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4.006
摘 要:对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海水池塘网箱养殖模式的可行性、养殖操作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天津市汉沽神堂育苗养殖有限公司于2013年8月13日至2013年10月10日进行57 d的养殖试验, 利用自行研制的模块化钢结构平底网箱养成青石斑鱼。结果表明,该模式养殖的青石斑鱼生长快、养殖周期短、成本低, 而且该模式操作简单、节约能源,无任何疾病和异常现象,摄食积极,生长良好。57 d 内体长增长约1.47 cm,体重增加220 g,比同期工厂化养殖青石斑鱼增重量提高29.4%,成活率达95.6%,说明青石斑适合海水池塘网箱养殖模式。
关键词:青石斑鱼;海水池塘;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
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属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的海洋珊瑚礁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日本、台湾、越南、韩国、中国等海域,是暖水性近海底层名贵鱼类。青石斑鱼喜欢栖息在近岸以沙石、珊瑚等为底质的海域,为非群居性鱼类。活动水域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通常春季及初夏季节活动水域为水深10~30 m左右;当盛夏来临其活动水域较浅,大约在水深2~3 m处;秋冬季节随水温的下降,其活动水域不断加深,会出现在水深40~80 m海域。青石斑鱼为暖温带鱼类,适宜水温为15~34 ℃,最佳生长水温为22~28 ℃。其耐盐范围广,可在盐度大于10‰的海域生存。青石斑鱼为肉食性鱼类,以捕捉小型鱼类、头足类及底栖甲壳类为主,因此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欢迎,供不应求。青石斑鱼市场价格高,利润率高。近几年,青石斑鱼育苗技术已经取得突破,为其大规模的推广打下坚定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1]。
目前我国网箱养殖大多在自然海域中进行,海水池塘网箱养殖鲜有报道。而天津沿海周边地区有着丰富的海水池塘资源,特别是某些育苗厂的蓄水池及沉淀池,在每年下半年的育苗淡季,大多处在闲置状态,这都为海水鱼类池塘网箱养殖提供有力保证,因此我们可以在该时间段内在这些池塘内进行网箱养殖,可以达到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提高养殖户效益的目的。因此,开发研制满足石斑鱼类池塘养殖所需网箱、扩大天津地区石斑鱼养殖面积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池塘条件、网箱规格与结构
图1 网箱结构示意图
试验在天津市汉沽神堂育苗养殖有限公司开展。试验池塘面积为2 500 m2,水深2.5 m,在网箱附近放置叶轮增氧机及船式增氧机各一台。在池塘中放置模块化网箱2个。每个网箱的大小为:30 m×3.0 m×1.5 m,以增氧机浮球作为漂浮物,网箱采用钢架结构为主体;网衣材料为聚乙烯,单层,网目为2 cm。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1.2 材料来源与放养
试验所需苗种为天津市海发珍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工厂化养殖车间培育的大规格青石斑鱼苗种。试验选取体格健壮,摄食良好,游动能力强,大小均一的个体。于2013年8月13日(18:00)入池塘网箱,分2个网箱养殖,平均体重330.00 g±2522 g,平均体长24.30 cm±0.62 cm,共放养600尾,每个网箱放养300尾。鱼苗放置网箱前用浓度为5 mg/L的KMnO4溶液浸泡鱼苗3 min左右,以杀死附着在鱼苗体表、鳃丝上的细菌及有害寄生生物。试验时间从2013年8月13日至2013年10月10日,养殖周期为57 d。
1.3 常规管理
1.3.1 摄食管理 饵料投喂是青石斑鱼养殖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因素。传统的投喂方法是以冰鲜小杂鱼为主[2]。本试验使用“海旗”牌人工配合饵料,提高饵料系数,降低对池塘水质的污染。前三日适应水质不投饵。开始投喂时速度要慢,待青石斑鱼上浮到水面后再加快投喂速度。当发现鱼类摄食速度下降后,减慢投喂速度,当鱼类不再摄食后,即停止投喂。不可一次性投喂全部饵料或者投喂速度过快,造成鱼类摄食不急而浪费饵料,且造成不必要的水质污染。另外在投喂时,要尽量分散投喂,防治鱼类过度集中,而导致鳍条刺伤其他鱼体表皮,造成细菌及真菌感染。本试验养殖鱼类每天投喂2次,投喂时间为7:00和16:00。投喂量根据天气变化及鱼的摄食情况作适当增减。
