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试验以狮子头金鱼为养殖对象,以万寿菊粉(0.38%、0.76%、1.52%)、虾青素(0.04%、0.08%、0.16%)为着色剂,采用3×3因子设计,研究了饲料中万寿菊粉和虾青素不同搭配比例对红狮头金鱼生长及体色变化的影响。养殖试验结束后,测定红狮头金鱼生长指标及背部皮肤、鳃盖部分色度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万寿菊粉和虾青素之间无交互作用存在(P<0.05)。投喂万寿菊粉和虾青素能显著提高红狮头金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其中0.38%万寿菊粉+0.08%虾青素和1.52%万寿菊粉+0.16%蝦青素两组饲料对红狮头金鱼的促生长效果最好,饵料系数(FCR)最低;对照组红狮头金鱼体色与试验组红狮头金鱼体色均有显著差异,其中0.38%万寿菊粉+0.08%虾青素、1.52%万寿菊粉+0.16%虾青素两组饲料的增色效果最好。以上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万寿菊粉和虾青素能显著影响红狮头金鱼的生长性能,促进其着色。综合饲料成本来看,建议红狮头金鱼饲料中万寿菊粉、虾青素添加量分别为0.38%、0.08%。
关键词:红狮头金鱼 虾青素 万寿菊粉 生长 体色变化
中图分类号:S9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4(b)-0230-06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喜欢饲养观赏鱼的人越来越多。观赏鱼已成为继猫、狗之后的第三大宠物,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与食用鱼不同,人们对观赏鱼的价值定位着重于健康、体态与色彩。研究表明,在室内饲养几尾风姿卓越、艳丽多姿的观赏鱼,不但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平衡血压,起到调节身心的作用。色彩是吸引人们欣赏观赏鱼、购买观赏鱼的主要因素之一。万寿菊(Tagetes erecta)别名蜂窝菊、臭菊花、臭芙蓉,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优质抗氧化剂-叶黄素,该物质已广泛用于食品着色、化妆品、烟草、医疗及禽类饲料中。虾青素是1933年从虾、蟹等水产品中提取出一种紫红色结晶,后确定是一种与虾红素密切相关的类胡萝卜素,故命名为虾青素。虾青素在水产中广泛应用,具有提高养殖动物抗氧化能力、着色、增强免疫力和提高成活率等作用。汪振城等比较了虾、蟹等水产品壳废料中的虾青素与维生素C在抑制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以及抑制人大肠癌SW 1116细胞株增殖的作用效果,发现虾壳红色素对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效果比维生素C强10倍以上。虾青素的添加能够明显改善动物体色。公翠萍等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虾青素,分析不同虾青素含量对红罗非鱼不同组织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从而推断类胡萝卜素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和沉积方式。
红狮头金鱼(Red lion-head goldfish)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鲫属(Carassius),以其头部丰满的肉瘤闻名。近年来,红狮头金鱼的养殖范围日趋广泛,且采用虾青素及万寿菊粉作为红狮头金鱼增色剂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通过投喂含有不同水平的万寿菊粉和虾青素饲料,研究其对红狮头金鱼的生长、着色效果的影响,旨在筛选出对红狮头金鱼既能增色又促生长的适宜添加水平,为红狮头金鱼增色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鱼
试验用红狮头金鱼购自天津市金水族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鱼体消毒后,暂养1周,挑选体格健壮、规格一致(25.0±0.22)g的红狮头金鱼900尾,随机分为9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三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试验在天津现代晨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循环水试验室进行。
1.2 饲养管理
养殖箱长0.78m宽0.58m高0.47m,有效水体积为150 L。养殖过程中每天投喂两次,投饲量约为体质量的3%~6%,随红狮头金鱼生长状况及吃食情况调整。投喂时间为每天的09:00和15:00。定期检测水质,每天记录水温、死亡条数及投饵量。每天换一次水,一周清洗循环水缸一次,20d清洗一次养殖水缸。试验周期为56d。
1.3 试验饲料
以万寿菊粉(叶黄素含量2%)、虾青素(有效含量10%)为影响因素,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中的“3×3因子设计”,设计9种饲料,每个因素各设三个水平,分别为万寿菊粉(0.38%、0.76%、1.52%)、虾青素(0.04%、0.08%、0.16%),依次记为:Diet 1,Diet 2,Diet 3,Diet 4,Diet 5,Diet 6,Diet 7,Diet 8,Diet 9。以不含任何增色剂的基础饲料做对照饲料(见表1)。
1.4 测定指标和方法
1.4.1 生长指标测定
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肝体指数的测定公式如下:
增重率(WGR,%)=100×(Wt-W0)/W0;
特定生长率(SGR,%/d)=100×(lnWt-lnW0)/t;
饵料系数(FCR)=F/(Wt-W0);
蛋白质效率(PER)=(Wt-W0)/(F×CP);
肝体指数(HSI,%)=100×Wg/Wt。
式中:Wt为终末体重(g);W0为初始体重(g);t为试验天数(d);F为饲料摄入量干重(g);Wg为肝胰脏重(g);CP为饲料粗蛋白质含量。
1.4.2 体表色度值的测定
在养殖的0d、15d、30d、45d、56d,用色差仪(CR-400)随机测定每个重复中6尾红狮头金鱼鳃盖、背部皮肤的体表色差,记录在饲养过程中红狮头金鱼体表L*、a*、b*值的变化情况。
1.4.3 数据分析
试验所得数据用Excel 2007软件计算,使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Univariate单变量方差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显著水平为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料不同水平着色剂对红狮头金鱼生长的影响
