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古建筑斗拱结构的必要性

浅谈古建筑斗拱结构的必要性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11 18:40:06 点击: 推荐访问: 古建筑 必要性 斗拱

摘 要: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独有的结构组合构件体,曾经在我国建筑史的很长一段时间占据很大的实际应用比例,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又一体现。其独有的建筑特性至今仍然是东西方一些建筑学家和艺术家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防震;文化;构件

在古代,由于受到建筑材料的影响,我国很多建筑材料多为实木,经过劳动人民多年的实践经验的积累,研究出了具有我国建筑特定的斗拱型木结构建筑特点。所谓的斗拱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结构的组合称谓,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也作枓拱、枓栱。至于斗拱的起源目前已经无从查证了,但是从目前保存下来的文物史料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春秋战国时期,斗拱型建筑就已经十分盛行了,宋代《营造法式》和清代《工程做法》等古文献都对斗拱型建筑有过详细的注解。可以说,斗拱型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一个特有的建筑形式,恐怕这一点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华儿女尤其感受最深,因为无论是在美洲地区还是在欧洲地区,只要是看到高耸于其它欧式建筑群之中的斗拱型建筑群,那么肯定就是到了华人聚居的唐人街了。那么,为什么我国古代建筑多采用斗拱型呢,我们来简单的分析一下:

一、斗拱型建筑有利于防震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专家学者都曾经认为斗拱型的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上一个重要的装饰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一些学者对现今保留下来的古建筑抗震性能研究后发现,斗拱型的建筑特点其防震效果远大于装饰作用。中国古代有句俗语叫“房倒屋不塌”,说的就是斗拱型建筑的主要功效。因为斗拱型建筑在在构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结构形状,通过大量的工程力学实验证明这种构造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对建筑物在遭受地震的时候,最大化的让其结构主框架的构件采取缓冲作用。其受力缓冲模式主要是屋顶的重量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台基,因而斗拱具有承上启下、传递重量的作用,是屋顶和屋身上的过渡。例如,都江堰灵岩山观音寺建筑群因5.12汶川大地震而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其主体结构因为多采用的是斗拱型构件组成,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坍塌。而同地段的周边现代建筑,均有不同程度的坍塌出现。这与西方建筑一直倡导的“以刚克刚”不同的是,斗拱型建筑提倡的是利用大量的拱构件的使用,来对强大的外力影响进行缓冲,将强大的外部破坏力缓冲成建筑自身的摇摆力,从而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另外,相对于也是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古埃及文明来讲,古埃及人在建筑上多采用石头作为建筑材料的建筑群体。虽然斗拱型建筑达不到石质建筑材料那种高耸的建筑特点,但是由于石质建筑材料既谈不上欧式建筑采用承重墙那种“以刚克刚”的建筑特点,也谈不上我国建筑这种斗拱型的“以柔克刚”建筑特点,全部由石头自身来消化因地震带来的巨大的外力冲击,完全解决不了地震因素的影像,其实际的居住效果和使用效果其实远不理想。这也正是为什么一些看似建筑格局较为庞大、建筑特点较为明显,但是实际整建制或者是成规模的古埃及建筑能保存下来的很少的原因之一。

二、斗拱型建筑有其独有的装饰魅力

斗拱最初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这一建筑特点在许多古建筑,尤其是皇家古建筑上得以体现。著名的建筑史学家梁思成教授曾经专门对斗拱型的皇家建筑群进行过详细的研究和考证。对气势磅礴的斗拱型皇家建筑群有过“伟大之斗拱,深远之檐出,屋顶和缓之斜度,稳固庄严,含有无限力量,颇足以表示当时方兴未艾之朝气”的描述。在古代一些文人墨客留下的墨宝中,也都对斗拱型的建筑有过大量的描述。尤其是一些古代的书画作品,都对房屋的斗拱型建筑有过细致入微的勾勒。例如众所周知的《清明上河图》一画中,几乎所有的建筑物主体结构都是采用的斗拱型建筑模式。如今一些美术学院的学生在静态写生的时候,除了勾勒一些青山绿水之外,最多的画的就是这些斗拱型的建筑群体了。其优美的线条、游刃有余的建筑特性,充分地肯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睿智。

三、斗拱型建筑有其特有的历史背景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家的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大批儒家学子,而儒家学派的核心内容就是崇尚家长、君臣之间的阶级观念,而斗拱型建筑恰恰在这一方面给予了充分的实践说明。无论是目前保存的北京、沈阳、南京、西安等地的皇家古建筑群也好,还是清东、西陵和等皇家陵寝也罢;无论是京津地区四合院建筑群体也好,还是江浙地区园林式建筑群体也罢。在这些建筑群体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建筑群体的主体建筑,尤其是核心建筑,均采用的是斗拱型建筑模式。唯一的区别无外乎是皇家建筑群的斗或者是拱大一些,民间的小一些而已。充分的体现了家长或者是君主在阶级群体中的重要性。斗拱型建筑特点在唐朝随着日本国来我国进行学习的留学生的返乡而被传入日本,从而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斗拱型的建筑也曾经是日本皇家建筑独有的建筑形式,让一般民众都望尘莫及。大家试想一下,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就在斗拱型建筑里,求学以及生活依旧还在斗拱型建筑里,仕途坦荡之后工作环境依旧还是斗拱型的建筑里,首先在这个人的思维模式上首先确定了家长或者是君主的重要性,其次考虑的才是自身的需求,那么他就下意识的在自己的思维模式中维护了皇权主义和阶级主义,下意识的延续和继承了森严的阶级等级观念。这也是为什么历代君主喜欢把建筑多构筑成斗拱型的一个隐性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斗拱型建筑模式在我国的历史中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说,还是从文化艺术研究的方式上来讲,斗拱型的建筑特点都是带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点的。虽然相对于目前我国城市改造中大量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而言,斗拱型的建筑略显的有些没落。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斗拱型建筑史,是伴随着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的,是影响着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的,是推进着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的。我们有理由相信,斗拱型建筑仍然会在我国乃至世界建筑史、文明史上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