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建议

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建议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何加强对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增强他们的党员意识、理想信念,针对一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流动党员 教育管理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高职院校较多采用的“2+1”办学模式的实施,如何加强对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实现学生流动党员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发挥作用的目标,建立健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长期受教育、管理有目标、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笔者对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一些学生流动党员管理制度。但从总体上看,教育管理工作还相对薄弱,存在一些问题。

1.思想不够重视。

一些高职院校的基层党组织对学生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不重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作习惯于老办法,对新出现的情况缺乏必要的调查分析,拿不出针对性强的新举措;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流动学生党员情况复杂,对管理工作缺乏信心,放任自由。对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没有看到党员流动在新形势下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性、必然性,没有真正重视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

2.用人单位对于学生流动党员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或管理机制。

高职院学生第三年参加顶岗实习,实习去向多为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和一些个体经济组织等中小经济组织。在这些就业组织中,不少尚未建立党的基层组织,自然无法对流动学生学员实施组织管理。大部分流动学生党员长期不与学校党组织联系,流出地与流入地的党组织对学生流动党员存在“两不管,两头松”现象;而在一些建有党组织的用人单位,也因学生流动党员系顶岗实习,劳动关系尚未建立,组织关系尚未转移,基于各种利害关系的担心与忧虑,通常亦不愿意将学生流动党员纳入本单位的组织管理。相当一部分预备党员,因党组织关系转移不及时,不仅影响到党组织对其在预备期的教育和管理,而且无法在预备期一年后考察合格按时办理转正手续。

3.管理难度大,学生流动党员无法管理。

在校那种集中上课、一起过组织生活的静态教育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流动党员,党员教育管理在时间上、人员组织上都难以落实。学生流动党员学习与了解党的新理论、方针政策的渠道也变得狭窄,完全变成纯粹的个人行为,没有检查与监督,也没有统一的要求。这些都加大了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同时个别组织观念淡薄的学生流动党员,完全脱离党组织。特别是还处于预备考察期的预备党员,他们的工作情况、汇报思想及表现都难以掌握,进一步培养和考察工作难以落实,转正手续难以履行。因此在一些高职院校出现了学生流动党员无法管理的局面。

二、做好高职院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几点建议

1.全面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学生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这部分流动党员管理做到流而不散,流而不乱,是新形势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紧迫任务。要认真研究解决好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问题,激发党组织的活力,充分发挥学生流动党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推动党员队伍的全面发展。

2.基层党组织要充分重视,要建立健全制度和机构。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要充分重视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工作,保证工作有序开展;要增强基层各级党组织的责任意识,层层落实责任;探索建立学生流动党员联系人制度,由教师党员“一对一”联系流动党员,落实责任到人,全方位掌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动向;要完善机构人员设置,实现专人管理,为加强对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在管理人员安排方面,可以选派组织能力较强、党性高的老师兼任流动党支部书记,同时在流动党员中指定联络员,使支部随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并建立流动党员花名册,对其入党时间、转正时间、流向、联系方式等情况进行详细登记。

3.创新工作方式,与实习单位建立共建机制,在学生流动党员中建立基层党组织。

创新学生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置模式,建立学生流动党员党支部,对流动党员进行集中教育和管理。在顶岗实习阶段,组建“临时党小组”,以便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党小组在实习阶段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指定组织员或党员教师作为联系人,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同时也要加大与实习单位建立共建机制,通过单位所在街区的党组织,将学生流动党员纳入当地社区党组织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不仅有利于从根本上监督学生流动党员学习、工作及思想表现,而且能让学生流动党员随时随地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不断增强自身的理想信念,充分发挥他们在工作岗位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4.创新工作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学生流动党员搞好服务。

高职院校要从办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出发,不断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创新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要定期组织基层党组织领导,到学生实习的企业,与学生党员谈心、与企业沟通,了解学生流动党员思想状况和存在的困难,及时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5.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教育。

当代社会,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相互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当前诸多高职院校学生相互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工具。针对当前不少学生流动党员利用QQ等网络互动软件进行沟通交流较高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借助互联网这一现代交流工具,因势利导,在学习赴企业实习前可建立专门的流动党员党支部QQ群,或学生流动党员论坛等网络平台。一方面党组织可随时通过网络平台将近期党组织学习的议题、内容、要求向学生流动党员公布,并通过学习在线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向党组织汇报,另一方面学生流动党员之间亦可通过网络平台自由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交流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网上组织生活。此外,学生流动党员如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亦可通过党员信箱,向党组织求助和反映,以及时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网络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流动党员与党组织的无缝链接,学生流动党员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与党组织随时保持密切联系,同时党组织也能随时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和思想表现,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和引导进行网络化管理,不失为高职院校党组织加强学生流动党员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这一工作关系关系到我们党先进性能否体现,党组织凝聚力能否发挥。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形成完善的合理有效的学生流动党员管理体制,积极探索高职院学生流动党员管理的新方法、新措施,切实做好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薛泉祥.关于高校学生流动党员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2]喻怀礼,杨海明.加强高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

[3]刘丽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

[4]王辉.在“先教”活动中高校流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的探索[J].新余高专学报,2005.

[5]陈俊英.积极探索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

基金项目: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项目“航海类高职院校流动党员的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11A3-65。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