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认识“福光”科技年轻的老总何文波是在《福建青年三十年》大型访谈节目彩排现场。在福州大饭店,导演和主持人给每一位嘉宾“说戏”。何文波作为《福建青年三十年》大型访谈节目邀请来的嘉宾,没有丝毫大企业家的作派,拿着一张纸片,安安静静地坐在房间的某个角落,听导演尽情“摆布”,让化妆师随意上妆。在那一刻,我觉得何文波就像一位听话的小学生,正顺从地按照老师的指点认认真真地在完成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作业。在那一刻,我忽然觉得《福建青年三十年》大型访谈节目邀请何文波作为嘉宾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何文波的成长历程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缩影,也是福建青年投身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洪流中搏击风浪不断成长的缩影。没有改革开放,何文波不可能掘到第一桶金;没有改革开放,何文波不可能接手“福光”,让“福光”起死回生;没有改革开放,何文波也许至今还是一位每天起早贪黑福清海边的鱼贩子……
坐在我面前的何文波年轻而又阳光,但何文波的故事却有些传奇。
何文波的老家在福清,靠山吃山,傍海吃海,福清有许多人做水产生意。何文波的家族正是福清从事水产养殖和贸易的“旺族”。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20岁出头的何文波便入行搞水产养殖,罗非鱼、鳗鱼、草鱼、鲢鱼,何文波都养殖过,特别是鳗鱼,有一阵子日本需求量极大,再加上福州当时搞菜篮子工程,水产需求量急增,让何文波赚取了第一桶金。
但后来由于坊间盛传鳗鱼、罗非鱼吃避孕药的小道消息,这对正大面积扩张的水产养殖业打击很大,使水产养殖业一落千丈,波及了许多福清养殖大户。
1995年,18岁的何文波负债不低于200万。
但何文波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打击击垮,他静下心来对自己进行了全面分析,他发现自己以前完全是蒙着眼睛做生意,不懂市场、不做市场,而不做市场总有一天会走到在胡同。于是他全面出击,在上海、杭州等地设点,将蛋糕做大,很快,第二年他就净赚180万。
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动,何文波水产生意越做越顺风顺水。短短的几年时间,他赚了几千万。对一位20多岁的年轻人而言,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此时的何文波,完全有理由志得意满,脚下的路铺满了锦绣一片。
他开着奔驰、宝马、宝时捷,天窗打开的时候,音乐飘出来的时候,他觉得天空格外的蓝。
但面对当时遍地的掘金机会,何文波知道志得意满只是短暂的,人生必须时时去把握机会。揣着口袋里的几千万钱,何文波不断地在寻找机会。由于2000、2001年银行存款利息处于历史最低点,他觉得将巨大的一笔钱放在银行毫无意思,于是准备投资做收费站,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收费站没有做成。
做房地产是何文波的“无心插柳”。起初他只想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哥们儿买一块地盖几幢房子自己住,但他发现政府出让土地管理很严,要进行招投标。何文波于是想到,为什么不来做一个正正规规的项目,这样拿地便会名正言顺。
2002年,福清第一块70亩的土地招投標进行,何文波顺利拿下,一亩32万9千万。仅仅半年之内,这块“风水宝地”便翻了几番,这让何文波喜上眉梢。
此时,做房地产对何文波来说,简直是一件“无厘头”。什么叫总平,他不知道;图低,他也不会看,红线图是怎么回事,他也茫茫然。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时常一问三不知的人顽命似地开始对自己“补课”。当时福州有一个比较好的楼盘“天元山庄”,他天天偷偷蹲在人家的土地上,问这问那,生怕漏掉一个细节,他的笔记本记了厚厚的几大本;他去拜访上海同济大学的教授专家,像一位小学生一样虚心求教;他隔三差五飞到上海,去市郊的松江探访一个叫棕榈泉的房地产项目,光光机票就花了一大叠。“棕榈泉”是一个大型房地产项目,有着非常先进的理念,先做环境绿化,再盖房子,引进国外名稀树木,这让何文波眼睛一亮,他迅速地为我所用,把这种先进的理念引进到自己的房地产项目中。
“富景东方”是何文波在福清开发的大型楼盘,他大胆地在楼盘往福清海口方向,沿街30亩地统统用来搞绿化。当时许多人大惑不解,但结果却让人刮目相看,树还没种完,房子都已全部卖光。
“无心插柳”的房地产开发又让何文波狠狠地赚了一把。
赚钱如此容易,此时的何文波陷入了沉思。凭着对市场的敏感,他知道高利润必然伴随着高风险,他认定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于是,他把做房地产项目赚到的钱拿出一半去收购顺昌化工厂,又花2000万在福清买了另一块地皮,投资加油站,搞网络开发,在湖南岳阳开超市……,各种行业何文波都介入。他收购的顺昌化工厂二年后转手,赚了一大笔,许多人说他进的时候胆量大,退的时候胆量更大;他买的地皮利润又翻了好几倍;他投资的加油站赚了钱。他投资超过十个行业,唯一只有超市亏了40万。
回想自己从做水产养殖起步到今天,何文波脸上闪过一丝笑容。他淡淡地说:“在福清,刚开始有几百号人做水产,后来一个个倒下去。后来又有700~800亿的民间资金投资做煤矿和船舶运输,但成功的少之又少。”他庆幸自己没有被无情的商海“风浪”吞没。
在《福建青年三十年》大型访谈节目晚会现场,嘉宾云集,台下坐着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国忠、副省长洪捷序等各界领导,何文波向热情洋溢的观众展示了两本大大的红色证书,它们都是中国科学院颁发给福光科技有限公司的,表彰“福光”在保障“神六”、“神七”载人飞船飞行安全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在“神六”、“神七”发射升空的时候,应空军司令部的邀请,何文波就坐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观测平台上。
这份荣誉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轻易得到的,它显示了“福光”科技的实力,标志着“福光”科技这个福建土生土长的本土企业走在世界光学镜头研究前列的技术优势。
那么,何文波这位当年靠水产养殖起家的年轻人如何坐上“福光”科技这个高科技企业总经理的位置呢?
