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就需要有新思路,需要充分清醒认识现在所面临的新的国际产业发展环境,应全面布局,进行其产业风险管理。
就全世界经验来看,一个大国想改变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新进入者面临着旧有产业格局的重重约束。现有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是二战后形成的,只是在1973年石油危机和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产业分工格局在发达国家之间有所变化,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是最新一次,也是二战后最深刻的一次国际产业分工变动,为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一、必须面对七重大风险
我国企业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是通过改革开放前30年的建设,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产业链比较完整。第二个特点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我国工业参与国际分工,制造业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释放,制造业的整体优势比较明显,但在国际产业分工价值链上仍处于低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如果想要我国企业通过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在新的国际产业分工中取得竞争优势地位,就必须首先看清企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具体而言,我国企业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会面临七重风险:供应链风险、市场需求风险、进入者风险、技术替代风险、内部竞争的风险、政策风险和资本(金融)风险。
1、供应链风险。企业的供应链,包括原材料、技术和设计等是企业国际竞争中的命脉所在,在过往的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通过其跨国公司垄断如石油、铁矿石等国际市场大宗原材料的价格,限制技术转让、保护专利等手段取得产业竞争优势。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为了在新一轮的国际产业竞争中继续保持优势,对中国的技术转移日益趋于谨慎;在涉及核心技术的生产领域,跨国公司越来越倾向于在中国建立独资公司以防止核心技术扩散到我国民族经济体系;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通过构建“专利池”的方法,对中国引进技术和组合式创新实施围攻,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进行路径锁定。
2、市场需求风险。战略性新兴产业因为是着眼于未来长期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短期看,限于产业发展和技术瓶颈,市场需求有待培育,最典型的就是电动汽车,受制于技术研发,产品成本居高不下,成本过高导致价格没有优势,进一步限制了产业发展规模,仅仅依靠政府采购只是杯水车薪,而国外市场随着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国际市场出现萎缩局面,如何化解可持续发展风险关系到企业的生死。
3、进入者风险。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是新技术与新产业的高度融合,对进入企业有着比较高的技术和资本要求,进入门槛应该是比较高的。但是由于在我国很多新兴产业领域企业不具有核心技术,对于新兴产业偏重于制造环节,准确说是偏重于组装,导致整个产业进入者过多过滥,低价竞争,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例如在新能源领域,中国的风能、太阳能设备制造能力,投资量,占据世界前列,但核心装备和技术几乎全靠进口。我国太阳能电池材料生产和组装能力强,但太阳能镀膜核心装备靠进口。风能组装能力大,但关键控制系统靠进口。发展新能源成为各种类型企业的战略重点,造成的结果就是这个行业一盘散沙,竞争力低下。
4、技术替代风险。全世界目前处于新的技术革命前期,新技术层出不穷,技术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如果企业对技术发展动向把握不准,很容易导致企业巨大的投资风险,这方面的教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表现尤为明显,我国企业花巨资投入兴建3G网络建设刚具备雏形,4G网络的技术就已经初露端倪,造成整个行业宽带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并未缩小,网络演进面临体制机制的艰巨挑战,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信息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日益凸显。
5、内部竞争风险。由于我国各个行业产业整合度不够,企业偏重于制造环节,进入门槛比较低,普遍依赖于高投资和海外市场,在两头在外的产业发展格局下,彼此之间大打价格战成为常见现象,整个行业里所有企业都面临过度竞争的风险。随着我国政府提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种国有企业抢项目、抢市场和内部过度竞争的现象值得警惕。
6、政策风险。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处于动荡之中,而且短期看不出来有平稳的迹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现状,频繁调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着眼于长远发展,短期的政策和产业长远发展之间会出现不匹配的情况,造成企业发展前景不明,进退失据。
7、资本风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短期市场需求还有待启动,技术研发投入巨大,产业整合需要大量资金。但资本市场的资金在金融危机的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下,投资趋于保守,这就给需要大笔资金投入的企业带来资本不匹配的风险。
二、全面布局化解风险
我国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就需要有新思路,需要清醒地认识现在所面临的新的国际产业发展环境,应全面布局,进行其产业风险管理。从建立供应商联盟、培育市场需求、消融潜在进入者、关注新技术和新流程、协调同行竞争、充分理解把握政府产业政策和发挥资本市场力量七个角度确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
1、建立供应商联盟是国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产业布局的关键。
不注重供应链的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会陷入“大而不强”的发展瓶颈。选择这样的战略,是充分考虑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为未来产业发展布局,如果在开局之初,上游供应链为跨国公司控制,如现在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和电动汽车产业,产业发展短期内依靠资本市场的力量,或许可以取得量的扩张,但长期的发展前景必然会受到重重限制,因此,国有企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首先要依据发展战略,与上游供应商建立紧密的联盟关系,这也是国际跨国公司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取得战略优势的通用做法,比如在上一轮的国际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微软和英特尔的战略联盟为两家公司取得在新兴产业中竞争优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这样的战略布局,为两家公司在这轮新兴产业发展中奠定了20多年的竞争优势。
