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碳体育旅游将成为体育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体育旅游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体育旅游整体产业链需要节能减排;传统体育旅游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传统体育旅游与低碳体育旅游要求相差甚远;低碳体育旅游理念还缺乏全社会足够认识4个方面。发展低碳体育旅游的对策主要有树立低碳经济的环保理念;建立低碳体育旅游的激励机制;完善低碳体育旅游的绿色运营模式;加强整个体育旅游产业链的联合互助机制;培养低碳体育旅游领域的专业管理人才。
关键词:体育经济学;体育旅游;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4-0053-04
Study of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sports tourism in China
LIAO Chun-ha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Zhanjiang 524023,China)
Abstract: Low carbon sports tourism will become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for the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The necessity to develop low carbon sports tourism mainly embodies in 4 aspects: the entire sports tourism industrial chain needs to save energy and reduce exhaust discharge; traditional sports tourism is lacking in a power mechanism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traditional sports tourism and low carbon sports tourism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conception of low carbon sports tourism has not been sufficiently recognized by the whole society. Measures for developing low carbon sports tourism mainly include the followings: establish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ion of low carbon sports tourism; build a low carbon sports tourism stimulation mechanism; perfect the green operating mode of low carbon sports tourism; strengthen the uniting and mutually assisting mechanism of the entire sports tourism industrial chain; cultivate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in the low carbon sports tourism area.
Key words: sport economics;sports tourism;low carbon economy
体育旅游不同于以往的观光旅游,也不同于单一的体育健身活动,是体育与旅游有机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休闲旅游生活方式[1]。体育旅游是以体育作为内涵、以旅游作为载体,体育提供资源,旅游带动市场。
所谓“低碳体育旅游”,就是在我国“十二五”规划将“发展绿色和低碳经济”作为重点内容,全社会提倡节能减排,应对全球环境恶化趋势,保持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倡导的一种体育旅游理念。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12月3日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在这个文件中,除了提出大力推进旅游与体育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体育旅游,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休闲、登山、滑雪、潜水、露营、探险、高尔夫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及宾馆饭店专用产品外,更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推出了倡导“低碳旅游方式”这一概念。与此同时,首次将旅游行业定性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2]。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5月5日颁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指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节能提高能效的贡献率要达到85%以上,这也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巨大挑战[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行业定性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积极信号[4]。中国单位旅游业增加值能耗为0.202,约为全国单位GDP能耗的1/6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1/11,因此旅游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的优势产业,且有很大的减碳潜力。另外,在旅游业发展和旅游消费过程中许多奢侈消费环节也助长了碳排放,旅游业拥有很大的减碳空间。据测算,按碳成本来说,如果旅游一年减排1亿吨,就相当于创造30亿美元的财富[5]。以上分析表明,我国发展“低碳旅游”的趋势不可阻挡,那么作为“低碳旅游”重要分支的“低碳体育旅游”也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是体育旅游产业中“调结构和保增长”的新生力量。
1我国发展低碳体育旅游的必要性
1.1体育旅游整体产业链需要节能减排
