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漳州服务业发展现状的理性分析

漳州服务业发展现状的理性分析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08 15:30:05 点击: 推荐访问: 分析 分析仪 分析会

摘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就是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文章分析研究了漳州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为寻找加快提升发展漳州服务业的对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漳州 服务业 原因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240-02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研究“十二五”期间漳州市服务业提升发展策略,对于加快漳州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漳州经济社会向更高目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期间漳州服务业取得了长足进展。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劳动就业的主要渠道,在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发展现状

1.总量跃上新台阶,增速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漳州服务业总量不断壮大,200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387.77亿元。漳州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跨越100亿元台阶是1999年,为112.98亿元;跨越200亿元台阶是2005年,为218.46亿元;跨越300亿元新台阶是2008年,为374.33亿元。从时间看,漳州服务业从100亿元台阶跃上200亿元台阶,用了6年时间;而从200亿元台阶跃上300亿元台阶,却仅用了3年时间,发展提速较为明显。据统计,“十一五”前四年漳州服务业年均增长14.4%,比规划年均增长目标(11.3%)高出3.1个百分点;高出“十五”时期年均增长速度(10.2%)4.2个百分点,也高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13.6%,仅次于“八五”的19.2%和“九五”的15.4%水平而居于历史上第三个快速增长期。

2.服务业投资不断升温,吸引外资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全市对服务业的投资不断升温,吸引外资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前四年全市全社会投向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32.5%,比“十五”时期高出26.2个百分点,也分别高出同期第一、二产业6.7、2.2个百分点。2009年全市全社会投向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93.15亿元,为2005年的3.1倍,年均投资额为“十五”时期的2.3倍;所占比重50.6%,占据半壁江山,比2005年提高1.9个百分点。在吸引外资方面,2009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5172万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9.4%;服务业利用外资合同金额1.80亿美元,占比23.0%,比2005年提高8.7个百分点。不仅对外开放步伐大大加快,而且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

3.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经营主体呈多元化。随着服务领域的逐步开放,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服务企业进入服务行业中,资本结构呈现多元化,民营经济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成长壮大起来。2008年全市服务业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14.20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62.5%,比2004年提高13.2个百分点。在批零贸易业、餐饮业及公路水路运输业等行业,民营经济已经占据主导地位。2008年末全市拥有民营广告业207家、旅游业75家,分别比2004年增长4.2倍、1.1倍。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至400多家,从业人员两万多人,年实现利税10亿元以上,其中有80家以不同方式成立了研发机构。目前,民营企业拥有全市66%的专利与74%的技术创新以及82%的新产品开发。

二、影响与作用

1.正逐步成为漳州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十一五”前四年漳州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0%,比“十五”时期年均水平提高了3.0个百分点。服务业正逐步成为漳州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2.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日益增强。2008年漳州服务业从业人数为74.93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数的比重为28.0%,分别比2000、2005年提高3.9、0.2个百分点。改革开放30多年,漳州从业人员共增加了27.50万人,其中服务业就吸纳了新增劳动力的25.2%,服务业对就业增长的贡献度占到三次产业的1/4强。

3.逐步成为漳州税收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十一五”前三年全市服务业各项税收收入年均增长率达43.5%,高于全部税收收入增幅19.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部税收收入增长平均贡献率达64.4%;其中2009年全市服务业税收收入54.15亿元,占到全市各项税收收入的50.2%,比2005年提高11.0个百分点。

4.促进了生活质量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在传统服务业基础上,各种新兴服务业态发展迅速。餐馆、超市、酒店……各种商业场所如雨后春笋,方便了百姓生活,丰富了城市内容;金融、旅游、地产等各类服务业态似争流百舸,引来了四海客商,繁荣了城市经济,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有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5.提高了企业研发能力,增添了漳州发展动力。“十一五”期间,全市通过研发平台建设和增加科技费用投入,提高了企业研发能力,为漳州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截至2008年底,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3家,其中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全省仅3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9家,年创产值超过300亿元。其中,2008年按照国家新标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6家,数量居全省第二,仅次于福州市(厦门市除外)。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量不足,比重偏低。200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为387.77亿元,占全省的份额7.8%,比2005年减少0.8个百分点;总量分别为泉州、福州、厦门的35.7%、35.8%、47.5%,所占份额也比2005年回落1.4、0.2、2.9个百分点,表明漳州服务业规模虽有扩大但增速仍不快,总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十一五”前四年漳州增速为14.4%,低于莆田的14.9%、龙岩的14.8%。从国际比较看,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在60%以上,主要发达国家更高在70%以上,而中低收入国家也有43%的平均水平。我国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也已达到70%,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漳州200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34.9%,分别低于全国的42.6%、全省的41.5%水平,比厦门、福州、泉州分别低了15.4、8.1、1.3个百分点,在全省九地市中仅高于莆田、三明、龙岩而居倒数第四位。可见漳州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远落后于第二产业,从“工业经济型”社会向“服务经济型”社会转变还任重道远。