2、培育市场需求是国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根本目的。
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仅仅有战略而不能形成产业,产业发展就会陷入“强而不大”的困局。我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为了国家安全需要和工业布局平衡需要在北方地区建立了大批工业企业,尤其是军工企业,对实现国家工业战略布局居功至伟,但是相对而言,以往的战略性产业需求培育得不够,仅仅依靠政府采购不能满足企业“做大”的目的。在这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在产业发展初期要依靠政府采购需求,更尤其要注重利用各种方法积极培育市场需求。二战以后,第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工业能够取得持续发展,核能由武器向民用发电转换起到了关键作用,世界主要大国的核工业几乎都是建立在不断由军工向民用转化,不断培育新的需求增长点的基础之上。最新一轮IT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与美国军方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创造对IT技术的需求密不可分。因此,我们更要放眼世界,学习各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功经验,不断延伸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产业链,做强做大。
3、消融潜在进入者是国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战术。
以苏联解体为标志,本轮全球化进程已进行整整20年,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一国很难关起国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展开国际合作,而在这种合作过程中,往往需要的是一种既合作又斗争的战术,跨国公司背后是世界主要大国的国家战略,没有一个国家希望在未来的国际产业竞争中居于劣势,因此通过合作,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规则,通过知识产权,像特洛伊的木马一样展开国际合作,从内部瓦解后发国家的产业竞争优势成为跨国公司的常用战术。在本轮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不应该也不能再重复大型飞机制造业在国际合资以后产业发展受阻的教训。在国际合作中牢牢把握产业主导权,从规则、知识产权、资本、人才争夺等各个方面预先做好规划,在国际合作中以我为主,既斗争又团结,在斗争中求团结,在团结中占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4、关注新技术和新流程应是国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题中之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技术与新产业的高度融合,现在世界科学技术处于发展的平台期,正在孕育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因此,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负责人要高度关注世界范围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电子技术革命的时期,索尼公司抓住发展机遇,自主创新,把握技术发展潮流,20年时间就成为这个新兴产业的领导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索尼公司在1990年代固步自封,忽视数字技术的革命性进展,在这一轮IT产业发展中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这样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同样,随着IT技术的发展,世界范围的企业管理也发生革命性变化,世界级的跨国公司正在进行“流程再造”和“企业再造”,管理的进步与技术应用可以起到叠加效应,现在闻名世界的谷歌公司并没有发明搜索引擎技术,但是因为谷歌公司采用了新的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在上一轮新兴产业一即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反而异军突起,成为上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先者。因此,我国国企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世界范围的技术进步,也要同样重视世界范围跨国公司的管理改进。
5、协调同行竞争是国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急需关注的要害。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的第一要义是国家战略,国有企业作为执行国家战略的具体单位,更要注意在同行竞争中以国家利益为重,具体说,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为重。坚决不能在同行之间大搞价格战,大搞恶性竞争,损害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钢铁产业产量世界第一,但是钢铁企业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结果整个行业受制于国际三大铁矿石巨头;就整个地球资源而言,铁矿石是最普通最常见的资源,恰恰是我国钢铁行业的散正好成就了国际铁矿石巨头的产业优势和丰厚利润。而我国真正具有优势的稀土,资源优势却因为同行的恶性竞争而无从发挥,这样的教训我们在新一轮的产业发展中应当坚决不再犯同样的失误。
6、充分理解和把握国家产业政策是国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提。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是静态发展,而是动态跟进。世界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尚需时日,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更多依靠调整结构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完成。但就具体政策而言,会经常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这势必会对国有企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影响,因此,充分理解和把握国家政策,尤其是产业政策走向,对于国有企业负责人尤其必要。
7、发挥资本市场力量是国有企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力工具。
观察全世界产业格局的变化,资本的力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基本发展路径是财政投入启动资金——间接资本市场——直接资本市场三步发展路径,资本市场从生产和需求两个角度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德国的光伏产业就是政府通过银行资金帮助企业生产制造,从政府补贴和最终用户两个方面同时入手,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在国际流动性泛滥,欧美各国面临紧缩的格局下,我国国企更要利用国内国际资本需要新的产业增长点的有利时机,以我为主,充分利用资本力量从供需两个方面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
作者简介:
时杰,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有企业颇有研究,完成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中共中央统战部课题),“中国式管理”(中国企业家联合会课题)等一系列课题。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