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赣南采茶戏中的丑角表演,生动、含蓄、诙谐、幽默,在赣南采茶戏中有着其特定的审美价值,一直深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本文从赣南采茶戏丑角的舞蹈形态加以分析,旨在传承和发展赣南采茶戏中的丑角舞蹈表演,且对推动和促进赣南采茶戏的舞蹈表演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 丑角 丑角表演 舞蹈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戏曲之中,都有丑角的表演。而“以歌舞演故事”一语,则概述了中国戏曲的本质、内核及性格之特征。中国戏曲艺术的表演程式,本身就具有完美的舞蹈性,而独具一格的赣南采茶戏丑角表演艺术,舞蹈性则更为鲜明。特别是丑、旦戏,一丑一旦,载歌载舞,节奏明快,活泼幽默,善于运用扇子等道具,一招一式每个动作都非常舞蹈化,有“以丑为美,丑中见美”之称。
赣南采茶戏丑角的表演,唱、念、做皆具有很强的舞蹈性。在这里,舞蹈绝不是一种点缀,而是塑造人物、表现剧情的重要手段。
一 赣南采茶戏中的丑角表演
旧时戏班曾有“无丑不成戏”之说,说明丑角在一个戏班中的重要地位。在赣南采茶戏中,根据所扮人物性格、身份的不同而划分为正丑和反丑,统称“三花”,表演上各有特点。
1 男丑
正丑:又称“丑行俊扮”,多为劳动人民中的青壮年男子。正丑中既有善良幽默的,又有机智勇敢和憨厚滑稽的性格特征。如被称为赣南采茶戏“四小金刚”的《 妹子》中的米童哥,《老少配》中的大宝,《补皮鞋》中的阿祥古,《钓拐》中的田七郎,都属于“丑行俊扮”。
反丑:又称“丑行丑扮”,多为一些烟鬼赌徒、流氓地痞、浪荡公子、土财主等,在剧中为被讽刺嘲笑的对象,表演中常以一些生动、含蓄、诙谐、幽默、滑稽、插科打诨的动作,互相逗趣、自我调侃、自我作践,充分显示丑与美的对照。如赣南采茶戏《钓拐》中的刘二、《打卦》中的叫花佬和打卦先生、《茶童戏主》中的朝奉等角色,无处不凸现出赣南采茶戏丑角艺术之鲜明特色。
2 女丑
在赣南采茶戏中,除男丑外,还有女丑,称之为“彩旦”,多为小市民阶层的妇女,如媒婆、店嫂之类。人物性格泼辣,表演手法夸张,动作幅度较大,富有漫画色彩。为了便于表演,加深人物刻画,常用手帕、烟斗、蒲扇等小道具。如赣南采茶戏《茶童戏主》中的店嫂。
二 赣南采茶戏丑角表演的舞蹈审美特征
赣南采茶戏丑角的舞蹈动作,有的是从戏剧表演程式化演化而来的,更多的则是吸收了丰富多彩的赣南民间舞蹈,再就是以生活中人的典型动作乃至动植物的某些动态加以提炼,因此形成了它不拘一格的艺术特色。
1 最大外部特征——模拟动作
模拟动作是赣南采茶戏丑角表演中的舞蹈最大外部特征。如龙、凤、狮、鸡、狗、猫、狼、虎、猴、青蛙、乌龟、蜻蜓、蝴蝶等,动作有“鸡公啄米”、“乌龟爬沙”、“画眉跳架”、“猴子洗面”、“恶狼寻食”、“狗牯摆尾”、“猫儿抓脸”、“蝴蝶采蜜”、“乌鸦晒翅”、“乌龟伸头”、“蜻蜓戏水”、“狮子开口”、“龙头凤尾”、“牛牯耸肩”等。这种对动物形象特征进行的惟妙惟肖的模仿形成了赣南采茶戏丑角表演中的舞蹈,具有贴近生活、风趣幽默、自由活泼的审美效果。如《钓拐》中的刘二和《茶童戏主》中的朝奉,运用“三要素”并模拟动物形象创造的“乌龟爬沙”、“鸡公啄米”、“猴子洗脸”、“懒猫抓痒”、“老鹰展翅”、“蜻蜓点水”等形体动作和造型,把刘二游手好闲和朝奉贪财好色的丑恶灵魂暴露无遗。他们形象地自我嘲弄,提高了艺术品位,增添了观赏价值。
2 三大表演技巧——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
(1) 矮子步与模拟动作
看过赣南采茶戏的人会对丑角的表演印象非常深,他们特有的动作特点往往是身体重心低,旋转、跌扑的动作多,独特舞步是矮子步,宋元和明初的戏剧中称“趋跄”、“跳梁小丑”,这是丑角在动作上的出乖弄丑。
