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评价

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评价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06 17:40:06 点击: 推荐访问: 临床 临床医学 临床应用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体针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抑郁和焦虑评分、患者满意度和止痛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29/30)和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抑郁和焦虑评分、患者满意度和疼痛停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方氏头皮针; 体针; 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Fang’s scalp acupuncture and body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Method: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postherpetic neuralgia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 2013 to Dec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body acupuncture treatmen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body acupuncture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Fang’s scalp acupuncture treatment.Efficacy,VAS,PSQI,SAS,SDS,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the time of stopping pai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he treatment.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80.00% and 96.67%,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VAS,PSQI,SAS,SDS,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the time of stopping pa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Fang’s scalp acupuncture and body acupunctur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and it has a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Postherpetic neuralgia; Fang’s scalp acupuncture; Body acupuncture; Clinical efficacy

First-author’s address:Chancheng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of Foshan City,Foshan 5282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1.007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患者治愈后皮损区出现疼痛超过3个月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是带状疱疹患者康复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深在性疼痛或自发性灼痛、跳痛,异常性疼痛、瘙痒及感觉过敏,阵痛性刀割灼痛或者疼痛,单侧发病[1-3]。研究表明,带状疱疹结痂后1个月、3个月和1年PHN发病率分别为19.2%、7.2%和3.4%,且常发于老年患者,一旦发生很难治愈,给患者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5]。本文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研究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2月本院治疗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14例,女16例;年龄39~76岁,平均(61.5±8.7)岁;病程3~17个月,平均(12.4±4.6)个月;发病部位:头面部8例,胸肋部10例,颈部6例,腰腿部

6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7~77岁,平均(60.6±8.3)岁;病程3~19个月,平均(12.6±4.7)个月;发病部位:头面部10例,胸肋部8例,颈部7例,腰腿部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发病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选患者均自愿作为受试对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受试者退出条件

1.2.1 诊断标准 符合国际疼痛协会(IASP)和《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规定的慢性疼痛的时间标准:有带状疱疹病史,疱疹结痂并脱落后局部持续疼痛时间超过3个月者即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

1.2.2 纳入标准 (1)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诊断标准;(2)排除可导致躯体疼痛的其他疾病;(3)患者生命特征平稳、精神和感觉状态正常,可自主配合治疗;(4)取得患者同意后纳入受试对象。

1.2.3 排除标准 (1)疱疹尚未消退,处于急性期患者;(2)非疱疹性神经疼痛;(3)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4)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妇女;(5)患处同时伴有其他皮肤病;(6)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如泛发型带状疱疹,眼、耳带状疱疹及脑膜带状疱疹等。

1.2.4 受试者退出条件 (1)治疗过程中患者依从性差或不能进行随访;(2)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恶化,无法按原治疗方法继续治疗。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体针按局部阿是穴取穴治疗,在病变部位局部阿是穴围刺。针具均选用华佗牌铜柄无菌针灸针,根据发病部位不同选取不同规格的针灸针,在头面部采用0.25 mm×13 mm或0.3 mm×25 mm针灸针针刺,躯干及四肢采用

