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扁担戏的传承与保护刍议

扁担戏的传承与保护刍议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13 13:40:08 点击: 推荐访问: 传承 传承“爱党爱国正家风” 传承三线

【摘 要】扁担戏是中国民间的传统戏剧形式之一。我国现代社会是整体的历史进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会使一些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受到冲击,甚至面临灭亡。如扁担戏等一些渐趋消亡的民间艺术,正亟须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保护和抢救。扁担戏是现在中国仅存的单人木偶表演形式,是具有浓厚民俗韵味的微型木偶剧种。如今时过境迁,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亟待人们去守望与传承。

【关键词】扁担戏 传承 民间艺术

扁担戏,又叫五指木偶戏,是中国单人木偶戏中仅存的表演形式,是布袋木偶戏的“活化石”,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汉族文化底蕴。20世纪80年代曾经有声有色的民间艺术——扁担戏,近年来受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日渐衰落。“一根扁担一台戏,两个布袋争高低,三声锣鼓快开打,四方乡亲都称奇。”一根扁擔挑起全部家当:乐器、影人、道具、小型舞台等。演出时,小型舞台也依靠一根扁担支撑,故被称为“扁担戏”。布袋木偶戏的传承可追溯至千年之前,扁担戏作为布袋木偶戏的一个分支,也曾辉煌一时。如今,扁担戏传承困难,难以为继,既有社会文化的冲击,亦有其自身的原因,内部因素和外部影响是造成扁担戏濒临灭绝的两个重要方面。针对此种现象,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意见和建议,以供各学界和文化主管部门参考借鉴。

一、开展全国普查调研,建立地方信息数据库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几千年的沉淀留下来的不仅仅是雍容文雅的士人文化,还有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民间文化。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深深扎根于某一民俗环境之中,其产生和发展与一定的社会文化休戚相关。每一种民间艺术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扁担戏是传统民间文化及其相关的生态环境和审美意识的产物,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它的表现形式和演唱内容等都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态文化息息相关,是人们生活娱乐的直接体现,是对以前人文情怀的一种纪念和感怀。

扁担戏是我国仅存的单人木偶表演形式,它仅由木偶头和布袋样的衣服组成。演出时演员用一只手的手指和手掌操纵,一人就是一台戏。道具、人物一箱载入,小小舞台搭拆便成,道具简陋易挪移,一担即可挑起。扁担戏虽然道具小巧精致,但它却包含多种艺术形式,如泥塑、彩绘、戏曲、坠子书、鼓词、口技等。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完美融合,集于一身,庞而不杂,忙而不乱,汇聚了民间艺人的伟大智慧与艰苦朴素的博大精神。种种艺术形式如溪流一般汇集于扁担戏之中,演出时所有戏法一人兼任:说唱兼口技,手指控制各种人物动作、道具出场,脚踏锣鼓,手、口、脚并举,唱腔、念白亦随角色而变,在短则三五分钟,长则半小时的演出过程中,将故事演绎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

扁担戏艺术虽然只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所包含的精神文化财富不可估量。扁担戏艺术让人们记住乡音、留住乡愁,在欣赏和哼唱家乡戏时陶醉其中。因此,我们更要抓紧时间,守住家乡的“财富”,保护祖国的“遗产”,在全国范围内摸清扁担戏艺术的家底和脉络,追根溯源,挖掘其更深层的民俗寓意和文化传承。还要进行普查调研,建立可行可信的地方扁担戏数据库和扁担戏信息交流平台,并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对一些扁担戏民间老艺人进行录像、录音、文字记录。在此基础上,还建议对现有的扁担戏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比较分析。不但要对书面资料和演出道具进行整理和分析,也要对口头演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披沙拣金,去粗取精。要出版一些关于扁担戏的书籍,对不同地区的扁担戏的艺术价值、人文情怀也要有更多的介绍。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过去民众的生活范围都比较小,他们被圈固在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也没有机会和充足的时间去了解其他的新鲜事物。人走不出去,往往就会产生具有本地特色的民间艺术文化。以界首扁担戏为例,界首位于两省交界,历史悠久,交通相对便利,界首扁担戏活跃于安徽、河南、山东等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界首扁担戏唱腔沧桑浑厚,抑扬顿挫,震撼人心,其传承人朱允德老先生自编自演的《王小二卖豆腐》《小两口离婚》等剧目,更是融入了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和审美价值。另外,还有驻马店市新蔡县扁担戏、高邮市卸甲扁担戏等,均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摸清扁担戏家底,盘活扁担戏文化资源,普查扁担戏传承状态,比较扁担戏地域特色,关心扁担戏传承人疾苦,建立地方信息数据库等,都是扁担戏普查过程中的基本任务。

