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北京出版印刷市场,挑战中前行

北京出版印刷市场,挑战中前行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10 15:50:12 点击: 推荐访问: 出版 出版社 出版管理条例


打开文本图片集

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凭借丰富的出版资源吸引了众多出版印刷企业,北京出版印刷市场也发展得风风火火。然而在出版领域备受数字化冲击的今天,加上来自廊坊等地印刷企业的竞争压力,北京地区的出版印刷企业正在面临多重挑战。

市场总貌

1.收入与利润呈现“剪刀差”

北京印刷协会(以下简称“北京印协”)对2011年度北京地区印刷业的有关情况进行了统计。统计显示,2011年,北京有各类印刷企业1684家,比上年减少了2家;主营业务收入275.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7.8%。其中,出版印刷企业673家,比上年增加3家;主营业务收入102.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1%。18家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出版印刷企业,其主营业务收入合计40.26亿元。虽然出版印刷企业2011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有所上升,但其利润却出现大幅下滑,从2010年的2.8亿元降至2011年的1.5亿元,降幅达46%。

出版印刷企业收入与利润的“剪刀差”,初步分析可能与以下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攀升,印刷工价持续走低,这也是出版印刷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二是国有企业改革成本较大,如北京某国有大型印刷厂,改革之后3家企业整合为一体,分流了大量人员,仅这部分费用就支出1.8亿元,其对利润的影响显而易见。但同时,北京一些民营出版印刷企业发展很快,经营得也很好,如北京一家仅有30~40名员工的民营出版印刷企业,年产值可达900多万元,扣除相应成本费用之后,利润也相当可观。

2.从业人数有所下降

据北京印协的统计,2011年,北京地区出版印刷从业人员为4.9万人,相比上年减少5000人。从业人数的下降一方面跟招工难有关,另一方面,不少企业迫于招工难、用工贵的压力,加快了采用机械化、自动化设备替代手工(主要表现在印后环节)的进程,且这一趋势还会越来越强。

格局变化

2002年,中国乃至全球印刷业进入调整期,至今已有10年。纵观这10年,北京出版印刷市场格局发生的几个显著变化值得重点关注。第一,民营、三资出版印刷企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第二,大型出版印刷企业的规模持续扩大;第三,国有出版印刷企业加快了内部调整步伐,但整体规模在萎缩。以18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出版印刷企业为例,他们占据了北京出版印刷市场40%的份额,可谓北京出版印刷市场的“巨擎”,集约化、规模化、高速化是这一梯队的整体表现,如博海升印刷有限公司,仅用一年时间产值便从7000万元飞升至1亿元,从此跨入了亿元梯队;此外,这18家企业多为盛通、华联、利丰雅高(前三甲)之类的民营、三资企业,北京新华、新华通讯社印刷厂、北京印刷集团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国企面孔。

市场格局的风云变幻使得以下趋势已然明朗。一方面,规模以上企业集聚效应显著,比如彩色期刊印刷市场基本被盛通、华联、利丰雅高、国彩等五六家企业拿下,他们承印了北京地区700多个品种的彩色期刊,基本将彩色期刊品种“一网打尽”。而这个领域因受益于彩色期刊广告收入的增加和国人消费理念的变化,发展势头一直很好,按照期刊专业人士的说法,至少五年内不用为其前景发愁。

另一方面,小型出版印刷企业生存日益艰难。673家出版印刷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的有500多家,也就是说,80%的市场资源掌握在20%的企业手中。由于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一部分小型出版印刷企业没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就只能退出,而另一部分出版印刷企业则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技术和服务水平,来赢取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此外,国有出版印刷企业也值得关注。他们曾经是北京出版印刷市场上绝对的主导力量,但这些年作为一个整体,他们逐渐失去了竞争力,究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体制问题。僵化的体制导致了决策慢、经营机制不灵活、产权不清、责权不明等一系列问题,再加上背负沉重的历史负担。近年来,很多国有出版印刷企业陆续以各种形式退出了印刷舞台,他们中不乏一些曾经声名显赫、为行业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企业。印刷业是个竞争激烈的行业,由于体制上的不适应,国有企业主力军的地位已被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取代。

转型升级

就印刷业,尤其是出版印刷业来说,唯有转型升级才能使整个行业走出困境,实现健康持续发展。虽然对于大部分印刷企业来说,转型升级是一个痛苦艰难的过程,但却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1.传统出版印刷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使了数字出版的兴起,对传统出版印刷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单就中国市场来看,数字出版取代不了传统出版印刷。以报纸为例,虽然发达地区的报纸需求量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在边远地区,未来几年报纸需求量可能还会有小幅增长。