体育旅游产业主要以体育旅游资源为凭借,以体育旅游设施为基础,通过提供体育旅游服务满足体育旅游消费者各种需求的综合性产业。体育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极高。每一项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会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与体育旅游产业相关的产业主要指为体育旅游产业提供原材料服务等方面的上游产业和辅助产业;也包括与体育旅游产业共享某些服务技术,共享某些运营渠道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如交通业、餐饮住宿业、大众娱乐业、商品零售业、联系通讯业等。以上这些行业均与碳消耗紧密相连,有大量温室气体排出,有的行业甚至耗能非常大[6]。这些状况与我国“十二五”规划将“发展绿色和低碳经济”作为重点内容,全社会提倡节能减排,应对全球环境恶化趋势,保持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宏观背景严重背离。因此,低碳体育旅游发展必需考虑到其整体产业链节能减排的需要。
1.2传统体育旅游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传统体育旅游的发展大多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体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过分注重体育旅游经济利益,忽视体育旅游的社会人文、低碳生态等效益;在开发经营体育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缺乏详尽严谨的评估与规划制度,急功近利、盲目地开发经营。由于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宝贵体育旅游资源人为的破坏与浪费。由于缺乏市场调查研究和详尽严谨的评估与规划制度,使得体育旅游产品的品质很多达不到低碳要求,低碳体育旅游方面的专业管理人才极度匮乏,忽略了对游客环保意识和低碳生态意识的宣传和教育,这些已经成为低碳经济社会我国传统体育旅游产业进一步健康可持续发展发展的严重障碍。
1.3传统体育旅游与低碳体育旅游要求相差甚远
体育旅游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强关联性体现出体育旅游的超强带动性,所以传统体育旅游向低碳体育旅游转型既要通过自身的改进,也必须得到体育旅游产业相关产业的支持。然而现实中,随着新的体育旅游模式的不断开发,餐饮住宿业、旅游交通业、联系通讯业、商品零售业等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体育旅游产业中。以上这些产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谋求利益最大化,使用大量的非环保产品,有的产业本身就是高耗能的高碳行业。因此,必须构建低碳体育旅游产业体系。从单一体育旅游产业的低碳化发展,到整个产业体系联动低碳发展,形成产业链条的有机联动,做好体育旅游产业体系上每个环节的节能减排工作,实现体育旅游产业体系的低碳生态化路径,整体推动低碳体育旅游的实现。
1.4低碳体育旅游理念还缺乏全社会足够认识
低碳生活理念从理论到实践需要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最终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活”[7]。传统体育旅游向低碳体育旅游转型的最大障碍首先是游客的观念,是游客对低碳体育旅游的接受程度。“低碳体育旅游观念”与“传统体育旅游享受”存在一定的冲突性,体育旅游在很多游客眼里是一种优越的体验享受,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消费和放松,而低碳体育旅游要求节约、要求环保、要求自律、要求低碳生活。很多游客会感觉低碳体育旅游是一种压力,是一种束缚;再有就是一些地方政府和传统体育旅游产业经营开发者,存在着想通过体育旅游产业获得高速的体现“所谓政绩”的GDP增长的片面思想,不顾体育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盲目、急功近利地进行市场开发经营,这明显与低碳体育旅游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以上表明,全社会对低碳体育旅游理念的认识还严重不足。
2我国发展低碳体育旅游的对策
2.1树立低碳经济的环保理念
第一,走后工业化时代的体育旅游发展之路。抛弃和摆脱工业化时代体育旅游盲目粗放式开发方式,要注重低碳经济体系构建,科学开发资源,保持体育旅游原生态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来发展旅游经济。以我国发展较好的低碳天然滑雪旅游为例,据中国滑雪协会初步统计,我国已建成的滑雪场近200家,分布在全国17个省区和直辖市,滑雪人数也呈倍数及跳跃式增长的趋势。1995年,中国滑雪人数仅为1万余人次,2009年这个数字已突破千万人次,仅河北崇礼县4家滑雪场2009年雪季接待游客人数就达到4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不过,与国外成熟体育旅游市场相比,我国的体育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同样是滑雪产业,总人口只有700多万的“冰雪王国”瑞士,仅滑雪旅游一项,每年接待外国游客1 500万人次,创汇70多亿美元。
第二,全社会树立低碳经济的环保意识。良好的环保意识是低碳体育旅游发展的基础,保护低碳体育旅游的生态环境是低碳体育旅游的核心内容,也是低碳体育旅游有别于其他旅游方式的主要特征。要做好低碳体育旅游的发展工作,低碳体育旅游就要坚持走科学化、规范化、生态化的道路。例如,在2011年1月16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工作会议,就是为了配合国家有关低碳生态旅游政策、法规而实施的,目的在于不断探索总结经验,通过树立具有典型特色的安徽黄山风景名胜区、吉林长白山景区等首批低碳旅游示范区,来加强宣传教育,以点带面,鼓励全民参与,引领更多景区重视和发展环保低碳旅游,引导我国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2建立低碳体育旅游的激励机制
