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文章以老汉口里弄民居中的门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汉口1902至1937年的里弄门楼、石库门、门斗大门、隔扇门、室内门的构造特征、用材、装饰形态等进行了梳理及分析,以追寻当时汉口深受西方文化影响下的居住生活形态,以及建筑装饰在功能性、艺术性、文化特征等方面的具实表达及内涵跨度。
关键词:老汉口; 里弄; 门; 构造; 装饰
检 索: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4)09-0086-03
Study on the Structure and Decoration Design of Different Doors of Old Hankou Lane
REN Kang-li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430074,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assume the doors of Linong in Old Hankou concession area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Shikumen, interior door, screen door, tower gate and foyer door from 1902 to 1937.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 materials and decorative forms of different doors and traces residential morphology and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real expression and connotation span in function, art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t the tim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ulture.
Key words :old hankou; lane; door; construction; decoration
Internet :
汉口被迫开埠通商始于1861年,随即在汉口长江沿岸建立了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由于西方经济文化的冲击,洋务运动也应运而兴,在外力和内力的相互作用下,汉口展示出特别的城市发展轨迹。“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约40年里,武汉三镇出现了200多条被武汉人称作“里份”的里巷小区,这无疑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是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标本,也是近百年民居文化的最重要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自1902年至1937年间汉口里弄中各式不同类型门的装饰及其构造演绎出西方建筑文化与传统建筑文化属性变迁的清晰图像,追究其空间形态、功能类型、设计用材、制作工艺、传承寓意等方面都对当下居住建筑设计具有历史性迫切的借鉴意义。
一、老汉口弄口门——构造及其装饰特点
(一)总弄——牌楼式弄口门楼构造及装饰特点
老汉口里弄的主入口又可称为总弄,它是通往各支弄的要道。其构造空间是由毗邻住宅山墙的间距所形成,主要有牌楼式和过街门楼式两种空间构造形制。早期汉口里弄中的总弄口宽度一般在3米,盛行人力车后,考虑到“包车”出入的方便,主弄口宽放大到4.5米。
