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发展迅速,且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装饰不仅关系着工程的外在形象,而且对于内部的审美特点也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住房的审美需求,本文从低碳节能建筑材料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低碳节能环保建筑材料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对其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前言
低碳节能材料以其自身绿色、环保、无污染等诸多方面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在提高了建筑工程整体审美效果的同时,也较好地满足了人们对住房应用的健康、环保的需求。为此,本文以低碳节能建筑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结合其相关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探析,以期为确保建筑工程满足用户绿色、环保的需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低碳节能环保建筑材料的特点
同传统的建筑装饰材料相比,低碳节能建筑材料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节约资源,由于对于低碳环保材料而言,其制成原料中很少涉及到自然资源的采集和利用,通过提高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的使用效率,在确保建筑装饰客观性的同时,促进全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绿色健康,对低碳环保建筑装饰材料的原材料进行分析可知,其使用的材料大都为无毒、无害且具有较低废弃物排放量的原料,这使得低碳节能环保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有害物质,如甲醛、苯等物质难以参与,大幅降低了装饰材料对人体的危害性,同时,也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3)使用周期较长,由于低碳节能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能良好,且具有耐腐蚀和坚固耐用等相关方面的特点,这使得其自身的应用通常具有较长的人周期,有效节省了木材和石材等资源。(4)功能性较强,低碳节能装饰材料除了具备上述特点为,还具有灭菌、抗菌以及除臭和防火与隔音效果良好等特点。在对上述低碳节能材料的特点进行分析后,下文则主要对低碳节能环保材料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进行具体探析。
2.低碳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1)天然环保材料的应用
天然环保材料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硅藻泥材料的应用,硅藻泥天然环保材料主要包括硅藻泥艺术品挂件、摆件、硅藻泥墙体型材、硅藻乳生态涂料等,是当前国内新兴的一类热门低碳节能材料,其相关产品不仅具有清除甲醛、苯等有害物质的功效,而且还能够防火阻燃和保温除湿,多见于公寓、酒店和亿元的内墙装饰当中。2)新型天然贝壳材料,新型天然贝壳装饰材料是在天然贝壳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制得的,由于贝壳具有无辐射、无污染和不褪色与防水性能好等优点,故其在经过加工后形成的天然贝壳装饰材料也大都保留了原始天然贝壳的特点。此类产品多用于星级酒店以及居家和别墅等,是体现高贵品味和现代化气息的主要标志。3)维图蓝玻璃纤维墙布,此种材料主要是以高质量的玻璃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在保留了传统玻璃天然环保特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其表面的光滑度与平整度。由于此种材料的施工工艺较为简单,且以其为主的墙布外观具有典雅和别致等特点,使其能够将设计师的各种创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为建筑物整体营造出了一种浪漫的氛围。
(2)环保装饰材料光触媒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就现阶段而言,世界纳米科技领域当中应用做广泛的技术便是光触媒技术,基于此种技术而生产的低碳节能型的光触媒建筑装饰产品的应用不仅能够起到彻底杀菌和防臭防污的功效,而且材料的应用也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光触媒技术在低碳节能与室内环保方面的应用必将成为建筑装饰领域中的一个新亮点。
(3)软膜天花在建筑装饰的应用
软膜天花的应用是近年来在商务酒店、酒吧和高档居室等建筑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低碳节能建筑材料。对软膜天花进行分析可知,其是由高强度的复合材料制成的,不仅解决了传统的格栅式灯具光源直接照射的问题,而且还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以及光源扩散性能,由此,便可根据具体需要创造出柔和的空间环境,并营造出立体化的效果,在充分体现建筑装饰设计师创新思维和设计理念的同时,也较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4)建筑装饰中柔性外材料的应用
柔性外装饰材料是当前建筑装饰领域极力推广的新型低碳节能产品,其主骨料大都以天然采砂为主,虽然隶属于非高温烧结装饰材料,但却集经济、低碳和环保等特点与一身,不仅具有超薄、超轻以及环保和无危害等特点,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真石质感,价值施工简单,故被广泛应用到建筑装饰的各个领域。
结论
本文通过对低碳节能材料的绿色环保、使用周期长等特点进行分析,从天然环保材料以及光触媒环保材料和软膜天花等低碳型建筑装饰材料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做出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低碳节能建筑材料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能够在节约建筑资源和提高环保效率的同时,满足人们对房屋的各类使用需求,对于促进建筑装饰领域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单位:天津京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