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昭通民间美术元素融入艺术设计教学

昭通民间美术元素融入艺术设计教学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13 13:50:06 点击: 推荐访问: 元素 昭通 民间

摘 要:挖掘昭通民间艺术资料纳入到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体中来,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推动民间美术传承,拓展学生的设计空间的同时建立起具有地域性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将民间优秀的艺术与设计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的作品.

关键词:民间美术;地方高校;艺术设计

昭通地处云贵川三省交汇地带,属于高原小盆地,气候四季分明。境内居住23个少数民族,市总人口500多万,其中有苗、彝、回等23个少数民族54.2万人。昭通自秦汉以来就是中原文化入滇的重要通道,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小昆明”之称,历史文化沉淀丰厚,是个有故事的城市。

昭通学院是昭通市唯一的一所大学,承载着500多万人民的希望,下属开设的艺术设计教育专业2001年成立,现已有15个年头,已培养毕业生数百名,该专业的教育宗旨是培养创新的设计人才。上世纪90年代后,艺术设计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建立,随之而来的有相当部分人当下还认为设计是舶来品,没有底气承认自己有设计能力。其实不然,是我们把目光落在他国设计上太久了,而忘了自己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才是创新精神培养的源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还来得及,还有那么一群可敬可亲的民间艺人们坚守祖宗传承下来的根基,有了他们的坚守,后辈人才传承、发展民间艺术文化,才能谈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明发展标志,设计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挖掘设计才能,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化,傲然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挖掘昭通民间美术元素资源

(一)建筑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习俗造就了不同建筑文化。昭通传统建筑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在云南民居建筑群里有一席之地。建筑不仅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同时折射出民众生活的多方场景。昭通的传统建筑主要分为清朝末年和民国两时期段,按建筑形式可为:宗教式建筑、官式建筑、中西合璧和民居式建筑。现存的卢家祠堂、龙家祠堂、李家花园和陇家花园既是昭通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又是多民族建筑艺术融合的象征。威信苗族寨子湾子楼是昭通少数民族民居的特色村庄,湾子苗寨位于威信县水田乡水田村,苗寨依山而建,木结构组成,院子用较规则的石块铺筑,取材自然、用之自然,建筑群以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古色古香。这些建筑气势恢宏,成就了昭通传统建筑风格多样、艺术表现迥异的特点。

昭通历史积淀厚重,在长期与巴蜀文化、中原文化、黔文化的交融中,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建筑上的雕刻、绘画艺术无不打上地方风格。雕刻以石雕见长、砖雕次之,雕刻和绘画都是对建筑物的装饰,二者题材多以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内容居多,如《西游记》、《八仙过海》、《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故事,还有大量造型优美的松、竹、梅、兰、牡丹、菊花及山水画,动物形象是传说中的龙、凤、走兽狮虎象或飞禽等。

(二)服饰

昭通少数民族服饰最具有代表的是苗族和彝族。苗家的服饰处处都是艺术品,威信湾子苗家妇女心灵手巧,完成一件衣裙需要织布、蜡染、挑花、刺绣等多道异常娴熟的技艺;他们的着装分盛装和便装,盛装包括盘头、上衣、百褶裙、围裙、绑腿等,衣裙大部分都绣有繁杂艳丽的花边;盛装多是中青年妇女在重要场合穿着。便装则在平时穿和老年妇女穿者居多,据说百褶裙上的图案还记述了苗族迁徙的历程。

昭通彝族居住相对分散, 彝良、镇雄、威信等县都有彝族,昭通服装色彩崇尚黑、红、黄色相配搭,衣料以毛、麻为主,以挑、绣、镶、染等多种工艺技法制成,特征有头镰、羊角、涡形等传统图案。披风堪称彝家服饰象征,因居住地多数在二半山区,天气寒冷,当地彝族群众故用毛毡护身,俗称 “擦尔瓦”;擦尔瓦是用羊毛擀成的披衫,有白、灰、青、绿等色,上部用羊毛绳缩口,下部缀有旒须。制作一条擦尔瓦费时费工,彝族人的擦尔瓦一年到头不离身,白天御风寒,夜晚当被盖,保暖性好。昭通彝族过去交通闭塞,与外界交往很少,其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留了彝族传统风格。

(三)石雕

昭通石雕历史久远,现留存最多的是石碑雕刻,有圆雕和浮雕两种,浮雕又分阴刻和阳刻两种;其次是应用在建筑上的雕刻,包括柱基、柱础和大门前镇守的石狮子、麒麟;最后威信观斗山的石雕是云南规模较大,数量较多,最突出的石雕群。雕刻人物有:观音、关圣、王母、四大元帅、四大天王、孔子、释迦牟尼、老子、弥勒佛、玉皇、哪吒等;动物有:龙、凤、狮、豹、麒麟、大象、马、羊、蟾蜍等,石雕内容为儒、佛、道三教合流,将宗教、传说融为一体,规模宏大,内容庞杂。艺术上多受四川雕刻艺术的影响,其造型别致,工艺精湛、美观,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现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擀毡

巧家马树的红毡艺术是民间艺人的智慧结晶,纯手工完成,共20多道工序,工艺品有毡包、毡褂、毡垫、披毡和现在开发的一些挂件装饰品;红毡绘画图案以十二生肖居多,图案拙朴、色彩喜庆大方、意蕴吉祥、集时代、民俗、愿望为一体,在深山中静静地绽放民族民间艺术,创作出一系列颇具视觉冲击力的红毡艺术,向世人展示自身的艺术价值。昭通彝族擀毡与马树红毡不同是色彩为本色,使用功能实用为主,装饰少用。

