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赫哲族音乐舞蹈多元化发展研究

赫哲族音乐舞蹈多元化发展研究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13 12:40:07 点击: 推荐访问: 发展 发展为预备党员的培养人意见 发展党员

摘 要:本文以赫哲族的音乐文化为入手点,对其民族地位和生活的特殊性做出了肯定,重点研究了它的发展方式、特征和现象,这样可以让我国的民族文化艺术更加丰富。

关键词:赫哲族音乐;多元化;发展

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抚远、同江、饶河等县的沿江地区的赫哲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还有一部分分布于桦川、佳木斯、依兰、富锦等县城,人口大致在4000人,他们主要的生活方式就是渔猎,不太重视耕种,信仰过萨满教。

善于歌唱并且勤劳勇敢的赫哲族人在长期的渔猎生活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的形势发展的一种用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各种民间音乐和说唱文学是他们通过实践和智慧创造出来的产物,这种艺术形式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宝库,赫哲族的说唱艺术、舞蹈音乐、民间小调、宗教音乐等都是比较著名的形式,然后逐渐形成了如:“嫁令阔”、“伊玛堪”、宗教音乐和舞蹈音乐等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音乐的内容、体裁、题材等都有了进步,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系统,具有高度的理论概括性。

1 “嫁令阔”

善于歌唱的赫哲族人们大多数时候都是靠感觉进行歌曲创作, 这些优美的歌曲流传出来就成了民歌,这样的歌曲与生活密切相关,被他们称为“嫁令阔”。“嫁令阔”是赫哲族民歌的总称,有小调的意思,包含很多体裁如小调、号子、儿歌。这样的民歌大多是即兴填词的,他们的节奏和旋律基本相似,结构也非常简单,采用赋比兴的艺术形式有一到两个乐段,少数民族歌曲的人物生动、明快简单、形象鲜明的特征由此凸现出来。歌曲可以自由创作,对于演唱时间和演唱地点都没有明确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可以随意发挥,看到什么就唱什么,内容和曲调也不是固定的,演奏时使用的乐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也可以看见什么用什么,表演时情感十分的投入,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想情郎》《思恋调》等;宫、徵、商、羽调是主要的调式,五声音阶组成了曲调;两句和四句是乐句最多出现的形式;“赫尼娜”“哦呐呐”“牡丹初”“百本初”“也林初”“匡库尔嗒”等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连接词,与汉族民歌中的“哎嘿呦”“依个呀尔呦”等作用相同。

2 “伊玛堪”

作为赫哲族主要的曲艺说书形式,伊玛堪在黑龙江省赫哲族的聚居地非常的流行,最早记载它出现的时期是清末民初。这种演唱形式以说为主唱为辅,通常是一个人将说唱相结合进行“徒口”叙述,不需要乐器伴奏。说一段唱一段,表演形式只有,类似于大鼓书。

诞生于1985年的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它的大意是为了娱乐和文艺举办的大会,一般在农历五六月的时候举行,间隔一般为两年,时间为三天。说唱文学“伊玛堪”在这个节日上受到大家的欢迎。“伊玛堪”是赫哲族流传的叙事长诗,被称作是北部亚洲原始语言的活化石,现存的典籍只剩下五十多部,主要内容是民族的兴衰、疆域完整、部落战争、维护民族尊严的英雄故事,其中好包含着一些萨满求神和民族风情的内容,对爱情表现出高度的赞美,可以一直唱好几天。善于歌唱的赫哲族人具有很强的创作能力,很多民间歌曲源远流长,歌曲有着优美的节奏和奔放的情感,是一种具有很高价值的娱乐审美方式,也可以成为是艺术品。它的价值很高,具有与众不同的意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对本民族历史文化传承的作用。因此,赫哲族说唱艺术伊玛堪研究中心在黑龙江省成立了,数字化的工程将音像资料等都变得数字化,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形成了完善的伊玛堪数据库。