由表2可知,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万寿菊粉、虾青素对红狮头金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及肝体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Diet 2处理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高,与Diet 9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饵料系数最低值及蛋白质效率最高值均出现在Diet 2处理组,与Diet 9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其他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红狮头金鱼肝体指数在Diet 3组最低,与Diet 1、Diet 2、Diet 6、Diet 9及对照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
2.2 饲料不同水平着色剂对红狮头金鱼体色变化的影响
投喂不同水平万寿菊粉和虾青素饲料56d后,用色差仪对红狮头金鱼背肌及鳃盖进行色度值检测。通过统计分析可知:
在背肌L*值、a*值和b*值方面:未投喂前,对照组与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投喂饲料15d、30d、45d、56d时,对照组与试验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Diet 2和Diet 9效果最为显著(P<0.05),整个过程中,背部体色处于不断增加趋势,即投喂的饲料对红狮头金鱼的背部增色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万寿菊粉0.38%、虾青素0.08%组和万寿菊粉1.52%、虾青素0.16%两组时效果最好(见表3~5)。
在鳃L*值、a*值和b*值方面:未投喂前,即0d时对照组与试验组差异不明显(P>0.05),投喂饲料45d、56d时,对照组与试验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Diet 2和Diet 9效果最为显著(P<0.05),整个过程中,鳃体色处于不断增加趋势,即投喂的饲料对红狮头金鱼的鳃增色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万寿菊粉0.38%、虾青素0.08%组和万寿菊粉1.52%、虾青素0.16%两组时效果最好(表6~8)。
3 讨论
3.1 饲料不同水平着色剂对红狮头金鱼生长的影响
虾青素是一种酮式类胡萝卜素,也是一种萜烯类不饱和化合物,能够促进养殖对象的生长、存活。金征宇等也报道了用虾青素投喂罗氏沼虾后,其增重率明显提高。本试验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后,各试验组红狮头金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均有所升高,其中Diet 2和Diet 9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肝指数是评价鱼体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较低的肝指数可以说明鱼体的肝脏负荷在其自身肝功能调节的可控范围内。丁小峰发现,在饲料中添金黄素、金橘黄以及加丽素红后,黄颡鱼的内脏比和肝体比均无显著变化。本试验结果与上述研究相类似,即添加不同含量的虾青素和万寿菊粉对红狮头金鱼内脏比和肝体比无显著影响。
3.2 饲料不同水平着色剂对红狮头金鱼体色变化的影响
虾青素也是类胡萝卜素合成的终点,它进入动物体后可直接沉积在组织中,并可与肌红蛋白非特异性结合,从而有效改善动物体色。李小慧等得出,5mg/kg的虾青素的添加量对血鹦鹉着色效果最好;王锐等在饲料中添加30mg/kg虾青素,发现可以显著改善丽鱼、红剑尾鱼和金鱼的鱼体色素沉积效果。本试验通过投喂红狮头金鱼不同浓度的虾青素和万寿菊粉饲料发现,1.52%万寿菊粉、0.16%虾青和0.38%万寿菊粉、0.08%虾青素的添加量对红狮头金鱼体表皮肤和鳃盖增色效果最好,印证了上述学者的结论。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色度值在整个过程中处于不断上升趋势,在前两周色度值增加速度较快,两周后,增色速度有所减缓。可能因为虾青素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体内代谢发生变化,鱼体对虾青素的吸收和沉积效率下降。
4 结语
投喂万寿菊粉和虾青素的饲料对红狮头金鱼的生长指标、体色均有显著影响。实验中添加含量为0.38%万寿菊粉+0.08%虾青素和含量为1.52%万寿菊粉+0.16%虾青素时效果最佳。从节约生产成本来讲,建议红狮头金鱼饲料中添加万寿菊粉添加量为0.38%、虾青素添加量为0.08%。
参考文献
[1]韩学哲.饵料中不同添加物对观赏鱼着色的影响[D].河北大学,2001.
[2]贺国龙.鱼类体色成因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水产科技情报,2010(3):88-91.
[3]王晓玲,王信军.脊椎动物体色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6,15(1):11-13.
[4]刘晓东.鱼类色素细胞及体色调控[J].水产科技情报,2008(1):13-18.
[5]肖素荣,李京东.虾青素的特性及应用前景[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17(5):33-35.
[6]李浩明,高蓝.虾青素的结构,功能与应用[J].精细化工,2003,20(1):32-37.
[7]Toshiki Nakano,Michiyo Toss.Improvement of Biochemical Features in Fish Health by Red Yeast and Synthetic Astaxanthin[J].Agric.Food Chem,1995,43:1570-1573.
[8]朱明军,宗敏华.虾青素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00(2):79-81.
[9]李兆华,刘鹏.虾青素的功能及应用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5,7(9A):17-20.
[10]孙晓雷,汤伟,张洁,等.龙虾壳红色素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及脑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3.
[11]袁超,铭昕,韩苗苗,等.虾青素生产及应用进展[J].粮食与油脂,2014,27(9):14-16.
[12]李艳艳,翟占军,张银花,等.虾青素在水产養殖上的应用[J].北京农学院学,2009,24(2):76-77.
[13]汪振城,陈永刚,刘子贻,等.虾壳红色素的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J].东海海洋,1999,17(2):26-29.
[14]唐辉.家蚕黄红茧系不同品种主要呈色色素的积累规律研究[D].西南大学,2011.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