赣南地处山区,客家先民落脚赣南后,靠山吃山,垦荒种茶,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根据上山腿蹲、挑担肩压的形体动作创作提炼而成。它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艺人把矮子步形象地概括为:“狮子头,老虎背,鲤鱼腰,狗牯尾,狮子跳架拐子(蛤蟆)腿,行如蝴蝶走如水。”其双腿前蹲,脚跟提起,趾尖落地,向前移动,步法可分为高桩、中桩和矮桩三种类型。矮子步结合模拟动物形象,动作非常丰富有趣,如模拟动作“小猴洗澡”,走“高桩步”,原地向左转圈,右手“按扇”,双臂夹肘抬小臂,手心向下,随身体摆动各自原位向里划小的平圆,头随之左右摇摆做得意状;模拟动作“牛轱耸肩”,走“中桩步”,右手“背扇”,双肩下垂,向前弯腰,双肩交替上下耸动;模拟动作“饿狼寻食”,寻人、找物、遮阳、行路用,高、中、矮桩均可,身子向前探出,右手执扇在头部前方稍微抖动。
(2) 单袖筒与模拟动作
单水袖也是赣南采茶戏丑行表演的主要表演技巧,它不同于其他剧种常见的水袖,而是左衣袖加长,用以耍甩挥舞,与右手耍扇配合身段表演。单水袖有挑、挥、抓、掳、转、摔、抛等数十种。
单水袖与另一只手的扇子花相对称,一手甩袖,一手舞扇,踏着特有的矮子步,显得异常独特而有情趣,如动作“蜻蜓点水”、“龙头凤尾”、“黄狗摆尾”、“狮子滚球”、“水蛇穿草”等。“摆动像狗尾,站似吊马尾,游走像蛇过,龙头又凤尾。”这句流行于当地的顺口溜将赣南采茶舞蹈单袖筒的表演特征和艺术个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其动作要领是“胸前绞袖身后甩,动作连贯手臂带,前高后低力平衡,快慢随着节奏来”。以甩为主,艺诀曰:“袖花动作在于甩,甩中变化不离矮,甩中突出柔,柔中不失甩,甩得越潇洒,动作越显帅。”
(3) 扇子花与模拟动作
扇子成为赣南采茶舞蹈中的必备道具,是生、旦、丑角舞蹈使用的主要道具。无论男女老少跳舞时手中必持有一扇,而且扇法极其讲究,扇子花千姿百态,有开扇、折扇、转扇、抛扇、削扇、风车扇、吊扇、波浪扇、收抛扇等数十种。它经过历代艺人的加工提炼,集传统的“单扇花”、“双扇花”之精华,发展大量的扇花动作,轻歌曼舞,婀娜多姿,妙在既可言物,又可传情。
赣南采茶戏优秀传统剧目《哨妹子》中的《米童上路》,米童手执彩扇,一路歌舞前行,运用“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等动作,生动地表现了米童去妹子家中的喜悦心情。《对花》中,米童来到妹子家中,两人一问一答,双双起舞,通过“报花名”、“对花名”,将“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与旦角的“踩台步”、“双晃手”、“手中花”等动作水乳交融,堪称采茶歌舞的经典。
赣南采茶戏优秀传统剧目《钓拐》中的片段《刘二上路》,表现的是寻花问柳的花花公子刘二,尾随农家女黄四妹,企图调戏黄四妹的情景。赣南采茶戏名丑袁善全将“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融为一体,精心设计了“睡懒觉”、“乌龟爬沙”、“驼子纳凉”等动作,将刘二的丑态表演得淋漓尽致。
三 赣南采茶戏丑角表演中的舞蹈发展轨迹
赣南采茶戏的丑角艺术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它那生动准确而富有美感的舞蹈动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要发展丑角表演中的舞蹈,应采用如下几点:
1 有生活,敢于突破,勇于吸收创新
构成丑角艺术的独特风格,在于敢于突破旧程式,向生活和其他姊妹艺术吸收借鉴,而不是凭空捏造故做鬼脸逗人发笑。就说女丑,从化妆到表演,大都从生活中那些媒婆、巫婆那里去捕捉体验,将她们的典型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给予艺术的夸张,从而形成了活泼幽默又富于女性美的女丑舞蹈及表演风格。再说男丑,它是借鉴了模拟动物的动作,那诙谐而又富有美感的动作,形似动物神似人,自成一格,别有一番情趣。
继承和借鉴是革新创造的前提和基础,而革新创造,又正是对遗产的最好继承。历史上有成就的艺术家,无不是较好地处理了继承和革新的关系——既继承了优秀的传统,又有了新的发展——从而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地位。袁善全这位赣南采茶戏的表演艺术家,他就是继承了赣南采茶戏老艺人中的丑角艺术,对其他姊妹艺术大胆吸收,同时,又将生活中人们的独特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于是便塑造出《钓拐》中的刘二和《茶童戏主》中的朝奉这两个个性鲜明的丑角形象。