3 宗教音乐

赫哲族的祖先认为日月山川都有神灵惯例,所以他们非常崇拜自然,坚信万物有灵。按照他们的洗漱,任何神是不能够直接对话的,只有通过萨满才能实现这一行为。所以,在祭祀的时候萨满要按照严格额标准穿衣戴帽:戴神帽,穿神衣、神裙、神鞋,系腰铃,用椭圆形或圆形鼓(就是民间所称的“跳大神”),“大神”手里拿着圆形鼓边唱边舞,“巴哈恩都力民都爱机哈特布衣尼……”这样的曲调一般是五声调式,节拍和旋律不固定,说与唱相结合。萨满舞在人们的不断发展下被搬上了舞台,是一种体现传统文化的舞蹈,具有北方的特色。在赫哲族人经过知识和科技的普及之后,很少有人找萨满跳神,萨满也几乎没有,作为赫哲族的民间艺术,萨满舞却流传至今,体现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民主价值,蕴含了丰富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4 赫哲族舞蹈的鲜明特色

赫哲族民间舞蹈主要包括萨满舞、天鹅舞两种主要形式,反映的多为祭祀活动及狩猎活动等。赫哲人的家乡,有不少沼泽地带,每年春暖花开季节,一群群洁白的天鹅竞相飞来。在民间曾流传过优美抒情的天鹅舞,可惜现已基本失传。人们身穿镶有彩色花边的长袍,随着歌声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舞中时而还有模仿天鹅鸣叫的声音。过去常在年节时,在家中和院里栅栏内载歌载舞。双腿交叉半蹲,双臂伸向两侧上下缓缓挥动,接着双脚向前移动,犹如天鹅在江中自由荡漾,速度变快时,双腿立起前后交错跳动,两臂向上飞舞,好似天鹅相互追逐嬉戏。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天鹅舞动作虽然简单,但形象生动鲜明,别具特色。五十年代,在赫哲族群众的协助下,文艺工作者曾整理、编演了《天鹅舞》,受到赫哲人民的欢迎,并由哈尔滨电影制片厂拍摄录入《黑龙江歌舞》舞台艺术片内。

5 新时期赫哲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赫哲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在不断提高,同江的赫哲族人积极参加音乐班的培训,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民族特征,艺术人才不断涌现,不断进行学习和交流的结合,民族文化的分为非常美好。占地18万平方米的赫哲族民俗文化村建造起来了,则是街津口赫哲族乡还投入上千万元的成果,其中包含了赫哲族博物、赫哲滩、狩猎场等十四个具有民族特色的风景区,经济和文化内涵因此得到提高。赫哲族逐渐兴起了属于他们的艺术学校、博物馆和文工团等,对传统艺术的重视越来越强烈。各国人民在看完他们演出的传统技艺《萨满舞》后,越来越关注这种文艺形式,形成的文化品牌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音乐的段元华发展速度得到了提高。在新的形势中赫哲族的音乐也有着新的发展形势,与时代进步紧紧相连,突破封闭的形式,不再延续保守的旧形式,与新生活相适应,吸收和借鉴新时代音乐发展的多元化形式,逐渐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多元化思潮在20世纪末期逐渐兴起,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过去被忽略的民族文化,大量的赫哲族音乐因此被搜集和整理,被应用到音乐创作中。现代都市的喧嚣、压抑的生活环境让都市人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回归自然的心情也就越来越强烈。

参考文献:

[1]张雨微.民族文化政策视角下赫哲族的文化传承研究[D].延边大学,2013.

[2]王宏伟.流淌的旋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3]杨承雪.当前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4]李艳双.文化的延续——街津口吴氏家族对赫哲族音乐的代际传承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5]付水晶.赫哲族鱼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2.

[6]张玉婷.旅游对黑龙江省赫哲族聚居区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及旅游开发与保护[D].东北师范大学,2010.

[7]周吉娜.赫哲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