2.结构调整缓慢,现代服务业明显滞后。(1)虽然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教育培训、动漫、创意等需求潜力大的各种新型业态层出不穷,提升了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对制造业的支撑能力。但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2009年仅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3个传统服务业的增加值在全部服务业增加值中的比重高达39.7%,而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比重还比较低。2009年全市金融业在全部服务业增加值中的比重4.9%,低于全省的12.4%、福州的12.9%、厦门的17.9%、泉州的8.7%,在九地市中最低。如何优化和提升服务业结构,在继续发展传统服务业同时,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主导地位是漳州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2)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且结构不合理。2009年漳州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9.4%,服务业利用外资合同金额占比23.0%,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17.4、13.3个百分点。引资领域基本上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而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几乎无涉及,引资结构不尽合理。

3.服务业就业比重提高偏慢,潜力尚待发挥。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服务业是容纳就业的主要领域,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超过2/3,即使发展中国家也在50%左右。而2008年漳州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28.0%,远低于全省的33.3%、全国33.2%的水平,与“十一五”规划目标(50%以上)相比,差距太大。漳州服务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服务业就业比重提高偏慢,就业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与漳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十一五”前三年服务业就业年均增长3.9%,低于全省的5.9%,比“十五”低0.75个百分点,而全省则增速加快1.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市就业增长的贡献率29.4%,低于全省的51.4%,比“十五”低41.2个百分点。服务业就业比重小幅攀升—仅提高0.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不到0.1%,低于全省的0.7%,也低于“十五”年均0.7%。而第一产业比重43.6%,远高于全省的31.1%。这既反映了漳州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实,也说明服务业吸纳就业的潜力还很大。

4.缺乏规模化经营,企业竞争力不强。目前漳州服务业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还较少,中小企业发展也不充分,商贸、住宿、餐饮业多为个体经营,整体竞争实力不强。2008年全市限额以上零售贸易业194家,占比6.6%,低于全省的8.9%,仅比宁德6.5%高、与南平并列。全市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只有48家,与福州的244家、厦门的193家、泉州的187家相差太远。限额以上住宿、餐饮占比19.3%,与全省的27.3%悬殊太大,仅高于龙岩17.1%,居全省倒数第二位。从限额以上住宿业法人单位数看,五星级全省26家,漳州没有;四星级全省68家,漳州5家;三星级及以下全省371家,漳州19家。2008年全市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平均销售规模为0.21亿元,低于全省0.39亿元,全市242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零售额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1.9 %,低于全省的34.1%。其他服务业企业户均营业收入147.64万元,低于全省的292.72万元,与泉州的346.06万元相差悬殊。

5.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不协调。“十一五”前四年漳州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4%,低于工业增加值的增幅17.4%。服务业比重34.9%,其中生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仅达到42%,而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一般达到70%,生产服务业占服务业经济的比重也可达到70%,被称为“双70”效应。从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上看,生产服务业是经由制造业(或服务业)企业将其内部服务活动分化出来后出现的。从制造业企业内部服务活动的分化来看,除了物流运输外,其他行业生产服务的外包程度明显偏低,以设计研发活动为例,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R&D活动经费支出为8.15亿元,仅占全省的9.7%,而福州、厦门、泉州三市占全省的77.2%。有限的科技研发活动又没有从企业内部活动中分化出去。全市R&D活动的外部化水平为3.2%,低于全省的7%,制造业内部服务活动不能尽快分离将严重制约生产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大量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脱离出来,而“十一五”前三年服务业从业人员仅净增8.1万人,略低于城镇人口的净增量。可见,全市服务业发展滞后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要求。

6.发展的地区结构不平衡。2009年漳州市区、龙海县及漳浦县三地的服务业增加值占了全市的65.8%,其中市区占了全市总量的34.7%,份额超过其他七个县(34.2%),而人口只占12.6%;市区人均服务业增加值水平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8倍,而其余九个县、市人均水平都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最低的诏安县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除市区外,9个县只有3个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服务业占GDP比重最高的与最低的差距高达23.6个百分点(2005年高达26.4个百分点)。与2005年相比,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的只有龙海县、漳浦县、南靖县、华安县,分别提高2.4、1.7、1.7、0.1个百分点,其余均为下降。