首先,争取将低碳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框架,从而得到国家战略性资源支持,更好地利用财税政策,运用部门协调机制、减排技术和专项资金等,解决体育旅游产业一己之力难以突破的瓶颈。其次,充分借用相关领域的政策和资源支持。我国为建设“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等各方面都有相应统筹安排[8]。体育旅游产业节能减排应充分考虑借用和依托相关政策措施。第三,要加大金融资金的支持力度。只要体育旅游企业和体育旅游项目符合低碳体育旅游市场准入条件和信贷原则,就要给予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支持,确定合理的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符合条件的新兴的低碳体育旅游企业应享受中小企业等同的各种优惠政策。比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海南岛具有先天的旅游资源优势,低碳体育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相当丰富。把海南岛建设成为低碳的国际体育旅游胜地,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应鼓励海南岛先行先试,授予海南岛更大的自主权和更多优惠的开发开放政策。例如,给予更加开放便利的出入境政策、优惠的旅游购物政策、更加开放的航权政策以及海洋旅游政策、更加灵活的融资政策等等。
2.3完善低碳体育旅游的绿色运营模式
低碳体育旅游应倡导转变传统旅游出行模式,鼓励游客少乘坐或不乘坐碳排放量多的公交车或自驾车出游、多采用电动车、自行车或步行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出游;体育旅游产业自身应扭转奢华浪费攀比之风,强化清洁、节约、舒适、方便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低碳体育旅游文化的品牌性;体育旅游产业应加强体育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低碳体育旅游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体育旅游产业应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和加大低碳体育旅游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倡导游客低碳体育旅游理念,提高旅游者文明健康的低碳旅游消费意识和修养,促使体育旅游者将低碳体育旅游视为一种义务和自觉的行为规范。例如在广东,有着丰富生态休闲旅游资源的增城,在发展低碳绿色旅游方面,走出了发展“绿道旅游”的领先模式。增城从2008年开始建设绿道,目前已完成增派公路和增江河绿道100多公里建设,是目前国内线路最长、穿越景区景点最多、与公路分离相对最安全的自行车休闲健身道。目前,在增城,游客可以通过骑自行车、步行和增江水上游等3种方式,体验景色优美、低碳环保的增城绿道旅游。
2.4加强整个体育旅游产业链的联合互助机制
体育旅游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涉及的部门和利益主体较多,而体育旅游产业节能减排工作又贯穿于产业体系的各个环节。因此,体育旅游产业向低碳体育旅游发展势必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主体的支持和配合,共建联合互助的推进机制。应注重相关行业规划或计划的衔接,采取共同出台相关低碳经济政策、共同制定低碳生态标准、共同监督低碳工作执行、共同评定检验低碳工作效果等形式,将体育旅游整个产业链的节能减排工作融入国民经济体系中综合规划、执行和考核;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为整个体育旅游产业链创造有利的宏观外部环境和内在奖励机制,调动企业发展低碳体育旅游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必须构建低碳体育旅游产业体系。从单一体育旅游产业的低碳化发展,到产业联动低碳发展,最后到区域经济综合低碳发展,实现体育旅游产业低碳化路径,构成体育旅游产业链条的有机联动,做好体育旅游产业体系上每个环节的节能减排工作,整体推动低碳体育旅游的实现。
2.5培养低碳体育旅游领域的专业管理人才
随着体育旅游向低碳体育旅游转型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懂得低碳体育旅游的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长。整个低碳体育旅游产业体系经营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的竞争,集中表现为人才的竞争。然而,目前体育旅游向低碳体育旅游转型过程中,懂得低碳体育旅游经营管理的人才却极度缺乏。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体育旅游要想向低碳体育旅游成功转型,要想同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人文效益和生态环保效益,就必须有懂得低碳体育旅游的专门人才参与运作和管理。为此,要整合低碳体育旅游产业体系的教育资源,加强低碳体育旅游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大力发展低碳体育旅游教育,提高低碳体育旅游教育水平。建立和完善低碳体育旅游职业资格和市场准入制度。总之,加强低碳体育旅游领域相关专业管理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
我国低碳体育旅游的发展建设是一个系统的不断完善的工程,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产业在短期内可以完成的,需要经过体育旅游产业及其相关联产业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去融合发展和努力探索。体育旅游产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同时统筹兼顾与其相关联的各个产业链自身生产状况,在广泛吸取国内外优质低碳环保企业的发展经验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制定和实施最佳的低碳体育旅游战略经营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低碳体育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整体“低碳旅游”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顾阳,宋晓东. 体育旅游:让生活更加健康美好[N]. 经济日报,2010-07-19.
[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EB/OL]. 国发[2009]41号,/2009/12/070939158731.shtml,2010-10-10.
[5] 胡永清. 中国低碳旅游及探索[EB/OL]. http://blog.sina.c730100jsx8.html,2010-10-10.
[6] 马驰,丁俊慧. 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 现代经济,2009,8(7):17-19.
[7] 蓝国彬,荆雯. 低碳生活理念下的健身运动[J]. 体育学刊,2010,17(8):37-41.
[8] 石培华,冯凌,吴普. 关于低碳旅游发展机制与旅游业节能减排工作体系的思考[EB/OL]. /shownews.asp?news_id=1325&page=3,2010-07-30.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