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开展英语学习活动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开展英语学习活动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08 17:10:06 点击: 推荐访问: 中国 中国100周年心得体会200字 中国100年征文

【摘 要】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文化知识能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有文化情境烘托。教师要善于挖掘课内外学习素材、营造课内外文化情境、创设形式丰富的课内外英语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多元形式的活动参与,具备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以湖南省株洲市部分课内外英语学习活动为例,探讨文化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文化意识;学习活动;中国故事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91-0010-04

【作者简介】张光明,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株洲,412000)高中英语教研员,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12)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导师。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提出,“文化意识”的目标是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1]6。文化意识的形成是在英语学习中不断实践、不断体验、不断反思、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文化与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整体。2017年版课标倡导将英语学习活动的“六要素”(六要素分别为: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中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在同一个主题下,融合在学习活动中,借助学习策略,通过语言技能,实现语言与文化的同步学习。[2]93-97因此,文化意识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具备一定的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教师就要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即在课堂内外创设英语学习情境,通过情境化思维化的活动,让学生获得用英语做事的能力,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能力。

一、学习活动的形式与分类

学习活动分为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课内活动指基于教学内容,开展情境化、思维化、创新化的活动。高中英语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提供了大量创设实践英语学习活动的情境。课外活动的广泛性、丰富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说、用英语提供了可能,国家文化、地方文化、学校文化和家庭文化都可以体现和融合中国元素,比如:学校传统活动、竞赛活动、节日活动、英语角活动、英语日活动、英语大课间(雨天)、英语听力、校园英语广播、英语街、英语义卖、英语艺术节、英语电影、英语夏令营、出国游学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彰显素养。

二、课内学习活动

新高考背景下,英语教学设计要渗透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念。“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价值取向的体现。学生在课堂营造的文化情境中,掌握充分的中外多元文化知识,认同优秀文化,有助于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2]31-32课内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都要以教学资源为依托,即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既要提供反映外国文化的材料,又要提供反映中国文化的材料,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3]

1.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中体现的文化知识涵盖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三大主题语境,包括饮食、服饰、建筑、医学、交通、历史、文学、艺术、社会规约和风俗习惯等。这些主题语境都是实践英语学习活动的载体。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都提供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学习素材,比如:单口相声、京剧、中国草药、针灸、中国地理风貌、汉语言文字、传统体育项目、中国饮食等。教师可以在挖掘课本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设计相关情境活动,进行巩固性、交际性的操练。一方面帮助学生获取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提升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有效发展,进而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讲述好“中国故事”。

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社会热点、新闻时事联系紧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热点和时事感兴趣,以这些为切入点,开展课内应景英语活动,这样将教学变成了生活,生活变成了教学的场景,“生活即教育”,最大限度地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

2.学校课程。

基于学情、校情和地方文化特色,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教师团队可以研发可供学生选择的文化专题课程,以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和优势发展。与文化知识相结合的文化“主题课程”和“活动课程”有助于学生理清课程主題的价值取向和其承载的文化内涵。

(1)中国节日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独特的历史和庆祝方式,节日庆祝是实践学习活动的有机载体。教师可以按照节日在教材中出现的顺序、节日的时间顺序,形成中国节日系列校本课程。比如:中秋时节,教师可以设计要学生用英语说中秋节的来历,用英语吟诵苏东坡的词“明月几时有”。还可以设计中外文化对比教学,比如:介绍七夕节的时候,还可以和西方的情人节做对比介绍。这样比较,会发现中国的七夕节更加浪漫,更加富有诗意,从而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获得满满的自豪感。

(2)中国节气介绍。节气是中国所独有的,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首先,节气教学可以与英语高考专题教学相结合。近五年的高考英语全国卷中出现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因此,在高考专题复习中,教师要善于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素材,创设真实的文化情境。例如:在高三求助信书面表达专题指导时,正逢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春分习俗——“立蛋游戏”,激活学生对春分日的感知,进而引出课堂的主题——帮助李华写一封主题为“春分”的求助信。以文化为载体,将文化运用于真实生活情境中,让学生用英语去感受、去说、去写中国故事,充分领略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魅力。其次,节气主题活动可以进行跨学科融合。英语和地理、语文、历史和生物等学科整合,充分发挥各学科特殊的育人作用,同时加强各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的功能。[4]学科融通有助于真正发挥实践英语学习活动的综合性与创新性。

(3)地方文化介绍。本土文化是“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载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若是从本土入手、从身边入手、从细微入手,那么参与其中便更为得心应手。地方文化的学习既能让学生积累英语知识,又能让他们深入理解了地方文化的精神内涵,有利于将优秀文化进一步内化为个人的意识和品行,文化自信倍增。以株洲为例,地方文化介绍的实践英语学习活动主题可以是炎帝文化、醴陵瓷器、攸县美食、茶陵清茶、南车高铁等。在地方文化的主题背景和地域优势下,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内,更可以走出校园,亲临其境,在真实情境中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