0.3 mm×50 mm针灸针针刺,在距带状疱疹结痂边缘约0.3 cm处进针,针尖与皮肤呈15°进针,沿皮下围刺,具体操作方法:进针方向均沿病变神经走向由远端向近端透刺;在病变神经之下,与神经平行透刺1针;与病变神经呈45°,在其两侧各透刺2针;按每个病变部位均施5针。所有针刺用捻转及提插补泻法,留针30 min,1次/d,共治疗2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方氏头皮针治疗。取穴:依照方云鹏主编《头皮针》(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和方本正主编《方氏针灸创新之一头皮针》(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的相关论述取穴:冠矢点,伏象相应部位,伏脏相应穴区、记忆、信号;具体为:头面部及颈部穴位:冠矢点、伏象头颈部,伏脏上焦、记忆、信号;胸胁部:冠矢点、伏象上背、中背、下背,伏脏中焦,记忆、信号;腰腿部:冠矢点、伏象腰部、腿部,伏脏下焦、记忆、信号。操作方法:常规皮肤消毒后,选用华佗牌铜柄无菌针灸针(0.25 mm×13 mm),快速“飞针直刺”,直透骨膜。(施针前,先选准穴位,要求进针方向要与穴位所在平面保持垂直,用拇指、食指、中指在距针尖半寸处将针挟紧,保持针体平直,垂直进针;施术时,以肩带肘,以肘带腕,以腕带指;在施术后期,上臂完全放松,呈惯性运动。进针后,留针30 min,1次/d,共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抑郁和焦虑评分、疼痛停止时间、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VAS分0~10个等级记录评估疼痛程度。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7]和《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痊愈:VAS治愈率评分下降为100%;显效:VAS治愈率评分下降介于80%~100%;有效:VAS治愈率评分下降介于20%~80%;无效:VAS治愈率评分下降小于20%。VAS下降率=[(治愈前VAS评分-治愈后VAS评分)/治愈前VAS评分]×10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29/30)和80.00%(24/3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8.625,P=0.002<0.05),见表1。

2.2 治疗后两组VAS、PSQI、SAS和SD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PSQI、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PSQI、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止痛时间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3.33%和80.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8.936,P=0.001<0.05),见表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止痛起效时间和完全止痛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临床研究表明,当带状疱疹发生时,伴有严重疼痛、皮肤受损严重及波及范围大,机体细胞及体液免疫的高强度等等都会导致PHN的发生[8-9],其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群如肿瘤、老年患者也是PHN易患人群。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年龄越大,其发病率越高,神经痛症状越明显、持续时间越长[10-11]。目前对PHN的临床研究表明,本病的发病受精神因素影响,其受损机制主要有中枢神经功能异常及外周神经受损机制;认为患者罹患疾病后呈抑郁状态会增加PHN的发生率;对于中枢神经功能的研究,在动物实验中表明,PHN存在中枢致敏现象,当中枢致敏时,轻度机械刺激均可激活中枢疼痛信号神经元,从而导致疼痛的发生;而对慢性疼痛患者脑活动程度进行PET扫描发现,患肢对侧丘脑的活动程度降低,推测中枢神经疼痛调制环路功能的混乱,也可能导致慢性疼痛的发生。而外周神经受损则是带状疱疹引起的主要病理变化,当带状疱疹发生时,周围神经干炎症引起神经的脱髓鞘病变及神经轴突病变,使神经受损,出现感觉神经节中的有髓纤维消失或者纤维化,脊髓后角出现萎缩[12-13]。而皮肤病损后如组织修复障碍,造成局部组织粘连、机化、甚至瘢痕形成,很容易对周围神经造成卡压,形成持续的不良机械刺激,最终导致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中医学领域属于“蛇丹愈后痛”范畴,从中医理论方面来说,本病的发生总以正气不足,正虚邪恋,虚实夹杂为基本病机,加之久病夹痰夹瘀的理论认识,中医治疗总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疗思路,以扶正,化痰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原则进行中医辨证治疗[14-15]。从PHN的发病机制来看,治疗的重点应该集中在恢复中枢神经的功能,修复外周神经及机化、粘连乃至瘢痕化的局部组织,这是从根本上解决PHN问题的关键。但基于PHN的临床病理变化的特点,单纯中药治疗难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所以临床中往往配合西药营养神经、止痛等治疗,而对于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的疼痛患者,西医则有神经阻滞治疗如局部皮内阻滞、椎旁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等方法,而中医则有针灸、刺络拔罐、三棱针放血等方法[16-17];从治疗措施上来看,西医的治疗思路往往比较简单,基本是从止痛这个临床基本诉求出发,而中医则注重修复患者神经功能方面出发;当然,中西医两种方法各有千秋,从短期效果来看,无疑是西医治疗方法占据上风,而如果单从治疗理论方面入手,似乎中医的治疗思路更具有操作性。从文献报道来看,针灸治疗PHN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8-19]。