二、焕发扁担戏的生机与活力,“活态”传承是关键

何谓“活态”传承?曰:“创新。”在根植本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谋求出一条适合扁担戏生存与发展的道路。扁担戏艺术看似简单,其实简而不单。首先它的道具制作就不简单。扁担戏要选用木质较为松软又不易腐烂的桐木进行雕刻,再描上颜色,穿上具有特色的小“衣服”,形神兼备,很适合演出。其次,它的表演手法与吹奏技术不简单。扁担戏的表演要演唱结合,为了给剧中人物配乐,要用脚来击打锣鼓,用口吹篾子来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种声音,还要注意和强调“五指”的协调与灵活运用,从而使其表演更加灵动多变。如《武松打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高妙技艺的武打戏,更加需要五指的默契配合。扁担戏具有浓郁的地方风俗特点,与中国戏剧相辅相成,与地方方言紧密结合,其操作方法、舞台装置、表演方式、吹唱技巧在不断发展和成熟,但其发展始终跟不上时代潮流。因此20世纪90年代后扁担戏渐渐不受世人的重视,以至于其存世资料非常少。扁担戏的传承与创新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但效果并不显著,多因其风格并不突出,特点不明确,固步自封,跟不上时代要求,脱离大众审美,因此不断创新和探索成为扁担戏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以,扁担戏若想继续传承下去,就必须在保留其原有民俗意蕴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改进。

扁担戏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和表演方式,其表演特色是其他戏曲艺术所不可替代的。扁担戏的曲调多以吹篾子为主,唱腔和念白相对较少,剧本一般都由其他戏曲的剧本演化而来,很少有独创剧目。扁担戏想要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应该要针对自己的表演特色、艺术特点和市场走向,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扁担戏特点的独有曲目。从而在题材、舞台设计、情节处理等方面得到新的突破,掀起扁担戏表演的新的艺术高潮。首先扁担戏艺人要开阔视野,丰富题材,突出时代精神。扁担戏艺人要从自身实践出发,扩展创作领域,开阔视野,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丰富多彩的扁担戏曲目。例如,将它的演出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因素,从而发展出适合新时代人们审美需求的扁担戏艺术。在宣传传统民俗的同时,还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其次,说草根故事,讲百姓情怀,唱人间百事,乐扁担艺术。扁担戏来自民间,传于民间,从扁担戏的身边出发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从“小人物”出发发现大世界,从小现象出发演绎大道理,从老百姓的故事里提升出新的艺术境界,从而以“以小见大”的形式来表现艺术形象,感染观众心灵,引起情感共鸣。例如,界首扁担戏传承人朱允德老先生表演的传统剧目《王小二卖豆腐》:“‘你干啥哩呀?’‘我是卖豆腐哩呀。’‘卖豆腐哩你咋不吆喝呀?’……用扁担和幔布支起来的一小方戏台上,几个木偶小人身着彩衣、脸画油彩,唱念做打,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朱允德老先生幼年开始学习扁担戏表演,是其五十多年的默默坚守才使界首扁担戏能够流传至今。从而在保有扁担戏艺术传统审美品格的同时,尽快让它融入新时代的社会潮流中,发展出新的扁担戏精神。使它再次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使其活下来、传下去、出名家、出精品。从它的自身出发,激发出它的活力、创造力,成为扁担戏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政府机构“宏观调控”,社会各界人士“微观把握”

