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歌剧表演训练对学生舞台表演艺术的提升与影响

歌剧表演训练对学生舞台表演艺术的提升与影响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08 18:00:12 点击: 推荐访问: 提升 提升三个服务 提升三办能力

摘要:舞台表演艺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声乐学习者而言,舞台表演集中体现为独唱表演、合唱表演、歌剧表演及音乐剧表演等艺术形式。歌剧表演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求表演者具备正确的发声方法、娴熟的演唱技巧和发自内心的情感,同时更需要生动形象的舞台表演艺术来烘托。歌剧表演训练是声乐学习者通往更高表演艺术修养的大门。本文将从舞台表演艺术与歌剧表演艺术;歌剧表演训练的必要性;歌剧表演训练的方法与途径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歌剧表演训练;舞台表演艺术方法;途径

一、舞台表演艺术与歌剧表演艺术

(一)舞台表演艺术简述

舞台表演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它通过多种艺术表现手段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借助舞台的空间感与情境创设,以歌曲、乐曲、道白、动作表情等为传播载体。

(二)歌剧表演艺术简述

歌剧在西方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表演形式,诞生于16世纪末,“是以音乐为主要展现形式的戏剧,全剧贯穿音乐,音乐承载戏剧表现、阐明和强调作品的含义和人物情感,有着完整的戏剧、美术、舞蹈、音乐等多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最早的歌剧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当时仅仅是用音乐唱的形式表现有剧情的神话故事。经过长期的发展,呈现出了现在我们在歌剧院看到的歌剧效果。20世纪初期,歌剧逐渐传入我国,并被很多专家学者进行推崇,很多音乐家也纷纷开始模仿创作歌剧作品。目前,我國专业音乐院校及综合型院校的声乐教学以课堂为主体,而把课堂延伸到舞台的最好方式莫过于一部歌剧的排练和上演。因此,笔者认为歌剧表演训练是培养高层次、综合型声乐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并且是培养学生高水平艺术修养的必经之路。

(三)舞台表演艺术与歌剧表演艺术的关系

由上所述,歌剧表演是舞台表演艺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声乐表演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在歌剧表演训练中需要运用到很多舞台表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且,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要求表演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演唱技巧,还要具备高超的表演功底。因此,对舞台表演艺术的学习又是提高歌剧表演能力的重要条件。

舞台表演艺术与歌剧表演艺术既是子母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的,歌剧表演与舞台表演一样,都是以人为载体,将作品的情感与内涵传递给观众,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歌剧表演艺术也有其独特之处。歌剧的最大特点就是将戏剧用演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表演者要具备深厚的演唱功底。

二、歌剧表演训练的必要性

(一)歌剧表演训练的意义

(1)歌剧表演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艺术素养的必修课。

声乐艺术是一门具有较高抽象性与实践性的学科,它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理念都不能脱离实践而独立存在。从目前我国的声乐教学来看,大部分学生在经过系统的声乐学习后,能够通过声音的诠释来表现人物,完成歌曲的演唱,但在完整的塑造人物方面却稍显逊色,演唱者往往过多的追求声音的华丽与完美,过多注重声音技巧本身而缺乏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缺乏对作品整体面貌的洞悉,从而使一些专业技巧过硬的演唱者如昙花一现,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歌剧是一个以歌唱为主导的音乐化戏剧,其中有情节、有矛盾、有人物、有场景,明显高于一般的音乐独唱。歌剧表演是声乐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传入我国后与戏曲相融合,集“手、眼、身、法、步”和“唱、念、做、打”与一体。

我校音乐学院为学生开设了《歌剧艺术表演课》,在导演老师的严格训练下,不仅每学期都会有定期的汇报演出,并且在河北师范大学“通识艺术教育——叩响音乐之门”系列音乐会歌剧专场演出中面向全校及社会进行展演,受到了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如果说声乐是一门听觉艺术的话,那么,歌剧表演就是一门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艺术,声乐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声乐基本技能技巧和舞台综合表现能力,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舞台表演的能力,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化的艺术人才,声乐教学与歌剧舞台实践的融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2)歌剧表演训练是培养综合型音乐艺术人才的重要手段。

