销售的目的,并力争实现产品销售与品牌形象提升的双赢。
公关赞助的方式主要有体育赛事赞助,这是大家见得最多的公关赞助策略。如世界杯的赞助商,包括耐克、阿迪达斯等世界顶级运动品牌和可口可乐等世界品牌。奥运会得到了三星等跨国大公司的赞助。中国的IT巨头联想公司也选择了赞助2008年奥运会的TOP公关策略。还有就是文艺类活动赞助和公益活动赞助。如每年的各种选美大赛均能得到很多厂家的赞助。
采用公关赞助可以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建立品牌形象,创造有利于企业的公众环境,而且也可以直接促进产品销售,实现产品销售和品牌知名度的大幅度提升。
公关赞助活动并不是有钱就可以办理的,它需要适当的时机,适当的策略才能达到最佳的产品传播和品牌传播的目的。而且,公关赞助对企业的组织能力要求较高,同时,企业投入的赞助费用不菲,弄得不好,就会得不偿失。
十二、会员营销策略
会员营销是指以某项利益或者服务为主题将潜在或现实消费者组成一个俱乐部形式的团队,来开展宣传、销售、促销等活动,以促进产品销售的目的。
会员营销的方式主要有价格优惠、方便购物和情感交流等形式。目前,开展会员营销的厂家越来越多。很多的商家在消费者购物时都会要求消费者填写一张卡,然后说以后凭这张卡可以优惠。同时,要求消费者把相关资料填写好后留下,商家便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数据库,成为了数据库营销的重要凭据。
会员营销可以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同时,通过建立消费者的数据库,加强了营销的竞争力,建立了不易被竞争对手知悉的固定消费群体。
但会员营销的回报较慢,建立数据库的周期较长,需要经常性的维护,同时,效果也比较难评估。
十三、售点展售策略
售点展售是指将产品陈列在柜台,以给消费者直观感受,达到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目的。
售点展售的方式主要有终端陈列和售点宣传等。售点宣传也是每个厂家必须采用的促销方式,因为厂家的销售基本上是通过终端售点实现的。因此,在售点对消费者展开争夺就成为了各厂家实现销售的必要保证和重要阵地。
售点展售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可以引起消费者的更多注意,刺激消费者的更多购买冲动,而且对于厂家来说,投入的费用不高,而促销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但采取这种方式的厂家也会面临很多问题,如知名度不高的产品在销售终端很难得到零售商的支持,基本上被摆放在了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而且,由于是在卖场展开,卖场场地有限,公司的产品和品牌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吸引不了消费者的注意和购买热情;同时,由于同一行业基本上是集中在一块,导致同行之间的竞争更加加剧,使得产品的利润降低。
十四、人员推广策略
人员推广策略是最原始但有时是最有效的产品促销策略。有些厉害的终端促销员或者销售人员,可以“把死的说成是活的,把活的可以吹成是会飞的”。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竭尽诱导消费者掏腰包之能事。国产手机厂家在这方面是比较有深刻体会的。波导手机创导的“保姆营销”,就是人员推广策略的最好应用。其实,在国产手机的发展前期,很多国产手机厂家,包括TCL、南方高科都曾采取过这种依靠人海战术来达到促进产品销售目的的促销策略。
采用人员推广策略可以进一步弥补广告与促销信息之间的信息沟通不足的弊病,提高产品在通路中的竞争力,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好感,促成消费者完成购买行为。
但人员推广策略的单位成本比较高,管理也比较困难,而且对目标消费者的覆盖面不广。
十五、通路激励策略
通路激励是指在渠道中采取对渠道商的激励措施,以促进渠道商加大力度推介本企业产品,实现产品快速销售,资金快速回笼的目的而采取的激励措施。这种激励措施一般是针对经销商的,感觉与普通消费者的距离比较遥远,但对普通消费者的影响也是实实在在的。
通路激励有利于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帮助解决最紧急的销售不畅状况,提高产品的铺货率,确保产品到达终端,确保消费者能买到产品。可以更多地争取到渠道商的支持,提高产品的曝光率和上架率。争取更多地终端展示支持,如POP、易拉宝、店堂海报等。同时,也可以促进渠道商激励营业员加大对产品的推销力度,实现产品快速销售。
通路激励的缺点就是会造成通路成本的增加,通路成本的增加会造成产品成本的增加,削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随着产品的快速销售,渠道商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多,到时厂家疲于应付渠道商的要求,甚至有跟渠道商闹翻的危险,不利于产品的长远销售。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