四、产生的原因

1.第二产业总量不大,对生产性服务业有效需求不足。2009年漳州市第二产业增加值506.86亿元,占全省的份额8.7%,比2005年提高0.7个百分点,但总量不大,只为泉州市的28.2%、福州市的42.3%、厦门市的64.5%,其中工业增加值440.41亿元,占全省的份额比2005年提高1.1个百分点,但总量也仅为泉州市的26.5%、福州市的43.7%、厦门市的65.7%。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总量不大,对服务业尤其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需求还不旺,拉动作用还比较小,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关联度还比较低,导致产业价值链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市场需求。同时漳州市目前处于工业化中前期的发展转变中,工业自身积累的动力仍较强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对服务业的投入,影响了漳州市服务业的更快发展。

2.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对生活性服务业有效需求不大。2009年漳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16元,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19577元,位居厦门市、泉州市、福州市、莆田市之后。2008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270元,低于全省的25702元;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54元,高于全省的6680元,位居第四位。同时居民更多投向食品消费支出,2008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4.1%、46.2%,分别高出全省4.4、0.2个百分点,这些制约着全市居民对生活服务业的有效消费。

3.城镇化水平偏低,集聚服务业生产要素能力不够。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能提供一定范围内相对密集的人口、相对集中的企业群和相对收入较丰的有购买力的人群,有为服务业提供资本、劳动、科技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如健全和多渠道的融资体系、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技能背景的劳动者、丰富的科技资源、灵活的科技创新和科研转化体系等。城镇化水平越高,集聚服务业生产要素能力越强,反之亦然。2009年漳州市的城镇化率为43.3%,比2005年提高4.6个百分点,但水平偏低,不仅低于厦门市、福州市、泉州市(分别低了38.3、15.7、9.0个百分点),也低于全国的46.6%、全省的51.4%的平均水平(一般工业化初期城市化率为37%以上,工业化国家则达到65%以上)。滞后的城市化水平,致使服务业发展缺乏需求基础;制约了服务业在发展规模上的聚集效益。

4.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对服务业发展的引导扶持力度偏弱。(1)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从体制上看,城乡分割依然存在,长期向城市和工业倾斜的收入分配格局没有根本改变,这些不利因素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经济良性循环,导致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呈继续扩大之势。使得城市化水平不高的漳州市,工业的发展未能形成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2)事业单位改革相对滞后。某些服务领域至今仍被当作非生产性活动,如教育科研、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医疗卫生、后勤服务、市政服务等部门,由于过于看重其社会公益性的一面,缺乏培育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竞争需要的服务经济主体,从而抑制了其发展。(3)服务领域垄断行业改革滞后。“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尚未建立,行业垄断,限制经营等现象还大量存在。对外开放度低,金融保险、医疗、旅游会展,市政公用、邮电通讯、科技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的开放步履艰难。服务业发展的软硬环境仍不宽松,外资和市外资金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较小。(4)考核取向产生偏差影响。为了追求短期的GDP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优先发展工业是各地方政府共同的选择。由此导致产业结构雷同,相同制造业供给过剩,效率下降,没有形成区域差异性分工,也间接地影响到服务业要素的流动,即没有充分发挥区域互补优势发展服务业。(5)管理创新不够。漳州市服务业管理仍然缺乏合理而有效的运行机制—一直处于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状态,缺乏统一规划、协调、监测。各个县从自己空间布局和经济需求角度出发,片面追求“大而全”各行其是,“一窝蜂”匆匆上阵,容易造成重复投资、同质和无序竞争,不能突出优势和特色,从整体上反而削弱了全市服务业的竞争力,影响了可持续发展。以财税、工商、信贷、土地和价格等为内容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尚未形成,政策推动不足。体制机制不活,已成为阻碍漳州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6)诚信体系的缺失。工业企业将本来由生产企业自己完成的会计、审计、研发、设计、信息、物流、技术咨询、广告营销等各种服务性业务加以剥离,发包给不同的专业公司来做—服务“外包”。这就要有一个诚信度很高的经济环境,能够保证大量的外包业务按时按质完成,外包契约能够得到连续、顺利的履行,使各方的利益关系得到维系和保证。但目前我国存在社会经济生活环境中部分诚信体系的缺失。

五、结束语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将由过去的比例关系的调整,转向以强化薄弱环节为主的功能性调整,现代服务业将是“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根据国内外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和漳州市的实际, 我们认为加快发展漳州市服务业的重点是:“十二五”期间,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会展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涉农服务业等六大生产性服务业;二是大力培育旅游业、房地产业、创意产业、休闲养生业等四大新兴服务业;三是全面提升流通服务业、社区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等四大传统服务业;四是推动厦门市和漳州市两地服务业互动发展,进一步深化漳州市和中国台湾地区服务业的合作。

(作者单位:中共漳州市委党校 福建漳州 363000)

(责编:吕尚)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