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有“世界客都”的美誉,由于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名胜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开发价值高,发展潜力巨大。但梅州的旅游业起步晚、基础差,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本文阐述了梅州旅游资源的丰富内涵,结合梅州客家旅游发展的现状及梅州的经济情况,通过大力宣传和促销、加强“软件”建设、整合旅游资源、突出客家文化的主题和内涵,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广东是我国拥有客家人最多的省份,纯客家居住的县市有15个,相对集中于粤东、粤北地区。客家是汉民族八大民系之一,其先民是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自西晋至明清年间,因战乱、饥荒等原因曾先后5次大规模地迁徙至南方,主要集中于福建(闽)、广东(粤)、江西(赣)三省。由于平坦地区已有人居住,只好迁于山区或丘陵地带,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立为“客籍”,故称为“客家”。
一、梅州旅游现状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北及西北与江西毗邻,东及东北与福建接壤,西靠广东河源市,南连广东潮州市、揭阳市。四境多山,韩江、梅江河等几条主要的支流贯穿其中,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市。全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现辖梅江区、兴宁市、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五华县、丰顺县等六县一市一区,人口500多万,其中客家人占97%,另有畲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被称为“世界客都”。
作为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梅州旅游资源的类型多样,有清新的山水、古朴的围龙屋、动听的客家山歌、美味的客家菜,到处都弥漫着颇具特色的客家文化气息。同时,客家先民在长期迁徙中形成的爱国爱乡、重义尚武、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客家精神,以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发展梅州旅游的重要资源。因此,梅州享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中国民间艺术(山歌艺术)之乡”和“中国金柚之乡”、“中国单丛茶之乡”之众多美誉,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近年来,梅州客家旅游蓬勃发展,但因旅游业起步晚、基础差,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梅州客家旅游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海外客属华侨、华人为客源主体,多为寻根问祖和探亲旅游,为自发性散客旅游,没有形成一定的旅游市场。另外也由于梅州经济落后,政府关注的重点在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建设,旅游开发得很少。直到进入21世纪,随着国内客家研究和文化旅游的热潮,旅游业才开始得到重视和发展。2003年梅州全面实施“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的发展战略,切实推动了山区经济的发展。在发展山区经济工作中,梅州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定位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专门出台了《梅州市旅游管理规定》、《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山区要建成休闲旅游度假基地”的要求,明确了以“塑造世界客家之都,打造客家文化精品、热泉康体休闲特品和山水休闲度假名品(简称‘一都三品’)”为旅游发展定位,倾力打造“百里休闲长廊”品牌(以市区至梅县雁洋为主轴,以五华热矿泥山庄、平远五指石、丰顺千江温泉等景区为搭配的休闲线路),突出把发展自驾游作为推进旅游业的重要突破口来抓。通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全市建立了市、 县 (市、 区 )两级旅游行政管理体系,旅游活动的行、游、食、宿、购、娱六大要素基本配套,具备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和管理水平,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稳步上升,自驾游得到了蓬勃发展。
二、梅州客家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梅州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但因起步晚和基础差,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基数偏低,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所以存在不少问题:
(一)知名度低
梅州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低,品牌项目少,除了雁南飞茶田、雁鸣湖旅游度假村、叶帅故居等热线景区(点)有着较大的名气外,其他的旅游景区(点)基本处于 “养在深闺未人识”的状态。究其原因,是梅州旅游一直都缺乏强有力的营销宣传活动。在电视、广告、报纸、杂志等媒体上甚少见其踪影;虽然近年大力打造“客家山歌旅游节”,但在自家门口宣传,收效不大。就广东省范围来说,梅州在外地非客家人中的知名度远不如河源、惠州等客家地区,“世界客都”的地位没有凸显。
(二)旅游条件比较落后
旅游条件是指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梅州的外部交通条件日益完善,有梅汕、梅河等6大高速公路,珠三角地区自驾车到梅州,仅需4至5小时车程,205、206国道贯穿全市,广梅汕铁路过境,民航通全国各大城市。但是, 旅游景区(点)多处在偏僻的山村,交通仍不发达。除梅州至雁洋旅游线路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外,其他旅游景区(点)的比较落后,有待进一步加大投入。不少游客反映,梅州的景区环境优美,服务却未能很好地跟上,旅游设施存在设施简陋、清洁卫生条件差、服务不规范的现象。
(三)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低
由于发掘不够,丰富的客家文化内涵在旅游产品中没有得到充分展示,且旅游产品的开发门类比较单一,旅游服务功能基本停留在“认识型”的观光旅游阶段,游客只能通过看静态的展览、听枯燥乏味的导游词来了解客家文化[4],缺少参与性的旅游项目及多元化的发展。以民俗旅游为例,只有雁南飞景区开发了客家歌舞表演,大多数节庆活动还停留在自娱自乐的阶段,没有与旅游结合形成旅游效益。