(五)吞口

吞口,顾名思义,源于其一张宽而大的巨嘴,悬挂在门额上方做镇宅、避邪用。平日俯视、监视门前,一旦有妖鬼进门,便一口把它吞下,故称“吞口”。雕刻吞口所用的材料以白柳和桃木为料,桃柳木本身就有驱邪逐恶的民俗符号意义。昭通绥江曾经是吞口相对较为活跃的地方,吞口起源于原始巫教和图腾崇拜,是民间面具的变异,有的雕刻有的彩绘,但样子以狰狞怪兽形象出现木瓢背面,悬挂门楣之上,用以镇宅,表达避邪、禳灾、保佑风调雨顺的愿望。如今砖墙代替土坯房,吞口也渐渐淡出人们的镇宅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吞口成为民间工艺品,装饰成为第一功能,如丽江把吞口打造为旅游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六)傩戏

云南端公戏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巫风、礼仪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延续与它的实用价值密不可分。端公戏主要以歌舞为表现形式,不仅带有祭祀的功能,同时带有浓厚的娱乐性质,供民间群众娱乐和享受端公戏涉及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容量极大的民族文化载体,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其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

昭通傩戏又称端公戏,起源于原始巫教,傩戏面具也称“脸壳”、“脸子”,主要用于法事和正坛戏,是端公戏的重要道具之一。端公戴上面具后,通常被认为已经转化为神灵了,不同形象的面具增强了端公戏的神秘魅力。同时,面具本身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昭通镇雄、彝良、大关、巧家、盐津封闭的山区农村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原始形态,傩戏涵盖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具有综合的研究价值。

(七)甲马

昭通的甲马也叫纸马,明清时从中原传入昭通,是雕版印刷品。甲马是民间进行祈福、祭祀、禳灾等活动时,用来焚烧的雕版印刷品。昭通甲马造型生动粗犷,稚拙厚重。有极高的艺术及民俗价值。

(八)斑铜

巧家堂狼山老店、马树、炉房、蒙姑等乡镇自古盛产优质自然铜,是滇东北斑铜工艺的主要矿料来源地。当地人称自然铜为“白汞”。 主要打制斑铜工艺品有:斑铜花瓶、斑铜香炉、斑铜茶壶、斑铜茶盘、斑铜碗、斑铜酒杯、斑铜筷子、斑铜锅等。

二、民间美术元素与艺术设计教育结合

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民族民间文化需求得以回归和醒悟,因为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自身作用以及性质,决定了对地域性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基础课程都未脱离包豪斯学院的影响,特别是三大构成(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至今众多设计院校还在沿袭,缺乏本土化和民族性的东西。在民族地区,发挥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优势,将民间美术引进民族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既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能较好地体现自身的办学特色。探索出适合民族高校的民间艺术与艺术设计教学相融合的策略,意义深远。

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体现。根据地方文化诉求、优化教学资源和办学模式,更新课程体系,地方高校创造自己的特色艺术教育模式。民间美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涵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反映着质朴的审美观念,它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与设计艺术有着深刻渊源。

(一)发挥地域民间资源优势,优化教学体系

发挥昭通民间艺术文化资源优势,找到艺术设计专业的突破口,制定教学培养模式和专业学习训练,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体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间文艺术文化造就了各自独特的民间艺术表达形式,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又蕴含着各民族历史、文化、宗教、风俗、生活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二)相关课程与民间艺术交叉、互动

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涉及学科多,应注重各专业间的交叉学科知识学习和技艺能力的综合培养,有的院校注重技艺的培养而减少了交叉学科的知识拓展,这是片面的,艺术设计的技艺升华需要大量丰富的知识储备,多学科、多领域,需日积月累才能达到质的教学升华。在教学中,与传统的素描、色彩、构成、装饰、材料、雕塑、民间工艺等课程融合交叉,以挖掘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和当代艺术为融汇点。引导学生作品注入民间艺术元素,如吉祥图案,装饰富有民族色彩,使学生作品在艺术形态和审美表达上赋予昭通地域性民间艺术内涵。

(三)更新讲授模式

改变理论讲授的单一模式,用写生训练和民间美术考察双线进行的实践教学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以文字记录、图片、视频、实物等形式收集民间美术资源与素材,回校后整理并以考察报告的方式作为课程的考核。这样不仅使学生为今后的设计活动积累创作素材,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民间美术资料的累积,可以不断建立、完善民间美术教学资料库,为以后的教学服务。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是教学成果发展的元素。提供教师知识拓展平台,如组织教师进修深造、参观访问、与国内外院校合作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团队。教学中涉及到民间工艺的课程找民间艺人担任,利于学生看到技艺流程和实践,工艺师傅们进入课堂,通过讲解和实地操作,学生可以亲临其境感受民族艺术魅力,从而激励他们动手、动脑,进入到学习创造中去。

三、结语

艺术设计作品是公共艺术的直接体现,它受自然、历史、人文、民族等因素的影响,特别在当代多元文化充斥下,要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主流。如在传统教学中发挥本土特色,注入本土民族民间艺术元素到艺术设计教学中,从所处的地域环境入手,立足自己的民间艺术元素,作品与当地民众产生共鸣,这也是艺术设计教学目标的主要体现。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