根据调查和实践研究证明,社会艺术岗位(不论是教师行业还是歌舞剧团)越来越偏向于招收综合型的艺术人才。而在综合型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舞台表演训练是一个必要的途径,同时也是综合型艺术人才必备的基本功,那么,对于声乐表演学习者来说,歌剧表演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目前仍是在校生的我们,也经常接到很多为业余团体排练合唱或是晚会节目的任务。在没有接触舞台表演艺术之前,在排练的过程中将重点完全放在了他们的声音上,而完全忽略了表演和作品处理的部分,这样的方式对于业余的歌唱者来说就有些费力不讨好了,因为,在一场非专业的晚会演出中,观众的注意力并不会完全集中于表演者的歌唱水平,而且在短期内想把业余歌唱者的声音调整得具有专业水准也是相当难的一件事,那么,如何让非专业的演员表演出更具舞台感的节目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个时候就要用到舞台表演艺术的知识和经验来改变排练策略,将节目的重心由演唱转向表演,培养表演者对歌曲情感的诠释,并且加之队形和形式的变化,使之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二)歌剧表演训练的作用

(1)提高声乐演唱水平。

歌剧是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在表演时,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剧词和剧情都需要用唱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歌剧演员,过硬的演唱技巧是必不可少的。相反的,歌剧表演训练对学生的演唱水平也会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作用。

在进行排练之前,学生需要将参演剧目的所有唱段进行熟练的掌握,其中,包括每首作品的音准、节奏、速度的变化与情感的把握等等,这样才不会因为唱段不过关而打乱甚至拖延整个排练的进度:歌剧排练过程中,表演者在演唱的基础上需要加之情节、动作、表情、器乐伴奏、合唱等艺术形式,那么,通过自身演唱与动作、表情、舞蹈等的合作,又可以促进学生演唱技巧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打破学生演唱僵化的状态,使演唱更加流畅、自然,并且与伴奏的合作,更能提高学生对谱面把握的准确性。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歌剧表演是以“声乐演唱”为核心来开展的,在参与歌剧排演过程中,对唱段把握能力不足是难以驾驭整个角色的,因此,扎实的唱功是歌剧演出的基础,同时,歌剧表演训练又为学生打磨演唱技巧提供了高水准的平台。

(2)提高舞台驾驭能力,改善舞台紧张情緒。

歌剧表演不同于声乐独唱表演。声乐独唱只要求与钢琴伴奏或电子伴奏贴合完成,但是,一个大型歌剧的演出是需要与交响乐团合作完成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演员必须具备对声音超强的掌控能力和与整个交响乐团的合作能力:大型歌剧演出需要有各种服装、道具、音响、灯光等的配合完成的,在演出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意外,演员必须具备很强的舞台驾驭能力,才能撑起整个歌剧的场面:歌剧演出的场地一般都会选在容纳度很大的剧场(小剧场歌剧例外),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难免会有紧张情绪的出现,但是,通过每一场歌剧排演的历练,会很有效的改善舞台紧张的心理情绪。

通过《歌剧艺术表演课》的训练与演出,学生们频频反映在课上的收获良多,对于克服舞台紧张情绪,提升表演自信心方面也有很好的改善。在歌剧演出中担任多个片段群演的李某,对于自己的演唱与表演极其缺乏信心,在平时的一些演出中,经常由于紧张情绪,导致演唱不流畅、动作表情不自然等问题,但在参与歌剧训练之后,李某的进步在她个人音乐会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与其之前的表现进行比较,认为李某的音乐会从演唱到表演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见,不管是主演的学生还是群演的学生,在《歌剧艺术表演课》的训练之下,较之前的舞台表演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进步。

(3)提高艺术修养。

无论是中国歌剧还是外国歌剧,都是悠久历史文化的沉淀与结晶,演员在排演歌剧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歌剧创作背景、熟读剧本、了解人物性格特点以及对出演过此角色的名角大家的表演进行反复观摩与分析等,只有有了这个学习过程,演员才有可能演好这个角色。那么,学生会通过这个学习过程收获很多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在此过程中渐渐的从模仿到对角色有自己的理解与诠释,其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作品的“二度创作”能力,将某一角色或者某个作品贴上属于自己的标签。

