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二战后哈佛大学发展战略

二战后哈佛大学发展战略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10 19:40:08 点击: 推荐访问: 发展战略 哈佛大学 战后

[摘 要]大学是一个面向人类未来的教育机构,应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如果只见眼前、局部和暂时利益,而忽视大学长远和整体发展,则会导致大学的各项工作陷入盲目和混乱。因此,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有科学的战略指导思想作为引领和以此为基准的战略措施,以保证大学发展的计划性和有序性。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均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美国是一个高等教育强国,二战后,美国一些大学跃升到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哈佛大学即为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哈佛大学如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历史的长河中,哈佛大学又是采用何种发展战略,顺应时代,稳固其世界一流的战略地位,是我们思考的主要问题。本文选取二战后哈佛大学发展战略作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二战后哈佛大学的发展战略选择与战略措施的研究,提供一个比较全面、具有启示意义的例证,为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二战 哈佛大学 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 G640/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0)02-0077-06

[作者简介]马利凯,吉林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赵俊芳,吉林大学高教所教授(吉林长春 130012)

一、大学发展战略概述

“战略”一词,原为军事术语。在中国,它起源于兵法,意即将帅的智谋,后来指基于对战争全局的分析而作出的筹划与部署。毛泽东同志认为:“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①在西方,战略起源于古代的战争,希腊语中有“stratos”,意为军队,后来指军事指挥中的活动,是一种可以达到战争目的的艺术、运用力量的艺术,战略不是一种具体的操作,更多的是思想上的问题②。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解释为:“在战争中利用军事的手段达到战争目的的科学和艺术。”③ 在《英汉辞海》中意为:“为能在有利的条件下与敌人战争而实施军事指挥的一门科学艺术。”④本文将“战略”理解为一个组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决策或活动中的指导思想,以及在该思想指导下对全局性的重要问题在原则上所作出的关系到组织生存和全局发展的重大谋划和策略。

大学发展战略是构成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提出而制定的指导大学发展的纲领,是对大学未来发展的战略谋划与方案部署。大学发展战略决定了大学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大学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六个要素:(1)大学发展战略环境;(2)大学发展战略指导思想;(3)大学发展战略目标;(4)大学发展战略阶段;(5)大学发展战略的重点;(6)大学发展战略的措施。大学发展战略除了具有发展战略所具有的一般属性之外,还有其特有的属性这些区别于一般发展战略的特殊属性构成了大学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一是前瞻性,二是全局性,三是长期性,四是协调性,五是层次性。

二、二战后哈佛大学的发展战略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美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美国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有了极大的提高。美国政治、经济、科技在为美国国家造福的同时,也给美国社会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这一时期的美国社会发展状况既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提供了条件,也对美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美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哈佛大学自身的发展。哈佛大学自19世纪后期查尔斯•艾略特(Charles W Eliot)校长领导时起,就一直走在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潮头,在许多方面引领了美国高等教育前进的方向。二战之后,面对美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哈佛大学历任校长都十分注重发展与改革,各校长在不同时期对哈佛大学的发展战略所强调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一)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的发展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社会对拥有高级学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对研究生教育的要求随之提高,大学也开始由重術轻学向注重科学研究方面转变。联邦政府投入巨资让大学竞争科研项目,许多研究型大学之间展开了剧烈竞争,美国大学进入了创建一流大学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哈佛大学处在科南特校长(1933~1953年)领导时期。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哈佛大学不进则退,因此,科南特恢复艾略特时期的传统,重新把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置于学校的中心地位。在大学发展战略上,向研究生教育倾斜,鼓励各研究生院增设新专业,扩大研究生招收数量。此外,他还建立了博士后中心,新建了公共行政管理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两所研究生学院,有力地促进了研究生教育的迅猛发展。从此哈佛大学的研究生数量,一直超过本科生的规模。

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研究生教育进入大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校研究生数量出现了与本科生持平、并超过本科生的趋势。普西校长(1953~1971年)继续推行科南特时期重视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的政策,他十分重视教师学术研究水平的提升和标准,积极倡导和严格执行“非升即走”的师资发展战略,极大地提升了哈佛大学专业研究生院的学术水平,促进了其科学研究水平的迅速发展。普西担任校长时期,不仅要求学生在某一专业方面训练有素,还要求学生接受广泛的文理自由教育,强调培养“有教养的人”。自此,培养“有教养的人”成了哈佛大学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

(二)20世纪70至90年代哈佛大学的发展

这一时期是美国高等教育不断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时期,哈佛大学处在博克校长(1971~1991)领导期间。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哈佛大学招收了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种族背景的学生,传统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式受到冲击。哈佛大学校内外人士开始斥责哈佛大学的本科生教育在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反而有下降趋势。特别是在六七十年代,随着民权运动和学生运动的高涨,哈佛大学开设课程的数量激增,良莠其中,导致了课程混乱,素以“象牙塔”著称的哈佛大学变成了“乱语塔”⑤。博克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伊始,把哈佛大学本科学院作为改革的突破点,下决心重建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体系,在本科生教育中建立一套共同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体系。1979年,哈佛大学开始正式推行核心课程,取代了1949年的通识教育课程;1982年9月,核心课程在大学全面推行。核心课程实施后,在哈佛大学校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核心课程也对美国高等教育本科生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大学纷纷建立类似的课程模式⑥。博克还十分重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面对20世纪后期大学职能的泛化倾向,大学在社会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哈佛大学的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处于陆登廷(1991~2001年)领导时期,他基本上继承了博克时代坚持培养既专又博的“有教养的人”的人才培养战略。1991年,陆登廷出任哈佛大学校长时,不仅哈佛大学,而且整个美国高等教育都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出现,大学由社会的边缘逐步走向社会的轴心位置。陆登廷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调动哈佛大学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多种优势,使哈佛大学在美国高等教育乃至整个美国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比以往更大的作用。他于1994年领导了一场美国高等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的基金募集运动——“大学基金战役”,目标是5年内为哈佛大学募集21亿美元。募集运动到1999年12月结束,哈佛大学一共从近十七万五千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手中募集到了26亿美元,比预定目标多出5亿美元,这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一所大学募集到的最大一笔基金。2001年,劳伦斯•萨默斯担任哈佛校长,哈佛大学的发展面临全球化问题、保持大学服务社区的实际需要和适应不断变化的知识结构等的挑战,他强调哈佛要保持一种服务社会的社区感,要适应不断变幻的世界所带来的变化的机会,极大地促进了哈佛大学的成功。毋庸置疑,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哈佛大学的实力更加强大、发展战略也就更加多元化。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