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于2013年4月对宿松龙湖地区河蟹养殖模式进行调查,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与传统家鱼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宿松地区主要以成蟹养殖为主,主要是池塘精养,河蟹平均产量为1 200 kg/hm 2,平均利润为87 675元/hm 2。考虑到河蟹需求量大、价格稳定,河蟹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较好,养殖利润比传统家鱼养殖高,可以在安徽省沿江地区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河蟹;养殖模式;经济效益;宿松地区
中图分类号 S9-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26-0176-03
Abstract The aquaculture mode of river crabs in Lake Long region in Susong County was investigated in April 2013, and its economic benefit was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aquaculture mode of traditional fish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dult crabs were mainly cultured in ponds, and average yield of river crabs reached 1 200 kg/hm while average profit was up to 87 675 yuan/hm 2. Due to the great demand and stable price of river crabs as well as better economic benefit and higher profit of breeding river crabs than breeding traditional fishes, the aquaculture mode of river crabs can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widely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 Province.
Key words River crabs; Aquaculture mode; Economic benefit; Susong County
河蟹,俗称毛蟹、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在分类上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壳亚纲十足目(Decapoda)方蟹科(Grapsidae)绒螯蟹属(Eriocheir)[1]。河蟹种类繁多,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在整个欧洲北部平原和非洲大陆地区都有新品种的蟹类被发现[2]。河蟹肉质细嫩鲜美,风味独特,各种营养元素含量丰富,是非常好的水产消费品,市场前景广阔。河蟹是我国传统的水产食品之一,消费量巨大,2012年我国河蟹产量达到65万t,产值超过200亿元。然而,河蟹产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品种退化等一系列问题[3]。
宿松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素有“皖西南明珠”之称,是长江进入安徽省的入口,是传统农业水产业大县,水域面积在全省县级行政区排名第一,具有丰富的水域资源可用于水产养殖业。宿松县水产养殖业发达,其中“黄湖牌”大闸蟹体大腴肥,肉味鲜美,已经通过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并获得“安徽省名优农产品”的称号[4]。宿松县河蟹养殖水平
在安徽省处于领先水平。笔者对宿松地区河蟹池塘养殖模式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河蟹池塘养殖模式调查 2013年4月下旬对宿松县龙湖虾蟹水产养殖公司河蟹养殖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放养情况、蟹苗、饲料、水质调控和防逃措施等。
1.2 经济效益分析 统计该养殖场河蟹养殖的收获情况,分析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并与传统家鱼养殖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
2 结果与分析
2.1 河蟹养殖模式
2.1.1 放养情况。宿松县龙湖虾蟹水产养殖公司主要以池塘精养模式养殖成蟹,此外搭配少量鲢鳙鱼和鳜鱼进行混养,池塘养殖总面积200 hm 2。投入成本包括蟹苗成本、鱼药和人工机器费用以及饲料成本等。投入成本为60 000元/hm 2。河蟹养殖池塘放养情况见表1。