何文波觉得自己与“福光”结缘是一种生命中水到渠成的“缘份”。
“福光”科技的全称叫福建福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它的前身就是赫赫有名的8461厂,再往前推叫福建师范大学光学仪器厂,它是福建省唯一一家以光学电子产品为主、专业从事军民用光学镜头、光学元器件、光电仪器开发和生产的企业。
在“福光”科技位于福州马尾开发区的总部采访何文波时,恰巧遇见原8461厂原厂长赖爱光,这位全国劳动模范、原福建省科协副主席、著名科学家对“福光”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
最初的“福光”可以上溯自1958年的福建师院光仪厂,1969年福建师院光仪厂与福建照像机厂合并,取名7787厂,1970年整体搬迁至顺昌,归国防工业,1973年改8461厂。赖爱光在顺昌一呆就是17年。他一直担任厂长,这是8461厂最辉煌的时期。1986年8461厂搬到马尾,赖爱光担任总经理。从最初的显微镜到识谱仪等教学仪器,再到双管显微镜、坦克描准仪、摄像机镜头、大规模集成电路精缩镜头、CCTV镜头,8461厂始终走在全国光学镜头科研和生产的前列,特别是1982年至1983年之间,8461厂获得的成果多得自己都数不过来。最高峰时,8461厂产值达到2亿多。
但后来由于改制、生产望远镜等多种原因,“福光”一蹶不振,产品大量积压,国家每年反而要倒贴300万,公司欠银行1857万,处于马上被法院查封的境地。当时的电子部非常关注福光的命运。
2006年,对光学一窍不通的何文波大胆地接下了濒临破产的“福光”。他与福建省电子信息厅刘厅长总共只谈了三次加起来4个小时便将“福光”收入囊中。
何文波看中的是“福光”的品牌以及它背后潜藏的巨大优势,特别是安防系统的巨大优势。美国9.11事件后,全世界对安防都非常重视,在美国,一个人平均有2.7个镜头盯着你,日本有1.8个,英国有3.4个,而中国只有0.01个。而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一个楼盘安防系统平均200万左右,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何文波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巨大发展空间。他接手“福光”后,果断地停产了望远镜,上马了CCTV,即电视闭路系统,产品供不应求。由于改制时,人心浮动,许多科研骨干都走掉,何文波花重金将他们请了回来。一位原先在“福光”光学车间任主任的工艺师,改制时自己在外面办了一个小作坊,何文波大胆地把他的企业整体合并进来,他觉得人才是“福光”的最重要的财富。在福光,有5位获国务院津贴的专家,有3位国家优秀专家,有一位年轻的总工程师。
“金融危机对国内外的光学仪器企业影响很大,但我们企业在这最不景气的三个月内,每月仍可保持500多万元的产值,2008年公司产值超过5000万元。”何文波自信地说。而在2007年,这个数字不过3000多万元。
目前,核心技术团队不过20人的福光公司,准备在2009年加大研发队伍,“预计要增加到50人左右”。此外,决心趁势发展的他们还准备在今年购入更先进的光学加工设备,发展两个200万产能的光学镜片加工生产线,招进600多员工。
而这些,在纷纷缩减规模的同行眼中,近乎疯狂。福光的信心,来源于其经受航天科技考验的技术实力与国内镜头产品第一品牌的优势。
2008年11月初,日本一家光学产品公司从福光购买了刚刚研制成功并投产的同步对焦监控镜头,数量为500只。而从2007年8月开始研发这款镜头,到如今实现批量生产,福光仅用了一年多。
“别小看区区500只的订单,这可是中国拥有独立自主产权的安防镜头第一次出口到号称光学科技‘霸主’的日本。”在2008年12月初结束的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上,某韩国知名厂商在短暂检测后,便决定大批量订购这种世界最先进的同步对焦镜头。福光又叩开了一个重要市场。而在以往,即使在国内的监控镜头市场,日韩产品也占据75%以上的份额。
说到这里,何文波的脸上满是自豪,这自豪是一种知己知彼的自信,这自豪是一种高瞻远瞩的眼光,“福光”的“眼睛”看世界!
责任编辑/陈坚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