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因“人勤地熟、年年丰收”而得名。近几年来,针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常熟人民进行了创新实践,收获了经济效益,积累了独特的经验。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常熟还进一步借鉴先进经验,依托惠农政策和长三角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科技引领、装备配套、管理先进为导向,集设施化、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常熟实际的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之路。
一、常熟率先基本形成农业现代化的良好格局
目前,常熟高效农(渔)业面积占54.8%,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占14.8%,高标准农田占57%,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为83.2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70.8%,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81%,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比重99.3%,农民人均纯收入超17000元。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面积比重78.23%,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9.6%,陆地森林覆盖率16.3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144.23亿元,持证(上岗证、资格证、合格证)农民占15.21%,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100%,市镇农业服务体系健全率95.8%,市镇两级拥有各类农技人员488名。综观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对照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全市的农业现代化率超过83%,已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格局。
二、常熟率先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从有利条件看
有力的政策引导。江苏省委已经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加快率先发展进程的战略举措,进行了科学部署。同时,市委、市政府大力倡导发展现代农业,为具备发展潜力、科技领先的农业创业团队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
发展现代农业环境优越。常熟境内地势低平,历来以种植业为主,且著名特产丰富,自古“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是最具代表性的江南鱼米之乡。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套精耕细作的种养文化,种养水平较高。
现代农业科研基础扎实。常熟历来重视农业科研创新,建国初期就建立了农科所,目前总投资已经超一亿元。“八五”以来农业科技取得了多项国内领先研究成果,先后育成“太湖粳系列”、“常农粳系列”、“常优系列”水稻品种(组合)、不育系十六个,其育种速度及育成组合的综合性状水平堪称同类城市领先,并得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肯定与赞许。
从制约因素看
农业科技发展有待深入挖掘。农业科研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目前全市优秀的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匮乏,地方优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不强,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发挥不够。
农业经营者素质急需大幅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导致务农劳动力素质大幅下降,大部分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观念老化,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不高,对现代农业经营形成了人才制约。
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亟待提升。市镇两级财政对现代农业发展财政支持力度还需加大,改变农田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的状况,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标准化池塘改造任务还十分艰巨。同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业可利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耕地资源保护和农业生态环境压力依然较大。
精通现代农业管理的领导干部明显不足。部分镇村两级农业领导年龄偏大、专业技能很难跟上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同时农业科技人才引进不畅,导致镇村两级农业科技人才服务能力不强、贡献效果不佳。
三、常熟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创新举措
优势主导产业提升工程。继续按照“水稻规模化、水产标准化、蔬菜设施化”的要求,大力提升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质量;继续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推进常熟董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新型物流销售;重点发展和建设辛庄佳盛区域的万亩园艺基地和尚湖区域的时令优质果品基地,整合提升支塘干亩葡萄基地;以沙家浜现代渔业产业园为核心,推进锡太路沿线高效水产养殖带建设。总之,从整体上大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使主要农产品产出水平创全省标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工程。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扶持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创新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增值利润。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鼓励开展商标注册、原产地保护,整合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参加国家、省、市农产品展销会,扩大本地优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我市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工程。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型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载体,加强与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对接,大力推广各类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艺。加大政策性财政投入,优先支持品种的引进试验、适应性驯化和良种繁育,大力发展种子种苗基地化和商品化生产;加大蔬菜信息化、智能化育苗中心的建设与运行,标准化秧苗供应要占到50%,加快水产育种遗传中心建设,为本地渔业生产提供优质种苗。启动实施农业科教信息全覆盖工程建设,形成以“一信二网三电”信息服务平台为主导,镇村信息服务站点为主体覆盖全市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及时为农民服务。健全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实现农技人员进村服务全覆盖,提高农业科技到位率和入户率,全面提升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整合集聚各方面资源,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契机,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加快农机化发展,由粮食生产机械为主,向林、牧、副、渔、果、蔬等各领域拓展,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全面开展标准化生产,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积极推广生态高效种养结合的环境友好型先进实用技术,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力度,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缓释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强化产地环境与产地准出制度建设,推行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制度,依法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严格市场准入机制,推行“产地与销地”、“市场与基地”的对接与互认,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工程。职业农民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主体,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要继续落实培训经费,完善多层次培养机制,以农科所为基础,增挂“常熟市农民培训中心”牌子,各镇成立分中心,健全组织,完善体系,配强师资,成立农民培训讲师团,分对象开展对种养专业户、基层农业干部、农技人员、农业合作组织人员的创新创业、实用技术、经营管理培训,通过各种培训、交流、参观等活动,帮助他们获取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并组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不断扩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农村的覆盖面。总之,要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加强示范引导,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农业。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在全市形成一支有一定规模、涉及农业各产业门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梯次型职业农民队伍,使职业农民成为常熟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作者系常熟市农业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许筠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