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欧盟各个成员国开始寻求实体经济的回归,在经历了数十年去工业化后,欧盟开始重新确立实体经济的地位,扶持战略新兴产业。本文分析了欧盟再工业化的背景与原因,并对于欧盟再工业化的实施框架进行解读。
关键词:欧盟;再工业化;工业4.0
中图分类号:F1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3-0031-02
一、欧盟再工业化战略实施的背景
再工业化是相对于去工业化而言的,去工业化被公开讨论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出现在当时的英国和美国,其表现为先进工业的持续衰落,制造业的就业份额与产出份额出现持续的下降。而Philip认为,所谓的去工业化,实际上是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型的结果。Doussard研究认为,去工业化彰显了制造业结构调整的落后和服务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他认为去工业化在本质上反映了资本和劳动之间关系的调整。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东北部地区、法国的洛林地区、德国鲁尔地区等重工业基地,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去工业化现象,并且引发了经济学家的担忧,也正是此时,经济学界首次掀起了关于工业化和再工业化的讨论,所谓再工业化,在当时是指通过对日趋衰落的重工业基地进行改造,使其重新得以振兴。不过这些讨论被当时发达国家良好的经济形势所掩盖。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于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的关注,欧盟的大多数成员国都存在着去工业化的现象,其中,英国、法国、比利时、西班牙等国表现的较为突出,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纺织、汽车等行业。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第二产业占欧盟GDP的比重,已经从1996年的21%下降到2007年18%,第二产业吸收就业占比也从20.9%跌到了17.9%,这也直接导致280万欧洲人因为“去工业化”而失去工作。
第5次欧盟东扩,使得欧盟成员国急剧增加,但是新加入的成员国与欧盟老成员国经济实力差距巨大,所以我们在此着重讨论欧盟老成员国的去工业化现象。
从图一中,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欧盟老成员国出现比较明显的去工业化现象,并且在2009年出现拐点,部分国家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开始回升,且以欧盟经济领头羊德国尤其明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德国的电子电气、机械设备、化工和汽车四大支柱产业收到了巨大的冲击,制造业产量衰退了22.6%。而2009年后,德国迅速出台应对措施,制造业产量率先回升,在2010年3月,德国制造业产量就已经回升至危机前峰值的90%。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盟内部开始对于持续多年的去工业化现象进行反思,再工业化的呼声也不断高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欧盟的各个成员国开始出台各种措施振兴制造业,包括制造业振兴的宏观规划、财税补贴、扶持政策等。
二、欧盟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原因
国际金融危机被认为是推动欧盟出台再工业化战略的直接原因,不过欧盟再工业化战略并非是应对经济衰落的仓促之举,更是欧盟未来的长期战略规划,其出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持续的经济乏力、恶化的就业形势等是欧盟再工业化战略出台的重要原因。石油危机以来,欧盟各成员国备受经济低迷的困扰,并且在技术和知识创新上落后美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同时,欧盟的就业形势也日趋恶化,2014年9月,欧盟和欧元区失业总人数分别为2451.2万人和1834.7万人。为了摆脱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挽救持续低迷的经济状况,遏制持续恶化的就业形势,欧盟出台再工业化战略,开启新经济增长通道变得更加重要。
其次,再工业化战略是欧盟进行“新工业革命”,恢复其全球竞争力的战略考量。在2007年,欧洲议会对于著名趋势经济学家Jeremy Rifkin提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且于2012年,欧盟委员会正式提出欧盟要进行“新工业革命”,欧盟委员会认为“新工业革命”已经到来,并将在绿色能源、新型材料、清洁运输以及智能通讯系统等领域进行,从而改变世界工业格局。
最后,欧盟对待工业的态度出现了重大转变,也是欧盟再工业化战略出台的重要因素。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虽然欧盟各国工业占GDP比重持续下降,但是欧盟整体上对于工业仍然非常重视。但是随着90年代知识经济的兴起,欧盟去工业化迅速发展,多数成员国开始轻视工业化的发展,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欧盟各成员国经济下滑严重,而工业部门对于经济的引擎作用得到全面体现,欧盟开始对于持续多年的去工业化现象进行反思,对于工业的态度也出现了重大转变。
为了挽救低迷的经济状况,遏制持续恶化的就业形势,把握“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同时,欧盟对待工业化的态度也出现了重大转变,以上这些因素都直接催生了欧盟再工业化战略的出台。
三、欧盟“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框架
欧盟“再工业化”战略具有明确的指标性,其提出在2020年将将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现在的16.5%提升至20%。当然,这种明确的指标并非简单的提高工业的比重,而是要用过催生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新兴产业,对于已有产业进行重新优化,从而把握“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重构工业与制造业产业链。
2009年12月1日《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后, 欧盟加快了统一市场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2010年3月 3 日,出台了《欧洲2020战略》(Europe 2020 Strategy)欧盟历史上第2份十年经济发展规划。在公布2020战略后,欧盟制定了《全球化时代的统一工业政策》(An Integrated Industrial Policy for the Globalisation Era)文件提出了未来工业政策的基本框架,欧盟委员会发表新工业政策,重新确立工业的核心地位,欧盟委员会为再工业化战略描绘了宏伟蓝图,并且提出了完整的实施框架,要优先六大领域,推进“新工业革命”的发展。