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它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反映了老百姓的需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对于悠久的民间艺术而言,首先应该予以重视的是保护与传承,保护珍贵的现有资料和传承人,并为其注入新鲜血液,传承民间艺术。扁担戏多流传于农村,农村被称为“文化的洼地”,扁担戏的发展受其文化环境与生存条件的限制。政府应加大对扁担戏等边缘民俗艺术的支持和宣传力度,给予更多的演出或展示机会。如鼓励扁担戏艺术走进学校,走进城乡社区,走进电视节目,走入互联网,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都可以使它得到更好的宣传与发展。只有让大家先认识了扁担戏,才能使它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戏曲离不开观众,让扁担戏适应当代社会形势,离不开其自身的发展创新,更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支持。因此,扁担戏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也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微观把握”。从政策方针上,政府可以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在健全扁担戏保护传承人才培养的体系下,完善扁担戏表演机制和服务群众、扎根基层的保障鼓励机制,从而激活扁担戏艺术中的优良基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华。另外,政府也可以“以点带面”,以项目为支撑点,对各地方的扁担戏予以切实有力的政策扶植和经费支持。扁担戏艺术属于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所以,不仅政府应该重视其传承发展,社会各界人士也应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扁担戏的表演大都局限农村,没有良好的传播环境和优越的发展条件。界首扁担戏传承人朱允德老先生从艺几十年,他曾说,他最担心的就是扁担戏后继无人!他也曾多次向关注扁担戏的各界人士反映,只要有人想学,老人愿意分毫不收,倾囊相授。扁担戏讲述着老百姓的故事,承载着我们儿时的记忆,蕴涵着悠长深远的中华文化,它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和支持。不忘初心,不忘乡音,守护家乡文化,保住地方戏的审美情趣,积极营造政府政策扶持,社会各界支持的良好的扁擔戏传承环境,是当代人应该具有的责任与义务。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视文化、网络文化、动漫文化等高科技文化层出不穷,扁担戏等一些民间传统艺术受到冲击,从而使扁担戏的从艺人员不断减少。尤其是一些年轻艺人少之又少,逐渐形成了艺人断层的局面,使扁担戏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危机。扁担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良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生态环境,从文化生态圈的源头出发,从新生代做起,加强学校对古老民间艺术的通识教育,强化以扁担戏为载体的教育活动。各级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扁担戏走进学校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扁担戏传承难的问题,成为扁担戏的“活源头”。当然,扁担戏教育并不是学校一家之事,政府也应鼓励扁担戏表演艺人、传承人“双向进入”机制,设立扁担戏大师技艺指导的特设岗位,鼓励有条件的院校设立民间艺人工作室,鼓励大中小学生走进剧场,走近民间艺术。在鼓励扁担戏艺术进入学校的同时,还应“双管齐下”面向社会广招生源,为它的传承注入新的血液、增添新的活力,使古老的扁担戏艺术焕发新的生机。形成民间艺术“活态传承”新方式,使社会各界都能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和价值,逐渐了解民间艺术,喜爱民间艺术,并自觉传承和学习民间艺术,为民间艺术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结语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积淀,是中国梦的根与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记,是中国人民走向世界的品牌。扁担戏艺术是乡土文化,也是庶民艺术,她凝聚着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才艺,很值得传承和保护。另外,从深远意义上说,传承和保护像界首扁担戏这样的民间艺术,也是国人守住乡音、乡情的一种积极行为和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郭红军,赵根楼.中国木偶戏史稿[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

[2]钟敬文.民俗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谢柏梁.营建与保障戏曲艺术发展的生态环境——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解读[J].艺术百家,2015,(5):32-36.

[4]戎龚停,刘宇统.扁担戏演艺探析[J].民族艺术研究,2010,(6):110-114.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