三、课外学习活动

1.“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主题教学研讨会。

每学期举办一次主题为“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教学研讨会。基于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进行拓展,教学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方面主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以及相关的发明与创造;精神方面主要包括哲学、科学、教育、历史、文学、艺术,也包括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社会规约和风俗习惯等。[1]32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整理上述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让学生进行英语剧本创作,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剧本修改。剧本的创作是源于英语作文且高于英语作文的一种有效的练习形式。这种创作不仅丰富了英语使用的情境性,更能体现语言使用环境的真实性。在“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主题教学活动中,道具、服装、灯光和舞美等设计也能锻炼学生的英语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协调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和活动驱动下,学生能感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强烈的文化自信。在真实自然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不是机械地背诵和简单地记忆,而是浸染在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春风化雨、受到熏陶、得到渗透,文化素养内化于心、外显于神。课堂布置的作业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的延续,让学生形成文化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

在研讨会的间歇,学生可以表演中国文化主题相关的节目,包括歌曲、戏剧(也有课本剧)、小品、相声和脱口秀等。这些表演对学生既是一种休息、一种表演,也是潜移默化的学习,同时参与活动的教师也得到放松。教与学不再枯燥,不再空洞,而是一种快乐。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主题研讨会,不仅能够造成强大的声势,而且可以影响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尤其是参与活动的教师。他们能够把这些理念和做法带回去,在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2.组织“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主题竞赛。

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均有Project板块,可利用该板块组织学生作品比赛,通过课内和课外的融合、教材与教学其他资源的整合、个人与小组合作的结合、英语与其他学科的联合来提升英语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习的纵向横向联系、学科整合、思维碰撞和智慧交融。

主题竞赛还可以是教材文本剧竞赛。通过教材的拓展资源进行改编,呈现出一堂“精彩的大剧”,实践英语学习活动。比如:第七模块第三单元的“医药”部分的“青霉素的发明”,拓展资源为“屠呦呦发明青蒿素”的语篇,可以改编成一个剧本。该剧本从屠呦呦的童年一直讲述到她获诺贝尔奖的时候。屠呦呦领奖的时候朗诵的“登鹳雀楼”,可以翻译成英语朗诵,以训练学生听、说、读、看、写等能力,还超越了2017年版课标,训练了译和演的能力。

3.利用好英语角这个“讲中国故事”的好场所。

要避免让英语角成为外籍教师唱独角戏的地方,让它变成开放的、互动的、大家都可以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天地。外教听了之后,必然要提问,通过情境化、思维化的对话活动,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会得到提高。由于要“讲中国故事”,学生在活动前必然会去搜索、求证故事的来龙去脉,这样他们更加了解了中国文化;由于要用英语讲,学生也必然要去查英语词典,要去斟酌语法,要去考虑表达方式,这样促使了他们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说的时候,通常是团队合作的形式,他们会有交流和群体互动。学生可以把中国故事用英语讲给外籍教师、外籍同学、外国朋友听,也可以演,还可以和他们共同演出。这样的过程是互动学习英语的过程,是实实在在的英语活动,是真正意义上实践了英语学习活动观。

4.英语广播站。

学校的校园英语广播节目要让学生听中国故事。这不仅仅有利于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也会让学生受到文化的浸润,学习到中国文化的地道英语表达方式。很多学校的广播系统有这样的内容播放,或早读的时候、或课间、或黄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有所收获。

5.学校经典英语剧。

经过历次活动的沉淀和累积,学校每年都可以创造出一批英语剧,各学校可以选取适合自己学校特色和实际的内容,反复打磨,多次演练,形成学校的经典剧目,同时一直传承下去,慢慢发展为学校的经典校本课程。如:湖南省株洲市外国语学校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之高老庄》已经成为该学校的经典英语剧,这些经典英语剧立足中国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在精益求精的基础上,由不同的学生来演绎,在不同的场合尽显文化特色。

6.国际交流活动。

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学校层面上还可以步骤大一点、目光远一点、影响深一点。比如:和国外学校缔结姊妹校、实行交换生项目。在“生活即教育、学习”的语境中,生活就是一部“大戏”,在这个真实的大情境里,每天都发生着精彩的独有的大戏。让国外的学生讲讲亲身体验和感受,回去后,他们会成为中国故事优秀的讲述者、中华文化优秀的传播者。这样的项目在株洲市南方中学、株洲市九方中学,已经常态化系统化,获得了很好的国际声誉。

学生作为交换生出国学习、参加出国游学等项目,除了能使學生更好地浸润在英语母语环境中学习好英语,还能让他们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每个学生本身就是一篇优秀的中国故事,他们深入异国生活,与之融为一体,就如同向世人展开中国故事书精彩的一页页。如株洲市八中、十三中的游学项目,除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更多的是收获了在文化交流中学生发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的惊喜。

学校内部和校际之间更要抓住这样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平台,可以开展“游学分享会”,可以和国外学校联合开发包含中外文化的校本课程,并设计在线交流项目,使学生、家长和教师都能够参与交流。[5]让更多学生在中外文化交融中,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感,成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1]32

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多元的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模式,它处处渗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西兼容、以生为主,为用而教,就是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必备的关键词。因此,教师的工作不是教语言,而是以实践学习活动为载体,教会学生使用语言;教学素材不仅限于书本,而更多源于生活、源于文化;学生学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要学会具备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夏谷鸣.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文化意识内涵分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2):95.

[3]刘道义.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8(6):3-8.

[4]田慧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5(1):3-8.

[5]许喆.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12):196.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