(4)提高合作能力。

一部歌剧的成功出演,不是某一个演员的独角戏,而是全体在台前幕后参与歌剧排演的导演、演员、乐队、舞美等人员的长期打磨与配合的结果。那么,作为一名学习歌剧表演的学生来讲,首先要明白歌剧表演不同与独唱表演,独唱表演只需要自顾自的将作品演绎好,自己表达作品即可:而歌剧表演不仅要求把自己的唱段表现好,还要与其他演员、乐队伴奏、灯光布景等有严丝合缝的配合,这就需要学生从展现自我的个性特点转化为追求集体协调的美感,通过歌剧训练,提高了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增强了与人合作的集体荣誉感。

三、歌剧表演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首先,需要学习表演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又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浓缩与总结,我们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高、走的更远,因此,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可以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诠释作品。《歌剧艺术表演课》就是从学习表演理论知识开始的。在理论课上学生认识到了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分别是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和梅兰芳为代表的三种表演体系。中国歌剧也正是在这三种体系相互交融、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道路。

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后期在实践中的体验,在歌剧排演过程中,斯氏和梅派体系运用较多,从主角到群演、从一个舞蹈动作到一个眼神的变化,大家都秉承着“融入角色”的原理去拿捏自己的角色和表演,在舞台上不是为表演,而是活生生的人“天性”的真实流露,讲求运用程式化的表演方式将人物性格展现出来:那么,在反思与提高过程中,我们会更多地运用到布莱希特体系的原理,将自己与角色隔离开,跳出角色去审视自己的表演,从客观的角度去评价自己并得到进一步的反思与提高。

其次,观摩经典剧目,探究表演模式,利用多媒体设施欣赏国内外不同时期经典剧目。教师为学生们精心挑选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的中外经典名作。

(一)古典主义时期名作欣赏与表演实践

歌唱家伊姆嘉,泽弗里德曾这样说道“莫扎特派是一个较难的学派,但也是最好的学派。掌握了莫扎特的演唱技巧——这不是简单的演唱技巧。而是关于演唱的一种新观念,有了这种观念你就可以唱所有作曲家的作品,包括当代的作品”。月因此,古典时期我们欣赏到了莫扎特的几部伟大巨作,分别是《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这三部作品基本上能够反映出古典主义时期歌剧的发展状况与特点。通过对三部歌剧的观看与了解,我们认识到这一时期的歌剧作品正在逐渐打破意大利正歌剧夸张造作的形式,利用轻松、诙谐的题材,反映出当时的政治背景与社会现象,更加贴近民众生活,并且正在进入到人民大众的视线当中。古典主义歌剧尤其是莫扎特的歌剧作品,较为注重音乐的作用,他认为音乐直接制约着人物形象的刻画,体现人物矛盾的是旋律本身,所以他所创作的作品极具歌唱性、角色性。因此,在表演古典主义时期的歌剧时,应当十分重视唱段的旋律色彩,以理解音乐的内涵为表演的核心,演唱时要用简洁、清晰、明快的音乐语言,加之真实、从容的表演,才能够体现这一时期歌剧作品的特点。

在《歌剧表演艺术课》实践中,就有《魔笛》中经典唱段“帕帕基诺与帕帕基娜二重唱”的精彩演绎。学生索某某饰演帕帕基诺,学生赵某饰演帕帕基娜,通过前期的理论学习与名作赏析和排练过程中指导教师的精心调教与演员的反复磨合,最终为观众呈现出了两个幽默、俏皮的鸟人形象。本选段不仅对学生演唱功底有所挑战,其中灵活、轻盈的肢体动作也起到了锻炼学生表情与肢体协调运用的重要作用。

(二)浪漫主义时期名作欣赏与表演实践

这个时期我们欣赏到的是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的代表作《玫瑰骑士》,它也是施特劳斯最成功的一部歌剧。这部歌剧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色彩,从小人物中反映时代的变迁,歌剧题材更加个性化,更加标新立异。

