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问题研究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03 10:40:06 点击: 推荐访问: 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什么工作 新形势下

摘要:流动党员的出现是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其数量还在不断增长。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7)01-0030-0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流动党员的数量不断增多。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他们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教育管理,使他们在流动中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先进性,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一、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1.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要求。胡锦涛同志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流动党员作为党员队伍的重要力量,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是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讲话精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要求。

党的先进性教育的成果之一,是要增强党的凝聚力。凝聚力是群体与成员之间以及群体内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力量汇合,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前提,也是执政党的生命力所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党要有效整合社会,增强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进而巩固执政基础,必须显示出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把党内外不同群体间的利益要求整合为有机整体,凝成一股绳。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确保党员队伍的有机整体健康发展,无疑是我们党增强凝聚力,团结各族人民为祖国的富强和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的基础性工作。

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流动党员的出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大趋势。流动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必将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加快。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是我国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是人口转移加快、流动党员快速向城市转移的阶段。因此,充分认识这一时代特征,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应对流动党员的情况变化,加强教育管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顺应历史潮流而动的鲜明特色。  2.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一奇迹的发生,与广大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贡献不无关系,与其中的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无关系。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还将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一方面,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将逐渐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主力军,其中的流动党员则是这支主力军中的骨干。他们既是党员,又是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可以很好地起到“润滑剂”和“平衡器”的作用。另一方面,大批进城务工的流动党员在增加经济收入、逐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同时,可以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从业技能和管理经验,将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因此,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广大流动党员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发挥出应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实是确保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获得成功的关键。

3.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党员队伍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党员是党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员的素质与能力集中而准确地反映了党的先进性程度和党的先进性实践的基本状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首先要从基础抓起,使党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生机与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流动党员数量持续增长,在党员队伍中的比重快速上升,已成为目前党的细胞体中最活跃的成份之一。根据党内统计资料,广西的流动党员,2003年35233人,2004年41055人,增长16.5%;2005年58135人,增长41.6%。全区流动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例,已由2003年的1.9%上升到3.1%。流动党员数量的快速增长和党员队伍结构的变化对党的先进性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所处的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党员队伍的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流动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是好的,注意自我改造和学习,能够适应这些要求,是有战斗力的,他们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在突发事件、关键时刻的考验面前,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是,在流动党员队伍中也存在着与保持先进性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只有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实现以党员个人素质提升促进党员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的目标要求,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党员队伍自身建设,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当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广西各级党组织在对流动党员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把流动党员管理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格局,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途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目前基层党建的一个新课题,总体上地区发展不平衡。从对广西5万多流动党员的调查统计来看,仍有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难题。

1.有些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一些党组织对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流动党员只占党员总数的一小部分,抓不抓都无碍大局;有的习惯于以“条”为主的党员管理模式,认为党员离开单位后的管理与其无关;有的认为流动党员流动性大,情况复杂,教育管理难度大,抓在岗党员教育都忙不过来,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理流动党员。因此,这些党组织没有真正把它纳入工作视野,对党员的流进和流出情况底数不清,工作指导不力,

对流动党员管理未采取得力的措施。

2.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由于流动党员管理的机制缺乏有效性和强制力,加上长期以来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较少,导致流动党员的党员意识有所淡化,突出表现就是外出前不愿意与党组织联系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期间不参加党组织生活,不及时交纳党费,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等。2005年广西流动党员中,未持《流动党员活动证》、未开具党员证明信或未转出组织关系的占流动党员总数的61.5%;不参加组织生活会的占25%;有54.4%的流动党员是半年至一年交纳一次党费;部分流动党员不愿表明自己的身份,规避党组织的监督、约束,隐瞒自己的党员身份。  3.现行组织关系接转有待完善。目前党员转移党组织关系的手续比较繁锁,对于流动党员来说既费时、费力又费钱,使很多流动党员宁愿把组织关系留在流出地,也不愿办理关系转移。2005年,广西流动党员中,跨省流动的28082人,占48.3%,但党员组织关系在全国范围内转移的,必须由县级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组织部办理转移手续,担心手续繁锁等原因,大部分人没有转移组织关系,仅有1219人转移了组织关系,占流动党员总数的2.1%。而且一些基层干部对流动党员的态度不正,一些流人地党组织以种种理由不愿意接收外来流动党员,也对流动党员转移组织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4.基层党组织设置滞后。现有基层党组织基本上是按行业行政隶属、地域条块设置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成分日益复杂,已突破原有隶属、条块限制,正在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重新组合。社会组织结构多元化,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组织正日新月异地发展,越来越多的党员正在向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单位流动,而党的组织结构却仍是一成不变的设置,适应不了这种多元化、多流动、多变化的社会发展形势。

5.党务工作者队伍适应不了新形势的需要。主要是党务工作者队伍不稳定,人员变动大且频繁,导致党务工作政策连续性差,党务工作水平低;基层党务工作者兼职过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业务能力相对弱,党务工作力量相对于党员管理的实际需要和社会工作的新情况、新发展就显得较为薄弱等。由于大量的年轻党员外出务工,造成一些农村党组织成员的年龄普遍偏大,工作能力不强。

