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肠镜治疗小儿息肉后的护理措施,讨论三种肠道准备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方法 对该院小儿消化内科2009年7月—2012年8月200例肠息肉的小儿患者进行肠镜下手术治疗,术前分为3组分别采用开塞露保留灌肠、口服蓖麻油、传统生理盐水清洁灌肠,术前术后均进行良好的护理。结果 对该院护理处理过的患者随访6个月,2例失访,170例疗效十分满意,治愈率为85%,2例复发,无一例出血、穿孔。三种肠道准备方法中,蓖麻油80例中清洁了71例(清洁率89%),效果比生理盐水清洁灌肠好(60中清洁了47例,清洁率为80%),开塞露保留灌肠80例中清洁了78例,清洁率为95%,明显高于前两组,P<0.001。 结论 由于小儿的特殊体质,手术前后的准备工作以及护理对临床愈后十分重要,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 肠镜;小儿息肉;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a)-0147-02
息肉(Polyp)是小儿常见疾病,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以直肠、结肠多见。直肠、结肠息肉是小儿慢性、小量便血的主要原因。男孩多于女孩,男女之比约为2∶1,以4~7岁的儿童多见。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下降。单发息肉多见,多位于直肠后壁距肛门齿状线4~7 cm处。小儿息肉大多数为幼年型息肉,属于良性,且具有自限性生长的特点,预后良好。慢性少量无痛性便血是小儿直肠、结肠息肉的主要症状。便血发生在排便结束时,在粪便表面有条状血迹,呈鲜红色,不与粪便混和,出血量少,为探讨肠镜治疗小儿息肉后的护理措施,讨论三种肠道准备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现对该院2009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200例肠息肉患儿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肠息肉小儿患者200例,男120例。女80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25±1.78)岁。病程2个月~3年。所有患者均有慢性少量便血,直肠镜检查均有肠道息肉。
1.2 治疗方法
采用Olympus系列肠镜,选用 Olympus 圈套器、注射针、热活检钳装置、止血肽夹及 Erbe 电凝电刀系统等,由有经验的肠镜医师操作手术,进镜时要循肠腔慢慢滑进,减少充气,尽量少吸气。对于d>1.0 cm 的肠息肉或广底息肉,可先在基底部注射2~3 mL的透明质酸靛胭脂生理盐水及去甲肾上腺素的混悬液,再用圈套器将息肉切除。对于d<1.0 cm 的肠息肉,把圈套器直接套在息肉的颈部或者用热活检钳夹住息肉的顶部,再利用电凝电刀把息肉切除。切除息肉后若创面出现活动性出血,立即喷洒溶有去甲肾上腺素的蒸馏水或者用止血夹夹住出血口, 术后密切观察腹部症状和便血情况, 嘱托患儿术后1~2 d内进食流食, 少下床活动等,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 手术前2 d嘱托患者进食流食,不要食入高蛋白食物,防止其在肠道分解产生气体引起腹胀。手术前1 d开始禁食,做肠道准备,分为A、B、C三组,A组开塞露保留灌肠,1 h内饮水1 500~2 000 mL,排便至清水;B组口服蓖麻油蓖麻油25 mL,饮温开水300 mL,排便1~2次,排便至清水;C组生理盐水500~1 000 mL清洁灌肠后排便1~2次,至清水为止。术前4 h禁食禁水。
①心理护理:很多家属不能接受禁食,而且在心理上对手术缺乏信心,存在焦虑和恐惧感,需要提前向病人及家属病情与手术的相关知识,增强其治疗信心。告知病人及家属病情和手术的并发症、禁忌症和预后,使其签署手术同意书,希望其能积极配合治疗。
②建立静脉通道:由于手术过程中需快速输液以及静脉给药,所以需要良好的静脉输液通道。手术前1 d找到小儿明显的粗制血管进行静脉穿刺,埋置静脉导管。穿刺成功后固定好静脉留置针。并保持穿刺口周围的清洁和消毒。
③术前给药:小儿手术过程处于全麻状态,为防止术中液体分泌过多引起误吸,术前20 min需要给予适量阿托品。
1.3.2 术中护理 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心率的变化。手术过程中及时配合手术医生的操作。由于小儿肠壁较薄嫩,电镜手术时应循腔缓慢轻柔地进入肠腔,以免损伤肠壁 引起出血和穿孔。在切除息肉时,需将息肉提起,以防损及邻近肠壁,同时要合理控制圈套器的角度和夹闭力度,防止用力过大,息肉中部断裂导致切除不彻底,或引起出血、穿孔。若手术过程中出血过多 应立即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如创面太大需要用止血肽夹夹闭伤口。手术成功后,协助医生尽量抽尽肠内气体,以防引起患儿腹胀出现穿孔。息肉切除后及时送病理检验。
1.4 术后护理
1.4.1 一般护理 患儿转入病房后应去枕平卧制动6 h,为防预呕吐而引起窒息,需要侧头位,必要时吸氧,卧床休息1~2 d内密切观察腹部症状和便血情况,禁止剧烈运动。