1.3.2 疾病预防 池塘网箱养殖过程中要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在鱼苗入网箱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工作,确保投喂新鲜饵料,并适当添加一些微量营养物质,提高鱼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并要确保水体有充足的溶解氧。定期在网箱旁挂带漂白粉,预防疾病的发生[3-4]。
1.3.3 网衣日常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若发现有藻类附着于网衣上堵塞网孔,应及时清理或者根据鱼体大小改用网目略大的网衣,防止水体流通不畅,造成养殖鱼类缺氧[5-6]。
1.4 数据记录
试验期间对每日的投饵量、鱼类死亡数量及天气状况进行记录,并观察养殖鱼类的摄食和活动状况;每30 d测定青石斑鱼的体长和体重一次,并做好数据记录;养殖期间每15 d对养殖网箱水体的温度、盐度、溶解氧、pH、氨氮、亚硝氮进行测定。
2 结果
2.1 网箱水质情况
整个养殖期间,水温为19~29 ℃、盐度为25‰~27‰、pH为8.2~8.4、溶解氧为4 mg/L以上、氨氮为0.005~0.030 mg/L、亚硝氮为0.005~0.010 mg/L,均在青石斑鱼的正常生长范围之内。具体值如表1所示。
表1 养殖期间水质变化情况
日期 温度
/℃ 盐度
/‰ pH 溶解氧/
mg•L-1 氨氮/
mg•L-1 亚硝氮/
mg•L-1
8.16 29 26 8.3 4.2 0.02 0.01
8.30 25.6 25 8.4 4.1 0.02 0.005
9.13 23.5 26 8.2 4.3 0.03 0.005
9.22 23 26 8.4 4.0 0.025 0.005
10.7 20 26 8.4 4.2 0.02 0.005
10.10 19 27 8.3 4.3 0.02 0.005
2.2 池塘网箱养殖青石斑鱼的生长曲线
苗种放养后,每一个月就对青石斑鱼的体长和体重进行一次测量,生长曲线如图2所示。试验结束后,平均体重550 g±55.15 g,平均体长25.77 cm±1.22 cm,57 d内体长增长1.37 cm,体重增加220 g,青石斑鱼体长体重增长显著;整个养殖周期,饵料系数为1.44,成活率达95.6%。
图2 青石斑鱼的体长和体重变化趋势
2.3 与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对比
从养殖生长情况看, 青石斑鱼网箱养殖相比于工厂化养殖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具体对比情况见表2 。
表2 青石斑鱼网箱养殖与工厂化养殖生长情况对比
项目 工厂化养殖 池塘网箱养殖
养殖时间/d 57 57
放养平均体重/g 330.00±25.22 330.00±25.22
放养平均体长/cm 24.30±0.62 24.30±0.62
试验结束平均体重/g 500±42.11 550±55.15
试验结束平均体长/cm 25.39±1.09 25.77±1.22
平均日增体重/g•d-1 2.98 3.86
平均日增体长/cm•d-1 0.019 0.026
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池塘网箱养殖青石斑鱼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工厂化养殖,日平均增重量比工厂化养殖青石斑鱼增重量提高29.4%;同等规格的青石斑鱼苗种经过同样的养殖周期,海水池塘养殖出来的青石斑鱼比工厂化车间养殖的体重更大。所以说池塘网箱养殖模式可以有效地缩短青石斑鱼的养殖周期,即在更短的时间内养殖出商品规格鱼类,使养殖鱼类提前上市,从而取得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3 讨论
3.1 青石斑鱼的适宜温度
在试验中发现,当池塘日平均水温在20~30 ℃时,青石斑鱼摄食良好,生长最为迅速,平均日增重量分别为3.86 g以上,当平均温度低于20 ℃时,青石斑鱼摄食量开始下降,生长速度减缓,可认为20~30 ℃是青石斑鱼在该条件下的适宜生长温度,本试验结果与陈波[1]报道的22~30 ℃最适温度基本吻合。
3.2 海水池塘网箱养殖成活率
鱼苗品质、运输条件及日常管理等是保证海水网箱养殖青石斑鱼成活率的必要条件。首先要选取体格健壮,摄食良好,游动能力强的苗种;其次在运输途中尽量减少对育苗的刺激,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胁迫应激反应;还应在网箱养殖的过程中加强管理,及时监测各项水质指标,保证充足的溶解氧,观察鱼苗的摄食和生长状况。本试验青石斑鱼海水池塘网箱养殖成活率为95.6%,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水平,仅从养殖成活率来看,目前在我国天津海水池塘中采用网箱养殖青石斑鱼理论上是可行的[7]。
3.3 池塘网箱养殖与工厂化养殖的比较
