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国家的战略性发展过程中,应用化学通常涉及新兴产业当中的节能减排、新能源、纳米技术、资源循环等各个行业。应用型化工技术特色专业的良好建设,对经济的发展通常具有重要的影响。高校在对应用化工专业进行特色定位时,应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应用型课程的建设、科学的评价与考核体系的完善,对应用化工专业实现特色化建设具有显著的成效,使职业教育所具备的社会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关键词:应用化工;技术;特色专业;建设
为了对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的精神有效贯彻落实,各地高校从引领、适应经济发展,以及对驱动发展有效创新服务的角度,对特色专业的发展进行有效增强,并充分认识发展的紧迫性,将特色专业化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高等教育的发展逐渐趋向于大众化,但是,大部分高等教育具有矛盾性较强的结构,且同质化现象严重,部分甚至产生招生、就业难的状况。想要使人才的培养能够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得到有效解决,就需要对应用型课程加强建设,促使产业技术与地方的经济社会实现融合发展,并促使高校的定位更科学化、发展更具特色、教学质量有效提升,从而使高校的服务能够与区域经济实现有效发展[1]。为此,本文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应用型课程的建设、科学的评价与考核体系的完善各个角度,对高校应用化工专业进行特色专业的建设,从而使职业教育所具备的社会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1 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应用化学而言,主要是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要求,并根据专兼结合、校企间合作的原则,对师资队伍的主要渠道进行积极的拓宽,并对教师队伍实施优化。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两者互聘,加强双方间交流,加强产业与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对“双师双能型”的教师队伍进行建设,以此使应用化学专业具备更为专业化的教学团队,创建相应的激励机制,从而使“双师双能”队伍的素质变得更加优秀[2]。
1.1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所谓的“双师型”,就是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对专业教师进行培养,对“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进行构建,开展双专业的带头人制度。通过对专业的骨干教师、带头人、“双师”素质的教师进行培养与引进,对技能型的师资队伍进行强化建设,以此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具备的技术服务能力以及主导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该项师资队伍在建设过程中,需将骨干教师与专业带头人作为培养的主线,将“双师”素质的有效提升作为重点,以鼓励教师能够以企業挂职、技术服务、合作研发等不同形式深入到企业的一线生产,通过对教师实践技能的强化,使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创造性、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3]。高校则选择中青年的骨干教师分散至示范性的高校内实施脱产进修,以此使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得以有效提升;而以“互兼互聘”、“内培外引”等相关形式对“双师”的素质进行提升,并对“双师”的结构进行改善。通过对兼职教师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制定对应的工作职责、聘用程序、考核方式,并构建专兼结合、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一种专兼职教。师资队伍的建设机制,对到企业的兼职教师而言,需根据教师教学时段对其工作任务进行灵活安排,以促使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有效优化。
1.2 校内的实训基地建设
高校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时,必备的一项条件就是建设实践教学的开展基地,同时,其也属于特色专业实现有效建设的基本问题。实训基地的有效建设,通常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因此,需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建设共同的实训基地,以此使校内的实训与校外的实习能够实现一体化,以此使学生具备专业技能的训练、素质培养、职业能力,顶岗实习以及就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从而使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得以有效提高。应用型化工专业在实际建设中,需工作委员会进行指导,对建设实训基地的具体目标进行明确,在校内实训条件充分运用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相关技术、设备、师资等进行引入,在校内建设仿真的化工实训室,以及化工技能的训练室,校企间联合开展实训,对化工行业的特种人才加强技能培训,从而在校内建设真实的岗位训练区域[4]。
2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在对特色专业进行建设时,首先需要依据区域经济的特点,对特色专业进行定位,通过校企间的合作,组成包含本校教师、企业专家的化工技术专业工作委员会,由其对特色专业进行建设。
2.1 “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加强教学的实践力度,增强实践教学的内容,促进产学结合。对教学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对应用型的化工工艺运行、生产操作、技术管理等岗位的技术人才进行培养。在课程实际教学中,需要做到生产和教学相对接,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以有效强化,并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促使企业和学校在对化工产品相关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实现深度的融合。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对该专业的具体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进行明确,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以及考核方案,共同参与到教学中、共同编写教学教材、共同对学生实施考核与评价、共同对实训基地进行建设,从而实现全面的校企联合、共同育人[5]。
