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从加强石油工程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我国当今石油工程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石油工程;风险管理;问题;措施
一、加强石油工程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加强石油工程风险管理,能够为石油企业安全施工增加保障。石油企业重视石油工程风险管理可以使石油工程施工安全有效的进行,获得稳定的经济收益。提升风险管理能力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对于我国来说,石油是国家的重要能源和物质,在科技发展下,石油开采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和完善,而石油工程风险管理水平逐渐成为石油企业显示竞争力的重要核心。而国家意志常常通过石油企业来体现,加强石油工程风险管理能力,对降低我国国内石油对外依赖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国际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类别分析
1、政治风险
是指未能预期的政冶事件导致石油工程项目所在国项目环境变化,进而阻碍石油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的风险。由于国际石油项目施工时间长,难免要经历东道国的不同执政时期。政局的动荡,将会使承包商置身于投资无法收回的窘境之中。这种风险主要由政局的稳定程度、政策变动因素、社会稳定度以及国际信誉所决定。近期,地缘政治因素对石油市场影响弱化。利比亚国内的乱局虽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但该国石油产量却持续恢复,去年9月份产量已经恢复至78万桶/日。伊朗核问题一度是全球原油供应市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但自前年底以来这一问题的紧张程度有所缓解,美欧尤其是欧盟针对伊朗的制裁措施也开始松动。俄罗斯与乌克兰问题依旧,但在西方的制裁与反制裁经济大战中,俄罗斯开始频频反击。俄罗斯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的大国,预计西方的制裁很难压垮俄罗斯。
2、经济政策风险
经济政策风险是指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中,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市场预测失误、贸易条件变化、价格波动、供求关系转变、通货膨胀、汇率、利率变动等原因所导致的经济随时风险,是一个国家在经济实力、经济形势及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潜在不确定因素构成的经济领域的可能后果。就我国来说,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巨大。虽然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在2007年就达到3.7亿吨,成为世界在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12年中国石油产量高达2亿吨,而石油消费量确高达5.07亿吨,我国60%石油依赖进口 。预计到2030年,中国石油消耗量的80%需要依靠进口。然而,从世界经济的整体走势来看,高油价是会长期存在一段时间的,不是暂时现象,而中国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石油,高油价将会对中国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经济:
2.1 高油价将增加了我国外汇开支;虽然,在过去的 2013 年 OPEC 原油价格较 2012 年下跌了3%,但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整体趋势还是上升的。在 2012 年OPEC原油价格达到历史新高,为109.45美元/桶。此前,OPEC原油价格连续三年上涨。以 2013 年为例,我国进口原油约为3.07亿吨,约折合22.5亿桶,如果每桶原油价格上涨5美元/桶,那么我国每年就要为此多付出100亿美金的代价。
2.2 高油价将对整个石油产业链带来沉重压力;对于依靠原油的石化企业和化工企业来说,原油价格的上涨一定会带动下游石化产品的上涨,但石化行业依然要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带来的成本压力。对于现有的化纤和塑料行业来说,产品的价格往往由惨烈的市场竞争来决定,又要面对不断攀升的成本压力,影响会更大。
2.3 高油价将带来石油生产成本增加,物价上涨,加大通胀压力;通过理论测算,原油价格每上涨10个百分点,石油加工行业、炼化加工行业的成本将会提高6.4个百分点,运输和仓储行业会增加1个百分点,化学工业会增加0.8百分点,建筑业增加0.5百分点,农业增加0.3个百分点,设备制造业增加0.4百分点,纺织业增加0.3个百分点。
3、市场风险
石油作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油价又往往是经常波动、最难于预料的风险因素,因此石油市场价格波动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石油价格的变化与其他商品相比,有周期长、幅度大、影响范围广、难以预测等特点。这种被定义为战略物资的资源,其价格波动,会对石油市场、商品交易市场及全球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这种价格的动荡会造成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的利润率的波动,导致石油开发成本回收的风险增大。当油价过低时,勘探开发企业就要亏损,当油价过高时,勘探开发企业就会有较大的盈利。油价波动对企业的影响甚大。
4、地质风险
国际石油工程项目是在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其规模庞大、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工程风险大、受到时间和资金的限制以及特殊的组织和法律条件等特点,实施过程中又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以上特点决定了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必然会受到地质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参与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建设方不可避免地面临地质风险,易造成投资损失进而带来以后的施工风险。