2 美化
所谓的美是夸张的美,变形的美,同时也是极富赣南特色的质朴美。所谓美化也就是舞蹈化,从生活真实演化为艺术真实。从宋元杂剧到明清的传奇,特别是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的兴起,数代艺人信守这一审美理想,对复杂的生活和人物,长期观察认识,精心概括、提炼,在上千年的孕育、创造、丰富和发展中,舞蹈美不仅仅作为以形象描写的艺术手段,也作为戏曲艺术形象的本身,体现出在戏曲表演体系里的美学价值。我们所熟悉的女子独舞《家长里短》,表现的是一位媒婆形象,其动作极为丰富,而又不失媒婆的个性。
3 加强演员的训练
俗话说,没有经过严格戏曲舞蹈训练的演员,是没有能力走上戏曲舞台的。赣南采茶戏艺术特点之一是重“功”,重在“基本功”,例如,“矮子功”是戏曲“步法”中一门要求极高的功夫。在传统戏中,著名赣南采茶戏丑角表演艺术家华飞在赣南采茶戏《钓拐》中,在传统“矮子功”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将“矮子步”变化为一种在表演中以优美高难的功夫绝活的特殊台步作为塑造人物的手段。华飞对“矮子步”的改造运用,不但受到专家、同行们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也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赞许。是他把角色“刘二”的表演形式凝炼化、典型化,并做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和创造。这就要求我们的演员要熟练掌握动作的基本功,其它动作亦如此,并结合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四功”、“五法”等表演手段,使这些表演手段与人物的内在精神联系起来,恰到好处地结合为一体,只有这样,我们所扮演的人物才能有无穷的光彩,栩栩如生,神采奕奕,且有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赣南采茶戏丑角表演中的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富有特色的表演艺术风格征服着每一个观众。社会不断进步,文化艺术事业也不断进步发展,作为赣南艺术代表的的赣南采茶戏也一定能够在良好的背景下取得新突破。希望有更多的丑角表演艺术家和有志之士行动起来,为广大观众塑造出更多更好的鲜明可爱的舞台艺术形象以及欢乐健康的精神食粮,赣南采茶丑舞也将会迎来发展的新进程,定能够在民间艺人及赣南采茶戏工作者的努力下发扬广大。
参考文献:
[1] 陈幼韩:《戏曲表演美学探索》,中国戏曲出版社,1985年版。
[2] 赣州市文化局(民舞集成赣南卷编辑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赣南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6年版。
[3] 中华舞蹈志编辑委员会:《中华舞蹈志》(江西卷),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4] 曾泽昌、曾庆池:《赣南客家采茶戏剧作艺术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版。
[5] 王敏:《江西赣南采茶戏歌舞艺术》,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黄文华,男,1972—,江西南康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教学、表演、编导及赣南民间舞蹈,工作单位: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