2.1.2 蟹苗。野生蟹苗苗种购自上海崇明岛地区,运输到本地后进行池塘养殖。注意运输苗种过程中的供氧问题以及放养前的消毒措施。
2.1.3 饲料。①自配饲料。饲料自配,按照池塘现存蟹量的10%进行投放,每天投喂2次。随着河蟹的不断长大,投喂量不断按照阶梯增长量上升,每次增长10%。②植物性饲料。除了使用自配料外,还自种水草,主要栽种品种有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和水花生。伊乐藻在池塘内移植种植,在水塘内有水区域每隔2 m种植1株。轮叶黑藻和苦草均以播撒种子方式进行种植。水花生以移栽方式栽种,水花生漂浮于水面,可作为河蟹脱壳时的隐蔽栖身场所。通过投放旺藻系列产品旺藻5号(武汉天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来促进水藻生长。③动物性饲料。从当地渔民手中收购螺蛳以及小杂鱼进行投喂,具体投喂量根据采食情况而定。
2.1.4 水质调控。河蟹喜好清新、偏碱性水质,并且要求水体溶解氧较高,所以河蟹养殖尤其需要注意水质调控。水质好坏对于河蟹生长以及成蟹规格和成活率等具有重要影响。河蟹养殖池塘的水质调控主要采用换水和投放水质改良制剂的方法。成蟹养殖池塘水深一般为1.5~2.0 m,根据需要及时进行换水。幼苗时期幼蟹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勤换水,保证水质清新和含氧量稳定;成蟹阶段,由于成蟹对水体低氧耐受程度较高,因此换水频率可适当放缓。此外,应根据不同季节需要换水,夏天水体溶解氧较低,换水频率较高,每7 d换水2次左右;冬季一般不换水。通过投放水体改良剂进行水质改良,主要投放益水灵(武汉天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投放改良剂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水体底质,防止水质恶化。
2.1.5 防逃措施。在换水管道出水口设置拦网,成蟹池塘设有2道防逃拦网,高度约为20 cm。成蟹养殖池塘的平均面积约为2 500 m 2。
2.2 经济效益分析
2.2.1 河蟹养殖模式经济效益分析。由表2可知,2012年10月捕捞时,河蟹产量为1 200.0 kg/hm 2,成活率75%,收入为144 000 元/hm 2;鳜鱼产量为150.0 kg/hm 2,成活率为100%,收入为3 000元/hm 2;鲢鳙鱼产量为112.5 kg/hm 2,成活率为80%,收入为675 元/hm 2,总收入为147 675 元/hm 2。投入成本为60 000元/hm 2,利润为87 675元/hm 2。由此可见,河蟹养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2.2.2 传统家鱼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宿松地区家鱼养殖主要以草鱼为主,搭配花鲢和一些鳊鱼以及少量白鲢,采取湖面围网养殖方式放养。由表3可知,投入成本34 500元/hm 2,总收入为53 537元/hm 2,利润为19 037元/hm 2。
2.2.3 宿松地区河蟹养殖模式与家鱼传统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对比。由表4可知,河蟹养殖模式的利润率为1.46,远远高于传统家鱼养殖模式(0.55)。 由此可见,河蟹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传统家鱼养殖模式。从投入时间与精力来看, 河蟹养殖的投入精力和时间远比家鱼养殖要高,从苗种选择到运输再到养成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与家鱼养殖相比,河蟹养殖的技术要求较高。传统家鱼养殖在湖面水域进行,不需要频繁换水和大面积种植水草,生产压力相对较小。 河蟹养殖单位成本高于家鱼养殖,这也是河蟹养殖风险最大的原因。
3 讨论
3.1 宿松地区河蟹养殖模式与无为模式的比较
无为县是安徽省著名的河蟹养殖地,养殖模式较为成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无为县由于多年连续养殖,当地河蟹苗种退化问题日趋严重[5],导致成蟹规格较小。无为县河蟹虽然有多个河蟹品牌,但市场竞争力不强。无为县河蟹养殖科技水平较高,而宿松地区黄湖牌大闸蟹虽然是上市品牌,品牌影响力较大,但其养殖水平及经济效益都低于无为模式。无为模式运用大量创新技术养殖(如微孔增氧技术),提高了成蟹生长速度,能够加快成蟹的上市速度。因此,宿松地区河蟹养殖可以考虑引进先进技术,推动宿松地区河蟹养殖产业化更上一步。
3.2 放养密度
3.2.1 相同放养密度下的经济效益对比。宿松地区河蟹放养密度一般在10 500只/hm 2左右,放养规格为100只/kg,收获规格一般为0.15~0.25 kg/只。将该试验结果与汪留全等[6]在芜湖地区的河蟹放养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该试验中宿松地区河蟹的放养密度与芜湖地区相同,宿松地区成蟹捕捞规格与产量上具有明显优势,捕捞规格较大,产量也较高,因此在市场上宿松地区河蟹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稀养河蟹的前提下,宿松地区河蟹养殖模式中的放养密度是可行的,并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3.2.2 关于放养密度的建议。该试验中河蟹的放养密度为10 500只/hm 2,在此放养密度下能够培育出较大规格的成品蟹,市场竞争力强,但在产值上没有明显优势。因此,建议适当提高放养密度,可将放养密度提高至12 000只/hm 2左右,但最好不要超过13 500 只/hm 2。若放养密度过大,会影响成蟹收获规格与产量,反而会造成不利影响。