1.4.2 术后应禁食 待患儿完全清醒后2 h,方可给与少量流质饮食。忌食生硬、粗纤维、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戳破创口。由于手术创伤小,半流质饮食3 d后即可普食。在手术后前两周一定要保持大便通畅在手术后前2周一定要保持大便通畅,以防干硬粪便摩擦肠腔损伤创面或导致致焦痂脱落防止干硬粪便摩擦肠腔损伤创面或者导致致焦痂脱落,引起大出血。
1.4.3 术后用药 按照医嘱及时足量静脉补液遵医嘱静脉补液应及时足量、应用止血药与抗生素和止血药等,以达到消炎从而达到消炎、止血的目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持静脉导管周围的清洁和通常,经常消毒、冲洗。保持肛周的干燥清洁。
1.5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电镜下用圈套法电凝电刀在电镜下切除肠息肉的并发症较少,一般有出血通常有出血、穿孔。术后1周内应该密切观察对患儿的生命体征以及大便的颜色、质和量质与量进行密切观察,特别要注意患儿有无腹痛、腹胀、发热及腹痛的性质。如出现大便带暗红色血则为肠道出血的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药物或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由于手术刺激常常会发生肠痉挛导致的腹痛由于手术刺激常常会发生肠痉挛引起的腹痛,轻轻按揉腹部以减轻疼痛。腹胀常由于肠腔内积气过多常引起腹胀,建议患儿蹲下排气,缓解腹胀,防止穿孔。
2 结果
总结200例患者均在肠镜下成功切除了息肉。切除的息肉做病理检验:幼年型息肉180例(90.0%);炎性息肉 7例(3.5%);腺瘤1例(0.5%)。单发息肉181例,多发息肉29例。术后随访6个月,2例失访,1例复发,无一例出现出血和穿孔。
三种术前肠道准备方法比较见表1。三种肠道准备方法中,蓖麻油80例中清洁了71例,效果比生理盐水要好,开塞露保留灌肠80例中清洁了78例,明显高于前两组,P<0.001。
3 讨论
小儿肠道息肉是小儿消化道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 便血是肠息肉的主要症状[2]。 据报道50%以上的便血是由肠息肉引起的。小儿肠息肉常以单发为主小儿肠息肉好发于直肠和乙状肠道,并且常以单发为主,而且好发于直肠和乙状肠道。其病理类 型以幼年性息肉为主。幼年性息肉属于错构瘤, 近目前来发现幼年性息肉有一定的潜在性癌变可能,故需要尽早治疗所以需要尽早治疗[3]。
目前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但因小儿肠壁薄由于小儿肠壁薄,肠腔狭窄,黏膜娇嫩,若如果动作粗暴,操作不规范,动作粗暴,极很容易出现易出现并发症。上述步骤以上步骤,直至将息肉切除为止一直到将息肉切除为止。在提起息肉时,忌过度用力,小儿大肠息肉较脆,很容易将息肉扯断,造成出血;而且在紧缩圈套器时并且且在紧缩圈套器时,不能用力不能过猛,以免造成息肉切割而出血。若发现术中有 如果术中发现有 出血, 则马上用含有去甲肾上腺素的蒸馏水 则立刻用含有去甲肾上腺素的蒸馏水 (100 mL:8 mg)喷洒创面,一般渗血可立即止住,若仍有出血如果仍有出血,可用夹钛将出血点夹住。国内文献报道称肠息肉治疗术中残端渗血发生率为6.77%,该组并发术中出血率为该组并发术中出血率为5.82%,与国内报告基本相近。出于安全考虑,目前对对小儿是否行常规全肠道镜检查目前存在争议,王洪波认为有88.6%息肉一般好发在左半肠道, 故基本不行右半肠道检查所以一般不行右半肠道检查, 但是该院主张对8 岁以上的孩子,若反复便血如果出现反复便血,左半肠道未发现息肉或者已处理过又出现便血的,可以考虑进一步行全肠道检查,以提高诊治率。
[参考文献]
[1] 黄洁夫.现代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2] Leon J E,Mata G M,Freqnani E R,et al.Clinico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39 cases of adenomatoid odontogenic tumor: a multicentric study[J].Oral Oncol,2005,41(8) : 835-842.
[3] 卢敏.结肠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103例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0(1):88-89.
[4] 黄晓磊,童美琴,陈飞波.儿童结肠息肉内镜诊治及病理特点[J].中华医学杂志, 2004(1):68-69.
[5] 梁玮,郑晓玲,何利平.儿麻醉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的临床研究叭[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6,23(3):206-207.
(收稿日期:2013-05-20)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