总弄口牌楼的设计装饰特点多考虑建筑整体的统一性及易识别性。在现存1903年建造的坤厚里弄口的设计中是将卵形、曲线组合成对称花饰,檐口两边装饰立柱与球体,并利用简单的线脚在檐口收边,以迎合德租界地域性特色。在1937年前建造的鼎新里,弄口的牌楼设计上是利用拉毛墙面与水泥砂浆的材质对比来体现弄口极具个性的建筑表皮肌理特点。而汉口后期的弄口设计强烈受到19世纪末西方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的影响,总弄牌楼构造及装饰设计逐渐演变为简洁而概括的直线条。如现存1937年的洞庭村、江汉村,都是将直线进行收分,形成了高低错落的阶梯形装饰。
(二)总弄——过街门楼空间特色及装饰特点
总弄过街门楼作用在于扩大居住空间、降低里弄噪音的功能。它既是连接弄堂两边的单体建筑,又是增加居住面积的空间,下雨时,居民们还能在过街楼下遮风避雨。特殊的空间形态能够阻挡马路上的嘈杂之声,进入过街门楼就意味着进入相对封闭、安静、具有安全感的居住环境体系。
过街楼空间特色是两排房屋之间的连接体,大部分是二层,少数是三层甚至四层。底层为空廊,供弄堂内人车通行。二、三层是卧室,卧室与隔壁单元连通,也有少数单独设铁爬梯。通常过街楼二层的位置会开半圆拱形或方形的窗户。过街门楼装饰特点层次十分丰富。作为弄堂口视觉注目的焦点,其装饰部位首先在通道顶面设计有高出檐口砌筑的女儿墙,形状呈三角形、拱形、半圆形等。图1在形态内部装饰以莨苕纹样、人物浮雕、花饰纹样并用线脚进行收边。其次,在弄口女儿墙的下方标注有里弄建造的年份。多数弄口过街门楼的年份下方还呈现出传统中式横向或竖向匾额,并雕刻名家书写的里弄名称。过街楼底层的空间外围有不同风格的砖石拱圈装饰,有的在两旁还饰以西洋壁柱。
(三)弄口门楼上象征性文字装饰
汉口里弄口的构造多采用西洋的建筑元素,然而弄口门楼最显示中式风格的部分是匾额。其匾额上包括了名家书法的风格字样、年份的数字以及中国传统的背景图案。(图2)
汉口老里弄名称多用象征性吉祥如意的字眼命名。如德、福、康、寿、义、忠、仁、慈、兴、庆、安、厚等,并且也不全部称“里”,而是代之以“坊”“村”等较现代的称谓。字体多为繁体字,在书写风格上有隶书、行书、楷书、草书,小篆等。牌匾的设计带有厚度,体现出字体的三维模式,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
在文字的内涵上各里弄也颇具特色与历史渊源。如汉口里弄中以多家合建的住宅取名的,表达户主和睦同居的美好愿望——同兴里;表达对故乡和家族的眷恋之情,以房主的家族祠堂名命名——贯中里;还有汉口房地产商程沸澜拥有的多处里份的名字中都带有“润”字,意为“润泽乡里”,现存的有汉润里、宝润里。从这些里弄名称的内涵中可以发现那个时代人们对中国文字意境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显示出有象征性的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影响。
现如今,许多汉口老里弄已经拆迁或正在处于拆毁的状态,主弄口门楼上的文字魅力、细节样式、文化内涵已经在当代人眼前逐渐消逝。这些文字的感召魅力是否能在当下的住宅设计中重新回归是值设计者们去思考的问题。“传统不是古代人流传下来的不变的陈迹,而是当代人活生生的创造”,近代建造里弄的设计者们能够将传统的中国文字与图案精心的组合在西洋风格的弄口上,这无疑是那个时代人们对新建筑与老传统活生生的契合与创造。
二、老汉口“石库门”——建造历史、构造及其装饰特点
(一)老汉口“石库门”里弄的历史沿革
“石库门”里弄民居最早在上海构建,而汉口的“石库门”里弄民居俗称里份住宅,建造较晚,它是由来汉的上海房地产商首先经营的。最早来汉的刘贻德、蒋广昌、胡庆余及曾任上海关监督的袁海观等在汉口车站路附近的法租界购买地皮于1901年建造汉口里份民居。当时这汉口的第一批“石库门”里份住宅包括长清里(已拆)、海寿里等。这些房地产商将上海的早期石库门里弄民居搬到了汉口,武汉地产商也纷纷效仿,先后建成德兴里、三德里等。以后相沿成习,在汉口租界区与旧城区内大批建造,在20世纪中后期建造了辅义里、公德里等。