在笔者看来,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印刷的影响需要分两面来看。有统计数据表明,北京2011年数字出版产值约为225亿元,其中移动平台收入100多亿元。这对传统出版印刷来说既是冲击,也可能会带来商机。因为对出版社而言,市场反应较好的数字出版物,可以继续出版相应的纸质图书,所以说数字出版也能拉动传统出版印刷。

数字出版给传统出版印刷带来了众多挑战,而数字印刷却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方式的结合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很多出版印刷企业已经在关注。笔者在不久前参加的某数字印刷设备供应商的展示会上,就看到了不少出版印刷企业经营者的身影,这在两年前是很难见到的。现在关键的问题在于数字印刷的加工成本过高,虽然国产纸张问题不大,但是墨粉和墨水等主要还靠进口。但可以肯定,随着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成本的下降,个性化、短版活需求的增多,数字印刷于出版印刷企业而言必将成为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

2.北京出版印刷企业的转型实践

“十二五”规划提出,印刷复制业要实现从单纯的加工服务型向提高信息增值的现代服务型转变,这也是北京出版印刷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北京出版印刷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主要有三个方向:①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②延伸出版印刷的产业链,与文化创意结合,拓展新市场;③根据市场需求,定位于特定的客户群体,做有特色的企业。盛通(通过上市融资的渠道扩建生产基地和生产规模)、雅昌(首创“传统印刷+现代IT技术+文化艺术”模式)可谓是前两个方向的代表。至于做特色企业,规模不一定大,但一定要专注服务于某一领域,像奇良海德、今日风景等都算得上其中的佼佼者,前者立足于个性化印刷需求的开发,如个人传记、个性化产品说明书、个性化台历等;后者则以设计团队为主导,专攻个性化服务,其目前的关注点是幼儿立体图书。

另外,我们已经关注到一个很重要的动向,即在多媒体时代,出版印刷产业链条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内容为王”、出版社话语权最大、印刷企业亦有担当的传统产业链条相比,这个新链条变短了,各环节的分工模糊了,“内容与技术并重”成为多媒体时代出版产业链条的鲜明特征,一些出版印刷企业已经开始从传统印刷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向技术支持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转变。

比如北京雅昌凭借数字平台的建设和数据库管理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积累了大量的艺术品方面的资源,甚至超过了一些专业美术出版公司数十年的成果。

北京华联承印大量时尚期刊,按说这类以视觉效果取胜的纸质刊物不会受到数字出版的太大影响,但该公司高层认为,不能忽视未来技术发展对行业的影响,应该尝试在多媒体产品方面做一些增值服务,因此推出了一种把纸质期刊电子化后放在类似iPad上进行收看的视频产品,现在他们可根据客户要求在视频上提供18种动态效果,如语音、互动的文字、3D旋转图、超级链接、flash的嵌入等,一些杂志社已经表示出了获取这类增值服务的意向。

3.对出版印刷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对于出版印刷企业的转型升级,笔者的建议是,出版印刷企业一把手要有跳出简单加工、开发自有产品的思路,就要求其针对所服务的对象,建立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客观上看,北京出版印刷市场还很大,需求方可能只会对印刷品提出一些方向性要求,至于具体设计、内容安排等环节都交给印刷企业去完成,所以出版印刷企业经营者需要多动脑筋,主动研究市场需求,不要停留在“找活”层面,多想想能提供哪些增值服务,在此层面上进行拓展,企业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印刷业的转型是一场革命,转型的痛苦在于许多我们熟悉的事情不好干了,一些新事物我们还不甚了解,未来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路在何方,一时难以把握。但是,我们认为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就是对大局的判断,只有在对行业发展趋势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好的思路。目前,大家都在探索印刷业的转型,探索的意义不在于起始阶段的正确性和成功率有多大,而在于这种探索本身,因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第二个、第三个是好汉,最后吃不上螃蟹的人就是可悲的。

目前,北京有一些出版印刷企业陆续退出市场,而还有一些出版印刷企业在新建厂房、增添设备,甚至有一些外地的出版印刷企业准备在北京投资办厂,这种现象看似矛盾,但在笔者看来,北京的部分大型出版印刷企业之所以扩大投资是在谋划进军包装印刷市场,开辟多元化经营的格局。而且,北京出版印刷市场确实很大。有资料显示,2010年北京有230多家出版社,占全国出版单位的40.96%。当年出版图书15.5万种,占全国的47.3%。2011年北京出版期刊3063种,占全国的30.1%,因此,外地出版印刷企业受当地市场资源的限制,到北京发展也是可以理解的。

北京是一个敞开胸怀的城市,资本和技术的注入,能够提升北京出版印刷业的整体水平,关键在于企业如何研究和分析,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