地质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地下储量情况不明确而导致的价值判断错误、或者储量品位和丰度低而带来的资本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发现油气流的钻研成功概率另一方面要对油藏储量及其经济性进行分析,即分析有没有油、有多少有以及其可能遇到的开发难度。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地质信息的获得程度;②探井成功率及其风险损失大小;③勘探开发技术水平;④碳氧化合物的类型;⑤发现的可采储量规模;⑥储量评估时的产品定价;⑦探区范围;⑧权益的可转让性。
三、石油工程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1、风险辨识能力较差
风险辨识是风险分析方法的前提,是发现应对风险的第一步。在对石油工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后,这些信息将用于石油工程分析,风险辨别是石油工程风险管理的基础。在发达国家中,为了增强石油风险辨识能力,石油企业会制订专业的风险手册,为管理工作打好基础。我国石油企业在经济收益和风险之间更重视经济收益,对石油工程风险的关注度不够。
我国三大石油企业在国内是石油产业支柱,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具有难以匹敌的地位,使得三大石油企业在竞争中缺乏竞争意识,当国内石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后难以适应国际激烈的石油市场竞争。对石油工程风险进行辨识的过程中,国内企业基本都缺乏科学系统的依据,导致石油工程的风险可靠性降低。一旦发生风险识别失误,风险识别的预测性将会减弱,对石油工程建设产生安全威胁。
2、风险分析方法落后
石油工程风险分析是运用专业的技术对风险进行评估,分析风险产生的概率。发达国家的风险分析方法日趋完善成熟,对石油工程风险从多角度进行分析评估,对石油工程进行全面评测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运用多种评估方法能够将多种因素有机结合,从而使石油风险评估更加客观。我国石油风险评估方法还处于初期阶段,石油风险评估方法单一,不能对多种因素进行有效的评估,风险评估人员往往只能通过几种相对简单的风险分析方法对石油工程风险进行分析。对石油工程安全产生风险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在我国由于风险分析方法的单一、落后,无法全面的对石油工程风险进行分析,分析出的评估结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施工工程的安全建设。
3、石油工程风险应对能力不强
石油工程风险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风险预防,二是事后处理。我国原油需求量大石油企业也在不断学习增加和总结经验,提升企业应对石油工程风险的能力虽然我国石油企业在应对国内市场和企业内部管理上有着较强的能力,但是对于国际石油市场变化上的应对能力不足。当今国际石油市场变化快,竞争激烈,我国石油企业应对风险能力不足,发展水平较低,使得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石油市场竞争中难以获得市场发展空间。
四、石油工程风险管理对策
1、增强石油工程风险识别意识
石油工程风险识别要求识别人员对石油工程的潜在风险进行记录,并对记录下的风险特征进行分析。我国国内石油企业风险识别意识薄弱,相关专业人才匮乏,为了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提升企业实力,我国石油企业要勇于迎接挑战,为了更好的适应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国内石油企业应该在企业内部定期组织培训,培养出属于石油企业自己的人才。
2、建立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构建管理体系是为了实施石油工程风险管理而做的准备,首先石油企业管理者要设立目标,在行动目标的指导下,石油工程风险管理者能有效的进行管理。无论是进行预防手段还是事后处理,都需要风险管理目标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指导。
确立目标后,风险管理者可以科学的进行风险管理,将指标体系和风险管理目标进行结合,能够更好的对石油工程风险进行分析。风险管理者要根据不同的风险目标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另外,石油工程复杂,需要对其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分类,总结其发生的概率。我国目前风险分析比较笼统,应对具体的工程项目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建立科学的石油工程风险指标体系。根据石油工程风险指标体系确定具体的风险指标。在风险体系中,对各个风险指标实现量化,划分风险的边界和责任主体。
3、风险管理方法
石油工程风险分析是对石油工程风险识别的再加工和整理,风险分析应该做到全面,在对石油风险进行识别后,石油企业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风险分析方法,建立风险指标体系。风险分析人员应采用多种方法对石油风险进行分析,如模糊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概率分析法、矩阵分析法等诸多的分析评估方法,增强分析结果的可靠度,为风险应对方法的实施提供基础。
国内石油企业应参与到石油金融交易之中,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要措施,我国油价长久以来都受到国外发达油价的影响,进入金融交易后能够使我国石油摆脱这种劣势,增强我国石油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保护我国的石油安全。
结束语
通过对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更有利于满足现阶段施工风险管理的需要,这需要进行风险预警模块的优化,保证防范措施的优化,进行石油工程项目施工可能出现的风险的预防。
参考文献:
[1]周庆文.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J].基建优化,2006(4):84—86.
[2]邱菀华.现代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27.
[3]吴继侠.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分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9):107一l10.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