方氏头皮针是通过刺激头皮组织中的特定刺激点,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是方云鹏医师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研究颅脑功能定位和经络学说的过程中,经过探索和总结,并将传统针灸理论进行了一次改革性实践,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理论系统。其理论依据从中医方面来说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均与头部有联系。经络所过,主治所在,故在头部施针可治疗全身各种疾病;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中枢神经功能穴区在其相应的头部表面应有所反应。基于这些理论,方氏头皮针有颅脑功能区域而定位的十一大功能穴位,又有基于中医经络学说的伏象、伏脏穴区,在临床应用中,方氏头皮针具有见效快,疗效好的特点,其临床有效性可得到临床疗效验证支持。方氏头皮针第三代传人周达君主任认为[20],方氏头皮针的疗效与其特有的“飞针直刺”操作手法有关,其认为飞针在头皮穴位上直刺骨膜,其巨大的冲击力可在头颅局部形成电位差,并随带电粒子的位移在颅内局部形成电流,这种电流可直接影响与其相对应的大脑皮层,并使其除极产生动作电位,进而产生生理效应。从临床应用效果来看,这种效应是双向调节性质的,即原兴奋的可转为抑制状态,原抑制状态的可转为兴奋状态。对于PHN来说,方氏头皮针取穴治疗方案中其可能机制为伏脏穴区及记忆、信号穴位针对其中枢机制,使其丘脑功能恢复正常,并降低其中枢致敏性;而伏象伏脏穴区则针对其周围神经损伤机制,能缓解相应部位肌肉痉挛,并能增加局部血流,达到加快炎症消退从而止痛的效果。方氏头皮针能针对性的从PHN中枢神经机制和周围神经机制两方面发挥作用,故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当然,对于外周病损区域的围刺是对病损区域的一种目标性破坏,达到损伤后再修复,刺激局部微循环的重建,促进组织和神经的再生;且能增加局部血流,加快炎症物质代谢,达到止痛的效果。故在研究中单纯应用阿是穴围刺也能取得临床疗效,但其效果不及合用方氏头皮针。

研究表明,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在较短时间内减轻或治愈疼痛,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患者认可度高,综上所述,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梅,章绍清,吴艳霞,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相关因素及干预方法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153-156.

[2]黄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1):2308-2310,2353.

[3]李鹤,张晓琳,魏冉梅.针药配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2):32-34.

[4]王盛隆,陈绍帅.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3,35(6):620-623.

[5]王会霞.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1):73-75.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8.

[7]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81.

[8]朱丽双.耳针结合体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及分析[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

[9]喻杉,杨仕年,曾帅.疏肝安神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4):167-169.

[10]赵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相关因素与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9):33-34.

[11]张勇,薛志欣.督脉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70例[J].陕西中医,2014,35(5):590-591.

[12]张敏,肖正卿,于光前.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12):93-94.

[13]张玉霞.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比较[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7):620-622.

[14]邱玲,杨璇,阚俊微,等.麦粒灸联合针刺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22):1931-1934.

[15]谢衡辉,文娜.针刺补泻手法用于夹脊穴、阿是穴为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3,32(1):23-27.

[16]魏乙锋,高淑红.针刺与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J].河南中医,2011,31(11):1324-1327.

[17]陈金生,宫庆娟,黄秋兰,等.针灸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13,13(9):8-10.

[18]胡滨,郑洁,刘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进展综述[J].北方药学,2012,9(10):27-28.

[19]秦丽娟,付于.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文献综述[J].河南中医,2012,32(2):250-252.

[20]罗婷婷.方氏头皮针飞针针刺治疗特发性突聋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收稿日期:2016-04-17) (本文编辑:程旭然)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