目前我国仍以池塘自然生态条件下的养殖方式居多,发达国家的水产养殖则多采用精养高产、人工或半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工业化技术。由于工厂化养殖系统具有高效、高产、环保、安全的特点,在国内国外都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与案例,无庸置疑这是渔业发展现代化的一种有效模式。但是由于工业化养鱼设施建造费用巨大,生产运行成本过高,养殖户受经济实力、产品市场、养殖规模、经济效益等因素影响而难以实施;其次,工厂化养殖以高密度、小水体为特点,养殖水体污染要重,集中进行污水处理循环使用,全部的工业化处理设施,破坏了农村田园自然的生态环境。因此利用工厂化养殖技术对传统池塘养殖生产方式进行改造有悖于国情,不适于在池塘养殖生产中大面积实施[8-9]。
池塘网箱养殖在较小的投入下,采用模块化网箱结构可根据池塘条件任意组装拼接,通过控制放养密度,半封闭式管理,达到生态、高效、环保的养殖效果,而且根据本试验结果来看,网箱养殖青石斑鱼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工厂化养殖,总产量提高29.4%,从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海水池塘网箱养殖青石斑鱼模式可以有效缩短养殖周期,简化日常管理流程,降低总体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养殖模式。
3.4 海水池塘网箱养殖模式的前景分析
目前我国的青石斑鱼养殖模式,主要以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和海区网箱养殖为主。海水池塘网箱养殖并未大面积推广,而海水池塘网箱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投喂方便、日常管理简便、鱼类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可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在疾病防治方面,因网箱养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控性高,单一网箱操作简便,可将发病网箱中鱼类单独捞出处理,对鱼类的损伤降到最低;三是大水体生态养殖,可减少投饵量、降低水体污染,从而降低养殖鱼类疾病发生率,并通过对水温、饵料及水体生态位的人工调控,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10]。
我们还可以把工厂化养殖和池塘网箱养殖两种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当池塘条件达到石斑鱼生长适宜范围时,通过放养一定规格的苗种,经数月养殖快速生长之后直接达到商品规格,上市销售,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石斑鱼类养殖产业链进一步分工细化,使新型的石斑鱼类养殖格局不断扩大,多品种和多元养殖模式将会发挥各自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石斑鱼养殖产业[11]。
参考文献:
[1] 陈波,罗海忠,付荣兵.青石斑鱼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育技术[J].河北渔业,2007(02):29-31
[2] 孟现成,邵庆均.石斑鱼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J].中国饵料,2007,19(4):20-22
[3] 张霞.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技术[J].齐鲁渔业,2009(11):15-16
[4] 林丽芬.石斑鱼网箱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2005(6):58-59
[5] 常抗美.论深水网箱鱼类养殖技术[C].国家“863”第二届海洋生物高科技论坛论文集,2004:138-141
[6] 黄滨,关长涛,林德芳,等.横卧式可翻转抗风浪网箱的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4,25(6):47-54
[7] 符书源,刘金叶,王永波,等.棕点石斑鱼池塘网箱养殖模式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2013,40(2):64-66
[8] 魏文康,孔德胜,杨展东,等.当前水产养殖生产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内陆水产,1999(7):132-141
[9] 樊祥国.我国工厂化养殖现状和发展前景[J].中国水产,2004(08):11-12
[10] 陈度煌,李学贵,宋国华.斜带石斑鱼池塘挂网箱养殖的优缺点与展望[J].科学养鱼,2012(5):44-45
[11] 董登攀,宋协法,关长涛,等.褐牙鲆陆海接力养殖试验[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40(10):038-042
(收稿日期:2013-12-25;修回日期:2014-01-01)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