(一)六大优先发展领域
1.旨在清洁生产的先进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这一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欧盟“新工业革命”的关键组成,比如3D打印领域,通过新的制造技术的应用,使得制造过程更加环保和智能。预计到2020年,旨在清洁生产的先进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全球市场规模将会超过7500亿欧元。
2.关键使能技术。关键使能技术(KETs)主要包括纳米技术、微纳米与纳米电子技术(包括半导体)、光子技术、先进材料、生物技术等五大领域。到2015年,上述技术使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欧元。
3.生态型产品。生态型产品主要包括生态塑料、生态润滑油、生态溶剂、生态纺织纤维、生态表面活性剂等。到2020年,其市场规模将高达到400亿欧元,年均增长率5%以上,并将产生几万个就业岗位。
4.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在欧盟能源消耗中,建筑耗能占总耗能的40%以上,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所以欧盟近年来一直注重开发和推广可持续的建筑材料,来降低建筑的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目前欧盟对这一领域进行了规模巨大的投资,并且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年均投资将达到300亿欧元左右。
5.清洁车辆。2012年11月,为了鼓励清洁车辆的技术创新,为清洁车辆市场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欧盟出台了《汽车2020年行动计划》,预计2020年,插入式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份额将占到7%左右,可再生能源汽车将会获得较快发展。
6.智能电网。智能电网主要包括智能发电系统、智能调度系统、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网、智能交互终端等,预计2020年,欧盟在这一领域的投资将超过600亿欧元,其建设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工业革命”的实现。
(二)配套措施
为了确保六大优先发展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欧盟还出台了众多配套措施,包括鼓励科研技术转换、加强内部统一市场建设、加大对制造业与新兴产业的扶持等。
第一,鼓励科研技术转化。在2013年,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科研创新计划“地平线2020”,该计划取代第七个科研框架计划(2007—2013)》,总预算800亿欧元,是迄今欧盟历史上最大的科研与创新计划,旨在促进欧洲的知识驱动型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第二,加强内部统一市场建设。欧盟通过“欧盟2020战略”加强对于劳动市场的支持,并提出“年轻人流动”动议,鼓励多渠道技能培训,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鼓励劳动力流动,推动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采取措施拓展商品市场,实施“竞争力集群”计划,增强欧盟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加大对制造业与新兴产业的扶持。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前,欧盟的制造业就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瓶颈问题,在欧盟需要再工业化的共识下,欧盟通过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制造业的资源瓶颈问题,如通过鼓励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展开国际合作,保障资源的稳定供给;大幅削减工业原料的关税,帮助欧盟制造业降低成本;对于中国等国家的钢铁、纺织、光伏等行业进行双反调查,保护国内制造业。同时更加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发展。
欧盟再工业化战略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欧盟的再工业化本质上是重构工业与制造业产业链,而对于工业的重构,则必然要求其向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转变。欧盟再工业化涉及领域众多,且覆盖了经济状况迥异的成员国,所以再工业化战略不会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一个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 Mavow Philip,Kersbergen van Kees,and Gijs Schu-macher.Sectoral Change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Welfare State:Revisiting the“Deindustrialization”Thesis.www.tcd.ie/iiis/documents /.../dublin_sectoral%20change.doc,2007.
[2] Marc Doussard,Jamie Peck,and Theodore Nik. After Deindustrialization:Uneven Growth and Economic Inequality in“Postindustrial”Chicago.Economic Geography,2009,85(2):183-207.
[3] 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an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0[R]. Brussels: European Commission, 2010-10-28.
[4] European Commission, “ A Stronger European Industry for Growth and Economic Recovery”,p.9.
[责任编辑:庞 林]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