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畜牧业向智能化、大数据应用转型升级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究高职卓越兽医的内涵及其能力模型,探索支撑卓越兽医培养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路径,为国内高职兽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
[关 键 词] 兽医;能力模型;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9)06-0104-03
2013年12月,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出台《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提出的重点任务就是突出立德树人,大力培养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动物医学专业是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传统优势专业,基于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建设任务,拟在现有高职兽医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卓越兽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建设支撑卓越兽医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培养具备职业认知、疫病检测、疫病诊治和疫病防控能力的[2]、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的临床应用型兽医人才。
一、卓越兽医培养及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理论思考
(一)多元智能理论是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支撑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基础
西方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多元的、有差异的,组合也是千差万别的。真正的智能不是记忆一堆知识,而是解决问题或者制造产品。如果没有理解所学,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不能运用所学知识于具体情景中,那就没有发展智能。智能培育的共同目标应是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其创造才能。此理论给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了启示[3,4]。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现代实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智力提升高低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技能学习的优劣[5]。传统课堂内,教师仅凭在教室描述发病过程和诊治要点,在实验室里示范操作技术,难以有效帮助学生建构兽医实际岗位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特别是临床思维和职业认知。因此,卓越兽医培养中必须开展校企合作,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平台建设要直面学生智能发展差异的实际,尽可能地创造与设置具有先进性和多样性的个性智能培养场景,满足差异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从而支撑对传统固定统一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我校的“互联网+现代畜牧业”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现代畜牧业科技实训基地、农产品电商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等开放性公共技能实训基地内,教师能够在多维度和多层次的教学实践中,把知识和技能传授作为教学中心工作,开发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等智力元素,培养学生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推动职业兽医培养由单一性的专业学习向专业学习与创业教育相合的方向转变,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支撑教学内容改革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个体对知识的理解依赖于经验;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主建构的;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6]。建构主义理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对高职教育教学,尤其是“职业技能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职卓越兽医的培养目标是“具备初步的动物疾病预防诊治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的临床应用型兽医人才”,对胜任畜牧兽医相关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教学的重心,其中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是关键[7]。学生的经验与背景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便不一样,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不取决于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多少。例如,以往在讲授某个重要传染病的防治时,教师只能结合图文资料进行统一描述,很难让学生直观、准确地理解该传染病发病、诊治和转归的全过程。如果依托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实施教学内容改革,将原有的疾病诊断防治等综合性的教学内容进行拆分:学生先在实验室学习病原知识和检测技术,然后在动物医院学习诊断技术培养临床思维,接着在养殖场学习疾病的监控防治技能,最后在综合实践中将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学生得以在真实职业环境下真学真做,通过充分地“观察、判断、实践、理解”完成对各类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建构。因此,为了实现高职卓越兽医的培养目标,应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
二、高职卓越兽医的内涵及其能力模型
(一)高职卓越兽医的内涵
兽医是利用医学方法促进动物(包括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水生动物)机体与微生物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一类工作者。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现代兽医工作不仅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在减少人兽共患疾病危害、提高动物性食品卫生质量、改善环境卫生、服务人类健康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8]。高职卓越兽医是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较扎实的兽医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技能、具备初步的动物疾病预防诊治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的临床应用型兽医人才”。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研究的高职卓越兽医培养不同于北京农学院的“卓越兽医师计划”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卓越临床兽医培养项目”。卓越兽医师计划培养的是在兽医这一大支队伍中,拥有着动手能力强于优于其他兽医的卓越者;卓越临床兽医培养项目借鉴美国驻院医和人医科室轮转制度,从取得研究生推免资格的本科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培养技术性、实用型、小专家级临床兽医。因此,这两者都是培养精英兽医的拔尖计划。而我们高职卓越兽医培养的是对信息技术、食品安全、绿色食品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深刻理解的“高素质、厚基础、强技能、广适应”临床应用型兽医人才,他们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进行畜牧生产一线作业,包括参与动物防疫计划的执行,完成常见疫病的检测并通过疾病检测数据分析结果,实施动物疾病的临床预防、诊断及治疗。