在早期,汉口里弄中的“石库门”设计偏于简单,但具有中式装饰元素的介入。后期在门楣处加入了更多西洋的装饰,设计较为复杂。 到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与上海一样,武汉的石库门里弄民居建造逐渐改建成了新式的里弄住宅或公寓式里弄住宅,其石库门的设计由单元入口的门斗形式所取代,整体入口有砖拱圈形式,装饰图案趋于抽象、简洁。
(二)“石库门”名词来源不同解析
目前学术界对于“石库门”有三种不同的解释。第一,认为大门两侧围以石条,像仓库大门,故而得名。第二,认为是沪语中用一种东西包套收束称做“箍”。头顶的石横梁,脚下的石槛、两旁的石柱、做成“箍”,在方言中“箍”字不读gu音,而读ku音,所以这种用条石箍的门称作“石箍门”,很多人将此字写成与房舍相关的“库”字,后来就约定成俗成为“石库门”了。第三种是由冯绍霆先生提出的“库门”说,具《考工记》载:“古天子五门,皋门最外,三曰库门。”按当时周代的宫室建筑规定,天子共五门,诸侯只有三门,诸侯宫室第一门即为库门,其建造等级只能同天子五门中第三道门相似。库门是古人对最外面大门的称呼,因此,新出现的这种里弄建筑大门就被人称为“石库门”。
“皇家库门有来头,石头库门百姓楼。”石库门作为19世纪末汉口城市民居建筑的主要代表形态,从设计之初就带有中西合璧的色彩。实际上,石库门在空间架构上吸取了西方当时联排式住宅的设计,经过石库门后就是两层木结构小楼或砖木结构小楼,住宅的前后天井,其实是独立式住宅庭院的“压缩”,是迫于生存空间狭小的一种权宜性的设计。石库门从功能性到装饰性无疑是近代中西方相互结合最好的建筑实例,其构造及装饰特征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三)石库门构造及装饰特点
石库门的典型构造及制作用材是外门选用石料作门框,加上黑漆厚木的门扇和一副铜环。后期汉口的石库门突出门楣、壁柱的装饰,使入口更为高大、气魄。石库门主要由门框、门楣、门扇、壁柱组成,早期门框多为石料,有传统的石刻雕饰,后期(1920年以后)门框则石头、砖、水泥并用,门框和门楣处着重饰以几何纹样、花卉纹样,檐口及壁柱部分有多重线脚收分。
1.门楣构造及其装饰特点:门楣位于门框之上,由于中国传统习惯导致了门楣成了石库门建筑装饰中最为隆重的地方。据《通鉴唐纪》载,杨贵妃方有宠,民间歌之曰:“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南宋胡三省(宁波人)注:“凡人作室,自外至者,见其门楣,宏敞则为壮观,言杨家因生女而宗门崇显也。”这一典故说明门楣同门第的关系,可见门楣外装饰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因而,这一习俗也延续至近代租界的石库门中。
石库门构造特点以门楣的檐口为界,装饰分为上、下两个主要部分。在檐口上端一般装饰有简单的三角形、半圆形、弧形或不规则的几何形。并在这些形态中进行适合纹样的设计(图3-4);檐口下端以线条收分为主要特征,有的檐口出挑有400mm-600mm的深度,加上西洋的牛腿石刻圆雕,产生了更为立体的门楣效果。檐口下端一般雕刻有门牌号码,书写着祈福的文字,有的还点缀有中式的传统纹样。总之,门楣处的装饰效果在汉口的石库门上产生了多重不同的艺术风格。
2.门框构造及装饰特点:在早期建造的汉口里弄中,门框多使用花岗岩麻石,在拐角处修饰成简约的中式雀替样式,上附浅浮雕中式纹样装饰。门框两侧的转角处用石刻线条收边,转角处磨圆,以防碰伤。后期随着水泥应用的增多,花岗石门框逐渐被“斩假石”门框所取代,并附加多层线脚收边。后期石库门风格还颇受到西方Art Deco现代风格的影响,形成壁柱与门楣的简约线条装饰效果。
3.壁柱构造及装饰特点:在后期的石库门建造中,由于受到更多西方建筑装饰文化的影响,在门框两侧还设计有350mm-400mm宽的壁柱,形成了面阔较宽的入口形态。壁柱在形态上有圆形和方形两种模式,材质是用水泥或砖砌筑,水泥砂浆或水刷石进行面饰。壁柱的设计使汉口里弄的石库门更为典雅、大气。(图5-6)
