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职教育如何办到人民满意

高职教育如何办到人民满意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05 08:00:13 点击: 推荐访问: 人民满意 办到 高职教育

2016年4月9日,中共江苏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意见》(苏发[2016]17号)。《意见》描绘了到2020年江苏各类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战略目标,明确党的建设、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信息化建设等各类保障措施。纵观《意见》,有遗憾,有挑战,但更有希望。

一、遗憾

2015年江苏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87所,在校生近80万人,其中国家级示范(骨干)校15所,位列全国之首。作为学校数和在校生数占据全省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意见》没有对高职教育未来四年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进行系统阐述,虽然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篇章中有所涉及,但很不系统。这与高职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很不匹配,也与全国第一方阵的地位很不相称。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二、挑战

客观地讲,高职教育要在未来四年左右的时间办成人民满意的一个类型教育,难度不小,困难不少,至少有五大挑战。

(一)现代职教体系“起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贯通

《意见》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要统筹优化职业院校布局结构,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完善初中生毕业后5年贯通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后的分流,可以理解为现代职教体系的“起先一公里”。长期以来,保持普职比大致相当,是靠行政手段“强制”实行得来的,而一般来讲,“强买强卖”是不会令人满意的。因此,如何把中职学校办好、让中职生有较好的就业和升学前景是建好“起先一公里”的重要工作。“最后一公里”则是指目前的职教体系还是“断头”的教育,全省每年只有15000名左右高职学生能够升入本科学习,比例还很低,且大多是进入普通本科院校学习,培养目标和生源很不匹配,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虽然教育主管部门想通过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和扩大中高职升入本科的比例等途径解决这一问题,但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明显。

(二)院校发展“高原”与“高峰”的同现

《意见》指出,要实施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打造若干所全国一流、世界有影响的高职院校。江苏高职院校和国家级示范(骨干)校数量位列各省市区之首。拥有国家级资源库13个,占全国的24%;国家级精品资源课78门,占全国的10%;2014年江苏高职院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二等奖26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首位;连续6年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高职组一等奖团体第一。①但目前真正能够形成“苏派”特色、在世界有影响的高职院校几乎没有,存在生源危机、“等米下锅”的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不在少数。这与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政策不到位等关系密切,但想通过短短四年的建设就能达成这一目标,似乎不切实际。

(三)招生考试“一厢情愿”与“双向选择”的取舍

《意见》指出,要实施普通本科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分类录取,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高职院校招生评价方式。高职升入本科高校的比例达30%左右,中职升入高职的比例达50%左右。2014年,江苏全省中职毕业生中有意愿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只有8.5%,升学比例为7.7%。另外,2014年,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项目占中职招生总人数的比例不足1.8%,专科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项目招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人数的4.1%,专科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项目招生只占高职院校招生总人数的0.4%。②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如果还是沿用这一政策,不仅这些比例无法达成,还会使高职教育“雪上加霜”。通过提前单招录取和注册入学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普遍较低,很难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这些政策虽然降低了进入“大学”的门槛,提高了毛入学率,但也带来了质量的普遍低下。“宽进宽出”虽然能博得考生及家长一时满意,但却使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质量颇感不满。

(四)中外合作“出不去”和“进不来”的尴尬

《意见》指出,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中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比例达30%以上。据江苏省教育厅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林跃介绍,江苏每年从28家留学中介出去的学生多达6 000多人,而这个数字可能不到全省出国留学生的三分之一,因为还有很多学生是从高校、中学以及个人申请出去的。“保守估计,全省一年出去的留学生在两万人左右。”③目前,全省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333个,2.3万余名外国学生在江苏学习。④上述数据虽然没有对各类高校进行分类统计,但高职院校占据的份额并不是很大,“出不去”和“进不来”的情况普遍存在。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语言和经费成为“出去”的“拦路虎”,而专业水平则成为“进来”的瓶颈,而这一状况非短期内能够解决。

(五)“无手机课堂”和“智慧校园”的冲突

《意见》提出,未来四年,100%的高校要基本建成智慧校园。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脑、手机、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须臾不可或缺的“伙伴”,然而许多高校视手机为“天敌”,采取各种方式禁止手机进入课堂,不过禁而不止,效果并不明显。因此,与其禁而不止,不如疏而导之。恰恰相反,要充分发挥手机等积极作用,把手机和互联网作为建设智慧校园的“前哨”,把“互联网+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要素。

三、希望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就迅速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任务,明确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宏伟目标。《意见》高屋建瓴,目标明确,而推进目标和任务的落实,确保各项措施迅速“落地”,这不仅是《意见》得以实施的关键,也是人民满意的真正希望所在。

注释:

①2015年10月16日第三届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校长联席会议报道.

②张健.职业教育是否“过度”追求了升学,中国教育报,2015-04-16.

③《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4)》发布,南京晨报,2014-12-19.

④2015年10月21日丁晓昌副厅长会见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校长安东尼·福斯特一行报道.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