(二)高职卓越兽医的能力模型
由于生源不理想、专业教材知识更新慢、实训室功能单一与生产实际脱节等客观原因,我国现阶段培养的高职兽医人才存在综合素质不高、创新能力差、实践能力低等诸多问题,不能满足畜牧业强力发展的需求。同时,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正带动畜牧业的智能转型,行业和社会的发展对兽医技术人才的职业能力提出了富有时代特征的新要求,如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动物医院和养殖企业管理的智能化、动物疾病监测和诊治的智慧化等。职业能力需求分析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础[9]。因此,要开发新的卓越兽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高职卓越兽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首先要结合目前人才培养的问题和行业发展的趋势,通过对岗位群和专业目标定位的再分析,明确高职卓越兽医的职业能力结构。
我们对高职卓越兽医的能力结构进行了具体分析(见下表)。培养中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强化学生职业道德、临床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在毕业前能够达到执业兽医师的任职条件,毕业后能够在兽医相关职业链和岗位群的择业范围内,应对职业流动和岗位专业素质提升的要求,具有适应行业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并参照卓越兽医的能力结构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将其划分为职业基础课程、疾病检测课程、疾病诊治课程、疾病防控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五个模块(见下表),模块的学习顺序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岗位工作过程相适应。学生在前四个模块中各学习一类核心技能,在第五模块中强化综合实践。教改实践中应注重引导企业实质性地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对实训平台的开放性实习实训教学环境逐步创新优化,提供学生有针对性的与“现实生产场景”交互的经历,丰富他们的实践体验,为育人提供优越的条件。
三、支撑高职卓越兽医培养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路径
近年来,国内动物医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医学学院在原有校内基地基础上,逐步扩大和完善种猪饲养场、蛋鸡饲养场、饲料厂等实习基地的建设,建立了动物医学学院附属动物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等校内实训基地,增加了黄牛冷配技术、猪人工授精技术、肉鸡养殖技术等适合社会用人需要的项目,逐步形成了种、养、加于一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校内实训基地,并以此为基础改革顶岗实习制度;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与广西宏华生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学校内共建了自主联合式生产性教学实训基地,在基地讲授两门核心课程并设立“宏华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临沂大学与山东龙盛农牧集团共建了动物医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并构建“3+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建设了动物医院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将参加实践的学生分成初、中、高三级,依据不同的培养模式分级培养。实践证明,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职卓越兽医的关键途径。
虽然国内动物医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在兽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国内高职动物医学专业实训基地与国际一流实训基地相比,在建设主体多元化、资源开发联合化、实训项目体系化、功能多样化、管理智能化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同时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弱,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和运营模式也有待改进。
我院依托“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校企联盟)”“国家级(泰州)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中国(泰州)医药城”,面向现代农牧业专业群,与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建设了现代畜牧业科技、中药科技、农产品电商创新创业三大开放性公共技能实训基地。2017年校又成功申报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项目《“互联网+现代畜牧业”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和《动物药学专业群校企协同育人实训平台》。在以上实训平台的申报和建设中,我院对卓越兽医培养及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建设开展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路径与运行机制。以培养动物医学类专业人才“职业认知能力、疫病检测能力、疫病诊治能力、疫病防控能力”四大能力为目标,充分整合动物解剖标本馆、动物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教学动物医院等校内实训基地以及现代牧业、上海新农、常州康乐等校外实践基地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将课程与实训平台对接,重构“平台+课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进站(企)锻炼、学生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活动、助企兴农服务、职业素质拓展等六大功能,形成了动物医学类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四能递进、六位一体”的建设路径和运行机制(见下图),有效地支撑了卓越兽医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宏娟,柳巨雄,解胜男.创新兽医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1):259-261.
[2]朱其志,徐婷婷,袁華根,等.基于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以农业高职院校动物医学类专业为例[J].职教通讯,2017(26):46-48.
[3]张冬梅.多元智能理论述评[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8):130-131.
[4]钟祖荣.人人有八能,扬长育成才: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基本观点[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3(11).
[5]陈银杏,曾青云.多元智能理论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5(13):144-148.
[6]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全球教育展望,1999(1):35-39.
[7]宋专茂.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理论基础和现实诉求[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6-9.
[8]王怡,张姣姣,向海洋,等.加强高校兽医实验室安全防护建设,促进兽医教育的健康发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5):160-162.
[9]赵文平,郭思彤.职业能力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模式构建[J].职教论坛,2016(18):5-10.
◎编辑 尚思达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