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别让数学课堂教学脱节

别让数学课堂教学脱节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14 09:50:04 点击: 推荐访问: 别让 数学 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如某一学生因病缺席一个月,对语文后继学习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则非同小可。这就从侧面说明了两门学科的学习有着自身的特点,而数学学习的特点就像九连环一样,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课改以来,由于对一些先进教学理念理解得不够透彻,导致不少课堂教学片面追求形式,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实效性,使学生的思维训练没有落到实处,更谈不上有深层次的发展。长此以往,这样的数学教学必然会造成知识的脱节,思维的断层,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综合发展,这显然是不符合课改精神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能沉下去钻研教材,理清每节课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以教学内容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数学思维的训练,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扣好每一环。下面结合课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钻研教材,了解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透析众多教学案例,我们发现,有的数学课之所以缺乏实效性,问题主要出在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上。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师从网上下载许多教案,然后选择一些自认为有新意的环节拼拼凑凑,自认为集众家之长,必能“完美”,甚至一些青年教师赛课时备课亦是如此。笔者无意贬低资源共享这一便捷的备课方式,只是想问:在这样的备课过程小,有多少是属于你自己思考的东西呢?你有没有为教学内容本身量身定做了一些环节?你吃透了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了吗?

例如,“认识整百数”教学,从内容上来看就是引导学生学会一百一百地数数,并能正确口算整百数的加减,初步整理数位顺序表。如一次我在指导一位青年教师准备赛课教案时,她觉得内容非常简单,认为主要在形式上要创新,坚持依据下载来的课件进行备课。让教学内容去迎合学习方式,真是“削足适履”,效果可想而知。前些日子笔者也上了这一节课,感觉这节课尽管外显内容简单,但它所蕴涵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并不少,要想成功地上好这一节课,必须要处理好“显性”知识与“隐性”思想的关系。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笔者将不同的数法训练,怎样验证一个大立方体表示“一千”以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等知识融合起来,既关注基础知识教学,又利用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并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自体验“满十进一”的转化思想。这样的教学还为学生利用迁移规律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学生不但收获了“鱼”,并学会了“渔”,从而让一节内容看似简单的课,发挥了其最大的环扣作用。

二、把握过程,凸显数学思考的灵魂与教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考是数学课堂当然的“主角”,而“数学思考”的教学在低年级教学中往往不太受重视,容易引起学生思维的断层。如在刚教学表内除内除法18÷6=()时,不少教师反映学生想口诀太慢。究其原因,我认为在教学表内乘法时,不少教师只要求学生会完整地背口诀就行,而笔者通过长期摸索发现,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句口诀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训练,如三六()、三()十八、()六十八、()()十八等。这样学生的逆向思维就会得到深层次训练,在学习表内除法时也能游刃有余,轻松应对。再如,一年级学生刚学习图形应用题时,往往分不清已知量和要求量,令许多教师颇费周折。而笔者在教学数的分与合时,就有意识地渗透如5可以分成1和□,2和4组成□,6可以分成□和5这样的题型训练,并要求学生能列出一道相应的加(减)法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因此,当教材中出现图形应用题时,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图形应用抽象成如前面数的分与合的填空形式,学生很快就能触类旁通、化难为易,从本质上理解了相应的数量关系,思维能力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深层发展。又如,在教学“比多少”、“比倍数”的应用题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关系句,将数量关系表现在关系句上,最后将其转化为一句简单的文字题,如“比5多3的数是多少”,“15是5的几倍”等。这样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独立的分析能力,而且通过转化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综合发展。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数学思考”教学主要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些常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而教师则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本身所承载的一些隐性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不要唯材是教,而要让教材为我所用,利用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学一而知十,融会而贯通”,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慧,使数学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链接。

三、回顾课堂,反思课堂教学的经验与教训

“反思催生智慧”,我们不但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经历过程与错误”之后学会反思,而且教师也要学会反思课堂,寻找得失,才能更好地促进已有经验和理论,思维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融会贯通,促进自己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为避免课堂教学的脱节提供有利的保障。

(责编 黄 海)

上一篇:古代道学人士的心疾问题
下一篇:吃鱼散记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