世界经典剧目《卡门》和《茶花女》也是我们《歌剧表演艺术课》上训练的重点剧目。导师精选了两部歌剧中的经典唱段《吉普赛之歌》与《饮酒歌》进行编排与演出,两个场景都较为庞大,气氛也较为热烈,需要的群演也较多,这无疑为排练增加了难度。在这两部剧中都参与群众演员的笔者,更加深入的感受到了虽然同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也同是聚会的热闹场面,但是时代的不同和所处环境的不同,表演方法与服饰装扮就有截然不同的差异。从开始的一盘散沙到最终舞台效果的呈现,都承载着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晶。

(三)中国民族歌剧欣赏与表演实践

中国歌剧诞生于二十世纪上半期,是受到西方歌剧的影响后孕育和产生的。中国民族歌剧在其发展过程中,在艺术形式上借鉴了西洋歌剧的某些表现元素,同时大量地吸收并融合传统戏曲的优秀表演特点,形成独树一帜的剧坛新秀,例如排演歌剧《红珊瑚》就是典型的具有中国戏曲风格的民族歌剧作品,其中,最经典的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更是充满了戏曲元素,它采用了河南地方戏剧豫剧的音乐风格,清晰明快的锣鼓点、婉转悠长的戏曲唱腔、有板有眼的身段,无不展现了中国戏曲的风采。学生在表演民族歌剧人物时充分体会到中国歌剧中特有的元素与表演外国歌剧的巨大反差与不同。

(四)现代音乐剧欣赏与表演实践

音乐剧也是一种综合性很高的舞台表演艺术,它融入了戏剧、歌唱、舞蹈、对白等表演形式,产生于20世纪,流行于西方各国,后由于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开始受到全世界大众的欢迎。根据文献记载,音乐剧起源于轻歌剧、喜剧和黑人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作曲家理念的改变,现在的音乐剧已经与传统的歌剧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了。首先,音乐风格有所不同,歌剧是以古典、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为主,而大多数音乐剧属于流行音乐风格,从作曲、配器、和声、伴奏等均采用的流行音乐的方式进行创作:其次,唱法不同,由于歌剧的产生时期没有先进的扩音设备,因此,演员多采用穿透力强的美声唱法,而音乐剧产生以后,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发展,用麦克风的流行唱法开始兴起,人们越来越喜欢这种更能产生情感共鸣的自然的演唱方式,因此,在音乐剧演唱时多用通俗直接的流行唱法;最后,表演方式不同,西方歌剧尤其是正歌剧,表演时舞台背景华丽而宏大,演员表演正统、有板有眼,而音乐剧运用声光电结合的舞美技术呈现绚丽的舞台效果,演员表演以轻松、真实、生活化为主。

著名音乐剧《音乐之声》以其轻快明朗的故事主线和优美动听的唱段耀眼于世界音乐剧舞台,在《歌剧艺术表演课》中,指导教师将两个多小时的原剧改编为二十多分钟的短小剧目,用此剧传唱度最广的两首作品《哆来咪》与《雪绒花》作为主线将剧情贯穿起来,不仅清楚的讲述了故事的原委,也涵盖了原剧最精彩的部分。使学生在表现音乐剧过程中充分体会到音乐剧的特点与表现方式的不同。

另外,观看现场演出与隔着屏幕看演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验,虽然看到的剧情、表演是一样的,但是,现场的视听效果更具冲击性,会让我们更加真实、更加近距离的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因此,导师除了课上的视频观摩以外,还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前往北京国家大剧院观摩名剧演出。对于一名声乐表演学习者来说,现场聆听与观摩大师的表演不仅是对自身艺术修养的熏陶,更加有利于我们探索每个演员表演模式的异同及不同角色人物架构的方式方法。

表演类学科不同于理论类学科,在有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就要重实践,每一个声乐表演的学习者都渴望舞台,都对表演有着无限的热爱与向往,但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員需要太多舞台经验的积累。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上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都需要台下精心的设计和反复的打磨。通过歌剧表演的训练,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与技能,更收获了自信,并且都在各自的毕业音乐会或专场音乐会上展现出了各自的风采。

实践证明,歌剧表演训练对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提升和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昙花一现。一场歌剧的排演从角色的选定到完整剧目的上演,对学生学习舞台艺术的表演是高水准的,更是全方位的。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