(四)资金短缺
梅州是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市,政府财力有限,用于投资旅游开发的资金也较少,投入不足。虽然很多华侨回乡投资,但主要是教育、医疗和公益事业等方面。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个系统工程,资金投入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深度、广度。由于潜在资源难以开发出来,现有资源急需保护,而资金投入少,加上相关部门对客家文化资源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保护意识淡薄,导致有些古建筑、古文化遗址等,因年久失修或缺乏严格的保护而失去了旅游开发的价值。
(五)旅游人才缺乏
梅州旅游行业的管理、营销、导游等人才紧缺,目前从旅游管理部门到旅行社,都存在着人员数量不足、文化程度低、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创新意识的严重问题。特别是导游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自身对客家文化理解肤浅,讲解时普通话不标准,语言生硬干瘪,经不起游客的追问,使游客索然无味地结束游览;旅行社的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淡薄,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致使旅行社大多是处于原始状态,使旅游营销、旅游线路、旅游服务质量等不能灵活地适应市场的需要。
三、梅州客家旅游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梅州是以客家文化为特质要素和本质特征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上就必须重点突出客家文化特色。客家文化是梅州旅游发展的灵魂、绿色生态则是梅州旅游发展的架构,只有把两者有机融合,才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并要通过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加快旅游发展。
(一)大力宣传,扩大客都知名度
在如今信息高速化的时代,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了,所以政府与旅游管理部门要强化营销活动的意识和行为,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在“世界客都”旅游城市品牌形象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旅游特色定位进行市场营销。要充分利用“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圈,每年重点以一个地方为中心,以当地的特色为主题来开展“特色旅游年”;参加年度广州国际美食节,打响梅州客家菜的名声;以经济市场化方式将客家歌舞、客都特有的节庆活动以流动艺术团巡回表演,并到外市进行旅游推广活动,实现同步营销;此外还可以利用媒体和互联网,与华南地区的主流媒体合作,定期推介“客都旅游”的资讯,借用影视剧扩大知名度也是一个有效的宣传手段。
(二)整合旅游资源,实现“联动双赢”
梅州各县市跨度大、距离远,旅游资源分散,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旅游线路的编排上必须做出相应的规模性的资源整合。如四大代表景区即雁南飞、雁鸣湖、阴那山、叶剑英故居可采用一票通的优惠;梅城东山片的历史人文古迹进行保护性开发,除东山书院、千佛塔、人境庐之外,周溪河畔小溪唇的客家民居群落,包括其中的黄药眠故居和张资平故居等,通过总体修建整合,打造成梅州的小“秦淮河”和小“周庄”;推出经典民俗名镇游,将梅州四大古镇即大埔茶阳镇、平远仁居镇、梅县松口镇、南口镇与客家民俗文化相结合,通过整合旅游资源,以形成客家文化品牌效应。
(三)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资源
俗话说:“路通则财通”。要改善旅游交通状况,修好通往各大旅游景区(点)的路,开设旅游专线巴士联接各大旅游景区(点),方便游客往来。完善旅游景区供水、供电、通信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各项配套服务体系。杜绝乱拆、乱建、乱设摊点的现象;强化卫生管理,餐饮档要由主管部门进行质量审查和资格认证;营造安全、文明、优质、有序的旅游环境。建立自驾游实时资讯系统,提供包括旅游线路、时段性旅游动态、天气情况、自驾车旅游安全知识与技能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务。在公路主干线和旅游景区周边的适当地点兴建汽车旅馆,为自驾车提供住宿、餐饮、娱乐、加油、洗车、维修等一条龙服务。
(四)突出客家文化的主题和内涵,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深度挖掘客家文化资源,将客家文化由虚转实、由静态转向动态、由分散转向集中,突出再现客家文化,增强旅游活动的参与性与知识性,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第一,可以开发客家民俗风情游。客家民俗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具体体现,是客家旅游的最大卖点。民俗旅游不是静态的博物陈列,而是以“入乡随俗”为追求目标所营造的旨在使游人亲历和参与的文化生活空间。找寻客家特色浓郁的古镇、古村落进行规划保护及修整,打造成一批“客家风情客栈”,让游客住民居、欣赏客家歌剧,学跳民间舞蹈,品尝客家美食,亲身体验客家人的生活,感受淳朴的风土人情。第二,举办梅州特色旅游节,如梅州有着丰富的生态果园可供游客观光并享受农家乐,在每年梅花盛开时还可以举办梅花旅游节,邀请海内外乡贤、商家、学者、知名人士参加。举办以梅花为纽带的系列活动,组织游园赏梅,观看歌舞、梅花书画、摄影展等,召开专题研讨会、座谈会、招商会等。以梅会友、以梅传情、以梅引商、以梅聚商,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宾客观光旅游,让世界进一步了解梅州。第三,开发客家文化旅游商品,通过举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向社会广泛征求旅游商品设计方案和样品,设计构思奇特、品位脱俗的特色商品,如:围龙屋小模型、灵光寺、五指山、梅州学宫等。
四、结束语
梅州属于旅游后发地区,但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旅游经济发展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对旅游业的规划、指导和管理,着重在品牌营造、特色旅游等方面突出自己的优势,实现旅游与文化的良性互动,提升梅州旅游的区域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最终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