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计算机专业多课程交叉教学研究

计算机专业多课程交叉教学研究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03 14:50:06 点击: 推荐访问: 交叉 交叉巡察工作交流 教学研究

摘要:计算机专业课程众多,且课程之间联系紧密,知识内容具有交叉性,而传统的“孤立式”教学方式未注重课程之间知识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系统性把握,且各门课程知识点的重叠性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以《数据库》课程为例,提出交叉知识点融合教学、多课程捆绑式教学、交叉综合实训课程和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多课程体系群四种多课程交叉教学模式,构建多层次的多课程交叉教学模式,以促进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交叉教学;数据库;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5017203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2013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第三批重点课程建设教改资助项目(2013070904)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王辰尹(1987-),女,硕士,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信息科学系助教,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人工智能、数据挖掘; 张冬玲(1964-)女,硕士,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信息科学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多媒体应用。0引言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堪忧,如何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企业需求的优秀毕业生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和目标所在。就计算机专业而言,其基本教学目标是培养出具有丰富理论基础、较强动手实践能力,能满足企业需求的优秀IT工程师。目前,在计算机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众多,涉及到计算机领域的各个方向。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课程很全面,但在进入企业后往往感到捉襟见肘,许多学生在学完某门课程后甚至还不知该门课程的作用何在。因此,近年来各高校计算机专业纷纷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教学力度,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大大提升[1],但同时又显现出另一个问题:学生在学校实践课程中表现优异,能够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实验项目,但是在面对实际情境解决具体问题时,又手足无措。究其原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主要的因素,学生所学课程众多,但不能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之间本身具有较强联系,如程序设计课程是软件工程、数据库设计等课程的先修课,数据库课程中的数据存储、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内容与操作系统中的存储管理密切相关等,这些都体现了专业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目前,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大都采取“孤立”教学方式。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内容、考核目标等都是独立设置,不同课程的教师之间在教学过程中交流较少,甚至部分教师没有任何沟通。这种孤立的教学方式显然与课程之间知识固有的相关性和联系性相矛盾,容易造成学生所学知识点的零散和孤立,从而导致学生在实践中缺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此外,这种孤立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多次重复教学,加重学生负担。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应该从课程之间的固有联系出发,并把这种联系体现到具体教学中。

本文针对传统“孤立式”教学模式,基于课程本身之间的联系,以计算机专业中的核心课程《数据库》为例,提出多层次多课程交叉教学模式。《数据库》作为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与《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网站开发》等多门课程密切相关,因此是多课程交叉教学的较好“纽带”。

1《数据库》课程介绍

《数据库》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开发MIS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在计算机课程体系中,《数据库》既作为程序设计开发语言、操作系统等课程的后续课程,同时又是《软件工程》、《数据挖掘》、《大型数据库开发》等课程的先修课程,还与《动态网站开发与建设》、《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密切相关[2]。

目前,在计算机与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设置上,不同学校基于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数据库不同的方向领域开设了不同的课程,大致可以分为《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原理》、《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践》、《大型数据库系统》、《数据仓库与挖掘技术》等。其中,《数据库系统》作为数据库方向的基础课程,是大多数高校数据库教学的重点,以王珊版《数据库系统概论》为例,主要包括以下3个部分[3]:①数据库相关理论和基本方法,比如关系规范化理论和SQL语言;②设计篇,注重运用数据库技术进行开发和设计;③系统篇,主要讲述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触发器、存储控制等。数据库课程中的许多知识点都与其它专业课程密切相关,比如在系统开发中起到数据存储后台作用的数据库,与前台程序开发语言,诸如VB、C、C#、Java等都具有密切联系,系统分析与设计中也会涉及与数据库的连接等,系统篇中的存储控制、触发器等也与操作系统中的存储管理密切相关。

目前,针对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在深入进行,比如加强实践教学、加强数据库设计开发的应用性教学等,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绝大多数仍采取孤立的教学方式,不管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课程体系设置上,未与其它相关课程紧密联系,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有效汲取、灵活运用以及专业系统性思维的培养。

2多课程交叉教学模式

基于《数据库》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密切联系,提出以《数据库》课程为核心纽带的交叉知识点融合教学、多课程捆绑式教学、交叉综合实训课程、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多课程体系群4种多课程交叉教学模式[4]。

2.1交叉知识点融合教学

交叉知识点融合教学主要是根据《数据库》课程中具体知识点与其它课程知识点的相关性,开展课程内的交叉教学。

在“系统篇”中,数据存储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理解和把握。鉴于数据存储控制与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部分密切相关,且通常在教学设置上,操作系统是作为数据库的先修课程。因此,可以在具体教学中采用交叉知识点融合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操作系统课程后,具备数据存储相关知识基础,在数据库系统的存储控制教学中,首先引入操作系统中的存储管理,让学生对先修知识点进行回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先修知识基础,那么对于数据库系统中存储控制部分的学习便水到渠成。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让学生理解两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并提高学习效果。

在“设计篇”中,可以与程序开发语言相结合。很多学生在《数据库》课程学习伊始,并不明白该门课程的作用和重要性,如果将数据库和编程语言相结合,让学生明白数据库设计是软件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其在系统中所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重要作用,便于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的初步把握和清晰定位,从而重视该门课程的学习。在“设计篇”中,加强数据库具体连接方式知识点的实践教学,会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有了基本程序语言学习基础,对数据库部分的学习就相对容易;另一方面,对两门课程交叉知识点进行融合,避免了交叉知识点的重叠。