2.2 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
根据对行业、企业、学生实施相关调研,依据调查结果拟定培养的目标,并将此作为基础,对全院的师生、应用型化工专业相关的院校、用人企业等进行调研,邀请业内的资深人士、行业协会的专家对调查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并通过对区域内化工企业的具体生产规模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对化工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予以确定,对人才的使用规格以及具体要求进行明确,以此对课程的开设、教学的方法、实训方案等进行相应的修改与完善,从而确保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3 应用型课程建设
课程的设置通常和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是相对应的。将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的最终目标,并对学生自身素质、职业能力得到综合与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考虑,与应用化学专业相关的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产生的新变化进行紧密联系,促使应用化学课程与职业能力相对接,创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在对应用化学专业相关人才进行培养时,通常需具备以下能力。
(1)分析化学成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通过开展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需具备对食品药物、精细化工、环境监测等与化学有直接关系的化学成分实施分析并设计相应实验过程的能力[6]。该类应用型化工人员通常可以在食品安全、化妆品成分、药品、环境监测等实施分析的岗位工作。
(2)对新能源及新材料进行研发的能力。通过材料化学及其实验、化工原理、新能源以及新材料的运用、涂料工艺、材料分析的测试技术等相关课程进行学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具有对新产品、新材料实施研发的能力。该类学生通常能够在国家战略性新产业当中的节能减排,新能源、新型的高性能材料研发,资源的循环利用等相关行业工作。
(3)材料化学的性能表征与成分分析的能力。通过物理化学、材料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等相关理论课程与试验课程的学习,对化学分析实验、食品营养的分析、综合实验、材料化学的实验等进行学习,具备材料化学的性能表征与成分分析能力。该类学生可以在食品安全、化学品分析、药品分析等相关行业工作。
4 考核与评价体系的科学化
应用化工通常以国家高、中级化工的总控工、职业标准的分析作为依据,并以职业需求作为导向的一种项目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评价的方式通常包含教师、小组、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等,以此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并形成创新意识。在对学生的灵活性进行强调的时候,还需要加强对考核科学性以及准确性的注重,以此使实践教学的成绩能够在学生的综合评价中占据更高的权重[7]。另外,通过开卷考试、口试、操作考试、资料查询、项目报告、图表编制等不同形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思维与创新等能力。在对应用型化学课程进行评价时,通常以“过程评价”的方式为主,然后将“终结评价”作为次要评价方式,以此创建科学化的评价结构,并建立企校结合、实训基地与课堂、课程与技能两两结合的全面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并促使学生所具备的职业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都得到有效提高。
5 结语
对于应用型化工技术而言,其特色专业的建设加强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应用型课程的建设、科学的评价与考核体系的完善,从而构建出校企共赢的一个实训基地。不仅对高校的特色专业和区域的经济之间实现良好互动具有直接关系,而且还能够使职业教育所具备的社会服务能力有效提升,从而促使地方的区域经济实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 彭.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融入安全教育的探索与实施[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7):170.
[2]罗 应.应用技术型大学化工专业教师能力提升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9):201.
[3]蒙紅平,陈 源,蒋清梅,等.现代学徒制在我校应用化工专业中的应用思考[J].山东化工,2018,47(21):135.
[4]吴刚强,郎中敏,赫文秀,等.仿真技术在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5):331-332.
[5]钱涵玮,姜庆华.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就业理念教育研究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8):60-64.
[6]沈国良,朱海峰,徐铁军,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工艺类课程新体系的构建[J].化工高等教育,2018,35(3):38-41.
[7]王 涛.论应用化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现[J].科技风,2018(13):51.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