4.门扇构造及装饰特点:汉口石库门的门扇形式为双门对开,两扇门宽在1.2-1.4米,根据当时旧式家俱及轿、棺进出的需要门扇的高在2.2-2.8米左右。门扇一般采用5-8厘米厚的实木制作,以木摇梗启闭,门面涂以黑色油漆或红色油漆,有的还在门外包铁皮上钉,装有门环一对。早期门扇用大块木料制成,坚固结实,但显得浪费,后期在用料上注意精打细算,用实木门框镶嵌木板拼装,启闭轻便。
三、里弄中的门斗大门、隔扇门、房间门——构造及其装饰
(一)门斗大门的构造及其装饰
“中道西器是民国建筑装饰创新设计理念,引入西方建筑先进的材料与技术,利用西方建筑理性的构图与布局对东方传统建筑做出改变与调整。” 汉口里弄中有一类建筑入口是带有入户花园或门斗的设计,最早出现这类大门的是1907年俄租界的泰兴里。这类大门空间为砖木结构,以西方的砖砌拱技术构造居多,而在弧形亮窗木质门的设计却保留有中式的简洁纹样。有的大门还具有两层构造,一层为铁艺玻璃装饰,另一层为木格玻璃装饰,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大门样式。门斗大门在设计和做工上较为考究,窗棂分隔细腻,收分比例协调,多数镶嵌有彩色玻璃或压花玻璃。(图7-8)
(二)隔扇门的构造及其装饰
汉口的石库门住宅在底层客厅一般安装有活动的隔扇门,也称落地长窗。它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构件之一,不仅具有门的功能,同时还兼具窗和屏的作用,让外部行走的人不能直视到入户的室内空间。将隔扇架立在门框上就组成了隔扇门,因此隔扇门分为门框和隔扇两个部分。隔扇门每扇隔扇的高度和宽度有一定比值,一般为3:1或4:1。如要增加隔扇门的高度就要增加抹头,按照抹头数量的多少一般分为四抹头隔扇门、五抹头隔扇门、六抹头隔扇门。
汉口里弄中的隔扇门一般由四扇、六扇或八扇门扇并列组成。在上下做木槛,用木摇梗启闭,并可以拆卸。上半截做格子窗,可半截开启,通风较好。下半截条环板落地到门槛,到气候暖和时,可将隔扇门板全部拆除,将前天井组织到居室空间中来。隔扇的组成构件包括实心裙板、边框以及中间透光的格心。在装饰上多运用中式门的样式和图案,窗棂组织灵活多变,有体现传统风格图案的格心,也有将曲线与直线进行组合的新式图样。汉口同兴里中有一隔扇门为八边形外框,裙板上雕刻有中式盘扣及贝壳、莨苕纹样体现了中式纹样向西式图案装饰的渗透。(图9)
(三)房屋内门构造及其装饰
由于汉口里弄建筑的净空较高,因此一般的房屋内门在2米以上居多,有的门上还带有400mm—500mm的亮窗或圆拱窗。内门的造型一般都趋于简洁,加以横竖分隔拼接。室内常用洋式拷框单扇门,其宽度为800mm-1000mm。凡次要的房间门如厕所、浴室及其它小间等最小宽度为600mm。新式里弄中的房门设计有门套并与里弄的Art Deco风格进行统一。门套线条用100mm的起槽线条装饰。内门的门板厚度在40-60mm,用料多用杉木,在中级的里弄式住宅中常用洋松,在高级的里弄式住宅中则应用柳安。(图10)
五、结语
“历史遗产,这一表述指预留给尺度已扩展到全球的人类群体的愉悦的一笔财富,由不断积累的多种多样的物品构成:纯艺术及工艺美术的作品和杰作,人类知识及技能的所有成果及产品。”从里弄建筑门的构造及装饰中发现了近代汉口建筑历史遗产更为精细、真实的轨迹。里弄门上的中式纹样或西洋装饰都具有简洁、耐人寻味的特点。它的出现是中国近代建筑设计中西合璧的大胆尝试,其皆为我用的风格是对人们常规审美的一次新的挑战,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形成其独特的风格,给予人们新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 王汗吾.生成里和方正里.武汉文史资料.2013(1) :51 .
[2](英)霍布斯鲍姆,兰格 著,顾杭,庞冠群译.传统的发明.[M]上海:译林出版社, 2004.
[3] 郭承波.民国建筑装饰艺术风格探析.[J]文艺研究. 2013(12):162.
[4](法)弗朗索瓦丝·萧伊 著,寇庆民译. 建筑遗产的寓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