6.社区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不强。一是社区党务工作者不足。社区配备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根据社区管辖的范围大小而定,一般是5-9人,而且党支部成员与居委会成员一般交叉任职,兼职过多,专门从事党务工作的社区干部极少,党建工作仅限于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尤其是作为“一肩挑”的书记,一般没有足够精力抓党务工作。二是社区党建经费不足。目前社区党建工作经费主要通过财政拨、党费补、街道、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来解决。由于目前社区的许多工作没有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城区下拨的经费用于水电费、电话费、办公用品后所剩无几,社区党建经费捉襟见肘。三是社区基础设施不足。如广西南宁市的社区办公用房面积普遍不达标,其中办公用房80平方米以下的有103个,占56.2%,没有活动场所的12个,占6.6%。

7.流动党员管理经费不足。调查中,各级党组织普遍反映党员管理经费短缺,流动党员管理经费尤其如此。在传统的党建中,党员一般都能主动接受管理,所以管理工作相对简单,对人、财、物的需求相对较少。但是,对流动党员管理则不同,一是流动党员接受管理的主动性较差,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调查摸底,去组织党员开展活动等。二是流动党员管理费用不在正常的党建活动经费内,各级财政也没有预算,在开展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所产生的费用全都是额外的,这无论是给流出地党组织还是流入地党组织都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三、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思考

1.着眼于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夯实党的先进性基础,增强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党员在产业和地区间转移流动日趋频繁,而且数量越来越多,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成了目前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党组织要摒弃各种偏见和狭隘思想,防止因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而导致流动党员处于教育管理的“真空状态”,要充分认识党员流动现象在新形势下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来认识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把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纳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切实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根据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适应的状况,改进方式方法,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何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党员的实际设计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党员队伍建设的新课题。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流动性强是流动党员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流动规模大小不一,流动地点变换频繁。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居多,其中以中青年党员为主,一般都具有一技之长,分布的行业非常广泛。基于这些原因,党组织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的责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来化解这样那样的难题,改变教育模式比较单一、比较死板、缺乏吸引力的现状,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3.从加强管理人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实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一是继续完善现行流动党员管理制度。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流动党员管理规定,明确了流出、流人地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的各自职责,有力地促进了流动党员管理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在简化《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手续的基础上,还可以考虑进一步简化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接转手续。因为《流动党员活动证》仅适用于短期外出(6个月以内),或长期外出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但目前有相当多的流动党员是可以不用持《流动党员活动证》而直接转移组织关系的,这样可以为流动党员更好地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创造条件。根据调查,2005年广西外出流动党员中,就业单位为1个的占60.9%,外出时间半年以上的占71.9%,外出时间一年以上的占49.2%。这说明相当多的流动党员还是能够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地点和单位,应该正式接转组织关系。对于有条件转移组织关系的长期外出流动党员,可考虑下放接转党组织关系的权限到乡镇和街道社区一级,使基层党组织有权在全国范围内相互接转党员组织关系,为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提供便利。二是适当放宽流动党员缴纳党费的期限。相当多的流动党员是跨省流

动,基本上是每年回家一次,可以从人性化管理出发,对流动党员实行每年交纳一次党费的方法。三是推行组织联系制度,建立“双向管理”机制。实践证明,仅仅是流出地或流入地的“一头热”,不可能实施对流动党员的有效管理,只有树立全国党建“一盘棋”观念,构建以流人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与流人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双向互动、共同负责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四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执行的刚性。各级党组织在积极完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的同时,务必强化各级党组织对现行有关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的执行;要加强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工作力度,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疏通“出口”关,把违反党的规定、丧失理想信念等不合格党员,清除党的队伍,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同时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督促,确保党的各项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到位。五是考虑建立全国党员信息管理制度。实行流动党员信息卡管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党员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效率。

4.增强服务和关爱意识,积极探索和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一是创新管理模式,建立服务、关爱流动党员工作机制。在对流动党员实行制度管理的同时,强调人性化管理,建立关注流动党员利益机制。要依托乡(镇)和城市的街道、社区、企业等单位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搭建“党员之家”,定期慰问流动党员,走访流动党员的家庭,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解决具体困难,实现自我价值、激发内在动力。要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之中加强教育管理,让流动党员感受到“离乡不离党,组织在身旁”的氛围,始终保持健康愉悦的心态,自觉履行职责。二是创新管理理念,切实为维护流动党员的合法权益服务。党组织要从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创造和谐诚信的环境,切实为维护流动党员的合法权益服务。要主动关心流动党员的工作生活,向业主提出合理化建议,改善流动党员的条件和环境。要帮助教育流动党员提高法制意识和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正确处理和协调好多个利益主体的关系,保护好流动党员的合法利益。三是创新教育培训手段,为提高流动党员的素质服务。各级党组织要建立流动党员培训制度,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和不同需求,举办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专题培训班,对流动党员进行“菜单式”培训。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技术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电化教育活动室、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党员学习网站等电化教育阵地,整合资源,开展流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提高教育培训的成效。

责任编辑 陈新建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