2.2多课程捆绑式教学

除交叉知识点融合教学外,还可以更进一步开展多课程捆绑式教学,把那些具有一定联系的课程进行捆绑。比如,以《数据库原理》课程为核心,捆绑《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大型数据库系统等课程》,或者与《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动态网站开发与设计》等课程相结合。在课程时间设置上,将具有相关性的课程安排在同一个学期或者同一个学年进行;在教学内容上,将各自课程的理论和方法融合为一个整体;在考核上,要求学生在每门课程单独考核的基础上完成数据库管理系统综合设计实验。

图1多课程捆绑教学实例

多课程捆绑式教学,可以基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捆绑不同的课程,因此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适应多目标、多层次的教学需求。多课程捆绑式教学不仅需要把握好课程时间设置,还需要任课教师在深入了解本门课程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对其它相关课程也有一定了解。多课程捆绑式教学在具体实施之前,需要任课教师针对整个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深入讨论。任课教师针对捆绑课程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甚至可以根据融合后的教学内容进行统一的教学进度部署,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这种模式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要提升知识广度,也需要投入很大精力与其它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2.3交叉综合实训课程开设

在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还可以单独开设交叉综合实训课程。交叉综合实训课程是以多课程捆绑式教学模式为基础或者在学生完成知识点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旨在通过一个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对上一个阶段中所学理论、技术、方法、工具的灵活运用。

交叉综合实训课程的开设需要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进行单独设定,此门课程是一项系统化、综合性的学习,需要投入比较大的精力。学生时间、精力有限,原则上一学期不宜参加两门以上的综合实训课程。因此在开设时间上,交叉综合实训课程最好分学期开设,并在时间上要有连贯性。由于学生已经在多课程捆绑式教学阶段完成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交叉综合实训课程应以实训为主,学生以团队为单位或独立完成一个综合性实验。

此外,交叉综合实训课程还可以作为校企合作交流的平台,在教学中引入企业先进案例和技术,从而保证学生所学与社会所需相衔接,学生在学校所学能够真正满足企业的需要,从而达到培养卓越IT工程师的目标。

2.4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多课程体系群

目前,很多毕业生在就业时经常遇到专业知识“面面俱到”,但却无“专长”的现象,因此无法在就业中脱颖而出,追根溯源,是其专业度不够。目前,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均以基础教学为主,专业的方向性不突出,导致学生就业时无“专长”。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多课程体系群,即以企业具体所需某个方面的“专长”为目标,从人才培养方案起即构建多课程体系群。

多课程体系群的建立一般需要在学生完成其基础专业课程后开设,即开设对象最好为高年级学生。由于高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因此多课程体系群的学时不宜过长,时间最好为一个学年或者一个学期。多课程体系群的建立应以企业具体所需的专业技能为核心参考。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根据企业所需建立多课程体系群,也可以及时淘汰那些不符合市场行情、不满足企业需要的课程群。在设置数量上,可以根据不同培养目标,建立多个课程群,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兴趣选择一个课程群进行学习,但是选定后,需要完成整个阶段课程的学习。

以《数据库》课程为例,数据库产品众多,如MySQL、SQL Server、DB2、Oracle等[5],每种工具特点不同,在实际应用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在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等限制,大都选用一个数据库软件产品进行教学,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且学生也会对不同软件产生兴趣。可以根据不同软件的实际应用特点,开设不同的课程群,比如Oracle相比其它产品更适合于大型系统的开发。因此,可以将Oracle与大型数据库相结合建立相关课程群。

图2四种多课程交叉教学方式

以上为从低到高层次提出多课程交叉教学的4种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从低到高层次逐步实现,也可以把不同层次模式相结合,比如交叉实训课程可以与捆绑式教学模式相结合。多课程捆绑式教学中不作综合实验考核要求,可以把综合实验放在交叉实训课程中,也可以四种方式并用,循序渐进,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每种模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知识点交叉教学模式,其在实践教学中易于实现;在多课程捆绑式教学中,需要多门任课教师的紧密配合,共同合作,因而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叉综合实训课程和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多课程系统群,则更关注知识的综合实践运用,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只有与企业需求相衔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结语

本文以《数据库》课程为例,基于课程本身的特点和课程之间的联系,提出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计算机专业的四种多课程交叉教学模式,从交叉知识点融合教学模式到多课程捆绑式教学模式,从开设交叉综合实训课程到建立多课程体系群等,从低到高多个层次逐步实现,且每种模式都注重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性。建议在构建交叉教学模式时,融合企业案例和技术,改变传统的“孤立”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建立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与企业实际所需相衔接,最终培养出满足企业所需的卓越IT工程师。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袁科萍,龚沛曾,杨志强.面向应用和实践创新的“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3739.

[2]范剑波,于华,李剑,等.数据库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12):111113.

[3]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奚雪峰,陆卫忠,张明亮.以软件工程为核心的多课程交叉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9(4):6667.

[5]黄兴荣,李昌领.基于SQLSERVER 2005的数据挖掘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0(5):195198.

(责任编辑:孙娟)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