3.3 水草种植
该试验中成蟹池塘的水草种植采用栽种与播种撒种种植相结合的方式,种植密度约为1株/m 2,种植密度较高,这是养殖大规格成蟹的基础。然而,有些蟹池水草枯黄,有些蟹池水草未长成便被河蟹采食甚至连根拔起,从而造成蟹池内水草长势不一,不利于河蟹养殖。该试验中一些蟹池水草密度过高,甚至占池塘面积的70%以上,虽然河蟹养殖需要依赖水草,但是若水草种植密度太高,留给河蟹的活动空间就会变小,会缩减河蟹的生存空间,反而对河蟹养殖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应注意水草的栽种密度,一般认为各类水草的栽种面积应不超过蟹池总面积的2/3[7]。种植水草时,应将河蟹赶到蟹池水草种植区域以外,并用围网隔离开来,以免河蟹对未长成的水草造成破坏。
3.4 回捕率
若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如果回捕率过低,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若要提高回捕率,首先要从苗种抓起,选购优质蟹苗。该试验中蟹苗均来自上海地区崇明岛野生蟹苗场,蟹苗适应力和抗病力较强,苗种质量较好。此外,加强日常养殖管理也很重要,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①加强饵料的投喂管理,在饲料中添加符合要求的抗生素和维生素,可提高河蟹的抗病力;②预防蟹病的大规模暴发,控制好水质;③强化水草管理工作,正常水草覆盖面积约占池塘面积的40%~60%,水草间应留有空隙,以便于阳光直射池底,增加溶解氧,促进河蟹生长。
3.5 河蟹性早熟问题
一般认为,河蟹性早熟是由于营养过剩、积温过高和苗种退化所致。可通过观察成蟹腹部鉴定是否出现性早熟,此外也可通过解剖法进行鉴别。目前,该养殖场河蟹的性早熟情况并不严重,但也必须予以重视。2010年,由于气候原因,温度持续偏高,导致出现严重的性早熟情况,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预防河蟹性早熟的办法包括选购优质苗种、对河蟹养殖进行规范管理、改善成蟹养殖的生态环境等[8]。同时,应防止蟹池水温持续过高,经常换水[9]。
4 结论
宿松地区河蟹池塘养殖模式以池塘精养为主,搭配少量鲢鳙鱼及鳜鱼,养殖鲢鳙鱼和鳜鱼起到调节水质、祛除杂鱼的作用,河蟹平均放养量为10 500只/hm 2,放养规格100只/kg,塘口平均面积50 m×50 m,采取双层拦网防逃,换水水源是龙湖水,投喂采取配合饲料以及动物植物性饲料结合方式,防病主要采取防治与治疗相结合的方式,10月份左右上市,平均产量为1 200 kg/hm 2,平均利润为87 675元/hm 2,利润率在1.46左右,明显高于传统家鱼养殖模式,养殖模式成熟。但是,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河蟹苗种的良莠不齐;成蟹的规格越来越小;养殖技术滞后。为此,在发展宿松地区河蟹产业时,要从种质这一源头抓起。首先,应减少人类活动对野生蟹资源的影响;其次,要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品种;最后,应适时引进河蟹养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运用科学手法和设备进行河蟹养殖。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
参考文献
[1]曹克驹.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7-10.
[2]GOUWS G,STEWART B A,COKE M. Evidence for a new species of river crab[J].Journal of crustacean biology, 2000, 20(4):743-758
[3]李思发.河蟹产业发展的种质问题和对策[J].科学养鱼,2006(6):1-2.
[4]李庆.关于黄湖牌大闸蟹销售和水产品加工项目几点说明[J].水产科技,2005(2):39.
[5]季曙春.无为县河蟹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安徽科技,2011(11):23-24.
[6]汪留全,胡王,邓朝阳.池塘养蟹的放养密度与产量和育成规格的研究[J].水利渔业,2000,20(6):16-17.
[7]宋长太.水草在河蟹养殖中的作用及栽培[J].北京水产,1998(18):18-19.
[8]张德隆,杜晓燕,赵金利.河蟹性早熟成因及控制方法的研究[J].淡水养鱼,20031(4):36.
[9]SCALICI M,MACALE D,SCHIAVONE I,et al.Effect of urban isolation on the dynamics of river crabs[J].Fundamental & applied limnology,2008,172(2):167-174.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